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蔡元培、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回顾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从建校伊始到2 0 世纪3 0 年代、西南联大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及当代公共艺术教育的历史,并概括出两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总结了两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成就,期望对我国当今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育思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文艺社团a b s t i a c t1 f l l i sp 印ag e 附a l l y 询d t l o 吐峙i d e 鹤o f 勰s l h 晚ce d 嘲矗o fm lc a il 锄p e ia l l d m l m e iy i q ia n d i t s h i s 姗c a ls i 鲥右c a n 阮na l 1 0 0 k s b a c k 叩t l i eh i s b o 巧o fp l l b l i c 矾e d u c a t i i n1 s i n g h mu l l i v 粥时a i l dp 出n gu n i v 螂i t y 咖c et b e i r f o u n d a t i t o 恤3 0 3 i n t h e2 0 l ho 吼t u t 0m e p e f i o do f n a t i o i l a ls o u l h w e s tu n i v 懿i 坝t l l ep c r i o do f t h ew 豇o f l i b 盯a t i o n t 0 也ee 砌yt i i l l 铭a f t 盯t t l e 如瑚d a t i o no fc h i n au n d lt l l ec o m 啪p o m r ye r 乱l tg 胁啪l i z 铝t 量i ec h a r a c t e f i s d o fp u b l i ca r tc d u c a :t i o ni i lm e 锕。瑚l i v e 搭m 髂雏dh o p 嚣t l l a ti tm a ym e r i t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u b l i ca f te d u c a t i o ni l l1 | i l i v 懿硒船趾d 衄;t i t 咖so fr c g u l 盯l l i 曲盯e d u 训i nc k 啊o r 凼;p e l d n gu n i v i 叭t s i 蟛眦嘶v 吲t y ,i d 哪o f a r te d u 枷、p l l b l i ca ne d u c a l i 、c l l r r i 删啪s c t c i n g 、t c a c h i n gm 柚a g 锄c n t 、“僦嘣,锄da r tm g 舡l i z a l i o n s北京大学、清华人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蔡元培、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回顾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从建校伊始到2 0 世纪3 0 年代、西南联大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初期及当代公共艺术教育的历史,并概括出两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总结了两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成就,期望对我国当今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美育思想、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文艺社团a b s t r a c tt l l i sp 印c rg e i l e r a l l yi n 拄0 d u c e sm ei d e 笛o fa e s 山e d ce d u c a t i o no fm tc a iy u a n p e ia 1 1 dm r m e iy i q ia 1 1 di t sh i s t o r i c a ls i 辨i f i c 锄c e na l s ol o o k sb a c ku p o nm eh i s t o r yo fp u b l i ca nc d u c a t i o ni nt s i n 曲u au n i v e r s 蚵a n dp e k i l l gu i l i v e r s 时s 抽c em e i rf o u n d a 虹o nt o 血e3 0 s 抽m e2 0 mc c n t u r y ,t ot l l ep e r i o do fn a t i o 砌s o u t l l 、张s tu l l i v c r s 妇t l l ep e r i o do ft l l ew 时o fl i b e r a t i o n ,t om ee a d yt i i n e sa 船rt l l ef o 硼d a l i o no fc h i l l au m i 王t h ec o i l t 锄p o r a r ye r 乱i tg e n e r a l i z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6 c so fp u b l i ca r tc d 删o ni nm e s et w o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i l dh o p e st h a ti tm a ym e r i t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u b l i ca nc d u c a t i o n 血l l i l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 i n s t i n m o n so fr e g i l l a rh i 曲e re d u c a t i o ni nc h i n a k e y w o r d s :p c k m gu i i i v c r s i t y 、1 s i n 曲l l au n i v e r s i 叭i d e 鹊o f a ne d u c a t i o n 、p u b l i ca r te d u c a t i o n 、c u r r i c u l 啪s e t t i n g 、t b a c h i n gm a m g 锄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 柚da no 唧i z a t i o n s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疹更日期:2 0 0 6 年1 1 月8 日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舀逻只期:2 0 0 6 年1 1 月8 日北京大学、清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引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我国两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它的前身是1 8 9 8 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从一开始成立,就是我国的最高学府,也是我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是1 9 1 1 年成立的游美预备学校,1 9 2 5 年设立大学部,1 9 2 8 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 9 5 2 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清华则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在新中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两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成为国家“2 1 l 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为了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两校正在向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都有着悠久的公共艺术教育的传统。北京大学早在蔡元培先生执掌北大时期,就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等美育机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是我国普通高校最早开展美育教育的发源地。清华大学从建校伊始就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2 0 世纪3 0 年代建立了中乐部、西乐部,1 9 4 6 年成立了音乐室。在这样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校,竞先后出现了一批艺术家和职业艺术工作者。从最早一批留美校友赵元任,黄自、应尚能、吕淑安,到2 0 世纪3 0 年代校友曹禺、李健吾,再到后来的张肖虎、茅源,这能不令人感到惊叹。近年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也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1 9 7 8 年,清华大学恢复了早期音乐机构音乐室( 文革中遭到破坏) ,1 9 9 3 年音乐室更名为艺术教育中心,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艺术教育。1 9 8 1 年,北京大学面对全校学生开设了音乐欣赏选修课,是我国较早开设音乐选修课的高校之一。1 9 8 4 年,北京大学成立了艺术教研室,1 9 9 7年4 月宣告成立北京大学艺术学系,2 0 0 6 年5 月,成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开展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两校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可谓是硕果累累。1 9 9 9 年,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清华大学参加了军乐、民乐、合唱、交响乐、舞蹈、话剧和朗诵七个组别的比赛,取得了1 1 个一等奖。2 0 0 4 年,由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师生组成的北大代表队在第十一届c a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非职业组团体决赛中,以优异的表现获得团体总分第六名的好成绩并捧得铜奖。在此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非职业组比赛中,共有全国7 4 支代表队参加,2 5 支代表队跻身决赛。北大代表队是参加此次比赛的l o 支高校代表队中取得成绩最好的一个,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回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历史和实践,对两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经验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可以使我们以一种更为高远的视野和开阔的胸襟,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事业,对我国当代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注重总结本校的历史,也北京人学、清华人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有更多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对高等院校的思想、经验进行研究。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史的研究成果,有萧超然等编著的北京大学校史( 1 8 9 8 一1 9 4 9 ) ,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编写的北京大学史料( 一至四卷) ,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编写的清华大学史料选编( 一至五卷) 、 清华大学志( 上、下册) 等著作。也有许多学者对两校的艺术教育传统或者是当代艺术教育进行了研究,如叶朗的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黄延复编写的水木清华一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朱汉城的1 9 4 9 年以前的清华大学的音乐教育,普通大学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与学科分布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普通艺术类课程比较分析。另外,还有些学者对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从专业音乐角度进行了研究,如梁茂春的北京大学与中国音乐教育为“北京大学与艺术教育高级学术论坛”而作,李静的我国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等但是,据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还没有系统总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建校以来至今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历程的著作、文章。本文将对此进行初步探索。2北京人学、溃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畸启示第一章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传统第一节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美育实践蔡元培,号孑民,是我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教育家,1 8 6 8 年1 月1 1 日出生于浙江绍兴6 岁开始接受启蒙教育,曾经考中晚清秀才、举人、贡士、进士,1 8 9 4年,被授官翰林院编修。任职4 年后,回到故乡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即校长) ,这是蔡元培委身教育,服务于新式学堂的开始。1 9 0 1 年9 月,到上海出任南洋公学特班任总教习。在南洋公学任职期间,他发起成立了中国教育会( 1 9 0 2 年) 和爱国女学校( 1 9 0 2年) ,离开南洋公学后,又和教育会其他成员在上海创办了爱国学社。1 9 0 4 年冬,创办光复会,并出任光复会首任会长,1 9 0 5 年l o 月加入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蔡元培是我国最早出国的留学生之一,1 9 0 7 一1 9 2 6 年,他先后5 次出国,曾留学德国、法国,入莱比锡大学,汉堡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学习o 。1 9 1 2 年,蔡元培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 9 1 7 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o 。1 9 2 7 年,蔡元培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大学院院长( 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行政机关,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宜,实际为教育部) ,1 9 2 8 年4 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中央研究院院长( 中央研究院为中华民国最高学术、科学研究机关) 。1 9 3 2 年,。九一八事变”后,与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了民权保障同盟,为抗日救国而鞠躬尽瘁,1 9 3 7 年,抗同战争全面爆发后,前往香港,1 9 4 0年3 月5 日,蔡元培逝世于香港。蔡元培是近代中国美育的提倡者和奠基者。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鸦片战争后从西方介绍过来的,梁启超、王国维、鲁迅等人都对这门学科作过研究,比如,梁启超在他撰写的论幼学中介绍了西方国家关于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强调了对儿章实施音乐教育的必要性:“西人之为教也,先识字,次辩训,次成文,不躐等也必习音乐,使无厌苦且和其血气也;多为歌谣,易于上口也;多为俗语,易于索解也。圆”但是真正对美学做系统研究和介绍的要属蔡元培,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提倡美感教育的“唯一的中坚人物”,对我国近代美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开路和奠基作用。“美育”一词,最早就是由蔡元培从德文a s t l l c t i s c h ee f z i e h 岫g 译出的,并且他一直身体力行,积极推广美育教育。1 9 1 2 年,蔡元培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作为国民政府的五大宗旨之一,发表关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要教育学生德育、体育、智育、美育全面发展,邀请一向重视美育的鲁迅到教育部工作,主管科学、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会、演艺会等事宜。他还在教育部内设“夏期美术讲演会”,请鲁迅讲述美术略论。1 9 0 7 年留学德国,先学习德语,1 9 0 8 年入莱比锡人学注册学习,共三年1 9 1 1 年1 2 月,蔡,e 埭i 口| 国到l :海,1 9 1 2年9 门,赴德田留学仍入莱比锡人学学习,1 9 1 3 年6 月,心孙中山之邀,返抵f :海。1 9 1 3 年9 月,到达法国马饔,后移居巴黎附近的科降布镇,学习法语,并从事译_ 并1 9 1 6 年l o 月| 廿j 国,1 2 门被任命为北京人学校欧,1 9 1 7 年1 月到北京人学就职。1 9 2 3 年i 门辞职,1 9 2 3 年8 月到达巴黎,又往比利时首都布鲁皋尔居住,不久仍赴法国。1 9 2 5 年,移居德固,n :汉堡人学研究民族学。1 9 2 6 年2 月h 到i :海。1 9 2 3 年ij r 】辞职离京。7 ,丁,从l :海乘轮赴欧洲名义i :仍保留北京人学校欧的职务,但主持北人的丁作实际i :已经结束r 。他走后,北人校长由蒋梦瞵代理。孙继南编著,中国近现代啬乐教育史纪年 增订奉】( 1 8 4 卜2 0 0 0 ) ,山东教育l 版社,2 0 0 4 年9 ,】舨。第1 0 页。,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卜j 启示1 9 1 7 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继续大力推行美育教育。1 9 1 7 年4 月,他发表著名演说“以美育代宗教”,此后,亲自教授“美育”课程,亲自倡导、成立各种业余文艺和娱乐组织,例如“音乐研究会”,并亲自担任会会长,还创办音乐杂志1 9 2 7 年,他担任大学院院长,提出“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创建“上海国立音乐院”并兼任院长( 1 9 2 8年9 月由萧友梅接任) 。为了提倡美育,他先后撰写了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美术的起源、美术的进化、美育实施的方法、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等文章。从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到北京大学校长,以及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和国立音乐院院长,蔡元培在传播美育思想,组织实施美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美育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当代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实践告诉我们,在高校中开展美育教育,还应当进一步深化认识,进一步探索如何实施。从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开始,北京大学逐渐形成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他的美育思想及其在北京大学的实践,则对美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实施与普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他的美育思想及其实践活动不仅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中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更有着重要的奠基意义。分析、研究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对我们梳理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史,总结整理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经验,无疑有着重要意义一、重视美育、提倡美育蔡元培把美育称作美感教育,是我国第一个把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的人,是美育的积极倡导者,他认为美育对国民素质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蔡元培认为,美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作用是增进文化之进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完全发展的人。1 9 1 7 年4 月8 日,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登载于新青年第3 卷第6 号( 1 9 1 7 年8 月1 日出版) 。他指出,为了避免“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至思念,以渐消沮者也”。1 9 3 8 年1 月1 日,蔡元培在宇宙风第5 6 期上发表了我在教育界的经验,文中提到:。提出美育,因为美感是普遍性,可以破人我彼此的偏见;美感是超越性,可以破生死利益的顾及,在教育上应特别注重”。也就是说,他认为美育可以使人们脱离现实中的离、合、生、死、祸、害,以及由此产生的喜,怒,哀、乐、恐惧之情,以至达到陶冶性情、提高情操的目的。在在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演说词中蔡元培提到:“音乐为美术之一种,与文化演进,有密切之关系。世界各国,为增进文化计,无不以科学与美术并重。所望在会诸君,知音乐为一种助进文化之利器,共同研究至高尚之乐理,而养成创造新谱之人才,4北京大学、i f f 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采西乐之特长,以补中乐之缺点,而使之以时进步” 。在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一文中,他又说:“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在这里,美术是对艺术的统称。蔡元培曾在美术的起源中提到过,“美术有狭义的、广义的。狭义的,是专指建筑、造象( 雕刻) ,图画与工艺美术( 包括装饰品等) 等。广义的,是于上列各种美术外,又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等”。o 在美术的进化中他也曾经说过,“美术有静与动两类:静的美术,如建筑、雕刻、图画等。占空间的位置,是用目视的。动的美术,如歌词、音乐等,有时间的连续,是用耳听的。介乎两者之间是跳舞,他占空间的位置,与图画相类;又有时间的连续,与音乐相类。o ”其次,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培养一种超脱于现实的世界观,有了这种世界观,人们就有了勇于创造的精神,也就是说,美育在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蔡元培在美术与科学的关系一文中指出:“抱了这种机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不但对于自己竟无生趣,对于社会毫无爱情,就是对于所治的科学,也不过“依样画葫芦”,绝没有创造的精神。防这种流弊,就要求知识以外,兼养感情,就是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觉得人生很有意义,很有价值,就是治科学的时候,也一定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请诸君试验一试验。o ”正因为认识到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作用,所以,无论是做教育部长还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一直积极提倡美育。他撰写文章、发表演说、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开授美育课程、创办艺术社团,为美育的发展,特别是美育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美育的实施方法及其在北京大学的实践蔡元培曾经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指出关于美育的实施方法,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通力合作,可以全面推动美育的实施与普及,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审美心理素质和精神文化追求。关于学校教育的实施途径,他认为除了专门的艺术学校培养专业人才外,在普通学校中,可以开设各种艺术课程。而其他课目也都可以进行美育教育,校园环境可以给人以美的熏陶,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用来普及美育。他说:“专属美育的课程,是音乐、图画、运动、文学等。但是美育的范围,并不限于这几个科目,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例如数学,仿佛是枯燥不过的了;但是美术上的比例、节奏,全是数的关系,截金术是最显的例。数学的游戏,可以引起滑稽的美感。美学中有。感情移入”论,把美术品形式都用力来说明他。文学、音乐、图画,都有冷热的异感,可以从热学上引起联想但是每一个学校的建筑式、陈列品,都要合乎美育的条件。可以时时举行辩论会、音乐会、以及展览会、各种纪念会等,都可以利用他来行普及的美育。囝”和北京音乐研究会的演说谢高平叔编,蔡元培伞集,( 第四卷)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3 5 5 页 文化运动小受忘r 荚育 ,岛,f 叔编,蔡,e 培伞集( 第网卷)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3 6 l 页。 荧术的起源,商p 叔编,蔡兀圭弁争集( 第阳卷)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4 0 2 页。戈术的进化,商p 叔编,蔡儿培伞集( 第网卷)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1 6 页。荚术i 科学的关系,高甲叔编,蔡j c 培牟集( 第网卷) ,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第3 4 页。 美育实旄的方法。商、卜叔编,蔡,培伞集( 第网卷) ,中华书局,1 9 引年版,第2 1 3 页。5北京丈学、清华人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吁启示在北京大学,蔡元培正是从课程、艺术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普及美育的。在蔡元培的倡导下,北大哲学系开设了美学、美学名著研究和西方美术史课程。1 9 2 1 年l o 月,因没有教员讲授美学课,他即亲自担任讲授,并开始编著美学通论一书,这是他在北大期间讲授的唯一的一门课。他注意教授法,教学效果很好。当年听过他讲授的一位学生回忆说:“他教的是美学,声浪不很高可是很清晰,讲到外国美术的时候,还带图画给我们看,所以我们听得很有味,把第一院的第二教室完全挤满了。第一院只有第二教室大,可坐一二百人,挤得连讲台上都站满了人,于是没有法子,搬到第二院的大讲堂。这是从前公主府的银安殿,在第二院不专为理学院用的时候,做合班上课用的。”,1 9 1 8 年2 月1 日,以蔡元培名义在北大日刊刊登“校长启事”,征集全国歌谣,同时还刊出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其中有一规定:“歌谣之有音节者,当附注音谱( 用中国工尺、日本简谱,或西洋五线谱均可) ”。这项征集工作在全国各地发生很大影响,当时应征得很踊跃,征集的歌谣曾在北京大学同刊陆续发表过。1 9 2 0 年l o 月1 0日,歌谣研究会成立,1 9 2 2 年研究所成立后归并入国学门。1 9 2 2 年1 2 月1 7 日,开始出版歌谣周刊,作为北大日刊的附张,有采集,也有研究讨论。到1 9 2 6 年收集了一万三千九百多首歌谣,汇集成书的有:题为吴歌集、北京歌谣、河北歌谣、 山歌一千首、南阳歌谣、昆明歌谣等歌谣丛书八种;题为看见她、北京歇后语等歌谣小丛书四种,以及孟姜女故事歌曲甲级、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故事丛书两种。歌谣的采集和整理,对于保存和发扬民间艺术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对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为了培养学生对美育的兴趣,陶冶学生性情,蔡元培发起组织了一系列社团组织,聘请一批艺术家授课,开设各种理论课程、艺术讲座。1 9 1 8 年2 月,他发起成立了画法研究会( 1 9 1 8 年3 月2 2 日正式成立) ,聘请陈师曾、贺履之、唐定制、徐悲鸿等著名画家为导师,参加者有百余人,蔡元培还亲自撰写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旨趣书,并且画法研究会出版有刊物绘学杂志。1 9 2 0 年画法研究会改组为画法研究所,分为中国画、外国画两个部门。该会举行了多次活动,1 9 1 9 年1 月,举行学生游艺大会,借用北京诸大收藏家古画陈列及本会成绩展览。1 9 2 0 年4 月,举行国画展览会,陈列古今中外名画集学生成绩,以供观摩。1 9 2 2 年,刘海粟举行个人画展,蔡元培亲自撰文介绍画家刘海粟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美育教育,画法研究所还进行函授教学。据 绘学杂志第一期载北京大学附设画法研究所函授部章程,“为便利路远及有职务之职员有志画法不能来所练习者,通过函授以期普及;暂设中国山水一门,其余各们陆续举行;讲义由名家编订,造语浅显,解释明了,易于领悟”1 9 1 9 年,蔡元培倡导成立了音乐研究会并亲自担任会长,音乐研究会还出版有音乐杂志和音乐月刊。1 9 2 2 年8 月,经校评议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将音乐研究会改为音乐传习所,成为j 下式的教学机构。音乐传习所设有选科,音乐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粱柱,蔡,培的荧育思想及儿枉北京人学的战行,北京人学学撒(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3 年0 6 期6北京人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i 启示和需要选习各种课程,不定年限,修毕选习课程即可结业。北大一些爱好音乐的同学常选习此类课程。音乐传习所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完全由中国人组成的第一个较正规的西洋管弦乐队,。北京大学管弦乐队”,由萧友梅任指挥,经常组织演出,对于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和音乐传习所还培养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音乐人才,如储师竹、吴伯超、谭抒真等,都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重要的音乐家。第二节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大学的艺术教育传统应该是从蔡元培执掌北大时期开始的,在蔡元培的积极倡导下,那时的北大成立了许多社团组织,其中,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是北京大学一个重要的社团组织,它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当时的社会音乐教育。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的前身是北京大学音乐会。1 9 1 6 年秋天,廖书仓、周文燮、林士模、唐鸿志、林秉中、夏宗淮( 任团长) 等1 2 名北大学生,有感于学生的课余生活缺乏文化娱乐活动,“索然寡趣”,于是发起组织了一音乐会,命名为北京大学音乐团,希望能“陶淑性情,活泼天机”。后来团员经过讨论,认为音乐团名称不雅,于是将北京大学音乐团改名为北京大学音乐会。北京大学音乐会分为国乐部和西乐部两部分,会员学习演奏各种中西乐器。音乐会曾参加过北京社会实进会、青年会组织的音乐活动以及为火灾、水灾举行的义演活动。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后,积极提倡美育教育,对音乐会非常重视。1 9 1 8 年6 月,他提议将北京大学音乐会改名为北京大学乐理研究会,并制定了新的章程。章程规定,研究会的宗旨是“敦重乐教,提倡美育”,研究内容是音乐学、音乐史、乐器、戏曲。研究会创设之初,师资条件不够完备,开设的科目为古琴、瑟、琵琶、笛、昆曲五类。虽然“乐理研究会”附属于北京大学,但允许校外人士参加。1 9 1 9 年1 月,“北京大学乐理研究会”改名为“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蔡元培任会长,以“研究音乐、陶养性情”为宗旨。音乐研究会设有中乐、西乐两部;中乐部又分为古乐、雅乐、通乐三类。通乐以地区划组,如湖南地区成“潇湘乐组”,东北地区成“长白山乐组”等等。o 我国近代儿童音乐大师黎锦晖曾予1 9 1 9 年在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潇湘乐组”组长。( 1 9 1 8 年,黎锦晖在北京大学做旁听生,1 9 1 9 年,他参加了蔡元培主办的“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该会中乐部通乐类“潇湘乐组”组长。)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最初设立了钢琴、提琴、古琴、琵琶、昆曲5 组。1 9 2 0 年改琵琶组为丝竹组,并在古琴组内增设唱歌组。音乐研究会还举办有和声和乐理讲座,侧重于中西乐器的学习与演出演奏活动。延聘的导师有古琴、琵琶演奏家王露,北京大学教授,词曲研究家吴梅和曾就读于东京音乐学校的陈蒙( 号仲子) ( 讲授乐理、和声和箫) 等。1 9 2 0 年,蔡元培又聘请了刚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萧友梅任音乐研究会的导师,萧友梅的加入使音乐研究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孙继南。黎锦晖计传 人民音乐 f i 版社,山东教育版社,1 9 9 3 年6 r 】版,第7 页。7北京人学、清华人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畸启示加强了音乐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萧友梅先后开设了普通乐理、和声学、作曲法、音乐史等课程,听讲者异常踊跃,据说聆听萧友梅的各种讲座的学生加在一起有近千人。1 9 2 1 年,中文系的课程中开设了萧友梅的普通乐理和初级和声学两个讲座。北京大学日刊第8 6 8号( 1 9 2 1 年l o 月1 8 日) 上刊登这一份萧友梅启事。在这份启事中萧友梅要求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必须会弹钢琴或风琴,并补充说“不会乐器的人应去音乐研究会补习”。回据当时音乐研究会章程规定,音乐研究会应每半年或一年举行一次音乐演奏会。1 9 1 9年4 月1 9 日,音乐研究会在米市大街青年会举行了一次音乐演奏大会,第二天,晨报报道了这次音乐会的盛况,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据载,“到会者达千人以上,甫到开会时便已满席,后至者无容足之地。演奏以古今中外之乐相问而作,并邀昆曲专家到场演唱,其余奏乐之人均由中外有名之男女音乐大家担任。十时半闭会,听众尽欢而散。如此盛会,在北京混浊之社会中可谓得未曾有,倘能时时演奏,不特有益于国民审美之知识,亦可增进其高尚之精神。”o1 9 2 0 年3 月,音乐研究会还创办了期刊音乐杂志,蔡元培亲自撰写了发刊词,叙述了我国音乐及欧洲音乐之概况,并且指出,我国音乐家应该参考西方音乐改进我国传统音乐。直到t 9 2 1 年1 2 月为止,这本杂志每月发行。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最早本是北大学生的一个课外活动组织,在蔡元培的倡导和努力下,发展成为一个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学校音乐教育社团,它是当时中国较大的一个新型音乐社团,在开展音乐教育、传播现代音乐文化,推动社会音乐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1 9 2 2 年8 月,在萧友梅的提议下,音乐研究会改组为音乐传习所,蔡元培兼任所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8 月1 9 日,在北京大学r 刊第1 0 6 9 号上发表了会则和教习课程。音乐传习所“以养成乐学人才为宗旨,一面传习西洋音乐( 包括理论与技术) ,一面保存中国古乐,发挥而光大之”。这一方针充分体现了紫元培“兼容并包”的精神。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下设本科、师范科和选科三个类别。本科以养成专门人才为目的,学制年限不定,修满1 2 0 分即可毕业;师范科以养成中小学音乐教员为目的,招收学员分为甲、乙两种。甲种招收中学或师范毕业生,4 年或修满1 2 0 学分毕业,乙种招收年在1 8岁以上的高校毕业生,2 年或修满6 0 学分毕业。;选科以音乐爱好者为对象,无年限,科目有理论、唱歌、中西乐器。( 凡是年龄在1 3 岁以上的人都能参加选科。) 参加选科者可以从以下三类课程中任意选择。甲:理论、合唱乙:钢琴、风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小号、长号、圆号丙:箫、笛、笙、琵琶、三弦、月琴、古琴、扬琴、筝、胡琴、昆曲北大一些爱好音乐的同学常选修此类课程,最受欢迎的科目是钢琴。在传习所任教的援奉豢子,乐人之都一卜海( 西洋音乐在近代中困的发轫) ,i :海音乐i i ;版社2 0 0 3 年1 0 月版,第5 7 页j :学珍,f 效挺、黄义一、郭建荣土编,北京人学纪事( 1 8 9 8 一1 9 9 7 ) ,北京人学;j ;版社,1 9 9 8 年4 月版,第5 8页。8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腱与启示有:萧友梅:教务主任乐理、和声、作曲、音乐史杨仲子:钢琴嘉祉( v a g 卸电) :钢琴刘天华:琵琶、二胡易韦斋:诗词另外,还聘有一定水平的乐手。如赵年魁( 小提琴) 、甘文廉( 小提琴) 、傅松林( 大提琴) 、李延桢( 长笛) 、穆志清( 单簧管) 等。传习所每星期举行一次教师或外来音乐家表演的音乐会,每学期有一台学生音乐会。1 9 2 2 年冬,音乐传习所成立了“管弦小乐队”,由萧友梅任指挥。到1 9 2 7 年5 月,乐队共举行了4 2 次音乐会,演奏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家的作品,很受听众欢迎。萧友梅还专门为管弦乐队创作了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应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但是,它的前身是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它是蔡元培在北大提倡美育、发展美育的结果,它有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方面,正如蔡元培1 9 2 2 年l o 月2 日在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致词所言,。除规定课程外,每星期要有一次音乐演奏会与展览会,以引起同学审美的兴味。o ”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成立,对北京大学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对美育在北京大学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但是,1 9 2 7 年,在奉系军阀统治北京时,音乐传习所解散。第三节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及其在清华大学的实践一所大学的成功离不开大学校长,如果说蔡元培造就了北大的成功,清华大学的成功也离不开梅贻琦,那么同蔡元培一样,梅贻琦在办学中也相当重视美育。梅贻琦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曾在1 9 3 1 年至1 9 4 8 年f 刚任清华大学校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清华大学任期最长、贡献最大的一位校长在他执掌清华期问,清华大学获得多方面发展,迅速成为国内一流大学,步入解放前的“黄金时代”。清华大学具有悠久的艺术教育传统,虽然没有音乐系,校园音乐生活却十分活跃。这一时期的清华,艺术风气浓厚,各种艺术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音乐室、“大家唱”合唱队、舞蹈队、剧艺社、管弦乐队等等,并且出现了一批艺术家或者是专业艺术工作者,如:文学家钱钟书,戏剧大师曹禺,戏剧家孙毓绣,英若诚,诗人端木蕻良,音乐家张肖虎,茅源,汪声裕,岑乐驷,陈平,刘光亚等人。大学校长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一所大学的发展及其成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梅贻琦的美育思想对当今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 蔡j i 培辛集第4 卷,转引白:李静,我罔最早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大学附设菏乐传习所,中央音乐学院学撤,2 0 0 0 年0 4 期。9北京人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梅贻琦及其美育思想梅贻琦,字月涵,1 8 8 9 年1 2 月2 9 日生于天津,祖籍江苏武进( 今常州) 。1 9 0 4 年入天津南开学堂,毕业时名列榜首。1 9 0 9 年9 月,考取游美学务处第一批官费留美,并于同年l o 月赴美,入吴斯特工业学院学习电机工程。1 9 1 4 年夏,梅贻琦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 9 1 5 年8 月,接到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先生的礼聘,到该校物理系任教。从这一年起,梅贻琦开始了为清华的毕生服务。6 年后,梅贻琦获公假再度赴美进修1 年,入芝加哥大学学习,获得工程学硕士学位。1 9 2 2 年,梅贻琦回国,继续在清华任教,被委以“物理首席教授”职务。1 9 2 6 年,梅贻琦成为清华改制后公选的第一任教务长,1 9 2 8 年,梅贻琦被任命为清华留学生监督处监督。从清华教员到物理系教授,到清华教务长,再到清华留美学生监督,无论是哪个角色,梅贻琦都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并显露出自己作为教育家的才干。1 9 3 1 年1 2 月,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在他的努力下,清华大学取得很大发展,很快成为国内一流大学,与国内历史悠久的名校并驾齐驱,这段时期被公认为解放前的“黄金时代”。1 9 3 7 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大学迁往长沙,与北大、南开合校,成立临时大学,半年后,长沙临时大学又迁往昆明,建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与北大校长蒋梦麟,南开校长张伯苓等一起组成“联大常委会”,因蒋梦麟、张伯苓长期不在校内,主持校务工作始终由梅贻琦一人承担。在政治、经济、物质生活等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西南联大造就了整整一代的卓越人才。抗战胜利后,梅贻琦组织三校师生北归复校,1 9 4 6年l o 月,清华大学开学复课。1 9 4 8 年,梅贻琦离开北京,又创办了台湾新竹清华大学。1 9 6 2 年5 月1 9r ,病逝于台北。清华大学的成功,乃至鼯南联大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与梅贻琦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分不开的。1 9 3 1 年1 2 月,梅贻琦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演说中提到:“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清华的经济和环境,很可以实现这两种目的,所以,我们要向这方面努力。”他在办学中重视师资,注重教授在学校中的主导地位,他曾提出著名论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回”在他任职清华校长期闯,他一方面广聘名师,吸引学有专长的名专家、学者任教,另一方面,将留学生的选派作为清华教师培养的主渠道。他还推行学术自由,推行“智、德、体、美、群、劳”诸育并进的教学方针。其中,重视美育是梅贻琦教育思想中的重要方面。清华大学校友张清常教授回忆说:“梅先生办学重视美育,与一般只重德、智、体育的校长相比,眼界似乎更广阔些。o ”2 0 世纪3 0 年代的清华大学弦歌不断,校园文化氛围浓厚。一方面在哲学、中文、外文、心理、体育等课程中设置了许多属于美育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还组建了各种艺术团梅校长到校说事 固讧清华人学校刊 第三网一期,一九三一年卜二月明日,转引自:清华人学校史编写组编,清华人学校史稿,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2 4 页。梅先生办学审说荧育,政协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科委员会编,文史资科选编( 第1 8 辑) t 北京j 版社,1 9 8 3 年版,第9 7 页1 0北京大学、清华人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腱0 启示体,并经常举办音乐会、戏剧比赛等。如,当时的艺术团体有谷音社、军乐队、话剧团等,还聘请了俄籍提琴家托诺夫,德籍钢琴家古普克,中国古典戏曲音乐大家兼“票界大王”溥侗,昆曲大家俞平伯等中外专家。张肖虎这时也在清华担任音乐方面的指导工作。即使是在抗只战争爆发的西南联大时期,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梅贻琦也是相当重视美育,各种歌咏活动和戏剧表演如火如荼,以这一时期进行的西南联大校歌的创作与演唱活动为例。校歌是一所大学精神与理念的体现,梅贻琦等人非常重视校歌的创作,1 9 3 8 年l o 月,联大专门成立了“编制本大学校歌委员会”,请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先生担任委员会主席,朱自清等人为委员,又经西南联大合唱队试唱,经过决议,到1 9 3 9 年7 月1 7 日,才由联大校常委正是通过了罗庸先生作词、张清常先生谱曲的满江红作为校歌。张清常先生曾经回忆道:“由于梅先生办学重视美育,西南联大不但有专人教唱西南联大校歌( 1 9 4 l 及1 9 4 2 是由我教唱的) ,而且又在1 9 4 2 年成立了校歌合唱队,挑选全校著名歌手,演唱“校歌四部合唱曲”公演之后,梅先生设家宴招待我和校歌合唱队队长谭庆双。梅先生问我:“你是个语言学的教师,怎么成为作曲者和指挥呢? ”梅先生听了我的说明之后,他谈起办学不但要重视德、智、体育,而且也要重视美育。国”校歌是一所大学精神与理念的体现,而当年在西南联学唱校歌也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1 9 4 2 年入联大中国文学系的张怀谨回忆道;“开学的具体安捧,是进行一周的入学教育,前三天上午学唱校歌,后三天上午由文学院长冯友兰教授作报告,下午是军训它( 校歌)唤起和培养了一代联大学子的爱国热情、奋发图强的高尚情操,直逼岳武穆满江红,堪称绝响! 回想当年第一堂课学唱校歌时的那种激动情景,至今还有余音绕梁之慨! ”。1 9 4 5 年1 0 月,梅贻琦就草拟了一个本校复员后院系充实计划草案,在抗r 战争结束、清华复校后,梅贻琦决心重振清华,在冯友兰、陈梦家、邓以蜇、梁思成等大师协助下,拟定了“呈教育部文”,希望创办艺术系,但可惜当局无心办学,此计划没有实现。国二、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陶冶性情梅贻琦虽然出身工科,但他自身国学传统根基深厚,十分爱好艺术,且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他的学生赵赓扬曾经回忆道,梅贻琦“听音乐、看评剧、鉴别书画、欣赏诗词,都有极高的修养 ”。也许正是自身的经验、体会,梅贻琦希望通过艺术使学生增加对民族文化的了解,陶冶自身性情。1 9 4 8 年,梅贻琦在关于增设艺术系呈教育部文中说:“盖本校拟设之艺术系,非为注重技术之训练,实欲增进青年队与吾国固有文化之了解与青年性格之陶冶。拟将音乐室并入艺术系作为本组以期训练音乐人才,并普及校内美育。 ”他还在清华文学院拟加设艺术系计划及理由中写道:“按我国古代教育,礼乐并张清常,梅先生办学蟊i | i 美育 。政协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编 ( 第1 8 辑) ,北京l 版社t1 9 8 3 年版,第9 8 页。张怀谨,联人岁月拾零 ,南开人学校史研究室编,联人岁月与边疆人文 ,南开人学“i 版社,2 0 0 4 年1 0 月版t 第2 2 4 2 2 5 页。吴洪成,生斯长斯吾爱哥庐清华大学校k 梅贿琦,山东教育小版社,2 0 0 4 年1 2 月版,第2 6 2 页。赵赓扬,琐事忆梅师,黄延复、马相武主编,梅蚵f ? 琦。,清华人学,山两教育m 版 t ,1 9 9 5 年版,第1 7 4 一1 7 5 页清华人学校史研究室编,清华人学史料选编( 第网卷) ,清牛人学j 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8 4 一1 8 5 页1 1北京大学、清华人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重。礼所以范围人之行为,乐所以陶冶人之性情,使其改过迁善而不自知。厥后乐教失传,而他种艺术代兴,尤以书画一项蔚为世界大宗。我国以积弱之余,为历代之艺术品,尚能引起世界之尊敬。有识之士,见我国人在此方面之成就而知我民族力量之伟大。我国人所可引以自豪以恢复民族自信心者,亦惟在于此。本校现在教授中如梁思成先生之于中国建筑,邓以蜇先生之于中国书画,陈梦家先生之于钟鼎彝器,皆一时名家,惟因散在各系,研究未能集中,学生亦不能作主修研究,如就北平之环境,以清华已有人才为基础,加设艺术系,在本校经费中不过增加十余名教员名额,而其效则可训练此项专门人才,且使本校他系学生,在美育方面可得相当之陶冶,当属事半功倍。国”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梅贻琦增设艺术系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是希望在校内普及美育,通过对普通大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涵养,美化他们的道德情操。在1 9 3 5 年的一次讲话中,梅贻琦说:“平时因课务甚忙,求抽出时间,使师生常常聚会,很不容易大家借此机会晤面亲近,表现出团体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