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03考试批次美学大作业学生姓名 邹剑波 学习中心 江西会昌 学号 100316436310004 考 号0019271 专 业 工商管理 年级层次1003 专升本2012年 3月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人类历史上“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社会文化现象。因为人不仅是社会的动物,更是审美的动物。追求美的生活是人的天性使然,凡有记载以来的历史,无处不可以看到审美现象。审美地看待世界与审美地生活延续数千年,审美精神无处不在,这样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生活中的艺术审美确实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其实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象我们并不陌生,它就发生在我们中间,其基本表现是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模糊乃至消失了,借助大众传播、文化工业等,审美普及化了。不管我们是否承认,在今天,审美活动已经超出所谓纯艺术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面对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审美世界”,中国学术界普遍借用“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术语来概括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一个理念或者说美学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跟随现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而兴起,它的出现绝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或文化事件,其中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日渐强大,物质力量的不断提升,人们衣食足而求美乐;市场经济的背景催促,文化生产的全面实践,催化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而消费文化比重的大幅度增加、大众传媒技术的突飞猛进更为此奠定了发展的平台。于是,审美从艺术领域向日常生活领域急速拓展,从“天国”降临“人间”,从“圣坛”走向“世俗”。 在我看来,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生存意境来进行研究本无可非议,然而,对于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还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消费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们关心的还是劳作的身体而不是欲望化的身体,他们还只是时尚的看客而不是时尚的主人。可见理论与现实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交织的历史进程中,西方界已进入消费时代,中国从整体上说还仅仅是温饱型社会。在当代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进程中,自由的人和人的自由以及人的感性的完善,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主要服务和满足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需要,在最普遍的意义上现实的满足人的生存要求。 但是,作为美学学科出现的一门新生事物,不管在理论上或存在其不足,或在实践中还有待完善,我们都应该尽量看到它积极和推动性的一面,更多的应该是加以扶持。客观的说,“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于当下社会还是有着积极的影响的。审美由过去狭窄的精英文化迅速走向广阔具体的大众生活,而大众生活也借助艺术日趋审美化。当下审美对传统审美提出了挑战,传统观点认为,世俗生活与审美无涉;而日常中的审美恰以世俗为重,它实实在在的描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首先,审美的客体已不再是过去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品,它和当代社会的商品经济和消费文化相合拍之后,甚至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由于当代生活本身不断扩大的消费性质,当代人类审美活动、包括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在不断提升人的感性利益与满足过程中,进一步张扬了人的日常生存的感性权利。探讨日常生活审美化,目的是让人们关注当代生活的感性现实,而不是为了拒绝理性。在张扬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也并不放弃“精神的守望”。但这一“精神的守望”不应成为人在感性发展道路上的屏障。而在“超越的”精神努力之外,感性生存的人同样不拒绝非超越性的现实生活。享乐的生活尽管不是人的全面健全的生存,但全面的健全的人类生存却不能没有现世的生活快乐作为基础。 从文艺学美学研究的角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不是可以从侧面理解为生活中无处不是美,无处不体现美,那么我们这个学科还有存在的价值或者理由么?什么都是美,什么也可以都不是美,我们对美的定义似乎变的些许模糊了?现实的潮涌中审美泛化背后暗含美学构建的隐隐忧患: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致使美失落它更深邃的人文内涵,取而代之的仅仅只是一种浅显,消费,通俗意味。当社会充斥着各方面虚拟化的审美符号时,影像代替了实际的生活,广告代替了实在的事物,商标代替了真正的质量,包装与衣饰代替了内在的品味,整容过的外貌代替了本真的内心。“过分审美化”导致的不是真正“美的艺术过剩”造成的审美疲劳,而是在审美文化垃圾和心灵鸦片包围中失去对于真正美的理想和崇高事物的判断力和追求,审美的泛滥使得美变得毫无意义,而我们对于审美也会因此而变得麻木不仁。放逐对于社会人生的关怀而无限的倾向于艺术的娱乐性,以身体快感代替深层次的美感,把消费意识、享乐意识当作文学艺术的唯一的价值标准,缺乏对人的现实生存的忧患和对人的现实解放的实际关注。 面对这种情况,一味的批判或自责还不如进行深刻的反思。美学研究超越学科边界、扩展研究对象已经成为迫切的议题。美学研究只有在不断关注、切近当代文化现实和大众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才能有新的理论生长点。韦尔施的重构美学提出了“超越美学的美学”, 对美学学科如何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趋势进行了建设性的思考, 对于中国的美学学科建设也有启发意义。不可否认的是,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以及审美活动日常生活化深刻地导致了文学艺术以及整个文化领域的生产、传播、消费方式的变化, 乃至改变了有关“文学”、“艺术”的定义。这应该被视作既是对文艺学、美学的挑战, 同时也为文艺学、美学的超越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从整体上看, 我们的美学文艺学研究在这方面要滞后许多。面对90 年代以来新的文化与文艺状态, 许多人采取消极回避或情绪化拒斥的态度, 不能也不想在学理上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事实上, 当代的消费社会及其文化与艺术活动的新变化、生活的审美化与审美的生活化等已经迫切地要求我们修正、扩展关于“审美”、“文学”、“艺术”的观念,不管合理与否,都可纳入研究范围。呼吁美学文艺学积极应对现实, 决不意味着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现象在价值上的认同。从学术的角度关注一个对象不意味着赋予它以价值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批判性地反思一个对象的前提恰恰是把它纳入自己的研究视野。我们应该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存在的诸多问题保持警惕,但是却大可不必把它排斥在美学文艺学研究的大门之外。 因此,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一种审美文化,代表的是一种感性文化,在审美文化中,人类深层中那些一直被深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游戏化营销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虚拟家装设计与空间预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动汽车快速换电部件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输液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网红品牌全案营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产品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辐射安全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教育精准扶贫项目实践与成效评估报告:教育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方法研究001
- 2025年教育直播平台在线教育服务质量提升研究报告
- 集团海外业务管理手册(专业完整格式模板)
- 高危儿培训计划和方案
-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表格记录全套)
- 路灯CJJ检验批范表
- 肛肠科年度汇报总结
- 鸡蛋合作合同范本
- 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2作文范文
- 民用无人机操控员执照(CAAC)考试复习重点题库500题(含答案)
- 学校生活指导老师面试问题
- 安防项目视频周界报警系统招投标书范本
- 烹饪概论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