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论庄子的理想世界.pdf_第1页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论庄子的理想世界.pdf_第2页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论庄子的理想世界.pdf_第3页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论庄子的理想世界.pdf_第4页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论文)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论庄子的理想世界.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f i i i 舢川i j f | f i j j l l | l | i | jy 17 6 7 5 8 9 摘要 庄子在中西方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思想上承儒家又不 同于孔孟,发展道家又不同于老聃,放眼当时的世界,他的思想与释 迦牟尼、柏拉图亦为不同。庄子思想更加注重于人的本体地位,侧重 于对个体心灵的剖析与挖掘,这一点集中体现在他对理想世界的探求 上,也正是因此,两千余年来中国士大夫阶层总是将庄子思想作为“内 、修”的一门重要功课。 近年来,对庄子理想世界的研究正成为全球“庄学”研究的一个 热点和重点,通过这把钥匙我们不仅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庄子,也能 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民性格的发展史和现实特点。 本文以庄子内篇为基础,对庄子的理想世界进行了全面研 究,认为庄子的理想世界一方面是“虚己以游世”,即淡化个人的主体 地位往来于现实社会;另一方面是“乘物以游心 ,即在一个虚拟的世 界中驰骋个人胸怀,寄希望于一个臆想的“无何有之乡”。全文从庄子 所处的历史时期、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嘲讽、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对 庄子的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对庄子及其学派的思想进行深入挖 掘、合理阐释。通过对庄子原文及国内外研究者的论著研究,最 终得出如下结论:庄子的理想世界于其个人而言是一种悲哀,于中国 文化史、思想史来说是有别于孔孟“大同世界”的新创造,是以历史 倒退为出发点的“乌托邦”。 论文以正论为主,兼有驳论,既要通过正确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庄 子的理想世界,又要破除新文化运动以来对庄子思想的误解与偏见, 有破有立,评价客观、论述精彩,从而有利于大家更加全面地认识庄 子思想、认识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的地位。 对庄子理想世界的研究,具有历史和现实两重意义。从历史意义 上来讲,庄子及其学派作为战国诸子之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确有其出世消极的一面, 也有其反对现实、反对儒家传统思想的一面,两千余年来,每当中国 传统知识分子无法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梦想时,往往会以庄子思 想自勉,以庄子的理想世界为憧憬,转向“穷则独善其身 ,成为“封 建地主阶级的无上法宝”( 郭沫若语) 。因此对庄子理想世界的研究, 本身就是对中国封建文化史的一种深入思考,从这个层面上说,这种 研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从现实层面上来看,在社会高速发展、物欲横流的今天,庄子的 “逍遥游”、“齐万物”、“等生死”的思想,未尝不是对现实社会的一 种冷静思考,是医治现代人诸多心理问题的一剂良方,因此对其研究 显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综上,对于庄子理想世界的研究显然是必要且重要的。 关键词:庄子;战国;现实社会;理想世界;“建德之国”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a b s t r a c t c h u a l l g t z ui nm eh i s t o d ,o fw e s t e mt h o u g h to c c u p i e sa l li m p o n a n tp o s i t i o n ,a 1 1 d h i s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m 瑚i t m e n ti sd i 髓r e n t 舶mt h ec o r 血c i a i l i s mo fc o n 舭i u sa 1 1 d m e n c i u st h e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亿l o i s ma l s oi sd i f f _ e r e mf r o mt 1 1 eo l dd a n ,l o o 虹n gt o t h ew o r l da tt h a tt i m e ,h i sm o u g h t sa i l ds 凼,锄u n i ,p l a t oa l s od i 脏r e n t z h u a n g z i t h o u g h t 铲e a t e re m p h a s i so nt h ep e r s o n sb o d yp o s i t i o n ,f o c u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m i n da n dm i n i n g ,w h i c hi se m b o d i e di nh i sq u e s tf o rt h ei d e a lw o r l d ,t h e r e a r ea l s of o rt h a tr e a s o n ,铆om o u s a i l dy e a r s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ic l a s s ,a j w a y sm o u g h to f z h u a n g z ia s ”i nm a i n t e n a n c e ”o fa 1 1i m p o r t a l l ta s s i g 啪e n t i nr e c e my e a r s ,t h es t u d yo fz h u a l l g z i i d e a lw o r l di sb e c o m i n gag l o b a l ”v i l l a g e s t u d y ”ah o tt o p i ca 1 1 df o c u so f t h es 仙d y ,t h r o u 曲w l l i c hm ek e yc a i ln o to n l y 向r t h e ro u r u n d e r s t a i l d i n go fz h u a n g z i ,c a na l s ob e t t e ru 1 1 d e r s t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 n a t i o n a lc h a r a c t e r ,h i s t o r ya n dr e a l i t yo f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t h i s p 印e r ,”z h u a n g z i i n n e rc h a p t e r s ,i b a s e do nz h u a n g z i si d e a l 的r l d , c o n d u c t e d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u d yt h a tz h u a i l g z i si d e a lw o r l di ti s ”t h ev i r t u a lw o r l dh a s t ot r a v e l ”,t h a ti st op l a yd o w nt h ed o m i n 删p o s i t i o no ft h ei n d i v i d u a it r a n s a c t i o n si n t h er e a lw o r l d ;t h eo t h e ri st h a t ”t h i n g si no r d e rt 0t r a v e lb yh e 矾”,t l a ti sav i r t u a lw o r l d g a l l o pi 1 1 d i v i d u a lm i n d ,h o p e sa 1 1a c to f ”n o w h a ti sm et o w n s h i p ”f u l l 一t e x tf r o mt h e c h u a n g - t z ut h eh i s t o f i c a lp e r i o d ,t h er e a lw o r l do ff - m s t r a t i o na n ds a r c a s m ,t h ev i s i o no f a 1 1i d e a lw o r l d ,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z h u a i l g z id i s c u s s e ss e v e r a la s p e c t so fz h u a n g z ia n dt h e s c h o o l si d e o l o g i c a li n d e p t he x c a v a t i o n ,ar e a s o n a b l ee x p l a n a t i o n t 1 1 r o u 曲t h e ”z h u a n g z i ”t h eo r i g i n a la n dt h ed o m e s t i ca i l df o r e i g l lr e s e a r c h e r so nt h e s t u d y ,t h ef i n a ld r a wt h ef o l l o w i n gc o n c l u s i o n s :z h u a l l g z i si d e a lw o r l di sat r a g e d yi n t e m so ft h e i ri n d i v i d u a li nt h eh i s t o r ) ro fc h i n e s et h o u g h ti sd i 虢r e n t 矗o mt h a to f c o n 舭i u s 锄dm e n c i u s ,”o n ew o r l d ”n e wc r e a t i o ni sar e v e r s a lo fh i s t o 巧a st h e s t a r t i n gp o i n to ft h e ”u t o p i a ” p a p e r sw i t hb e i n go nt h em a i n ,b o t hs p l i tt h e o r y ,n o to i l l yt h r o u g hp r o p e rr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 st os t u d yt h ec h u a n g - t z u si d e a lw o d d ,b u ta l s og e tr i do fz h u a i l g z i st h o u g h t s i n c em en e wc u l t u r em o v e m e n to fm i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r l dp r e j u d i c e ,也e r ea r eb r o k e n h a v eb e e ne n a c t e d ,t h ee v a l 岫t i o no b j e c t i v e ,d i s c u s s e di nw o n d e r 觚,w h i c hw i l lh e l pu s a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z h u a n g z it h o u 曲t ,u n d e r s t a l l d i n gt h eh i s t o 巧o f t h o u g h ti na 1 1 c i e n tc h i n ao c c u p yt h ep o s i t i o n z h u a n g z i si d e a lw o r l do fr e s e a r c h ,w i t ht h ed o u b l em e a l l i n go fm s t o r ya n dr e a l i 够 n l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一一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f r o mah i s t o r i c a ls e n s e ,z h u a n g z ia 1 1 di l i ss c h o o la so n e o ft h ew 缸t i n gs t a t e st h i n k e r si n t h e 王1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t h o u g h to c c u p i e sa 1 1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 a sar e p r e s e n t a t l v eo 士t h e t a o i s ts c h o o l ,z h u a l l g z iw a sb o m t h ei d e ah a si t sn e g a t i v es i d e ,也e r ei sa l s oo p p o s e d t o t h er e a l 时a n di d e o l o g ya g a i n s tt h es i d eo fm ec o n 如c i a nt r a d “i o n ,觚om o u s a n dy e a r s a g o ,、v h e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i n t e l l e c t u a l sc a n n o tb ea c l l i e v e d ”o v e rt h ee c o n o m y a n dt h ew o r ld f ld r e a m s ,t h e yt e n dt oe n c o u r a g ee a c ho t h e ri no r d e rt oz h u a n g z it h o u g h t t oz h u a i l g z i si d e a lw o r l da sm ev i s i o nt o ”t h ep 0 0 ri s 孤e x c e p t i o n ”a st h e ”s u p r e m e f e u d a ll a n d l o r dc l a s s ,am a g i cw e a p o n ”( k u om o _ j ol a n g u a g e ) z h u a i l g z i si d e a lw o r l da n dt h e r e f o r et h es t u d yi si ni t s e l fa ni n d e p t hh i s t o 巧o f c h i n e s ef e u d a lt h i n k i n g ,矗o mt h i sp e r s p e c t i v e ,t 1 1 i ss t u d yh a sap o s l t l v em e a m n g f r o map r a c t i c a ll e v e l ,p o i n to fv i e w ,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e t y ,m a t e n a l l s t i c t o d a y z h u a n g z i s ”e s c a p e ”,“l e ta l lt m n g s t - ,”s u c ha sl i f ea n dd e a t h ,”t h o u 出i tn o t o n t h es o c i a lr e a l 埘o fac o o lm o u g h t ,i s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m o d e m al o t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i p r o b l e m s ,ar e c i p e ,s om er e s e a r c hi sc l e a r l yo fp r a c t i c a ls i 鲥f i c a n c e t os 啪u p ,f o rz h u a n g z i - si d e a lw o r l dr e s e a r c hi sc l e a r l yn e c e s s a r ya n dl m p o n a n t k e yw o r d s :z h u a n g z i ;t h ew 枷n g s t a t e sp 耐o d ;t h er e a lw o r l d ;纽i d e a lw o r l d ;”j i a n d e o f t h ec o 咖”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1 章 引言一1 1 1 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对庄周思想的批判及继承2 1 2 共和国成立后的主要研究方向2 1 3 庄子思想对国外的影响及研究概况4 1 3 1 日本对庄子的研究概况4 1 3 2 美国对庄子的研究概况4 1 3 3 英国对庄子的研究概况一4 1 4 本文研究意义及价值“5 第2 章“不可与庄语”6 2 。1 后皂嘉树,橘徕服兮6 2 1 1 庄子国籍7 2 1 2 庄子享年一7 2 1 3 庄子生平一8 2 1 4 庄子阶级一8 2 1 5 庄子著作一9 2 1 6 庄子师承一9 2 1 7 庄子后学一9 2 2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1 0 2 2 1 思想基础l o 2 2 2 思想源溯1 1 2 2 3 思想特征1 1 2 2 4 思想本质13 第3 章“虚己以游世”1 6 3 1 燕雀与鸿鹄1 6 3 2 游世与超世:一l8 3 3 无为与有为1 9 第4 章“乘物以游心 2 l v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4 1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2 l 4 1 1 理想人格中的求索精神2 1 4 1 2 理想人格中的理性意识2 3 4 1 3 理想人格中的超然品格2 3 4 1 4 理想人格中的超然视角2 3 4 1 5 理想人格中的价值观念2 4 4 2 建德之国,至德之世“2 4 4 2 1 绝圣弃知,大盗乃止2 5 4 2 2 至德之世,其行填填2 6 4 2 。3 建德之国,民愚而朴2 7 4 3 天地之正,六气之辩一2 7 第5 章“吾生也有涯”2 8 5 1 蔽于天而不知人”2 8 5 2 神龟曳尾已千年2 9 5 2 1 才华傲世的思想家2 9 5 2 2 想象雄奇的文学家2 9 5 2 3 影响深远的大智者- - 3 0 结语3 2 2 参考文献3 3 v i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第1 章引言 庄周作为中国先秦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开 启了一扇独特的大门。 他的思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以致“蔽于天而不知人”【u ( 荀子语) ;他的 理想“逍遥游”,以致淡忘了自己;他的文章汪洋恣肆、淼淼无涯,说尽千古,道 尽万代,成为后世文入学习的楷模;他的人生以悲为喜、以陋为饶,蜗居于卿相 之间、隐匿于朝堂之外,纵横驰骋于胸臆中的理想世界。 理想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未来状态的一种设想和理念建构。 马克思认为,理想并非凭空而生,乃是源自现实,以对现实的认知、继承、发展、 批判、超越为基础,内在地蕴含着建构者的价值取向。 庄子的理想是通过“自然 和“理想”,通过构建“至德之世”、“建德之国”, 实现人生的“逍遥游 。 卡尔马克思在其名篇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指出,因为法国的 阶级斗争“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正是这种“条件和局势才使得波拿巴“有 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庄子理想世界的产生也是建构在这样一种“条件和局势” 基础上的。 于中国而言,时处战国,礼乐崩坏、诸侯纷争,矛盾丛生、民不聊生,人民 渴盼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于世界而言,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进入了“轴 心时代 ( 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语,这一时代指公元前一千年内) ,释迦牟尼、 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思想家都突破性地发展了哲学、文学、艺术、数学及相关 命题研究,人类文明从原始阶段进入到高级文化阶段,开始自觉地发现自我,并 各自形成特殊的文化传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人类的思辨力、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激发,新的文化体 系与人格精神得以催生。此时的中国,儒道墨韩、百家蜂起,纷纷构建自己的思 想体系。孔丘强调“仁者爱人”,老聃主张“夫为不争,天下莫可与之争,韩非 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正是在这样的特殊背景和条件下,庄子顺时而 生。 庄子思想更加侧重于对个体心灵的剖析与挖掘己开始关注人并注重到人 的自我觉醒。我们毋宁可以把它看作是庄子以理想世界为旗帜、亲力领导的一次 “人性解放运动”。 对于庄周领导的这次“人性解放运动”,中国古代基于儒教的正统地位,论者 寥寥,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西学引入,才逐渐得到注意,可惜期间出于运动 和斗争的原因,对庄子思想的研究渐趋工具化,直至偏狭和迷失。 i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1 1 新文化运动推动下对庄周思想的批判及继承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胡适、冯友兰等学者开始成系统地研究庄子学说, 并以现代研究方法加以解构,在这种解构过程中庄子学说无可避免地成为被批判 的对象。 最早使用现代方法研究庄子的当属大学者胡适。早在1 9 1 7 年胡适在先秦诸 子进化论中就有庄子的进化论乜3 的论述,后来这一观点直接被庄子哲学浅 释、中国哲学史大纲( 上卷) 所继承。胡适将庄子的理想与西方的达尔文进化 论相比较,提出“庄子的哲学观点,只是一个万物变迁的问题 。胡适还在先秦 名学史中提出由于庄子过分推崇“天道 的作用,所以一切逻辑区别都归无用, 庄子哲学也就滑向极端达观主义。 对于庄子的人生哲学,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 上卷) 中认为其只是“依 乎天理,因其固然”,将其归为“出世主义 。“古代的命定主义说得最痛切的, 莫如庄子。庄子把天道看作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因此他有乘化以待尽的 学说,在当时遇着苟子,便发生一种反动力。苟子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所 以苟子的天论极力主张征服天行,以利人事。但是后来庄子这种学说的影响, 养成一种乐天安命的思想,牢不可破。在社会上,好的效果,便是一种达观主义; 不好的效果,便是懒惰不肯进去的心理 中国现代哲学研究奠基人之的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3 】中认为庄子哲学中 的“道”即是“天地万物所以生之总原理”,而“德 表示“各物个体所以生之原 理”。冯友兰认为庄子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其所处之世界,亦即此种经验之世界 也 ,“所谓心斋、坐忘,皆主除去思虑只是,使心虚而同于大同,在此 情形中所有之经验,即纯粹经验也 。 在众多研究者中,郭沫若的观点具有启迪后昆的作用。郭沫若一方面肯定了 庄子思想积极用世,认为其不是完全忘却世道的人,肯定了不为富贵所动、不为 贫贱移志的的高尚品格,同时也指出他的消极厌世,认为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 强烈批判。郭认为庄子的这种情绪“本是悲愤的极端,然而却也成为了油滑的开 始,所谓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乘物以游心他的处世哲学结果是 一套滑头主义”【引。最终,郭沫若将庄子这一因对现实高度不满而创造的理想世 界批判为彻头彻尾的滑头主义,“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无上法宝”。 1 2 共和国成立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共和国成立后,学者们普遍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庄子学说进行深入研究, 其间大致可以以1 9 7 8 年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划分为前后两个研究阶段。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第一个研究阶段( 1 9 4 9 一1 9 7 8 ) :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对庄子的研究仍以 批判为主,其中以6 0 年代“红色 思想家关锋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作为文革初期 的重要“旗手”,关锋对于庄子的哲学批判反应了毛时代的主流思想。关锋认为庄 子哲学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主观唯心主义,其特殊结构是“有待一无己一无待 ,反 映了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和感情。正是要坚持这样的阶级立场,庄子才会“悲 观透了”,“要到无何有之乡里,去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以安慰那个花 岗岩脑袋”,并认为“追求世界的开始,是达到唯心主义的一条道路”【5 l 。 在研究者中,大学者任继愈的研究内容较为特殊,体现了时代的不同声音。 任继愈在庄子探源中将庄子的阶级出身定位为自由农民,从而打破了当 时学术界普遍认为其出身没落奴隶主阶级的观点。任氏的这一观点对于研究庄子 的理想世界开辟了新的空间和视野:一方面否定儒家门徒,认为理想社会必是“人 人劳动的 ,这不仅包括劳动人民,也包括尧舜等统治人物,并且对体力劳动表现 出足够的尊重;另一方面庄子反对战争、机谋和巧诈,其理想圣人是“并包天地, 泽及天下而不知其谁氏 。 任继愈认为,在庄子的理想世界里有着反对剥削的朴素观念,反映出古代农 民阶级的大同思想、平均思想。 第二个研究阶段( 1 9 7 8 2 0 1 0 )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者对庄子的认识逐 渐改变,开始重视对庄子一书本体的研究,这集中体现对其理想世晃认识等 方面 现代学者童书业在庄子思想研究【7 】一文中提出庄子学派是从自然主义走 到反自然主义,从带有唯物观的哲学走到绝对唯心的哲学。“因为他们打破自然束 缚的办法,不是一人升天,用人的力量来克服自然,而是企图拜托物质的世界, 向内心求取解放他们进一步认为精神虽然充塞于天地之间,但是天地也 就在我心之中,我心和宇宙精神本是一体天地都为我心服役了”。 现代学者崔大华在庄学研究眵1 一书中非常系统地论述了庄子的自然哲学、 人生哲学,提出庄子的社会批判包括无君论、无为论、返朴论,他的理想社会是 “至德之世 和“建德之国”,理想社会的独特性是“超世俗和超人类 。 当代学者韩林合在虚己以游世嘲一书中提出庄子的理想世界即是“道” 的世界,回归于“道 的途径有:安命、齐物、心斋,体道可以获得人生绝对的 自由、安全和幸福,并且达到不可言、不可知、不可思、不可学、不可教的境界。 在各家研究中,陈鼓应先生庄子今注今译中从中西思想史比较的角度出 发,提出了一些较为中肯的意见:“中国哲学的主体部分为宇宙论和人生哲学,其 建构者主要是道家在人生哲学方面,庄子的成就是空前的,在后代也是无人 可及的”。 “虚已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最近几年,对庄子的研究呈现出日渐升温的喜人局面,其中以于丹的影响较 大。她在于丹( 庄子) 心得“们一书中引入诸多现代价值观,从而将庄子学派 思想与当代都市人的躁动心态相比照。于丹认为庄子谈笑论生死,“生和死,不过 是一个形态的变化”,一个人应该学会坚持与顺应,兼顾本性和物性,保持良好的 心态与状态,真正实现“大道合乎自然”。 1 3 庄子思想对国外的影响及研究概况 庄子作为一代思想大家,他的理论和思想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全世界。在英语 世界中的庄子研究已在质量和数量方面相当可观。 1 3 1 日本对庄子的研究概况 日本对庄子研究历史悠久,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力的学者,其著作中多 少对庄子的理想世界有所论及。 庄子直接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平安时代文人将庄子思想理 解为相对论与命运观,乐于接受其影响,从而使文学中酿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绪。 吸收了宋代哲学新知识的日本中世初期禅僧接受庄子思想后,知名学者虎关师炼 认为,庄子的理想世界是以“自然”为德,以德为道,从而在日本的庄子接受史 上拓出了一个新时期。 1 3 2 美国对庄子的研究概况 美国对庄子的早期研究从美国人爱著开始的,他专门分析庄子相关理论,着 眼于庄子的心灵转换与理想世界。后期集多元学科为一体的梅集是一本论文 集,共收文约十篇,认为应从多个角度和多种方法来研究这个思想丰富而复杂的 哲人。 美国学者对庄子研究更趋向于从其内在倾向出发进行探索,如纽约州立大学 教授r o b e r ta 1 1 i s o n 向往心灵转化的庄子:内篇研究、爱莲心在向往心灵转 化的庄子n ”等书中表示“庄子想要达到的结果,在内七篇之首的标题逍 遥游指的是心灵在任何一个想想的方向移动的绝对的自由头,一种只有在 达到了超越经济或超验快乐的境界以后才可能的自由的水平。这种只有经过心灵 转化才能的得到的境界是一种心灵能够无拘无束地活动的境界,因为它不受任何 特殊立场的局限性的约束”。 1 3 3 英国对庄子的研究概况 英国著名分析哲学家赖尔提出从“言”与“道 的关系去解释庄子的理想人 生和理想世界。著名的华裔学者吴著对庄子的语言作解释学的分析,列举了九种 对庄子的误读或误解。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1 4 本文研究意义及价值 本文在前人基础上,以庄子的理想世界为切入点,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于 论述中对一些学者的观点加以批驳,对“五四以来中国各学派相关观点进行归 纳总结,对庄子一书做出新的评价,对其所追求的理想世界予以重新审视, 收到了见微知著的效果。这不仅可以为研究先秦文学特别是庄子思想文化体系提 出新的学术见解,同时也将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第2 章“不可与庄语” 一一庄子思想的产生及发展考辨 庄子以他的神奇之笔,不仅向我们描绘了理想世界的美好愿景,也向我们提 供了一条自现实社会出发,通向那里的理想之路:“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所谓“虚己以游世 ( 山木) ( 以下所有庄子引文仅注篇目不注书名) n 副, 即淡化自我、虚心探求世界的本原,将人生视为一次远游,通过这样的经历参悟 宇宙,强调的是一种“自由”;“乘物以游心 ( 胜箧) ,即不为外物所动,任凭 心灵游于八极之外、不染纤尘、不为俗累,强调的是一种“自在”。 庄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与当时社会特殊的“条件和局势”密切相关:一是 从政治层面上来说,春秋以来礼制崩坏、战争频仍、官僚腐化、民不聊生,“窃钩 者诛、窃国者为诸侯”问题呈普遍性;二是从思想层面上来讲,战国时期、思想 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期间道家先后出现了以老子、庄子、列子为 代表的思想群体,这些入对战争有着天生的排斥感,主张“小国寡民”,显然这是 符合当时社会一部分人群需要的;三是从个人层面上来谈,庄子或为楚国贵族之 后,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隐居不仕,自身特殊的成长经历注定了他对社会现实的逃 避与反抗、对理想世界的憧憬与追求,这也是“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的重 要原因。 2 1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一一庄子生平考辨 关于庄子生平的记述,史载较少。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建言立论、往往论及彼此,然而庄子只在天下 中论及墨翟、禽滑厘、尹文等六家,在部分篇章中论有孔子、颜回、惠子,其余 诸家皆未言及。观战国诸家,论及庄子者亦少见:孟子“辟杨墨 n 引,说“天下 之人,不归于杨,即归于墨”( 孟子滕文公下) n 射,全文只谈杨墨,未提老庄; 尸佼论及孔子等六家,连列子都谈到了,却始终未提庄子( 见尔雅引尸子广 泽篇) n 引;吕氏春秋n 6 1 共论十家,涉及老子、列子、关尹,也无庄子名姓( 见 吕氏春秋不二) 。真正提及庄子的只有苟子的“蔽于天而不只人”一句( 见 荀子解蔽) 。 诸子对庄子学说的评论何以如此之少,这在历史上即有争论。儒家学派注重 将他与同时期的孟子相比较,探讨何以庄孟互不论及。一方面,庄子毕生多以隐 者自居,虽曾游览一些国家,但影响力一直远逊色于苟子、列子,朱熹曾以他在 “僻处自说 来论述孟庄不相识的原因;另一方面,庄子学派的一个特点即为避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世,这一点使其与其他学派间不会发生矛盾冲突,纵观庄子全书虽曾对儒家 有所诋就,但并未像孟子那样“辟杨墨”。也正是因此,论者才会如此之少。 “最早有确切记载( 庄子生平) 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于丹庄子心得) 。 史记n 7 1 中关于庄子的记述如下: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 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 盗跖,肱箧,以诋就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 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剥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洗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 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丈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 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对这样一段有关庄子最早的生平记述,晚近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 2 1 1 庄子国籍 “庄子者,蒙人也 这第一句就暴露出一个问题庄子的国籍问题。 这一点应该是司马迁在修撰史记时也没搞清楚,其原因有二:一是同传的老 子、韩非子都注有国籍,“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韩非者,韩之诸公 子也”。所以没有庄子的国籍,大抵是因为他地位低微,于史无载;二是司马迁在 修撰史书时有一个原则,即没有经过充分考证的东西不记( 史记太史公书) , 因为庄子国籍的问题难以考证,故不记。 庄子国籍问题,自古说法不一。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引班固汉书地 理志谓蒙地在梁,汉代刘向在另录中称庄子为“宋之蒙人”。目前,中国 学者大都认为庄子故里在宋,即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 近年来,豫、皖、鲁等省的学者们基于开发庄子文化价值的原因,掀起了一 股浓厚的故里考证风,先后并立五说n 8 1 ,大致可以归纳为宋人说、楚人说,楚国 贵族出逃至宋避难说( 崔大华庄学研究) 、齐人说、鲁人说等五种。其实无论 是哪一种说法的考证结果都未免牵强。一方面庄子长寿,不可能终身只居一地,庄 子中也曾记述他出访梁国嘲弄惠施的故事,因此所谓的蒙人大抵只是他的出生 地或一段时期的居住地,究竟在这里居住了多久于史无考:另一方面,战国中期, 战乱频仍,蒙地地处中原,为楚、齐、宋、鲁诸国相争之地,以庄子的寿数计算 有可能曾为“多国公民”。 2 1 2 庄子享年 依据史记记载,庄子当与梁惠王( 公元前3 7 0 年一前3 1 9 年) 、齐宣王( 公 7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元前3 2 0 年一3 0 2 年) 、楚威王( 前3 7 5 年一前3 0 0 年) 同时,据马叙伦、崔大华 考证,庄子应生于梁惠王初年、卒于宋国灭亡( 前2 8 6 年) 之后,郭沫若推论“庄 子享年应在7 0 岁以上”。虽然,我们尚不能具体考证庄周生卒年,但可以肯定的 是其为一位长寿老人,真正实现了“养生主”。 2 1 3 庄子生平 史记对庄子的生平实际只记载了三件事、共2 8 7 个字:著书十余万字、 在蒙地担任漆园吏、不愿就聘楚相。著书十余万字有庄子及其他典籍佐证, 不需赘言。漆园吏应该是管理漆器制作的小吏,与庄子中多次记叙漆器生产 和用途等内容相符,如人间世中就曾记载“漆可用,故割之”,骈拇中记 载“待绳约胶漆而固者 ,这些都印证了“庄子是一位熟悉漆器生产的专家”( 崔 大华庄学研究)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他是一位有小生产者倾向的“士 。 庄子拒聘楚相一事,有庄子秋水篇可相为证:“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 大夫二人往先焉,日:愿以境内累矣”。但后世学者多认为以楚威王这样崇尚征战 的君王怎么会希望庄子这样闲云野鹤般的人物担任上卿呢,可能是司马迁误将寓 言当作信史记录在案。 尽管史载寥寥,但从庄子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庄周的一些人生轨迹:一 是家贫,全文曾多次记载庄子“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外物) 、“庄子衣大 布而补之”( 山木) 、“钓于濮水 ( 秋水) ;二是清高,列御寇中记载的“为 王舔痔”的故事就表现了庄子自命清高、憎恶权势的性格特点;三是交友,在同 时代的思想家中,庄子与名家的惠子交往较多,其死后还曾前往墓前吊唁。但庄 子也曾对惠子贪恋权势予以抨击,二者在思想上有着很大分歧,如至乐中对 生命问题看法的对峙就体现了这一点。应该说在当时与庄子有着深厚友谊且志趣 相投的人很少;四是诲徒,庄子中多次记载了庄子与徒弟间的对话及其出游情 况,应该说庄子周围是有一些徒弟的。 庄子与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形成了一个学派,这个学派继承并发展了儒、 道等家思想,共同编著完成了庄子。 2 1 4 庄子阶级 随着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关于庄子阶级问题日渐为人所 重视。这一点集中地体现在关锋的庄子哲学再批判一文中,关锋认为“庄子 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非常仇视新兴地主阶级 。关锋的这一论断直接影响了 中国上世纪6 0 年代一8 0 年代的庄学研究。 对此,作者不以为然。如上所言,庄子家境贫寒,“处穷闾陋巷,困窘织履, 槁项黄馘”( 列御寇) ;曾身上打着大补丁往见梁国君主;经常吃不上饭,以致 借米被人奚落。“这种经济地位和活动方式,表明庄周属于士这个阶层。士 “虚己以游世,乘物以游心” 论庄子的理想世界 阶层是各种政治力量的大杂烩,他们的著作往往带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倾向,而从 庄子一书来看,有很多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由平民即小生产阶层的思 想倾向。u 刨 关于庄子的出身,于史无载,全系后人依据庄子内容进行推测,关锋之 言显然缺少凭证。值得指出的是,一是自孔子兴私学以后,身处平民阶层的士人 一样可以成为大学者,比如墨翟;二是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总是与经 济地位“同频共振”,无论庄子是否出身没落贵族,都不能成为其代言那个阶级的 证据。因此,“庄子代表的应是小生产者的思想倾向 n 引。 2 1 5 庄子著作 所谓的庄子“著书十万余言”,实际上应该是庄子学派的集体著作,这一著作 起于逍遥游止于天下,时间跨度应从战国中期一直延伸至汉初,是其学术 体系集大成之作。j 汉书艺文志跚1 记载“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仅三十三篇,即内篇七篇、 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司马迁认为渔父、盗跖、肱筷等篇应是庄 子的代表篇目,但苏轼却认为渔父、盗跖最像伪作昭。学者们大多认为 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与杂篇为庄子后作的集体创作。崔大华认为:“即便是内篇 亦不全为庄子所作,而是后学逐段累加而成”。作者认为这个观点是比较科学的。 2 1 6 庄子师承 尽管庄子及其学派被归入道家,但与老子思想仍有很大不同凹引。老子看似无 为,实为“王霸之学”。相比之下,庄子没有这样的积极入世,终其一生多以 隐者身份存在,他将自己全部的理想都全部寄托于一个臆想的“乌托邦 。因此, 有学者认为庄子师承老子,作者以为不尽然。 庄子在其著作中曾多次提及孔子,对孔子是既尊敬又嘲讽,这就让后世学者 们思考庄子与孔子间是否存在着师承关系。孔子逝后,儒分为八,庄子大抵就是 八家中的一支。唐代大学者韩愈认为庄子师承田子方;郭沫若在其庄子的批判 中提出庄子师承孔子得意门生颜回,综观庄子全文,这个论断应该是正确的。 2 1 7 庄子后学 庄子生前寂寞、身后数百年亦不为世所关注,诚如宋代朱熹所说“庄子当时 也,无人宗之,他只在僻处自说”。从庄子来看其当时是有一些弟子的,这些 弟子可能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