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专业论文)益气扶正注射剂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pdf_第1页
(生药学专业论文)益气扶正注射剂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pdf_第2页
(生药学专业论文)益气扶正注射剂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pdf_第3页
(生药学专业论文)益气扶正注射剂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pdf_第4页
(生药学专业论文)益气扶正注射剂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生药学专业论文)益气扶正注射剂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中医药人学硕士论文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 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 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 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j 日期:0 7 年月归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同意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送交学位论文 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及国家有关机 构有权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并采用影印、缩印或其 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本论文内容以任何形式公开发表或成果转让时须经导师 同意。 论文作者签名:奇舟 日期:呷年6 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臼期:曰年6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中文摘要 本课题对益气扶正注射剂的中间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质量 标准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 0 0 5 版中人参、丹参项下的内容, 分别对益气扶正注射剂中的主要药物人参、丹参药材进行了相 关内容的分析,同时增加了人参总皂苷含量测定及丹参总酚酸 含量测定,建立了人参、丹参原药材的质量标准。其中人参皂 苷总含量不得少于1 o ,丹参总酚酸含量不得少于3 0 。按照 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及中国药典2 0 0 5 版中药注射 剂项下的要求分别制定了人参中间体、丹参中间体的质量标准。 其中,人参中间体性状为棕黄色粉末、含水量小于5 o 、人参 总皂苷含量不得少于7 3 0 ;丹参中间体性状为棕红色粉末、含 水量小于5 o 、丹参总酚酸含量不得少于8 5 o 。薄层鉴别项, 人参中间体与丹参中间体均需符合药典要求。 按照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暂行) 的规定, 采用高效液楣色谱法分别制定了人参、丹参药材及中闻体指纹 图谱。人参药材与人参中间体以人参皂苷r b 。为参照峰分别确 定了1 9 个、1 0 个共有峰:丹参药材与丹参中间体以丹酚酸b 为参照峰确定了1 5 个共有峰,方法学考察均符合指纹图谱要求, 相似度均达到0 9 以上。 关键词;人参 丹参 注射剂 质量标准 指纹图谱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t o p i cb u i l du ps y s t e mq u a l i t yc r i t e r i o no fy i q i f u z h e n g i n j e c t i o ni n t e r m e d i a t e t h et o p i ce s t a b l i s h e dq u a l i t yc r i t e r i o n a c c o r d i n gt op a n a xg i n s e n ga n ds a l v i am i l t i o r r h i z ao f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d i c t i o n a r y ) ) 2 0 0 5 ,s i m u l t a n e o u sa d dt o t a lg i n s e n o s i d e s a s s a y i n ga n dt o t a l w a t e rs o l u b i l i t yc o m p o u n da s s a y i n g t o t a l g i n s e n o s i d e sc a nn o tl e s st h a n1 o a n dc c t o t a lw a t e rs o l u b i l i t y c o m p o u n dc a nn o tl e s st h a n3 0 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t e e h n i c a l d e m a n do fn e w d r u gs t u d ya b o u tt r a d i t i o n a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 ) a n d c h i n e s em e d i c a ld i c t i o n a r y ) ) 2 0 0 5 ,g i n s e n gi n t e r m e d i a t eq u a l i t y c r i t e r i o na n dm i l t i o r r h i z ai n t e r m e d i a t eq u a l i t yc r i t e r i o nw e r e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eg i n s e n gi n t e r m e d i a t ei st h ep a l mt r e e y e l l o w p o w d e r m o i s t u r el e s st h a n5 o a n dt o t a lg i n s e n o s i d e sc a nn o t l e s st h a n7 3 t h em i l t i o r r h i z ai n t e r m e d i a t ei st h ep a l mt r e er e d p o w d e r ,i n o i s t u r e l e s st h a n10 a n dt o t a lw a t e r s o l u b i l i t y c o m p o u n d c a nn o tl e s st h a n8 5 o t h ec h e c ko fl a m e l l a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a l ln e e dt om e e t c h i n e s em e d i c a ld i c t i o n a r y r e q u e s t t h et o p i ca c c o r d i n gt o t h et e c h n i c a ld e m a n do ft h ef i n g e r p r i n t a b o u ti n j e c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 ) ,a d o p t e d h i g h e f f i c i e n c yl i q u i d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t od r a wu pt h ef i n g e r p r i n to f g i n s e n g a n d g i n s e n gi n t e r m e d i a t e ,a n d t h e f i n g e r p r i n t o f m i l t i o r r h i z aa n dm i l t i o r r h i z a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b ya n a l y z i n g t h e g i n s e n ga n dg i n s e n gi n t e r m e d i a t ef i n g e r p r i n to f10s a m p l e s ,t h e r e w e r e1 9a n d1 0c o m m o np e a k sr e f e r r i n gt ot h eg i n s e n o s i d e sr b l t h em i l t i o r r h i z aa n dm i l t i o r r h i z ai n t e r m e d i a t eh a v e15c o m m o n p e a k sr e f e r r i n gt ot h es a l v i a n o l i ea c i db 。t h et e c h n o l o g yr e s e a r c h a l lm a t c ht h ef i n g e r p r i n tr e q u e s ta n dt h es i m i l a r i t ya 1 1w e r em o r e t h a n0 。9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k e yw o r d s :p a n a xg i n s e n g s a l v i am i l t i o r r h i z a i n je c t i o n q u a l i t yc r i t e r i o n f i n g e r p r i n t 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第一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处方主要药效成分研究概况 1 人参皂苷研究概况 人参( r a d i xe tr h i z o m ag i n s e n g )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属植 物人参p a n a x g i n s e n g c a m e y 的干燥根及根茎。人参最早记 载于神农本草经【l 】,其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 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赢,惊悸失 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2 1 ,素有“百草之王”之 称,在我国药用历史约五千年。人参的现代研究表明,其化学 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现将与本实验相关文献报道概述如 下。 1 1 人参皂苷类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人参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1 8 5 4 年,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 直到2 0 世纪7 0 年代才取得了较大进展,相继确立了主要人参 皂苷的结构。现代药物学研究已证明人参皂苷类成分是人参的 主要活性物质,迄今为止,从人参中分离鉴定出4 0 多种皂苷 类成分【3 1 ,根据皂苷元类型人参皂苷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 1 ) 人参皂苷二醇型:包括人参皂苷( g i n s e n o s i d e ) r a l , r a 2 ,r a 3 ,r b j ,r b ,r b 3 ,r c ,r d ,r 9 3 ,r h 2 ,r s l ,r s 2 :乙 酰人参皂苷( a c e t y l g i n s e n o s i d e ) r b l ,r b 2 ,r e l ;丙二酰人参皂 苷( m e i l o n y l g i n s e n o s i d e ) m r b l ,m r b 2 ,m r c ,m r d ;三七皂 苷( n o t o g i n s e n o s i d e ) r 4 ,西洋参皂苷( q u i n q u e n o s i d e ) r l 等。 ( 2 ) 人参皂替三醇型:人参皂苷( g i n s e n o s i d e ) r e ,r f ,r g 】, r 9 2 ,r hz ;三七皂苷r l ;假人参皂苷( p s e u d o g i n s e n o s i d e s a p o n i n ) f i i ,r p l ,r t i ;c h i k u s e t s u s a p o n i n i v a 等。 ( 3 ) 齐墩果酸类:人参皂苷r 。 1 2 人参皂苷类质量控制研究概况 本世纪6 0 年代以前,人参研究进展缓慢,人们只能根据 直观的判断从性状上对人参进行初步鉴别,6 0 年代以后,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着科学技术发展,人参的研究取得了突破,在确定了主要活 性物质的同时,开始利用这些活性成分的化学性质进行定性 鉴别【4 1 。例如皂苷类成分独有的泡沫反应、伍一萘酚浓硫酸反 应等均可作为人参皂苷类成分的检识反应 5 1 ,此后的薄层层析 又进一步分析鉴别了人参几个主要单体皂菅化合物【6 。】,近些 年来开始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单体皂苷及总皂苷进行含量 测定,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更加全面、系统地对 人参进行质量控制。 早期多采用比色法对人参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1 8 - 9 ;用双 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人参单体皂苷含量【1 0 0 1 i ;j c o r t h o u tt 应 用薄层层析光度法对人参单体皂苷r b l ,r g 。进行含量测定 1 2 1 ,这些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精密度较差、分辨率不 高等。而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1 3 - 1 6 | 凭借其分辨率高,重现性 好等优点,在含量测定方面应用广泛,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 用等技术的应用又使人参皂苷的分离、鉴别、测定上升到了 一个新的水平【1 7 之1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2 0 0 5 年版中国药典 中规定的人参含量测定方法,国内外研究学者已采用不同色 谱柱填料、多种流动相系统分析了人参皂苷类成分 2 2 - 2 4 。 1 3 人参皂苷药理作用研究概况2 5 2 9 】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人参皂苷药理作用广泛,对中枢神 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物质代谢等均有影响, 同时还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保肝、抗溃疡和抗炎作 用。 人参皂苷r g 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人参皂苷r b 类则有抑制作用;人参皂苷r b l 有增强记忆力、增强肾上腺皮 质、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拮抗海马球神经细胞凋亡、 扩张血管和调节血压:抗老年痴呆的作用;人参皂苷r d 与 r e 具有促进淋巴血细胞转化、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人参 皂苷r b l 、r b 2 能够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与分泌;人参皂 苷r e 、r 9 1 、r b l 、r e 是人参扩张血管的主要有效成分;近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来的研究也表明,人参中分离出的2 0 多种单体皂苷均有抗肿 瘤作用,人参皂苷r h 2 的抗肿瘤作用备受国内外科研人员的重 视。 2 丹参总酚酸研究概况 丹参( r a d i xe tr h i z o m as a l v i a em i l t i o r r h i z a e ) 为唇形科植 物丹参( s a l v i am i l t i o r r h i z ab g e ) 的干燥根及根茎。丹参在历 代本草中多有记载,其味苦,性微寒,具有祛瘀止痛,活血 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瘸 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瘤,心烦不眠;肝脾 肿大,心绞痛1 2 等症,为活血化瘀的要药。 2 1 丹参总酚酸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丹参的化学成分研究已有5 0 多年历史1 3 0 - 3 2 1 ,早在3 0 年代 日本学者n a k a o 首先得到了3 种脂溶性成分。此后,我国学 者在化学研究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索,先后分离得到了一 系列水溶性化合物【33 1 。酚性芳香酸为其水溶性部位的主要成 分,多含有苯丙烷( c 6 c 3 ) 结构,以及由该类酸缩合形成的 多酚芳酸1 3 4 。 1 9 8 0 年从丹参中得到d ( + ) b ( 3 ,4 二羟基苯基) 乳酸即丹参 素,是各种丹酚酸的基本化学结构,而后又得到了该化合物的 两分子缩合物丹参酸丙( s a l v i a n i cc ) ,丹参素与一或二分子咖啡 酸缩合形成的迷迭香酸、丹酚酸a 【35 。3 6 1 ( s a l v i a n o l i ea c i da 1 和 l i t h o s p e r m i ca c i d ,以及三分子丹参素和一分子咖啡酸缩合形 成的丹参酸乙( s a l v i a n i cb ) 。目前,分离得到的丹参酚酸类化合 物主要有:丹参酚( s a l v i 0 1 ) ,丹酚酸a ,b ,c ,d ,e ( s a l v i a n o l i c a c i da ,b ,c ,d ,e ) ,丹参酸甲,乙,丙( s a l v i a n i ca ,b , c ) ,原儿茶醛( p r o t o c a t e c h u i c a l d e h y d e ) ,丹参素,原儿茶酸 ( p r o t o c a t e c h u i ca c i d ) ,异阿魏酸( i s o f e r a l i ca c i d ) ,琥珀酸 ( s u c e i n i ea c i d ) ,咖啡酸( c a f f e i ea c i d ) ,紫草酸( 1 i t h o s p e r m i c a c i d ) ,紫草酸乙氨钾盐( a m m o n i u m p o t a s s i u ml i t h o s p e r m a t e a c i d ) ,熊果酸( u r s o l i ea c i d ) ,紫草酸乙镁盐( m a g n e s i u m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l i t h o s p e r m a t eb ) ,原紫草酸( p r o l i t h o s p e r m i ca c i d ) ,迷迭香酸 ( r o s m a r i n i ca c i d ) ,天然苯并呋喃、鼠尾草酚等【3 3 。7 1 。 2 2 丹参总酚酸质量控制研究概况 国内外对丹参质量控制标准研究较早,但是大多数都是对 丹参脂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测定,随着丹参酚酸类成 分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控制丹参酚酸类成分的质量成为衡量 丹参药材及制剂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2 0 0 0 年版 中国药典对丹参酮i ia 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2 0 0 5 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对丹酚酸b 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丹参酚酸类成分质量控制的研究主要由t l c 定性鉴别与 含量测定两部分组成。有时也采用指纹图谱对丹参进行宏观定 性。对丹参酚酸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较多。比色法、紫外分 光光度法都可用于丹参总酚酸含量的测定 3 8 - 3 9 1 ;竺叶青等曾 利用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中的原儿茶醛含量1 4 0 1 ;薄 层扫描法也凭借其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的特点在 单体化合物含量测定上占据了一定的位置 4 1 】,但是该方法重 现性较差,含量测定结果受分离效果的影响,有一定的不足之 处;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丹参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上显现了分 析精密度高、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因此在测定丹 参酚酸类成分单体化合物的含量方面高效液相色谱法几乎替 代了其它所有的方法,例如丹参主要酚酸类成分丹酚酸b 、原 儿茶醛、原儿茶酸以及丹参素等都有用h p l c 法测定含量的相 关文献报道1 4 2 - 4 4 。 2 3 丹参总酚酸药理作用研究概况【2 5 4 “4 7 j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酚酸类成分的药理作用广泛,具 有改善微循环、抗血栓、促进组织恢复等多种活性。 丹参总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的丹参素能够明显 扩张冠状动脉,使其血流量增加,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原 儿茶醛具有抗心绞痛作用;总酚酸类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脂质过 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其中含量最高的2 个成分丹酚酸a 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丹酚酸b 活性最强,对脂质过氧化引起的细胞膜损伤有明显的保 护作用:丹参总酚酸具有增加胃粘膜的防御功能从而起抗消化 性溃疡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丹参总酚酸在抗肝脏 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细胞凋亡等方面也有显著活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第二节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 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 遵守的法定依据。为了不断完善和丰富祖国中医药,保证中药 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有必要在中药 的质量标准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其实,中药一直处在不断规 范化、标准化的进程中。从神农本草经,新修本草到本 草纲目,古人为中药的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颁布了8 版药典,从收载的内容到收载的品种都在逐渐增 多,每个品种项下的“鉴别”、“含量测定”等项目都随着时代和 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 1 中药质量标准研究发展过程 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自1 9 8 5 年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药品的质量标准成为药品生 产必须遵循的法定依据。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模式基本是参照 国外植物药的质量控制方法,借鉴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的模式, 选定某一中药的“有效成分”、“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建 立相应的理化鉴别,再发展到以光谱、色谱为主的鉴别和含量 测定1 4 8 1 。随着历版中国药典的制订、修订、增订以及药 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实施,这种模式的中药分析方法和质量标 准被大面积普及推广,并逐步提高和改进。在中药材及中成药 的生产、研究和上市药品的监督管理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 重要作用,广泛地渗透到中药原料、制剂及某些商品的质量和 控制的应用中。现行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中国药典、部( 局) 颁标准和少数地方标准,其中中国药典和部( 局) 颁标准属 于国家标准的范畴。 目前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药材和成方制剂。药 材质量标准的内容包括名称、基源、药用部位、采收加工、性 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 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贮藏等。成方制剂质量标准的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内容包括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等f 2 】。 2 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标准中的应用与发展 中药的分析鉴别手段,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以“基 源”、“外观性状”、“试管反应”为主,从1 9 8 5 年版中国药典 开始,色谱、光谱等仪器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逐步被采 用,到2 0 0 5 年版中国药典,现代仪器分析有了大量的应用, 已经渗透到现代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每一个环节中。 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等经典的分析技术在现代中药质量标 准中仍有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色谱( t l c 、 h p l c 、g c 、h p l c m s 等) 、光谱( 紫外、红外、近红外) 、 波谱( 质谱、核磁共振谱) 等高科技技术成为分析技术的主流。 例如,t l c 具有简便、快速、并具有分离和分析的双重功能等 优点 4 9 1 ;g c 具有分离效能高、样品用量少、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常用于分析挥发性成分【5 0 ”1 ;随着中国药典) ) 2 0 0 0 年版中h p l c 含量测定应用幅度增大,h p l c 凭借其快速、灵敏、柱效高、重 现性好等特点成为一种有效并且普遍实用的中药分析技术,可 用于高分子、极性、离子和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在中 药的定性、定量和杂质检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 5 2 - 5 5 1 。光 谱法是通过某些化学基团在特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有选择 性的吸收,对药材或制剂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波谱主要是在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上发挥着其与众不同的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也正在逐步进入常 规检验的范畴。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液体色谱( s f e s f c )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h p c e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 c p m s ) 、 分子生物学技术、中药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 p c a 、s i m c a 、 n l m 、a n n 等) 以及色谱与光谱联用技术( g c m s 、g c f t i r 、 h p l c m s 、h p l c n m r 、c e m s ) 等都是新一代先进分析技术 的代表。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必将推动中药质量标准的进一步 发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3 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研究现状 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制订必须在处方组分固定、理化性质 研究基本明确、工艺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 以方法成熟、灵敏度高,准确性及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为原则 来确定必要的检测项目,制定质量标准。为保证质量稳定,对 注射剂的组份、半成品、成品均需制定质量控制项目。 自从1 9 8 5 年我国药品管理法颁布以来,已收载于国家 标准,目前仍在使用的中药注射剂有l o o 多种。每个注射剂品种 均需进行装量差异、鉴别、含量测定、不溶性微粒、可见异物、 无菌检查、热原或细菌内毒素、蛋白质、鞣质、树脂、草酸盐、 钾离子等项目检查。其中鉴别与含量测定项目是中药注射剂质 量控制的关键内容。注射剂组成药物中每味药物均应进行定性 鉴别,对处方主要组成药物需进行含量测定1 2 1 。 2 0 0 0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 研究的技术要求( 暂行) 的通知,为了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管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稳定、可控,中药注射剂在固定 中药材品种、产地和采收期的前提下,需制定中药材、有效部 位或中间体、注射剂的指纹图谱。指纹图谱成为中药注射剂质 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项目。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第三节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概况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指纹图谱技术是当今国际公认的 控制中药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它能从原药材的栽培、引种, 中成药生产工艺的规范与优化,到产品质量控制提供全方位的 质量保证。近年来国外对草药产品的质量评价也在提倡指纹图 谱。日本汉方药在2 0 世纪8 0 年代就采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控制 质量【56 j ;欧共体也将指纹图谱监控技术应用于植物药质量控制 【57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允许草药保健品申报时提供色谱指纹 图ps l ;世界卫生组织在1 9 9 6 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也规定:如 果草药的活性成分不明,可以提供色谱指纹图以证明产品质量 的一致性”9 】;此外英国、印度、加拿大等国家在植物药的研究 中,也对指纹图谱十分重视【6 们。2 0 0 0 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 布了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暂行) ,要求中药 注射剂必须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并建立其相关的标准,规范 了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从而促进了国内近几年来对指纹图谱 的研究热潮。我国对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与 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目前中药指纹图谱分析主要是利用 各种方法建立中药材及制剂的指纹图谱,以及对相应信息进行 数字化处理,使其能够评价和控制中药材及制剂的质量,是对 原药材、半成品、最终产品判断其真实性、质量一致性与稳定 性的可行而有效的手段。 1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内容、特点及意义 中药指纹图谱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6 1 l :( 1 ) 规范化的中药 特征总提物获取程序的研究及其指纹图谱的建立;( 2 ) 中药指 纹图谱的解析研究;( 3 ) 指纹图谱的相关性研究;( 4 ) 指纹图谱 技术在中药材和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中的推广应用。 中药指纹图谱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6 2 】:一是特征性和专属 性,图谱应能体现出中药的种属、产地或采收季节的差异;二 是可量化性,通过选取合适的定量函数解析方法,图谱应能对 中药成分进行有效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的相对稳定一致;三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稳定性和重现性,这是由药材的标准化和图谱采集手段两方面 决定的;四是完整性,由于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未被阐明或未 被全部阐明,因此,仅对某个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不能有效控制中药的质量,所以图谱应能相对全面、 系统地体现中药中已知和未知药理作用的物质成分;五是细节 处理的模糊性,因为中药成分间协同、交互作用的复杂机制, 故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采用模糊数学等分析手段。 中药指纹图谱是从中药物质基础的角度出发,运用多学科 的交叉综合技术手段对复杂物质组成体系质量稳定性进行评价 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检测方法,主要体现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 信息挖掘三方面的内容,满足了对中药质量的可控、保证其疗 效的要求。指纹图谱力图从药材的各个角度和方面,进行中药 样品的理化分析,通过相似性和相关性对比发现质量变异和缺 陷,有效地鉴别样品的真伪或产地;通过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峰 的含量或比例的制定,能有效控制样品的质量,从而全面、特 异地控制和把握住中药的质量命脉。同时指纹图谱通过把握药 材、成方中有效部位或有效组分的理化特性,直接将化学物质 基础与药效相结合,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把握住了药物作用的针 对性,为新药产生和快速筛选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中药指 纹图谱技术是当前符合中药特色的评价中药真实性、稳定性和 一致性的质量控制模式之一。通过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能比 较全面反映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与数量,尤其是在现阶段 有效成分绝大多数没有明确的情况下,能更好地反映中药内在 质量,大大提高了中药质量评价的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6 3 1 。中 药指纹图谱质控技术是使中药制剂达到“安全、有效、可控”, 实现其走向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必备保证。 2 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1 6 4 1 指纹图谱可分别按照应用对象和测定手段进行分类。 按应用对象分类:可分为中药材指纹图谱、中药原料指纹图 谱、中间产品指纹图谱、中药制剂指纹图谱。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按测定手段分类:根据测定时所采用的分析手段不同可分 为,中药生物指纹图谱和中药化学指纹图谱。中药生物指纹图 谱包括中药材d n a 指纹图谱,中药基因组学指纹图谱,中药蛋 白组学指纹图谱。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又可以分为光谱指纹图谱 ( 如i r 、u v 、x 射线衍射等) ,色谱指纹图谱( 如t l c 、g c 、h p l c 、 c e 等) ,波谱指纹图谱( 如m s 、n m r 等) 、以及采用多种现代分 析仪器联用得到的多维多息特征谱( 如h p l c m s 、h p l c m s m s 、g e m s 、c e m s ) 等。其中色谱法为主流方法,尤其 是t l c ,h p l c ,g c 已经成为了公认的三种常规分析手段。 3 本课题处方药材指纹图谱研究现状 3 1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 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是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技术中最常用的一 种分析技术,它信息量较大,对中药及制剂的质量提供较全面、 可靠的科学评价,当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对照品时,可达到中药 的识别、半定量、定量及各成分相对比较定量,对中药及制剂 的质量控制十分有效,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在品种鉴定方面:洪筱坤等较早利用g c 指纹谱的原理,首 次引入特征峰群的概念,建立了大黄的h p l c 指纹图谱 6 5 - 6 6 ;张 思巨等通过对阿胶、鹿角胶和龟甲胶h p l c 指纹图谱的比较研 究,提出了3 种胶的真伪鉴别、提供了内在质量控制的科学依据 旧7 。在质量控制方面:德国学者o s t i e h e r 早在1 9 9 3 年发表的 文章中指出银杏叶主要成分是黄酮苷类与银杏内酯,采用十多 种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图作指纹图谱,同时用其中多个化 学成分( 指标成分) 作为定量的标准,作为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成 功范例【6 引。在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方面:已报道的三七注射液 【69 1 、复方人参注射液【7 0 1 、银杏注射液 7 h 及注射用七叶皂苷钠的 h p l c e l s d 指纹图谱【7 2 】等均为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依 据。 3 2 人参指纹图谱研究现状 人参的指纹图谱研究较多,主要是针对人参皂苷类成分进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的分析研究。起初谢培山 t s - t s 等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人参、西洋 参、三七进行薄层指纹图谱分析,而后翟为民【7 6 】等又采用h p l c 法研究了人参、西洋参、三七的h p l c 指纹图谱。由于h p l c 法 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等优点,用h p l c 法制定人参 药材指纹图谱的方法广为应用。游元元【7 7 】采用s h i m p a c k 色谱柱 ( 2 5 0 m m x 4 6 m m ,5 p m ) ,乙腈5 0 m m o l l k h 2 p 0 3 梯度洗脱制定 人参药材指纹图谱。仇熙等r 7 8 】采用z o r b a xo d s ( 2 5 0 m m x 4 6 m m , 5 m ) 色谱柱,乙腈水梯度洗脱分析人参复方注射剂中人参皂 苷指纹图谱,吴昊 7 9 1 等也采用h p l c 法研究了参麦注射液的指纹 图谱等人参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报道。但各文献报道的色谱条 件及其h p l c 指纹图谱均不相同,不同的仪器设备、不同的药材 来源、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等因素均影响色谱条件的确定,从 而得到不同的指纹图谱。 3 3 丹参指纹图谱研究现状 丹参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两种,所以通常 分别制定丹参的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与丹参的水溶性成分指纹 图谱。丹参的水溶性指纹图谱通常采用t l c 法与h p l c 法,但 h p l c 法更为常用。金樟照 8 0 1 等采用s h i m p a c kv p o d s ( i5 0 m m x 4 6 m m ,5 m ) 色谱柱,甲醇0 5 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 洗脱6 0 分钟建立丹参总酚酸类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夏广平 s l 】等 也采用h p l c 法研究了丹参药材的指纹图谱,李永吉【8 2 】等采用 n p v a p a r kc l8 柱( 3 9 1 5 0 m m ,4 1 a m ) ,甲醇一1 磷酸水溶液梯度 洗脱的方法制定心肌康注射液丹参药材指纹图谱检测标准。由 于丹酚酸类化合物为酸性化合物,因此流动相几乎均采用酸水 洗脱,但酸水种类的选择、各种酸水的比例则各有不同。另外, 不同的仪器设备、不同的药材来源、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等影 响因素,所得指纹图谱均不相同。因此建立指纹图谱时,应在 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实验条件,建立适宜的、相 应的样品指纹图谱分析方法。 第四节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益气扶正注射剂主要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以及由病毒性 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等后遗症的有效方药。中药新药研究 的技术要求中规定,需对注射剂的组份、半成品、成品制定 质量控制项目。以有效部位组方的中药注射剂,测定含量的组 分应不低于总固体量的7 0 ( 静脉注射剂不低于8 0 ) 。 本文拟对益气扶正注射剂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人参皂苷类 化合物和丹参总酚酸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将按照2 0 0 5 版中 国药典及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中有关规定制定两类 化合物及其相应药材的质量标准。同时,按照中药注射剂指 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 暂行) 的规定,研究人参中间体及原 药材、丹参中间体及原药材的指纹图谱,并分别进行半成品与 原药材的相关性研究,以确保该注射剂中间体质量的稳定与可 控。 其研究结果可为益气扶正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 验依据,对益气扶正注射剂的新药研发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黑龙江中医药人学硕十论文 第二章益气扶正注射剂药材及其中间体的 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 第一节人参药材及其中间体的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 1 人参药材的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 1 1 仪器与试药 1 1 1 仪器 w a t e r s2 6 9 5 型四元液相色谱泵,2 9 9 6 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m i l l e n n i u m ”色谱工作站;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 v l 6 0 0 型; a b n 电子分析天平( 梅物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恒温 于燥箱( 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 ;恒温水浴锅( 上海跃进医疗 器械厂) 。 1 1 2 试药 甲醇、氯仿、乙酸乙酯、冰醋酸: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 公司,分析纯;香草醛: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化学纯:高氯 酸:天津市津东天正精细化学试剂厂,分析纯;乙腈:美国天 地( t e d i a ) 试剂公司,h p l c 级;水: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 娃哈哈纯净水;硅胶g :青岛海洋化工厂,化学级。 1 1 3 对照品与样品 人参皂苷对照品r g i 、r e 、r b l ( 供含量测定用) ,r f ( 供定 性鉴别用) 均购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人参药材样品购 于吉林长白参隆集团有限公司g a p 基地。 1 2 薄层鉴别 1 2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各 取人参皂苷r g l 、r e 、r b l 和r f 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 l 含四种对照品各l m g 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1 2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人参药材样品粉末1 9 ,加三氯甲烷4 0 m l 回流1 小时,弃 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干溶剂,加水0 5 m l 搅拌湿润,加水饱合 正丁醇1 0 m l ,超声处理3 0 m i n ,吸取上清液加3 倍量氨试液, 摇匀,放置分层,取上层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 l 使溶解,作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为供试品溶液。 1 2 3 鉴别 照薄层色谱法( 中国药典2 0 0 5 年版一部附录v ib ) ,吸 取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各1 2 1 x 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 板( 厚5 0 0 9 m ) 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一水( 1 5 :4 0 : 2 2 :1 0 ) 1 0 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 干,喷以1 0 硫酸乙醇溶液,在1 0 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 紫外光灯( 3 6 5 n m )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 应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果见图1 - 1 。 图1 1 人参药材t l c 鉴别 1 3 检查 1 3 1 水分 参照中国药典2 0 0 5 版水分测定法( 附录h 第一法) , 测定人参药材样品的含水量,人参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 2 o 。结 果见表1 6 。 1 3 2 灰分测定 参照中国药典2 0 0 5 版灰分测定法( 附录k ) ,测定人 参药材样品的灰分,人参药材总灰分不得超过5 0 ,酸不溶性 灰分不得超过1 o 。结果见表1 - 6 。 1 4 人参总皂苷含量测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1 4 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人参皂苷r e 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2 5 m g m l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1 4 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人参药材样品粉未2 9 ,7 0 甲醇超声提取3 次,每 次1 5 m i n 。合并提取液,回收甲醇,残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5 0 m l 溶解,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加氨水洗涤2 次,每次5 m l ,取正丁 醇层,再加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 次,每次5 m l ,取正丁醇层蒸 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定容至1 0 m l 容量瓶中,作为供试品溶液。 1 4 3 样品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人参药材样品溶液4 0 1 t l ,置磨口带塞试管中,4 0 c 水浴加热蒸干,冷却,精密加入新配制的5 香草醛冰醋酸溶液 0 2 m l 及高氯酸0 8 m l ,振摇后,置6 0 水浴中加热1 5 r a i n ,冷 水浴冷却5 m i n ,再加入冰醋酸5 m l ,充分摇匀,随行空白,于 5 8 2 n m 下测定样品吸收度,计算含量,标准曲线及方法学考察 见人参中间体质量标准研究项下。人参药材中人参总皂苷含量 不得少于1 0 。结果见表1 6 。 l 。5 人参单体皂苷的含量测定 1 5 1 色谱条件 色谱柱:k r o m a s a i lo d s ( 4 6 m m x 2 5 0 m m ,5 u m ) ( 中国科学 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流动相:乙腈( a ) 一水( b ) 梯度洗脱; 流速:1 3 m l m i n ;检测波长:2 0 3 n m ;柱温:4 0 ;进样量: 2 0 9 l 。 1 5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人参皂苷对照品r g i ,r e 和r b l 适量,加甲醇制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每l m l 各含0 2 m g 的对照品混合溶液。 1 5 3 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人参药材样品粉末1 9 ,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三 氯甲烷4 0 m l 加热回流3 小时,弃去三氯甲烷液,药渣挥干溶剂, 连同滤纸筒移入1 0 0 m l 锥形瓶中,精密加水饱和正丁醇5 0 m l , 密塞,放置过夜,超声处理3 0 分钟,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 量取续滤液2 5 m l ,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并转移至 5 m l 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 得。 1 5 4 标准曲线制备 精确量取对照品混和溶液5 l ,1 0 9 l ,1 5 斗l ,2 0 l x l ,3 0 9 1 分 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1 5 1 项下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以 峰面积为纵坐标,皂苷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线性回归 方程、相关系数r 值和线性范围见表1 1 ,h p l c 色谱图见图1 2 。 表1 1 人参药材单体皂菅含量测定线性关系 y :峰面积; x :人参皂苷含量( m g ) ; n = 3 1 5 5 精密度实验 精确吸取对照品混和溶液2 0 9 l ,按1 5 1 项下色谱条件测定, 连续进样5 次,测定人参皂苷峰面积,峰面积积分值的r s d 均 小于2 ,结果见表1 2 。 表1 - 2 人参药材单体皂苷含量测定精密度实验结果 1 5 6 重现性实验 精密称取人参药材样品粉末l g ,按照1 5 3 项下平行操作制 备5 份样品溶液,进样量2 0 p , l ,代入标准曲线计算人参皂苷含 量,各成分含量的r s d 均小于3 ,结果见表1 3 。 盘1 3 人参鍪梦单体皂苷含量测定重现性实验结果单位:m g g 1 5 7 稳定性实验 精密称取人参药材样品粉末1 9 ,按照1 5 3 项下制备样品溶 液,测定样品溶液随时间变化的峰面积积分值,各峰面积积分 值的r s d 均小于2 。结果见表1 - 4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 表1 4 人参药材单体皂苷含量测定稳定性实验结果 ( n = 3 ) 1 5 8 加样回收率实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人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