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签名:丛囊迢日期:加f 殳军2a 蕴日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 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沦文。本人 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 论文的全部内容或中、 英文摘要等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以电子信息形式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 究生院办理。 研究生签名:丝主鲤。导师签名 期:逃斗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本文题定“试论顾况及其文学创作 ,旨在较为全面地研究顾况的诗歌创作 与人生历程问的映照、顾况诗歌的独特艺术魅力、顾况诗歌与当时诗坛的关系等 问题。 顾况的人生历程主要分为早年宦游、江南任职、入仕长安、饶州之贬、归隐 故罩五个阶段。顾况在不同的人生时期有着各异的思想状态和处世态度,这种思 想和态度几乎完全呈现于顾况的诗歌之中。 顾况诗歌内容驳杂,取材广泛,语言、结构独具匠心,许多诗歌字里行间蕴 含着独特的生命意识。顾况诗歌的这些特征,是他丰富的知识、开阔的眼界、不 羁的个性,以及对诗歌鲜明风格的追求的体现。 顾况的创作活动主要发生在大历、贞元时期,他的诗歌与当时主流诗坛的总 体面貌有着既贴合又偏离的关系。一方面,顾况的诗歌在题材、语言、情感上体 现出一定的主流风尚,另一方面,顾况诗歌的形式、结构、气魄等又完全与主流 诗坛不同。 顾况是“吴中诗派”的中坚诗人,他与派中其他诗人一起以奇崛、狂放的姿 态在大历、贞元诗坛上自成一派,创作了以俗为奇、清狂恣纵的“吴中诗歌”。 作为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顾况对大历、贞元诗坛及后来诗坛产生了极大影响。 【关键词】顾况;人生历程;诗歌创作;独特性;大历贞元诗坛 东南大学硕i :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i t l e d “s t u d yo ng uk u a n ga n dh i s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s ”,t h i st h e s i si n t e n d st od oa t h o r o u g l lr e s e a f c ho nt h ec o n n e c t i o nb e t w e e ng uk u a n g sp o e t r ya n dh i sl i f c ,t h e u n i q u ea n i s t i cc h a mo fh i sp o e t r y ,a n d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锕e e nh i sp o e t r ya n dt h e w h o l ep a m a s s u sa tt h et i m e g uk u a n g sl i f em a i n l yd i v i d e di n t 0f v ep h a s e s :t h eo f f i c i a lt r a v e li nh i se a r l y l i f e ,h o l d i n gap o s ti nj i a n g l l 柚,b e i n g 柚o f f i c i a li nc h a n g 锄,t h eb a n i s h m e n tt o r a o z h o u ,a n dr e c l u s i o na th i sh o m e t o w n i l ld i f i e r e n tp e r i o d so fl i f e ,g uk u a n gh a d v a r i e dm i n d s 柚dp h i l o s o p h i e s ,w h i c hw e r ea l m o s te x c l u s i v e l yr e f l e c t e di nh i sp o e t r y h e t e r o g e n e o u sc o n t e n t s , r i c hm a t e r i a l s , o r i 酉n a ll a n g u a g es t y l e , u n i q u el i f e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e m b o d i e da m o n gt h ew o r d sa n db e t w e e nt h el i n e so fp o e t f y a l lo f t h e s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r e f l e c t e dg uk h a n g sa b u n d a n tk n o w l e d g e ,w i d ef i e l do fv i s i o n , u n i n h i b i t e dp e r s o n a l i t v ;a n dh i sp u r s u i t0 fd i s t i n c t i v ep o e t r ys t y i e g uk u 卸g sp o e t r ym a i n l yc o v e r e df 如md a l it 0z h e n y u a n ,a n da to n c ef i ta i l d d e f l e c t e df 幻mm a i np o e t i cc i r c l e sa tt h a tt i m e o nt h eo n eh a n d ,h i sp o e m se m b o d i e d t h ef a s h i o n0 fm a i np o e t i cc i r c l e si nt e m so ft h e m e ,l a n g l l a g e ,a n de m o t i o n ,彻t h e o t h e rh 锄d ,t h e yw e r ed i f ! e r e n tf r o mt h em a i np o e t i cc i r c l e sa tt h ep o i n t so ff 0 姗, s t n l c h l r ea n dv e i v e a - so n eo ft h em o s ti m p o n a n tp o e t si n “w u z h o n gp o e t i c a ls c h o o l ”,h ea n do t h e r p o e t sf a c e dd a l ia n dz h e n y u a np a m a s s u sa u d a c i o u s l y ;c r e a t e df a n t a s t i ca n dl i c e n t i o u s “w u z h o n gp o e t r y ”,a n df o m e dt h e i ro w ns t y l e s b e i n gaw e l l k i l o w np o e t ,g u k h a n gh a dag r e a te 骶c t0 nd a l i ,z h e ny h a na n d l a t e rp o e t i cc i r c l e s k e yw b r d s :g uk u a n g ;l i f es t o “e s ;p o e m sw r i t i n g ;s p e c i f i c i t y ;d a l ia n dz h e n y u a n p 锄a s s u s l l 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i a b s t i 认c t i i 目录i i i 绪论l 一选题意义1 二研究综述1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3 四小结3 第一章顾况人生历程与诗歌创作的映照4 第一节早年宦游4 第二节江南任职6 第三节入仕长安8 第四节饶州之贬1 2 第五节归隐故里1 5 第二章顾况诗歌的独特性1 8 第一节题材广泛,内容驳杂1 8 第二节语言、结构别出心裁2 2 第三节独特的生命意识2 6 第三章顾况诗歌与时代诗坛之关系2 9 第一节大历贞元诗坛的总体风貌2 9 第二节顾况诗歌与主流诗坛的贴合3 l 第三节顾况诗歌与主流诗坛的偏离3 4 第四节顾况与“吴中诗派”3 6 参考文献3 9 致谢4 2 作者简介4 3 i i i 绪论 绪论 选题意义 顾况是盛唐与中唐之间一个很有特色的诗人。他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 德宗、顺宗、宪宗六朝,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他经历了异常丰富的人生,先是 在故乡读书,通过科举仕进,然后宦游他乡,出外任职,最后泯却宦心,归隐故 乡修道。 顾况诗歌现留存下来的大约有二百四十五首,从这些留存下来的诗歌中,我 们可以看到他诗歌内容的丰富广泛,诗歌形式的灵活多变,创作风格的鲜明独特、 奇俗共赏。 顾况作为生长于开天盛世,活跃于大历、贞元诗坛,且诗名卓著的诗人,他 的诗歌创作既体现了鲜明的风格色彩,又反映了时代潮流的走向与新变。在大历、 贞元那个创作趋同性异常明显,个性日益淡化的时代,顾况在诗歌创作中有意识 地对自我个性的追求,如一缕春风,唤醒了开天之后一度泯灭的自我表现意识。 元和诗坛诸人正是在他的旗帜下走向对个人风格的追求的。 顾况的诗歌创作,上承盛唐气象,下启元和新变,是两次诗歌高峰的中转点, 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顾况以其独特的人生姿态和诗歌风格,在大历、贞元 诗坛,甚至在整个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呈现出深远的影响力。所以,对顾况及其 文学创作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研究综述 顾况诗集的注本先后有赵昌平先生校编的顾况诗集( 江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3 年版) 和王启兴、张虹的顾况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 。这两 本专著主要对全唐诗中所收的顾况诗进行校点、注释,是目前研究顾况诗歌 主要的文本依据。 其他涉及顾况的专著主要有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唐才子传校 笺,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孟二冬中唐诗歌之丌拓与新变、顾易生顾 易生文史论集、王锡九唐代的七言古诗等。 顾况生平研究:2 0 世纪最早研究顾况生平的,是许瀚和闻一多,他们对顾况 的生卒年问题进行了考证。1 9 6 0 年,顾易生发表了颐况和他的诗一文,认为 顾况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唐玄宗歼元( 公元7 0 3 7 4 1 年) 中,卒于唐宪宗元和( 公 元8 0 6 8 2 0 年) 中,态度更为谨慎。从2 0 世纪8 0 年代起,顾况研究同益受到重视, 有儿篇重要的考证文章陆续问世,主要有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顾况考、 赵昌平的关于顾况生平的几个问题兼与傅璇琮先生商榷,以及胡正武顾 况任新亭监时地新考和顾况浙东行踪考略等文。 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顾况考一文共八考:考顾况的生卒、籍贯、 进士及第情况、登第后的仕途履历、在京所任官职、被贬饶州事件、贬后行踪以 及顾况诗文创作著录情况。傅文根据现有的文字材料,推断顾况大概生于玄宗丌 元年间,卒于宪宗元和元年| j 后,苏州人,郡斋读书志所记顾况为“至德二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年江东进士 ,及唐才子传顾况小传中的“江东侍郎李希言下进士”说法是 可信的。限于资料,傅文对顾况登第后是否任官、任何官职,在京所任官职,以 及贬饶州后的行踪,虽无法确考,但根据其诗文和其它资料也推知了许多可信的 片段。 随后,赵昌平先生发表了关于顾况生平的几个问题兼与傅璇琮先生商 榷一文,在三个方面与傅先生进行商榷:一是顾况的生卒年问题。通过对顾况 之子顾非熊生年的考证,定顾况的生年为开元十五年( 7 2 7 年) 前后,又根据顾况 自己的诗作,以及宋以来就有的顾况“以寿九十卒”的说法,认为顾况卒于元和 十五年( 8 2 0 年) 以后,年寿九十四,大约可信。二是顾况在滁与去饶的问题。根 据顾况诗文和他几位亲友的情况来看,顾况的两首苦雨诗应作于大历九年( 或十 年) 归隐之时,而不是大历七、八年在滁州。大历七、八年顾况在永嘉不在滁州。 三是顾况归隐后的居处和生活情状,认为顾况归隐后以茅山和海盐两故居为中 心,经常优游于现在的江浙皖南一带。 胡正武顾况任新亭监时地新考一文,依据嘉定赤城志和顾况诗文所 记,考证出了顾况任新亭监的地点在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的新亭,时间为袁晁起 义平息之后。他的另一篇顾况浙东行踪考略一文,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 重点考证了顾况至德二年中进士之后在浙东一带的行踪和任职情况,大致勾勒出 了他在温州、台州、越州所参与的官方活动,对顾况生平作了进一步的梳理。 顾况诗歌研究:胡适先生首先在他的白话文学史一书中注意到了顾况诗 歌的通俗性和幽默色彩,称其为“一个做诙谐讽刺诗的诗人”。后来的文学史著 作,如郑振铎的插图本文学史,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 游国恩等编中国文学史,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等等,对顾 况的乐府诗关注较多,但很少提及其他类型的诗作。像严明中国古代文学史, 史仲文中困隋唐五代文学史,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等都有较为新颖的见解, 它们所不时闪现出的思想火花,给研究者以灵感和启迪。 2 0 世纪8 0 年代,研究顾况诗歌的专论文章主要有王启兴的顾况的文学思想 和诗歌创作,邓红梅的顾况诗歌新论,赵昌平的“吴中诗派”与中唐诗 歌,从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创作理论、风格特征等方面对顾况的诗歌作了较 为全面、多角度的论述。 进入2 l 世纪以来,随着一批青年学者的加盟,顾况研究者的队伍愈加壮大, 研究视角不断更新,研究视野更加丌阔,几乎每年都有论文发表。如雷恩海天 心月胁骏发踔厉顾况诗歌新论一文,抓住顾况诗画兼善的个性,对其诗 歌进行了有别于以往的新的审视。周明秀顾况:在李白与李贺之间和逸歌 长句骏发踔厉对顾况诗歌的再评价两文,从审美的角度,纵论顾况诗歌 的风格特点,并给与应有的文学史定位。柏秀娟论顾况诗歌的盛唐艺术精神兼 及绘画创作一文指出,顾况的诗歌和绘画创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异 于时代的独特风格。她的另一文论顾况与佛教的因缘及其诗歌创作,将着眼 点放在宗教与文学的关系上,重点考察了佛教对顾况其人其诗的影响。郑顺婷论 顾况的题画诗一文,专门选取顾况诗歌中的题画诗来进行研究论述,拓宽了对 顾况诗歌研究的角度。 顾况文研究:顾况文现能见到的共3 9 篇,目前还没有人对这些文做过深入系 统的研究分析。前之学者对顾况的研究所涉及到的顾况文,大郜只集中在游仙 记( 又名仙游记) 与莽墟赋两篇上,如1 9 9 7 年顾易生的顾况 与 考释“神龙吟兮风舞,莽墟之所,超逍遥以容与”和稍后 2 绪论 的戴伟华、柏秀娟的超越与回归从 、 到 即 是如此。其实游仙记更确切地洗应该是一篇传奇文,它讲述了一个类似桃 花源记的故事。陈耀东、陈思群承先启后探新求奇顾况诗文纵横谈 一文,对顾况诗文理论的构建,题材内容的取向、探索、造诣等方面进行了综合 阐述,但其重点依然在诗而不在文。郑顺婷顾况文研究一文,可以说对顾况 的文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分类,但限于篇幅,论述的不够详细和深入。 另有冯淑然、段志敏的顾况研究述评一篇,可以说是对顾况研究的一个 阶段性的总结,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本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归纳法和比较法。用归纳法把顾况 的人生历程分为早年宦游、江南任职、入仕长安、饶州之贬和归隐故里五个阶段, 同时也把顾况所创作的诗歌归纳入这五个人生阶段,通过顾况的人生经历与诗歌 创作的映照,来探讨他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状况及处世态度。 比较法主要用于顾况诗歌的特色研究方面,通过比较可知,顾况的诗歌具有 通俗天然的一面,也有雕琢奇崛的一面,无论通俗天然还是奇崛雕琢,都是顾况 在诗歌创作上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手法。把顾况诗歌与大历、贞元时期的主流 诗歌相比较,可看出顾况诗歌与当时诗坛的创作潮流具有既相贴合又相偏离的关 系,这种关系正说明了顾况在大历、贞元诗坛的地位和独特性。 创新之处:本文一面关注顾况诗歌在题材、内容、语言、结构上的独特性, 一面关注顾况诗歌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是顾况的时空观, 人生观和宇宙意识的沉淀,也是贯穿他一生的儒释道诸思想综合作用的结果。最 终,顾况在思想层面上,为自己营建一个自由驰骋、不受约束的逍遥世界。 本文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把顾况的诗歌创作置于大历、贞元诗坛创作潮流的 背景之下,通过与大历、贞元诗坛一些主要诗人的比较,揭示出顾况的诗歌创作 与当时的诗歌创作潮流存在既贴合又偏离的关系,以进一步强调顾况在盛中唐之 际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四小结 本文主要分为三章,先研究顾况人生历程与诗歌创作问的映照关系,再关注 顾况诗歌创作的独特性,最后在大历、贞元诗歌创作潮流的背景下来论述顾况诗 歌与时代诗坛的关系,进一步强调顾况的诗歌创作在大历、贞元诗坛,甚至在整 个唐代诗坛所表现出意义和影响力。 本文的题目定为“试论顾况及其文学创作 ,旨在研究顾况本人,顾况的诗 和顾况的文,但最后却把重点放在了顾况和顾况的诗歌创作上,而很少论及顾况 的文,这是本文最大的一个缺憾,也是笔者的一个遗憾。全唐文收顾况文三 卷,3 9 篇,现在还没有人对这些文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笔者鉴于自己目 前才思尚薄,亦不敢对顾况的文妄加论述,只希望通过以后的学习能有爿力来弥 补这个遗憾。 3 东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第一章顾况人生历程与诗歌创作的映照 顾况( 7 2 7 7 8 1 5 7 ) ,苏州人。根据傅璇琮先生的唐代诗人丛考顾况考 哪,赵昌平先生关于顾况生平的几个问题一与傅璇琮先生商榷固一文,及王启 兴、张虹顾况诗注的前言,可把顾况有大致时间记载的人生历程分为如下 几段: 一、顾况早年与亲族共居句容云阳里,就读于句容茅山元阳观,不久即定 居海盐横山。肃宗至德二年,顾况于苏州刺史、江东侍郎李希言榜下 登进士第。此后,顾况离开海盐,开始宦游,足迹遍及江浙、安徽、 江西及两湖等地。 二、大历中,顾况在江浙一带任职。建中二年至贞元二年,此期间内顾况 曾为镇海军节度判官,己知贞元二年顾况确在韩混幕中任节度判官。 顾况知新亭监当也在此时期。 三、顾况于贞元三年正月至八月间由江南征入长安为秘书郎,大约在此之 后,又为著作( 佐) 郎。 四、顾况于贞元五年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贞元五年四月中顾况已离开长 安,途经宋州,并与这年夏天抵达苏州,在离开苏州赴江西饶州途中, 又经杭州、睦州,与当时任杭州刺史的房孺复,睦州刺史韦僧,都有 诗相唱和。直至贞元九年秋,顾况还在饶州。 五、 贞元九年秋,至贞元十一年以前,顾况离开饶州。在这之后,顾况行 迹不甚可考。大约他定居于茅山,并以句容茅山、海盐横山两故居为 中心,优游于今江浙皖南一带。 我们可以把顾况的人生经历与他的诗歌创作结合起来,以探讨他在不同人生 阶段的思想状况及处世态度。 第一节早年宦游 据现有资料,顾况最早可以确切系年的是,至德二年登进士第。顾况登第前 的行迹无法确考,据各家所说,大致先居于句容云阳里,于茅山元阳观读书, “共居云阳里,耱轲多别离”固,后又迁居海盐横山,“家在双峰兰若边,一声秋 磬发孤烟” 。进士及第后,顾况离丌海盐,开始游历。至于登进士第后,顾况 是否立即任官职,任何官职,都因材料缺失而不可考,或许顾况当时根本就没有 出任官职。这一时期,顾况的行踪也没有确切资料的记载,但从他的一些诗歌中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他的宦游足迹: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卢渐稀。 “傅璇琮庸代诗人从考【m 1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3 曾赵尸i 、f 关十顾况生、f ,的几个问题一j 傅璇琮九生商棒【j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4 ,( 1 ) i :启兴,张虹顾况诗注【m 】i :海:l :海古籍版f i :,1 9 9 4 ”据傅璇琮、赵吕f 、上启兴、蒋寅诸人对顾况生、f ,的考证。 学哭从兄苌 临海所居二三首之三 4 第一章顾况人生历程与诗歌创作的映照 竹枝曲 竹枝本出于巴渝地区,后流传至荆楚及江南一带,民间多能歌之,主要 表达男女相思及思归之情。这首诗是顾况宦游湖湘而作,整首诗充满着荆楚民歌 风味,有帝子传说,有苍梧山,有洞庭湖,有巴人唱竹枝歌,有令人闻之断 肠的猿叫声。顾况另有一首早春思归有唱竹枝歌者坐中下泪,也是与竹枝 相关的作品,诗人闻见“楚人齐唱竹枝歌”,便引起了心底的思归之情。 青草湖边日色低,黄茅嶂里鹧鸪啼。丈夫飘荡今如此,一曲长歌楚水西。 湖中 这首诗是顾况宦游湖湘过洞庭而作。诗人在傍晚时分,在鹧鸪声里,忽然感 慨自己作为大丈夫却还未曾建功立业,而是漂泊在宦游途中,有苦闷有惆怅,但 最后诗人却将一切都化为“一曲长歌楚水西”,慷慨多气,苍凉而不消沉。 顾况宦游的足迹亦曾到过江西: 西江上,风动麻姑嫁时浪。西山为水水为尘,不是人间离别人。 古离别 浴鲜积翠栖灵异,石洞花宫横半空。夜光潭上明星启,风雨坛边树如洗。水淹徐孺 宅恒干,绳坠洪崖井无底。主人载酒东湖阴,遥望西山三四岑。 同裴观察东湖望山歌 青蟑青溪直复斜,白鸡白犬到人家。仙人住在最高处,向晚春泉流白花。 望简寂观 水边垂柳赤栏桥,洞里仙人碧玉箫。近得麻姑音信否? 浔阳江上不通潮。 题叶道士山房 从以上几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江西最吸引顾况的是“西江”、“西山 和 仙女麻姑的传说。顾况是一个极具浪漫色彩的诗人,他总愿意把眼中所见的景物 与他所知晓的仙人传说结合起来,给他的诗歌抹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顾况早年曾宦游洛阳,应该也在这一时期,下面为顾况的部分洛阳宦游诗: 莺声满御堤,堤柳拂丝齐。风送名花落,香红衬马蹄。 珂佩逐鸣驺,千孙结伴游。金丸落飞鸟,乘兴醉青楼。 洛阿i 陌二首 魏帝宫人舞风楼,隋家大子泛龙舟。君干夜醉春眠晏,不觉桃花逐水流。 桃花曲 诗人以两首洛阳陌来细细描写洛阳街头的风景和人物,表现洛阳作为帝 都的繁华与富足。桃花曲为咏史诗,先追忆魏时翔凤楼的歌舞升平,再回顾 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的繁盛,最后论及本朝玄宗对洛阳的临幸,感慨一切繁华都 不过是过眼烟云,会像桃花逐流水一样远去。 本文所f j i 顾况诗均j | j 自 i 启兴,张虹著顾况诗滓,j :海古籍 j 版社,1 9 9 4 年6 月版。 圆两江,赣水绛南i 口i 两,j i :源章水办称两江,故两江当指赣水。西山,在江两省新建县两。 5 东南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一家千里外,百舌五更头。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故尉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洛阳早春 洛阳的早春虽然美丽,但诗人只身在千里之外,还是抱怨起来“客路偏逢雨, 乡山不入楼”的漂泊,而更怀念家乡“桃李月”的亲切,希望能顺着东流的春水 早日回到故园,颇有李白“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的意味。 顾况的这些宦游诗,既向我们展现了他眼所见的、心所感的景物,也传达了 他一时一地的心情。“与君皆是思归客,拭泪看花奈老何”,“风尘海内怜双鬓, 涕泪天涯惨一身。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圆,“更上高楼望江水,故 乡何处一归船,“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这些诗句皆表达了作者在宦游 路上、在客居途中的乡愁别绪。宦游他乡虽可领略到别样的风物人情,但人在他 乡更容易产生一种漂荡不安的离愁,引发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第二节江南任职 大历中至贞元二年,顾况主要是在江南地区任职。大历六年至九年顾况都在 永嘉,可能在某一度支盐铁转运使府下为属官。 东瓯传旧俗,风日江边好。何处乐神声,夷歌出烟岛。 永嘉 这是顾况直接以永嘉命名的诗作,描述温州瓯地好祀乐神的风俗。另外顾况 的文章释祀篇也主要讲述了温州人的祀典。顾况同时期在永嘉的作品还有祭 裴尚书文一文。 大历九年后顾况亦曾到滁州一带,但不知何因,时居何职。 东晋千家在此溪,南朝树色隔窗低。碑沉字灭昔人远,谷鸟犹向寒花啼。 题琅讶上方 这是顾况游滁州琅讶山作的一首咏史诗,充满着历史沧桑之感,其“碑沉字 灭昔人远,谷鸟犹向寒花啼”句,与“旧时王谢常日仃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 异曲同工之妙。 大历二年以后至大历十二年以前,顾况曾一度在江西与李泌、柳浑交往。据 傅漩琮先生考证可知:李泌与柳浑在大历二年以后至大历十二年以前,曾同在江 西使幕。旧唐书李泌传:“初,泌流放江南,与柳浑、顾况为人外之交,吟 咏白适。 当指这段时帕j 而言,因为只有这段时间,李泌与柳浑才有可能同在一 地。则顾况当在此时期内,曾一度也在江西,与李柳交游。但具体在大历的哪几 早备思归何唱竹枝歌肯坐中下泪 o 湖南客中备掣 脊楼谬水 赵尸i ,f 关于顾况生f 的几个问题一与傅璇琮先生商榷【j 】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4 ,( 1 ) : 7 9 6 第一章顾况人生历程与诗歌创作的映照 年,在江西有否担任官职,不可考( 但可以排除大历六年至九年,时况在永嘉) 。 顾况送李泌诗当作于这一时期。 阜甫浞顾况集序称顾况“尝从韩晋公于江南为判官,骤成其磊落大绩”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也载顾况“初为韩晋公江南判官 。韩晋公即为韩 混,曾为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据新唐书卷六十八方镇表五,建中 二年( 7 8 1 ) ,“合浙江东西二道观察置节度使,治润州,寻赐号镇海军节度”。通 鉴卷二七德宗建中二年,“六月庚寅,以浙江东西观察使、苏州刺史韩混为润 州刺史、浙江东西节度使,名其军日镇海。”当时镇海军节度管辖的地区约相当 于现在的江苏南部及浙江省,也就是传统所谓的江南,顾况为镇海军节度判官, 亦可称江南判官。 贞元二年春韩混封晋国公,同年十一月入朝,贞元三年二月 卒于长安。故顾况任镇海军节度判官当在建中二年至贞元二年期间内。 江南无处不闻歌,晦日军中乐更多。不是风光催柳色,却缘威令动阳和。 奉和韩晋公晦日呈诸判官 由题名知韩混已有晋国公称号,可推知顾况这首诗当作于贞元二年春。诗歌 描绘了春日军中宴饮唱和的场景,在“江南无处不闻歌”的背景衬托下,可以想 见当时那场诗文酒会是何等的欢乐盛大。 故人曾任丹徒令,买得青山拟独耕。不作草堂招远客,却将垂柳借啼莺。 送郭秀才 诗中所送的郭秀才曾为丹徒县令,丹徒唐时为润州治,韩混曾治润州,时顾 况为韩混江南判官,可知此诗应为顾况任江南判官时的作品,大概就作于润州。 诗作赞美了郭秀才不冒隐逸虚名,“买得青山拟独耕”的真隐士风采。 顾况在任江南判官期间,亦曾任新亭监。据胡正武先生考证,顾况任新亭监 之“新亭”,地点在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的新亭头村,时间在袁晁起义平定以后, 亦即史载顾况任韩混节度判官时期。胡诈武先生认为顾况集中至少有三首诗是在 台州任职时作,即: 灵溪宿处接灵山,窈映高楼向月闲。夜、卜鹤卢残梦里,犹疑琴曲洞房间。 从剡溪剑赤城 此是昔年征战初,曾经永日少人行。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 临海所居一其一 此玄临溪不是遥,楼中望见赤城标。不知替嶂重霞里,更有何人度f i 桥。 临海所居一其二 顾况从剡溪到赤城诗所写的是从剡溪来到天台,夜晚途中投宿及心中所 感,其“灵山”是指赤城山,为登天台山必经之处,“灵溪”即为剡溪,此溪流 一源出自天台山。临海所居第一首诗实录了袁晁起义被镇压后台州临海一带 作为“昔年征战地”的荒凉景象,战祸几致“永日少人行”,“唯有汀洲春草生”。 傅璇琮唐代诗人从考【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3 4 0 7 4 0 8 。f 清】馥诰等伞唐文【z 1 :卷六八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7 0 2 6 傅璇琮唐代诗人从考【m 】北京:中牛书局,2 0 0 3 4 0 8 7 东南大学硕:l 学位论文 临海所居第二首写在楼中遥望天台山,对度过石桥的得道者充满向往之情, 其中所见的赤城、石桥都是台州极负盛名的景点。 第三节入仕长安 贞元三年二月韩混卒后,这时顾况当也已在长安,但他并没有直接在长安 任职,而是曾返乡山居,后又奉诏入京。其上高祖受命造唐赋表云:“混先 朝露,臣复故山,陛下拔臣 ,已说明这件事情。 明海盐姚士麟云:“德宗时浑辅政,以秘书郎召,况以诗答之日云云。”面 对好友柳浑的征召,顾况确是答之以诗酬柳相公: 天下如今已太平,相公何事唤狂生。个身恰似笼中鹤,东望沧溟叫数声。 顾况在这首诗里以“狂生”自称,满含嘲谑地讽刺了“天下如今已太平 的 世事,然后说自己已像笼中之鸟,不能奋飞,难以堪用,拒绝柳浑的征召。但顾 况终究还是有用世之心的,这从他即将离开江南,赴京为官之际所作的别江南 一诗即可看出: 江城吹晓角,愁杀远行人。汉将犹防虏,吴官欲向秦。布帆轻白浪,锦带入红尘。 将底求名宦,平生但任真。 顾况是怀着满腔热情来写这首诗的,离开江南,奔赴长安这个“红尘”之地, 他将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治国安邦的理想。此时的顾况对仕途充满 着信心和憧憬,他认为只要自己“平生但任真”就能够收获所期望的功名和利禄。 所以,对顾况的始却而终就之,我们是可以理解的,这似乎也有些“终南捷 径”的意味。 旧唐书李泌传附顾况传:“柳浑辅政,以校书郎征。鲫唐诗纪 事载:“( 况) 至德进士。性诙谐,与柳浑、李泌为方外友。德宗时,浑辅政, 以秘书郎召。” 关于顾况被征为校书郎还是秘书郎,史书记载不一,但我们可以 进一步求证,据新唐书卷四百官志二秘书省:“秘书郎三人,从六 品上,掌四部图籍。”“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掌雠校典籍,刊i f 文章。”顾 况在应征之前曾担任从六品上的大理寺司直,而校书郎官为正九品上。 顾况与 柳浑为方外之交,顾况在被征召自仃尚都能任从六品上的大理寺司直,何况是在柳 浑辅政之后昵? 因此,将顾况降为i f 九品上的校书郎是不可能的,且以顾况的性 格,也不会接受降职之官。所以,柳浑征召顾况的官职应该是与大理寺司直同品 的秘书郎,而不是校书郎。 顾况由江南返京任职的时间,亦可大致推算得出。顾况作检校尚书左仪射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晋国公赠太傅韩公行状的时间是贞元三年闰五月十八 ”7 傅璇琮唐代诗人从考m 1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3 4 0 9 。赵吕p 关十顾况生,i 的几个问题一与傅璇琮先生商榷【j 1 苏州人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4 ,( 1 ) : 8 1 国i i 启必,张虹薯顾况诗沣,酬柳相公诗滓释1 ,第2 2 9 页 ”后晋1 刘啪等店书【m 】:卷一三o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3 6 2 5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z 】:卷二八影印史渊阁叫库伞书,第1 4 7 9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5 6 5 8 转f j l 自郑顺婷的颂i :学位论义顾况及j 诗歌研究第7 贞 8 第一章顾况人生历程与诗歌创作的映照 日或稍后,则柳浑荐顾况任“秘书郎 当在此前。由韩公行状知韩混卒于贞 元三年二月二十五日,礼记王制云:“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则韩混 葬当在是年七月。顾况相国晋公挽歌二首之二云:“夕照新茔近,秋风故吏 还”,正与混葬时时序相合,则顾况虽已于闰五月前受柳浑荐,而实际返京授官 则当在六月底或七月初。圆 在韩混幕中的幕僚生活是顾况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顾况钦佩、尊敬韩混, 韩混之于顾况可谓亦师亦友,他们具有极深的感情。韩混离世对顾况打击很大, 他为韩混卒作检校尚书左仪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晋国公赠太傅韩公行 状,及相国晋公挽歌二首。相国晋公挽歌二首其一盛赞了韩混的丰功伟 绩,认为混“盛德横千古,高标出四邻”;其二用充满悲伤的笔调,表达了对韩 混去世的哀悼和惋惜。后来,韩混之妻柳氏亡故,顾况亦作晋公魏国夫人柳氏 挽歌,可见顾况与韩混感情之深厚。 顾况被征入京后,先任秘书郎,后又迁为著作( 佐) 郎。旧唐书顾况传: “复遇李泌继入,自谓己知秉枢要,当得达官,久之方迁著作郎。 历代名画 记:“( 况) 初为韩晋公江南判官,入为著作佐郎。 顾况本人有宛陵公署记 文末署为“前秘书著作郎顾况记”,顾况嘉兴监记末署为“前秘书省著作佐 郎顾况,等等。至于顾况到底是任著作郎,还是著作佐郎,由于史料本身就有 矛盾,所以暂时难以定论。 顾况在长安居住在宣平里,在朝中担任着著作( 佐) 郎一职。其实著作郎和 著作佐郎,职务大致相当,只是官阶相差一品,做的都是修著文字的工作,相对 来说,这是一个闲职,没有实权,官职低微。因此,“况心不乐,求归于吴。四 不能经纶大经,甘作草莽闲臣。青琐廊须长别,白云漫与相亲。 思归 虽己入仕长安,但所任职务与顾况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相去甚远,他希望能 够得到居相位的好友李泌的提拔,但又不可得,顾况遂起归乡之心。这首诗就是 顾况当时心情的写照,虽带着点赌气的味道,但也真实反映了顾况当时的苦闷。 虽然官场不够尽如人意,但顾况在长安的名气却是同益显赫,备受文人雅士 的推重,他常与名士交游唱和。贞元四年夏, 柳浑、崔汉衡、刘太真等人,拜 访顾况宣平罩住宅,并赋六言诗,结集为诸朝彦过顾况宅赋诗一卷。刘太 真顾著作宣平罩赋诗序记载了此次盛会:“宣平里环堵之宅,嘉木垂阴,疏 篁孕清,友生顾君寓之所也。前相国宜城伯、夏官卿、博陵公、陈蓬州、藏用上 人贤顾君而访之,乃赋六言诗以纪会。既明同,属文之士翕然而和之,八音 铿其盈耳,环堵烂而溢目,举圈传览,以为盛观。” 可见,顾况宅的这次聚会赋诗在当时引起了很大轰动,以致举国传览,属文 之士翕然相和。今存包佶顾著作宅赋诗即是此次唱和之作。我们可以想见顾 礼记【m 】:卷三陈潞沣上海:上海古籍j 版 i :,1 9 8 7 7 1 黄皓峰顾7 儿论稿d 1 :【硕十学位论文】芜湖:安徽帅范人学义学院,2 0 0 7 ”【后晋1 刘咖等膺书【m 】:卷一三0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3 6 2 5 【唐1 张彦远历代名i 田i 记【m 】肖剑乍注南京:江苏荧术:l ;版 i :,2 0 0 7 2 6 8 9 后晋1 刘啪等唐+ 弓m 1 :卷一三0 北京:中仁书局,1 9 7 5 3 6 2 5 ”宜城们即柳浑,封宜城县们,贞冗三年八,r 】罢相,柳i 1 ;贞兀五年二二月卒,见唐书奉传。刘太真序 么“嘉术睡阴”,当为夏| l 。故此次集会当存贞凡p q 年夏。 o 郑顺婷顾况及j e 诗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 0 0 7 蛳清1 莆诰等伞唐义【z 】:卷三几五北京:中# 书局,1 9 8 3 4 0 1 6 4 0 1 7 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况在当时的影响,可谓名噪京华。 彼时,官员多为有文之士,长安更是多这种“官员文人 ,他们之间经常交 游唱和,顾况入长安为官,也结识了这样一批士林中人,也常参与他们的往来唱 和。和翰林吴舍人兄弟西斋即是一首唱和之作,诗歌赞美了主人,也赞美了 他们的居所西斋。在内容上来说这是一首普通的唱和诗,但难得的是诗歌形式上 的新意,开头和结尾诗句都化用了古乐府相逢行中的“君家诚易知,易知复 难忘”,两相映照,反复咏叹。长安窦明府后亭也是顾况的一首交游之作,他 赞美了长安县令窦明府的贤明和政绩,认为窦明府是一位深得民心的好官员,“欲 识明府贤,邑中多百姓 ,赞美窦明府在普通百姓问的良好口碑。 既在长安,顾况自然要作些歌颂盛平的诗歌。乐府就是这样一首应景诗, 写天子出游的盛大场面:“暖谷春光至,宸游近甸荣”,在暖暖的春光罩,有皇家 华丽的仪仗,有宫人美妙的音乐,有文武百官饮酒宴乐,有百姓“率舞感升平”, 顾况给人描绘了一副华美的太平盛世景象。八月五日歌也是这样一类作品, 八月五日为唐玄宗生日,特置此日为千秋节,意为普天同庆,顾况此诗就歌颂了 当权者所乐见的“率普天无不乐,河清海晏穷寥廓的盛况。 长安的富贵,不仅在皇家,也体现在冶游的贵族公子哥身上: 轻薄几,面如玉,紫陌春风缠马足。奴镫悬金缕鹘飞,长衫刺雪生犀束。绿槐夹道 阴初成,珊瑚几节敌流星。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朝游冬冬鼓声发,暮游 冬冬鼓卢绝。入门不旨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公子行 顾况用乐府旧题,摹写了贵族子弟的豪侈生活,他们养尊处优,姿容俊美, 衣饰华丽,在长安的街道上恣意纵马游冶。顾况在结尾处别出心裁地写到“入门 不肯自升掌,美人扶踏金阶月”,将贵族公子醉酒后的放荡痞赖表现得淋漓尽致, 更进一层地揭示出富贵公子的骄奢淫逸。顾况笔下的贵族子弟具有不同于前人的 独特风貌。 作为帝都,长安最华美富丽的地方应该算是皂宫内院了。在京城游玩,看到 阜宫外的高高围墙,顾况怀着对宫廷生活的好奇,及对宫人的同情,写下了一组 诗歌宫词五首和宫词。 富词五首描写香气缥缈的殿宇中,夜半笙歌送来宫嫔的阵阵笑语,美丽 的宫女在优美的音乐声罩跳着曼妙的舞蹈,侍女手捧盛着“琼蕊”、“露浆”的“九 霄盘在旁侍候,热闹宴席上的笑声和仙乐几乎传遍整座长安城,引得“楼上美 人相倚看,红妆透出水精帘”。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夜晚却有夜不成眠,挑帘遥望 的宫人:“月殿影丌闻夜漏,水精帘卷近银河”,她们的寂寞和幽怨又有儿人能看 见呢? 如果 兑宫词五首所表现的幽怨是含蓄婉约的,那么宫词所表达出的 这种情绪则是直白的,具有谴责性的: 长乐富连上苑春,玉楼金殿艳歌新。君r j 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 宫词 帝王的宫苑连绵气派,歌舞常新,但其中的宫女却要无奈地承受幽居深宫的 孤独寂寞凄凉。帝王为了一己私欲,而断送了多少宫女的青春年华,华美的富殿 1 0 第一章顾况人生历程与诗歌创作的映照 就像一座牢笼,一旦进入就失去了自由,还不如宫中的黄莺鸟,能够来去自如。 诗人以真诚的同情之心传达出了无数宫女的心声。 因有着对宫女的深切怜悯之情,也就无怪乎“红叶题诗 的传说会落在顾况 身上了。据唐孟柴本事诗情感载:顾况在洛,乘间与三诗友游于苑中,坐 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日“一入深宫罩,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 情人。 况明日于上游,亦题叶上,放于波中。诗日:“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 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后十余f 1 ,有人于苑中寻春, 又于叶上得诗,以示况。诗日:“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 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帝王的私欲、妇女的悲剧,扣击着诗人的心弦。“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 诗欲寄谁? ”冷酷的宫廷除了禁不住御沟的东流水外,无所不禁也。禁中宫女, 幽闭深宫,无奈葬送了宝贵的自由和美好的青春年华。 顾况是一位情感丰富的人道主义者,他为苑中宫女的幽禁生活掬一把同情之 泪,同时他也为柳浑的小妾得到幸福而欢欣。顾况在宜城放琴客歌序中写到: “琴客,宜城爱妾也。宜城请老,爱妾出嫁。不禁人之欲而私耳目之娱,达者也。” 顾况在这首诗旱盛赞了柳浑遣嫁爱妾的善良和开明:“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 之今弃捐。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同时更赞美了柳浑内在品格的 高尚:“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峰 。顾况和柳浑自江南相识后一直交好, 顾况被征召入京,更是受到柳浑的提携。柳浑于贞元五年二月去世后,顾况作送 柳宜城葬: 鸣笳已逐春风咽,匹马犹依旧路嘶。遥望柳家门外树,恐闻黄鸟向人啼。 顾况在诗中以黄雀衔环报恩的故事自况,谓柳浑有恩于己,而愧未得报。 贞元五年的二月和三月柳浑、李泌相继离世,顾况失去依靠,即被贬为饶州 司户参军。旧唐书顾况传:“及泌卒,不哭,而有调笑之言,为宪司所劾, 贬饶州司户。”唐诗纪事:“况坐诗语调谑,贬饶州司户。”固唐才子传: “及泌卒,作海鸥咏嘲诮权贵,大为所嫉,被宪劾,贬饶州司户。这罩所 谓的“调笑之言”、“诗语调谑”,即指顾况所作海鸥咏一诗: 万里匕来为客鸟,曾蒙丹风借枝柯。一朝风去梧桐夕e ,满目鸱鸢奈尔何! 其实,顾况的这首诗十分生动地讲述了他由江南入长安为官的经历,及李泌 离世,自己所处的坏境。李泌去世后,那些早就对顾况“皆恶嫉之”的在朝的 权贵又怎能容得下他,他们不就是一群虎视眈眈的“鸱鸢”吗? 所以,对于这样 的打击,顾况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他对自己处 境的清醒认识。 至此,严肃冷酷的帝都长安再也容不下这位“傲毁朝列 ,“不能慕顺,为 嘶丁福保历代诗辑续编f g l :l :册北京:中乍书局,1 9 8 3 6 。【后晋】刘咖等唐书【m 1 :卷一三0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3 6 2 5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z 】:卷- 二八影印义渊阁明库伞书,第1 4 7 9 册,俞北:赍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5 6 5 椰傅璇琮庸才了传校笺【m 】:第五册北京:中华书局1 9 9 5 1 4 2 【后晋】刘昀等唐书【m 】:卷一三0 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3 6 2 5 【唐】李肇唐围史补【z 】:卷中影印文渊阁p q 库伞书,第1 0 3 5 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 9 8 6 4 3 1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众所排”,“虽王公之贵与之交者,必戏侮之”的“轻薄之流 。顾况终于结 束了他在朝为官的长安两年,即将赶赴饶州。 第四节饶州之贬 全唐文卷五二九载顾况宋州刺史厅壁记,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管理规范考核
- 2025中心医院Monteggia骨折诊断与治疗考核
- 衡水市人民医院针灸器械消毒管理考核
- 2025河南新乡市碳汇计量检测中心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衡水市人民医院培训效果评估考核
- 邢台市中医院眼科检查设备校准考核
- 2025第二人民医院靶向治疗检测考核
- 石家庄市中医院血型鉴定技术资格认证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公安局招聘9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邢台市人民医院溶栓治疗决策能力专项考核
- 音乐治疗和心理剧演出你内心的音乐
- 液塑限自动计算程序
- 云南民族民间舞蹈课件
- 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制度
- 掩耳盗铃儿童故事绘本PPT
- CIED植入围手术期抗凝治疗
- 现代医学实验动物科学和比较医学研究
- 《发现雕塑之美》第4课时《加法与减法的艺术》
- 澳门立法会间接选举制度及其实践
- 1-5年级英语单词
- GA 1551.3-2019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第3部分:成品油和天然气销售企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