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张商英的政治活动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张商英的政治活动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张商英的政治活动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张商英的政治活动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张商英的政治活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张商英的政治活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张商英生于仁宗庆历三年( 1 0 4 2 ) ,于英宗治平二年( 1 0 6 5 ) 进士及第,从此登上 政治舞台。他经历了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仕宦生涯多有起伏。北宋中后期,政治局 势错综复杂。熙宁时期,围绕着宋朝是否需要变法这一问题,变法派和反变法派针锋相 对。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展开了更为激烈的斗争,无论哪一派上台,都极力排斥异己, 党派斗争持续不断。过多的政治斗争使宋朝统治者无法致力于解决内忧外患的困局,长 期积累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爆发开来,导致北宋灭亡。这就是张商英所处的时代背景。 张商英和兄长张唐英都是颇具才华的人物,这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父亲 张文蔚比较有远见,很重视对子女的培养,为两人走向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商英 曾经受到变法派的赏识和提拔,却很少发表支持新法的言论,也没有直接参与变法运动, 反而对许多保守派官员评价很高。因此,他不能算作变法派的成员。“元祜更化”初期, 张商英主要在地方上担任要职。他因主张谨守神宗法度而与当权派产生分歧。张商英主 张谨守神宗法度,这与当时“以母改子 的基调不合拍,加上一些旧党官员的反对,他 难以在中央政府做官,一直辗转于地方。张商英的思想有前后矛盾之处。在嘉禾篇 和司马光祭文两文中,他对宣仁太后和司马光有很高的评价。限于史料,这种矛盾 思想的脉络还不能清晰地呈现出来。宋哲宗亲政之后,以章停为代表的新党上台执政, 掀起了“绍述”的政治风暴,使元祜旧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作为台谏官的一员,张商 英不遗余力的弹劾旧党官员,同时在风俗和礼仪等问题上借题发挥,有力地推动了。绍 述的进程。宋徽宗统治时期,宋朝政局风云变幻,党派斗争愈演愈烈。张商英与章悖 关系密切,而章悖曾经反对立徽宗为皇帝,所以元符三年新君即位后,张商英受到贬斥。 随着曾布势力的削弱,张商英开始得到皇帝的器重,先后任翰林学士和尚书右丞。由于 蔡京等人的排挤,张商英很快被罢去执政之职,并且不断受到贬降,还被列入“元祜党 籍”。大观三年蔡京致仕后,宋朝政局出现新的变动。在这种背景下,张商英官拜宰相, 达到了仕宦生涯的顶峰。他任宰相的时间短暂,却能够对当时的弊政进行变革,尽管成 效不大,其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宋代;张商英;政治活动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w a sb o r ni nt h et i l i r dy e a ro fq i n g l i ( 10 4 2 ) ,a n dg a i n e d “c h i ns h i h d e g r e ei nt h es e c o n dy e a ro fz h i p i n g ( 10 6 5 ) f r o mt h e no n ,h eb o a r d e df r o mt h ep o l i t i c a l a r e n a h ee x p e r i e n c e dt h ep e r i o do fs h e n z o n g ,z h e z o n g ,a n dh u i z o n g h i so f f i c i a lw a su p s a n dd o w n s t h e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i nt h el a t t e rp a r to f n o r t h e r ns u n gd y n a s t yw a sc o m p l i c a t e d i nt h ep e r i o do fx i n i n g ,t h ep o l i t i c a l r e f o r mg r o u pa n dt h ea n t i - p o l i t i c a l - r e f o r mg r o u pg a v et i t f o rt a ta r o u n dt h ep o l i t i c a lr e f o r m a f t e rt h ef a i l u r e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r e f o r m ,t h en e wa n dt h eo l d p a r t i e sl a u n c h e dam o r ei n t e n s es t r u g g l e n om a t t e rw h i c hg r o u pw a si np o w e r , i ts t r o n g l y e x c l u d e do u t s i d e r s t h es t r u g g l ea m o n gp o l i t i c a lp a r t i e sa n dg r o u p sc o n t i n u e s t h ep o l i t i c a l s t r u g g l e w a ss o f r e q u e n tt h a t t h er u l e r so ft h es u n gd y n a s t yw e r eu n a b l et oa d d r e s s t h e m s e l v e st o s o l v i n gt h ei n t e r n a l a n de x t e m a lp r o b l e m s t h ec l a s sa n dn a t i o n a l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a c c u m u l a t e do v e ral o n gp e r i o do ft i m ea n db r o k eo u t , r e s u l t i n gi nt h e d e s t r u c t i o no fn o r t h e ms u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i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t i m e sw h e r e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l i e s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a n dh i se l d e rb r o t h e rz h a n g t a n g y i n gw e r eq u i t et a l e n t e dp e o p l e ,a sa r e s u l to fag o o df a m i l ye d u c a t i o n t h a tt h e i rf a t h e rz h a n g w e n w e ih a df o r e s i g h ta n da t t a c h e d g r e a ti m p o r t a n c et ot h et r a i n i n go ft h e i rc h i l d r e nl a i dag o o df o u n d a t i o no f t h e i r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h a sb e e na p p r e c i a t e da n dp r o m o t e db yp o l i t i c a l r e f o r mg r o u p ,b u th es e l d o m m a d et h er e m a r k so fs u p p o r t i n gt h en e wl a w sa n dn e v e rt o o kp a r ti nt h ep o l i t i c a l r e f o r m c a m p a i g nd i r e c t l y , o nt h ec o n t r a r y , h es p o k eh i g h l yo fm a n yc o n s e r v a t i v eo f f i c i e r s t h e r e f o r e , h ec a n n o tb ec o u n t e da sam e m b e ro ft h ep o l i t i c a l - r e f o r mg r o u p i nt h ee a r l yd a y so f ”y u a n y o ur e f o r m a t i o n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a d v o c a t e dt ou p h o l ds h e n z o n g sl a w s ,w h i c hw a s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k e y n o t eo f ”m o t h e rc h a n g i n gs o n sc o u r s e ”,s o m eo f f i c e r so ft h eo l dg r o u p o p p o s e d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 ,s oh ec a nh a r d l ya c ti nt h e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a n dt r a v e l e dw i t h t h el o c a l t h e r ew e r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i n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 st h o u g h t i nt h ea r t i c l e ”a u s p i c i o u s w h e a tc h a p t e r ”a n d ”e l e g i a ca r t i c l ef o rs i m a g u a n g ”,h eg a v et h eq u e e nm o t h e rx u a n r e n a n ds i m a g u a n gah i g ha p p r a i s a l l i m i t e dt o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 , t h es e q u e n c eo ft h i sc o n f l i c t a b s t r a c t c a n n o te m e 玛ec l e a r l y a sz h e z o n gg o v e r n e dh i m s e l f , t h en e w p a r t yr e p r e s e n t e db yz h a n g d u n c a m et op o w e r , c r e a t i n gap o l i t i c a ls t o r mw h i c hw a sk n o w n a s “s h a o s h u ”y u a n y o uo l dp a r t y w a sh e a v i l y p u n c t u r e d a sam e m b e ro ft a i j i a n ( 台谏)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s p a r e dn oe f f o r tt o t h ei m p e a c h m e n to ft h eo l dp a r t yo f f i c e r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h em a d ea l li s s u eo nt h ec u s t o m s a n de t i q u e t t e ,w h i c hg a v ea l li m p e t u st ot h ep r o c e s so f ”s h a o s h u ”i nt h ep e r i o do fh u i z o n g s r u l e ,t h e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c h a n g e sa n dp a r t i s a ns t r u g g l ei n t e n s i f i e d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w a s c l o s et oz h a n g d u na n dz h a n g d u nh a do p p o s e dl e g i s l a t i o nf o rt h ee m p e m rh u i z o n g ,s ow h e n t h en e we m p e r o ra s c e n d e dt h et h r o n ei nt h et h i r dy e a ro fy u a n f u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w a s d e m o t e d a sz e n g b u sf o r c eh a sb e e nw e a k e n e d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b e g a nt ob er e g a r d e da s i m p o r t a n tb yh u i z o n g h e h e l dt h e p o s t o fh a n l i nb a c h e l o r ( 翰林学士) a n d s h a n g s h u y o u c h e n g ( 书右丞) b e c a u s ec a ij i n g ,p u s h e dh i mo u t ,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q u i c k l y s t o p p e dg o v e r n i n g ,a n dd r o p p e dd o w nc o n s t a n t l y h i sn a m ew a s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a l s o ”y u a n y o u p a r t ym e m b e r s h i p ”( 元祜党籍) i nn o v e m b e rd a g u a n l i ( 大观三年) ,c a ij i n gr e t i r e da n d t h e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o fs u n gd y n a s t yh a dn e wm o v e m e n t s a l t h o u g h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c a i j i n g sf o r c ec a n n o tw e a k e ni nas h o r tt i m e ,s o m eo f f i c e r sw h o s eo p i n i o n sw e r ed i f f e r e mo f c a i ji n g sw e r ep u ti na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 a g a i n s t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w a s a p p o i n t e dp r i m em i n i s t e ra n dr e a c h e dt h ep i n n a c l eo fh i so f f i c a lc a r e e lh eh e l dt h ep o s to f p r i m em i n i s t e ri nas h o r tt i m e ,b u th ec h a n g e dt h ee v i l st oac e r t a i ne x t e n t a l t h o u g hw i t h o u t m u c hs u c c e s s ,h i ss p i r i ti sw o r t h yo fr e c o g n i t i o n k e yw o r d s :s o n gd y n a s t y ;z h a n g s h a n g y i n g ;p o l i t i c a la c t i v i t i e s 河北大学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 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 作者签名:鏊捣日期:三竺年月旦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月同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 2 、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4 ”)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墨里全墨年上l 月卫同 日期:2 堑翌基譬f 上二月盟同 保护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为申请河北大学学位所提交的题目为( 张葱荚钓改跆蛞动研免) 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 试群指导并与导师合作下取得的研究成果,研 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在河北大学所提供的研究经费及导师的研究经费资 助下完成的。本人完全了解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固为保护知识产权所制定的 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河北大学的相关规定。 本人声明如下:本论文的成果归河北大学所有,未经征得指导教师和河北大 学的书面同意和授权,本人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公丌和传播科研成果和科研工作内 容。如果违反本声明,本人愿意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妒l1 声明人: 整盐日期:至丝墨年上月苎! 开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日期:巡年【月2 丝同 绪论 选题的意义 绪论 本论文的题目是张商英的政治活动研究,是对北宋中后期活跃于政坛并曾于徽 宗朝拜相的张商英进行的个案研究。 张商英生于仁宗庆历三年( 1 0 4 2 ) ,卒于徽宗宣和三年( 1 1 2 1 ) ,于英宗治平二年 ( 1 0 6 5 ) 中进士,从此登上政治舞台。这一时期北宋政坛经历了熙丰变法、元j ;占更化、 绍圣绍述以及徽宗统治几个阶段,各种政治势力斗争激烈,矛盾错综复杂。熙丰变法失 败后,北宋政坛成为新旧两党斗争的舞台,无论哪一派得势,都极力打击异己势力,党 派斗争一直持续到北宋亡国。过多的政治斗争使统治者无暇顾及国家的富强、安定,长 期积累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终于将宋王朝推向了深渊。这是张商英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张商英个人来看,他甫入仕途便受到了变法派主将章停的赏识和提拔。但是,就 目前的史料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张商英并没有坚定地支持变法,而是与王安石等人多有 异论。“元祜更化”时期,张商英不为当权派所喜,被迫外任,一直在地方上担任要职。 哲宗亲政后,北宋政坛刮起“绍述”的风暴,张商英重入台谏,与其他台谏官一起弹劾、 攻击元祜旧臣,对于“绍述”政治的推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徽宗时期,张商英曾经拜相, 时间非常短暂。他对当时的弊政有所变革,但北宋政权已经积重难返,加之蔡京的排挤, 他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 笔者选择张商英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第一,宋史学界对熙丰变法关注很多,成果丰硕,许多重大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 1 由于史料的残缺和历史过程本身的复杂性,熙丰变法以后的北宋晚期历史的研究相对 薄弱。“迄今为止,对在此四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批关键人物的研究, 也有很多工作极( 应为“亟) 待开展。”2 如果对这些人物做具体、深入的研究,可以 很好地带动对北宋晚期历史的研究。受裴先生的启发,笔者打算以对张商英的个案分析 为切入点,研究北宋政治史,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 参见李华瑞:干安变法研究史,a t 屯 d 3 版社2 0 0 4 年6 月第1 版。 2 裴汝诚;关丁北宋后四十年史料的整理研究,载半柴集,河北人学出版社2 0 0 0 年6 月第1 版。 i 河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张商英在宋代佛教史上的地位甚为显赫,他平生喜研佛学且造诣颇深,与临 济派的许多高僧往来密切,曾著护法论,反驳欧阳修对佛教的排斥,被当时的佛教 界推为“外护”的典型代表,因此学术界对张商英的佛教思想多有论述。相对而言,有 关张商英的政治活动,学术界关注不够。对于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我们应当较为全面 地认识他们,所以笔者拟对以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有所补充。 二、学术研究状况简介 据笔者目前掌握的情况,学术界对张商英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项成果: 罗凌先生的无尽居士张商英研究1 一书,对张商英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 本书分七章,依次为:张商英与世俗政治、张商英与道教、张商英的佛学修养、 张商英与宋代护法、张商英与三教融合、张商英著述详考、张商英对后世的影 响。罗先生认为:“张商英缺乏创新超越的智性,不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开创式 历史人物,但他可谓为卓有成效的继承者。他是北宋三教融合最为积极的倡导者和 实践者,影响到宋代思想的发展。在北宋波谲云诡的党争背景下,张商英能一如既 往地追随并绍述新政,其施政措施是针砭时弊的良药。 罗先生重点论述了张商英与佛教、道教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对于张商英的政治 活动,本书的研究似显薄弱。按照笔者的粗浅看法,罗先生的一些结论缺少史料支撑, 推断的成分居多,例如本书第2 4 页说:“元褚更化,张商英散官各地,最终形成了对旧 党的绝对对立态度。”此结论难以找到史料来证明。 台湾学者蒋义斌先生的两篇文章,对张商英的代表性的佛教著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 分析:张商英( 续清凉传) 与文殊法门2 认为续清凉传是一篇宗教朝圣的游记, 有“记录”和“记异”双重目的,其“记录”的用意是说明文殊菩萨的确在此世说法; “记异”则彰显了“文殊法门”离语言、文字,直接以“法身大神变说法的特色。张 商英( 护法论) 中的历史思维3 认为以欧阳修为主要论敌的护法论一文是基于为 佛教辩护而作,并且运用了历史思维的反思功能,对佛教内部也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建 设性的意见。 罗凌:无尽居十张商英研究,华中师范人学出版社,2 0 0 7 年9 月第l 版。 2 载佛学研究中心报第五期,台湾人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印行,2 0 0 0 年。 3 载佛学研究中心报第二期,台湾人学文学院佛学研究中心印行,1 9 9 8 年。 2 绪论 台湾学者黄启江先生张商英护法的历史意义1 一文以北宋儒臣张商英为例,说 明其护法的历史意义。文中详述张商英为佛法存在价值及功能所作的辩护,并客观讨论 他积极帮助丛林、提拔年轻僧侣、推荐有道者主持要刹、关心佛教的声誉及成长等做法, 同时就其所著护法论一文,条陈其对排佛论者的批判。作者认为张商英具有极高的 佛学造诣,能够通过诠释佛家经典来达到护法的目的,与前人参杂佛儒之说大异其趣。 本文的第二部分张商英的历史形象,认为张商英是一个有争议性的人物,他所受到 的褒贬,或许因任中央与地方官之异而有不同。在朝廷任职期间,其立言行事因涉及朋 党利害而受到讥议;出任地方官时,与民为善,泽及百姓。此外,黄先生在一条注释中 提到h e l w e gs c h i m i d tg l i n t z e r 所撰( z h a n gs h a n g y i n g ( 10 4 3 - - 1 12 2 卜a ne m b a r r a s i n g p o l i c ya d v i s e ru n d e rt h en o r t h e ms u n g ) ) ( 载于刘子建博士颂寿纪念宋史研究论集) , 此文对张商英的政治活动进行了研究,惜笔者未能见到该文。 陈灼先生无尽老人碑与张商英的愿力观2 一文,通过对石刻文献无尽老人碑 的考察、分析,提出张商英“世间愿力最大的观点形成于徽宗“革佛为道”、朝廷的 宗教政策发生嬗变的时期这一看法。 此外,虽非专题研究张商英,但与张商英关系较为密切的论著有: 裴汝诚、顾宏义两位先生合写的宋代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制度研究3 一文,对熙 丰变法初期出现的中书检f 官制度进行了细致论证,其中包括检正官的名目、选任资格、 事权的变化及其原因等方面。作者认为这时期的中书检j 下官多由变法派官员担任,实 际上是王安石等人提拔变法派官员的重要途径。张商英曾在熙宁时期任检正官,此文为 笔者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罗家祥先生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4 一书的第六章第二节“崇宁党禁”与“元 祜奸党”,对被打入元祜党籍的3 0 9 人进行了分类,将张商英归入“实为新党而入党籍 者”一类,与曾布、蒋之奇等人并列。作者认为张商英有套自己的政治见解,只因在 崇宁初期抨击蔡京“志在逢君”而入了元祜党籍。 关于宋徽宗朝政治,有张邦炜先生的一组文章:北宋亡国与权力膨胀、北宋亡 载中华佛学报第九期,1 9 9 6 年。 2 国际宋史研讨会、宋史研究会1 3t l 鬲年会论文,2 0 0 6 年。 3 裴汝诚、顾宏义:宋代检正中f 5 无房公事制度研究,载宋史研究论丛第五辑,河北人学出 版社,2 0 0 3 年1 1 月版。 4 罗家徉: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华中师范人学出版朴,2 0 0 2 年1 月第1 版。 3 河北人学历史学硕十学位论文 国的缘由、论北宋晚期的士风、关于建中之政、宋徽宗角色错位的来由、宋徽 宗初年的政争以蔡王府狱为中心( 载宋代政治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 0 0 5 年l o 月第l 版。) 这些成果为笔者提供了许多背景知识,为研究带来便利。 三、创新和不足 本人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查找了许多相关史料,希望能够对张商英的政治 活动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论文尝试着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是张商英是否应归入 变法派的问题,个人认为不宜归入变法派;其次是本文重点论述了张商英在“绍述”和 宋徽宗时期的政治活动,通过材料具体地考察了张商英的政治倾向。作者认为,张商英 积极参予“绍述,推动了它的进程:宋徽宗时期,张商英官拜宰相,达到政治生涯的 顶峰。他力图改革宋朝的弊政,由于种种原因,改革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其精神是值得 肯定的。 由于学识不够,本论文存在许多不足,在史料的挖掘和解读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些问题论述也比较粗疏,如张商英的政治倾向在元祜到绍圣这一时期的变化,笔者还 无法做出有说服力的论述。 4 第一章张商英的家世 第一章张商英的家世 有关张商英的家世情况,现存史籍记载较少,主要集中在张寺丞文蔚墓志铭( 范 镇撰) 和张御史唐英墓志铭( 张商英撰) 两篇文字。笔者以这两篇墓志铭为中心, 并参照其他材料,对张商英的家世进行一番考察。 第一节张商英先辈的事迹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4 1 张寺丞文蔚墓志铭记载了张商英先祖的情况: 公讳文蔚,字隐之,其先长安人j 七世祖琰为右拾遗,从僖宗入蜀,留 其子道安于蜀,遂家焉道安生今问,王建强官之,佯喑不起。令问生立,号 皂江渔翁,有诗百余篇,皆愤世之作也。立生全,全生仁瀚,仁裼生三子,公 其季也1 由于史料缺乏,目前无法考知张琰、张道安、张令问以及张全、张仁裼生平的具体 情况。 张立号皂江渔翁,蜀州新津( 今四川新津县东) 人,“博学能吟”,“隐居山谷中”, 有诗集传于世。后蜀明德年间( 9 3 5 9 3 8 ) ,“诏赴阙,立诈病不就”。高祖孟知祥刚刚 占据蜀地时,给后唐明宗李嗣源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使他“颇以蜀人为疑”。李嗣源把 蜀地的豪强地主家族迁入洛阳,想借此削弱后蜀的实力。张立曾写诗表达对此事的看法; “朝廷不用忧巴蜀,称霸何曾是蜀人”,认为只要中原政权足够强大,割据势力便不足 为惧。蜀相李昊“闻而重之”,荐张立于后主孟昶,他“托病不就”。张立愤世嫉俗,隐 居不仕,拒绝与后蜀政权合作,大概是出于对当时黑暗政局的不满。2 张立之子张全( 一名珂) ,“居蜀州新津县之新穿乡,娶乡先生樊氏女”。张全有子 名仁裼( 一名裼) ,仁裼( 裼) “娶刘氏,是生三子,长日禹,次日藻,季日文蔚9 9 0 3 张文蔚( 9 9 8 - - 1 0 6 7 ) 字隐之,治平二年( 1 0 6 5 ) 以大理评事致仕,又于宋神宗即 位后改迁光禄寺丞。他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据张寺丞文蔚墓志铭记载:“公有用 。据张御史唐英蕖忠铭(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1 4 ) ,p 6 2 卜_ 6 2 2 。张商英曾讥父名张珂,甜1 父 名;l 乏溺,与此处所记曾兀张全、讥父张f :裼不同,似应以张商英所记更准确一些,但缺少相关材料 证明,姑存疑待考。 2 本段所引史料均出白蜀中j i 记卷9 7 著作记第七集部皂江渔翁集。 3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1 4 ,张御史唐英蕞忠锦,p 6 2 2 。 5 河北人学历史学硕十学位论文 二廛( 注:廛即古代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 ,渎一廛以市书、以求师,使教诸子。” 张文蔚不惜卖掉房地来买书、求师,为子女们创造读书、求学的条件,实际上也是 改变家庭境遇的一种努力。张商英曾追忆此事: 维昔吾考兮志操逸群,颠沛于善兮革家以文。质衣而饩宾客兮,市田而购 典坟。门惟蓬茅而贤辙常满兮,廪乏觎石而义声四闻。肆吾兄之肯构兮为时卿 云,揽芳桂以飘缨兮,释南亩之耕耘1 可以看出,当时张家还是以务农为主的家庭,家资不丰,“志操逸群”的张文蔚却 立下了“革家以文”的目标,将本不丰厚的家资投入到培养子女上。在重视科举入仕的 宋代,他的做法是很有远见的。张家的子女们得以饱读诗书,接触名士,增长见闻,为 将来的科举、仕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走出了唐英、商英两位英才。 张文蔚的人格风范也有值得称道之处: ( 一) 、乐于解人之急,处事公正,在百姓中树立了很高的威望:“平居赴人之急, 虽水火不避也。乡人之有讼者,不之官府,而之公以取决焉,而去者甚众。 2 ( 二) 、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尝有涉水而盗其竹者,家僮置棘水中。它日, 盗伤足,疮甚。君资以粮,以药治之,恶章之为而逐之,其后盗疮愈,求为客守竹林者 十余年。( 同上) ( - - - ) 、性格豪爽,仗义疏财:“尤好饮酒,不得酒辄不自聊,于是又卖罔以易一 酒垆以足其好,久之,负酒债者以巨万计,皆折券不问。 ( 同上) 这几条材料大体勾勒出了张文蔚的形象,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胸怀广大,性格豪迈。 唐英、商英兄弟才华横溢,“负气傲傥,豪视一世”,3 当是得益于父亲的培养与熏陶。 治平四年( 1 0 6 7 ) 八月,张文蔚卒于成都寓所,享年7 0 ,熙宁元年( 1 0 6 8 ) 三月, 葬于双流县之甘泉乡。4 张文蔚仕宦不显,死后荣光: ( 一) 、张唐英入朝做官后,“以所得五品服请授公( 张文蔚) 9 9 9 自己在上殿奏事 时仍着绿衣。神宗嘉许他的孝心,“复以五品服赐之”,使得“父子皆赐服”。 1 全蠲艺文志卷5 0 ,j :魂,p 15 2 8 。 2 本段史料来源: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4 1 张寺丞文蔚墓:基铭。 3 宋史卷3 5 1 ,张商英传,p 1 1 0 9 5 。 4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1 4 ,4 1 张寺丞文蔚纂:占铭,p 9 9 4 。 s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4 1 张寺丞文蔚纂忠铭,p 9 9 4 。 6 第一章张商英的家骷 ( 二) 、张文蔚死后,神宗“恻然哀之,赐自金二百两。又诏给兵干以济其行人”。 ( 同上) ( 三) 、张文蔚因张商英入朝做官而“累赠朝议大夫”。1 第二节、张唐英事迹述略 张唐英( 1 0 2 6 - - 1 0 6 8 ) 字次功,自号黄松子2 ,“少攻苦读书,至经岁不知肉味”3 , 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史学,有蜀祷杌、仁宗政要等著作4 ,曾于治平四年( 1 0 6 7 ) 官至御史5 ,上书言事,切中时弊,颇得神宗皇帝赏识。惜其于4 3 岁英年早逝,未能尽 展才华。 张唐英的生平事迹主要载于张商英所撰张御史唐英墓志铭( 名臣碑传琬琰集 中卷1 4 ) 和宁魂( 全蜀艺文志卷5 0 ) 两篇文字,现参以其他史籍,将张唐英的 事迹略述如下。 一、仕宦简历 据张御史唐英墓志铭,张唐英于庆历三年( 1 0 4 3 ) 通过州级解试,并被解送参 加礼部试6 ,庆历八年( 1 0 4 8 ) ,进士及第,释褐授官,调渝州决曹掾7 。时为翰林学士的 孙掠,读张唐英所上兴王正议五十篇,甚为赞许,曾荐之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 张唐英“再调归州狱掾”。8 ,“移襄州毂城县令”,“改著作佐郎”,并曾官阆州监税1 。嘉 t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1 4 ,张御史唐英墓:盘铭,p 6 2 2 。 2 郡斋读二h 占校正附忠卷上,t :宗君臣政要条,p 1 1 2 。 3 宋史卷3 5 l ,张商英传附张唐英传,p 1 1 0 9 8 。 4 未史卷3 5 1 ,张商英传附张唐英传,p 1 1 0 9 9 。 5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5 5 ,濮议,p i7 9 0 。 6 据全蜀艺文忠卷5 0 宁魂( p 1 5 2 5 ) :“年十八,乡书送至礼部,后五年为解头”。按宋代“解 头”即“解元”,为各类解试( 包括州试、转运司试、太学试等) 第一名之称,张唐英既获省试资格, 何以五年后复为“解头”? 此处疑为误记,当以墓忠铭所载为是。 7 全蜀艺文志卷5 0 ! j 。魂( p 1 5 2 5 ) :“遂释褐,调南平决曹掾9 9 0 据元丰九域忠卷8 、卷1 0 , “南平”所指,有南平郡、南平军、南平州、南平县儿种可能。南平郡即渝州:南平军设置丁熙j 。 七年( 1 0 7 4 ) ,与本条材料时间不符;南平州为羁縻州,不人可能任朋汉人执掌;南平县属渝州管辖, 但早在雍熙五年( 即端拱元年( 9 8 8 ) ) 并入江津县,且决曹掾属州级司法官吏,所以此处“南平” 应指渝州,摹忠铭记载正确。义据荧延明宋代官制辞典“司法参军”条,宋代司法参军源丁汉代 之决曹掾,掌刑法、断刑,此处“决曹掾”廊指司法参军。 8 古今事文类聚外集卷1 3 作“为归州理掾,数上j 5 论大卜事”。全蜀艺文忠卷5 0 ! j 。魂作 7 河北人学历史学硕十学位论文 祜八年( 1 0 6 3 ) 四月,宋英宗即位,张唐英“覃恩转秘书丞”,治平元年( 1 0 6 4 ) 转太 常博士。治平四年( 1 0 6 7 ) 正月,宋神宗即位,张唐英又转屯f f j 员外郎,是年五月,神 宗因王硅、范镇荐唐英言事有先见之名,任用他为殿中侍御史里行。 可以看到,张唐英系进士及第,这在讲究出身的宋代无疑是最好的政治资本,他的 官阶升迁情况也反映出了这种优势。2 如果说官阶的升迁代表着官员资历的加深和地位 的提高,那么差遣的关升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官员能力的高低。张唐英从初入仕途到 官拜御史,有着十几年在地方上做官的经历,“至于时之理乱,民之利病,晓然洞见其 本末,而计谋识虑常在人意之表3 ,所以不难理解他会提出一些改革弊政的建议。 二、主要事迹 1 、任毂城县令时期 ( 1 ) 、遏制官员的牟利之风:毂城属京西南路的襄州,“令圃多种姜,贷种于民, 还其陈而配卖,以所得息饶多,与邓城相埒。铨曹以所入厚薄目之日毂大邓二。张 唐英到任后,“以圃种柳千株,作柳亭,刻石志之,嗜利者闻以愧焉”。4 ( 2 ) 、兴修水利:“开古黄渎渠,溉田无虑干顷”。( 同上) ( 3 ) 、移风易俗:“作谕民十篇以警风俗。初若迂阔于治,既久而折崖诸乡以 野陋顽梗称者,子弟皆向学乐善,彬彬有文化之渐渍于人也”。( 同上) 现存史料中记载张唐英任职地方的政绩情况较少,我们只能大体判断他是一个较有 作为的官员。然而,张唐英并不满足于做一个地方小官,曾经感叹到:“大丈夫进无竹 素之功,退无干古之名,何以出入? ”5 他渴望有更大的作为。 “白南平更典秭归狱”。按“理掾”即司理参军,学讼狱勘鞫公事,查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无“狱 掾”一名,此处“狱掾”疑为“理掾”之误。 1 全蜀艺文志卷5 0 宁魂,p 1 5 2 5 。另据郡斋读书志校正附志卷上仁宗君臣政要条,张 唐英时以右文林郎、守秘书丞监阆州商税院市买税盐。 2 有关张唐英改官的情况,目前无法详知。只能就其从著作佐郎到屯田员外郎这一阶段的迁转情况 略做说明。据宋史卷1 6 9 职官志:大理评事,有出身转人理寺丞,第一人及第转著作佐郎”: “诸寺、监丞,有出身转蒋作佐郎”:“著作佐郎,有出身转秘 ;丞,内第一人及第太常丞”;“太常、 宗正、秘1 5 丞转太常博十”:“太常、国子博十转后行员外郎”;常调转员外郎者,转右曹,内 有出身白屯田”。由此证明,张唐英是按照有出身人的路径迁转的。 3 全蜀艺文:卷5 0 ,。j 。魂,p 1 5 2 5 。 4 本段史料米源: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1 4 ,张御史唐英墓忠铭。 全蜀艺文忠卷5 0 j 。魂,pj5 2 5 。 8 第一章张商英的家世 2 、在朝廷做官时期 ( 1 ) 、在“濮议”和神宗即位问题上的先见之明与过人胆识 “濮议”是英宗朝短暂四年中最为著名的政治事件。围绕着如何尊崇英宗的生父濮 安懿王的礼仪问题,朝臣们分为两派:司马光和王琏等人主张英宗称濮王为皇伯;以韩 琦、欧阳修为代表的宰执官主张称皇考,双方为此争论不休。1 其实,早在英宗初登皇 位的时候,张唐英曾经上谨始书:“为人后者为之子,恐它日有引定陶故事以惑圣听 者,愿杜其渐。”2 由于熟悉前代的历史,他敏锐地预见到了英宗即位可能会带来的一 些争议,劝皇帝防微杜渐,妥善地处理濮王的地位问题。当然,张唐英无法阻止事态的 进程,因为“濮议”不仅仅是礼仪之争,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斗争。尽管如此,张 唐英在“濮议”问题上的先见之明得到一些大臣的推重,加上翰林学士王硅、范镇的推 荐,终于在宋神宗即位后受到重用。 宋英宗是体弱多病,他当了四年皇帝,很少有亲自处理政务的时候,太后曹氏常常 垂帘听政。英宗病重之时,在许多大臣“莫敢发储副之议”的情况下,张唐英“奋不顾 忌讳,请立颍王为皇太子”3 ,很有胆识。在封建时代,皇位继承问题非常敏感,总会 伴随着或明或暗的斗争。我们不能说张唐英的支持对于神宗即位有什么重要意义,只是 通过这件事,宋神宗认识了他,命他做殿中侍御史里行4 。张唐英有机会施展抱负了, 可惜他于熙宁元年( 1 0 6 8 ) 逝世,没能留下多少业绩。 ( 2 ) 、正直敢言、具有变革意识的御史 张唐英做了一年御史,敢于言事,有几条史料可以证明: “皇亲宗谔引外任使相例,侥幸干求,恃长上表,词语不婉。次功弹劾之,宗谔夺 幸,宫僚罢逐,宗室肃然。”5 。参见江天健北宋英宗濮议之剖析,载宋史研究集第2 8 辑,台北国立编译馆1 9 9 8 年8 月出 版。 2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来卷5 5 ,濮议,p 1 7 9 卜1 7 9 1 。按“定陶故事”,据汉二伟卷8 0 宣 元人_ 乇传定陶共于刘康,定陶共王刘康为汉元帝之子、汉成帝之弟,很受元帝喜爱,其子刘欣后 嗣封为定陶王。汉成帝没有儿子,便立刘欣为皇太子,拜另封楚思千之子刘景为定陶千,以“奉共 干后”,从而使得已为皇太子的刘欣能够“奉人宗后,不得顾私亲”,应该与生父在名分上保持一定 的距离。汉成帝所想所做很是周全,却没有料到刘欣即位为哀帝后,追尊生父刘康为“共皇”,“置 寝庙京师,序昭穆,仪如孝元帝”,拜且“徙定陶千景为信都千”。张唐英所言应指此事。 3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1 4 。张御史唐英募:占铭,p 6 2 3 。 4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1 4 。张御史唐英墓忠铭,p 6 2 3 。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1 4 。张御史庸英纂,占锦,p 6 2 4 。 9 河北人学历史学顶十学位论文 卢士衡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次功奏:“人呼士衡为迷龙图,郓节制山东,奈 何不映择帅耶? ”士衡降知列郡。1 熙宁元年( 1 0 6 8 ) 春,张唐英“以前御史服除还京朝过洛,府尹同僚属出赏花,皆 不见。唐英题诗传舍云:先帝昭陵土未干,又闻永厚葬衣冠。小臣有泪皆成血,忍向 东风看牡丹。尹闻之,遽遣书为礼,却而不受。盖仁宗山陵初成,英宗厌代,赖唐英 还朝不得归台,不然河南尹者不免矣。 2 张唐英弹劾赵宗谔,使宗室人员一时不敢恃宠邀恩;论罢不称职的州官卢士衡,尽 到了御史官的责任。特别是第三条史料中的题诗,既表达了对洛阳府官员的不满,又是 他忧国之情的自然流露。张商英对兄长的风范概括到: 霜简楞楞兮豸冠觜骛,言行俱危兮不讦不愎纲倍高造兮曩谓司直,高步 跨古兮烈无难色挟开肺腑兮揠出丹臆,宁同江苇兮漩止涛逼浑首可殊兮语 不可默,一躯胡恤兮誓于报国。3 张唐英直言敢谏、但求报国的拳拳之心被勾勒出来。 除了敢于言事,张唐英还具有变革的思想:“皂封沥血兮志念时屙 ,并向皇帝建议: “皇亲员多禄侈,宜以服纪隆杀差降”,“天下苦于力役,有碎崖流离,宜讲求可以宽民 力、代民劳者”:当时宋神宗“方讲求治道,慨然上嘉三代而下陋汉唐,左右公卿未有 以中上心者”。张唐英认为江宁知府王安石无论经术还是道德都能够助皇帝成就大业, 便向皇帝推荐了后来变法派的领袖。4 张商英认为熙丰变法“施行多如次功言”,显然是溢美之辞,因为有变革思想的官 员未必会支持熙丰变法,更不可能预见变法的进程。 同上,p 6 2 4 。 邵氏闫;i j j i ! 录卷1 6 ,p 1 7 2 。 全蜀艺文忠卷5 0 j 。魂,p 1 5 2 7 。 本段史料来源: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1 4 ,张御史唐英慕:基铭,p 6 2 3 。 1 0 第一章张商英的家世 本章小结 张商英家资不丰,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依靠着张文蔚“革家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