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专业论文)南川野生大茶树特征成分分析研究.pdf_第1页
(茶学专业论文)南川野生大茶树特征成分分析研究.pdf_第2页
(茶学专业论文)南川野生大茶树特征成分分析研究.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南川野生大茶树特征成分分析研究 茶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鲽 指导老师王敏研究员 摘要 近年来,绿色食品、无污染保健品颇受消费者青睐。而山野茶资源作为天然的绿色茶饮 品至今未被合理的开发利用。它广泛的原料来源、显著的保健价值、风味新颖以及纯天然、 无污染等独特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扩大其深加工产品,必然会成为今后的热 点。 在中国,将树体高大,生长百年以上的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野生型或栽培型非人工栽培 的大茶树统称为野生大茶树,但它尚无确切的高度和粗度标准以及具体的年龄概念。中国是 茶树的发源地,而巴蜀则是中国茶文化的摇篮,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在众多野生资源中,不乏有优质或特异的资源。重庆南川大茶树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它们 有的直接用作生产品种,有的用于资源创新,有的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本研究主要对重庆市野生大树茶分布较为集中的南川市野生大树茶的生物学特性及生化 成分进行分析,并系统的研究比较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品种的生化成分差异,为推广野生大茶 树资源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对金佛山野生大茶树加工,并进行感官审评价,考察 其饮用可行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l 、南川野生大树茶是重庆市一个古老珍贵的茶树资源,其树型为乔木和半乔木,其中 1 0 1 号是乔木型茶树进化到灌木型茶树的过渡类型,变异很多,在学术上很有价值,需要进 一步深化研究。 2 、南川野生大树茶角质层较厚,抗寒性较强,制茶品质优良,产量较高。 3 、茶叶内含成分与适制性密切相关,大叶种适制红茶,且浓强度高,品质好,而不太适 制绿茶。南川野生大树茶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值为0 2 9 - - 0 6 6 ,小于福鼎大白茶,咖啡碱 是构成茶汤滋味的主要物质之一,其含量与滋味正相关,野生大树茶的咖啡碱含量均高于福 鼎大白茶。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丰富,决定了南川野生大树茶易氧化,成茶滋味浓强度高。 由上可以推论南川野生大树茶是一个适制红碎茶,滋味较好的品种。 4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南川野生大树茶内质各品质因子均表现较为突出的有 6 1 号和6 2 号,其次是5 1 号和1 0 1 号,且这一结论与感官审评的结果基本吻合。 关键词:野生茶生物学特性生化成分感官审评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蔓曼皇曼皇曼曼量曼曼皇曼曼皇曼皇曼曼量曼葛量曼鼍鼍曼皇皇鼍皇曼兽l il i 一m m i i 鼍曼皇皇曼曼皇皇鼍曼量曼鼍 t h eb i o 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o f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o m p o n e n t s o fn a n c h u a nw i l dt e a a b s t r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g r e e nf o o da n dp o l l u t i o n f r e eh e a l t hc a r ep r o d u c t sp o p u l a rc u s t o m e r s t h e w i l dt e aa san a m r a lr e s o u r c eo fg r e e nt e ab e v e r a g e sh a sn o tb e e nar e a s o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i th a su n i q u ea d v a n t a g e sa n dab r o a ds p a c ef o rd e v e l o p m e n t ,s u c ha sw i d er a n g eo f r a w m a t e r i a ls o u r c e s ,s i g n i f i c a n th e a l t hv a l u e ,s t y l en o v e la n dp u r en a t u r a l ,p o l l u t i o n - f r e e ,e r e p a r t i c u l a r l y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i t sd e e p - p r o c e s s i n gp r o d u c t sw i l lc e r t a i n l yb e c o m et h en e x th o ts p o t s i nc h i n a ,g r o w t ho fw i l dt e at r e e sa r em o r et h a nac e n t u r yf o rt h ea n c i e n tt e at r e e s ,w h i c ht r e e t a l l ,o l d ,a n di nn a t u r a lg r o w t h ,b e l o n g st ow i l d - t y p eo rc u l t u r et y p e ,n o tt h ea r t i f i c i a l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t h el a r g et e a b u ti ti sn o tt h ee x a c th e i g h ta n dr o u g h n e s ss t a n d a r d s ,a sw e l la st h ec o n c e p to fa s p e c i f i ca g e c h i n ai st h eb i r t h p l a c eo ft e a ,a n db a s h ui st h ec r a d l eo fc h i n e s et e ac u l t u r e ,t e a h i s t o r yd a t as h o wt h a tc h i n e s et e ai n d u s t r yi nt h ei n i t i a lr i s eo fb a s h u a m o n gt h em a n yw i l d r e s o u r c e s ,t h e r ei sn ol a c ko f h i g h - q u a l i t yo rs p e c i f i ci c s o u r c c s w i l dt e ao fn a n c h u a ni nc h o n g q i n g 笛a u n i q u er e s o u r c e ,w h i c hd i r e c t l yu s e df o r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s o m ev a r i e t i e s ,a n ds o m er e s o u r c e s f o r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s o m eh a v ep o t e n t i a l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h i g hv a l u e i nt h i ss t u d y , ,t h em a i na n a l y z et h eb i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b i o c h e m i c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o f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w i l dt e ai nc h o n g q i n ga r em o r ec o n c e n t r a t e di nn a n c h u a nw i l dt e at r e e s a tt h e s a m et i m e ,w e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c o m p a r i n gw i l da n dc u l t i v a t e dv a r i e t i e so ft e ab i o 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d i f f e r e n c e s ,t op r o m o t ew i l dt e 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u t i l i z a t i o no f r e s o u r c e sa n dp r o v i d ea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f o rw i l dt e ao fn a n c h u a np r o c e s s i n g ,a n ds e n s o r y 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t r i a lt os t u d yt h ef e a s i b i l i t yo fi t sd r i n k i n g t h em a i n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s t u d ya r e 舔f o l l o w s : 1n a n c h u a nw i l dt e at r e e si nc h o n g q i n ga r ea na n c i e n tt e ap r e c i o u sr e s o u r c e s ,i t st r e et ot r e e a n dah a l f t r e e s ,t r e e sa r eo n eo f 1 0 1t y p e so f t e at ot h eb u s h - t y p e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t r a n s i t i o nt y p eo f t e a ,al o to fv a r i a t i o n ,w i t hac o n s i d e r a b l ed e g r e eo fa c a d e m i cv a l u e ,n e e dt of u r t h e rd e e p e nt h e s t u d y 2n a n c h u a nw i l dt e at r e e sh a v et h et h i c ks t r a t u mc o m e u l n ,s t r o n gc o l dr e s i s t a n c e ,p r o d u c t s h a v eg o o dq u a l i t ya n dh i g h e ry i e l d 3t h ec o m p o n e n tc o n t e n t so ft e ah a v eb i s i n e s sw i t ht h es u i t e d - p r o c e s s i n go ft e a l a r g e - s i z e l e a v e sb ep r o p i t i o u st ob l a c kt e af o rt h ec h a r a c t e r so fs t r o n gc o n s e n t r i t i o na n dg o o dq u a l i t y t h e r a t i oo fp a l i s a d et i s s u ea n ds p o n g yt i s s u eo fn a n c h u a nw i l dt e ai s0 2 9 - - 0 6 6w h i c hi sl o w e rt h a ni t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b s t r a c t o ff u d i n gd a b a i c h a t h ec o n t e n to f c a f f m eo fn a n c h u a nw i l dt e ai s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w h i c hi s h i g h e rt h a ni to ff u d i n gd a b a i c h a t h et a s t eo fn a n c h u a nw i l dt e ai ss t r o n gc o n s e n t r i t i o na n de a s y t oo x i d a t i o nf o rt h eh i 【g hc o n t e n to ft e ap o l y p h e n o l sa n dc a t e c h i n s s on a n c h u a nw i l dt e ai sa c u l t i v ao fs u i t e d - p r o c e s s i n gb l a c kt e aa n dg o o dt a t e s 4t os u mu p t h ei n n e rq u a l i t yf a c t o r so fn a n c h u a nw i l dt e aa l li sg o o de s p e c i a l l yn o6 1a n d n o6 2 ,a n dt h e nn o5 1a n dn o1 0 1 t h er e s u l t si sm a t c hw i t hs e n s o re v a l u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w i l dt e a ,b i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b i o c h e m i c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 ,s e n s o r yr e v i e w i i i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直川墅生太苤挝挂挺盛金佥堑班究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标注。 学位论文作者:签字日期:年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不保密, 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鱼野、 签字日期:幽夕年易月d 日 导师签名: 妙匕 签字日期:m 年石月夕日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l 章文献综述 ! i 一i _ im i i , i i u 曼曼鼍量置 1 i 野生大茶树简介 第1 章文献综述 1 1 1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茶树的起源,同世界上其它物种的起源一样,是在人类发现和利用茶之前。茶树起源后, 必然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人类才发现和利用茶,再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逐渐见诸于文字 记载【。 在植物分类系统中,茶树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山茶目,山茶 属,茶种植物,植物学名为c a m e l l i as i n c n s i s ( l ) 0 k u r l t b a 2 。山茶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种 群,它产生于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茶树是山茶属【3 】中比较原始的种,是从山茶属里分 化出来的一个种,据专家们考证,地球出现茶树这种植物已有六千万年至七千万年的历史【4 】。 举世公认,茶树起源于我国,根据大批历史资料和现代科学资料,通过古生物地理学、 遗传学、古气候学等各方面的多次考察,学者们证实了中国古陆南方,尤其是西南部地区是 山茶科植物的发源地。著名分类学家林奈用中国茶树作为标本,为茶树定名为2 7 l e as i n e n s i s , 意为中国茶【5 l 。 中国古代就已发现许多野生大茶树,不少古籍中就曾记载发现的野生大茶树。例如,在 公元前2 0 0 年左右,亦有说是公元前周公所编撰的字书 1 0 1 5 l ;c2 受j 9 主,对称性较高 角蘑层薄上藏庋细总较夺替凋紧密费拦攘麓多为2 - 3 屡,寿旆组织比锈枣气藐菝率夸石细慧步或元,里 曹黟或魅睇 越冬芽翁片2 - 3 教孽黄缳或菠绿色多毛或步毛 直径2 4 e r a , 花癣5 - 8 技,白色或截绿色步敛徽红色 托丝约1 0 0 - 3 0 0 提细长,花药枣。略宿芳番嘬 子房有毛或羌毛枝央2 - 5 鬟,l ;( 3 裂为多 秉径2 - 4 c m , 泉发犀0 1 - o 2 e m , 发薄,菝拓中轴短 鲴暴爿薄小不瞬 种径约1 2 c ,绅度党j 尊,栋褐色或蔡褥色多为壤形, 种脊不明种薪小。藕下凹 氧募聩含t t l 女i l f ,蔡乡酸含量在2 0 x 绚* r c , c 6 比饲 犬幕丙氦暖含量缤低 落带多遁常有e s t 2 e s 量。i e s t 6 。e s t 。s b i ;s t i o 。 e s t l 2 e s t l f , s r 1 7 9 条罐带 多在0 7 以下 花粉软小为连球形或壤彤,外鐾纹侮为组璃键,葫发乳 海拔教奔轴圪 o 8 a 含量c 5 x 以2 b 型为主,对称性较低 王守生等3 8 1 调查分析表明,重庆茶区拥有的茶树类型包括乔木型大叶类、小乔木型大叶 类、小乔木型中叶类和灌木型中小叶类。乔木型大叶类多为野生或半野生,树高4 1 2 米,树姿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文献综述 直立,分枝稀疏,芽大叶大,新稍茸毛稀、长,叶色黄绿,极富光泽,叶片着生角度大,部 分叶片呈下垂状,侧脉9 对左右的为多,超过1 0 对的少见,叶尖特长,叶面腊质层较厚,富光泽,花 大,花瓣白色,偶见浅红色,花药金黄色、鲜艳,子房无毛,柱头3 5 裂,果实多为圆形或梨形, 果皮特厚粗糙,种子多为肾形,这类茶树的高生长优势强,矮化处理后生长势受一定影响, 分枝密度低,养成理想的采摘面较难,经多次检测,其生化指标与一般栽培品种比较,主要表 现为茶多酚类物质丰富,而含氮物质的量较少,儿茶素的组成中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比例高于 栽培品种【硎。 重庆野生大茶树大多生长在海拔1 0 0 0 1 3 0 0 m ,植株高大,主干挺拔,最高者达1 1 7 8 m ,最 大胸围为1 2 6 m ,子房大多无毛,果皮一般粗糙,种子多为肾形,叶片为大叶或中叶,叶面光 滑,叶尖延长,叶形多为椭圆和长椭圆形,抗寒性强,栅状组织多为1 层,大多具有巨大的骨 状或树状石细胞 4 0 j 。目前发现,重庆大茶树最高最粗者为南川德隆乡辉煌村黄窖大茶树,树 龄最大者为南川德隆乡华林村牛窖大茶树,大概1 4 0 0 年,被称为“茶树王”。 1 3 3 重庆南川野生大茶树的深入评价 在众多野生资源中,不乏有优质或特异的资源。重庆南川大茶树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 它们有的直接用作生产品种,有的用于资源创新,有的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具有较高的利用 价值。 首先,南川大茶树的植株性状具有明显的原始特征,它们大多数生长势强,发芽早,芽 粗壮,产量高,茶多酚高,咖啡碱低,茶氨酸高,茶黄素高,抗寒性与抗病性亦强,高抗性 基因源等,成茶香味浓且耐泡【4 l 】。所以,可以直接利用或者作为远缘杂交基因,嫁接基因累 加等高科技育种材料,以进行突破性育种,选育具有特殊风味或特殊功能茶树新品种的珍贵 材料,尤其发现低咖啡碱资源,对选育低咖啡碱品种具有重要价值,而且显著的保健价值, 新颖的风味以及纯天然,无污染等独特优势,对低咖啡碱茶的研制与开发奠定了基础【4 2 1 。 其次,这些大茶树是一个巨大基因库,重庆大茶树资源中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各 类齐全,各种性状均可见形态的连续性变异规律,从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学、 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茶树起源、演化、分类等,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 4 3 1 。获得比较系统 而完整的重庆大茶树资料,作好产地鉴定,包括适制性鉴定、品质鉴定和产量鉴定等。 随着化学分离与鉴定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茶叶与医学,茶叶与轻工,茶叶与食品等领域 的研究与开发,野生茶的有效生化成分完全有可能得到充分利用m 1 。来自不同环境的野生大 茶树种植于同一资源圃中,经过多年保存后性状是否发生变异,变异的程度如何,保存前后 是否有最大的遗传相似性等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 5 1 。野生大茶树具有许多目前开发 利用上所急需的优异性状,因此从发现优异或特异基因型需要出发对于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 必须从以群体和集团鉴定改为个体和单株鉴定,从表型鉴定到基因鉴定【4 6 1 。 另外,这些大茶树又为茶文化的推广提供现实材料。大茶树环境优美,加上高山风景秀 6 西南大学硬士学位论文第1 章文献综述 ! i 一一 1 i 一i 一一一。 i ii ii i i | 一一i 曼曼曼曼曼鼍舅皇曼曼毫喜曼曼 丽,空气清新,我们可以大茶树为主题,结合当地的茶俗风情、自然景观,进行综合旅游开 发。 1 3 4 重庆野生大茶树的保护 , 南川野生大茶树呈散状分布,多数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生长状态。具体可分为三种状况: 第一种是生长在原始森林中,上有高大乔木遮蔽,下有灌木藤蔓,空气湿润,土壤有机质丰 富,这类茶树的主干不很粗,分枝少,树冠也不大。第二类是森林被砍伐以后,零星残存在 荒山陡坡或岩边、坝边,这部分茶树的生存环境变化较大,因有较强烈的日照和水土的流失, 多数生长不良,部分植株已经枯死。第三种是散生在被开垦的农耕地内或农家的房前屋后, 生长较好。 野生大茶树是不可再生的初级资源,重庆大茶树过去数量较多m ,但是由于许多人的保 护意识不强, 从2 0 世纪6 0 年代开始使用化肥时,有的施肥量过大,造成茶树大量死亡;有的 由于管理粗放,导致藤蔓缠绕,茶树枯死;有的由于过度采摘和挖掘,以致树势衰败:更有 甚者,几十年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造成大量的大茶树丢失。如果再不及时抢救,很有 可能灭绝。所以,必须做好重庆大茶树的保护工作。 第一,应当防止现存大茶树遭到砍伐,特别是古树,国家已有明文规定,任何单位和个 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砍伐。建议在大茶树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野生茶自然保护区”, 进行原生境保护。 第二,茶树是自交不亲合的异花授粉植物,若不保存、收集和保护野生茶树资源和地方 品种类型,杂交育种所能够利用的基因资源将越来越少,杂交后代有害等位基因纯合机率的 不断增加将导致个体适应性下降【4 s 1 。为保护这些资源在重庆区域内长期续存,有必要对过去 发现的特殊类型的野生茶树及地方品种的变异类型重新进行有目的的调查和征集,在不破坏 原有茶树生存状态下予以收集和原地保存【4 9 】。 第三,由于重庆野生大茶树选择利用的优良单株希望大,所以除加强现存大茶树的就地 保护外,还应当分株采集大茶树种子或进行无性繁殖,建立现代化的种质库和田间种质圃非 原生境保存,挽救、保存其种质。另外对叶片厚和持嫩性较强的单株,还可以移栽或嫁接繁 殖,以进一步筛选适制乌龙茶或者绿茶的品种材料。 1 4 野生茶树的种质创新和利用 在野生茶树中早期被当地居民栽培利用的就有五十多个【5 0 1 ,1 9 8 5 年被认定为国家品种的 就有勐海大叶茶、凤庆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凌云白毛茶、乐昌自毛茶和海南大叶茶等6 个。 近三十多年来利用云南大叶茶作杂交亲本培育成的半同胞系新品种共有3 0 个,其中黔湄 4 1 9 等2 3 个和苹云等7 个分别被审定为国家级和省级品种。 发现了一批特异资源,如在云南西南部高黎贡山野生乔木大茶树中,有含量高达4 0 的 高多酚资源,它们的茶多酚产品纯度高达9 8 ;生长在云南中部哀牢山里的一种野生大茶树, 7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文献综述 j o - - 一l l i eo i 皇舅 含量达6 5 的高氨基酸资源,这是目前发现最高的( 另一个是浙江的自然突变体含量为 6 3 ) 【 j :在云南东南部的野生大茶树,有含量l 以下的低咖啡碱资源,在广东北部山区还 发现无咖啡碱的野生茶,但它们都含有少量的可可碱( t h e o b r o m i n e ) 和茶碱( t h e o p h y l l m e ) 【5 2 】。 这类资源对选育低咖啡碱品种具有重要价值。 种质资源原位保存p 了j :原生境保存也叫原位保存,是在自然条件下保留野生植物原有的 生态环境,使其不致因环境恶化或人为破坏而随自然栖息地的消失而灭绝。 原位保护: 种质资源圃保存侈4 1 :又称异地保存,对野生大茶树现生存环境比较恶烈,影响大茶树长 期正常生长的大茶树采取建种质资源圃的办法保存种质资源,方式有单株移栽、无性扦插繁 殖、高位压条等形式。 种质资源圃: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文献综述 量曼曼曼量曼鼍鼍曼曼曼曼量皇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量皇曼量詈量曼曼曼鼍皇皇曼ii i , i 舅量曼曼舅曼鼍曼皇曼鼍皇曼曼曼皇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引言 第2 章引言 举世公认,茶树起源于我国,根据大批历史资料和现代科学资料,通过古生物地理学、 遗传学、古气候学等各方面的多次考察,学者们证实了中国古陆南方,尤其是西南部地区是 山茶科植物的发源地。 在中国,生长百年以上的为古茶树,将树体高大,年代久远的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野生 型或栽培型非人工栽培的大茶树统称为野生大茶树,但它尚无确切的高度和粗度标准以及具 体的年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作物种质资源考察队已在云南、贵州、四川、 广西、广东、海南、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等1 1 个省区的2 0 0 余处发现野生大茶 树和大茶树群落以及古茶园,至少已发现了茶树品种1 3 2 个,遗存株数数以百万计,其中最 有代表性的野生大茶树近百株。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丰富,为世人所瞩目。是生 物资源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巴蜀常被称作为中国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四川一带已盛行饮茶。重庆自古就有大茶树,而且大多数均为野生。在 众多野生资源中,不乏有优质或特异的资源。重庆南川大茶树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它们有 的直接用作生产品种,有的用于资源创新,有的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近年来,绿色食品、无污染保健品颇受消费者青睐。而山野茶资源作为天然的绿色茶饮 品至今未被合理的开发利用。它广泛的原料来源、显著的保健价值、风味新颖以及纯天然、 无污染等独特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扩大其深加工产品,必然会成为今后的热 点。 随着化学分离与鉴定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茶叶与医学,茶叶与轻工,茶叶与食品等领域 的研究与开发,野生茶的有效生化成分完全有可能得到充分利用。来自不同环境的野生大茶 树种植于同一资源圃中,经过多年保存后性状是否发生变异,变异的程度如何,保存前后是 否有最大的遗传相似性等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野生大茶树具有许多目前开发利用 上所急需的优异性状,因此从发现优异或特异基因型需要出发对于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必须 从以群体和集团鉴定改为个体和单株鉴定,从表型鉴定到基因鉴定。开展对金佛山野生大茶 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可有效维护金佛山的自然植被资源,防止树种流失,增加森林覆盖率, 防止水土流失。 1 0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 章材料与方法 第3 章材料与方法 3 1 实验材料 3 1 1 供试茶树类型 茶树鲜叶由重庆南川市经济作物推广站提供。根据南川农业局的挂牌号 - 采摘6 个类型 的野生大茶树鲜叶,分别为4 5 号,5 1 号,6 1 号,6 2 号,9 8 号和高香1 0 1 号,以当地的云南 大叶种作对l 掇, ( c k - 1 表示) ,为便于比较,在大多数鉴定项目中,增添福鼎大白茶为第二对照 品种( 以c k - 2 表示) 。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及少量的一芽四叶和对夹叶,为春季3 级鲜叶,采摘时间为2 0 0 8 年4 月下旬。 3 1 2 主要试剂 酒石酸亚铁、滔石酸钾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碱式乙酸铅、盐酸、硫酸、咖啡 碱标准品、水合茚三酮、氢氧化钠、乙醇、丙酮、蒽酮、乙酸乙酯、硫酸铜、亚铁氰化钾、 乙酸铅、硫酸钠、黄基水杨酸( 以上药品试剂均为分析纯) 冰醋酸、甲醇。( 以上试剂为色谱 纯) 3 1 3 主要仪器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t u 1 9 0 0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l _ 8 8 0 0 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日立公司 f a 2 0 0 4 a 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厂 高速万能粉碎机金坛市富华仪器厂 s h z c 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巩义英峪予华仪器厂 d h g 一9 0 7 0 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哥 恒温水浴锅金坛市富华仪器厂 j a c 2 0 0 超声波清洗机济宁奥波超声电气有限公司 b k - d m 3 2 0 数码显微镜重庆奥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3 2 实验方法 3 2 1 田间观察 分别观察、记录各个野生大茶树类型春季的生物性状,包括树高、树幅、叶长、叶宽、 叶厚、发芽密度等。 叶片解剖方法5 5 1 :采用徒手切片法,将叶片切成长约2 3 厘米的小段,削平切面,用土 豆块茎作为夹持物,将切片轻轻移入培养皿的清水中,挑选薄而平的切片做成临时装片供镜 1 1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3 章材料与方法 检。 3 2 2 茶样的处理方法 将部分蒸青样用高速粉碎机粉碎l m i n ,过筛,粒度大约在4 0 - 6 0 目备用。理论上茶叶粒 径越小,内含物越容易浸出。但粒度太小,其浸润程度降低,内含物反而不容易浸出。综合 考虑,采用4 0 - 6 0 目大小为宜【5 6 1 。 3 2 3 测定指标 3 2 3 1 水分 1 0 3 恒重法,参照国标g b t 8 3 0 4 - 2 0 0 2 称取试样5 9 于已知重量的烘皿中,于1 0 3 = t = 2 c 干燥箱内,加热4 h ,加盖取出于干燥器 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再置于干燥箱中加热l h ,加盖取出,于干燥器内冷却称量。重复加热 l h 的操作,直至连选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 0 0 5 9 ,即为恒量,以最小称量为标准。 计算方法和公式: 水分( ) = ( m 1 - m 2 ) * 1 0 0 m o 式中m l 为试样和烘皿烘前质量( g ) ;m 2 为试样和烘皿烘后质量;m o 为试样质量。 3 2 3 2 水浸出物 参照国标g b t 8 3 0 5 - 2 0 0 2 试液的制备与测定:称取3 9 磨碎试样于5 0 0 m l 锥形瓶中,加沸蒸馏水4 5 0 m l ,立即移 入沸水浴,浸提4 5 m i n ,( 每隔1 0 m i n 摇动一次) 。浸提完毕后立即趁热减压过滤。残渣用少 量热蒸馏水洗涤2 3 次,滤液合并移入5 0 0 m l 容量瓶中,冷却后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精确吸取上述试液5 0 m l ,注入已知质量的蒸发皿中,在沸水浴上小心蒸干,然后移入 1 0 3 士2 。c 干燥箱内烘3 h 。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再烘l h ,在干燥器内冷却 至室温,称量,重复此操作,直到相继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 0 0 1 9 。以最小称量为准。 计算方法和公式: 水浸出物( ) = ( m z - m 1 ) * 1 0 0 0 m o m 2 为干燥皿烘后质量( g ) ;m l 为干燥烘前质量( g ) ;m o 为试样质量,m 为试样干物质 量。 3 2 3 3 茶多酚:酒石酸亚铁比色法 参照国标g b f r 8 3 1 3 2 0 0 2 试液的制各:同水浸出物测定方法。精确吸取茶汤l m l 于2 5 m l 容量瓶中,加水4 m l 、 酒石酸亚铁溶液5 m l ,充分摇匀,用p h 7 5 的磷酸缓冲液定容至刻度。用1 0 m m 比色皿,在 波长5 4 0 r i m 处,以试剂空白做参比,测定其吸光度( a ) 。茶多酚含量按下式计算: 茶多酚( ) = ( a 幸3 9 1 3 宰l l 木1 0 0 ) ( 1 0 0 0 b m 式中: 1 2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 章材料与方法 a 试样的吸光度; l 1 一试液总量,m l ; l 2 测定时的用液量,m l : m 试样质量,g ; “ m - - 试样干物质含量( ) 3 9 1 3 - 用1 0 r a m 比色杯,当吸光度等于1 0 时,每m l 试液中茶多酚的量( 1 1 1 l ) 3 2 3 4 咖啡碱:紫外分光光度法 参照国标g b t 8 3 1 2 2 0 0 2 试液的制备同水浸出物测定方法。准确吸取试液2 0 m l 于2 5 0 m l 容量瓶中,加入1 0 m l 0 0 1 n 盐酸和2 m l 碱式乙酸铅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混匀,静止澄清过滤。精确吸取 滤液5 0 m l 于1 0 0 m l 容量瓶中,加入0 2 m l 9 n 硫酸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静止澄 清过滤。用1 0 m m 比色皿,在波长2 7 4 n m 处,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测定其吸光度( a ) 。咖 啡碱含量按下式计算: 咖啡碱含量c ,= 丽:;蔫蒜幸- 。 式中: c 一根据测定的吸光度,从咖啡碱标准曲线( 或直线回归方程) 查得咖啡碱的毫克数 l 1 一试液总量,r n l m o 一试样量,g m 一一试样干物质含量, 标准曲线如图1 :试验中作为咖啡碱标准曲线方程为:y = 0 。5 7 5 x + 0 0 0 1 4c r y = 0 9 9 9 5 ) 1 0 8 s0 6 越 米0 4 宦5 0 2 0 0o 5l1 5 2 含量( m g 1 0 0 m 1 ) 图i 咖啡碱标准曲线 f i g ls t a n d a r dc u r v eo fc o f f e i n e 3 2 3 5 游离氨基酸:茚三酮显色法 参考国标g b t 8 3 1 4 2 0 0 2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 章材料与方法 试液的制备同水浸出物测定方法。准确吸取茶汤l m l ,注入2 5 m l 容量瓶中,加 0 5 r a l p h 8 0 的磷酸缓冲液和0 5 m l 2 的茚三酮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1 5 r a i n ,冷却后定容到 2 5 m l 。放置l o m i n 后,用5 r a m 比色皿,在5 7 0 r i m 处,以试剂空白做参比,测定其吸光度( a ) 。 游离氨基酸总量按下式计算: 游离氨基酸含量( j2 1 0 0 0 :* ! m :0 刍* m * l 2 串1 0 0 式中:c 根据测定的吸光度,从茶氨酸标准曲线( 或者直线回归方程) 查得的谷氨酸的毫 克数 l l - 一试液总量,m l l 2 测定用试液量,m l m o 试样量,g m - 试样干物质含量, 氨基酸标准曲线方程为:y = 2 7 7 7 1 x + 0 0 0 5 1 ( r 2 = 0 9 9 8 3 ) l 一0 8 返o 6 泉0 4 整0 2 o 0 10 1 50 2o 2 50 3o 3 5 氨基酸含量( m g ) 图2 氨基酸标准曲线 f i 醇s t a n d a r dc u r v eo fa m i n oa c i d 3 3 3 6 儿茶素组分的测定( 采用唧c 法) ( 1 ) 样品前处理【5 7 1 3 9 茶样用4 0 0 r a l 蒸馏水在l o o c 中水浴4 5 m i n ,定容至5 0 0 r a l ,进样前以0 4 5j t m 滤膜 过滤。 ( 2 ) 分析条件i 钝- t o 色谱柱:k r o m a s i lc 1 8 ( 15 0 4 6 m m ) 检测器:u v 紫外检测器 流动相:a 相为l 乙酸,b 相为乙腈,a :b - - - 1 :1 流速:l m l m i n 柱温:4 0 1 4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3 章材料与方法 进样量:1 0 9 9 ,平衡5 m i n 检测波长:2 8 0 r i m 采用梯度洗脱。 3 3 3 7 氨基酸组分的测定 ( 1 ) 样品前处理【6 1 1 准确取茶汤样品1 0 m l 于5 0 m l 烧杯中,再加入4 黄基水杨酸溶液l m l 震荡摇匀,到 入离心管于1 0 0 0 0 转m i n 离心1 0 m i n 。用0 4 5 u r n 滤膜过滤后,取l m l 左右于氨基酸分析样 品瓶中,上机分析。 ( 2 ) 分析条件6 2 】 一个样品分析周期5 3 m i n ,分析时有两个柱( 1 ) 分离柱:洗脱液流速0 4 m l m i n ,柱温 7 0 ,柱压8 6 2 7 m p a ;( 2 ) 反应柱:茚三酮及茚三酮缓冲液流速0 3 5 毫升分钟,柱温1 3 5 , 柱压0 9 8 2 m p a 。 3 3 4 加工适制性试验处理 ( 1 ) 固样:分别称取3 0 0 9 的春季鲜叶进行蒸青固样,摊凉后置于8 0 8 5 c 烘箱内烘足干。 ( 2 ) 加工:用不同的制法加工鲜叶成绿茶和红茶,各制法均采用常规加工方法。 绿茶采用杀青一烘干工序制备茶样,统一用3 0 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筒温 1 2 0 ( 2 1 4 0 c 左右,杀青时间为1 5 - 2 r a i n ,杀青程度为含水率5 8 左右。摊放后分别用竹制烘 笼进行烘干,加工成8 个成品茶样。 红碎茶制造采用轻萎凋、适度发酵、及时快速烘干的方法。 3 3 s 感官审评 冲泡采用g b 法,用精茶审评杯,1 0 0 水。按茶水比1 :5 0 冲泡,时间5 m i n ,双杯冲泡。 感官审评采用评分和评语结合。再综合得出评价。评分规则采用国家检测规定。即外形品质 占4 0 、内在品质占6 0 ( 汤色1 0 、香气1 5 、滋味2 0 、叶底1 5 ) 。此项在西南大学食品 科学学院茶学实验室审评检验室完成。 1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 章结果与分析 第4 章结果与分析 4 1 南川野生大茶树生物学性状比较结果 , 4 1 1 树型特征 南川野生大树茶多数属于乔木型,直立、单轴分枝,主干直径1 5 2 5 c m ,枝下高4 0 - - - 9 0 c m ,分枝疏长而直立。典型树高5 7 m ,树幅3 - - - 4 m ,高幅比1 8 5 左右。树型比云南 大叶茶大,典型大叶茶树的直立型树姿和乔木型性状,与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中小叶种茶树 虿鼎大白茶有着明显的区别。福鼎大白茶由于修剪采摘结果,一般是灌木状,无明显 主干,树高通常只达0 7 - 1 1 m ,分枝多出自地面根颈处,分枝稠密,树冠呈披散状( 见表1 ) 。 表4 - 1 南川野生大茶树树型比较 t a b l e4 - ic o m p a r i s o no np l a n ts h a p eo f w i l dt e ac a m e l l i ai nn a n c h u a n 4 1 2 叶片形态比较结果 南川大茶树叶片各有特征,大体和云南大叶种有些相似,均属于大叶茶。由于多生长在 光照较弱的环境,分枝部位高,角度小,叶片数量较少,但单叶面积相对较大,叶片大而长, 深绿色,表面稍粗糙。综合这几株大茶树数据,叶长为1 2 2 1 4 2c m ,以i i 1 3 c m 居多,占 总数的7 8 ,叶长超过1 3 c m 的有3 株。叶宽为4 9 - 一6 3 c m ,以4 - - 5c l - n 的居多,占总数的5 9 。 长宽为2 0 - - - 2 7 。叶面积为2 4 4 4 5 5 5 0c l t l 2 ,其中叶面积为4 0 - 6 0c m ? 的占总数的4 8 。 叶形为椭圆形的居多,占总数的7 0 ,少数为长椭圆形,叶脉为6 9 对,以7 8 对居多,占 总数的7 0 。锯齿为2 6 3 5 对,以2 0 3 0 对居多,占总数的8 l 。叶尖形状以渐尖的居多,占 总数的6 3 。叶面隆起性以微隆起居多,占总数的7 0 。叶面光泽性以强居多,占总数的8 1 。福鼎大白茶的叶片数量明显多于南川野生大茶树,但单叶面积小,叶片小而薄,黄绿色, 绒毛稀疏。其叶片形态比较见下表2 。 1 6 西南大学磺学位论文第4 章结犟与分析 表4 - 2 南川野生大藁棒叶片形态比较 t a b l o | l - 2 q 衄】擅证o n l 嚆f 蹦叩i d o 科o f w 埘t e ac a n t m a i n n a n c i s u a n 萧样叶长叶童叶长叶形叶色 叶蕊 叶脉叶央 锯齿 ( 劬) 扭时竟比 ( 对) 4 i3 叶片解剖特征 帆襄4 - t 说碉南川野生大树茶不仅形寿性状表现多样性,而且在解翻结构上亦有较大差 异性将凡棵野生大茶树的叶片横切面置于光学显徽镜下进行观察对比,其特征如下图4 - l 图所示: u , 羚 娥 f 田4 _ 14 5 号叶片解觏结构 f i 9 4 - 1 m e m e c t i o t ls m a :o t o f n 0 4 5 1 m 譬z j 咀4 _ 25 l 号叶片解捌结梅 f i g 4 - 2t h e 自e d j 衄m o f n o 5 1 2 霍銮盖:吉盖兰:吝芝:耋笔墨:竺誊 嚣j , 饕禾36 1 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