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德里达解构思维方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德里达解构思维方式研究 研究生:何楠 导师:尹鑫教授 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方向:思维哲学 年级:2006 中文摘要 解构思维方式源自于雅克? 德里达( jacques derrida) ,他全面论述了解构思想并运用它 来阐释传统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由于他拘泥于对解构的 一味追求,从而走向了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由于他看问题视角独特,立即吸引了世人的 目光,激起了无数文人学者的研究兴趣与热情。时下,解构已成为一个时髦的代名词,人 们在思考日常问题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运用着解构思维方式。然而,解构又是一个备受争 议的词汇,它的优势和缺陷都非常鲜明。由于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导致了对解构思维方式 认识的偏颇,消极主义者把它当作虚无、游戏的代名词,主张与其划清界限;积极主义者 则把它当作治疗一切问题的妙方,主张解构到底。笔者看来,他们都缺乏对解构思维方式 的客观全面公正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视角并在前人 研究的基础上更加系统的对解构思维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期有新的发现。 全文共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和结语主要从研究的初衷和总结上把握全 文。 正文第一部分对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及其解构思维方式的内涵等问题展开了研究,重点 探讨了德里达的解构思维方式。文章首先对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渊源及其内容进行了简要的 综述,德里达的解构思想不是空穴来风,它有很深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文章在论述德 里达的解构思想时,主要从传统形而上学与社会现实的批判两方面进行,进而由解构思想 内容展开对解构及解构思维方式的研究。文章认为,解构本身有着“破坏” 、 “拆除”的意 思。在哲学上是指对传统形而上学中的权威、中心和在场的批判甚至是否定,在文本中是 指对“结构的解构” ,在现实中是指对当下问题的批判、反思和质疑。解构思维方式是指 以解构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客观揭示其批判性、多元性、开放性、动态性及差异性特 征在认识事物中所起的作用,以永恒追求解构事物为目的的一种思维模式或思维方式。它 具有动态易变性、差异多元性、批判彻底性、自由公正性、人文关怀性、游戏虚无性、思 维辩证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解构思维方式是对以往思维方式的伟大变革,它 实现了由静态性思维向动态性思维,由机械性思维向辩证性思维,由单一性思维向全面性 思维的伟大超越。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论文第二部分从马克思主义视域全面认识和把握德里达的解构 思维方式。这样有利于澄清它的诸多是非,给其一个公道的诠释。所谓从马克思主义视域 ii 看解构思维方式,即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解构思维方式进行辩证认识与全面评 价。解构思维方式是思维创新方式的一种重要形式,若能对其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兴利除 弊,则会产生不斐的价值。本文从认识论、方法论、人学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既 肯定它的价值所在,同时又挖掘其致命的缺陷:失根性、非逻辑性、虚无性以及由于一味 的解构所导致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和偏离,由反形而上学走向新的形而上学等。文章认 为,德里达解构思维之所以有着致命的缺陷,其根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解构思维没有从 现实的人出发去看问题;二是德里达没有真正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工具,尽管他曾一度关注 过人的问题,但他对问题的解决是抽象的、神秘的,没有充分意识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 一个实践的过程。离开了社会实践,现实人的生活只能是空中楼阁。因而我们要避免这种 研究缺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运用解构思维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文章第三部分深深挖掘了解构思维方式的当代价值。本文认为如果以马克思主义辩证 思维方法为指导来研究解构思维方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便会发现它对当今的发展有 着不斐的价值。合理的运用解构思维方式有助于突破思想“藩篱” ,有利于丰富思维创新 的形式,更多的关注“他者”以促进社会和谐的构建。解构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也使我们反 思如何才能合理的建造人类精神家园,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文化成果,更加坚信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思维就容易失去方向,难以辨别是非。 关键词:德里达 解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视角 评价 当代价值 iii an inquiry about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from marxist view postgraduate: he nan; supervisor: prof. yin xin; major: marxist philosophy; focus: thinking philosophy; grade: 2006 abstract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raised by jacques derrida, a famous french philosopher of the 20th century, who discussed the idea of de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ly and put it into practical use to explain the traditional theory and the problems of social reality, has so far gained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in the world. meanwhile, deconstruction leads to nihility and relativism as a result of his continuous pursuit in this outstanding idea. while there s particular viewpoint in deconstruction which caught the sight of others,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and research fellows then focused on this field passionately with great concentration and enthusiasm. at present, deconstruction has come to a fashion. people will utilize the way of thinking naturally to solve such daily problems of trivial matters. on the contrary, deconstruction has also been a controversial word, whose merits and defects are extremely distinct. due to different positions of researchers, they had prejudiced view against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negativists considered it nothing but kind of nihility and game and announced to draw distinction with deconstruction, while activists regarded it as a good way to solve every problems and declared to deconstruct everything to the end. from my view, neither negativists nor activists lack the fair comprehension of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completely and objectively and both of them have distinct limitations. for this reason, i express mysel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explore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make the existing achievements systematically. it s expected that i can find new viewpoints with my efforts. my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which are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mainly grasp the whole idea of my thesis from my original intention of research and final conclusion. chapter 1 is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such as thinking of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and the connotations , characteristics, etc, of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and the focus of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of the way of thinking, the article begins with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thinking of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of the origins and the content, thinking of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is not a groundless, it has deep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sources, articles, mainly from the criticism of traditional metaphysics and social reality discusses the iv thinking of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then started to research deconstruction and the ways of thinking solutions. my article shows that deconstruction itself means “ destruction” and “ demolition” . in philosophy, it refers to kind of criticism, and even negation towards the traditional authority, center and presence in metaphsics. in my article, deconstruction is “ the de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 while in reality, it means the criticism, reflection and doubt towards the present questions. depending on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deconstruction,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reveals its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full of criticalness, polyphyly, openness, dynamics and otherness, plays grea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on. it also is a mode and way of thinking to pursue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ings eternally. it has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dynamical mutability, multivariant diversity, critical thoroughness, humanism consideration, game nihility,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so on. on the basi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deconstruction is a way of thinking before the great change ways of thinking. it implements the thinking from a static to dynamic thinking and by a single thought to the overall thinking, it is a great beyond. based on the knowledge above, chapter 2 develop and grasp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complet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so that we can clarify the quarrels and make it an even fairer explanation. the so- called view from the marxist view of deconstruction derrida way of thinking, that is based on the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to deconstruct the dialectical way of thinking to understand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innovative ways of thinking, if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objective, it will have an important value. so my thesis will mak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n it from 3 dimensions, which are on the basis of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 and human study. on one hand, we should make sure where the value lies;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try to find out what s its fatal drawbacks, which are rootless, non- logical, nuhility. what s more, it makes misunderstanding and deviation for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in pursuit of deconstruction blindly, from the direction of new anti- metaphysics metaphysics. derridas deconstruction of thinking there are two aspects of fatally flawed, first of all, it is not from a realistic man to look at the problem. secondly, derrida did not really understand the practice as a tool. although he has concerned about the outstanding issues, it is abstract and mysterious. not fully aware of the process of problem- solving process is also a practice. there is no social practice, the reality of peoples lives can only be a castle in the air. we must avoid such the defect,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nd the he use of deconstruction correctly to understand the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chapter 3 deeply develop the present value of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my v thesis shows tha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way of maxisim dialectical thinking, we research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taking the essence and discard the dregs. gradually we will bring to light that it will be quite valuable to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the reasonable use of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will help breakthrough the barriers of thinking, conduce to be rich in all forms of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othe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limitations of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will also make us recollect how to construct our the human spirit reasonablely, and make us cherish the priceless culture achievements we got. we should bear in mind that we must believe in marxisim. with the direction of marxisim, we can tell right from wrong clearly and the way of our thinking won t deflect from its right road. key words: derrida; the deconstruction way of thinking;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evaluation; present value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 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 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广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 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 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 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 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绪 论 2 0 0 4 年,德里达与世长辞了,但他的思想并 没有远去,而且影响越来越大,尤其他的解构式 的认知方式,激励无数的文人学士去研究,无疑 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思想财富。然而对于德 里达解构思想的评价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 有的站在消极的立场上把它当作虚无、游戏的代 名词,与其划清界限;有的站在积极意义的角度 去评价它,并且效仿它进行创作,处理一切问题。 若站在马克思主义视角辩证的分析它,会发现它 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且对当今社会的发 展有不斐的价值。 读研三年来,我一直在追寻这样的问题,为何会有各个领域的思想家往往会从解构的 视域去思考问题,解构可不可以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去研究,且它有何价值。虽然经过陈学 明、杨耕、俞吾金、王宁、王治河、李振、朱刚、陆扬等人的论述,已使我初步对解构主 义有所理解,但仍没能系统地认识它,特别是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去探究还是困难重重。 在多次通读原著及其它有关著作后,思路方逐渐明朗起来。一些哲学家研究德里达解 构思想的角度虽不尽相同,朱刚是从本体论角度理解解构思想的,李振是直接与马克思主 义结合去研究解构思想,而肖锦龙是从文学角度认识解构思想的,然而我们会发现纵然其 研究对象再变化多端,而对解构的认识是统一的,认为德里达的解构思想运用“延异”策 略是一致的,贯彻的“替补、踪迹、播撒”是相通的,批判的方式无论是对逻各斯中心主 义、结构主义,还是语音中心主义都是一样的。且德里达本人也多次提到解构是一种认知 方式(虽不系统) ,如他认为: “解构也是写作和提出另一个文本的一种方式” , “我更愿意 说解构是阅读与写作的一种形式或表现” 。 1 所以,德里达的目光就是解构的视角,德里达 的思想就是思维的崭新置换。正如朱刚指出的“德里达的解构思想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为 理解传统形而上学提供了新视角,也为未来形而上学打开一条新的道路。 ” 2 无论怎样评价 它,你都不能否定这一点。这些为研究解构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提供了新的契机。 且后人在研究解构主义时虽侧重点不同但不约而同地把它看作了一种思维方式,只是 表述方式不尽相同而已。尚杰的解构:另一个发明中所说的“另一个发明”就是指一 种新的方法。汪堂家的 “解构”策略的可能性论文正是侧重于解构作为一种思维方法 的可行性展开的探讨。高亚春的关于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也是站在把解构作为一种认识 工具进行评价。陆扬著的解构之维一书更是全面论述了解构作为一种新视角的得与失。 1 包亚明主编. 德里达访谈录: 一种疯狂守护着思想 m . 何佩群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19、46 2 朱刚. 本原与差异德里达对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 m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6 杰出的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 2 而郑敏的论文新世纪回顾结构与解构思维的发展及丁茫的运用解构思维整合继承与 革新的关系已直接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研究和运用。上述也为系统研究解构思维方式 提供了直接的素材。 从现实看,当今世界呈现出理性统治、科学主导的倾向。西方某些国家为争夺世界霸 权不惜对他国进行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推广本土的人类中心主义,且种族歧视、妇女 歧视、对穷国戴有色眼镜仍是不容忽视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批判甚至是否定。而我国正处 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快速构建和谐家园既要紧紧依靠马克思 主义的指导,又离不开思维方式的创新。同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 列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一切都呼吁一种新的认知方式的出现。 再之,哲学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黑格尔之前,哲学发展虽有过质疑,但 总体上还是直线型发展。从泰勒士把水作为本原以来,哲学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围绕一个 中心去思索问题,无论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声音与文字、理性与非理性,他们反 对二元对立,总要让一方服从另一方的统治,且对本原、始基的追求一直没有放弃过,这 一切到了黑格尔那里就发展到最高点。后来的哲学家开始了对黑格尔及其以前的哲学思想 即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提出了批判。尼采把人的价值抬到了第一位,海德格尔更是重视人 的存在的问题,他取消了思维和存在的二分,弗洛伊德把人的欲望、本能、无意识放到了 首位,这都是对形而上学进行有力的反抗,而在德里达那里,已给予全面的摧毁,他是时 代“呼唤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关系模式,以拒斥西方思维模式” 3 产生的结果。总之,德里 达之前的哲学家很少顾及差异性、很少从边缘去看问题,而这些也为德里达思维方式的创 新创造了新的条件,解构思维方式的出现是哲学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从我国现实来看,中西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更多追求自由、差异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强调开放、散漫;而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更习惯于大一统的思维方式,这种 思维方式的主流是封闭,追求相同的声音。尤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它成了我国谋 求大发展、大跨越的障碍,思维方式的更新虽被一代又一代哲学家提倡,但真正实践起来 又是那么地步履维艰。总之, “中国文化中缺乏的就是德里达哲学的批判性与颠覆性。 ” 4 德 里达的解构思维方式尽管有严重的先天性不足,但若把它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对于 我国的发展、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解构思维方式源于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它是一条思维创新的途径,具有反权威、反本 质、反理性、反逻各斯中心主义、反在场主义、关注“他者”等特点,它强调的是非逻辑 性、开放性、多元性、动态性、批判性和发展性。正因为它适合时代的需要且有存在的合 理性,很快被广泛运用到多个领域,甚至当今生活中人们也渐渐习惯用解构思维方式去认 识世界、研究问题,它已逐渐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这是同时代产生的任何一种 思想难以相比的。如果进一步规范它,无疑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3 ( 美) 道格拉斯? 凯尔纳、斯蒂文? 贝斯特. 后现代理论 m . 张志斌译.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29 4 高旭东. 德里达: 将西方文化的批判性推向巅峰的哲人 j .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2):33 3 从马克思主义视域探讨解构式的思维方式,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去全面剖析,尤其 要抓住其批判本质。二是从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某些品质为指导去评价解构思维方式,由 此进一步深入探讨其带来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如今,虽然国内外对解构思想的研究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热潮,但关注的重心仍然只停 留在基本的评论阶段,而由此带来的价值却很少有人专门或系统的认识、研究。尽管“在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关于解构主义及解构思维模式的思考” 。 5 由于德里达思想源于 对以往文本的解读而形成,又基于解构思想本身的晦涩性、隐蔽性和寄生性,对其认识也 引起了相当一部分学者的误解,这就有可能失去对其积极意义探讨的机会。解构思维方式 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它能使人们的思维保持常新。而解构思维方式如果在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也会得到进一步规范。当然,解构思维方式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它一味地破解结构,沉溺于批判、拆解,一切到了它那里都成为碎片,这很容易陷入 虚无主义、怀疑主义,我们应时刻警醒。如果能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再抓住解构思维方式 所具有的特点、深刻研究其内涵来认识社会、揭露社会,必将会有新发现、新收获。 还应当看到,解构的思维方式本身源于资本主义社会,它虽有着拥护马克思主义的一 面,也有许多反马克思的地方。站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去探析解构思维方式,有利于对其 进行全面的把握,更有利于规范解构思维方式;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解构思维方 式发挥积极作用进而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为构建和谐社会把握方向。人们的生活需要全 面发展、社会需要全面进步,而解构思维方式有利于人们自由的思考、拓展性的认识,同 时有利于解放思想,有利于全面看问题,有利于接受新事物。因而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 研究解构思维方式,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它对思维创新及时代的和谐进步有很大的启发。 而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看解构思维方式的研究是相对不足的,国内外学者只注重其中 一方面的研究而很少重视二者统一下产生的理论价值的认识,即解构思维对马克思主义的 启发,及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当评价解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客观地评价, 很容易误解德里达运用解构策略的本意,且会走向解构思维是资本主义社会下滋生出来的 一种游戏人生的思想误区,这就使其思想的积极意义被蒙蔽了,进而失去了对于解构作为 一种思维方式所具有的价值把握的机遇。 5 郑敏. 新世纪回顾结构与解构型思维的发展 j . 粤海风,2006(2):4 4 一、解构思维方式:德里达的认知之路 德里达的毕生精力都在对他者批判着,尽管他没有绝对否定过一种思想、一种事物, 但由于从来没有真正肯定过它们,他以独特的视角作为研究工具,渐形成了自己的解构式 的认知方式。德里达的解构思维方式含义深刻,特征鲜明,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 (一)德里达解构思想渊源 德里达解构思想并不是空穴来风,它有很深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1 、时代背景 同其它理论一样,德里达解构思想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可以从三个方 面进行说明。 一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极权时代。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已达到了一个顶峰,它 不仅仅是一种统治体制,且已经成为一种束缚人的意识形态。金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人 们毕生追求的对象,政治制度成为竭力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所谓的民主、平等、自由 也是为资产阶级所专用的,资本主义已是一个中心的东西,任何人每时每刻都逃脱不了它 的控制。资产阶级不仅在国内给予人民压制,而且对世界上其它弱小国家施行霸权,强行 把自己的观念输入他国,被殖民国家受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全面的统治,所以处在被 殖民国家中的人们不但要受到帝国的压迫,而且要受到国内统治者的剥削。德里达把整个 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文本,一点一点地把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拆解了,并通过这种方式给予 了处在底层的穷苦人民更多的关注。 二是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至上。当今社会之所以会迅猛的发展,正是由于科学的推动, 理性的日臻完善。毫无疑问,没有二者取得的长足进步,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物质文化成果。 然而当人们在享受的过程中却渐渐的迷恋它、依赖它,误认为科学是万能的,理性可以支 配一切。社会的进步尺度是理性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的精神领域也打上了理性、科学 的烙印,所谓的文化产品不过是科学、理性的异化品而已。科学主义、理性主义压制下的 人们已成为了机械盲从的异化体,任其摆布。解构思想的产生正是对它提出反抗的最强有 力的声音之一。 三是德里达的个人履历。德里达独特的个人经历使他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他 徘徊在两个世界中,虽是法国人,却有着犹太人的血统。他应该属于资产阶级,但又面对 的是自己的国度被殖民。他有着双重的话语,法语和母语始终击荡着他的内心。他一生都 在努力寻找自己的身份证明,但仍避免不了被排挤、迫害。他是位优秀的巴黎高师的教师, 但努力并没有换来重用。他一生都在尝试着表述自己的思想,在法国这个傲慢的国度里并 没有得到认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回来他的思想受到法国人青睐却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盛行之后。德里达的身份是双重的,一方面好象是中心,但又在他者的地位上挣扎着。其 解构思想更像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表述。 5 2 、理论背景 德里达首先是位哲学家,其次才能称得上文学评论家,因为他的一生都没离开过对哲 学的关注,解构思想的表述也是哲学的话语。从这个角度看,其思想正是哲学发展必然经 历的阶段。 (1 )近代西方哲学史中解构思想的萌芽 整个西方哲学史正是在互相解构、互相拆解、互相批判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进步。凸 显其思想的是近代西方哲学。 一是当时的欧洲大陆哲学及英国哲学。它们的最大不同表现在唯理论及经验论中,二 者的主要分歧在于:首先,关于知识的来源问题;其次,关于认识的方法或逻辑问题;第 三,关于认识的可靠性问题,即感觉经验与理性知识何者更为可靠的问题。而其中关于知 识的来源问题是最根本的分歧,也即有无“天赋观念”的问题。经验论者主张知识起源于 感觉经验而否认“天赋观念”,而唯理论者则否认正确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而以不同的 方式肯定“天赋观念”,所以两者得到的结论也不同,经验论把“错误”或“虚假”归咎 为“判断”或“心灵”,将感觉经验绝对化,只承认感觉的真实性,最终从怀疑导致不可 知论。而唯理论者认为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不能从经验中来,它只能存在于主体之中, 仅仅属于思维主观性的机能,这就必然导致割断思维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为知识先天地 存在于主体之中,最终陷入先验论的误区。二者在认识论上各侧重于一方,其手法上是互 相拆解对方,由此需要呼唤哲学的进步。 二是康德的认知方式。 德国古典哲学的认识主要在精神范围内进行,虽说其脱离实践, 但在认识上也是相当深刻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解构思想是康德哲学领域的“哥白尼革 命” ,它通过“革命”的形式解决了哲学面临的危机。以往的形而上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来自怀疑论。众所周知:形而上学超越经验的企图是不合法的;经验论对形而上学的怀疑 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克服形而上学的独断论,形而上学的性质完全依靠单纯的概念, 它缺乏科学性。它的启发来自自然科学领域革命的共同点的变化:即把客观到主观的思想 路线转变成从主观到客观的。客观即科学的研究的对象,主观即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概念。 过去的观念是:科学的性质是由它所研究的对象所决定的,科学的原则、概念的普遍性和 必然性是对象固有的客观性;而康德反其道而行之,这一转变不只是一个方法论上的颠覆, 也涉及到世界观的转变。他的设想是:人直观能力先于直观对象、且决定了他所能够直观 到的内容;人的概念对直观内容做出进一步的判断,形成了经验知识,这一种认识是一种 伟大的创造和发现。 另外具有强烈解构色彩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代替康德的二律背反逻辑推理。康德认为 理念不可能把握现实世界,虽然现实世界存在,但我们不能认识它,最多达到的是它的表 象,因为理念与现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人们的认识只能在主体范围内进行,这 就造成了二律背反。而黑格尔的思想无论是逻辑概念上,还是从客观社会现实上都解决了 康德的难题,虽然他从唯心主义角度出发,但仍然闪耀着合理性。其认识方式与康德来说 6 截然不同,他也从正反两方面去看问题, 其辩证法也是从绝对理念开始又复归于绝对理念, 是绝对理念的演绎和发展,所以又被称为唯心主义辩证法,它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 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 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并试图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他通 过另一种思维方式巧妙的完成了认识的任务。 黑格尔虽然创造了一个完善的体系,但哲学的认知不会停留,他的反思式的认知方式 会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德里达的认知方式正是在哲学的发展历程中得以催生。 (2 )现代西方哲学对德里达的启发 现代西方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的认知方式有着很大的转变,这为德里达的认识提供了 直接的借鉴素材。尼采以自我为中心的权力意志打破了黑格尔永恒二元决定论的美梦,且 他强调对人的认识是一种非理性的认识方式,因为他认为对人起决定作用的是非理性的欲 望,这是对人的理性乃至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破坏,德里达的解构思想也是对传统形而上 学的拆解,它有着尼采的特质。海德格尔对“此在”的认识也深深影响着德里达, “此在” 融思维与存在于一体,但二者并非是决定着的,它在时间的历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差异性, 此在的状态也只是一种显示,它包括烦、畏、死,这种认识把传统形而上学中永恒的始原 根基给埋没了。主体间性是现代西方哲学从自我走向他者的关键,从胡塞尔、海德格尔、 萨特到列维纳斯是他者作用不断被重视的过程。如果说胡塞尔对现象的认知认为是大家共 有的而转移给他者,而海德格尔更进一步强调了此在不仅仅是个体而且是整体,到了萨特 那里,他认为他人的意识已对自我意识影响更大,正是他者有着与自我同样的意识,当我 行为不当时,虽可能未被发觉,仍使我感到“羞愧”我不应该怎样做,他打破了以自 我为中心的认知方式。到了列维纳斯那里,他更加强调他者的作用,且他者具有与“自我” 不同的独立作用,它已超越了整体性的作用。在德里达的著作中,德里达对他者的关注正 是受了他们的启发。 (二)传统形而上学与社会现实的批判:走进德里达解构思想 德里达的解构思想并不是一套完整、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建构体系由于与解构思维本 身相违背,所以他也反对把它看作一种理论、一套体系,他甚至反对给解构下定义,认为 解构只不过是一种认识事物的策略、认识世界的方式而已,它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而不断 变幻为新的内容。用德里达的话说:解构“不存在一个解构, 不存在孤立的解构 不是在这个世纪才出现的, 它们一直都存在着” 。 6 在此德里达要传达给我们的信号是,解构 就是一种认知方式,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如果从这个角度看,解构就是一种 策略,认识事物动态性的策略。从古至今,人们都会用它去思考问题,只不过没有明确的 把它命名为“解构”而已,而到了德里达那里, “解构”才被作为一种专门的认识工具得 以重视。 6 德里达. 解构与全球化 j . 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02(1):25 7 另外,德里达的思想是寄生性的,如果他不去解读以前大家的思想,也就不可能存在 解构思想,也即是说,如果我们不理解其解构的文本、对象,也就很难把握德里达的解构 思想。这也是他的思想晦涩性、隐蔽性的原因之一。二是细读德里达的著作会发现,他从 来没有正面阐述过解构思想,只是在分析其他著作的时候,边述边议,这也加大了我们对 其思想研究的难度。三是德里达的著作非常繁杂,他几乎解构了其之前所有大家的思想, 如果全面阐述它,但由于限于篇幅,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都给本文综述带来了挑战。 尽管如此,我们对德里达解构思想的把握也并非束手无策。因其思路脉络还是非常明 朗、清晰的,一是德里达的解构思想从始至终贯彻的解构式思维方式是不变的,抓住了这 一点,基本上就掌握了其思想。二是其重点阐述相对突出,大致集中在论文字学 、 书 写与差异和声音与现象中,且其著作大都是围绕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及 结构主义的批判。三是其前后期思想阶段性非常明显。德里达的前期思想重在理论著述阶 段,他大量拆解了以往哲学家的理论渐渐形成了自己解构式的认知方式。在德里达的后期, 他又把目光转向了社会现实,用解构思维方式展开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批判。 还应该注意的是,把握德里达的思想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对其思想成因有所了 解,其成因大致有三:其出身是其思想形成的关键,其丰厚的学术背景是直接的影响,当 时哲学史发展的阶段为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时机。二是时刻要深入思考德里达运用 的解构策略。这才有助于全面把握德里达的解构思想。 1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 德里达前后期思想从时间上区分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若从他的著述历程和思想轨迹走 向看,在 2 0世纪 5 0年代至 8 0年代他则注重于理论研究,德里达无论从身份上还是思想 上都是备受争议的,对于前者来看,若说是位哲学家,但他总是关注于文本,对文本进行 解读、批判,并且自始至终也没能离开对文本的评述,从这个角度看他应该是个文学家, 至少是文学评论家。然而,德里达在文本的批判的过程中始终运用哲学式的眼光看问题, 批判、质疑,从这个角度看他应是位哲学家。其实他的思想和身份正是其解构思维的表达, 身份的界定是件很难的事,因为作为个体的人本来就是个差异、多重身份的人,所以不能 绝对赋予一个人固定的角色。正如一个男人既可以扮演父亲的角色,也可以作为儿子、丈 夫,在外面还可以有自己的社会地位,我们不应该把他固定化为一个角色,方能对他做出 全面的评价。 对德里达前期思想的把握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看德里达对文本的解读方式,使我 们基本上达到对德里达解构策略的认识,在此,本文重点选取了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的 解构,旨在让大家对其解构思想中怎样展示解构思维方式有个清楚的了解。二是重点看德 里达的解构思想中解构策略最重要的关键词延异,以此全面概述德里达的解构思想。 (1 )德里达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解构 德里达作为“寄生性的思想家”是被大家公认的,因为他几乎没有一部单独阐述自己 8 见解的著作,其思想是在他圈读和评价其他思想大家的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表达出来的,斯 蒂芬? 哈恩认为“德里达的作品和思想是从与其他作家的碰撞中生发的” 7 。 若给德里达的思想找个源头,首先应该关注他对胡塞尔思想的认识,而德里达也不否 认这一点: “现象学永远是解构的源头,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成人自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内勤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特岗物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技能针灸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社区工作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校园危化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护士儿科试题及答案
- 印江社工面试题及答案
- 亚洲航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副高卫生职称-公共卫生类-妇女保健(副高)代码:093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医疗放射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南京保安考试题库
- 2025年药剂科转正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题及答案
- 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版培训课件
- 轻食健康饮食课件
- 2025年电竞馆电脑采购合同范本
- 压疮PDCA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
- 2025版挖掘机采购合同及配件供应范本
- 腹透的居家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