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建工集团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建工集团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建工集团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建工集团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建工集团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石油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建工集团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摘 要:近几年来,建工集团建筑行业持续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建工集团建设的高层建筑物的数量急剧增多,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程量大、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建筑施工期间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因此,本论文研究确定建工集团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评价。引起建工集团高层建筑施工危险的原因有:基础开挖深度深、作业高度高、交叉作业多、建筑施工工期长。针对这些因素,本文采用的是事故树分析方法对所评价系统进行危险源辨识。通过分析大量以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得出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伤害类型有: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和坍塌,这些事故占总事故的70以上。文中主要对高处坠落事故和起重机械事故进行了定性定量的事故树分析,从而确定了影响两种事故的主要因素。最后,文中建立了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出防范措施,从而有效地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预测、预报、预防,确保建工集团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关键词:建工集团;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事故树CONSTR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GROUP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has developed fast in recent years,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ociety and science technique, high building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developed rapidly in our country. Meanwhile many safety problems have come out in the high-rise construction now, becaus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many layers, much workload, complex program, hig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reason, this paper studies safety evalua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of high-rise construction. It is known that construction risks caused by high-ri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are the deep depth of foundation digging, the great height of work place, the much crossover work, the long time for a project. According to these factors, this paper will identify danger resource using fault tree analysis methods. Though analyzing many existing construction accidents, we get to know that the major injury modes include the falling from high place, machine injury, crane injury, object beating, electric shock and collapse. These accidents occupy the 70 percents of all accidents. However accidents including the falling from high place, machine and crane injury were the major research objects in this paper. A typical accident of each kind was analyzed by FTA methods. Then qualitative analysis was given. At last,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which can forecast and prevent to the accidents of high-rise construction for the safety of high-ris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high-rise construction; safety evaluation; fault tree analysis目 录1 绪论11.1 本文研究背景11.2 本文研究意义及目的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 国内安全评价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1.3.2 国外安全评价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41.4 本文研究内容52 高层建筑安全施工特点及现存安全问题62.1 陕二建简介62.2 高层建筑安全施工特点62.3 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73 安全评价方法综述103.1 安全评价概述103.2 风险管理简介103.3 常用安全评价方法综述113.4 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比较133.5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143.6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过程153.7 选择安全评价方法应注意的问题164 建工集团高层建筑施工危险源识别184.1 施工危险源类型界定184.1.1 第一类危险源184.1.2 第二类危险源184.1.3 施工重大危险源194.2 施工危险源的系统辨识194.2.1 施工危险源的辨识原则194.2.2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方法和工作程序204.2.3 高层建筑施工危险类型分析214.3 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和类型234.4 机械和起重伤害244.4.1 机械和起重伤害特点244.4.2 建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244.4.3 起重机械事故254.4.4 其它机械伤害295 事故案例分析305.1 事故树分析理论305.1.1 事故树分析法概述305.1.2 事故树分析法名词术语和符号305.1.3 事故树分析法步骤325.1.4 事故树分析法主要功能345.1.5 事故树分析法的优缺点345.2 事故树分析的理论研究355.2.1 用事故树分析高处坠落事故355.2.2 用事故树分析流动式起重机触电伤害事故396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研究456.1 加强安全管理对策措施456.1.1 加强落实建设安全主体责任456.1.2 加强完善建设安全监管体系456.1.3 开展建设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466.1.4 加强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476.2 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隐患防范措施486.2.1 高处坠落风险防范措施486.2.2 物体打击风险防范措施486.2.3 触电伤害风险防范措施496.2.4 机械伤害风险防范措施496.2.5 坍塌伤害风险防范措施(深基坑、脚手架)506.3 建立建设安全管理成效机制506.4 调动社会舆论监督的对策措施527 结论537.1 结论537.2 展望53参考文献55致 谢57II1 绪论1.1 本文研究背景在我国,建筑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体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不断持续增长,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投资持续增长,超高层建筑、超深基坑、超大跨度结构和地下工程越来越多。虽然,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的不尽完善和对新形势、新经济发展的不尽适应也逐渐显现。但纵观近年来发生的建设工程安全事故,除了一些表层的致因外,其深层次的原因还与我国现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及安全评价体制有关。建筑业因其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方式以及公司与项目部相分离的组织结构,每年因建筑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建筑高度、地下空间深度、结构型式的变化,大型厂房、大型桥梁、地铁工程新开工量的增加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安全工作进入了高风险期,我国建筑安全事故每年死亡约上千人,直接经济损失逾百亿,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安全事故状况仅次于矿山和危险化学品领域,制约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安全评价工作虽然遏制不了伤亡事故的发生,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甚至可以阻止某次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更安全。高层建筑是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建筑领域内出现了不少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这些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世界各国旅游业的发展、商业繁荣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更促进了高层建筑的蓬勃发展。因此,高层建筑将成为国内外建筑行业施工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已有大批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建设中,还有一些更高、更先进的高层建筑正计划兴建,可以预期,我国高层建筑将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1.2 本文研究意义及目的建工集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不管经营机制如何转变、机构如何改革,都始终不能忘记安全是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永恒主题。安全是建工集团生产的稳定剂,安全生产始终摆在第一位,这是基于建工集团的安全生产特点所决定。建工集团建设施工安全工作是其它各项工作的前提,是工程管理的生命线,是改善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只有处于安全状态的建工集团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才能得以存在。建工集团建设施工安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支护与模板工程等工程,蕴藏着潜在的危险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有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人身伤害事故,严重的甚至危害社会,政治影响恶劣。因此,建工集团安全生产的压力极大,不但对设备、环境的本质安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安全负责人、各级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特别是直接介入生产工艺运行的操作人员的行为安全要求更为具体和严格。这就要求建工集团的机制改革非但不能改变安全生产的特性,反而应当考虑如何适应它、优化它,从而保证建工集团建设过程的“安全、稳定、健康、有序”的生产运转。这同时也是衡量建工集团改革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各行各业突飞猛进,在建筑业也同样得到了发展,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发展遍及全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施工量大的特点,它的出现又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安全问题。文中通过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进行研究,用事故树分析法找出施工中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为系统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这样就可以指导施工人员有效的控制施工中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尽量减少施工中事故的发生。从而对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因此,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的研究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此课题的研究对加强建工集团建设施工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了建工集团建设施工的安全评价,就可以减少建工集团高层建设施工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建工集团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的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施工工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安全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的监控和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对建工集团建设工程施工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同时研究分析国内外建工集团建设工程施工事故案例,以总结经验教训,做好对建工集团建设工程施工的安全评价。1.3.1 国内安全评价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全系统工程引入中国,受到许多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此外,一些石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应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进行了安全评价。许多行业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了安全检查表和安全评价标准。为推动和促进安全评价方法在我国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实践和应用,1986年原劳动人事部分别向有关科研单位下达了机械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化工厂危险程度分级、冶金工厂危险程度分级等科研项目。1987年原机械电子部首先提出在机械行业内开展机械工厂安全评价。并于1988年1月1日颁布了第一个部颁安全评价标准机械工厂安全评价标准。1997年进行了修订,颁布了修订版。修订版则更接近国家最新安全技术标准,覆盖面更宽,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更强计分更趋合理。1991年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列为重点攻关项目。由原劳动部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完成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技术研究”,将重大危险源评价分为固有危险性评价和现实危险性评价。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考虑各种控制因素,反映了人对控制事故发生和事故后果扩大的主观能动作用。与此同时,安全预评价工作也随着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的深入发展,逐渐开展了起来。1988年国内一些较早实施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省、市,根据原劳动部198848号文的有关规定,在借鉴国外安全性分析、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开始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实践。经过几年的实践,在初步取得经验的基础上,1996年10月原劳动部颁发了第3号令,规定6类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与之配套的规章、标准还有原劳动部第10号令、第11号令和部颁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行政管理预评价导则(LD/T106-1998)。这些法规和标准对预评价的阶段、预评价承担单位的资质、预评价程序、预评价大纲和报告的主要内容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规定、规范,促进了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的开展。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0号主席令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建设项目必须实施“三同时”,同时还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2002年1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了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废弃化学品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颁布,必将进一步推动安全评价工作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同时,中国安全生产的主要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陆续发布了安全评价通则及各类安全评价导则。对安全评价单位资质重新进行了审核登记,并通过安全评价人员培训班和专项安全评价培训班对安全评价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资格认定。这就使得安全评价工作有章可循,从业人员素质大大提高,为新形势下的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质量保证。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评价模式正在发生着一日千里的巨大变革。真正意识到安全健康是建设工程高于一切的目标,在发达国家也还是最近510年的事情。在我国,这种观念正在被借鉴引进,特别是石化建设、核电建设等特大型行业企业,他们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起着排头兵的作用,他们正在探索应用现代安全管理科学理论和先进安全管理技术解决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基于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体系框架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正在形成。从建设企业层面来看,科学的安全管理同样具有重大的企业经济社会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安全问题的深层次因素在于管理缺陷,解决了安全问题就意味着企业在管理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避免企业由于较高的事故率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还避免更为巨大的潜在损失(如信誉的损失,承接工程的限制)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也是我国走向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生力军,安全事故不仅仅影响于企业,还严重影响行业在社会中的形象,乃至中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因此,通过技术管理手段,迅速有效地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率,是巩固中国大国地位,与发达国家接轨,竞争国际大型复杂项目的现实迫切需要。1.3.2 国外安全评价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由于国外的工业化进程比中国早,并且大多数都完成了工业化的转变,因此国外的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比较成熟,制度比较完善并且有相关的措施保证其实施。安全评价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首先应用于美国军事工业。1962年4月美国公布了第一个有关系统安全的说明书“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以此作为对民兵式导弹计划有关的承包商提出了系统安全的要求。这是系统安全理论的首次实际应用。1969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系统安全军事标准系统安全大纲要点(MIL-STD-822),对完成系统在安全方面的目标、计划和手段,包括设计、措施和评价,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程序。此项标准于1977年修订为MIL-STD-822A,1984年又修订为MIL-STD-822B。该项标准对系统整个寿命周期中的安全要求、安全工作项目都作了具体规定。中国于1990年10月由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颁发了类似美国军用标准MIL-STD-822B的军用标准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900-90)。MIL-STD-822系统安全标准从一开始实施就对世界安全和防火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迅速为日本、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引进使用。此后,系统安全工程方法陆续推广到航空、航天、核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并不断发展、完善,成为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新理论、方法体系,在当今安全科学与工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次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用于对化工装置进行安全评价。该法已修订6次,1993年以发展到第7版。由于该评价方法日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在世界工业界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引起各国的广泛研究、探讨,推动了评价方法的发展。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蒙德(Mond)部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毒性概念,并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提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没有核电站事故先例的情况下,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分析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核电站风险报告(WASH-1400),并被以后发生的核电站事故所证实。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该法采用了一整套系统安全工程的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使化工的安全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此后并陆续开发了匹田法等评价方法。由于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已在现代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中占有优先的地位。当前,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已将安全评价作为工厂设计选址、系统设计、工艺工程、事故预防措施及制定应急救援计划的重要依据。近年来,为了适应安全评价的需要,世界各国开发了包括危险辨识、事故后果分析模型、事故频率分析、综合危险定量分析等内容的商用化安全评价计算软件包。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事故预防技术的进步,新的使用安全评价软件不断进入市场。在帮助人们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认识潜在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降低危险的方法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由于恶性事故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促使各国政府、议会立法或颁布规章条例,规定工程项目、技术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安全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定由劳动基准监督署对建设项目实行事先审查和许可证制度。美国对重要工程项目的竣工、投资都要求进行安全评价。英国政府规定。凡未进行安全评价的新建生产经营单位不准开工。欧共体1982年颁布关于工业活动中重大危险源的指令,欧共体成员国陆续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国际劳工组织(ILO)也先后公布了1988年的重大事故控制指南、1990年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使用规程和1992年的工作中安全使用化学品使用规程,对安全评价提出了要求。此外,国外的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技术先进,现场管理过硬,安全管理队伍全面,安全管理激励强,使得国外在安全方面心甘情愿的进行投资,取得更高的安全效益。1.4 本文研究内容本文以建工集团总公司在建设高层建筑过程中的实际施工为研究对象进行安全评价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全面综述国内外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现状;通过分析建工集团总公司在高层建筑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找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根据系统功能和区域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得出评价结果,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论文总体结构为:第一章为绪论,介绍所研究问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国内外进展状况及简单罗列所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章简单介绍建工集团高层建筑及其施工特点、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第三章综述目前建工集团高层建筑施工中常采用的安全评价方法,并比较各自的特点;第四章对建工集团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第五章选择恰当的安全评价方法,并根据所选择的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分析;第六章根据高层建筑的风险隐患,提出防范措施,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从机器设备的安全操作以及人员的安全教育方面提出可行的、针对性较强的安全对策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第七章结论。2 高层建筑安全施工特点及现存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建工集团进行高层建筑的数量急剧增多,但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程量大、工序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建筑施工期间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因此,本论文研究确定建工集团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评价。2.1 陕二建简介陕二建全名陕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原陕西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改制而成,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它具有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资质。拥有各类施工、运输、试验、计量、检测等设备1000余台套。近年来,公司高层建筑施工迅猛发展,先后承建了宝鸡工行大厦、长岭大厦、国税大厦、咸阳建行大厦、陕西文化体育运动中心、省政府广厦高层建筑群、西安奥林匹克中心及渭南国贸中心、广电大厦、西安高科花园5#、6#住宅楼、交通银行西安分行营业大楼、上海裕兴大厦、陕西电信网管大楼等高层建筑。并且,建立的数座高层建筑获得中国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全军工程优质奖、陕建总公司优质工程“华山杯”奖等奖项。陕二建的足迹,从东海之滨到大江南北,到处留下了二建人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座座丰碑。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诚信经营,建满意工程,创时代精品”的质量方针,建设优质工程。2.2 高层建筑安全施工特点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系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且层数为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其他民用建筑。高层建筑的楼层多、高度大,但并非是低、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而是从建筑结构和使用功能等方面,针对高层建筑的特点,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并从设计上进行了各种处理。高层建筑要求施工具有高度连续性和高质量,施工技术和组织管理复杂,除具有一般多层建筑施工的一些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施工特点:(1)工程量大、工序多、配合复杂高层建筑的施工、土方、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装修、设备管线量大,一座20层的住宅楼,混凝土量约达5000立方米钢筋750t、钢模板400 t、土方12万立方米、墙体2000立方米,同时工序多,有土方、模板、钢筋、混凝土、砌筑、电管、通风、电焊设备等十多个专业工种交叉联合作业,组织配合十分复杂。(2)施工准备工作量大高层建筑体积、面积大,需用大量的各种建筑材料、构配件和机具设备,品种繁多,采购量和运输量庞大。施工需用大量的专业工种、劳动力,需进行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3)施工周期长、工期紧据建工系统统计,高层建筑单栋工期要经历2-4年,平均2年左右;结构工期一般为5-10天一层,短则3天一层,常常是两班或三班作业,工期长而紧,且需进行冬、雨期施工,为保证质量,应有特殊的施工技术措施,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才能缩短工期、减少费用。(4)基础深、基坑支护和地基处理复杂高层建筑基础一般较深,大都有1-4层地下室,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地基处理以及深层降水,技术上都很困难复杂,它直接影响着工期和造价。(5)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高层建筑高度一般为45-80m,一些超高建筑高为100-200 m,最高的可达400 m以上,高处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施工中要解决好高空材料、制品、机具设备、人员的垂直运输,合理地选用各种垂直运输机械,妥善安排好材料、设备和工人的上下班及运输问题,以及用水、用电、通讯问题,甚至是垃圾的处理等问题,以提高工效。(6)层数多、高度大,安全防护要求严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一般施工场地较窄,常采取立体交叉作业,高处作业多,需要有各种高空安全防护设施、通信联络以及防水、防雷、防触电等。为保证施工操作和地面行人安全,不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相应地也增加安全措施费用。(7)结构装修、防水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为了保证结构的耐久性,美化城市环境,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和建筑物立面装饰标准要求高;基础和地下室墙面、厨房、卫生间的管道和防水都要求不出现任何渗漏水,对土建、水、电、暖通、燃气、消防的材质和施工质量均要求达到优良,施工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来保证,特别是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机具设备和各种工艺体系,施工精度要求高,施工技术十分复杂。(8)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多,机械化程度高高层建筑标准层多,为了扩大施工面,一般均采用多专业工种、多工序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为提高工效,大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比一般建筑施工配合复杂,需要解决好多工种、多工序的立体交叉配合及纵横向方面关系问题,以保证施工有条理有节奏地进行。2.3 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高层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一般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高层建筑安全施工有以下显著特点:(1)高层建筑基础开挖深度深高层建筑地基单位面积的载荷大,因此对相当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土要进行处理,例如打桩做人工地基或加做较深的地下室,在施工中作业危害因素可能从地下土体扩散到工地界限以外,造成重大的生产财产损失,如打桩时造成煤气管漏气使居民中毒,或打桩、挖土时使城市水管爆裂,或是在采用井点降水时使道路下陷、管道开裂等。另外,由于高层建筑基础开挖的基坑深,坑边物体落下打死人,操作人员落入坑下死亡以及挖坑塌土压死人等事故也屡有发生。所以高层建筑施工必须对由于深基础带来对周围与作业人员本身的危险加以防范。(2)高层建筑作业高度高高层建筑大量的施工作业都是在高空进行的,50米以上的高空与10多米高度的作业有质的不同。例如,某高层住宅从檐口落下一小段钢筋,一直飞落到工地外10多米处,打在正在行走的老妇人头上,致使老妇人当即死亡。高层建筑楼面预留洞坠人致死更是常有发生,平常不大注意的小石块从百米高空下落可以砸死人。另外,高空作业物料上下困难,就连最方便的自来水也要采用特殊措施才能上去。一个小小火苗容易造成火警,扑灭也较平地困难。因此大量高空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是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和解决的。(3)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高层建筑层数多,作业立体化,在一个垂直空间许多层次上都要进行工作,上下层次互相造成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如某高层建筑工程,上面有人想看看升降机在哪里,当头探到井道口,而下面正好把升降机开上来,一下子把人轧死。上面落物砸死下面人员的事故就更多了。高层建筑施工不可避免交叉作业,所以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来防范可能发生的事故。(4)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高层建筑施工工期一般都在两年左右,大的项目工期可达三至四年,许多设施放置以后就要使用一年至几年,在此期间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人为的与自然的因素都能使正常的设施转入危险状态,不注意就容易发生事故。例如,高层建筑电缆磨破发生火灾,脚手架倒塌等等。所以,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各种由于时间变化带来的许多不安全因素必须认真考虑。由于高层建筑安全施工的上述特点,所以在各行各业中,建筑业具有很高的灾害事故风险率。在不少亚太地区建筑业灾害要比一般行业高6倍,每3-4个工人中会有一个人负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建筑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很不好,近年来建筑工伤事故骤增,成为居矿山伤亡事故之后全国第二大伤亡行业。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是:(1)建筑安全立法滞后于建筑市场的发展。全国普遍存在无证设计、无证施工、越级设计、越级施工、层层转包以及伤亡事故误报、漏报、瞒报、不报现象。(2)建筑安全管理落后。我国很多地区没有专门的建筑安全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很多企业趁转换经营机制之机,撤销或合并安全管理机构,削弱安全人员,使得施工中安全工作无人负责,无人监督管理。(3)建筑市场混乱,缺乏制约措施。在当前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由于缺乏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一些企业非法转包,越级发包现象严重。还有一些建设单位和非法中介人利用手中的权利,收受贿赂,不顾企业安全资质,使得一些建筑企业资质与所承接工程等级不符,给施工带来不安全因素。(4)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建筑行业的许多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事故的应急能力,这是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一些建筑企业招用农民工、临时工,未经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就上岗。这使得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事故层出不穷。(5)安全措施经费的投入不足。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经费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的实施。经费的欠缺使得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能落实。3 安全评价方法综述3.1 安全评价概述安全评价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就是进行安全评价。传统的安全管理只承认系统要么安全,要么不安全,不承认有中间状态的存在。安全系统工程则认为,生产过程总是会发生事故的,并且可能造成人和物的损失,其原因是客观上存在着风险,一旦对风险失去控制或防范不周,便会发展为危险,就要发生事故。事故的发生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只要摸清其规律,就可以对它进行预测,进而控制它。安全评价,就是根据各种已知条件,事先对系统进行一番评价,看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安全评价(Safety Assessment,简称SA)又叫做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简称RA),风险评价首先是从保险业发展起来的。保险公司为用户承担各种损失的风险,要收一定的费用,这个费用收多少合适呢?当然要由所承担的风险大小来决定。因此就带来一个衡量风险程度的问题。风险程度的表示方法叫风险率它可以由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损失严重度的乘积表示。风险评价的叫法,在日本受到一些人的反感,而日本安全工程协会副会长井上威恭教授把它改成安全评价(SA)。3.2 风险管理简介安全评价来源于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简称RM)的思想。“风险”一词的含义比较广泛,从广义上来讲,干任何事情总是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可能会遭受损失和失败。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通过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导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也就是说,风险管理的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它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即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风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去辨识风险、评价风险,然后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组织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案。风险管理是构成管理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基本过程包括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图3-1所示。图3-1 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3.3 常用安全评价方法综述安全评价工作开展较早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和日本,适于50、60年代。1966年美国波音公司和华盛顿大学在西雅图召开安全系统工程专门学术讨论会议,以波音公司为中心对航空工业开展安全可靠性分析和设计的研究,在导弹和超音速飞机的安全性评价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英国60年代中期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采用概率评价方法进一步推进了定量评价的工作,日本应用了劳动省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安全评价的内容相当丰富,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也不相同,相应的评价方法也千变万化。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预先危险性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研究法、事故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专家评议法等。(1)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是指在评价过程中,为了查找工程或系统中各种设备、设施、物料、工件、操作以及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类,将大系统分割成若干小的子系统,编制成表,这种表称为安全检查表。在评价过程中,以提问或打分的形式,将检查项目列表逐项检查,避免遗漏,这种方法称为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简称SCA。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的优缺点: 能够事先编制,故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能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可以根据规定的标准、规范和法规,检查遵守的情况,提出准确的评价; 表的应用方式是有问有答,给人的印象深刻,能起到安全教育作用,表内还可以注明改进措施的要求,隔一段时间进行复查; 简明易懂,容易掌握; 只能作定性的评价不能给出定量评价结果; 只能对已经存在的系统进行评价。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可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和对熟知的工艺设计、物料、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也可用在新工艺的早期开发阶段,来识别和消除在类似系统多年的操作中所发现的危险。但由于安全检查表法只能做定性分析,不能预测事故后果及对危险性进行分级,因此很少用于安全预评价,事故调查时一般也不用。(2) 预先危险分析法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也称初步危险分析,是在设计、施工、生产等活动之前,先对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的类别、事故出现的条件以及导致的后果,进行概略地分析,从而避免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使用危险性物质、工艺和设备,防止由于考虑不周而造成的损失的一种评价方法。因此,该方法也是一份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计划,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之初完成的。PHA对于系统的安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保证系统的本质安全。预先危险分析的优缺点: 它能识别可能的危险,用较少的费用或时间就能进行改正; 它能帮助项目开发组分析和设计操作指南; 该方法简单易行,经济有效,对于较复杂系统它的应用受到限制。预先危险分析法常用在对潜在危险了解较少或无法凭经验觉察其危险危害因素的工艺项目的初步设计或工艺装置的研究和开发中,或用于在危险物质和项目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的初期开发阶段(包括设计、施工和生产前),对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等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及可能导致的后果,做宏观的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危险发展成事故。(3)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法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法是一种定性的安全评价方法,基本过程以引导词为引导,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可采取的对策。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技术是基于这样一种原理,即背景各异的专家们若在一起工作,就能够在创造性、系统性和风格上相互影响和启发,能够发现和鉴别更多的问题,要比他们独立工作并分别提供工作结果更为有效。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的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所以,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技术与其他安全评价方法的明显不同之处是其他方法可由某人单独去做,而危险和可操作性分析则必须由多方面的、专业的、熟练的人员组成的小组来完成。(4) 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缩写为FTA)又称为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1962年发明的。它从一个可能的事故(顶事件)开始,自上而下、一层一层地寻找顶事件的直接原因事件和间接原因事件,直到基本原因事件(基本事件),并用逻辑图把这些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详见第五章。FTA是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所提供的信息,去寻找同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FTA主要应用于分析事故的原因和评价事故风险,可用于洲际导弹、核电站等复杂系统和其他各类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分析,各种生产的安全管理可靠性分析和伤亡事故分析。(5) 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缩写ETA)是从一个起始事件开始,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考虑各个环节事件成功或失败,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归纳分析方法。逐一从所有可能的起始事件出发,通过ETA可以分析出复杂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模式及其后果,并根据起始事件及环节事件计算各种结果的概率。ETA特点是能够看到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各事件都要按条件概率来考虑,即后一事件是在前一事件出现的情况下出现的条件概率。ETA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的决策论,事件树也是一种决策树,但是它的结果仅仅依赖于系统的内在客观规律,而在决策树中结果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控制和影响。它最初用于可靠性分析,是用元件的可靠性表示系统可靠性的系统分析方法之一。ETA常用于系统的事故分析和系统的可靠性分析。3.4 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比较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比较见下表3-1。表3-1 常用安全评价方法比较评价方法评价目标评价能力特 点优缺点应用条件适用范围安全检查表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安全等级定性按事先编制的有标准要求的检查表逐项检查,按规定的赋分标准赋分评定安全等级简便、易于掌握,但编制检查表难度及工作量大有事先编制的各类检查表,有赋分、评级标准各类系统的设计、验收、运行、管理、事故调查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等级定性讨论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触发条件、事故类型,评定危险性等级简便易行,但受分析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分析评价人员熟悉系统,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各类系统设计、施工、生产、维修前的概略分析和评价事故树分析法确定事故原因及事故发生的概率定性定量演绎法,由事故和基本事件逻辑推断事故原因,由基本事件概率计算事故发生的概率精确但复杂、工作量大,事故树编制有误时容易失真熟练掌握评价方法以及事故和基本事件间的联系,掌握了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宇航、核电、工艺设备等复杂系统的工艺分析事件树分析法确定事故原因、触发条件及事故发生的概率定性定量归纳法,由初始事件判断系统事故原因及条件,有事件概率计算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简便易行,但受分析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影响熟悉系统、元素间的因果关系,有各事件发生的概率各类局部工艺危险性与可操作性 研究法确定偏离及其原因,分析其对系统的影响定性通过讨论分析系统可能出现的偏离、偏离原因、偏离后果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简便易行,但受分析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分析评价人员熟悉系统,有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化工系统、热力系统及水力系统的安全分析3.5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该在认真分析和熟悉被评价系统的前提下,选择安全评价方法。选择安全评价方法时应遵循充分性、适应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合理性的原则。(1)充分性原则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之前,应该充分分析被评价系统,掌握足够多的安全评价方法,并充分了解各种安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同时为安全评价工作准备充分的资料。(2)适应性原则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应该适应被评价系统。被评价的系统可能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评价的重点各子系统可能有所不同,各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应的条件和范围,应根据系统和子系统、工艺的性质和状态,选择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3)系统性原则安全评价方法与被评价的系统所能提供的安全评价初值和边值条件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也就是说,安全评价方法获得的可信的安全评价结果,是必须建立在真实、合理和系统的基础数据之上,被评价的系统应该能够提供所需的系统化的数据和资料。(4)针对性原则所选择的安全评价方法应该能够得出所需的结果。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需要安全评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