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心理词语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心理词语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心理词语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心理词语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心理词语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 p ( 二) 情感类1 0 ( 三) 意愿类1 1 ( 四) 谋虑类1 1 第二章红楼梦单音心理词语与复音心理词语关系研究1 3 一、单音词中的高频构词语素1 3 二、单音心理词语和复音心理词语的关系1 4 ( 一) 词义相关度1 4 ( 二) 同根复音词的语义特点1 4 三、特殊词语分析1 5 ( 一) 异形词15 ( 二) 同素异序词1 7 ( 三) 同形异义词1 8 第三章红楼梦情感类心理词语研究2 0 一、红楼梦情感类单音心理词语语义研究2 0 二、积极情感词语与消极情感词语的平衡与错落2 3 第四章心理词语的发展2 5 一、红楼梦心理动词的和敦煌变文醒世姻缘传的比较2 5 ( 一) 数量2 6 ( 二) 结构。2 7 ( 三) 词义。2 7 二、红楼梦心理动词变化的原因2 8 三、心理词语发展的趋势2 9 ( 一) 表达多样化2 9 ( 二) 词义细致化3 0 ( 三) 词义固定化3 0 ( 四) 复音化3 0 结语31 参考文献3 2 致谢。3 5 摘要 红楼梦心理词语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刘云 指导教师李海霞教授 摘要 现阶段,对于心理词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心理动词方面,对于描写心理活动 和心理现象的形容词、副词和名词还没有涉及,对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心理词语的研究也 不深入,为了对心理词语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近代汉语心理词 语进行了研究。 首先,本文对红楼梦中的心理词语进行了穷尽性的梳理,并在心理学角度对心理 活动进行了二分,将心理词语分为认知类心理词语和情意类心理词语,认知类包含感知类、 记忆类、思维类和想象类,情意类包含情绪类、情感类、意愿类和谋虑类。 其次,提出词义相关度的概念,对红楼梦心理词语中的单音词与复音词以及复音 词与复音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同根复音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和顺延性,语义内部 具有互补性。并对三类特殊词语一异形词、同素异序词和同形异义词进行说明。 再次,情感类心理词语是心理词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分为积极情感心理词语和消 极情感心理词语,利用语境归纳法对“思”、“爱”、“悲”、“哀”进行语义分析可以发现书 中人物的情感大多是从自身出发,与个人密切相关。同时,情感词语在发展中呈现平衡与 错落的特点。 最后,通过与前代心理词语的比较发现,红楼梦中情绪类心理词语数量大增。心 理词语的发展表现出表达多样化、词义细致化、词义固定化和复音化的特点。 关键词:心理词语;关系;语义;发展 ,每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n o w a d a y s t h es t u d i e so n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m a i n l yf o c u so n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v e r b s w h i l eat h o r o u g hs t u d yh a sn o tb e e nc a r r i e do u ts of a ri nr e s p e c to ft h ea d j e c t i v e sa n dv e r b sf o r d e s c r i b i n gm e n t a la c t i v i t ya n dp h e n o m e n o n ,a n c i e n ta n dm o d e r nc h i n e s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 w i t ht h ep u r p o s eo fg e t t i n ga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o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r o r d s , t h i st h e s i sc a r r i e so u ta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o nt h em o d e r nc h i n e s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w i t ht h e d r e a mo fr e dm a n s i o n sa s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f i r s t l y , t h i st h e s i ss o r t so u t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i nt h ed r e a mo fr e d m a n s i o ni na l l e x h a u s t i v ew a ya n dd i v i d e st h em e n t a la c t i v i t yi n t ot w op a r t s 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a r e d i v i d e di n t oc o g n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a n da f f e c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 c o g n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i n c l u d et h o s er e l a t e dt op e r c e p t i o n ,m e m o r y , t h i n k i n ga n d i m a g i n a t i o nw h i l et h el a t t e ri n c l u d e st h o s er e g a r d i n gt h ef e e l i n g ,e m o t i o n ,w i l l i n g n e s sa n d d e l i b e r a t i o n s e c o n d l y , t h ec o n c e p to fs e m a n t i cr e l e v a n c ei sp u tf o r w a r di nt h i st h e s i s ,b a s e do nw h i c h a l la n a l y s i si sc a r r i e do u t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o s em o n o s y l l a b i c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r o r d s a n d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a sw e l la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d i f f e r e n t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 ac o n c l u s i o n i sd r a w nt h a tt h ep o l y s y l l a b i cw o r d sw i t ht h es a m er o o ta r es e m a n t i c a l l yr e l e v a n t ,c o n t i n u o u s a n di n t e r n a l l y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 a n da ni l l u s t r a t i o ni sc o n d u c t e do nt h r e es p e c i a ld i f f e r e n t c a t e g o r i e so fw o r d s ,i e h o m o p h o n e s ,f l i p - f l o pd i s y l l a b l ew o r d s a n dh o m o g r a p h s t h i r d l y , a f f e c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i s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 w h i c h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p o s i t i v ea f f e c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a n dn e g a t i v ea f f e c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 b a s e do nt h es e m a n t i ca n a l y s i st ot h i n k i n g ,l o v e ,s a d n e s sa n dg r i e fw i t h c o n t e x t u a li n d u c t i o n ,i tc a l lb ef o u n dt h a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se m o t i o ni nt h en o v e lo r i g i n a t e sf r o m t h e m s e l v e sa n di s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i n d i v i d u a l s 。m e a n w h i l e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m o t i o n a l w o r d sp r e s e n t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b a l a n c ea n dd i s p r o p o r t i o n f i n a l l y ,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i nt h ep r e v i o u sp e r i o d ,i ti sf o u n dt h a tt h e n u m b e ro fe m o t i o n a lw o r d si nt h ed r e a mo fr e dm a n s i o n si n c r e a s e st r e m e n d o u s l y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t a k e s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d i v e r s i t y , r e f i n e m e n t , s t a b i l i t ya n dd i s y l l a b i f i c a t i o ni nm e a n i n g k e yw o r d s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w o r d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 e m a n t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l l , 绪论 量曼曼皇曼曼曼鼍曼曼寰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量鼍i i i 一一一 ;一! 绪论 一、心理词语研究回顾 心理活动是人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心理活动具有内在性和隐蔽性的 特点,难以被察觉,因此,在词汇的研究史上,虽然自马氏文通已有所涉及,但是关 于心理词语的系统研究起步比较晚,存在的争议也比较多。 2 0 世纪4 0 年代,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中把心理动词列为动词的一个小类, 与“活动”动词、“不很活动”动词、“简直算不上活动”动词共为动词的四目,但是他没 有给心理动词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五六十年代心理动词被学界广泛接受,但是仍然没有对 心理动词做专门的论述。直到七八十年代,随着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心理动词的研究 也逐步受到重视,学者逐渐对心理动词的语法特征有了初步认识,认为其可以受程度副词 的修饰,但是关于心理动词的界定仍众说纷纭,没有达成共识。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张 志公、胡裕树、范晓、郭大方、邢福义等把表示意愿、感觉、认知和思维的动词列入心理 动词,扩大了心理动词的研究范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范晓关于心理动词的定 义比前人更为具体,他认为,表示情感、意向、认知、感受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 的动词都是心理动词。李英哲等人认为,述说、认知、想象、赞成、思考、询问和感谢的 动词都属于心理动词。有学者认为,如果只按照语义特征来界定义心理动词,就缺乏形式 上的客观标准,应该以句法结构作为衡量是否心理动词的准则。周有斌和邵敬敏提出,可 用“主( 人) + 很+ 动词) + 宾语”这一形式作为心理动词的鉴别式,凡能进入这一格式的, 都是心理动词。词类的划分标准不同,对心理词语的界定就不同,因此对心理词语的研究, 一直处于纷乱和停滞状态。 近年来,关于心理动词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除了语法著作对心理动词有所论及,专 门研究心理动词的论文也层出不穷,有关于心理动词划分的研究,有对专书心理动词的研 究,有对个别心理动词的研究,还有对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研究。根据文雅丽2 0 0 7 年现 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博士论文) 的统计,有5 0 余篇。总体来说,研究内 容主要涉及心理动词范围的界定、心理动词的分类及特点、心理动词与程度副词问题、心 理动词带小句宾语问题、心理动词的语义、心理动词的认知研究、由心理动词构成的句式 研究、心理动词的个别词等八方面内容。这方面的文章,例如,丰竟现代汉语心理动词 的语义分析( 2 0 0 3 ) 、杨云不受程度副词“很”修饰的心理动词( 1 9 9 9 ) 、张京鱼汉 语心理动词及其句式( 2 0 0 1 ) 、王红斌包含名宾心理动词的事件旬和非事件句( 2 0 0 4 ) ,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除了针对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研究,还开始着眼于古汉语心理动词 的研究,有于正安的( 荀子) 心理动词研究( 2 0 0 2 ) 、苗守艳的( 列子) 心理动词语义 研究( 2 0 0 5 ) 、龙慧的敦煌变文心理动词研究( 2 0 0 7 ) 、张晓玲( 醒世姻缘传) 心理 动词研究( 2 0 0 8 ) 。 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现阶段关于心理词语的研究还是集中在心理动词方面,对 于描写心理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等还没有涉及,而且,关于心理动词的研究更多是在语 法方面,语义研究还不足,同时也缺乏对于心理动词发展的梳理和研究,本文正是在此基 西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础上提出了心理词语的进一步研究。 二、语料说明和研究方法 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对二者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现代 汉语的来龙去脉。近代汉语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上承古代汉语,下启现代汉语,在对古 代汉语的去粗取精中孕育着现代汉语,是汉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作为词语重要组成 部分的心理词语在其发展史上,也承担着这样的作用,所以,通过对近代汉语心理词语的 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心理词语发展的历史。作为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代表的红楼梦,内 容上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人情世故、日常生活、服饰饮食、社会交际、建筑、医药 等各个方面,全书八十余万字,在语言上反映了明清时期近代汉语的面貌,本文采用红 楼梦作为语料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描写法和比较法为指导,对红楼梦心理词语进行系统的 分析研究。首先,对小说中的心理词语进行穷尽式的描写,在语境中分析词义;其次,对 单音心理词语和复音心理词语的关系进行分析;再次,对情感类心理词语的语义进行研究, 最后,将不同时代的心理词语进行比较,梳理心理词语的变化、原因和趋势。 三、心理词语分类标准及说明 现阶段,对心理词语的划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主要还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按照形式和意义进行界定,比如,袁义林心理动词刍议依据词的语义语法特征将 心理动词划分为动作动词、状态动词和过程动词。徐睿、王文斌心理动词也析将心理 动词的语义特性和句法特性相结合,将心理动词大致分为“情绪类”、“情感类”、“感知类”、 “认知类、“意动类 、“使役类 等六类。胡裕树和范晓动词研究认为心理动词表示 的是情感、意向、认识、感觉、思维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的意义,应分为表状态 的心理动词和表活动的心理动词。王红斌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范围和类别根据现代汉 语心理动词的分布特征,从动词的过程结构的角度出发,把心理动词分为心理状态动词、 心理活动动词和心理变化动词等三类。 近几年来,将心理词语的划分与心理学相结合是一种新的趋势,例如,丰竞现代汉 语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依照人的认知特点,从语义上把心理动词分为感觉动词、情感动 词、意愿动词、思维动词、认知动词和判断动词六类。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 组织和分类研究运用自由分类和多维标度方法,将心理动词分为认知心理动词和情意心 理动词,这与黎锦熙分为“表经验过程”和“表情意作用”基本一致。心理动词具体上被 分成5 类:认知心理动词、积极情绪心理动词、消极情绪心理动词、积极意愿心理动词、 消极意愿心理动词,这种分类对认知活动的认识还很粗略很模糊。龙慧( 敦煌变文) 心 理动词研究首次按照心理学关于心理过程的三分法,将心理动词分为情感类心理动词、 认知类心理动词和意志类心理动词,再按心理学体系分为九小类,突破了以往以语法、语 义等为标准的分类依据,几乎囊括了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心理学与语言学有密切的联系,心理学关于心理活动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以心理学 的标准进行分类会更加接近心理现象本身,使得心理词语的划分也更加科学和客观,因此 2 绪论 詈i l l li i ;i i量曼! 曼! 曼詈曼鼍曼曼曼! 曼! 曼曼曼鼍詈曼曼曼曼曼曼! ! ! 曼曼鼍曼曼曼曼曼曼! ! 曼! ! 詈! ! ! ! ! 曼! 曼! 詈! 鼍墨詈! 暑曼曼鼍詈詈詈曼暑 本文亦采用心理学上关于心理活动的划分对红楼梦心理词语进行界定和分类。 由于文章是对心理词语的研究,所以不仅仅局限于单个的词,更包括了短语,同时, 不仅包括动词( 当然,动词是绝大部分的) ,还包括与心理活动相关的名词、形容词和副 词等。由于文章的重点不是在于对心理词语词性的研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不会对于词 语的词性去刻意地界定。对于文中出现的多义词语,并且各个义项在该词的全部义项中属 于常用义项的,在归类的时候分别归入各类,因为一词多义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只有这 样才可以全面地反映出某一类心理词语的全貌,例如,“打量”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示“观 察”,归入感知类,二是表示“认为、以为”,归入思维类。另外,文中还出现了同形词, 对于这类词也是根据各自的意思,单独进行分类,例如,“喜”,在红楼梦中既有高兴 又有喜爱的意思,高兴属于一种情绪,喜爱是一种感情,所以“喜”既出现在情绪类心理 词语中又出现在情感类心理词语中,不能断然地只归为一类,否则不仅有失另一类词语语 义场的全面性,更重要的是没有客观地对待心理词语的词义。 3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jt 皇曼曼皇曼皇曼曼曼曼曼皇曼皇曼曼曼蔓曼舅量量量曼曼量璺量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舅皇曼曼皇曼曼量量舅皇喜曼皇量 第一章红楼梦心理词语的概述和分类 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心理现象的参与,心理活动 伴随着生命的始终。在语言学上,把心理词语定义为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也已经逐渐达成 共识,因此,可以根据心理活动的类型对心理词语进行界定和分类。 一般来说,人类的认识过程首先是现实世界客观地反映在人类的大脑中,人类再依据 自己的感情和意愿等去做出判断,最后经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做出决策。当然,人类的认识 过程也并不是一成不变和截然分开的,而是各种心理活动夹杂在一起的,这就在一定程度 上造成心理活动在分类上的困难,但是,这并不等于不能对心理活动进行分类。 我国心理学界对心理活动的划分有“两分法”和“三分法”,目前,主流的划分是把 人的心理活动三分,即分为知、情、意。相对而言,对“两分法”没有足够的关注。“两 分法 是由心理学家潘菽提出来的,认为心理活动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或施加影响于 客观事物的时候,在自己作为主体方面的主观活动”【。他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提 出了心理活动分为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的“二分法”,“认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活动”【2 】,包括感觉、知觉、想象、唤起、联想、思考等。“意向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的对待活动1 3 ,包括注意、欲念、意图、情绪、谋虑、构思、意志等。 将心理活动三分有其合理性,但是这与人类心理的实际是不大相符的,因为“情和 “意”是密切结合在一起而难以剥离的。“情”与“意”都带有很强烈的个人色彩,多数 情况下是相互感染的,即情因意生,或意因情生,都代表了个人的价值取向。因此,“情 和“意应该是一体的,合称为“情意”。 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实验,张积家、陆爱桃汉语心理动词的组织和分类研究选出 取得专家共识的8 0 个心理词语,通过问卷调查,让大学本科生对这些词语进行自由分类, 再运用多维标度的方法,将这8 0 个心理词语分为情意认知,积极消极两个维度,最终 得出汉语心理动词分为认知和情意两大类,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潘菽先生“两分 法”的合理性,与黎锦熙先生将心理动词分为表示“经验过程”和表“情意”的看法也基 本契合。此外,彭聃龄在普通心理学( 修订版) 中也认为心理分为“认知”与“情绪 和动机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情绪和动机包括情绪、情感、 动机和意志。 综上所述,将心理动词分为表认知类心理动词和表情意类心理动词不仅有理论上的合 理性,还有实验的支撑,也更符合心理活动的实际情况,因此本文按照“两分法 首先将 心理词语分为两类,采用张积家先生等人的名称,分别是认知类心理词语和情意类心理词 语,其中,认知类心理词语又分感知类心理词语、记忆类心理词语、思维类心理词语和想 象类心理词语四个小类,情意类心理词语又分情绪类心理词语、情感类心理词语、意愿类 心理词语和谋虑类心理词语四个小类。 潘菽 心理学札记,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4 ,第2 页 1 2 l 同上,第7 页 1 3 l 同上,第7 页 4 第一章红楼梦心理词语的概述和分类 一、认知类心理词语 人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觉来实现的,感觉是认识的起点,与知觉一起在人脑中表现 为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信息加工过程。同时,人的认识还依赖于对外界事物的记忆、思 考和期待,其中,思考即人的思维过程,期待即人对未来的想象,记忆、思维和想象表现 为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过程。因此,认识过程大体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此外,由于知觉的产生以感觉信息为前提,外界的刺激信息一旦传达到人脑,知觉也会随 之产生,并与感觉同时进行,所以将感觉与知觉归为一类,统称感知,二者联合起来就是 人类认识世界、接受外界信息的起点。鉴于以上人类的认知过程,将认知类心理词语进一 步划分为感知类、记忆类、思维类和想象类。 ( 一) 感知类 认知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传入的信息进行登记、传递和识别,感觉和知觉就承担了这 一任务。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l 】,这包括听觉、视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外部感觉和反映身体位置、 运动和内脏器官不同状态的内部感觉。例如,闻听、观望、甜香、难闻、火热、酸疼、饥 饿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 性的整体的反映”【2 l ,包括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触摸知觉等,例如,面善、感应、 知意等都是通过对外界刺激进行综合以后得出的整体反映。 人不会对任何刺激都做出反应,只对某些刺激有所反应,这表现为人脑在进行信息加 工时对刺激信息的有意选择和无意选择,这就是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和集中性,即注意。心 理学家一般把注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但是,从反应论的角度来看,注意又不是 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伴随着心理活动的其他过程,通常情况下,注意是感知的前奏, 只有刺激物引起了人的注意,人才会调动神经系统去感知、记忆和思维,进而产生一系列 的心理活动。在本文中,鉴于注意的特殊性,在划分心理词语的时候没有单独归类,而是 散见于表示感知的心理词语中。 红楼梦中表示感知的心理词语有1 6 5 个,占全部心理词语的1 2 4 6 ,如下: 饥、渴、饿、冷、冻、寒、热、饱、倦、懒、乏、痛、疼、腥、甜、苦、累、疲、闻、 听、看、见、瞅、视、觑、阅、望、尝、迷、知、识、认、晓、觉、察、通、警、( 腿) 酸、饥饿、无味、难闻、甜香、干渴、发热、火热、凉快、冰凉、冰冷、酸软、疼痛、酸 疼、发痒、作痒、劳乏、劳烦、乏倦、倦怠、困倦、劳倦、倦意、烦倦、发懒、气闷、闷 饱、结闷、饱闷、劳苦、辛苦、轻省、受用、闻知、闻得、不闻、闻听、谛听、听见、听 说、听得、耳聆、看看、看见、看着、瞅着、看望、观望、瞧看、瞥见、望着、溜瞅、瞟 着、瞧瞧、端相、端详、打量、打谅、目视、尝尝、感应、感怀、有怀、寂寥、寂寞、迷 心、迷惑、恍惚、晓得、知道、得知、深知、情知、知识、知觉、知趣、知意、知慕、认 得、面善、神痴、觉得、觉察、留意、留神、留心、小心、理论、介意、仔细、无心、提 川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7 年,第1 0 4 页 f 2 】同上,第1 5 2 页 5 西南大学硕士学何论文 防、堤防、着意、提醒、计较、惊心、警觉、听一听、见一见、瞧一瞧、不爽快、不受用、 寒浸浸、拘的慌、不在意、不介意、亲睹亲闻、头疼目胀、头闷目酸、侵肌透骨、头重脚 轻、骨软筋酥、冰冷无味、余香满口、甜苦酸咸、魂醉骨酥、眼饧耳热、眼饧骨软、恍恍 惚惚、迷迷惑惑、有感于心、心有所感、辛辛苦苦、口瞪目呆、察言观色、如痴如醉、醍 醐灌顶 举例分析: 闷饱:是内脏器官的一种感觉,属于内部感觉。如:“( 贾母) 如今这病也不觉怎样, 只是胸隔闷饱,刚才大夫说是气恼所致。”( 第1 0 9 回) 知觉:在文中既用来表示知觉又用来表示感觉,与现代汉语的“知觉有所不同,处 在由表示感觉向表示知觉的过渡时期。有以下几个义项,首先是表示感觉的“发觉、发现” 之意。例如第1 6 回:“谁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看视秦钟,不意被秦 业知觉,将智能逐出。 其次是对外界信息进行综合以后得出新的信息,相当于现代汉语 的“察觉”,属于知觉,如第3 2 回:“宝钗见此光景,察言观色,早知觉了八分,于是将 衣服交割明白。 再次是“知道、体会”。例如第7 1 回:“( 司棋) 生恐叫喊起来使众人知 觉更不好”。 计较:有两个义项,一是表示思维的“商议、打算”,另一个是表示感知的“注意、 在意 ,因为在心理上不重视不在乎,所以在感知上也就不会施加注意。例如第3 2 回:“宝 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 仔细:提醒对方注意、小心,是一种有意注意。如:“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 分安常,你可仔细。”( 第2 3 回) ( 二) 记忆类 记忆是“是人脑对过去经验中发生过的事物的反映,【1 1 ,记忆的过程包括了识记、保 持和再现( 回忆和再认) 。记忆在心理活动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了记忆,人 才能保持以往的刺激信息,并使现在的刺激信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下去,使心理活动成 为一个连续完整的发展过程,可以说记忆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 2 1 。遗忘是记忆的消 极结果,也是记忆的一种表现形式。红楼梦中表示记忆的心理词语有3 3 个,占全部心 理词语的2 4 9 ,如下: 记、念、忘、记着、记得、记清、记念、记诵、认记、记性、记忆、记住、想起、追 想、回想、想着、不忘、不记、忘记、忘怀、忘却、健忘、追忆、回忆、想起来、不忘记、 不记得、记不清、记不得、忘不了、意悬悬、念念不忘、想不起来 举例分析: 意悬悬:时刻想着,一刻不忘记,是对事物的保持。如:“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 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第5 回) ( 三) 思维类 l i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7 年,第2 1 8 页 【2 l 同上,第2 1 8 页 6 第一章红楼梦心理词语的概述和分类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这种反映借助词而实现,并以已有的知 识为中介;这种反映是和人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及其实践活动密切联系着的”【l 】。思维是反 映大脑刺激信息,并调动大脑对刺激信息进行识别和加工整理的一种高级认识活动,思维 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可以将描写思维的心理词语 粗略分为表示思维过程和思维程度的,另外还有一部分表示思维的名词。思维类心理词语 有2 4 5 个,占1 8 5 0 ,如下: 解、想、思、度、信、当、为、猜、理、料、测、量、虞、谋、辨、择、虑、恐、谅、 释、念、揆、惑、省、悟、动皴、想到、想想、细想、想出、想来、想毕、作想、心想、 想猜、混想、胡想、痴想、想定、回想、想开、胡猜、猜着、猜透、猜度、猜解、恐怕、 惟恐、生恐、惦着、操心、费心、悬挂、张心、动心、放心、胡思、寻思、细思、思虑、 思量、思索、思想、思算、思及、自思、沉思、三思、构思、追思、苦思、忧思、回思、 心思、暗忖、思忖、自忖、忖度、忖夺、自审、揣摩、揣知、详情、细嚼、细详、细揣、 镂刻、琢磨、细味、细玩、搜索、玩索、推敲、转念、触动、挂碍、妓敲、筹画、运筹、 谋划、筹算、盘算、承算、暗算、计算、算计、算定、领略、领会、领悟、会意、洞悉、 暗度、审度、参度、度量、察度、测度、品度、认作、当是、以为、意为、自为、意定、 料着、意料、料得、料定、打量、打谅、估量、估谅、体谅、估着、念及、虑及、较量、 计较、打动、考较、赏鉴、斟酌、裁夺、拙裁、屈意、装作、故意、心机、心怀、机谋、 机关、悬念、念头、主意、主见、定见、愚见、缘故、忌讳、发呆、出神、定神、宁神、 一心、假拟、释闷、悟彻、彻悟、觉悟、解悟、大悟、深悟、参悟、了悟、悔悟、豁悟、 醒悟、省悟、明白、清楚、明晰、宽解、懂得、体贴、昏愦、糊涂、模糊、过虑、多心、 沉心、细心、有心、不解、不惑、不虞、警省、开豁、认真、致知、格物、悟道、参玄、 变法儿、想法儿、想头( 儿) 、想一想、想了想、不放心、想得到、解不过、忘了情、想 了一想、胡思乱想、左思右想、想来想去、千思万想、想长想短、昼悬夜想、思前想后、 挖心搜胆、心领神会、机上心来、心心念念、放在心上、发了个怔、一心一意、一心一计、 信以为真、认以为真、信以为实、以假为真、念念于兹、错打算盘、心动神摇、一上一下、 收摄心神、心痴意软、执迷不悟、执迷不解、执迷不醒、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洞开心臆、 顿开茅塞 举例分析: 张心:操心,劳神料理。如:“( 贾母) 便说道:论起来,现放着你们作父母的,那 里用我去张心。m ( 第8 4 回) 详情:对外界信息进行观察整理以后做出判断,即审察情况。详,考虑审察。如:“凤 姐详情说:他们必不敢。”( 第7 4 回) 镂刻:雕刻,在文中用来表示对文章进行精心地构思,属于人的思维活动。如:“众 人道:二爷细心镂刻,定又是风流悲感。”( 第7 8 回) i i l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7 年,第2 6 5 页 7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故臌:用手估量物体的轻重,引申为在心里忖度、思量。如:“刘姥姥听了心下故敲 道:我方才不过是趣话取笑儿,谁知他果真竟有。( 第4 1 回) 机上心来:突然想起、感悟,是思维的结果。如:“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 便机上心来。 ( 第1 7 回) ( 四) 想象类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经形成 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1 1 ,即想象将储存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改造进而创 造新形象,也是将过去有联系的经验进行新的结合,可见,想象是带有创造性的高级思维 活动。随着心理活动级别的提高,心理词语在逐渐减少,红楼梦中表示想象的心理词 语仅有以下6 个: 梦、想、幻、梦想、梦幻、妄想 举例分析: 梦想:幻想。如:“黛玉道:原是有了我,便有了人,有了人,便有无数的烦恼生出 来,恐怖,颠倒,梦想,更有许多缠碍。( 第9 1 回) 在认知类心理词语中,四类心理词语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比重由多到少分别是思维类、 感知类、记忆类、想象类。虽然在词语的数量上有很大差距,但是这并不是映射四类心理 活动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的轻重,只是不同的心理活动有自己的特点,总体来说,感知、 记忆和想象比较单一,而思维不仅有大脑的思维过程还有思维的各种状态和程度,其数量 的不同与心理活动的特点有关。 二、情意类心理词语 “情意 ,潘菽先生称之为“意向”,是人对认知内容的态度,包括注意、欲念、意图、 情绪、谋虑、构思、意志,其中欲念、意图和意志都是表示人的愿望,可以合称为意愿。 ( 一) 情绪类 人受到某种刺激以后,首先会对它进行认知,由于认知内容与人的需要之间有差异, 就产生了人对认知内容的不同态度,这就是情绪。因此,情绪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 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 2 1 ,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 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3 j 。 情绪不同于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认知活动是人对事物或事物属性及 其联系和关系的反映,而情绪是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 表现并且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反应。“七情六欲”中的“七情,即喜、怒、哀、欲、爱、 恶、俱,基本上概括了情绪的基本类型,心理学上一般把情绪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心境、 1 1 1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7 年,第2 9 3 页 嘲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7 年,第3 4 3 页 【3 l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1 年,第5 2 2 页 8 第一章红楼梦心理词语的概述和分类 激情和应激。红楼梦中表示情绪的心理词语主要包括喜、愁、烦、怨、闷、惧、怒、 急、悔、羞等,在数量上最多,有3 7 8 个,占全部心理词语的2 8 5 5 ,如下: 喜、乐、兴、宽、炽、叹、腻、酸、苦、愁、闷、吓、恐、骇、惧、唬、怕、怯、畏、 急、烦、忧、恼、忿、焦、臊、怒、怨、嗔、怪、慌、忙、羞、悔、惊、窃喜、喜欢、欢 喜、大喜、暗喜、甚喜、喜意、喜乐、喜幸、喜色、喜怒、大悦、喜悦、悦服、欢悦、兴 浓、豪兴、狂兴、有兴、兴头、趣味、有趣、欢乐、快乐、高乐、大乐、畅乐、暗乐、乐 业、开心、大快、得意、高兴、惬怀、痛快、宽怀、欣然、宽慰、宽畅、大畅、畅快、安 心、慨然、安顿、心软、骄矜、不乐、不悦、不快、不好、没趣、无聊、懒怠、懒待、无 明、发讪、发趟、索然、心酸、感伤、感叹、长叹、叹息、扫兴、灰心、无趣、怅然、寂 寞、委屈、委曲、郁结、大恸、大痛、难过、难受、痛苦、伤心、伤情、摧伤、暗恨、愁 闷、忧愁、闲愁、不愁、愁虑、愁烦、愁绪、愁思、愁肠、离愁、愁苦、含愁、发愁、新 愁、旧愁、烦闷、忧闷、发闷、闷死、闲闷、闷着、闷气、郁闷、苦苦( 的) 、不静、不 畏、不敢、未敢、忍耐、胆怯、惟恐、生恐、惶恐、恐防、恐怖、惊恐、优惊、惊慌、惊 唬、惊怖、惊怕、惊惶、惧怕、畏惧、生怕、罕然、发虚、生气、气恼、着气、动气、暗 气、忍着、气怔、着恼、隙恼、懑愤、感忿、忿怨、赌气、懊恼、苦恼、羞恼、怕羞、忍 耻、羞恶、赧颜、抱惭、羞臊、不忿、羞忿、气忿、怨忿、忧忿、忧郁、抑郁、烦忧、烦 腻、腻烦、烦虑、心烦、烦心、忧虑、发烦、烦难、迫切、急切、着急、急死、急痛、急 躁、干急、吓急、情急、发急、气急、急忿、炮燥、焦燥、焦躁、焦心、心焦、浮躁、发 躁、发恼、发狠、发恨、大怒、急怒、羞怒、迁怒、盛怒、暗怒、激怒、恶怒、气怒、嗔 怪、抱怨、报怨、含怨、埋怨、愤怨、义愤、隐忍、着慌、着忙、慌张、慌遽、跛躇、后 悔、悔恨、自悔、悔痛、不悔、忏悔、反悔、暗悔、悔心、懊悔、恼悔、愧悔、含羞、羞 惭、羞辱、害臊、不自在、不舒服、不自安、不顺遂、没兴趣、没意思、放不下、懒懒的、 讪讪的、大不悦、怪闷的、闷闷的、气狠狠、气恨恨、没好气、气不过、气的慌、怔怔的、 急急的、禁不得、不耐烦、忍得住、忍不得、不喜欢、闹得慌、烦得慌、突突的、羞惭惭、 气忿忿、忿忿的、一悲一喜、先忧后喜、喜形于色、喜怒哀乐、喜笑悲哀、喜动颜色、欣 喜异常、似喜似悲、喜不自禁、喜之不尽,喜出望外、喜不能禁、转忧成喜、转悲为喜、 喜得满怀、转悲作喜、转喜为悲、狂喜不尽、欢天喜地、喜不自胜、转怒为喜、喜欢不尽、 喜喜欢欢、狂喜不禁、又喜又悲、喜之不胜、喜出意外、喜之不禁、喜幸不尽、怡然自悦、 怡然自得、心甜意恰、喜气盈腮、心满意足、高高兴兴、兴犹未阑、兴兴头头、得意洋洋、 心神安定、似有所失、不大自在、凄然不乐、怨忿不乐、闷闷不乐、大不喜悦、怅然无趣、 寥落无趣、无精打采、感花伤己、冷了半截、胡愁乱恨、灰心丧意、垂头丧气、委委屈屈、 闷闷昏昏、千愁万绪、千愁万恨、吃一大惊、惊心动魄、可惊可畏、心惊肉跳、提心吊胆、 惊心吊胆、心神不宁、七上八下、不好意思、没好意思、悒郁不忿、腻腻烦烦、忍气吞声、 喜怒无常、心头起火、心跳神移、心中乱跳、张惶愧俱、惶惶不安、心神不定、神魂不定、 魂不附体、魂飞魄散、少魂失魄、魂消魄散、毛骨悚然、怯怯羞羞、含羞忍辱、悔之不跌、 悔过自新、悔之不及 9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举例分析: 跛躇:恭敬而局促不安。例如:“宝玉因贾政在坐,自是跛躇不安。”( 第7 5 回) 追切:急切难忍。如:“眼前又不能去一望,真令人凄惶迫切之至。( 第7 9 回) 罕然:惊奇、吃惊。如:“雨村罕然厉色忙止道:非也! ( 第2 回) ( 二) 情感类 情感是由于“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着人们对于客观世 界的态度,对于这些受社会关系所制约的态度的反映,【l 】而行成的,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 情感,例如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和求知欲等。情感和情绪在不同角度标示着 感情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因为在心理学上心理学家认为感情是情绪和情感的统称,“它 既包含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低级情绪,也包含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高级情绪情感。,【2 】 红楼梦中表示情感的心理词语主要有喜、爱、思、怜、惜、恨、愧、恶、悲等, 情感类心理词语有3 5 2 个,不仅数量丰富,词义也很全面,基本上包含了人的各种情感, 具体如下: 羡、慕、爱、恋、痴、疼、怜、亲、密、喜、好、悦、思、想、借、情、厚、赞、敬、 伏( 服) 、仰、感、谢、厌、恶、嫌、薄、疏、惭、愧、妒、嫉、恨、贪、忍、恻、悼、 悲、痛、哀、怀、寒、恸、爱慕、羡慕、可羡、窃慕、思慕、希慕、仰慕、敬慕、酷好、 喜悦、可喜、素喜、喜欢、惯喜、酷喜、最喜、得意、中意、不嫌、钟爱、疼爱、疼顾、 偏疼、心疼、吝惜、疼惜、可惜、偏心、心爱、切爱、关切、珍爱、恋爱、羡爱、深爱、 最爱、惠爱、爱敬、喜爱、恩爱、极爱、酷爱、友爱、眷恋、眷念、不舍、不弃、爱惜、 稀罕、希罕、希图、看上、崇尚、怜爱、怜春、怜惜、怜恤、胗恤、悯恤、憨恻、可怜、 自怜、可爱、见怜、留恋、想念、想杀、思切、念着、深念、思想、相思、思念、牵连、 牵挂、牵念、念旧、记挂、记念、惦记、钦仰、可敬、敬爱、敬重、敬服、敬伏、宾服、 心服、心伏、尊敬、珍重、推重、尊重、深敬、诚敬、钦敬、敬畏、暗伏、绻缱、缱绻、 倦倦、缠绵、绵缠、孝敬、慈心、孝心、诚虔、真心、真情、情意、情义、亲热、亲密、 亲近、亲敬、亲厚、深厚、情深、虔诚、恳切、痴心、痴情、痴倒、诚心、慈悲、心慈、 谦恭、称赏、称赞、称颂、称叹、敬贺、领情、安心、略谢、答谢、深感、感爱、感戴、 感动、感恩、感激、感服、感格、感念、感谢、感慨、不喜、不爱、不乐、最厌、厌恶、 弃厌、厌弃、讨厌、可厌、厌烦、简慢、忤慢、轻慢、待慢、冷淡、轻亵、轻忽、嫌恶、 弃嫌、弃恶、可恶、相弃、深恶、恶绝、骄傲、恶心、疏远、生疏、生分、惭恨、自惭、 惭愧、愧惧、抱愧、羞愧、讨愧、可愧、忍愧、含愧、愧贫、自愧、诈愧、愧色、暗愧、 惶愧、负愧、醋妒、嫉妒、旧恨、恨事、自恨、含恨、可恨、抱恨、发恨、怀恨、恨嫌、 最恨、恨怨、仇恨、怨恨、深恨、隐恨、春感、恼春、秋悲、辛酸、酸热、寒心、哀痛、 哀苦、苦楚、孤苦、苦涩、可伤、伤怀、伤感、伤惨、惨伤、心痛、凄恻、凄楚、凄惶、 【1 1 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7 年,第3 4 3 页 1 2 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