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遗传育种专业论文)红山茶组若干物种及品种花色苷组分变异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论文)红山茶组若干物种及品种花色苷组分变异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论文)红山茶组若干物种及品种花色苷组分变异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论文)红山茶组若干物种及品种花色苷组分变异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4页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论文)红山茶组若干物种及品种花色苷组分变异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论文)红山茶组若干物种及品种花色苷组分变异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世界上现有的山茶属植物分类系统之间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红山茶组植物的分类 问题是其争论的焦点之一,单纯地依靠表型性状分类是其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以山茶 属红山茶组植物花瓣红色素( 花色素及其苷) 为标记的化学分类方法为红山茶组植物的 分类及其系统发育提供了新的证据,其在茶花品种群的划分及花色辅助育种上也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在进行色素分析时,研究确定山茶具有代表性的采样期为花朵的半开期至盛开期。 采样方位及位置为朝阳方向、树体中部以上的外围花朵。近距离条件下的鲜花瓣可直接 用于浸提色素。远距离条件下,花瓣可用沸水处理后进行硅胶干燥保存或者用硅胶直接 保存,均可适用于色素研究。,。 本文完善了山茶薄层层析( 硅胶g 板,新华3 号层析滤纸) 作为山茶花瓣色素组分 定性分析的辅助实验方法,以及系统建立了红山茶物种与栽培品种的红色素、非金花茶 起源的茶花栽培品种黄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i - 口l c 分析方法。红山茶属植物1 3 种重要 色素的h p l c 出峰顺序为( c y 3 g s g p 9 3 g 5 g ) ( c y 3 ga c y 3 g c r c y 3 g p n 3 g ) p c y p n m v ) ( c y 3 g 5 g p c c y 3 g g p c c y 3 p c g ) 。从美国牡丹花瓣色素粗提物中,采用 m c i 及s e p h e d e x 柱两次分离纯化,成功分离获得了一种纯度达9 2 的花瓣色素,基本 达到了目前商品标准样品的纯度。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非金花茶起源的栽培品种 黄 海南宝珠花瓣中的类黄酮和类胡萝p 素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黄海南宝珠花 瓣中的主要呈色色素可能是一种不同于金花茶花瓣黄色呈色色素的物质,这为今后开展 非金花茶起源的黄色花瓣栽培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新的启示。 在对1 5 个山茶物种和1 0 0 个栽培品种的2 0 0 多份样品进行h p l c 分析后,共检测 到花瓣色素1 0 0 多种。其中,色素成分相对含量高于1 的色素有3 1 种,占3 0 左右, 其余7 0 的色素成分均为相对含量低于1 的微量成分。 对浙江红山茶1 6 株实生起源成龄树和张氏红山茶2 盆嫁接苗进行了色素株间差异 研究。结果发现浙江红山茶重要色素的相对含量在株间存在一定差异,但其未达到统计 学显著水平。其中c y 3 g a 相对含量平均值为3 6 7 7 ( 变异幅度为2 0 3 一6 2 2 4 ) ,c y 3 g 相对含量平均值4 8 7 2 ( 变异幅度为2 3 0 7 - 6 6 3 ) ,c y 3 g a 和c y 3 g 两色素之和的 平均值为8 5 4 9 ( 变异幅度为7 6 2 4 ,9 17 5 ) ) ;而张氏红山茶色素含量在盆间的差 异极大。在盛花期,张氏红山茶2 主要色素c y 3 g a 和c y 3 g 在盆间分别相差7 2 和3 1 ; 3 种次主要色素的相对含量分别相差1 0 0 、2 0 0 和6 0 。 通过对1 3 个物种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可将这些物种划分为两大类三个类 摘要 群。本研究结果基本赞同张宏达分类系统将红山茶组分为两个亚组,但在亚组内的分系 水平上,有显然差异。在物种的归并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位置上,研究结果与张、闵两 分类系统均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支持单体红山茶是园艺杂交种的观点,其亲本可能来 源于滇山茶系列和怒江红山茶系列;短管红山茶、厚叶红山茶和长毛红山茶可能也是 园艺杂交种;不支持把浙江红山茶与厚叶红山茶合并为浙江红山茶;认为栓壳红山 茶与南山茶不宜归并为一种;将大花红山茶与扁果红山茶进行合并,并归于西南红山 茶的变种是合理的;起源于江西东部的恒丰系列的红花油茶应为浙江红山茶; 杭州植物园的红花油茶应为浙江红山茶。 本文对一个芽变品种及其亲本,以及一个杂交品种的亲、子代的色素遗传变异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皇家天鹅绒芽变而来的白斑天鹅绒,两者之间所含色素 种类几乎完全相同,各组分含量也非常接近,二者花瓣色素组成及含量相似系数为 o 9 9 5 3 。在春江红日( 白斑天鹅绒酒红阿兰) 杂交品种中,各主要色素相对含量 均处于母本、父本双亲相应色素含量之间,并接近于双亲平均值。其中五种重要色素相 对含量之和占春江红日杂交品种花瓣中总色素含量的8 6 7 4 。这五种色素相对含 量之和分别占母本、父本花瓣总色素含量的9 3 1 4 和8 3 3 5 ,这五种色素在两亲本花 瓣中的平均值为8 82 5 。 从色素类型与物种关亲缘关系分析中发现,随着物种亲缘关系从近到远,花瓣中的 色素类型变化为:从c y 3 g 型( c y 3 p c g 型过渡) 到c y 3 g g 型再到c y 3 g 5 g 型转变。 色素结构所体现的演化顺序则可能与之相反。因此,可以推断所检测的物种的大致从原 始到进化的演变顺序为:( 扁果红山茶、大花红山茶) ( c y 3 g 5 g 型) 一( 滇山茶、短管 红山茶、单体红山茶) ( c y 3 g g 型和c y 3 g 5 g 型) 一全缘红山茶( c y 3 g g 型) 一( 长 毛红山茶和厚叶红山茶) ( c y 3 g g 型和c y 3 g 型) 一( 卵果红山茶和南山茶) ( c y 3 :p c g 型和c y 3 g 型) 一多齿红山茶、栓壳红山茶和浙江红山茶( c y 3 g ( c y 3 g a ) 型) 。 从物种的地理分化方面看,在物种演化路线上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向西南方向的演 化趋向,另一个是向东北方向的演化趋向。在云南、贵州和湖南等地分布的红山茶组植 物( 滇山茶、短管红山茶、长毛红山茶) ,其色素类型为c y 3 g s g 型和c y 3 g g 型( 呈 现出到c y 3 g 演变的趋向) ,为较为原始的类型,并多为复杂的杂交类型,随着物种的 逐步进化,呈现出逐渐向湖南和广西、广东经江西至浙江的地理演变趋向,并在江西存 在较原始的类型及小的自然杂交群体,总体的演变趋向是随着物种从西南至东北方向逐 渐演化,其杂交类型逐渐少,这与物种分布的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的。 本文率先对1 0 0 茶花品种的色素种类及组分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将国内外茶 花品种划分为茶梅品种群、茶梅杂交品种群、滇山茶品种群、红山茶品种群、浙江红山 茶品种群、红山茶与滇山茶双交杂交品种群、滇山茶与怒江红山茶双交杂交品种群以及 多物种杂交品种群等八大品种群。并提出了各品种群的主要特征色素及其组分含量。 摘要 关键词:山茶属,f 2 f h 茶组,物种,品种,花色苷,黄色素,变异,分类,演化,高效 液相色谱,主成分分卡片,聚类分析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t h ev a r i a t i o n so f a n t h o c y a n i n sa m o n gs o m es p e c e i sa n d c u l t i v a r so fs e c t i o nc a m e l l i aa n d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n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l uy i - z e n g ( f o r e s tt r e eg e n e t i c sa n db r e e d i n g ) d i r e c t e db yp r o f d rl ij i y u a n a tp r e s e n t ,t h e r ea r em a n yd i s p u t e si nt h et a x o n o m ys y s t e m so fg e n u sc a m e l h al i nt h e w o r l d ,o f w h i c hs e c t c a m e l l i ai so n eo f t h ea r g u m e n t s t h i si sb e c a u s et h e s es y s t e m sm a i n l y d e p e n d o nt h e p h e n o t y p e s o ft h e s e p l a n t s t h ec b e m o t a x o n o m yw i t hr e dp i g m e n t s ( a n t h o c y a n i d i n sa n da n t h o c y a n i n s ) o f f l o w e rp e t a l so fs e c t c a m e l l i aa sm a r k e r sn o to n l y b r i n g sn e w e v i d e n c e st op h y l o g e n e n s i sa n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s e c t c a m e l h ap l a n t s , b u ta l s o p l a y sa ni m p o r t a n tr o l ei n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c u l t i v a r sa n da s s i s t a n tb r e e d i n gm e t h o df o rc o l o r o b j e c t i v e s 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s a m p l i n gf l o r e s c e n c eo fs i n g l ef l o w e rs h o u l db ec o l l e c t e di nt h e s u u n yd i r e c t i o n sa n do u t s i d ec a n o p ya b o v et h em i d d l ep o s i t i o nd u r i n gt h eb l o o m i n gp e r i o d t h r o u g hs e m i - o p e n i n gt of u l lo p e n i n gf o rp i g m e n t sa n a l y s i s t h ep e t a l sb o t ht r e a t e dw i t h b o i l l i n gw a t e ra n dt h e nd r i e db ys i l i c a ,o rd i r e c t l yd r i e db ys i l i c aa r eg o o dn o u g h tt ob eu s e d f o rp i g m e n ta n a l y s i sw h e nt h em a t e r i a l sc o l l e c t e di nal o n gd i s t a n c ef r o mt h el a b o r a t o r y , w h i l et h ef r e s hp e t a l sa r e t h eb e s tt ob ee x t r a c t e dw h e nn e a rt h el a b o r a t o r y t l cc a nb eu s e da sa na s s i s t a n tm e t h o di np i g m e n t sc o m p o n e n ta n a l y s i sb ys i l i c ag e lg p l a t ea n dx i nh u a n o 3f i l t e rp a p e r t h eh p l cm e t h o d sw e r ew e l ld e t e r m i n e df o rt w ok i n d s o fp i g m e n t si n c l u d i n gr e dp e t a lp i g m e n t so fs p e c i e sa n dc u l t i v a r so fs e c t c a m e l h aa n d y e l l o wp e t a lp i g m e n t so fac u l t i v a rw h i c hd o e sn o to r i g i nf r o mc n t t t d i s s t m a t h es e q u e n c e o ft h e1 3k n o w np i g m e n t so u to fh p l ca sp e a k si s ( c y 3 g 5 c r p 9 3 g 5 g ) ( c y 3 g a c y 3 g g c y 3 g p n 3 g ) ( d p c y p n m v ) ( c y 3 g 5 g p c c y 3 p c g - ( c y 3 p c g a ) 至c y 3 g ( c y 3 g a ) 的优位性顺序从复杂向简单进行,而色素结构所体现的进化顺序与之相反; 相应地,花色素在山茶物种中是按照怒江红山茶 云南山茶 茶梅 红山茶这个优先顺序 遗传生成的1 8 】。s a k a t a 认为,如果基于以上观点,随着物种由起源中心向东北区延伸, 在基因的控制下,花色苷向隐性转变,其化学性质将变的简单,通过比较基因控制下的 8 第一章前言 产物,可以在认为的起源中心附近的物种中找到更为复杂的花色苷 7 - s 。其以色素构造 为基础,根据花色苷进化与遗传的规律,给出了我国起源的几个红山茶组野生型物种的 系统发育顺序:1 ) 向西,从怒江红山茶( 起源中心) 经云南野山茶到滇山茶;2 ) 往东, 从怒江红山茶经西南红山茶( 原变种) 到多齿红山茶到浙江红山茶( 到山茶品种群) 和 南山茶( 或者南山茶到香港红山茶) ;3 ) 从多齿红山茶到南山茶到浙江红山茶到山茶品 种群( 或者南山茶到到香港红山茶) 。该系统发育顺序,与闵天禄和津山尚根据形态地 理得出的种间分化和地理替代系列顺序大致相同【,“2 4 。 1 4 4 花瓣色素在茶花花色辅助育种上的应用 当前茶花育种方向主要集中在花色、芳香、花期和抗性等几个方面 7 - 8 。”。其中花 色育种目标主要是培育蓝紫、深黄、橙黄色等茶花品种,并以培育蓝紫色和黄色茶花为 主i & 2 4 。其园艺新品种主要通过野生种或品种的自然变异,( 种内和种间) 自然杂交以 及诱导突变和人工杂交等途径,然后经过人为选择产生的,杂交育种是最常用的方法1 8 】。 同一种内品种间杂交,有望得到新花色,但是花色变异受到亲本的限制,变异幅度较窄, 茶花花色主要通过种间杂交来改变f 8 1 。在知道杂交父母本双方色素生成的遗传背景,和 杂交亲和性,进行有目的地杂交,得到可能具有目标花色的杂种,从种内杂交到有目的 性地种间杂交或者到组、属种间杂交( 组间杂交) 是目前世界上山茶花色育种的方向毕】。 p a r k s 曾先后在1 9 6 4 、1 9 6 8 年通过杂交手段培育蓝色茶花,但未成功;日本横井等 认为,利用含有飞燕草色素系列的色素的品种或物种作为杂交亲本是培育蓝色茶花的有 效途径f 2 4 1 。含有飞燕草色素苷的香港红山茶将是一个重要的蓝色育种亲本材料,用其与 其他山茶进行种间杂交,飞燕草色素系列色素不断积累,朝着蓝色育种方向发展r 7 4 】。 茶花花色育种研究是几个育种方向中较为薄弱的一个领域,其研究前景广阔,了解 其他育种种质资源的色素组成、总结不同种( 组) 杂交后代花瓣色素呈色、遗传规律以 及寻找花色相关基因等,将是今后茶花花色育种方向上的重点碍】。 1 4 5 黄色素研究进展 黄色山茶曾经是人们的梦幻之花,1 9 6 5 年我国广西公布发现,在世界花卉界引起 轰动。为培育理想的金花茶( cn i t i d t s s i m a ) 品种,自1 9 7 3 年至今,前后已经历了3 0 多年的金花茶育种与繁殖研究,目前虽然还没有培育出所希望的金花茶品种,但金花茶 育种与繁殖研究工作已始见成效 5 1 - 5 3 】。1 9 8 5 年m i y a j i m a 等人首次鉴定出了金花茶中导 致其花瓣呈黄色的主要色素是q u e r c e t i n7 - o - g l u c o s i d e ( 栎精7 - 0 葡萄糖苷) 1 4 6 1 。除此 之外还有其他种类的类黄酮以及类胡萝h 素等微量色素,在育种过程中发现金花茶大部 分杂种表现为拟母本性状,少数表现为父母本中间性状和偏父本特征,其主要色素在子 代尤其f l 代中遗传较难,目前对于这些色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金花茶黄色基因的遗 9 第一章前言 传规律尚无定论【5 1 4 7 1 。然而对金花茶理想品种的培育一直没有停止;对金花茶花瓣色素 的研究国外直在进行,从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的单单对金花茶花瓣中色素进行鉴定 分析到2 0 世纪9 0 年代以后对于杂交亲本以及杂种后代的花瓣色素进行跟踪分析研究, 以期获得金花茶黄色基因的遗传规律,进而为指导金花茶育种积累理论基础1 4 3 舶4 8 渤4 1 。 1 4 6 研究评述 作为山茶起源地和分布中心的中国,有着丰富的山茶种质资源和众多的茶花品种, 但是我们对其中作为育种亲本的多数( 尤其是具有红色系花瓣的红山茶组) 物种的花瓣 色素的化学特性和生物学机制了解少,对于花色较为复杂的茶花品种更是如此。迄今虽 然其他国家的一些学者已测定了山茶属红山茶组中部分物种的花瓣色素,日本也已经对 红山茶品种群、茶梅品种群、滇山茶品种群以及其他品种等共3 2 5 个品种进行了花瓣色 素分析,但是这些品种基本都是日本培育的,而且研究资料有限 7 - g 。因此进一步系统 地对红山茶组物种及重要品种,尤其对我国古老的传统茶花品种,以及对具有红色花瓣 的糙果茶组( s e a f u r f u r a c e a ) 、瘤果茶组( s e c t t u b e r c u l a t a ) 、短柱茶组( s e c t p a r a c a m e l l i a ) 、油茶组( s e c t o l e t f e r a ) 和茶组( s e c t t h e a ) 等个别物种的花瓣花色素 类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将为目前山茶属植物分类中存在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供有力的 佐证,也是充分挖掘育种资源潜力,培育茶花新品种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另外,花色 素及其苷为高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理功能,这是对花色素类物质研究除了 在以上方面应用之外的另一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 ,”。 我国拥有着丰富的黄色山茶种质资源,其中金花茶是目前在黄色茶花培育及黄色素 研究中的主要试验材料,但是金花茶的黄色花朵一直是个令人难以琢磨的性状,通过杂 交,至今还没有育出理想的金花茶品种 5 1 4 6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培育出淡黄色 山茶,打破了金花茶杂交育种的沉寂,另外,利用这些材料,对杂交亲本及后代花瓣色 素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等工作的持续进行,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金花茶花瓣黄色物质的呈 色机理、黄色性状的遗传规律,为指导进一步育种奠定基础【7 ,”一舢。另外,从其他茶花 中寻找新的黄色遗传物质,可能会突破黄色山茶花培育的瓶颈。 1 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花色素及其苷属于微量、易氧化的一类物质,对其展开研究,必须进行较为完备的 试验内容设计以及建立起一个从试样采集到最后测定这样一整套技术体系。 1 5 1 主要研究内容 为掌握茶花单花开花规律以便更好、更顺利地开展试验研究,本试验进行了浙江红 山茶单花开花物候观察;由于茶花花瓣容易褐化难以长时间保存,根据文献常用保存方 1 0 第一章前言 法,开展了花瓣对比保存试验;为适应本分析系统,建立起本地化的色素分离分析技术 体系,对文献所提供的色素分析方法进行了优化;以建立起的色素分离分析技术体系, 对影响花瓣色素组成及含量的两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对浙江红山茶花色苷株间变异进行 了研究,对红山茶组多个物种及品种以及其他组开红花植物的花瓣色素迸行了分析研 究,对杂种进行了鉴定分析:为进行色素结构的进一步鉴定以及目前国内外商品标准样 品不全并且价格昂贵的现状,进行了花瓣色素的精制试验研究;另外,针对国内对于黄 色茶花花瓣黄色素研究也较少,又进行了黄色茶花花瓣黄色素的初步研究。具体内容如 下: 1 5 1 1 合适的花瓣采样期确定 单花形态特征观察、花蕾纵横直径测量、花色记录、花径测量,并记录调查期间的 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等。 1 。5 1 2 试验材料的采集与处理 以鲜花瓣为对比材料,对花瓣硅胶包埋保存以及沸水处理后硅胶保存方法进行了对 比分析1 7 。8 ,3 6 1 。 1 5 1 3 分析方法的建立 进行了薄层层析( t l c ) 和高效液相色谱( i - i p l c ) 色素分析技术体系的初步实验, 掌握起色素分析体系。 1 5 1 4 影响花瓣色素组成及含量的因素分析 研究了花期、采样方位对花瓣色素组成及含量的影响。 1 5 1 5 浙江红山茶花瓣色素株问变异研究 浙江红山茶花色变异非常大,特别进行了其色素在株间的变异研究。 1 5 1 6 花瓣色素分析 利用建立起来的成熟的采样、保存及分析等技术体系,对红山茶组物种、品种以及 其他组开红花物种的花瓣进行色素分析。 l 。5 1 7 突变与杂交瓤品种花瓣色素变异分析 对己知父母本的杂交品种及其双亲本花瓣色素进行分析,探讨花瓣色素在杂种鉴定 1 1 第一章前言 方面的应厢。 1 5 1 8 花色素及其苷的精制 利用柱色谱进行色素的分离精制及t l c 和h p l c 定性检测。 1 5 1 9 黄色茶花花瓣黄色素分析 分光光度计法初步研究花瓣中的黄色素组成,h p l c 法对两个重要辅色素的推定及 定量分析。 1 5 2 研究技术路线 本论文试验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图1 3 ) 如下: 图1 j 红山茶组若干物种及品种花色苷变异分析及其在分类中的应用研究技术路线图 f i g 1 - 3f l o w c h a no f a n a l y s i so f a n t h o e y a n i n st oi n v e s t i g a t ev a r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s o l l l cs p e c i e sa n dc u l t i v a r s o fs e c t i o nc a m e l h aa n dt h es t u d yo f t h e i r sa p p h c a t m no nc l a s s t f i c a t a o n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材料、试剂、标准品与设备 2 1 1 山茶物种及品种 2 0 0 5 年3 月至2 0 0 6 年5 月期间,在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山茶种质资源圃、富阳绿园 园艺公司茶花基地、杭州花圃、杭州植物园、金华山茶物种园、中南林学院夕阳红花圃、 江西林科院茶花园、四川邳县安德茶花园艺场、龚兴国园艺场、刘守法个人花圃、蓥华 山苗圃、竹溪公园茶花资源囤、武侯祠茶花园及云南昆明植物所等地。亚林所茶花资源 圃内及绿源公司内的国外茶花品种均由高继银研究员引进,本文所有国外茶花品种相应 信息均参考高继银研究员对其的描述、编号和译名;徐壁玉教授级高工协助采样并对杭 州花圃中采集的茶梅品种进行鉴定;李玉红工程师协助采样并对绿园公司茶花基地中采 集的国内外品种进行鉴定;云南茶花品种由饶龙兵助理研究员采样与样品预处理;部分 国内品种花瓣材料由李纪元研究员协助采集并鉴定;采自四川茶花苗圃的品种均有王言 昌先生、龚国文先生、刘守法先生、徐永才先生等鉴定;漆龙霖副研究员协助采样并对 夕阳红苗圃采样物种进行鉴定;采自杭州植物园和金华山茶物种园的材料参考其相应物 种的中文名称和拉丁文名称挂牌,其中金华物种园的物种名称挂牌来自高继银研究员对 其的鉴定;采自江西林科院茶花园的材料由龚春副研究员鉴定。采集并用于分析的花瓣 样品共2 2 0 份。其中山茶物种8 0 份,分属于1 7 个物种;国内外茶花栽培品种1 4 0 份, 分属1 0 0 个品种,其中包括国外茶花栽培品种6 0 份,分属4 4 个品种;国内茶花栽培品 种8 0 份,分属个5 6 品种。表2 1 为测试样品的详细资料汇总表。文内山茶物种名称均 参考张宏达先生的分类系统,国内外名优茶花品种名称、亲本起源等以及物种一些性状 特征等参考高继银研究员多篇文献资料及其他出版物l l - 3 , , 1 2 , * 蔼1 。 表2 1 测试山茶物种和栽培品种及来源 t a b2 - 1i n f o r m a t i o nc o l l e c t e do nt h ee + x a m i n a t t o n a lm a t e r i a l sf o ra n a l y s i so f p e t a lp i g m e n t s 1 3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樱花f l o w 日半开期 c h f i f r y 大朱杯t a i s h u h a i 半开期 朝日鹤 。a 鞠h l = 哪 盛花末 虹 黄海南 宝珠 r a i n b o w j e v m l e r yi n t h ey e n o w s e a 。闪烁 玛瑟蒂 阿7 娜 黑摩萨 玛丽安 香屋 爱丽牡 丹王 玛丽布 拉西 白斑戴 卡吉拉 天骄 耪盖波 魔术城 红木屋 花首相 圣诞快 乐 蓝乌 乐冬 小精灵 大海伦 3 0 3 1 达婷 3 2 玉面贝 一 蒂 3 3 丝纱罗 3 4 歌女 t a m a g l i t t e r s m a t h o t u m a 期 半开期 近半开 期 盛开期 盛开末 期 m a n a n n s e a t e d 盛开期 t r e a s u r e a h e aw o o d k h r i e b r a e a y d a l k a g u r e n u c c i e 5盛开末 n # 4 3 1 0 期 s a ng a z t m e l p m k 脚c i t y w o o d v d l e 盛开期 r e d p r e i m e r v a z m e i r y c h r i s t m a s b l u e l z r d 盛开末 w 皿目,s 期 j o y e i 血盛开期 p l e l e n b o w e r 。m a r y a g n e s p a t m b e t t y s b e a u t y t i f l a t l y 盛开末 期 盛开期 盛开束 期 淡粉红r h s6 2 b 色 边缘玫r h s n 5 7 c 瑰红色 鲜红色r h s 6 3 b 边内白 白底粉r h s n 5 7 b 静 鹅黄色 r h s l o b - d 红色 粉红色 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红色 r h s5 3 b2 0 0 5 年绿园 1 2 月公司 r h s5 5 a r h s5 3 a ,r h s 5 3 b r h s5 5 b r i s 5 5 脚s 5 0 a i t h s5 5 b 惴s 5 5 a 粉红色 r h s5 5 b 粉红色 r h s5 5 a - c 粉红色 红色 鲜红色 深红色 深红色 深红色 紫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玫瑰红 色 玫瑰红 色 红色边 缘 j 费粉红 i t h s5 匀“r l s 5 3 d r h s5 4 a 砒 s 5 5 a r h s5 4 姗s 4 6 b r h s 4 5 b 郴 4 6 c 娜4 6 a 娜 4 6 b 麟4 5 b 依h s 4 6 d r h s 7 3 a r h s n 6 6 d 娜 n 5 7 c - d ,i 廿玲 6 3 b 吣 5 4 b c ,r h s 5 5 a l 强玛55 j u 】m s 5 4 a i 强 s5 s a l 【 i s5 5 c ,耻 s 5 5 a s h o wg i r l 淡红色 r h sn 6 6 d 0 , m n 把 n 撕 博 侈 组 娩 m 巧 拍 勰 ” 一 一 一 兰 一一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3 6 5 5 c - d r h s 5 6 a 3 7 凯夫人 l a d yk a y 淡红色r i - i s5 5 d 3 8 心愿d e s i r e 粉红色r i s5 6 a r h s 5 5 c 3 9 牛西奥 j o en u e c a o 半开期粉红色 r h s5 5 b 先生 4 0 茅尼盛驴溅红麟乏:黜 4 l黑骑士n l g , h :【r a d e r 半开期黑红色p , h s5 9 a d , 太阳歌s u ns o n g 盛开期粉红色 r h s5 5 a r h s 5 5 b 4 3 文夫德 w m f o r d 深红色 r h s 4 9 c r h s 。 womack48d 小玫瑰7 l i t t l er o s e 玫瑰红 r h s 4 4色6 7 a - b r i - i s 6 7 a c 4 5小桃红 o t o l l l e 粉红色 r h s5 5 c 红露珍7h o n g红色rhs 4 6 l u z h e n 5 4 a - c r - i s 5 3 d 紫袍l 4 7 。p u r p l e g o w n 半开期沸水处深紫红 理后硅 胶保存 紫袍2盛开期深紫红 色 2 0 0 5 年9日本 月鹿岛 大学 坂田 教授 和李 建宾 博士 所赠 4 9 爹神乍节蛔 半开期 鲜花瓣 紫红色 5 0 浙箸山蚴絮酬” 红色 5 1 5 2 5 3 浙江红山盛开期硅胶保红色 茶存 南山茶cs e m l a e , 7 - a t a红色 单体红山cg r a k u粉红色 茶 多齿红山c p o t v o d o n l a鲜红色 茶 6 2 扁粟红山 c c o m p r e $ $ a 红色 红色 红色 粉红色 鲜红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2 0 0 5 年3 亚林 月2 0 0 6所茶 年1 2 月花资 源圃 2 0 0 5 年3 中南 月林学 院夕 阳红 花圃 金华 1 5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松花片 s o n g h u a p t a n 均为盛沸水处粉红色 花期理后硅 胶保存 海螺茶 i q o n g h a l _ l r * 红十样 景 粉荷 五色美 蓉 玛瑙 三学士 杜鹃茶 红牡丹 六角大 红l 大叶元 台阁宝 珠 早桃红 花革命 旗 。肥鳖茶 娇容三 变 花风尾 寿桃 醉杨妃 鱼鳞甲 花宝珠 红阳 银粉牡 丹 h o n g s h i j m g f e n h e w u s e f u r o n g l l a r l a o d u j u a n c h a h o n g m u d a n l t u j m o d a h o n g d a y e y u a n b a o t i n g e b a o z h u z a o t a o h o n g 。h u a g e m i n g q i w u b a n f e i y e c h a j m o r o n g s a n b t a n 7 h u a f e n g w e i s h o t i c a o z m y a n g f e i y u h n j i a h u a b a o z h u h o n g y a n g 。y l n f e n m u d a n 8 9 9 0 9 1 9 2 9 3 紫袍3p u 耐e g o w n 小桂叶 x i a o g m y e 松子鳞 p m ec o n e p a g o d a 麻叶银 m a y e 红 y m h o n g 张家茶 c h a n g s c a m e l h a 红色 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部分 红色 粉红色 部分 艳红色 红色 大红色 鲜红色 红色 桃红色 艳红色 部分 红色 粉红色 部分 粉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红色 粉红色 深红色 粉红色 深紫红 色 银红色 淡桃红 色 银红色 淡桃红 色 2 0 0 6 年3四川 月多个 花圃 2 0 0 6 年3云南 月昆明 植物 所 1 6 舒 矿 鼹 曲 九 记 仍钳 乃 竹 他 为 虬 跎酆甜豁铂 宕8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0 2 j 金盘荔 白斑天 1 0 3鹅绒 酒红阿兰 p a nl i z t u 盛开期鲜花瓣鲜红色 红色 春江红日 蓊天裂 1 0 s 箩- - , , a _ t 阿舭删 嘶蓊天器 金奖牡 j m j l g 1 0 7 丹,m u 玉,。 六角大 红( 外轮 花瓣) 2 六角大 红( 心瓣) 大朱砂 玉女红 娇 粉芙蓉 状元红 。大富贵 狮子笑 l l i u j m o d a h o n g 。l i u j m o d a h o n g 。d a z h u s h a y u n v j i a o h o n g 。f e n f - u r o n g z h l g 她i 卫h o n g d a f u g u i s l u z i x 】a o 半开 黑红色 酒红色 熙红色 带白 r h s5 3 c2 0 0 6 年3 所内 月 2 0 0 6 定3 月 亚林 所茶 r h 8 5 4 a 花资 源圃 2 0 0 6 年3 月 红色 大红色 浅红色 大红色 粉红色 粉红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r h s5 4 a2 0 0 6 年3浙江 月金华 r h s4 6 d i 强王s5 5 a r h s5 4 a i m s5 8 a r h s5 5 c r h s5 4 a 11 6 紫朱砂7 z m h u s h a 半开深红色r h s5 3 c 1 1 7 粉玲珑f e n l m g l o n g 末花期粉红色 r h s5 5 b 。红( 赤) h o n g g u a n 盛开期鲜红色 r h s5 5 a 2 0 0 6 年4亚林 “6 冠月所茶 1 1 9 松子 s o n s 鲜红色 r h s5 3 b 花课 1 2 0 狮亏笑。s 蛐 红色 r h s5 5 a 嚣霁 厮 红槟榔 h o n g b m l a n g 鲜红色r h s 5 3 b 一 1 2 2 粉霞f e n m a 1 2 3 花露珍h u a l u z h e n 金奖牡 j 两1 g 1 2 a 丹,m 蒜,。 粉红色 红色 红色 r h s5 5 b r h s5 3 b r h s5 4 a 1 7 凹 m n 他 ” h :2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 1 2 主要试剂 花瓣色素提取用试剂主要有三氟乙酸( 化学纯,2 9 9 ) 、甲醇( 分析纯,9 9 ) 、 甲酸( 分析纯, 8 8 ) 、三氯甲烷( 分析纯,9 9 ) 。t l c 层析分析所用试剂( 均为分 析纯) 主要有苯、甲酸乙酯、正丁醇、异丁醇、乙酸乙酯、盐酸、乙酸、石油醚。高效 液相色谱( h p l c ) 分析用试剂主要有h p l c 甲醇、h p l c 乙腈、h p l c 四氢呋喃、磷酸 ( 分析纯, 8 5 ) 、h p l c 丙酮、超纯水。 2 1 3 标准样品 试验研究所用花色素及花色苷对照标准品均为美国f l u k a 公司产品,番茄红素及胡 萝h 素标准品为美国s i g m a 公司产品。产品质量等级均为h p l c 分析级,纯度达9 0o 9 6 5 。标准品避光1 8 c 贮藏于冰箱中。详细资料列于表2 2 。 表2 - 2 色素分析用标准品名称及规格 t a b2 - 2n a m e sa n dt h e i r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o fs t a n d a r ds a m p l e sf o rp i g m e n t sa n a l y s i s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2 1 4 主要仪器设备 , 2 1 4 1 试材采集、预处理及色素提取用仪器设备 电子天平( 上海,j y 5 0 0 2 系列) 、低温立式冰箱( 星星电器) 、低温冰柜( - 1 8 ) ( 青岛海尔,b c b d 一2 1 0 s 型) 、烘箱、英国皇家园艺标准色卡( r h sc o l o r c h a r t ,2 0 0 1 版) 、数码相机、剪刀、密封袋、脱脂棉、试管、试管架、移液管、量筒、p a r a f i l m 封口膜,电热水煲、硫酸纸、木筷、干燥器、变色硅胶等。 2 1 4 2 色素薄层分析( t l c ) 用主要仪器设备 r 2 0 1 型旋转蒸发器( s e n c o ,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 ;s h b 3 循环水真空泵( 上 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 ;g k c 2 1 c r 6 型可控硅恒温水浴锅( 上海锦屏仪器仪表有限公 司) ;p 型薄层色谱展开缸( 1 0 0 x 1 0 0 ,1 0 0 x 2 0 0 m m ) ( 上海信谊仪器厂) ;玻璃点样毛细 管( 硬质中性玻璃,内径o 3 m m ,长1 0 0 m m ) ( 华西医科大学仪器厂生产) ;e h 5 2 5 1 型 电吹风( 松下电工万宝电器( 广州) 有限公司) ;铝箔基层析硅胶g f 2 5 4 薄板( 浙江省 台州市路桥四甲生化塑料厂) ;新华3 号层析滤纸( 双圈牌,杭州新华纸业有限公司) ; 硅胶g 层析板( 1 0 0 x 2 0 0 m m ,2 0 0 2 0 0 r a m ) ( 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 。其他还有温度计、 剪刀、锡纸、脱脂棉、玻棒、移液管、烧杯、量筒、铅笔、直尺等。 2 1 4 3 色素高效液相色谱谱( h p l c ) 分析用仪器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w a t e r s 公司,2 6 9 5 泵,w a t e r s 4 8 6 紫外检测器,e m p o w e r 软 件工作站) 。色谱柱:x t e r r a ( p h :1 - 1 2 ;i d :4 6 t o n i 1 5 0 m m ) c 1 8 柱、p b o n d p a k c l 8 ( 3 9 m m x 3 0 0 m m 4 6 u r n ) ;超纯水器m i l l i q 型( 法国,m i l l i p o r e 公司) ;超声波清洗器 ( 上海昆山,k q - 1 0 0 0 b 型) ;针头式0 4 5 u m 有机膜过滤器。 2 1 4 4 精制色素用仪器设备 1 9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所需部分仪器同上,其他的仪器设备有柱层析柱三个( 日本鹿岛大学坂田教授和李 建宾博士所赠一个层析柱) ;柱层析填料分别为m c i c h p 2 0 p ( 7 5 1 5 0 b m ,t o k y o ,j a p a n ) ( 日本鹿岛大学坂田教授和李建宾博士所赠) 、s e p h a d e x l h - 2 0 p ( i n m e t h a n o l2 7 1 6 3l a m , a m e r s h a mb i o s c i e n c e s ,s w e d e n ) ( 日本鹿岛大学坂田教授和李建宾博士所赠) 、o d s ( p o l y g o p r e p6 0 5 0 c 1 8 ,迪马公司) 。铁架台三套。 2 1 4 5 黄色素光谱定性分析用仪器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日本岛津,u v 2 4 0 1 p c 型) 、分液漏斗等。 2 2 试验方法 2 2 1 合适的花瓣采样期及采样部位的确定 根据前人在花色素研究方面的经验,不同花期的色素组分及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 异。为了查明茶花合适的花瓣采样期及其与花芽形态、花朵开放状态、色素变异的关系, 以浙江红山茶为对象,进行了不同花芽发育期及花朵开放期观察及花瓣采样分析。根据 茶花单花开放典型特征,茶花单花开放过程大致可分类五个时期,各期主要特征如下表 2 3 ( 参考文献7 9 ) 。 表2 - 3浙江红山茶花期划分及其典型形态特征 t a b 2 - 3 d i f f e r e n t f l o r e s c e n c e so f cc h e k t a n g o l e o s a a n d t h e i r t y p i c a l f o r mc h a r a c t e r s 2 0 0 5 年1 0 月2 0 日至2 0 0 5 年1 2 月7 日,从浙江红山茶试验植株的东、南、西、北 四个方位各选取1 5 朵共6 0 朵,挂牌定花进行单花开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