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BOT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pdf_第1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BOT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pdf_第2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BOT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pdf_第3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BOT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pdf_第4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BOT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教育阶段, 高等 教育资源的绝对数量大为增加, 但是相对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的教 育需求,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智力资源的需要。所以,继 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不仅显得十分必要 而且非常迫切。然而,我国政府近期大量增加高等教育拨款和继续大 幅度提高公立高校学费的难度都较大,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 问题业已成为制约高校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这就迫使我们考 虑如何运用市场机制,筹集更多教育建设与发展资金。其中,将 bot 项目融资方式引入到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不仅是对 bot 模式运 作领域的一种拓展, 而且也是对高校基础设施融资模式的一次创新和 探索。 它通过建设(build)、 运营(operate)、 移交(transfer)的模式, 很好地解决了当前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中融资困难、 运作风险大 和管理落后等难题。 在本文中笔者从理论分析入手, 以教育经济学理论和项目管理理 论为基础,全面总结国内外 bot 融资模式的经验,在充分理解和把握 国务院、教育部及各级政府下达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参考 bot 融资模式在一般企业的成功模式, 积极探索其在高校基础设施中应用 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其实施的步骤、范围等具体运作问题,并针 对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试图为高等 教育大众化、高校后勤建设社会化探寻一条新的途径,也希望对于完 bot 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 ii 善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的理论和拓展项目管理融资理论研究范畴有 所裨益。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引出了 bot 融资模式在高校基础 建设中的应用这个问题, 随后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的 现状,讨论了研究此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二章介绍了 bot 融资 模式定义、特点、适用范围和运作步骤等,并且分析了 bot 融资模式 各阶段存在的风险。第三章中,对高校运用 bot 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和 必要性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探讨。 第四章研究了 bot 融资模式在高校 运作的范围、操作步骤和优势,并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进行了验证。 最后,笔者对高校运用 bot 融资模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 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及协调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解 决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bot 融资模式,基础设施建设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bstract with the higher education shifted from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education gradually. ,the absolute number of higher education resources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 relative number still can not meet peoples education demand and high-speed developed socio-economics need. in this situation, we need continue to develop higher education and achieve higher educations populariz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this is not only very necessary but also very urgent. however, governments increase of higher education fund and public universities tuition is very difficult currently. infrastructures financial issue has become a bottleneck for universities large-scale development. this forces us to consider how to use market mechanisms to mobilize more funds for education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troducing bot project financing mode to universitie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an expanding of bot mode, but also another inno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universities infrastructure funding mode. through build, operate, transfer model, it solve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financing, operation risk, management backward) of universitie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uccessfully. based on education economic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theory, this thesis make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domestic and abroad s experience of studying bot financing mode. by fully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e departmen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governments principles and policies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完工风险、生 产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环保风险 。在 bot 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各个 阶段参与方不尽相同,实施的内容不同因此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但是总的看来 还是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的: 招投标阶段的风险: 在招投标阶段,由于项目参与方众多,法律合同关系错综 复杂,任何一个细小环节都暗藏风险,例如从项目的招标、竞标、评审、报批到 最后签订合同,需要不短的时间,这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政府的批准或金融机构 的贷款认可,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工期的延误;如果政府由于种种原因取消该项目 或进行重新招标,就会给项目发起人带来巨额招标费用的损失。 项目工程建设阶段的风险: 在工程建设阶段,不断投入贷款资金,但此时的项 刘志强,bot 融资方式在我国发展的探讨,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 年 12 月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7 目没有任何收入,因此对投资者来说风险会逐步增加。 另外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 可能会造成项目的建设成本超支,工期延误等问题,这都会给项目投资者特别是 贷款机构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试生产阶段的风险:在试生产阶段,要求建成的项目能按计划提供一定数量 和质量的产品,并且原材料、能源消耗需能满足规定的要求等。只有项目在规定 的时间内都达到了这些指标时,才能被认为是符合了“商业完工”的标准。也就 是说,这时项目的完工风险才算彻底解除。 运营阶段的风险:在运营阶段,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原材料、能源的供 应风险、技术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及环保风险等,对于资源开采类项 目或依赖某种自然资源的生产型项目还有自然资源的风险。 移交后阶段的风险:bot 项目在运营期结束后,在项目移交以后的阶段, 若 建设经营者无法继续经营,或者根据协议规定到期后则必须移交给所在国政府部 门,这样相应的风险也就随之大部分转移给了政府。但是移交方式的不同也有可 能将产生诸如经营权、 股权分配等问题,也有可能产生人员安置,公众消费利益保 障等问题。 在项目融资中,风险的分配及管理对项目的各参与方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 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都希望能将风险尽可能的降到最低, 在最大程度上规避各种风 险。然而项目风险的分配并不是将风险对每个参与者进行平均分配,而是根据各 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按照其性质分配给最有能力控制或者说最能够承担它的一 方。 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各种风险在完全由对该风险偏好系数最大的项目参与方 承担,因此项目的整体满意度也就最大。追根究底项目风险的规避和管理的核心 就是通过签订各种类型的法律协议和合同来约束和保护各方利益。 单从项目投资 者的角度来说,应该针对项目的主要风险采取一些具体措施加以规避以降低投资 风险。 本文针对 bot 融资模式在高校的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及风险的规避 将在后文中具体分析。 bot 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 18 第三章 高校运用 bot融资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高校运用 bot 融资模式的必要性 (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 的时代。1998 年,我国高等院校数为 1020 所,本专科在校人数仅为 341 万人, 到了 2006 年高校数为 1867 所,是 1998 年的一倍多,但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达 1738.8 万,却已经是 1998 年本专科在校人数的 5 倍了。然而,由于国家总体教 育经费投入的相对不足,造成高校不同程度上的办学条件紧张,严重影响了办学 规模的扩大和增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费短缺妨碍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教育工作的关注程度日益加大,在颁布了中国教 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教育法等相关法规的同时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 民生产总值逐年提高, 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 从 1978 年到 1985 年平均每年增加值在每年 16.94 亿元,从 1985 年到 1994 年的十年中每年高达 63.10 亿元,1994 年的教育经费几乎是 1980 年的 9 倍,增长速度惊人。 尽管高 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 但各级政府的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并没有及时按同比例 相应增加,所以学生平均教育经费仍处于下降趋势。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尤其 是非重点大学,国家拨款的相对不足,再加之高校数量的快速增多,学生的数量 的激增以及物价上涨等具体原因,高校经费仍然十分紧张。 教育部、国家统计 局、财政部 2005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指出:2005 年,全国普通 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 5375.94 元, 比上年的 5552.50 元下降 3.1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 2237.57 元,比上年的 2298.41 元下降 2.65%。 2.学生宿舍及教室短缺,教学设备陈旧 由于在校生人数的急剧增长,学校的校舍条件有所下降。上海市教科院发展 来源于中国教育网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9 研究中心中国高校扩招三年大盘点中统计到: “1999 年全国普通高校学校占 地面积 62.6 万亩,校舍建筑面积 174.5 百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2.3 平方米。 生均学生宿舍面积 5.4 平方米。 2000 年全国普通高校学校占地面积 70.6 万亩,校舍建筑面积 204.4 百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1.2 平方米。生均 学生宿舍面积 5.4 平方米。2001 年全国普通高校学校占地面积 90.6 万亩,校舍 建筑面积 255.7 百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11.1 平方米。生均学生宿舍面 积 5.8 平方米” 。 同时,很多高校教室数量不足或者教室内设备陈旧,不能满 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而教学仪器设备方面,由于经费的问题,一方面很多高校的 教学设备总值达不到国家的有关标准, 一方面很多的陈旧落伍的实验设备得不到 及时的更新和报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3.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都面临着很尴尬的处境,一方面高等教育经费 投入相对不足,一方面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又很低。比如学校的教学设施、体育 器材、实验设备等利用率过低。2007 年教育部公布的官方统计中指出:到 2006 年底为止, 全国普通高校教职工人数 1872601人, 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 1179168 人,那么,普通高校的行政后勤人数就是 693433 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 37%。 以上数据可以明显看出,由于机构的交叉和重置,使得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偏大, 致使管理人员经费支出占高校经费比重过大, 人员冗余同时也使得日常管理中的 摩擦增多,效率降低。 高等教育规模在世纪之交加速扩张。1999 年国务院决定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此后的一段时间,规模扩展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高校在校学生规模迅 速增长。到 2006 年中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 2500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 23%。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从 1998 年的 108 万人增加到 2006 年的 546 万人, 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规模从 1998 年的 341 万人增加到 2006 年的 1739 万人;研究生在学人数也从 1998 年的 20 万人增加到 2005 年的 111 万人。 从数 量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已成功地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高 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但是在高校后勤设施方面还面临以下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统计数据整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年度统计数据整理 bot 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 20 (1) 后勤基础条件相对较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前的精英教育也正在转变为大众教育。这 个过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经费不足,后勤基础条件严重制约着高校的发展。 在近些年,国家和高校不断推进的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中,尽管高校新建学生 公寓和食堂等设施的数量较过去而言增加较多,然而相对扩招学生的数量,仍有 较多在校学生的住宿条件尚未得到明显的改善。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 由于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激增;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经费不足是个长期以 来存在的历史问题,欠账太多,很多高校的后勤设施的总量跟国家要求的数量相 去甚远。而现有增加的有限经费仅能基本维持基本的运转,根本无法增加后勤设 施的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严重滞后于我国高更教育发展的要求。 (2)产权不明晰 后勤集团没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是由产权上的不明晰造成的, 在法律上 也就因此不能独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及担负相关的民事责任,这从侧面造成 学校作为后勤集团的母体就需要承担很大的连带责任; 由于后勤集团并不是运用 全额成本核算的方式,因此后勤集团在严格意义上不属于企业范畴,那么也就无 法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遵循企业内在的发展规律参与市场竞争,发挥企业的特 点,更不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后勤设施作为学校的财产, 无条件的租赁给后勤集团经营, 但同时后勤集团并未将这部分资产在他们的账目 上有所反映,由此使得正在使用的设备在账面上没有损耗折旧,在用的资金没有 利息,吃亏的当然是集体和国家。 (3) 所有权与经营权未实质性分离 “校企相对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是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原则, 这要求高校必须精简机构,转变和独立机构的职能,避免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服 务职能的交织和混淆。然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人的原因,致使所有权和经 营权常常合二为一,弱化甚至忽略了校企之间的经济契约关系,使得财务不清, 管理困难,又回到了改革之初的困境。 (二)高校筹融资现状分析 (二)高校筹融资现状分析 面对资金不足的现实问题,国家、社会和高校都努力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 筹集资金,以试图解决高校现在面临的问题。现实可行的办法有以下几种: 1. 发挥政府财政拨款基础作用 长期以来,鉴于高校的服务性质,一直是以事业单位的身份从国家获取财政 拨款,多大的锅做多少的饭。但是,随着高校改革的开始,高校试图开始实行收 费教育来增加收入来推动高校的发展,结束了以前的大包干时代。然而伴着我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受教育的要求也 日益增强, 这就对高校的人力和设施都提出了客观的要求。 然而由于经费的不足, 高校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然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的高等教育的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重已经排在世界前茅。2001 年我国 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 3000 亿元大关,达到 3057 亿元,而在这一基础上,其 后每年又保持了较大的新增投入, 到2005年教育的财政投入又突破了5000亿元, 达到 5161.1 亿元,5 年内翻了一番,年均增幅达到 15%。由此看来,高校资金来 源的主要渠道仍然是政府财政拨款,所以必须发挥其在高校融资中的基础作用。 2.学杂费收入是高校经费的又一来源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离,我国的义务教育没有义务,仍在收费。而非义务教育 阶段的高等教育却不仅费用全免,国家还负责安排工作。这不仅歪曲了义务教育 的阶段,也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的发展。从八 十年代中期, 我国开始尝试实行部分学生交费上学, 除了招收计划内公费生之外, 计划外自费生、 用人单位委培生上大学都需要交费。 随后九十年代初开始进行 “并 轨”的改革,到了 1997 年高校的所有学生都要交费上学了。收费是根据教育成 本合理分担的原则,综合衡量国家,社会、高校和家庭的利益和承担能力,采取 按高校所在地区的教育主观部门制定高校收费上限, 具体标准有高校自行确定的 政策,使得高校收费不仅合理而且可行。学杂费收入在高校融资中的比重是明显 上升的,其中中央属高校从 1998 年的 10.4%上升到 2006 年的 19.9%,地方高校 则从 1998 年的 17.9%上升到 2004 年的 40.1%。 到 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总计收入 中学杂费为 857.5 亿元占总收入的 29.2%。可以说,广大的学生家庭为使学杂费 收入成为高校融资的又一个重要来源以及高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高校的扩招拓展了融资的途径 与 1998 年相比,2004 年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规模增加了 2.91 倍。据相关 bot 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 22 数据统计, 2001 年我国城市居民储蓄人口中约有 34主要目的是为了教育投资, 因此, 招生规模的扩大不但给数百万原本不能进入高校的学生提供了入学机会还 在三年内至少吸收了近 800 亿的社会资本投入到高校的建设中来。 此外还有数据 显示,政府财政拨款占普通高校总收入的比例三年间从 629下降到 526, 高校融资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扩招对高校收入的增加不可忽视。 4.银行贷款是高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主要形式 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同时,我国的银行的也实行股份制改革,自负盈亏。一 方面,高校生源充实、发展稳定,却苦于没有资金,无法快速全面进行教室、宿 舍和食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银行需要可靠的诚信的贷款对象,而高 校无疑是优质的客户。所以,近些年来,高校和银行合作日益紧密,有些高校的 银行贷款的比重甚至超过了国家的财政拨款。 “据审计署 2004 年对杭州、南京、 珠海、廊坊四市高教园区(俗称“大学城”)开发建设情况的审计公告显示,园区 计划投资 539.60 亿元, 其中银行贷款占投资的 32.65%, 高校自有资金占 21.11%, 政府投入占 15.95%,社会投入占 7.81%,资金缺口占 22.48%。截至 2003 年 12 月 31 日,实际筹集资金 257.10 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 59.42%,高校自有资金 占 23.11%,地方政府投入占 12.57%,社会投入占 4.9%。 ”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 清楚的高校后勤建设资金中银行贷款的自重是很大的,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尽管银行贷款可以有效的解决眼前的困境,但是其风险也是巨大的。 总的来说, 财政拨款在过去甚至现在很长时间里是我国部分高校唯一的经费 来源,然而由于总体投入不足和分配不均,光靠政府财政拨款无疑已经不能满足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的需求。 幸运的是,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融资渠道不断拓展, 企业或个人捐赠、银行贷款、自办企业、物业租赁和校企合作等新兴的方式在高 校经费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此外,随着教育法制的健全,也在法律的层面上 促进了教育融资多元化体制的完善。其中,bot 融资模式就是高校多渠道融资的 一个较好的方式。 将 bot 融资项目引入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也显而易 见,其不但可以大大拓宽了高校融资的渠道,鼓励民间闲置资本投资高等教育, 而且使高校进入市场经济,成为融资的主体,有了无限的活力,真正使得高校面 向社会独立自主办学成为可能。 来源于 2004 年审计署统计报告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 二、高校运用 bot 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国家对高校后勤改革是十分重视的, 已经先后召开了四次全国高校后勤改革 会议。大会要求高校新开的后勤建设项目应该尽量争取社会资金,并给出成功的 经验和模式。其实,对投资方而言,尽管高校的这些项目建设周期和资金回收周 期较长,但是同时这些项目建成后都有相对稳定的可靠收益,风险小,而且最重 要的是市场广阔。鉴于此,投资方对此类项目还是趋之若鹜的。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政府 包揽办学的局面,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格局;高等 教育要逐步形成以中央、省(自治区、直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 学的新格局;要采取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推动海 内外人士捐资助学,要建立教育成本分担和教育成本补偿机制,提高非义务教育 阶段学生收费标准 等等这些规定都为高校将 bot 融资模式引进高校提供了法律 依据。 2001 年 12 月 11 日,国家计委颁布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 见 ,鼓励社会资本踊跃参与,并在放宽投资领域、完善公平税费政策、完善政 府服务等方面都作出了许多有利于其投资发展的新规定。例如,社会资本、外资 同等对待,外资可以享受的政策和优惠,社会资本同样享有;要加大对社会资本 的贷款支持力度,对私营企业的贷款要一视同仁;取消针对社会资本的不合理收 费,调整不合理、不公平的税收政策,甚至可以对一些在创业期的企业减免一定 的税收,真真正正的减轻他们的负担。总之,该意见提高了社会资本在国民经济 发展中的地位,使得民营企业和国企、外企享有同样的待遇,彻底落实了社会资 本的国民待遇。同时,为社会资本参与 bot 融资项目建设在政策上扫清了障碍。 (二)企业方面 (二)企业方面 首先,对企业而言,可以将经营范围扩展到以前无法涉足的教育基础设施或 公共项目。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社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也意味 摘自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 bot 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 24 着高校后勤资源需求很大,而高校后勤一直以来都与高校是一体的,社会资本根 本无法涉足。利用 bot 融资模式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其次,企业通常都可以取 得与项目相关的其他项目的开发权和经营权,如规定区域内的饮食、商店经营等 业务,这些项目的收益率都是相当可观的。第三,后勤服务的垄断性降低了项目 回收风险从而也就保障了企业的预期收益。后勤基础设施一般都是投资巨大、资 金密集型产业,由于其服务于高校并与高校其他的基础设施地理位置统一,使其 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因为高校学生一般都在校内食宿等,故投资风险相对较小, 回报稳定、收益率高。目前,我国民间资本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积累,并且已经 出现储蓄大于投资,拿着钱、找不着好的项目来投资的情况,同时国家政策又鼓 励和支持投资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从观念上明确了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和 经营的领域并施行市场经济制度, 许多投资者都愿意采用 bot 融资方式参与高校 的后勤基础设施建设。 近些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民间资本就已经发展的相当壮大。 数据显示,2001 年我国国内居民存款和各类金融资产总额已达 1o 万亿元而其 中民间资本已占有全社会固定资产的 4o。民间资本显然已是我国民经济中最 具活力且投资收益最好的一部分。此外,一些民间资本的运作也更加规范化和市 场化,例如一些民营企业也已经逐步从过去的家族企业转变为现代企业,并建立 了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具备了运作和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这些都使其投资高等 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可能。 (三)学校方面 (三)学校方面 近年来高等教育市场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高校为满足大众化教育的需要,满 足广大学生及学生家庭、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就需要扩大办学规模, 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些都需 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是长期以来政府对高校的投入不足,高校自身积累能力不 强等扩大办学规模的资金“瓶颈”日益突显,我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引进社会资本 来开发、培植高等教育事业。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利用社会资金和 bot 模式进 行高效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就应运而生。这不仅能彻底改变高校后勤的“等、靠、 要”现象,将自身的经济活动外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部分;有利于吸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 纳社会资金,弥补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突破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 。并且高 校运用 bot 模式融资时在花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在降低教育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的同时也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这样看来 bot 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有 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不管是从成本效益分析还是从风险转移分析,该投资模 式都具有其现实的可行性和运用的优越性, 它必将成为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过程中的加速器,高校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新宠。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的每年的新入学人数和在校人数都在快速增 长。据统计,在 2005 年底,全国在校人数已超 2300 万。如此庞大的数量,高校 首先面临的就是住宿和吃饭问题,宿舍和食堂等后勤设施的建设就迫在眉睫。然 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占高校资金主导地位的财政拨款却增幅有限,无法跟上我 国高校发展的速度,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也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 的实现。 由于我国高校的公益性质决定, 高校无法完全像企业那样去营利。 此外, 高校的从学生收取的学费等国家相关部门都有明确标准,所以收入固定而有限, 几乎没有多少提升空间。少量的社会捐献,也由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社会捐助 办学的人员也越来越少。 所以, 面对资金不足这个瓶颈问题, 高校只能转向获取资金相对容易的银行, 去向银行大举借款。1999 年之前,我国高校几乎没有向银行借过债。高校大规 模举债搞建设、图发展,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新情况。当前全国高校总的债务规 模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认为,我国公立高校 2005 年 底的贷款规模在 1500 亿到 2000 亿元之间。近些年来,银行贷款已经成为部分高 校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尽管这是无奈之举,但是无疑加大了学校的债务风险,风 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为事业单位,收入来源单一 我国的高等院校大多是公办院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非营利机构。所以它的 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学生交的学费住宿费等,此外还有社会捐款和 一些科研创收。收入来源虽然稳定,却比较单一,属于“靠天吃饭” 。在资金短 缺的现实问题下,虽然向银行贷款可以快速的解决燃眉之急,但高校在将贷款用 完后, 由于种种原因, 往往不能创造出同等或者更多的经济价值来偿还银行贷款。 所以必须长期支付巨额的利息,后来常常会出现“贷新还旧”等情况恶性循环。 bot 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 26 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成为高校的发展带来恶瘤,还会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影响和谐。 2.招生政策的影响 经过几年的扩招,目前高校发展已经进入稳定规模、提高办学质量阶段,已 不可能再进行大规模招生,生源的减少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学校的收入,从而给整 个高校的资金运转带来困难。这样下去,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原来的贷款无力偿 还,只能再贷款去还原来的贷款,这使得新增贷款的建设功用也大打折扣。 3.高校短期还贷能力偏低 一方面,高校的资产中固定资产的比重是很大的,而另一方面银行为降低贷 款的风险,希望缩短贷款的周期,所以,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既短期贷款和长 期使用之间的矛盾。另外,在全国高校大举贷款的种种弊端出现之后,国家的信 贷政策做了适当的收紧,使得高校贷款也愈加困难。目前,高校的建设项目已经 被各银行排在“钢材、水泥、电解铝、房地产”之后,成为了排名第五的高风险 贷款项目。银行都严格了大学建设贷款审批程序,比如必须报告总行有总行裁定 等举措。同时,教育部也在积极防范高校银行贷款所导致的高校财务危机问题的 发生,不仅建立了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还在部分高校建立了资金安全监控系 统。 综上分析可知, 首先作为高校收入主要来源的国家财政拨款有限且明显不足; 其次,高校向银行贷款不仅不能彻底完全的解决高校的资金困难,而且有可能给 高校带来财务危机和信用危机。 而最后的社会捐助等来源不仅数量稀少而且不可 靠,无法预计。所以,利用 bot 融资模式建设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有效 解决以上问题,而且吸收和利用闲置的社会资本,在增加高校融资渠道的同时也 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尽了一份力。 总而言之,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实行 bot 融资模式,有利于高校避免传统 后勤体制“福利型” 、 “供给型”的弊端,是符合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要求的。传统 高校后勤中弊端主要体现在机构复杂, 人员冗余, 服务效率地下, 服务质量不高, 此外封闭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不仅使得资源利用率低下,而且浪费严重。所以,后 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在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制订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 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的扩大要与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进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7 度挂钩。 ” 我国要 “争取在 35 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化。 ” 高 校的后勤社会化实际上就是将高校的后勤部门独立出来, 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 律来运转。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等一系列的活动都纳入市场经济活动中去, 自负盈亏。bot 融资模式实际是一种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有效模式,投资者由于是 追求利益的,他需要收回资本并尽可能多的取得收益。所以,基于货币的交换关 系后勤服务人员也会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与其服务对象间的交流, 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切实提高服务的质量。同时,作为项目投资者来说他 们更关注的是经营效果,因此他们也会潜心抓管理,从而提高服务效率。 随着从 1999 年开始的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工作的展开,使得原本就捉襟见 肘的高等院校后勤工作更加不堪重负。教育资金的投入不足,使得高校的基础设 施建设举步维艰,教育设施陈旧。为解决高校教育资金来源问题,高校引入 bot 融资模式,吸纳社会资金,采取社会与高校共同建设高校后勤设施。借助“bot” 融资模式,高校可以更新基础设施,整合原有的后勤资源,从而突破高校规模发 展的瓶颈。引入“bot”融资模式对于社会和高校双方都有益处,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第一,从高校的角度来说,采用“bot”融资模式可以利用社会资本,改善 高校基础后勤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bot”项目的承担公司一般分为两种,一种 是由多个企业联合组成的,另一种是由个人、企业、政府部门组成的。从而采用 “bot”模式改变了以往由政府部门单一主导项目投资和项目建设的状况。从资 金筹措上来说,可以采用向银行贷款或者采用发行股票和债券等方式来筹措资 金。从资金来源上说,部分“bot”项目公司本身实力雄厚,可以直接向高校建 设中投入项目资金。 “bot”模式使得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融资方式和投资 渠道更加多样,不仅降低了“bot”项目建设的风险还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在短 时间内提供了资金支持,满足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解决高校扩大规模后资 金不足的问题。 第二,高校“bot”项目建设中的投资方为现代化企业,为了保证项目回报 利益最大, 作为投资方会规范化管理项目建筑过程采取一切措施提高项目建筑质 量,缩短项目建设时间从而节约项目建设成本。采用规范化管理对于高校后勤部 摘自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bot 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 28 门同样起到约束作用,保证项目建设过程公开、透明,使项目资金真正用于项目 实施过程中,避免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投机行为,同时能促进高校后勤管理体系 的发展。 第三,采用“bot”模式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政府主导投入的低效问题。由于 “bot”项目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贷款,而贷款方将项目建设的风险以及能否实现 盈利作为是否提供贷款的主要标准,从另一个方面促使“bot”项目必须有明确、 清晰的投资条件和产权保证,以市场需求为项目建设目标,自主经营项目,自己 承担项目风险。这样就避免了政府主导建设中产生的效率低下、项目质量难以保 证等问题。 第四,采用“bot”模式能减少高校行政开支。由于“bot”项目是由项目投 资者自主经营,高校不需要专门聘请后勤管理人员,从而可以减少人力成本等行 政开支。对于高校后勤建设和运营只要遵循市场规律,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调 整即可。高校可以集中精力以教育、科研为主,从而提高运用高校有限的教育经 费的效率。 第五,采用“bot”模式可以转换政府部门职能。以往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过 程中政府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组织者,还充当建设者的角色,需要承担全部项目 资金和投资风险。采用“bot”模式后政府不再充当建设者的角色,只要制定调 控政策,保证“bot”项目建设过程公开、透明,保证项目投资者和高校双方的 利益即可。将项目建设风险分担给“bot”项目公司以及高校,这样不论是“bot” 项目公司,还是高校本身都会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保证“bot”项目利益最 大化,避免以往高校后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低效等问题,从而促进高校后勤部门 管理的发展。 综合以上几个要点, 可以发现高校采用 “bot” 融资模式对于高校本身、 “bot” 项目公司、政府部门三方都有益处。首先从高校来说,采用“bot”模式不仅减 少了高校对于后勤单位的资金和精力投入,节省了高校教育经费的开支。另一方 面,高校又增加了固定资产,使得高校资产保值、增值。其次从“bot”项目公 司来说,采用“bot”模式使得公司参与到高校后勤建设工程中来,将民间资本 注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高校本身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旺盛,且具有良好的 持久性,只要“bot”项目保质保量完成,项目能产生丰厚的经济利润,且项目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9 风险较小。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政府从过去的项目建设者的角色中剥离出来,只 要从政策上监督项目建设,保值项目顺利进行,项目建成后合理经营即可,不再 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负担。从以上三 个方面来看,采用“bot”融资模式能保证各个项目参与方的经济利益,从而也 就验证了“bot”融资模式在高校中的可行性。 (四)高校运用 bot 融资模式的成功案例 (四)高校运用 bot 融资模式的成功案例 高校运用“bot”融资模式建设基础设施已经有部分成功案例,列举其中一 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作为介绍。某高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原有老校区无法完成正 常的教育、 教学任务, 为此需要新建新校区。 该高校与某民间资本合作, 采用 “bot” 融资模式建设新校区。其中高校负责提供建设用地和新校区的总体规划, “bot” 公司负责提供建设资金,承担项目建设。其中对于道路、管线等不能产生利润的 基础建设部分由各个投资人分别承担,具体建设步骤如下: 首先,高校与投资方负责对需要建设的新校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招标,建设 方通过竞标的方式取得项目建设权。 这样就分清了高校、 投资方与建设方的职责, 高校负责项目的规划和招标, 投资方负责监管这个项目招投标过程以及项目建设 过程,建设方负责项目施工建设,对高校负责。最后根据与项目建设过程无关的 权威审计机构对项目的审计结果对项目金额进行结算。 新校区建设完成后为保证 校方、投资方以及建设方等各方的利益,将实行财务独立、教学管理独立,统一 的招生计划的原则进行教学、科研工作。所谓财务独立是指,投资方将资金投入 到新校区独立的财务部门,有新校区财务部门对整个新校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 育教学投入等高校开支进行支付,新校区财务部门与本校区财务独立。所谓教育 管理独立是指,新校区建立独立的教室、学生管理以及后勤工作管理部门。对于 新校区的管理工作由高校配出的领导、 投资方聘请的服务规定的人员以及向社会 公开招聘的工作人员联合管理。在教学方面,由新校区的管理部门负责安排符合 国家规定的独立课程进度,以及考试内容。招生计划独立是指新校区的招生计划 工作由新校区管理人员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符合新校区的招生计划。 其次,投资者在 20 年内享有高校基础设施经营权,并从招生中的学费、住 宿费得到分成,另一个方面投资者经营食堂、店铺等也能获得收益。在该协议有 bot 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 30 效期过后,高校将无偿获得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投资者退出高校管理。对于投资 者来说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小,收益稳定,尽管需要分担不能盈利的公共设施建 设,但相比较 20 年的经营权利和学费、住宿费的分成来说,收益大于支出,因 此投资者也能获得不错的回报。对于高校来说,高校解决了短时间内扩大教学规 模与教育资金不足的矛盾。在协议期过后,高校将享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所有权和 经营权。 新校区对于高校来说是优质固定资产, 首先新校区基础设施都是新建的, 不需要很多维护成本。其次,新校区实行独立的管理制度,所有人员都是来源于 社会招聘, 不需要学校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 机构相对于老校区更为简洁。 最后, 新校区以教学为主,科研人员较少,教育支出少。该新校区目前生源充足,运转 良好。 到目前为止,新校区已经建成近 3 亿的项目,在 2007 年形成了近 10000 人 的在校生规模,该新校区的管理流程图如下: 分成款 经营 投资款 附建设费 投 资 对 收 象 费 教学管理 日常管理 食堂等 投资 校区统 一财务 建筑公司 校区教务管 理办公室 学院 校区综合管 理办公室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1 第四章 bot融资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研究 一、bot 融资模式在高校的运用范围 高校实施 bot 融资模式建设项目的范围一般而言主要是后勤服务设施, 一般 不包括教学用房建设和教学设备建设。 这是因为教学用房建设和教学设备建设项 目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流入,因此这些设施的建设一般不在 bot 项目范围 内,bot 项目的对象主要是可以开展经营性服务的后勤基础设施。 由于 bot 项目属商业运作行为,因此,高校的教学设施,例如教学用的教学 楼、行政设施包括满足办公需求的行政办公楼和教辅设施,例如实验室图书馆、 教学设备等。这些设施的建设的回报率低、回收期长,因此这些非经营性项目不 适合选用 bot 融资模式。bot 融资模式主要适合那些可以开展经营性服务的后勤 服务设施和校办产业。如学生宿舍、食堂、浴室、校内宾馆、医院、锅炉房以及 科技企业等。这些项目的共同点都是需要收费使用的,而且本身风险小,建设周 期不长利润虽不高,但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和稳定的回报,且建成后它的利用率越 高回报会越高,因此可采用 bot 项目方式进行投资建设。 二、高校运用 bot 融资模式的运行步骤 bot 融资模式应用于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 应当包含项目确定、 招标和投标、 特许经营权协议的签订、建设、运营、移交等几个阶段: (一)项目的确定 (一)项目的确定 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当以该校的发展规划为基础, 从可能或需要进行项目 融资的项目中选择若干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得到认可的基 础上, 重点研究采用 bot 融资模式满足该项目需要的可行性, 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以确定实施 bot 融资的项目。 (二)项目招投标 (二)项目招投标 在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之后,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项目招标公告,对通过资 bot 融资模式在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研究 32 格审查的独立投标人或投标联合体发放招标文件。招标文件一般由投标人须知、 特许经营协议、技术要求、参考资料等文件组成。高校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对其收 到的投标书开标。在开标时将公布投标书提交时间、投标书密封是否完好、投标 人名称(投标联合体的成员名单)、建筑设施收费投标单价、投标保函是否符合招 标文件要求、法定代表人或联合体的正式书面授权等信息公开并加以记录。在评 标之前,高校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 提供的投标书进行评估并向招标人推荐中标侯选人, 最后由高校后勤部门管理委 员会决定中标人。 (三)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 (三)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 在确定中标人之后,高校应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届时双方应进行进一 步的磋商和谈判,确认投标书的内容,根据招标文件的规定草签特许经营协议。 协议主要包括投资方资金投入的时间和方式、建设工期、投资方管理运营的内容 和期限、风险的分配和承担等内容。中标人应根据其投标书中的承诺的期间,完 成融资交割及完成项目公司的注册且设计文件经批准后, 双方正式签署特许经营 协议。 (四)项目建设 (四)项目建设 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协议正式签署后,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