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崇祯朝宦官出镇研究——以京畿及周边诸镇为中心.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崇祯朝宦官出镇研究——以京畿及周边诸镇为中心.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崇祯朝宦官出镇研究——以京畿及周边诸镇为中心.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崇祯朝宦官出镇研究——以京畿及周边诸镇为中心.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崇祯朝宦官出镇研究——以京畿及周边诸镇为中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崇祯朝宦官出镇研究——以京畿及周边诸镇为中心.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t r a c t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ab s t r a c t f o r a s s i s t i n g a n d s u p e r v i s i n g c i v i l a n d m i l i t a ry m i n i s t e r , c o u rt - e u n u c h w a s s e n t t o g a r r i s o n b o r d e r a r e a o r p r o v i n c e . c o u rt - e u n u c h g a r r i s o n s y s t e m o f m i n g d y n a s ty h a s e x p e r i e n c e d a h i s t o r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fr o m s p r o u t i n g a n d e n l i g h t e n i n g t o f o r m u l a t i n g a n d m a t u r i n g . c o u r t - e u n u c h g a rr i s o n s y s t e m o f m i n g d y n a s ty m o v e d t o w a r d d e c li n in g a ft e r t h e 1 8 6 y e a r in j i a j i n g re i g n . f a c in g in te rn a l d i s tu r b a n c e a n d e x t e rn a l a g g r e s s i o n , c o u r t - e u n u c h w a s s e n t t o g a r r i s o n c a p i t a l a r o u n d a n d b o r d e r a r e a a g a in d u r i n g c h o n g z h e n a n d t i a n g i re i g n o f m i n g d y n a s ty , w h i c h n o t o n l y h a d a g r e a t in fl u e n c e o n p o l i t i c a l a n d m i l i t a ry , b u t a ls o w 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c o n t e n t i n c o u r t-e u n u c h g a r r i s o n s y s t e m o f m i n g d y n a s t y . b e s i d e s t i a n q i re i g n h a d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n fl u e n c e , p o l i t i c a l a n d m i l i t a ry s i t u a t i o n g e tt i n g w o r s e i n c re a s i n g l y , c i v i l a n d m i l it a ry m i n i s t e r g e tt i n g d e c a y e d , t h e t h o u g h t s o f s e l e c t i n g a n d u s i n g c o u r t- e t m u c h f o r c h o n g z h e n e m p e r o r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o f c h o n g z h e n e m p e ro r a n d e t c . f a c t o r s ,w h i c h f o r w h y c h o n g z h e n e m p e r o r s e n t c o u rt - e u n u c h g a r r i s o n f o r t h i r d t i m e s . g u a r d i a n e u n u c h in c h o n g z h e n e m p e r o r h a d a m a t u r e e x a m p l e - a r m y s y s t e m . g u a r d i a n e u n u c h i n c h o n g z h e n e m p e r o r h a d t w o t y p e s . n o m a tt e r w h i c h t y p e s , t h e f u n c t i o n s .a n d p o w e r s o f t h e m o w n e d f o u r c h a r a c t e r s . f i r s t , t h e d u ty o f g u a r d i a n e u n u c h p o s s e s s e d re l a t i v e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 s e c o 喊 g u a r d i a n e u n u c h s h a r i n g d e c i s i o n - m a k i n g w i t h o t h e r o ff i c e h o ld s i n t h e p o w e r s o f e x e r t i o n . t h i r d , t h e re w a s f u z z i n e s s o n t h e a u t h o r i z e d p o w e r o f g u a r d i a n e u n u c h . e v e n t u a l l y , t h e a u t h o r i z e d p o w e r o f g u a r d i a n e u n u c h w a s s u p e r v i s e d a n d re s t r i c t t e d b y m a n y f o r c e s . c h o n g z h e n e m p e r o r s e n t c o u rt - e u n u c h t o g a r r i s o n , w h i c h n o t o n l y c a n n o t re s c u e th e d e c l i n i n g t e n d e n c y o f fr o n t i e r m i l i t a ry a ff a i r s , b u t a l s o h a d m a n y n e g a t iv e e ff e c t s . e v e n t h o u g h , c h o n g z h e n e m p e r o r t a k e n p o s i t i v e m e a s u r e s t o s e n d c o u rt - e u n u c h t o g a r r i s o n f o r s u p e r v i s i n g c i v i l a n d m i l i t a r y m i n i s t e r u n d e r i n t e rn a l d i s t u r b a n c e a n d e x t e r n a l a g g r e s s i o n , w h i c h w a s w o r th a p p r o v i n g . g u a r d i a n e u n u c h s e ff o r t s a n d p a y m e n t s o n s u p e r v i s i n g a n d f o r d 勿 i n g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t r u c t u r e o f b o r d e r a r e a , w h i c h a l s o s h o u l d n o t d e n y . o v e r - e x a g g e r a t i n g t h e h a r m o f c o u rt - e u n u c h g a r r i s o n d u r i n g c h o n g z h e n re i gn, e v e n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s e n t e u n u c h t o g a r r i s o n h a s c a u s e d t h e p e r d i t i o n o f mi n g d y n a s ty , w h i c h d id n o t a c c o r d w i t h t h e t r u t h o f h i s t o ry . k e y w o r d s : c h o n g z h e n re i gn e u n u c hg a m s o n u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 解南开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 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 刷本和电 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 扫描、 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学校有权提供目 录检索以及提供 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 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 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 提下,学校可以 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学 位 论 “ ” 者 签 “ : f!1 。、 午 问 年f 月 z 8 日 经指导教师同意,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 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解密时间:年月日 各密级的最长保密年限及书写格式规定如下: 内部5 年 ( 最长5 年,可少于5 年) 秘密*1 0 年 ( 最长1 0 年, 可少于1 0 年) 机密*2 0 年 ( 最长2 0 年, 可少于2 0 年)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 己 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 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 位 论 文 作 者 签 名 : r 、。 丰 2a 夕 年 f “ i 8 日 绪言 绪 言 一、题解 宦官出 镇,即指宦官被派往边镇或内省协助、监督文武将吏镇守。 明代的宦宫出镇始于永乐帝即位之初。 永乐帝先于贵州、 广西、辽东、宁夏 等地, 后于云南、 大同、 甘肃、 宜府、 永平等处, 相继遣派宦官出 镇, 但皆 为中 央的临时性差遣。 宣德以 后,诸边、 各省纷纷遣派宦官出 镇并相沿为“ 成例气 任命手续渐趋程序化, 职权范围不断明 确, 宦官出 镇制度最终形成并不断发展。 正德年间, 宦官出 镇制度恶性发展以致走向了变态。 嘉靖八年以后, 嘉靖帝开始 裁革镇守中官。 到嘉 靖十八年, 除南京、 凤阳等处守备太监仍保留外, 所有诸边、 内 省的镇守中官均被革除, 仅留 有黄花镇一处, 亦于嘉靖四十年革去, 明代的宦 官出 镇制度走向了 衰亡。 天启年间, 内 忧外患之下, 开始在京袋及周边诸镇遣派 宦官镇守,明朝的宦官出镇死灰复燃。 崇祯年间, 在继 承天 启朝的 基 础上, 于 京a及其周边 诸镇三次 遣派宦官出 镇. 本文拟对崇祯朝向京徽及周边诸镇遣派宦官出镇作一个较系统的研究。 二、前人研究状况 从明代政治制度史、 军事史等领域出发, 明代宦官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高 度重视。 无论是著作, 还是研究论文都相当可观。 明代的宦官出镇及其制度、 崇 祯朝的宦官出镇等方面的研究, 亦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有以下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 . 相关著作 ( 1 ) , 明 代 特务 政 治 一 书, 是明 代宦 官 研究的 第一 本 专 著。 第四 章 第 二 节 驻满全国的军事 特务机构 , 首次 对宦官出镇及其制度进行了 系统研究。 第 八章 特务颠覆了朱明王朝 对崇祯朝的宦官以及宦官出镇等内容进行了富有开 创性的 研究。 史论和史料上的缺憾是此书的不足之处。 这与作者所处的 环境自 然 是分不开的。 ( 2 ) , 明 朝 宦 官 z 明 代宦 官 政 治 3 中 国 宦 官 制 度史 4 等宦 官 研 究 i 丁易: 明 代特务政治1 . 群众出 版社,1 9 8 3 年版。 z王春渝、 杜婉言 : 明朝宦官, ,萦禁城出 版社,1 9 8 , 年版。 , 卫 建 林: 明 代宦官 政泊) , 花山 文艺出 版 社,1 99 8 年 增订 本. 余华青: 中国宦官制度史 , 上海人民出 版社,1 9 9 3 年版。 专著, 对明代宦官参与军事以及宦官出镇等问 题, 或以专节加以阐述, 或作为专 节中的内容之一加以论述。 在论证的深度和质量上都显得不够, 有失笼统和系统, 不出 明 代特务政治一书。 ( 3 ) . 中 国 政治 制 度 通史 明 代卷1 、 明 代国 家 机构 研究 z 等政治 制 度史 专著, 对宦官出 镇作了 附带性研究. 明 代皇权政治 研究 3 第六章, 把宦官出镇 放在明 代监军制度的组织结构中加以 考察。 明 代中 后期九边兵制研究 4 第四章 把九边镇守内臣放在九边的监军系统中加以考察。 ( 4 ).近人还对崇祯朝的宦官及宦官出镇进行了富有意义的初步研究。 国 史旧 闻 5 卷 五 十 第5 8 4 , 5 8 5 , 5 8 6 条 , 分 别 对明 代崇 祯 朝宦 官 掌 军 之 弊、 参 政 之弊、甲申 年宦 官守 皇 城等 事多 所论 及. 南 炳文、 汤纲二 位先生 明 史 ( 下 册) 第十六章第二节第四小节,以“ 疑心重重, 重用宦官” 为题,对祟祯帝重用 宦官的原因、 过程、 表现、 后果加以系统阐述, 为我们研究崇祯朝的宦官出镇提 供了 基础。 另 外, 其他史 学专 著, 如 崇 祯皇 帝 大 传 第三 章第 三节、 中国 通 史 明 代卷 . 第4 9 章 第二 节中, 都 有 所涉 及。 2 .相关 论文 ( 1 ) 明 代的 镇守 中官 制 度 9 , 对明 代 镇守中 官 制 度作了 专门 系统 和比 较 深入的研究。 文章考察了明代镇守中官的产生、 发展及其制度化过程的轨迹, 直 到嘉靖前期对镇守中官加以革除为止。 文章对镇守中官在不同时期权力职掌的变 化加以把握, 考察其功过是非。 文末余论部分, 对镇守中官制度产生及其走向衰 亡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该文可以说是一篇力作, 为继续深入研究明代宦官镇守制 度奠定了 基础. 该文对天启以后再度出 现的宦官出镇现象, 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 究, 仅以 一笔带过, 似为美中 不 足。 明宪宗时期的云南镇守 太监钱能t o ,以 一个典型, 考察了 镇守 太监的 危害。古 永继 明代驻滇宦官考u 明 代宦官 与云南 2 以 及周裕 兴 明 代宦官 与 南京 3 ,以 一 个地方为中 心,考察了 镇守 太监或守备太监的活动、 职权以 及危害等。 嘉靖皇帝裁革镇守太监“ 、 论明 ,白 钢主编, 杜婉言、 方志远著 中国 政治 制度通史 明 代卷, , 人民出 版社.1 9 9 6 年。 a王天有: 明 代国家机构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版。 , 李 渡: 明 代皇 权政治 研究 , 中国 社 会 科学出 版社, 2 0 ( “年 版. 4肖 立军: 明 代中 后期九边 兵 制 研究 。 吉 林人民 出 版社, 2 0 0 】 年 版. ,陈登原: 国史旧闻 ,中华书局,1 9 8 0 年版。 南 炳文、 汤纲: 明史 , 上 海 人民 出 版社, 2 0 0 4 年版. , 张德信、 谭 天星: 崇祯皇 帝大 传 , 辽宁 教育出 版社. 1 9 9 年 版. .白 寿彝总主编,王城锉主编 中国 通史 明代卷 ( 修订 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4 年版。 , 方志远: 明 代的镇守中 官 制 度 , 载 文史 第4 0 辑, 中 华书局,1 9 9 4 年. w杨三寿: 明宪宗时期的云南镇守太监钱能 ,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3 期。 ”古 永继: 明 代驻 滇宦官 考 , 载 中国 边祖史 地 研究 。1 9 9 9 年第4 期。 1 2 古 永继: 明 代宦官与 云 南, , 载 思想战 线 ,1 9 9 8 年 增刊. u周裕兴: 明 代宦官与 南京, . 载 江苏社 会 科学 ,1 9 9 5 年第3 期. “林延消: 井靖皇帝 裁革 镇守 太监, , 载 文史 杂志 , 1 9 9 4 年第4 期。 绪 一 一一一 堑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世宗 打 击和裁 抑宦 官 1 、 明 世 宗 与宦官 2 等文, 对嘉 靖帝裁革 镇守 中官 进 行 了富有意义的考察。 ( 2 ) . 明 代宦 官 监军制 度述略 3 一 文以 监军 制度的 视角考察了 明 代宦 宫出 镇。 文中着重对明代洪武朝、 永乐朝以及崇祯朝的宦官监军进行了论述, 考察宦 官监军制度在明朝的萌芽、 确立和走向高峰, 认为宦官监军制度加速了明朝的灭 亡。 惜作者对监军的定义未加限 定, 造成宦官监军与宦官镇守等概念的混淆。 文 中所引材料与原始资料并不相符,有些事实尚欠精确的考订。 中国历史上的监 军制度 月 一文也有涉及, 亦从监军层面考察。 ( 3 ) . 论 明 代 崇 祯年间 的 宦 官 , 、 也 谈崇 祯 年间 的 宦 官 6 二 文 对崇 祯 朝 的宦官活动进行了 论述。前文对崇祯朝宦官干政的表现、 原因、作用作了阐述, 认为崇祯帝派往边镇的宦官起到了监督官员和强化官僚机构的作用, 从当时的历 史环境考察, 应给予肯定的评价。 后文对崇 祯朝宦官参与军事事务加以 考察, 认 为崇祯朝宦官参与军事, 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二文对崇祯朝宦官出 镇, 都有初步 论及, 并以 此作为自己结论的重要支撑。 惜二文对崇祯朝的宦官出 镇仍缺乏深入 系统的 考察。 崇祯与宦官 , 一文也有所涉及, 然内 容不出以 上二文. 一些关于 崇祯朝以 及崇 祯帝的论文, 对这一时期的 宦官出 镇间 有论及。 如 论崇祯帝 8 试论 崇 祯 皇帝的 历 史 地位 , 等等. 总的 来看, 对于明 代宦官出 镇的 研究虽 有不少, 但还不够深入. 崇祯年间的 宦官出镇,学者们的研究基本还处在空白的阶段。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对崇祯朝宦宫出 镇的研究, 有多方面的学术意义: 首先它是对崇祯朝历史研究的深入。崇祯年间,政治、军事形势日 益恶化, 为了挽救大厦于将倾, 不得已 在上台初撤回出镇宦官后, 又几次向京歌及周边诸 镇遣派宦官出 镇, 使天启年间死灰复 燃的宦官出 镇之火转旺。 崇祯年间的宦官出 镇, 无疑对当时的政治、 军事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 对这一问 题加以 研究, 可 以 使我们加深对崇祯朝历史的认识。 其次它是对明朝宦官史研究的深入。以往研究明代宦官史, 主要偏重于宦官 t 林廷 清: 论明 世宗 打 击和裁 抑宦 官 , 载 史 学集刊3 . 1 9 9 4 年 第4 期. , 尹 湘兵: 明世 宗与 宦官 , 载 黑龙江社 会 科学 ,1 9 9 8 年第2 期。 , 冷冬: 明 代宦 官监 军 制 度述略, ,载 汕头 大 学学报 ( 人 文 科学版) , 1 9 9 4 年第3 期. 季德 源: 中 国 历史 上的 监军 制 度 . 载 军 事历史 研究, .1 9 9 4 年第1 期。 , 周 晓 光 : 论 明 代 崇 祯 年 间 的 宦 官 , 载 学 术月 刊 , , 1 9 9 2 年 第1 期 . 冷冬: 也谈崇祯年间的宦官 ,载 学术月刊 ,1 9 9 3 年第3 期。 , 何草 : 崇祯 与宦 官 , 载 文史知识 ,1 9 9 3 年第5 期. . 王吴: 论崇 祯 帝 , 峨 史 学集刊卜2 0 0 1 年第4 期。 , 龙 郁 奎 : 试 论 崇 祯 皇 帝 的 历 史 地 位 , 载 浙 江 学 刊 , 且 9 9 5 年 第2 期. 绪言 对明 代政治、 军事的影响。 如上所述, 在宦官出 镇方面, 尽管也有一些研究, 但 是不够深入。 对崇祯朝宦官出 镇的研究尚处于空白, 这不利于对宦官出镇作客观 公正的评价, 也不利于 对明朝宦官的 历史作用作全面认识。 通过这一 研究, 我们 认为, 崇祯朝宦官出 镇不仅有其消极意义, 同时也有积极意义, 这一点可补以往 相关研究之不足. 第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对明朝历史乃至中国宦官制度史的研究, 推动明史、中国宦官制度史研究的深入。 本着上述研究意义和研究目 的, 本文试着从以 下几点进行展开. 第一部分对 崇祯朝以 前明 代宦官出 镇的萌 发、 形成、 发展、 衰亡及其再度复燃的 过程进行阐 述。 第二部分对崇祯帝三次撤还内 镇又三次遣派宦官出镇的过程和具体内容进行 细致的 勾勒。 第三部分对崇祯朝遣派宦官出 镇的原因 进行了 深入和较全面的考 量。 第四部分对崇祯朝出 镇宦官的标下、 职权及其特点进行深入的 研究。 第五部 分对崇祯朝遣派宦宫出镇的消极面和积极面加以阐述。 第六部分结语对崇祯朝宦 官出镇作了比较公允的评介和总结。 本文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 1 、 主要运用档案和疏赎史料等, 如 明清史料 、 中国明朝档案史料总汇 等, 对崇祯朝遣派宦官出 镇的 过程、 原因, 出 镇宦官的标下、 职权及其特点等内 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究和阐述。 2 、根据以上的阐述和研究,参照当时的大背景, 对崇祯朝的宦官出 镇作了 相对比较公允的评价和总结:我们既不否认崇祯朝宦官出镇产生了 诸多负面影 响, 最终未能挽救日 益衰败的边疆颓势, 也不否认崇祯朝宦官出镇的积极面, 那 种过分夸大宦官出镇的危害是不符合历史史实的。 第一章崇祯朝以前的明代宦官出镇 第一章崇祯朝以前的明代宦官出镇 崇祯朝以前,明代的宦官出镇经历了一个萌发、 形成、 发展、衰亡和再度复 现的过程。 第一节明代宦官出镇制度的萌发、形成及发展 一、永乐、洪熙年间明代宦官出镇制度的萌发 明代的宦官出 镇始于何时, 历来说法不一。 仅官修 明史一书就有多种说 法。 明 史 成祖 本纪 : “ 是年( 永乐 元年) , 始命内 臣出 镇及 监京 营军。 n 1 明 史. 职官志 : a ( 永乐) 八年, 救王安等监都督谭青等军, 马靖巡视甘肃, 此 ( 中 官) 监军 、 巡视 之 始也. ” 2 前 者 认 为 宦 官出 镇 始 于 永 乐 元 年 , 后 者认 为 始 于 永 乐 八年。 明史 出现此种矛盾, 因其所根据的史料不同所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早有论及: “ 考王世贞史料, 以中宫出镇自 永乐八年遣马靖始。 今 明史 据 革 除备遗录以 为始于是年 ( 永乐元年) , 特书于本纪。 ” 3 检王世贞 弃山 堂别集 载: a(永乐八年) 救内官马靖往甘肃巡视, 如镇守西宁侯宋瑰处事有未到处, 密 与之商议, 务要停当。 案, 此内臣出镇之始也, 然职尚 止巡视, 事毕回京。 ” 4 可见 明 史 职官志 据 弃山 堂 别集 , 而 明史。 成 祖纪 据 革除备遗 录 .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没有进一步考证确切时间, 仅以 为宦官出 镇始于永乐元年。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又载: 气永乐帝) 及即 位, 封赏既行, 诸宦官言功不己, 帝患之。 会镇远侯顾成、 都督韩观、 刘真、 何福等出 镇贵州、 广西、辽东、 宁夏 诸边,乃命宦官中有谋者与之偕行,踢公侯服, 位诸将上。 未几,云南、 大同、 甘肃、 宣府、 永平、宁波亦各相继遣使. ” , 参 明 太宗实录 , 刘真、何福于建 文四年八月, 韩观于九月, 顾成于十月,被分别遣往各处镇守 6 .既然遣 “ 宦官 中 有谋者与之偕行” , 则宦官出 镇当 始于建文四年八月成祖即 位初, 而并非为永 乐元年。 宦官“ 自 永乐初出镇辽东开原及山西等处, 自 后各边以次添设。 而镇守之下, 1 明史卷6 成祖二卜 1 明 史 卷7 4 职官 志 三 内 监 ). ,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1 0 2 . 奔山堂别集卷9 0 中官 考一,. ,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卷1 0 2 . .分 别 见 明 太 宗 实 录, 卷i i i 洪 武 三 十 五 年 八 月 壬 子 、 洪 武 三 十 五 年 八 月 己 未: 卷1 2 下, 洪 武 三十 五 年己未:卷 1 3 .洪武三十五年十月丙寅。 第一章崇祯朝以前的明代宦官出镇 又有分守、守备、 监枪”1 。永乐时的宦官出 镇属中央的临时性差遣, 职权不明 确, 事毕即回, 遣派范围多集中在明朝边疆地方, 如北边宣府、 大同、 永平、 辽 东,西北甘肃、宁夏,西南云南、贵州、 广西、交趾等地。 洪熙年间, 仁宗承乃父之制度, 继续于诸边遣派宦官出镇, 且有所发展。 第 一,南京守 备太监即 始设于仁宗即 位前后。 明 仁宗实录载永乐二十二年八月 初五日 , 成祖死后不 久, “ 命太监王贵通率下番官 军赴南京镇守” 2 。 此即为南 京 守备太监创设之始, 自 此南京守备太监遂常设 而沿为故事。 在明代后来的 历史进 程中, 中都凤阳、 天寿山 皇陵, 兴都承天府等具有重要政治象征意义的 地方相继 设置守 备 太 监, 均给 关防 3 。 第二, 宦官出 镇渐 渐由 临时 差遣变为 正式 任命、 长 期镇守。 文献中开始出现镇守太监、镇守中官的固定名词。永乐二十二年九月, “ 遣镇守 交 趾中 官山 寿资救谕交趾头目 黎利” 。 洪熙元年二月, “ 救甘肃总兵官 都 督费 嗽、 镇守 太监 王安。 案, 此镇守 之 始见者 也, 计永乐末 年已 有 之矣气a 这 种表述上由“ 中官 ( 宦官)出镇”向“ 镇守中宫 或太监) ”之转变.表明宦官 出镇已 经由 临时性的 遣派开始走向正式化、制度化。 总之,永乐洪熙 年间明代的宦官出 镇制度己经初见端倪。 二、宣德以后明代宦官出镇制度的形成、发展 宣德年间,镇守中官开始普遍设置,除在诸边军事重地派遣外, ,内省也相 继遣派宦官镇守. 永乐年间,曾 遣派中官监督各省诸司之政, 职止监视三司, 不许干预有司之 事。 当“ 闻 中 官 多 有千 与 有司 事” 时 , 永 乐 帝即 谕 禁 才。 笔者以 为, 它 是 各 省 遣派宦官出 镇的萌芽。 只不过, 后来各省镇守太监职权除监视三司之政外, 更多 地参与地方事务, 并且由临时特遣变为长期镇守。 宜宗即位后, 即发展了 此项措 施, 开始在各省遣派宦官镇守。 宣德元年八月, 命内官谭顺、 陈锦往淮安助平江 伯陈煊镇守: 宣德三年十二月, 命太监刘宁往镇江、 常州及苏松嘉湖等府巡视军 民 利 弊。 7 宣 德 十 年 正月 , 英 宗 即 位 之 初, 曾 较 谕 浙江 等 处 三司曰 : “ 比 遣内 官 张 达等往彼镇守, 特为抚安军民. 提防贼寇, 近闻军民皆已宁帖, 令取达等回京。 ” i 大明 会典 卷1 2 6 兵 部九 镇戍一,. 二 明 仁宗实 录, 卷t 上, 永 乐二 十二 年八月 丁 未. , 酌 中 志 卷1 6 内 府 诸司 职 掌 。 “明 仁宗实 录 卷2 中, 永 乐二 十二年九月乙 酉 ; 奔山 堂别集 卷00 中官 考一 . , 明宣宗实录 卷巧。 宜德元年三月己 亥: “ 命行在礼部铸镇守交趾内 官关防。 ” 宜宗即位后, 给业已 设it 的诸边镇守太监陆续补铸关防, 继续于诸边遣派宦官镇守。 国 朝典 汇 卷3 3 朝 端大 政三 十三 中 官 考上 , 永乐十 年, 明成 祖谕都察院曰, “ 比 者 联虑在外诸司行 事或于民 有不便.间遣中官往询之,未尝有所委任, 况在外有都布按三司 及巡按御史. 事之当 行者, 所司 自 行奏请。 何与中 官事比 。闻中 官多有干与有司事者,自 今不许。 , , 分别见 明 宣宗 实 录,卷2 0 . 宜德元年八月乙 丑; 卷4 9 . 宜德 三年 十 二月丁酉。 第一章崇祯朝以前的明代宦官出镇 1 可见, 宜 德年间 十三省皆 相 继设 置宦官 镇守。 可能 为尊 者讳 之故, 明 英宗实 录 中并无直接相关之记载。 英宗即位初. 由 三杨柄政, 对各省的 镇守太监予以了革除, 但南京等处守备 太监以 及诸边镇守太监仍然遣派不辍。 三杨相继卒去, 王振渐用事, 正统十年后, 各内 省即陆续遣派宦官镇守。 正统十年, 中央因担心浙闽为乱, 命御史朱英等十 三 人与中 官 分守 浙闽 诸 尸。 国 朝典 汇 载: k ! 正 统) 十一年正月 始于各 省皆 以 内 臣 镇 守 。 , 3 景帝即 位后, 藉口. l 日 制” 继续于诸边、内省遣派宦官镇守。 景泰元年十月 山东布政使裴纶上疏言: “ 请救廷臣 会议, 凡非边境,有巡抚官处, 俱命回京。 ” 景帝反驳道: “ 往岁, 各处贼寇生发, 人民 流散,因令内官镇守, 得知事情缓急。 今纶擅欲取回,主意安在?” 4 英宗复辟以后, 虽对景泰帝所用之人大加打击, 对其在位期间的某些政策进 行反正, 但是对宦官镇守边、 省之制度, 仍以“ 祖宗旧制不可更” 为由, 不但不 予裁革,且有所增设。 宪宗即位伊始, 下诏撤回浙江、 江西、 福建、 陕西、 临清等处镇守内 外官员, 正统间 原无之诸边镇守内 官即 便撤回5 。 但是这很可能 成为一纸空文.成化中期 以后,诸边、省的镇守太监开始大量增设以致泛滥。成化二十一年正月, 兵部、 五府等陈言,内 地镇守等官可以 量减。 刑部及十三道陈言, 查照天顺八年正月宪 宗即位诏书, 通行斟酌缓急, 量为去留镇守太监等。 可当时的兵部尚书张鹏议复 道: “ 查自 天顺八年以 前接管已 定者不复开具,谨将 ( 天顺)八年至今各处添设 镇守等官上陈。 但地方有事, 河南又有流民, 江西盗贼, 浙江福建俱边海, 镇守 内 外等官 应否去留 , 伏 乞圣裁。 ” 6 宪 宗以 既言 地方有事, 令“ 姑存 之粉 。 可见, 终成化朝, 各地镇守 太监不但不减于天顺年间之数, 反而大量增设。 无怪乎御史 王奎 奏道: “ 镇守、 守 备内 官 视 天 顺间 逾数 倍. ” , 时 人陆容 在其笔记中 载 道仅北 直隶地方共添设镇守、守备内 官 二十四处之多气 孝宗即 位之初, 曾 对各处滥多之镇守内臣 给予一定之裁革, 但是十分有限 9 。 i明 英 宗 实 录, 卷1 , 宜 德 十 年正 月 庚 寅。 又, 国 榷 卷2 0 . 宣 德 十 年 正 月 庚 寅: “ 撤 各 省 镇守 内 臣 , 仍 救各 三司 加意 抚绥 军民 。 . : 御批 历代 通鉴 辑览 卷1 0 2 : “ ( 宣德十 年正 月) 罢 十三布政司 镇守中 宫. 其南 京、 镇守诸边,收粮徐州、临清、巡盐淮浙者如故。 ” 2 明 史 卷1 7 8 朱 英传). , 国朝典汇) 卷3 3 朝端大政三十三 中官考上卜 舞山堂别集,卷9 1 中官考二,. , 明宪宗实录,卷1 .夭顺八 年正月乙 亥。 明 通鉴 卷二十九。 宪章 类编卷3 6 镇守太监,. , 明史 卷1 8 0 王奎传). .( 救园杂记)卷, 。 , 明 孝 宗 实 录 ) 卷2 . 成 化 二 十 三 年 九 月 壬 寅, 孝 宗即 位 诏书 中 涉 及 镇守 太监 的 有 三点内 容: 官所带皂隶;诏回兰州、临清镇守内臣: 收缴镇守内臣 等妄请之关防符验, 罢革镇守中 限制其奏带家人头目 不超过, 第一章崇祯朝以 前的明代宦官出 镇 一 直到 武宗即 位 初, 兵部尚 书 还“ 请撤四 方 镇守中 官非 额设 者” 。 宣德以后,到孝宗朝,明代的宦官出镇制度逐渐形成、发展并走向成熟。 其一, 宣德以 后, 宦官镇守逐渐形成了 三种不同的类型, 以 南京为代表的守 备太监、 诸边镇守太监和各省镇守太监。 其中, 诸边宦官镇守还形成了镇守一一 分守一一守备一一 监枪一整套完整系统,以 更好地协助、监督边镇军务。 其二, 宣德以后,宦宫镇守由随意性的特差逐渐走向程序化。 首先,正统以 后, 遣派宦官镇守之地方及员额, 一般多以宣德、正统“ 成例” 为准,违越者视 为“ 非额设” 。其次,镇守太监的任命纳入程序化,先由 兵部奏请,或由司礼监 请旨 并传旨到兵部, 由 兵部开手本, 送内阁票拟救书, 写明委任缘由 及具体职责 范围, 上经批红, 六科挂号, 并由礼部铸给关防后, 方告完成。 司礼监负责推举 镇守 诸处太监的人选. 2 其三, 宣德以 后, 宦官镇守的职权开始明确。 南京等处守备太监职专护卫其 留守之地。 诸边镇守太监的职责即“ 守边” , 包括监督军事将领、 协赞军事行动、 整伤军纪边防, 安抚边镇地区的少数民族, 处理民族事务。 各省镇守太监主要职 责为“ 安民” , 包括监督文武官吏,调遣卫所官军, 参与军事行动, 维护各省之 治安,以 及协调各省文武官员及司、 府、县的公务等等。 此外, 诸镇守太监皆 肩 负两项特殊使命。 一作为朝廷耳目 , 及时上报各省地方之情实给中央。 一各省之 土 物 特产, 一般都由 他 们负责 采办、 搜 刮上 贡。 3 其四, 镇守 太监的 职权与地方其他权力既相互牵扯又有分工。 南京守备太监 职专 “ 护卫留都” ,而守备勋臣、南京参赞机务也有相同职责.诸边镇守内臣职 责为守边, 镇守总兵官职责也为守边。 各省镇守太监职责是安民, 又与各省巡抚 职责相似。 镇守太监在地方还受到巡抚、 巡按等官的监察, 在中央受到兵部以及 科道等官的纠劫。 寂园杂记 载: “ 如各方面有险要者, 俱设镇守太监、总兵官、 巡 抚都 御史各一 员, 下 人名为 三堂 。” “ 三堂” 官即因“ 事体 相绍, 职位相 等” , , 故能互相牵制. 镇守 太监与巡抚、 镇守总兵职责亦有分工, “ 各有一定职 掌” 6 ,不得侵越。 镇守 太监不得侵夺武臣的总兵权和文臣的巡抚权。镇守 太监 有权监视、 弹勃所在地文武官员, 还可荐举、 奏罢官员, 却无权升迁、 考察官吏 的职责 , 。镇守 太监有权督军出 征, 可以 调遣卫所官军, 却不能单独领兵以 及擅 提军职。 镇守 太监有权替皇家采办、 搜刮土物贡品, 但是一般不得参与地方税务 . 明 史 ) 卷1 8 2 刘 大夏 传). x 方志远: 明 代的 镇守中 官 制度) . ,同上。 栽园 杂 记 卷s . , 明 宪宗实录卷兜. 成化七年四月甲 辰, 兵科章鉴等奏疏。 明 武 宗 实 录 卷1 7 5 . 正 德 十四 年 六月 癸 亥 、 戊 辰 . 大 学士 杨 廷 和 等 奏 疏. , 明 武 宗实 录 卷3 , , 正 德 三 年 六 月 丙 戌: “ 镇 守 河 南 太 监 廖 堂奏 保司 府 等 官 贤 , 且 拟 某升 某调. , 此 举 遭 吏科何绍正等弹劫。正德帝也认为 “ 有伤治体, ,而令廖堂 “ 从实自 陈、 第一章崇侦朝以前的明代宦官出镇 钱粮的征收。 镇守太监有权过问地方司法事务, 并与抚按定期录囚, 受理词讼.1 总之,自 永乐、 洪熙年间萌发以 后, 又经宜德以 后的不断发展, 镇制度己 经被完全纳入明代地方政治体制中。 却不得自 行 明代宦官出 第二节明代宦官出镇制度的恶性发展与衰亡 一、正德年间明代宦官出镇制度的恶性发展 正德年间,明代宦官出镇制度恶性发展以致走向了变态。 武宗即位后, 裁撤弘治时期额外设置之镇守、 守备太监虽然被写进登极诏中 2 , 但是武 宗并 没有履 行。 弘治 十八年八月, 兵 部请 遵诏裁革各处 添设监枪、 守 备内臣二十四 人, 武宗即以 边警方急,诏勿彰. 兵部及科道宫又屡次上言 遵诏 裁革非额设的 镇守、 守备太监, 终无结果。 相反, 后来还变本加厉地增置各处镇 守、 守备等太监。 南京守备太监原定额两员, 正德元年, 即有余庆、 黄淮、 黄忠、 刘云四 人同守备南京4 .宁夏原设镇守 太监一人。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叛变, 在宁 夏即 杀死了 镇守 太监三人, . 诸边镇守、分守、守备等太监不但照旧 遣派, 原先为分守、 守备太监者, 又有许多分别奏乞改为 镇守、 分守 太监。 正德二年二 月, 分守 密云古北口 等处 左监垂王诉乞改为镇守, 以 免受蓟州镇巡官节制, 兵部 复议以 为 不 便. “ 有旨 特许 之, 仍赐 之救暨 诸 旗牌” 6 。 正德 二年五月, 守备山 海 太 监 赵 刚 奏 乞 照 居 庸 关 例 改 为 分 守 , “ 从 之” 7 . 正 德 二 年 十 一 月 , 守 备 刘 家口 左 监垂高 永乞兼分守燕河营等处,兵部议不可, 有旨 特许之. 。正德三年四月,守 备龙门 所等 处都 知 监右 少 监 孟山 请改 守 备 为分守, 许之 , 。以 上仅为 正德二 年前 后之例, 此后此类情形更是很多, 不再赘列。 镇守太监的委任程序被打破, 多出 自“ 中旨” ,完全被宦官把持,兵部等衙门不能干预。宦官镇守的职权也在急剧 膨胀。 各处镇守内臣纷纷奏兼其他权利多获批准, 甚至在太监刘瑾的主持下, 正 德二 年四 月, “ 救天下 镇守 太监如巡 抚都御史 之任, 干预 刑名 诸政” 气 总之, 正德年间, 由 于正德皇帝的 放纵以 及宦宫政治的高度发展, 宦官镇守 1 方志 远: 明 代的 镇守中 官 制 度). 2 明 武宗 实 录 卷i . 弘治十 八年五 月壬 寅. , 明 武宗 实 录 卷4 . 弘治 十 八年八月乙 丑. . 明武宗实录卷巧. 正德元年七月 癸未,户科给事中张文右等陈言。 , 1 国 榷 卷4 8 ,正 德五 年四 月 庚寅. 明 武 宗 实 录 卷2 3 , 正 德 二 年 二 月 壬 寅. , 明 武宗实 录 卷2 6 , 正 德二 年五月 壬子. . 明武宗实录卷犯.正每二 年十一月甲辰。 9明 武宗 实 录 卷”, 正 德三 年四 月甲 午。 1 0 宪章类偏卷3 ( 镇守太监,. 第一章崇祯朝以前的明代宦官出镇 的设置旧额被大大打破, 正常委任程序被破坏, 宦官镇守的职权急剧膨胀。 明代 的宦官出镇制度, 在正德年间不断的突破,+ i 日 例” 中经历了 一个恶性发展的阶段。 二、寡靖年间明代宦官出镇制度走向衰亡 明 世宗即 位后,陆续裁革内外镇守中官,明代的宦官出镇制度走向了 衰亡。 世宗裁革镇守中官通过以下二个步骤完成. 其一, 即 位初即通过一系列举措从总体上削弱正德以来冗滥、 膨胀的 镇守内 臣势力。一,“ 但系正德年间新添分守、守备内臣”,即便回京。二,“ 其各处 分守、守备内臣、将官有正德元年以 后黄缘改作镇守、分守及副总兵等项名色, 并分外多管地方、 加添责任者, 兵部奏改正” 。 三, 对各处镇守太监在正德年间 增入之权利加以收回和申禁。如 “ 不许干预钱粮词讼,侵越诸衙门职掌”。 其二, 循序渐进地裁革诸边、 内省的镇守中官。 嘉靖八年三月御史毛凤韶要 求 “ 复祖制,革镇守,经过兵部复议,世宗批准, 较大规模的裁革了 宜府、蓟 镇、 大同 、宁夏、 辽东、 甘肃等镇守备、 监枪太监, 将其职责并入镇守太监内 2 。 这是大规模裁革镇守太监的准备。嘉靖九年,毛凤韶上疏请裁革云南镇守太监, 世宗答应并决定裁革了云南镇守 太监, 。嘉靖十年闰六月,大规模的裁革活动全 面展开。 蓟州、 浙江、 江西、 湖广、两广、 福建、独石、永宁、万全等处镇守太 监皆被裁革 。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 甘肃等处的镇守太监直至嘉靖 十八年方最后被革除。 方志远 明代的镇守中官制度 根据 万历野获编 卷六 以 及 明 世宗实录 卷二一一考证以 为, 嘉靖裁革镇守 太监完成在嘉靖十年, 嘉 靖十七年革复并未实行。 笔者以为实乃为之所误. 国朝典汇 卷三十三虽以为 嘉靖八年十二月诏革天下镇守内臣, 有意思的是, 在此之后总有诸边镇守 太监的 记载。 如嘉靖十五年曾 征镇守辽东太监王纯回京, “ 命司礼监选老成安静者代之” 。可见, 辽东、 宣府等诸边镇守 太监应在嘉 靖十八年方被全部裁革 。 。 至此,除南京、凤阳等处守备太监因事涉重大,世宗没有批准将其革除外, 其余各地的镇守内臣被革除殆尽, 仅留有黄花镇一处, 于嘉靖四十年十月因直隶 巡按黄纪之请被裁革7 。嘉靖以 后, 南京等处守 备太监虽照旧 遣派, 但是明 代的 宦官出镇制度已 经衰亡。 1 以 上皆见 明世宗实录,卷1 ,正德十六年四月壬寅。 2 明世宗实 录 卷9 9 ,嘉靖八年三月甲 子。 , 明世宗实录 卷1 1 7 .藉靖九年九月壬辰; 国朝典 汇卷3 3 朝端大政三十三 中官考下). 明世宗蜜录,卷1 2 7 ,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