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宋代文人与日本、高丽、安南人士诗文互赠本事钩沉.pdf_第1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宋代文人与日本、高丽、安南人士诗文互赠本事钩沉.pdf_第2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宋代文人与日本、高丽、安南人士诗文互赠本事钩沉.pdf_第3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宋代文人与日本、高丽、安南人士诗文互赠本事钩沉.pdf_第4页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宋代文人与日本、高丽、安南人士诗文互赠本事钩沉.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论文)宋代文人与日本、高丽、安南人士诗文互赠本事钩沉.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均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了特 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 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 意。 作者签名:越日期:窭! z :兰: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复旦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 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之赴 导师签名: 攀埠胁业培 中文摘要 关键词:宋代、日本、高丽、安南、汉诗文 中图分类号:1 2 0 6 2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对周边国家有相当强的文化影响力。作为 古代东亚汉文化圈中的主要国家,日本、高丽、安南三国与宋的文化交流活动非 常频繁。本文试图从三国人士与宋文人交往过程中所留下的诗文作品入手,分析 宋文化在东亚三国发生影响的轨迹,探讨文学交流的规律与特点。 日本人士与宋文人的诗文唱和主要发生在僧侣之间。1 7 t 本僧侣来华起初是为 了参拜佛教胜地天台山和五台山,后来则主要是为了学习禅宗。因此,入宋同僧 的活动集中在浙江天台山、山西五台山以及江南各著名禅院。他们回国后不仅带 回大量汉籍,弘扬禅宗,并将茶道、书法、绘画、建筑等中华文化传入日本,丰 富了日本文化的内容。 高丽人士与宋文人的诗文唱和主要发生在使臣和僧侣之间。高丽僧人在宋的 活动带有更多官方色彩,他们的游学受到双方朝廷的重视。他们专注于弘扬佛法, 为宋丽两国的佛教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高丽使节汉诗文水平普遍较高,他们通 过频繁往来于中国,为本国带去了书法、绘画、医药等中华文化。 安南人士与宋文人的诗文唱和主要发生在使臣之间。从诗文数量来看,安南 使臣与宋人的唱和诗文并不多,但宋使常常获得安南君臣的赠诗。可能是由于当 时宋人的不重视或者安南汉诗文的不成熟,诗文作品数量本身不多;又或者虽有 记载,却未能流传至今,种种原因造成流传至今日的安南与宋人诗文唱和作品数 量有限。 a b s t r a c t k e yw o r d s :s o n gd y n a s t y | j a p a n | k o r e a | v i e t n a m c h i n e s ep o e m sa n de s s a y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n o :1 2 0 6 2 a saf l o u r i s he m p i r eo nc u l t u r e 1 1 l cs o n ge m p i r ei n f l u e n c e dt h ec o u n t r i e s a r o u n ds t r o n g l y i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a r e a , j a p a n , k o r e aa n dv i e t n a mw e r et h e m o s ti m p o r t a n t 1 1 1 ei n t e r c o m m u n i o na c t i v i t i e sb e t w c e nt h e ma n dt h es o n ge m p i r e w e r ev e r yf r e q u e n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o e m sa n de s s a y sw r i t t e nb yt h e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i w h ol i v e d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t ot h ek o r e a n , v i e t n a m e s ea n dj a p a n e s e , w b i id i s c u s s h o w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i nt h es o n gd y n a s t yi n f l u e n c ej a p a n ,k o r e aa n dv i e t n a m , 8 0t h a t w ec a nh a v eag o o dk n o w l e d g eo nr u l e s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b o u tl i t e r a r y i n t e r c o m m u n i o n 1 1 1 el i t e r a r yr e s p o n s o r yb e t w e e nj a p a n e s ea n dt h es o n gl i t e r a t iw e l ed o n eb yt h e b u d d h i s tm o n k s 1 1 l ej a p a n e s em o n k sc a m et oc h i n ai no r d e rt op a yr e s p e c tt ot h e t i a n t a ia n dt h ew u t a im o u n t a i na tf i r s t , a n dt ol 黜lt h ez a nl a t e r t h e i ra c t i v i t i e s m o s t l yo c c u r r e di nt h et i a n t a ia n dw u t a im o u n t a i na n dt h et e m p l e si nt h es o u t h p r o v i n c e so ft h ee m p i r e w h e nt h e yw e n tb a c kt oj a p a n , t h e yt o o ka l o to fc h i n e s e b o o ka n dt h eo t h e rc l l i n e s ec u l t u r e 1 1 1 el i t e r a r yr e s p o n s o r yb c t 3 e e nk o r e a na n dt h es o n gl i t e r a t iw e r ed o n eb yt h e b u d d h i s tm o n k sa n dt h ed i p l o m a t s t h ek o r e a nb u d d h i s tm o n k sa c t e dm o r eo f f i c i a l l y t h a nj a p a n e s ea n dw e r er e g a r d e di m p o r t a n tb yc o u r t t h e yd e v o t et l l e i ra t t e n t i o nt o p r o p a g a n d i z eb u d d h i s t t h ek o r e a nd i p l o m a t sw e r eg o o da tc h i n e s ep o e m s n e y t o o kc h i n 嘲c u l t u r et ot h e i rh o m e l a n d 1 r t l i t e r a r yr e s p o n s o r yb e t w e e nv i e t n a m e s ea n dt h es o n gl i t e r a t iw e r ed o n eb y t h ed i p l o m a t s w es e l d o md i s c o v e rt h el i t e r a t r u ew r i t t e nb yv i e t n a m e s ed i p l o m a t st o t h es o n gl i t e r a t i ,b u tt h el a t t e ro f t e ng o ts o m ep o m e sw r i t t e nb yt h ev i e t n a m e s ek i n g s a n dt h em i n i s t e r s i tm a yb ec a u s e 口ib ys o m et e a , s o n s ) s u c h 勰t h es o n gl i t e r a t i s i n d i f f e r e n c e , t h ev i e t n a m e s el i t e r a t i s j u v e n i l i t y , o rt h e i rl i t e r a t u r eu n r e c o r d e d 2 前言 日本、高丽与安南是古代东亚汉文化圈中中国周边的三个主要国家,当宋由 于边境问题的困扰,与以上三国的外交关系时断时续之时,它们之间的民间交往 却极为活跃。这一时期不少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僧侣和外交使节互相往来,并将 他们之间的交往活动诉诸笔端,留下了许多诗文唱和赠答之作。本课题拟对这些 作品进行钩沉、整理与研究,以期因小见大,从几个侧面探索中外文学交流的某 些规律。 从资料搜集的情况看,到目前为止,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 个方面,一是历代中国与东亚其它国家的文学交流,这方面论着有严绍望、中西 进主编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文学卷,邵毅平中f t 文学关系论集,孟昭毅 东方文学交流史,钟玉秀从日本古代汉文学的发展看中日文化交流;二是 域外汉文学研究,有( 韩国) 金台俊朝鲜汉文学史,( 日本) 冈田正之日 本汉文学史,王晓平 亚洲汉文学,王昆吾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学,( 日本) 丸井宪日本早期“五山汉文学”渊源之探讨以中国宋元代“禅文化”东传 为中心;三是东亚各国的文化交流,这方面论著极多,这里只列举较有代表性 的几项: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编韩国研究论丛,陈玉龙、杨通方汉文化 论纲一一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徐秉琨鲜卑三国古坟一一中国朝 鲜日本古代文化交流,郑彭年日本中国文化摄取史,( 日本) 木富泰彦日 中文化交流史,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会编中日文化交流史论文集,杨 渭生 统计,日本与北宋的国际交往仅为宋帝送过一两次书信, 而与南宋则根本没有官方交往。 邵毅平著黄海余晖:中华文化在朝鲜半岛及韩国,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3 年, 第1 7 页。 5 尽管如此,宋朝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却未受阻隔,相反,由于民间往 来的密切,这种交流活动呈现出些新的特点。前面提到,为了恢复生产,维持 统治秩序,两宋王朝都非常重视商业生产,而对于能带来巨大财政收入的海外贸 易,更是采取诸多优惠政策。外国商船驶抵通商口岸时,宋政府往往派人上船表 示欢迎,“寨兵有酒肉之馈”,商船发舶离开,市舶司及地方官员则耗费官银, 为之举办送别宴会。对来中国贸易后不归、或长期留居中国的外商,宋政府允许 他们与中国女子通婚,并专门设立“蓍学”以解决外商子女的教育问题。宋政府 还对招徕外商舶船多、为政府增加市舶税成绩显着的商人,给予特别褒奖。这些 政策刺激了外商来华的积极性,主要面对日本和高丽商人的港口明州出现了“东 则倭人,北则高旬丽,商舶往来,物货丰衍”罾的盛况。日宋之间的商船往来仅 北宋年问,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就达到九十七次,南宋时往来更为频繁。随着海 外贸易的兴盛,整个宋代,或为巡礼佛迹,或为传习佛法而入宋的日本僧侣确知 其名的有一百四十余人, 高丽与宋由于交通便利,贸易交往及其活跃,仅高丽 毅宗在位的二十四年间( 1 1 4 6 - - - 1 1 7 0 ) ,宋朝至高丽的商人即多达一千七百多人 次,两国贸易的盛况由此可以想象。四宋与安南之间由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便利 的交通条件,经济文化交流同l = l 本、高丽相较要密切得多。安南一方面通过朝贡 的方式与宋进行官方贸易,另一方面,宋在钦州、廉州、邕州设置博易场,除了 两国富商大贾之间动辄数千缗的蜀锦与交趾香的交换之外,民间小商贩可以很方 便的用鱼、虾、蚌等海产品换取米、布、纸、笔等,以至于“凡交趾生生之具, 悉仰于钦,舟楫往来不绝也”。四 宋代的官方外交受限,民间交流活跃,充当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也发生了变 化。隋唐时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任务主要由外交使节及随行的留学生和留 学僧承担,不待派遣而自行往来于两国之间的多为商人,他们以经商谋利为目的, 绝非文化交流的主力。宋代两国之间贸易发达,商船往来频繁,怀抱各自理想的 僧侣们搭乘这些商船来到异国,成为日宋文化交流的主力军。日本入宋僧学习中 国文化的同时,也将日本文化介绍给当时的中国人,如著名的入宋僧裔然谒见宋 太宗时献书王年代纪和职员令卿,介绍日本国家体制及风土人情;回国 【宋】朱或著萍州可谈) 卷二,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1 年,第2 3 0 8 页。 宋】张律等著乾道四明图经卷一“分野”条,据清成丰四年刊本影印,台北,成文 出版社有限公司,1 9 8 3 年。 【日本】木宫泰彦著日中文化交流史,第2 3 7 2 4 3 、2 5 4 2 5 8 、2 9 5 页。 邵毅平著黄海余晖:中华文化在朝鲜半岛及韩国,第1 9 页。 【宋】周去非著岭外代答卷五钦州博易场,笔记小说大观第二九编第三册,台 北,新兴书局有限公司,1 9 8 5 年,第1 0 6 8 页。 【元】脱脱著宋史卷二九七,列传第二五o ,外国七“日本国”,北京,中华书局,1 9 7 7 年 6 时,入宋僧又带回许多佛经和汉文典籍,传播汉文化,如裔然带回大藏经, 荣西回国努力宣传禅宗等等。 宋与高丽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使臣的重要性有所降低,商人的作用则日益凸 现。由于高丽对中国典籍需求巨大,购买时又不吝重金,吸引了大批商人进行汉 籍交易。这些商人不惧旅途艰险,甚至甘冒违反禁令的危险,将一批批汉籍运至 高丽。高丽史记载: 显宗十八年( 1 0 2 7 ,宋仁宗天圣五年,辽圣宗太平七年) 八月丁 亥二十日,宋江南人李文通等来献书册,五九七卷p 宣宗四年( 1 0 8 7 ,宋哲宗元佑二年,辽道宗太安三年) 三月甲戊, 二十二日,宋商徐戬等二十人来献新注华严经板9 明宗二十二年( 1 1 9 2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金章宗明昌三年) 八月 癸亥二十三日,宋商来献太平御览,赐其白金六十斤,仍命崔诜校雠 讹谬。 高丽国内因而贮藏了大量汉籍,而由于战乱等原因导致典籍佚失的宋王朝反 过来向高丽求书: 宣宗八年( 1 0 9 1 ,宋哲宗元佑六年,辽道宗太安七年) 李资义等还 自宋,奏云:“帝闻我国书籍多好本,命馆伴书所求书目授之乃日:虽 有卷第不足者,亦须传写附来,一。 高丽史载录此次求书类耳,竟达1 2 8 种之多。 宋代以前,安南一带为中国的郡县,汉文化的传播任务主要由郡县长官承担, 隋唐两代帝王更是在安南推行与内地相同的文教制度和选拔人材的政策,汉文化 在安南地区深入人心。安南独立后,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仍有相当的依赖。 安南使节频繁出入于宋,取代从前的郡县长官成为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安南 经常派人出使宋廷,贡奇珍异兽,而宋人对此看法不一。由于宋对安南的朝贡往 往回赐以远超贡品价值的物品,久之,宋廷不堪重负,一些讲求实际的士大夫对 此颇有微词。宋人艾性夫有安南贡象诗,从民生角度批评朝贡制度粉饰太平: 【朝鲜】郑麟趾著高丽史卷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古典研究出版委员 会古典研究室校正,朝鲜平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科学院,1 9 5 7 年。 【朝鲜】郑麟趾著高丽史卷一o 【朝鲜】郑麟趾著高丽史卷二o 。 【朝鲜】郑麟趾著高丽史 卷一o 7 锦鞯宝勒度南云, 人喜此生初见象, 半年传舍劳供亿, 粉饰太平焉用此, 到处丛观暗驿尘 我忧今世不生麟 德色中朝动缙绅 只消黄犊一犁春m 而据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所言,古越南也向宋廷进献过奇兽麒麟,对此, 司马光借天子圣人之口,表达出对祥瑞观念的不认同: 吾闻古圣人之治天下也,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且是兽也, 生岭峤之外,出沮泽之湄得其表,吾德不为之大;纵其去,吾德不为 之亏奈何贪其琛赆之美,悦其鳞介之奇,容其欺绐之语,听其谄谀之 辞,以惑远近之望,以为蛮夷之嗤! 不若以迎兽之劳为迎士之用,养兽 之费为养贤之资使功烈炬赫,声明葳蕤,废耳目一日之玩,为子孙万 世之规,岂不美欤? 今天看来,所谓异邦贡麒麟显然是无稽之谈,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朝贡 贸易的繁盛。 除使者外,往来于两国的大批移民也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大越史 记全书记载: 癸9 p ,( 应天) 十年( 1 0 0 3 年) ,帝幸鹱州,浚多盖港( 原注:今华盖 是) ,直抵暗州思拱场多盖人叛,斩首以徇。日效城民人及头目黄庆 集等,挈家四百五十余口出亡余钦州坞宋遣使慰抚,令还,庆集等惧 罪不还,遂于海岸居之。 除因贸易等自愿留居异国的人口外,也有出于被迫、被劫掠或贩卖至异国的, 而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中国人身上。据黄国安中越关系史简编所统计,1 0 1 4 年、1 0 2 8 年、1 0 3 6 年、1 0 6 0 年,李朝都曾入侵广西边境,掠夺人口特别是1 0 7 5 年李朝大规模入侵宋朝的钦、廉、邕州,“俘三州人而还”后来,两国议和,“送 全宋诗第七。册。第4 4 4 1 4 页 全宋文第五四册,第1 1 7 页。 【越南】吴士连著大越史记全书 本纪卷一黎纪,陈荆和编校,日本东京,东京大学 东洋文化研究所附属东洋学文献七:,一委员会,1 9 8 4 年,第1 9 6 页。 8 民二百二十一口”,但这仅是被掠人口的一部分。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之一四 七载: 监察御史大夫广南东西路宣谕明橐言:“访闻邕州之地,南邻交 趾,其左右江州峒五镇寨诸坑场,多有无赖之徒,略卖人口,贩八交 趾若不申严禁止,其官非轻” 可见当时人口贩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则往 往发生在社会动乱时期,据郑思肖心史记载,宋末元初,东南沿海军民抗元 失败后“流离海外,或仕占城,或婿交趾,或别流远国”。罾两国移民融入当地社 会,成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最好媒介。 由于唐文化的辐射力量非常强大,日本、高丽、安南这些紧邻国家彼时的本 国文化尚处于发育之初,忙于从唐文化汲取营养。唐亡宋兴,内忧外患的宋王朝 在国力上难与大唐比肩,文化辐射力也相对减弱,而此时周边国家的本国文化迅 速发展,导致宋在向日本和高丽输送汉文化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日本和高丽文 化的影响。来自日本和高丽的工艺美术品因其制作精美、风格独特,颇受宋代文 人欢迎。文人之间相互赠送、赏玩这些异国珍品,并用诗文纪录对它们的喜爱之 情。日本刀、日本扇、新罗墨、高丽扇、高丽笔、高丽纸都是常常出现在宋代文 人笔下的题材。梅尧臣诗钱君倚学士日本刀写道:“日本大刀色青荧,鱼皮 帖把沙点星。东胡腰鞘过沧海,舶帆落越栖湾汀。”罾江少虞 宋朝事实类苑记 载: 熙宁末,余游相国寺,见卖日本国扇者,琴漆柄,以鸦青纸厚如饼, 揲为旋风扇,淡粉画平远山水,薄傅以五彩,近岸为寒芦衰蓼,鸥鹭伫 立,景物如八九月间,舣小舟,渔人披蓑钓其上天末隐隐有微云飞鸟 之状,意思深远,笔势精妙,中国之善画者或不能也。 而此类日本扇因其珍贵精美,在市场上竞卖到极高的价钱:“索价绝高,余时苦 黄国安、杨万秀、杨立冰、黄铮著中越关系史简编,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 9 8 6 年,第6 2 页。 【元】郑思肖著心史大义略叙,四库禁毁丛刊集部第三。册,北京,北京出版社, 1 9 9 8 年,第9 2 页。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 第五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第3 2 5 5 页 【宋】江少虞著宋朝事实类苑卷六o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年,第7 9 9 页。 9 贫,无以置之,每以为恨。其后再访都市,不复有矣。”锄钱穆父出使高丽,带回 高丽松扇,友人争相求之,可见这类艺术品在时人眼中颇为珍贵。孔仲武诗钱 穆仲有高丽松扇,馆中多得者,以诗求之:“巨鳌昂头鲸掉尾,东顾沧溟天接水。 钱公涉险如通渠,破帆一抹三千里。岛夷之国远且偏,归来逢人语辄喜。大荒茫 茫最宜松,直从旷野连深宫。听声卧影已不俗,况作团扇摇清风。”罾而高丽纸因 其“色自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 加 之得之不易,更为士人与朝廷所珍视。 较之上述工艺品影响更为直接的,是同本人与高丽入主动输往中国的自撰汉 籍。日本净土宗名僧源信曾一再将自己及其它日僧的著作寄往宋朝,计有往生 要集、观音赞、十六相赞、日本往生传、法华经严、因明论疏四相违 略注释、因明义断纂要注释等。魄些汉文作品反映了f j 本汉传佛教文化的 发展,是中日佛教交流的佐证。此外,许多留学僧来到中国,将自己的见闻感受 形成著作,直接参与了中国文化的塑造。如源信弟子成寻所撰参天台五台山记 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资料,高丽学僧谛观著作天台四教仪成为佛学界的重 要著述。 由于自身文化的不成熟,安南对宋的文化输入,其规模远逊于高丽和日本。 梦溪笔谈记载了中国古曲得之交趾一事:“古曲悉皆散亡,顷年王师南征, 得黄帝炎一曲于交趾。乃杖鼓曲也。” 此为中国文化输入越南地区后又回传 中国之一例,而真正以安南文化影响中国的事例,则甚少见于史料记载。值得一 提的是,古代越南地区的军事等方面对中国颇有影响。据宋史卷- a 六蔡 延庆传载: 延庆尝得安南行军法,读之,仿其制,部分正兵,弓箭手人马团 为九将,合百队,分左右前后四部队,有驻战,拓战之别,步骑器械每 将皆同以藩兵人马为别队,各随所近分隶焉。诸将之数,不及正兵之 半乃所以制之,处老弱于城砦,较其远近而为区别,使藩汉无得相杂, 以防其变具为书上之神宗善其议,召之开封府,拜翰林学士 蔡延庆以安南兵法练兵作战,受到宋神宗嘉许,说明安南在军事上确有独到 【宋】江少虞著宋朝事实类苑,第8 0 0 页 全宋诗) 第一五册,第1 0 2 6 7 页 【明】文震亨著长物志校注 卷七第五十三纸,陈植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 8 4 ,第3 0 7 页。 【日本】木宫泰彦著日中文化交流史) ,第2 8 9 2 9 2 页。 【宋】沈括著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胡道静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年, 第2 2 0 页。 l o 之处。 第二节宋代汉文化在日本、高丽、安南的传播和影响 经过汉唐文化的浸润,日本、高丽、安南三国的汉文化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 的水平。及至宋代,汉文化的影响在这三国又有了新的发展。宋代汉文化虽受到 北方游牧文化的威胁,但其在周边国家仍然保持了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力。由于文 化受体的差异,汉文化在这三国的传播和影响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朝鲜半岛由新罗统一后开始实行“全盘汉化”:政治制度上模仿唐制设立机 构和官职,文化上以儒家经典教育贵族子弟,首都的建筑布局亦仿唐都长安,连 人名地名、风俗礼仪也一一接受唐风洗礼。娜至高丽时期,迸一步以儒家模式治 理国家,仿中国设立国子监,实行科举制度,汉文化在全社会得到普遍推崇。 9 3 0 年,高丽设立学校,以儒家经典教育贵族子弟。9 9 2 年,最高教育机构国 子监设立,同时地方上设立学堂、乡校等中等教育机构。显宗时契丹犯境,官学 衰退,崔冲首创的私学开始盛行,承担起教授汉文化的任务。无论官学私学,其 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让学子们通过科举考试,走上学优而仕的道路。高丽 的进士考试分为有制述、明经、杂科三类,其中制述科以诗、赋、颂、策和经义 为考试科目,明经科以 周易、尚书、毛诗、春秋、礼记等为考试科 目,儒家经典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 科举取士导致了儒学热潮和对汉文书籍的大量需求,高丽统治者不断派人往 中国搜求汉籍。据史料记载,高丽往宋的使臣带回大批经书,如宋真宗大中祥符 九年( 高丽显宗七年,1 0 1 6 年) ,高丽使带回真宗所赐九经、史记、两汉 书、三国志、晋书、诸子、历日、圣惠方、御诗及国朝登科记。真宗 干兴元年( 1 0 2 2 年) ,高丽使返国,宋赐圣惠方、阴阳二宅书、干兴历及 释典一藏。留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高丽肃宗六年,1 1 0 1 年) 六月高丽使王虾、 吴延宠回国,徽宗赐高丽王太平御览1 0 0 0 卷。锄此外,高丽朝还通过僧人、 留学生和商人搜购汉籍。高丽成宗二年( 9 8 3 年) 博士任老成自宋献大庙堂图 一铺并记一卷,社稷堂图铺并记一卷,文宣王庙图一铺,祭器图一 卷,七十二贤赞记一卷。囝宋元丰八年( 高丽宣宗二年,1 0 8 5 年) ,高丽僧统 义天入宋求法,返回高丽时就带去从宋、辽、日本搜购的内外典籍共4 7 4 0 余卷, 邵毅平著黄海余晖:中华文化在朝鲜半岛及韩国,第1 7 页。 邵毅平著黄海余晖:中华文化在朝鲜半岛及韩国,第6 8 页 f 朝鲜】郑麟趾著高丽史卷四,世家显宗十三年五月丙子条 【朝鲜】郑麟趾著高丽史卷一一,世家肃宗六年六月丙申条。 【朝鲜】郑麟趾著高丽史卷三,世家成宗二年五月甲子条。 l l 后编为续藏经。 通过大力搜购,高丽国内的中国典籍数量与种类都十分惊人。不但有经史著 作,名家诗篇,甚至柳宗元、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人的言论文章也在高丽广 为传布。高丽人学习汉籍的热情甚高,不仅诵读熟记,还为之编选注解。仁宗时, 崔惟清作李翰林集注、柳文事实,金仁存注贞观政要,尹诵选集古词、 唐宋乐章、太平广记等。高丽自己也刊印书籍,1 0 4 2 年,东京副留守崔颢 等奉王命新刊两汉书与唐书。1 0 4 5 年,秘书省进新刊 礼记j 下义、毛 诗正义,1 0 5 8 年,忠州牧进新刊黄帝八十一难经、伤寒论、张仲景五脏 论等。1 0 5 9 年,安西都护府使等进新刊疑狱集等,知南原府事进新刊三 礼图、孙卿子书。w 科举制度的确立,儒家思想的传播,中国典籍的流行,再加上统治者的爱好 与提倡( 成宗时,怕文臣得官后因公务之忙而影响诗赋创作,实行了纳诗献赋的 月课制度;睿宗自己就是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其作品流传后世) ,这一切都为 高丽时期汉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比之前代,高丽汉文学更为繁荣,不但 汉文学作家作品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而且各种汉文学文体都有所发展。诗歌方面 有崔承老,朴寅亮、郑知常、李奎报、李仁老等大家,散文方面则有金富轼的 三 国史记、僧一然的三国遗事、李承休的帝王韵记等既深受中国文学影响, 又具有开创性的佳作,李仁老的破闲集、李奎报的 白云小说和崔滋的0 1 闲集则以诗话的形式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佛教自传入朝鲜半岛,至儒教盛行以前,一直极受推重。高丽时期,佛教极 盛,国人皆好佛法,佛寺遍布全国。作为佛教高丽与宋佛教文化交流的使者,许 多高僧都曾留学中国,如义通9 6 8 年到中国,二十多年后殁于明州;十一世纪后 期,大觉国师义天入宋学天台宗教义,回国后广为传布,开创高丽天台宗。十一 世纪后半叶,高丽大藏经刊行出版,成为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北宋中期以 后,儒、佛、道三教调和的思想传入高丽,在宫廷及民间生活中得到体现。如1 1 0 0 年,宋哲宗驾崩,高丽王为哲宗荐福于大安寺固;高丽国王出行,令“奉仁王 般若经前导,遵宋制也”;鲫高丽民间于“二月望日,诸僧寺然烛极繁侈”,国 王、众官皆“往观之,国人喧阗道路”,如同中国之上元观灯。四而高丽使臣入宋 陈玉龙、杨通方、夏应元、范毓周著汉文化论纲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2 2 3 页。 邵毅平著黄海余晖:中华文化在朝鲜半岛及韩国,第1 1 8 页;李岩著中韩文学关系 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3 年,第2 3 5 页。 朝鲜】郑麟趾著高丽史卷一一,世家肃宗五年五月辛巳条。 朝鲜】郑麟趾著高丽史卷一0 ,世家宣宗二年二月乙亥条。 【宋】徐兢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一七,万有文库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3 7 年 1 2 时,曾因宋帝生辰,“买鸽放生”以求福等等圆。 高丽的汉字书法,前期宗承六朝及唐风,侧重欧阳询体,后期接触到宋代书 法四大家,流行赵孟俯体,著名书法家有释玄可、具足达、张瑞说、释坦然、文 克谦等等,不一而足。高丽绘画受北宋画风影响,题材多样,山水画、人物画、 花鸟画及宗教故事画都有发展,仁宗时大画家李宁曾往宋朝游学,受宋徽宗命画 高丽礼成江图,深受嗟赏1 1 1 4 年宋徽宗赐与高丽大晟乐,高丽将之用于郊 祀、宗庙和朝廷典礼,被称为雅乐。随大晟乐一同传入的,除了全套乐器和乐谱 之外,还包括文武六佾舞队所用的舞衣、舞具及祭礼时所穿的衣冠、所用的仪物 等。雅乐传入以前来自中国的音乐被称为唐乐,歌曲有献仙桃、寿延长、五羊仙、 抛球乐、莲花台等四十多首,这些乐曲也被簧于重要的地位,在高丽宫廷流行 高丽时期,与宋的医药交流也颇具规模。北宋曾于1 0 7 2 、1 0 7 4 及1 0 8 0 年遣医 官到高丽,这些医官都受到高丽国王的礼遇。1 0 7 9 年,北宋应高丽国王之请,派 出一个有翰林医官参加的八十八人庞大医疗团,携带一百种药到高丽。1 1 0 3 年宋 又遣医官牟介、吕晒、陈尔猷、范之才等四人到高丽坐馆,传授医术。1 1 1 8 年, 宋遣合门祗侯曹谊、医官杨宗立等七人到高丽“因赍药品,俾往资于教习用”。西 高丽青瓷历来享有盛誉。受中国宋元时期越州窑、修武窑、磁州窑的影响, 高丽青瓷釉色神妙,造型精美,被誉为“天下第一”的名品,徐兢宣和奉使高 丽图经也赞其“制作工巧”。高丽白瓷,源于中国景德镇窑,器形、花纹等达 到了与中国宋、元白瓷难于区别的程度,至高丽后期才有所变化,逐渐有了自己 的特色。高丽铜镜,大部分是模仿中国宋、金、元及日本镜而制作的。由于宋代 复古风的影响,高丽也有中国汉、六朝以及唐代式样的铜镜。高丽铜镜甚至使用 了中国镜的铭文。唧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对朝鲜半岛汉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 的促进作用。高丽时期,雕版印刷术迅速发展,各种儒家经典及佛教经书被大量 刊印,尤其大藏经的印行,成为雕版印刷史上的一大盛事。受毕升活字印刷 术的启发,高丽发明了金属活字。据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记载:1 2 3 4 至1 2 4 1 年间。高丽朝权臣崔璃曾命用金属活宇印刷崔允仪撰古今详定礼五十卷。四 安南尽管政治上有独立之名义,经济文化方面对中国的依赖依然非常深厚, 在文学、史学、教育、艺术及医药等领域均深受中国影响。不但如此,由于自身 【宋】朱或著萍州可谈卷二,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册,第2 3 2 0 页。 顾宏义著宋朝与高丽佛教文化交流述略,西藏【t 族学院学报1 9 9 6 年第3 期。 邵毅平著黄海余晖:中华文化在朝鲜半岛及韩国,第1 6 4 1 6 5 页。 【朝鲜】郑麟趾著高丽史) 卷一四,世家睿宗三年秋七月辛巳条。 陈玉龙、杨通方、夏应元、范毓周著汉文化论纲兼述中朝中日中越文化交流,第2 3 0 页。 同上,第2 3 1 页。 1 3 文化比较租糙,安南在接受中国文化时较少创新,模仿照搬的痕迹较为明显。 宋代安南同高丽一样,尚未创制文字,汉字仍是唯一的书写系统,一切公私 文牍皆用汉字撰写。从李朝到陈朝末叶的四百年当q 6 ( 1 0 0 9 - - - 1 4 1 3 ) ,用汉文写出 的官书和个人著作,除已失传外,见于记载的尚存3 3 种。这些作品不但用汉字抒 写,在文体上也多模仿汉文,如十一世纪初,后李朝太祖公蕴为另建新都而拟的 迁都诏,是一篇雄浑的书诰体骈文,其口吻和笔调与中国封建帝王极其相似。 为推动汉文学的繁荣,李朝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有利措施。1 0 7 0 年,圣宗李r 尊大 力提倡儒教,在京都“修文庙,塑孔予,周公及四配像,画七十二贤像,四时祭 祀,皇太子临学焉”m 。1 0 7 5 年,李仁宗首开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翌年又仿中 国设国子监。1 1 7 9 年,李高宗对古诗,赋、经义、运算等科进行殿试,考察三教 子弟的汉文水平。此例一开,后继各朝均相沿袭,中国式的教育和科举制度在越 南逐步完善。为了满足宫廷内外学习汉文的需要,安南统治者时常派人到中国求 购书籍。1 1 0 7 年( 宋徽宗大观元年) ,安南李仁宗遣使向北宋政权“乞市书籍”。宋 朝决定,除禁书、h 筮、阴阳、历算、兵书、敕令等书外,“余书许买”。罾由于 这些鼓励措施,安南汉文学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许多赫赫有名的汉文学 家。如黎朝僧人名顺和匡越,在与宋使李觉的交往中显示出相当的汉文学修养, 他们留下的作品传颂至今。作为李朝汉文学奠基者的禅师万行、满觉、宝鉴等则 既精通佛理,又深谙儒学,由于他们的影响,禅诗在李朝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陈 朝开科取土,儒学大盛,汉诗文创作比前代更为繁荣,作者与作品数量都超越前 代,其诗歌风格更契合中国古典诗歌的文人传统。 受中国佛教影响,安南统治者把佛教定为国教,在全国广修寺庙,仅1 0 3 1 年( 宋仁宗天圣九年) 就造有一百五十座。此外,安南还多次向宋乞请佛经。1 0 0 5 年,安南黎桓乞大藏经,1 0 0 7 年,龙铤上书求佛经,1 0 1 0 年,李公蕴上书乞大 藏经及御札八体书法,1 0 1 8 年,李公蕴又派道清和尚到中国请三藏经,这些 要求都一一得到满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一。载: 元符二年( 1 0 9 9 年) 五月戊辰交州南平王李干德乞释典一大藏诏 令印经院印造,入内,内侍省差使臣取赐。 不仅如此,安南国主之中,更有深研佛理,开宗立派之人。如李圣宗是越南 三大禅宗派系之一草堂禅系的第一代弟子。草堂禅系创派祖师乃北宋佛教禅宗云 门宗名僧雪窦重显的弟子草堂禅师,据 安南志略卷十五载:“草堂,随师傅 【越南】吴士连著大越史记全书 ( 上) 本纪卷李纪) ,第2 4 5 页。 宋史卷四百八十八,列传第二百四十七,外国四。 【宋】李焘著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五一o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6 年。 1 4 客占城,昔李圣王攻占城获之,与僧录为奴。僧录做语录置( 案) 上而出,师窃改 之。僧录异其奴,闻于王,遂拜为国师。”草堂在安南主持升龙的开国寺,宣 讲雪窦百则,通过颂解禅学公案提倡禅净一致的思想,即实行禅宗的修禅与 净土宗的念佛相结合,从而开创了草堂禅宗派。李圣宗在草堂传法的过程中不仅 大力提供支持,自身也成为草堂禅法的直接继承人 除文学与宗教外,安南在史学、法律、音乐、舞蹈、医药、建筑、手工艺制 造等方面无不深受中国影响。安南陈朝开始成立国史院、任命史臣编修历史。1 2 7 2 年,著名史学家黎文休撰写大越史记一书,完全模仿司马迁史记体例, 且在每篇叙事之后加上“黎文休日”这样的评论,以儒家正统思想贬抑篡逆者, 对之口诛笔伐,褒扬正统地位的统治者。李朝时太宗仿中国律书颁布刑书,确立 全国的法律基础。陈朝时安南盛行的舞蹈,所用歌词有庄周梦蝶、自居易母 别子诗等,所用乐曲有降黄龙、宴瑶池等,都自中国传入。1 0 3 6 年, 宋僧明空为安南李神宗治好“心神恍惚”的疾患,被封为安南“国师”。当时, 越南统治者常常派人到中国购买药材。陈朝将中医列入政府组织中的一个部门, 并用考试来选择中医人材。宋末,许多到越南流亡的中国人亦带去了中国的药物 和医疗技术,促进了越南医药的发展。安南很注意吸收中国建筑技,李、陈、后 黎等朝所建宫殿城池,参照中国城市布局,美轮美奂,十分讲究。宋代的织锦技 术也传入安南。大越史记全书本纪李纪载:太宗二年( 1 0 4 0 ) - , 目,“帝既教 宫女织成锦绮,是月,诏尽发内府宋国锦绮为衣服,颁赐群臣。五品以上锦袍, 九品以上绮袍,以示不服御中国锦绮也”。安南向中国学会陶瓷技术,近代越南 的广安、北宁、清化等地发现北宋的景德镇窑、磁州窑等地出品的陶瓷。1 2 6 1 年,蒙古派遣使臣要求越南:“可选儒土、医人,及通阴阳h 筮诸色人匠各三人, 及苏合油、光香、金、银、朱砂、沉香、檀香、犀角、玳瑁、珍珠、象牙、绵、 自瓷盏等物同至。”留蒙古统治者把瓷器同越南名产的沉香、珍珠、象牙并列,可 见越南的瓷器工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国铸币技术在安南得到应用,前黎 朝黎桓天福五年( 9 8 4 年) 所铸的“天福镇宝钱”,被称为“此南钱之始”。并曾在 宋代广州流通。越南自主后的历朝均以汉、唐币制为依据,以汉、唐铸币技术为 基础铸制钱币 日本废止遣唐使之后,政治上一度实行锁国政策。日本平安时代晚期( 大致 相当于中国北宋时代) ,与中国官方往来不多,文化上处于消化咀嚼唐文化的时 期,而对宋文化吸收甚少。平氏执政,一改闭关政策,积极与南宋通好,中日文 化交流愈加频繁,至镰仓幕府时期,宋文化渐为日本吸收,经过筛选改造,成为 【越南】黎痢著安南志略,武尚清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 9 9 5 年,第2 6 0 页 【明】宋濂著元史列传第九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7 6 年,第9 7 3 页。 1 5 日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在汉文化传播过程中,两国僧侣功不可没。9 8 3 年日僧裔然来宋,宋太宗赐 予开宝敕版印制的大藏经和新译经二百八十六卷。裔然归国,这些经书被收藏在 京都法成寺。裔然带回的大藏经是根据敕令刻印的,错简误字都较少,此后,凡 遇有各经藏的疑难,就以它做为依据进行校勘。在平安末期,它经常作为抄经的 蓝本,为当时佛典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1 0 7 2 年同僧成寻率弟子来宋。 翌年,请赐新译经被准许,得到显圣寺印经院的印本新译经二百七十八卷以及其 它佛书,如莲华心轮回文偈颂一部二十五卷,景德传灯录一部三十三卷 等,共计四百三十卷册。 中国禅宗早在唐代己传入日本,但真正得到弘扬乃由于入宋僧和赴日宋僧之 功。日僧荣西曾两度入宋,从临济宗黄龙派八世虚庵怀敞受法,1 1 9 1 年返同后, 着兴禅护国论,大力宣扬禅宗。此后,陆续有俊彷、觉阿、道元、圆尔辨圆 等日本僧人到南宋修习禅宗。1 2 4 6 年,中国著名禅僧兰溪道隆( 1 2 1 2 - - 1 2 7 8 ) 应邀 赴日传播禅法,历3 2 年而卒,最终确立了南宗禅在日本的根基。禅宗对镰仓末期 的“五山文学”,对以后整个日本社会生活的影响之大,乃是不言自明的。 随禅宗一起弘扬日本的,还有宋代理学。理学在日本被称为“宋学”由于 宋学的理念和方法论,与禅宗十分接近,儒禅一致、教禅融合的思潮颇为盛行, 僧侣在修习禅宗的同时,往往兼修理学。1 2 3 5 年,日僧圆尔辨圆入宋,向无准师 范、北硐居简、痴绝道冲禅师学禅,由于他们都是精通宋学的儒僧,圆尔辨圆在 宋六年,深受宋学的熏陶。1 2 4 1 年圆尔辨圆归国,将晦庵大学或问、晦庵中 庸或问、论语精义、孟子精义、 晦庵集注孟子、五先生语录等宋学著 作带回日本,后辑为三教典籍目录。1 2 5 7 年,圆尔辨圆为当时的幕府执权北条 时赖讲授大明录,这被看作是日本禅林讲授宋学的最早经筵。1 2 4 6 年宋僧兰 溪道隆赴日讲禅,常以宋儒的哲理阐发禅学的机微。此后兀庵普宁在日本,讲授 心性之学,多用儒学语言;大休正念也是禅学兼理学,儒学修养极高,经常以儒 释禅,宣扬宋儒学说。 除佛经与宋学外,其它文化产品也通过僧侣之手传入日本。裔然回国时,带 回十六罗汉画,这是罗汉画输入日本的先驱,以后陆续有一些罗汉画输入日本。 这些罗汉画对于平安时代“大和绘”画派之一的宅磨派的画法的改革,起了一定 的推动作用,对镰仓时代的佛画也颇有影响。入宋僧还将南宋的肖像画带回日本 禅宗有“顶相授受”的制度,即当弟子得到师父的印可,临别时必由师父赠以“顶 相”,即祖师的肖像画,作为传法的证明。1 2 4 1 年圆尔辨圆回国,带回无准师范 的顶相图。此图画法写实,立体感极强,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南宋肖像画的特色。 1 6 南宋顶相画在样式及风格上对日本宗教肖像画起到了样板作用,大大推动了日 本人物画的写实进程。 入宋僧还将宋寺院建筑引入日本。1 1 6 8 年入宋的日僧重源曾在明州营造育王 山的舍利殿,返日后,带来。天竺样”的建筑样式,用来重建东大寺。 现存的 东大寺南大门及钟楼、播磨净土寺的净土堂、醍醐寺之经藏等,构造朴素、手法 豪放有力,与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江南地方的建筑风格很相近,反映了镰仓初期 的革新风气。镰仓中期后,建筑上出现了南宋禅宗寺院所特有的建筑样式- “唐 样”。建长寺、圆觉寺精致的结构,以及冗余的细部装饰,正是这种建筑风格的 特色。 在两国贸易活动中,宋代青瓷、白瓷等陶瓷器大量输入日本,为贵族们所喜 爱。在中国陶瓷器的影响下,平安时代出现了施釉陶器,并且有彩釉、灰釉等种 类。日本人加藤四郎左卫门景正于1 2 2 3 年随日本僧人道元一起入宋,到中国天目 山研究制陶术五年。回国后,在獭户开窑,创立“濑户烧”,使日本制陶技法有 新的提高。由于以宋瓷为质型,所以在形状上酷似宋瓷。四 日本在奈良时代已经传入茶,但只供药用。宋代,江南地方盛行饮茶。日僧 荣西在1 1 6 8 年第一次入宋归国时,带回茶种,并着吃茶养生记二卷,提倡 吃茶养生之道。茶种最初只在肥前背振山一地栽种,后逐步扩大。饮茶的风气起 初只在禅僧中间流行,后来普及并发展成茶道艺术。固 日本文学在平安时代晚期仍深受唐代文学影响,这一时期出现的长篇小说 源氏物语,直接受自居易长恨歌的启示;女性散文作品蜻蛉日记和 枕草子中,也不难看出白居易诗歌的影响:留另外,平家物语、曾我物语、 太平记等也都引用了不少宋以前的中国典籍,插入了不少中国故事,这些与 宋代文学都甚少发生关联。宋代文学对日本的深刻影响,则要到室町时期的五山 文学时代了。 总的来看,有宋一代,安南对中国倚赖最深,对中国文化的模仿痕迹最重, 高丽与中国关系密切,对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