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强的一组历史珍贵图片!-滇缅公路穿越迷雾,为了你的沧桑容颜!(图) 滇缅公路-穿越迷雾,为了你的沧桑容颜一个意外事件,如何拯救了整个中国?二战时期中国军队唯一没有被日军突破的正面防线在哪里?为什么中美联军要牺牲上万士兵的生命、耗费上百万吨的武器与来保卫一条和平时期并无价值的公路?陈纳德将军的驼峰航线是在什么背景下被设计出来的?.每一步,我们都会被一段被遗忘的历史震撼;每一段,我们都会听到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我们要探寻太多问题的谜底,却可能触动更多不为人知的往事。今年是滇缅公路通车70周年。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进入第二年,日本铁蹄在几乎没有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半个中国和所有的沿海港口,为了给抗战前线运输军需补给,当时的中国政府下令修建昆明-缅甸的国际运输通道,并于当年8月修成通车,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抗战时期中国生命交通线的滇缅公路,也叫史迪威公路。为纪念中国政府修通滇缅公路,开辟滇西缅北抗日战场,我们与中国国家地理进行了这次名为自由之路次大型探访活动,重走对那条抗战时期被称为中国生命线的滇缅公路。探访活动将沿滇缅公路途径贵阳、晴隆、昆明、保山、腾冲、密支那等地,全程1437公里,穿越地形奇峻的喀斯特山区,穿越高海拔的高黎贡山,穿越莽莽的原始森林.时隔70年,我们沿着这条路回到历史。公路仍在那里,物景已昔。但它对于自由与进取的意义,与那段历史一样厚重,不应被忽略;那些被杂草淹没的道路里,流淌着一种精神,呼唤着每一个人内心向往自由的原始激情。时隔70年,我们心怀触摸历史的激动心情和缅怀之意,去回顾和探寻滇西缅北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以自由之名,我们一起重拾褪色的记忆,寻回只属于滇缅公路的历史印迹,完成对历史的一次探访。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切齿于美国对华援助日本偷袭珍珠港报复地理坐标:贵州晴隆/24道拐配 图:24道拐全貌/文物碑晴隆,贵州西南的一个小县城,距离贵阳160公里,距离昆明280公里,距离当时处于抗战中的中国陪都重庆420公里,是滇缅公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而它的被世人所知,是因为2003年3月,由二战史学家戈叔亚发现并认证实滇缅公路上著名的24道拐就位于晴隆县城1公里多外的晴隆山。我们这次探访活动的始发站就从这里开始。滇缅公路80%的路段是在崇山峻岭之间穿行,而海拔1799米的晴隆山,只是滇缅公路向战时大后方西南地区延伸路程中的一个普通的山峰,但却因为滇缅公路经过它时走的是险要的S型路线而被后人记住了它,这就是著名的24道拐,它也因此成为了滇缅公路的标志。它之所以被称为24道拐,是因为翻越海拔1799米的晴隆山时,滇缅公路没有它路可走,只有顺着山势弯曲而上,从山底到山顶,一共弯出了24道拐,其险峻和曲折由此可见。正是这条宽不过6米,全部由碎石铺就而成的山石路,为当时的战时大后方运送了大量的抗战物资。据有关数据记载,从1938年到1944年期间,通过这条路运送到抗战前线的物资就达5万吨之多。据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研究会会员,晴隆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陈亚林介绍说,解放后,在24道拐附近新修建了一条道路以替代24道拐,24道拐也终于完成了它的的历史使命。当我们看到它时,它已经作为一条闲置道路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滇缅公路为世人所知,是因为一位随军美国战地记者一张24道拐的照片发表在美国国内的媒体上,西方国家才得以了解,原来中国正孤立无援的经历着一场事关民族危亡的战争。也正是这张照片,激起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极大同情和援助。据这次自由之路探访活动随行的二战史学专家戈叔亚介绍说,滇缅公路的贯通,使得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中国,美国的这种举动直接激怒了日本,加速了日本对太平洋战争的野心-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报复美国对中国在抗日物资上的支援。也正是日本的这次偷袭行动,直接导致了二战期间的亚洲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机:美国由间接援华抗战发展到联合英国直接对日宣战!中国在亚太地区单独对日作战四年零四个月的局面得以改变,英美联军全面参与二战亚洲战场的抗日战争。也正是在那时,中国政府作出了一个远见的决定:派出十万中国远征军出征被日本占领的缅甸,准备实施决战于外土的战略。滇缅公路简介滇缅公路起于昆明,穿越于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最后与缅甸腊戌的中央公路对接,全长1400多公里。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援助中国的抗日物资,包括大量的武器弹药和华侨援助的大量抗战物资,由缅甸仰光港口上岸后,经缅甸公路源源不断的运到中国抗日的大后方西南地区,最终到达当时的陪都重庆,再由这里源源不断的被运输到抗日的最前线,有力的保障了中国军民对日抗战的后勤给养。滇缅公路是当时中国的救亡之路。正是这条路,串联起了一条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追求民族独立自由的生命之路。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贵州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山,经历了那段历史,但它默默无言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一地黄花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现在在24拐每年都举行一次汽车爬山拉力赛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第一拐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4拐位于贵州晴隆县的晴隆山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道路路面和70年前一样,六米宽的沙石路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十万远征军开赴缅甸保卫河山决战于外土地理坐标:云南/昆明驿机场配 图:老兵刘长荣1942年1月,日军发动了侵缅战争。大批的日军在缅甸仰光港口登陆,并很快击溃了英军驻缅军队。迫于战事紧急,英国政府向中国政府发出求援,希望中国政府出兵缅甸,光复缅甸。于是,中国政府于1941年2月23日和英国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以第五、六、六十六军,共十万余人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1942年2月16日,中国远征军依次入缅。正当远征军日夜兼程挺进缅甸时,英军却于3月8日在没有通报中国军队方面的情况下单方面放弃了仰光,一路向印度方向撤退,把远征军的侧面完全暴露在日军的正面。中国远征军不得不面临孤军奋战的局面。这样的战争局面从1942年一直持续到1944年。尽管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取得了在缅甸的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仁安羌解围站战和东枝争夺战等胜利,但终因孤军奋战,长线作战,国内补给难以跟上,导致5月上旬整个战局失利,中国远征军也被迫开始向印度和云南方向大撤退。8月初,中国远征军分别撤退到了印度和滇西,等部队完成撤退重新休整整编时发现,当初10万余人的远征军,只剩4万余人,其中有5万人是在翻越中印边境的野人山时,死于原始森林里,属于非战斗减员。至今,一些尚存的老兵对那场大撤退仍是刻骨铭心,一提起就老泪纵横。老兵刘长荣是我们这次探访路上见到的老兵之一。已经89岁高龄的刘长荣一提起那场战争就泣不成声。据他介绍,他当时是随200师入缅的,师长正是著名的抗战将领戴安澜将军。远征军多次重创日军,就属第五军戴安澜将军所率200师表现最为突出,但在总撤退途中,戴安澜遭日军伏击,身负重伤,不幸殉国。毛泽东闻讯后,特意为其撰写挽诗,称其海鸥将军千古。1943年10月20日,中国驻印军,重新整编成两个师,共计约六万人,从印度阿萨姆省出发,重新对缅甸的日军发起反攻。次年5月12日,中国远征军驻滇西部队(又称滇西远征军)共计20万人,也开始强渡怒江,展开全面反攻。1945年1月27日,中国驻印军队和中国远征军驻滇西部队(滇西远征军)重新打通了给日军切断的中印公路,两军在缅甸芒市胜利会师,进而完全控制了中缅公路和中印公路,并于1945年3月7日收复缅北重镇腊戌,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有力的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据随行的著名战地记者唐师僧介绍说,西南战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军队唯一没有被日军突破的正面防线。当时中国装备最精良的部队,全美式装备的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实施打击侵略者的境外作战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缅甸告急!中国告急!中华告急!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开赴缅甸,决战外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一些人,一些事,被永远埋葬在了滇缅公路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十万大军入缅,只有不到5万人生还故土,5万多将士忠骨埋它乡,惨烈无言!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开赴缅甸的第20集团军,总司霍揆彰。1944年5月11日,霍揆彰指挥着第20集团军五个师,平安横渡怒江。经过近两个月与日军的浴血奋战后,又攻克高黎贡山。7月初,他们终于可以走向最后一个目标-腾冲城。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开赴缅甸的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惨烈的松山攻坚战就是宋希濂指挥的第11集团军打下来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老兵刘长荣是我们这次探访路上见到的老兵之一。已经89岁高龄的刘长荣一提起那场战争就泣不成声。据他介绍,他当时是随200师入缅的,师长正是著名的抗战将领戴安澜将军。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当时,参与联合作战的美军和远征军以及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在缅甸,中国远征军与美国盟军协同作战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唐师僧:因为远征军和盟军的浴血奋战,西南战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军队唯一没有被日军突破的正面防线。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松山攻歼破玉碎七千将士泣山河地理坐标:云南/松山战役遗址配 图:惠通桥等我们的探访队伍从昆明出发后,沿着当年滇缅公路的走向路线,一路向西。一路上,海拔5千多米的高黎贡山山脉与滇缅公路如影随形,时隐时现,转个弯它就不见了,再转一个弯,它又出现在你面前。据了解,由于迫于当时抗战形势的迫切需要,国民政府下命令必须在1938年5月前全线修通滇缅公路,让国际援助物资尽快运至抗战前线。迫于压力,公路沿线的各地政府就地征用了10万劳工(主要是妇女孩子和老人)上山修路,在以高奇险而著名称的高黎贡山山脉间,10万劳工在没有大型开山筑路设备的情况下,同仇敌忾的广大军民只用了八个多月的时间,修建成了这条国际大通道-滇缅公路,即是今天这条还在使用的云南320省道。滇缅公路在当地老百姓口中被称为弹石路,之所以被称为弹石路,是因为当年修筑滇缅公路时,为了赶工期,筑路工人不得不就地取材,从山上采下大块的大理石,敲成碎石,铺在路基上,然后再用大石碾把路面夯实,放眼看去,路面就像是用无数的小石子镶就而成,当汽车行驶在这样的路面上时,就像行驶在布满弹簧的路上一样,有节奏的弹行着。记者(当我们)徒步走在这条被当地百姓称为弹石路的道路上时,身边仿佛马达轰鸣,一辆辆运输援华物资大货车正源源不断的向大山深处的远方驶去.在滇缅交界的云南保山一带,滇缅公路跨越两条国际河流:澜沧江和怒江,在海拔5千多米的高黎贡山山脉间蜿蜒穿行,松山就是这绵延几千公里的高黎贡山山脉中的一个小小山峰,它屹立在怒江西侧岸边,在它的不远处就是滇缅公路上的咽喉通道-惠通桥,被美国人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一度推进至云南保山一带,并在松山扎营盘踞,扼守惠通桥,以图在此切断滇缅公路,切断中国的抗战生命线。日军为此修筑了纵深达数十公里的强大防御体系,扬言中国军队不死十万休想攻下。1944年6月,国门逐倭滇西大反攻的关键一战-松山战役正式打响。松山会战从1944年6月4日远征军陆军第71军新28师开始攻击,至7月1日陆军第8军奉命接替第新28师担任松山围攻任务,再至9月7日歼松山守敌,一共历时长达3个月零3天。其中,第8军各部自7月3日起至9月7日止,历时两个月零4天,先后动用36个步兵团及一个兵部营的兵力,发起9次大规模攻击,重兵器兵团和杂兵大部分抽调成步兵,军师直属部队均直接参战。此战共毙敌军113联队及56师团野炮部队3000余人,包括野炮第3大队长金光惠次郎少佐;俘获日军近30人。在这块不足两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远征军共伤亡7600余人。仅阵亡军官达157人,是中国抗日战场上局部战役中战死军官最多的战役。松山大战,日军溃败,中外震惊。松山战役是中国军民抗战乃至整个太平洋战争中全歼日军的光辉战例。它拔掉了日军钉在滇缅公路上最大的一颗钉子,使中国军队以及作战物资能通畅的运往目的地,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顺利。据戈叔亚介绍说,松山战役被当时日军称为玉碎战,玉碎战即是日军在战场全军覆没的战役,这样的战役在二战期间的亚洲战场,日军仅仅遭遇三场,另外两场是在云南的腾冲战役和缅甸北部的密支那战役,而这三场战役均是由中国军队直接参与并主导的战役。二战史学家戈叔亚认为,松山战役应该是在二战期间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场战役,因为只有这场战役的胜利,才彻底粉碎了日本法西斯从中国西南直入中国后方、直逼当时中国政权所在地重庆、打败中国的梦想;只有这场战役,才较好的实现了盟国军队要在亚洲战场上进行的一场绝妙的联合作战;也只有这场战役,才创立了东方盟军联合作战的典范。怒江上的惠通桥,被美国人称为东方的直布罗陀。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万劳工在没有大型开山筑路设备的情况下,同仇敌忾的广大军民只用了八个多月的时间,修建成了这条国际大通道-滇缅公路。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现在仍然作为战备桥而保存的惠通桥。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松山战役遗址。65年前那场惨烈的战役曾把这里变成一片焦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枯水期的怒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国际河流-怒江,现在是它的枯水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逶迤的高黎贡山。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滇缅公路穿山腰而过,山下就是怒江峡谷。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我们的车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二战史学专家戈叔亚老师(左)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滇缅公路在当地老百姓口中被称为弹石路,是因为当年修筑滇缅公路时,为了赶工期,筑路工人不得不就地取材,从山上采下大块的大理石,敲成碎石,铺在路基上,然后再用大石碾把路面夯实。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松山战役遗址的碑文纪录了那场泣山河的战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滇缅公路被剪断飞虎队临危授命冲云霄地理坐标:云南/怒江惠通桥配 图:飞虎队惠通桥,位于怒江之上。是滇缅公路的咽喉通道。1942年5月,因缅甸战场战局失利,中国远征军也被迫开始大撤退,军队退守至滇西保山附近一带。为了彻底粉碎日军沿滇缅公路快速挺进昆明,逼近重庆的美梦,中国军队迫不得已把惠通桥炸毁,把日军阻挡在了怒江西岸,并凭借怒江天险和日军形成对峙局面。这样的对峙局面持续了两年多,直到1944年,滇西远征军全面大反攻。当我们的探访队伍到达惠通桥时,桥还在哪儿,只是桥已被废弃,桥头的碉堡上依稀可见当时留下的弹孔,仿佛那场战争历历在目。据当地老乡介绍说,在炸毁惠通桥之前,还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件,有史学家认为,这一意外事件差点改变了中国的抗战历史。5月,中国远征军退守到滇西龙陵一带,而急于求胜的日军对处于退守阵势的远征军是步步紧逼。当远征军退守到怒江惠通桥桥头时,紧逼追赶的日军距离此也不足100公里的路程。为了不让日军跨过怒江,中国军队决定把滇缅公路的上这条重要的纽带炸毁,遂在桥身底下安放了大量的烈性炸药。当在此时,大量随军平民还在怒江西岸等着过岸,许多宪兵在桥头维持秩序,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拥挤伤亡事件。但令中国军队不知情的是,一些日本兵已经化装成平民,混在了等着过江的人潮中,伺机用武力占领并控制惠通桥。但就在此时,一辆从东岸开来的卡车要过江,与一辆同时从西岸要过江的货车在桥上相遇并把桥堵住了,执勤的宪兵马上命令把车推到江里,由于卡车老板不肯,并在桥上大闹起来,情急之下,宪兵马上决定把卡车老板就地枪决了。听到枪声的日本人以为自己被中国军队发现了,遂脱下伪装,掏出枪就是一通扫射。中国军队这才发现民流队伍中混进了日本人,便马上下令炸桥。一声震天响的巨响之后,惠通桥被炸断成两截。就这样,日军想占领惠通桥,并借此控制滇缅公路的美梦也被粉碎了。戈叔亚介绍说,也正是这一意外事件,改变了中国的抗战历史。如果日军占领了惠通桥,大批从缅甸登陆的日军将由此长驱直入,直插昆明,和已横扫中原的日军会合,一举吞噬中国将成为可能。当我们见到惠通桥时,它依然横跨怒江,作为战备桥和历史的见证者仍被保留。在惠通桥下游100多米的地方,当地政府在解放后又修建了一座新桥-红旗桥,用于代替伤痕累累的惠通桥。惠通桥的存在,仿佛在告诉我们,真实的历史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华民族,曾经为了民族自由和抵抗外来侵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的人们没有理由不去珍惜一个和平的环境。惠通桥的炸毁,就意味着滇缅公路的运输能力就此中断。为了向紧需抗战物资的大前方输送物资,必须另找一条新路线替代滇缅公路,由于海陆已无通道,只能开辟空中航线,于是驼峰航线这时被设计出来。驼峰航线西起印度亚山姆省,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贵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1942年开始,驼峰航线最终形成强大的运输能力,替代当时已经被剪断了的滇缅公路,成为当时中国接受外援的惟一血管。执飞驼峰航线的就是当时美国人陈纳德率领的著名的飞虎队。据悉,从1942年到1944年期间,飞虎队通过驼峰航线,为中国运送了多达80万吨的抗战物资,有力的支援了中国抗战和亚洲反法西斯战争。据战后美国官方的数据,美国空军在持续三年零一个月的援华空运中,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达13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美国飞虎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中国军队竖起大拇指表示对飞虎队的敬意。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美国飞虎队老兵每年都来华吊唁他们牺牲在异乡的战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美国飞虎队在持续三年零一个月的援华空运中,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达13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八千忠骨埋青山五千烈士无名氏地理坐标:云南腾冲/国殇墓园配 图:国殇墓园墓碑/老兵黄良益国殇,指死于国事者。这个位于中国边陲小城的腾冲国殇墓园,长眠了九千为国捐躯的烈士。腾冲与缅甸接壤,从腾冲出国境不远,就是缅甸著名的二战重要战场-密支那。滇缅公路从这里开始分两路延伸,一路向南,到达仰光港口,一路向西,到达印度利多。60多年前,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主战场之一的腾冲,曾发生了最为惨烈的反攻战,创造了亚洲抗战首次收复失地,全歼日本侵略者的辉煌战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1944年,滕冲光复战役打响。我们这次探访路上见到的第二个老兵黄良益就是那场战争的直接见证者和参与者,时为第54军198师593团高射机枪连机枪手的他至今已经83岁,当初战斗惨烈的景象至今令黄良益不堪回首,一提起那场战役,他还是禁不住的老泪纵淌,整个县城都成一片火海了,房子都塌了,我们和敌人就在废墟上相互对射。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腾冲战役最终还是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腾冲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法西斯日军的封锁战略和包围中国占领南亚的野心,保证了中国抗日大后方的安全,使国际援华物资由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这条抗日生命线源源不断运入中国,有力的支援了中国抗战和亚洲反法西斯战争。腾冲光复后,躲避战争回乡的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清洁数字化管理-洞察及研究
- 心理学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 农村个体户经营模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 北山造山带岩浆演化轨迹与钨矿成因解析
- 创新型人力资本驱动价值链升级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 131I治疗Graves病后早发甲减相关因素的多维度剖析与临床启示
- 文化主题酒店的国际化发展策略-洞察及研究
- 品牌形象与青年市场定位-洞察及研究
- 慈善组织协作-洞察及研究
- 智能包装材料研究-洞察及研究
- 净菜加工培训
- 客运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骨科VTE管理制度
- 医院运送现场管理制度
- GB/T 45653-2025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规范
- 《公路钢渣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因学生先天性心脏病在校免责协议书8篇
- 贷款中介员工合同协议书
- 医疗器械售后服务团队的职责说明
- 食品配料人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