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简介
m at h e s i so f2 011 u n i v e r s i t yc o d e :10 2 6 9 川i | | f l y 19 0 2 5 8 4 r e g i s t e rn u m b e r :510 8 2 9 0 10 6 7 e a s tc h i n a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够 s t u d y o nt h eo p e r ao f h o n gb i n g w e n s p e c i a l t y m a j o r :c l a s s i c a l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n a m e a p r i l ,2 0 1 1 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洪炳文戏曲研究,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 读砚左膊士( 请勾选) 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v 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 说明并表示谢意。 的 储繇兰啦 瞧驯牌歹月莎日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 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 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 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刀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 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 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 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请勾选) ( ) 1 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 或“涉密学位论文, 于 年 月 e l 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缶辫 本人签名一 2 0 f 年j 月三岛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 位论文( 需附获批的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 , 未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 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 姜宝宝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齐森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席 谭帆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马宇辉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中文系 = t 六议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王意如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 洪炳文是清末民初之际一位颇有成就的剧作家,亦是一位卓有文名的擅诗、 能词、会文者。他生于1 8 4 8 年,卒于1 9 1 8 年,所处的年代很特殊,即鸦片战争 后到五四运动前。在他的身上有这个时代特殊的印记,因而中西结合、新旧杂糅、 与时俱进是其思想上的特点。 洪炳文的作品内容驳杂:天文地理、科技文化,乃至诗词歌赋无所不包。然 而洪氏之文学成就,当以其剧作居首。他的剧本无论是为教化而作,为警世而作, 还是为抒情而作,都有其现实意义。洪炳文以自己的戏曲创作实践,为近代戏曲 史提供了一些新的内容。他对戏曲内容和题材的开拓,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戏 曲体裁的突破以及对戏曲语言的新变,都值得人们关注。 本文拟以洪炳文的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读其剧本,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首先,通过对洪氏剧作的个体研究,来窥探近代戏曲史发展的脉络;其次,通过 对洪氏创作的研究,来看其是怎样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由传统过渡到近代,由 传统文化过渡到西学的。 本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概述洪炳文的生平和剧作、前人的研究成 果以及不足、本文的立足点和创新处。 第一章:简述洪炳文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然后概括洪氏的思想心态,首先 是传统文化浸淫下的思想。其次是近代西学渗透下的思想。 第二章:介绍洪炳文创作剧本的缘由,主要有教化、警世和抒情三个方面。 洪氏在剧中通过惩恶扬善、贬丑褒美来达到教化之功;通过提醒世人注意内忧和 外患来达到警世之效;通过宣泄和言志,交游和言情来达到抒情之举。 第三章:分类介绍洪炳文剧作的题材内容,重在介绍洪氏赋予旧的戏曲题材 以新内容,和对新的戏曲题材内容的开拓,诸如创制寓言剧、科幻剧、酬唱剧等。 第四章:从人物形象、戏曲体裁和语言特色三个方面来介绍洪炳文戏曲的艺 术特征,该章重在探究洪氏剧作为中国戏曲史提供的一些新的内容以及产生这种 新变的原因。 结语:归结洪炳文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洪炳文戏曲教化传统文化西学 a b s t r a c t h o n gb i n g w e n , af a i r l ys u c c e s s f u lp l a y w r i g h to f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i sa l s oa f a m o u sp o e t ,ac o m p o s e ro fc ip o e t r ya n da ne s s a yw r i t e r h ew a sb o mi n18 4 8 ,d i e d i n1918 i ti sav e r ys p e c i a le r ai nc h i n a , w h i c hi sa f t e rt h eo p i u mw a ra n db e f o r et h e m a y4 t hm o v e m e n th o n gb i n g w e nc 搬r i c st h es p e c i a lm a r ko ft h et i m e s s oh eh a s at h o u g hk n o w l e d g eo fb o t hw e s t e r na n d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h ei sp r o f i c i e n t i nt h i n g sp a s ta n dp r e s e n t , a n dh ei sa l s oa d v a n c i n gw i t ht h et i m e s t h e s ea a l lh i s i d e o l o g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h o n gb i n g w e n sw o r k sc o n t e n tr i c hv a r i e t y ,i n c l u d i n ga s t r o n o m y ,g e o g r a p h y , t e c h n o l o g y ,c u l t u r e ,v e r s e s ,d i t t i e s ,o d e sa n ds o n g s - 一t h ef o u rf o r m so fp o e t r yp o e m a n ds oo i li na l lo fh i sl i t e r a r yw o r k s ,t r a d i t i o n a lo p e r ai st h em o s ta c c o m p l i s h e d h o w e v e rh i so p e r a sf o rc i v i l i z i n gp e o p l e ,f o rw a r n i n go re v e nt oe x p r e s sh i se m o t i o n a l lh a v er e a l i s t i cs i g n i f i c a n c e h o n gb i n g w e nw i t hh i so p e r aw r i t i n gp r a c t i c ep r o v i d e s s o m en e wc o n t e n t sf o rt h eh i s t o r yo fm o d e r no p e r a i ti sw o r t ha t t e n t i o nt h a th i s e x p l o i t i n gt ot h et h e m ea n dc o n t e n to ft h eo p e r a , w r i t i n gt op o r t r a yc h a r a c t e r s , b r e a k i n gt h r o u g h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y s t e ma n dc h a n g i n gt h el a n g u a g ef o r mo ft h eo p e r a t h i st h e s i si sb a s e do nh o n gb i n w e n so p e r a s t h r o n gr e a d i n gh i ss c r i p tt o a c h i e v et h ef o l l o w i n gg o a l s :f i r s to fa l l ,b a s e do nt h ei n d i v i d u a lh o n gb i n g w e n s s c r i p t , w ec a ns e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p r o c e s so ft h em o d e mo p e r a s e c o n d l y ,b a s e do n 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o fh o n gb i n g w e n ss c r i p t , w ec a l ls e ei t si d e a s ,c o n t e n ta n df o r m , h o w t oc h a n g ef t o 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t ot h em o d e ma n d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t o w e s t e m t h ew h o l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f i v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 , p r e f a c e ,r e p r e s e n t sh o n g b i n g w e n sl i f e ,h i ss c r i p t , a c h i e v e m e n t sa n ds h o r t a g e so ft h ep r e d e c e s s o r sr e s e a r c h a n dt h i st h e s i s sf o o t h o l da n di n n o v a t i o np l a c e ii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b r i e f l yr e p r e s e n t s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i n w h i c hh o n gb i n g w e ne n g a g e di nw r i t i n g t h e n , s u m m a r i 残h o n g st h o u g h ta n d m e n t a l i t y f i r s ti st h et h o u g h tw h i c h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s e c o n di st h et h o u g h tw h i c h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m o d e r nw e s t e r ni d e o l o g i c a l n e n d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i n t r o d u c ew h yh o n gb i n g w e ne n g a g e di nh i so p e r a s b e c a u s eh ew a n t st oc i v i l i z ep e o p l e ,t ow o x np e o p l ea n dt oe x p r e s sh i se m o t i o n i n o r d e rt oc i v i l i z ep e o p l e ,h ei sr e w a r d i n gv i r t u ea n dp u n i s h i n gv i c ei nh i so p e r a s m e a n w h i l e ,h ei sp r a i s i n gb e a u t ya n dh e u m i n gu g l y i no r d e rt ow r f np e o p l e ,h e r e m i n d sp e o p l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t r o u b l e sa th o m ea n da g g r e s s i o nf r o ma b r o a d i no r d e r t oe x p r e s sh i se m o t i o n , i nt h eo p e r a s ,h ee x p r e s s e sh i sa m b i t i o n a st h em e d i u m , h e a l s o 嘁t h eo p e r a st om a k ef r i e n d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t h e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t h e m ea n dc o n t e n to ft h e h o n gb i n g w e n so p e r a s i tf o c u s e so nh o wh eg i v e st h eo l do p e r at h e m ew i t hn e w c o n t e n ta n de x p l o i t st h en e ws u b j e c tm a t t e r s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f r o mt h r e e 嬲磷熵t oi n t r o d u c et h ea r tf e a t u r e so fh o n g b i n g w e n so p e r a s n e y r ec h a r a c t e r s ,o p e r af r o ma n dl a n g u a g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t f o c u s e so nw h i c hh i ss c r i p to f f e rt oc h i n e s eo p e r aa n dw h i c hc a u s e st h e s en e w c h a n g e s c o n c l u s i o n :s u m m a r i z et h e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o fh o n gb i n g w c ni n t h eh i s t o r y o fc h i n e s eo p e r a k e yw o r d s :h o n gb i n g w e n , t r a d i t i o n a lo p e r a , c i v i l i z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t h e w e s t e r ni d e o l o g i c a lc u l t u r e 目录 绪论。l 第一章洪炳文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及其心态。9 第一节洪炳文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9 第二节洪炳文的思想心态1 1 第二章洪炳文戏曲创作思想的传承与突破2 0 第一节教化2 0 第二节警世2 4 第三节抒情。2 7 第三章洪炳文剧作题材内容的新开拓3 1 第一节旧瓶新酒旧题材装新内容3 l 第二节另起炉灶新题材载新内容3 8 第四章洪炳文剧作艺术特征的新变4 5 第一节人物形象4 5 第二节戏睡体裁。4 8 第三节语言特征。5 4 结语洪炳文剧作的历史意义5 9 附勇乏6 4 参考文献6 6 后记6 9 绪论 一、洪炳文生平及剧作简介 温州是中国南戏的摇篮,而地处温州东南隅的瑞安更因戏曲而闻名遇迩。无 论是“鼓词之乡”的美誉韫州鼓词的发源地,还是“南戏之祖高明的 琵琶记的创作地,瑞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戏曲氛围孕育了众多 的戏曲家。洪炳文( 1 8 4 8 - 1 9 1 8 ) 就是其中卓有成就的一位。 洪炳文,字博卿,号楝园,别号花信楼主人、祈黄楼主等,于道光二十八年 ( 1 8 4 8 ) 生于瑞安县柏树巷洪宅。洪氏作为与项氏、黄氏、孙氏齐名的瑞安近代 四大家族之一,注重以诗礼传家,遂成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炳文之 祖父洪守彝为举人,任宁陵、永宁知县,为官清正,勤于民事。不仅如此,他还 是一位学者和藏书家。父亲洪坤,贡生,热心公益,以捐赠得四品诰,任遂安训 导。洪氏一门,可谓诗礼传家,人才辈出。及至炳文,亦秉承其家风,虽“屡踬 于秋试一1 ,“而于邑中善事,未尝不措意。 2 洪炳文生前曾四赴乡试,然终未能 博取功名,以教馆,游幕终其生。曾任教于瑞安县中学和温州第十中学,游幕于 余干、浔阳等地。1 9 0 9 年任余姚县教谕及训导,旋即辞官归家。炳文一生虽然 不能科举高中,而“洪氏群从子弟,布满前列,皆君所指授也。刀3 其一生留意乡 邦文献,曾任 第6 3 5 页 现存的约有9 0 种。洪炳文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文理兼长,故其作品内容驳杂: 上包天文,下括地理;大及博物,小到灯谜;远触异域新闻,近至乡邦文献。 在他的作品里,传统的诗词歌赋和西学的格物制造融为一炉,传统的经史训诂 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合为一体,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洪炳文之文学成就,当以其剧作居首。他一生共创作剧本3 7 种,其中1 5 种 已佚,现存2 2 种。这3 7 种作品分别是: 挞秦鞭四出,现存宣统三年( 1 9 1 1 ) 温州日新印书馆铅印本。 水岩宫二十二出,现存温州图书馆抄本。 :悬岙猿五出,现存温州图书馆光绪三十年( 1 9 0 4 ) 稿本,曾连载于1 9 0 6 年月月小说一至四号。并收入阿英主编的 :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 l :芙蓉孽十出,现存民国二年( 1 9 1 3 ) 温州公报馆石印本 警黄钟十出,现存温州图书馆光绪三十年( 1 9 0 4 ) 稿本,曾连载于1 9 0 4 年新小说9 1 7 号,并收入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 l :后南柯十四出存十二出,现存温州图书馆永嘉乡著会抄本,刊于1 9 0 5 年l :小说月报2 - 6 期,并收入晚清文学丛钞传奇杂剧卷。 :信香梦未完,现存于瓯江送别图咏中,温州图书馆有油印本,包括 洪炳文七绝诗二十首,李遂贤七律诗十首,李遂贤传奇罗阳秋忆一出和洪炳 文传奇信香秋梦未完稿,另有两幅图,分别为 罗阳秋忆图及信香秋梦 图。 普天庆二出,现存于楝园乐府中,有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 稿本。 古殷鉴二出,现存于楝园乐府中,有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 稿本。 后怀沙未完,现存于楝园乐府中,有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 稿本。 荆驼憾残剧,仅存一曲,现存于花信楼散曲中,有宣统年间稿本。 :电球游三出,现存于楝园乐府中,有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 稿本。 秋海棠三出,现存瑞安务本局石印本,刊于1 9 1 2 年小说月报1 1 1 2 期。 :长生曲弹词,仅有庆寿一折,现存楝园杂著油印本中。 2 改编自蒋士铨同名杂剧,现存楝园杂著油印 :四时乐不分折,现存于花信楼散曲中,有宣统年间稿本。 吉庆花又名鹊桥会,时调新曲,不分折,现存楝园杂著油印本 中,刊于1 9 1 2 年小说月报第7 期。 白桃花三出,刊于1 9 1 6 1 9 1 7 年瓯海潮1 7 期。 孝廉坊三出,刊于1 9 1 7 年瓯海潮1 5 1 7 期。 木鹿居二出,刊于1 9 1 7 年 瓯海潮1 2 1 3 期。 天水碧三出,刊于1 9 1 7 年 瓯海潮8 1 1 期。 谁之罪一出,原载于1 9 0 8 年的江西第二、三号合刊,后收入晚 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卷的下卷。( 以上2 2 种存。) 黑蟾蜍,散佚。 三生石,散佚。 留云洞,散佚。 无根兰,散佚。 女中杰,散佚。 灵琼图,散佚。 箫鸾配,散佚。 众香园,散佚。 晚节香,散佚。 簪苓记,散佚。 再来缘梁淑安先生在南社戏剧志附录一南社戏剧家考略中认为 l :再来缘传奇有存本,其稿本存于天津图书馆,笔者查阅相关资料未见,此剧 待考。 清官鉴仅见名目于花信楼主人传奇曲谱目录。 月球游仅见名目于洪氏论中国宜于军械局附设航空学校以备人才而资 军用说。 孝子亭仅见名目于花信楼主人传奇曲谱目录。 怀沙记仅见名目于花信楼主人传奇曲谱目录。( 以上1 5 种剧散佚, 其中1 1 种有题咏,1 种待考,4 种名目见于各种书籍。) 洪炳文之剧作不仅以数量颇丰见称,其质量,更是清末民初戏曲作品中的佼 佼者。左鹏军谓洪氏“洪炳文的戏曲创作剧目众多,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堪称 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上的代表性成就。其剧作思想深刻,内容丰富,体制多样, 语言新变,体现了近代文化转型中的一些新特点。 二、洪炳文戏曲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研究洪炳文的戏曲创作,有其必要性。洪炳文一生著述颇丰,现存作品约 9 0 种,其中戏曲现存2 2 种,与同时代的戏曲家相比,洪氏之作品数量多,质量 高,可谓清末民初之曲坛代表。研究其创作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洪氏作品的个例, 可窥见同时代的传奇杂剧作家是怎样在创作中完成近代化转型的。 研究洪炳文的戏曲创作,也有其重要性。洪炳文生于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 前这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八国联军侵华、维新变法、辛 亥革命、清朝灭亡、民国建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和 阶级矛盾空前强化的年代里,洪炳文作为一个普通的文人,在他的身上既有传统 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西学的精深造诣;既有传统文人的特质,又有近代文入的 新变。研究其戏曲,有多方面的意义:首先,以洪炳文的戏曲创作为范例,探讨 其作品是怎样在思想、内容和形式上完成近代化转变的。其次,以洪炳文的戏曲 创作为范例,不仅是了解洪氏思想由书斋走向社会,由八股走向科学的绝佳途径, 更能够折射出清末民初大多数文人是怎样从传统文化转向西学,从传统走向现 代,最终完成近代化转型的。 洪炳文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剧作家,迄今为止学界对于他的研究似与其本身 的地位并不相称。目前对于洪炳文的研究可谓寥寥。但是,前辈们也做了一些有 益的探索,为后人的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 1 左鹏军: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 第2 7 0 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 0 0 9 年 4 ( 一) 专著: 1 文献类: 沈不沉先生整理的洪炳文集。此书是温州文献丛书中的一册,2 0 0 4 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沈不沉将洪氏之现存著述进行整理归类,并结 集出版。书中收录了洪炳文之剧作、诗词文章,亦有洪氏好友的题图诗以及戏曲 题咏,且收录了洪炳文传、洪楝园先生五十寿序、洪楝园先生七秩双庆征 诗文启等介绍洪氏生平的文章。在前言中,沈氏对洪炳文的创作进行了梳理, 附录中载有洪炳文年表。除此之外,还对洪氏的剧本进行初步的探讨,主要着眼 于剧本的声腔形式和思想内容方面。此书为研究洪炳文的创作情况提供了第一手 资料。 2 研究类: 关于洪炳文,当前还未有专门的研究专著问世。然而,却有许多著作都或多 或少地提到洪炳文的创作情况。这些专著大抵是关于近代戏曲史的研究和关于南 社的研究的洪炳文曾入南社,例如梁淑安的南社戏剧志辟专章讨论洪炳 文的戏曲创作。梁氏把洪炳文定位为渊博而多产的作家,简略地谈及了他的思想 观念、知识结构以及戏曲启蒙和戏曲救国的主张,重在对其寓言剧、历史剧、时 事剧、外国历史剧、科幻剧、时调新曲与歌剧做一番详尽的介绍,然而可惜的是 她对洪氏的戏曲研究仅限于思想和内容上,忽略了洪炳文剧作独特的艺术价值。 左鹏军的文化转型中的中国近代戏剧、近代传奇杂剧史论在介绍近代戏曲 走向的时候,也都谈到了洪炳文的创作实践。特别是他的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 稿,给予洪炳文高度的评价,认为他是“时代的标志与戏剧大家 ,左氏结合洪 氏的戏曲作品,概述了其戏曲创作的主要成就,限于该书的体例,也未深入阐发 洪氏剧作内容上和艺术上的新变。康宝成的 中国近代戏剧形式论提到了洪炳 文剧作对于传统戏剧形式的突破,但论述较为简略和零散。聂付生的浙江戏剧 史中,也提到了洪炳文,但仅仅流于对其剧本内容介绍,却没有具体的分析。 可以这样说,凡是研究近代戏曲的著作,都绕不开洪炳文。这些著作虽没有深入 5 地探讨洪氏的创作,然而都能将其创作放在近代戏曲史之中考量,使其成为近代 戏曲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二) 论文: l 文献类: 目前关于洪炳文著作整理、收集、考订的论文还十分罕见。除了沈不沉在洪 炳文集的前言里,对洪氏创作的整理洪炳文著作鸟瞰以及戏曲剧本 存佚与录著,还有洪振寰1 9 8 3 年发表的 洪炳文及其著作之外,几乎再无其 他。这些论文,都介绍了洪氏的创作情况,尤其是沈不沉的两篇论文,材料详尽, 条理清晰,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材料,但是由于沈氏对于洪炳文的材料收 集,多限于温州图书馆的文献,因此也不免有漏收。如洪炳文集里就失收洪 氏1 9 0 8 年登载于江西杂志二、三合刊的剧本 :谁之罪。 2 研究类: 关于洪炳文研究的论文,亦少之又少。左鹏军先生在2 0 0 9 年召开的南社一 百周年纪念会上,发表了 南社杰出戏曲家洪炳文简论的文章,对洪炳文的剧 作做了一个介绍,然而比较简略。沈不沉早年发表的洪炳文的四个第一简述 了洪炳文对戏曲史的贡献,但也只是点到即止。科幻戏剧的先驱者洪炳文着 重介绍其科幻戏剧作品电球游传奇,也只寥寥数语,未曾展开。沈氏近年所 写洪炳文戏曲剧本的声腔与形式、洪炳文剧本创作思想管窥较有新意,前 者论证了洪氏剧本的声腔属于永昆,后者探讨了洪氏剧本中的爱国主义思想。除 此之外,潘吉星先生有洪炳文及其( 空中飞行原理) 对洪氏的空中飞行原 理一文进行了评析,并为洪炳文研究提供了一些新材料。比较值得关注的是近 年来温州大学周真甲的硕士论文慨黄民、醉梦未曾醒,从今觉洪炳文戏剧 创作研究和华东师范大学姚大怀的硕士论文洪炳文文学研究,此二者的共 同点在于发掘了一些新材料,前者的亮点在于详列了洪氏的剧作目录,突显了其 剧作为近代戏曲发展做出的贡献,而后者对洪氏的交游情况进行了一些考证,这 也是前人所未曾涉及的。 6 及本文的切入点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于洪炳文的研究还十分欠缺,虽然有一些专著和论文问 世,但是比较零散,甚至很多都是介绍性质的,比较简略。 总体而言,近年来对于洪炳文戏曲的研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首先,对洪氏剧作艺术价值的评价并不全面。前人对于洪氏戏曲的研究,多 着眼于对其剧作内容的介绍和剧作思想的窥探,往往忽略了其作品本身作为戏曲 的艺术价值。除了沈不沉的洪炳文戏曲剧本的声腔与形式从其剧作的形式和 声腔两个方面,分析得出洪氏并非案头剧作家,其剧本可供演出之外,少有研究 专著或论文对于洪氏剧作的艺术价值做深入的分析。 其次,以往对于洪炳文戏曲的研究,常常将其戏曲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来考 量,研究视域比较狭隘。很少有研究者能把洪炳文的诗、词、文与其剧作结合在 一起探讨。这样不利于把洪氏的创作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考虑,而洪氏贯穿于 其创作中的思想,也容易被割裂和曲解。 再次,少有研究者把洪氏的戏曲放置于戏曲史、文学史的高度加以评价。虽 然一些研究专著,诸如梁淑安南社戏剧志、左鹏军 文化转型中的中国近代 戏剧、近代传奇杂剧史论、晚清民国传奇杂剧史稿等都把洪氏的戏曲放置 于近代戏曲变革的大环境中加以介绍,但常常失之粗疏,未将洪炳文放置于戏曲 史和文学史之中,也未对其做一个准确的定位。 最后,对于洪炳文其人的定位,目前学界往往将其简单地定位为爱国剧作家。 然而研究者们常常只注重洪氏剧作中内容和思想上的新变,而忽略了洪氏是怎样 走上由传统过渡到近代,由传统文化过渡到西学的人生道路,又是怎样从一位旧 式的科举文人转化为新式的知识人才,最终完成其近代化转型的。 有鉴于此,本文拟将以上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以洪炳文的戏曲创作为研究 对象,通过研读其剧作,从而达到以下目标:首先,通过对洪氏剧作的个体研究, 来窥探近代戏曲史发展的脉络;其次,通过对洪氏创作的研究,来看其是怎样在 思想、内容和形式上由传统过渡到近代,由传统文化过渡到西学的;并以洪氏为 7 范例,进而推断同时代的文人是怎样从书斋转向社会,从中国放眼世界,最终完 成其近代化转型的。 8 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及其心态 洪炳文生于1 8 4 8 年,卒于1 9 1 8 年,即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他的一生, 经历了太平天国起义、八国联军侵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清朝灭亡、民国建 立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其生活的年代,恰逢中国历史上内忧外患民族矛 盾和阶级矛盾空前强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封建社会走向了覆亡,资产阶级 革命轰轰烈烈,无产阶级即将登上历史舞台。在这个时代里,外国侵略者用坚船 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器物和制度。在这个时代里,中学和西 学碰撞着,传统和近代交织着,共同谱写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程。由此,在洪 炳文的身上,也刻上了这个时代特有的印记。总而言之,中西结合、新旧杂糅、 与时俱进是其思想心态上的特点。 第一节洪炳文创作的思想文化背景 1 8 4 0 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分水岭,而1 9 1 9 年的五四运动则是中国 现代史的开端。从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的短短几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政治上,民族矛盾急剧加深,阶级矛盾愈演愈烈,形成 了内外交困的局势。而经济上的捉襟见肘也使得当时执政者处于十分艰难的地 位。不论是奄奄一息的晚清政府还是刚刚成立的国民政府,都对经济上面临的危 机无所适从。概括而言,清末民初中国经济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经济分崩瓦 解,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相应地,从晚清到近代,中国在思想文化上发生了许多新变,展示出一系列 新特征,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变古易常。具体而言,即新思想和旧观念的交替更 迭,中学和西学的碰撞磨合。而这些特征直接导致了晚清到近代的思想文化界呈 现出多元的发展趋势。 张之洞曾经这样定义旧学和新学即中学和西学:“四书、五经、中国史 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一1 所谓的中学,就是中国传 1 ( 清) 张之洞撰,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主编 张之洞全集第9 7 4 0 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 9 统的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与学术。熊月之也曾指出“传统的知识系统基本上是在 以儒学为主干的经、史、子、集四部类之内。直到清朝中期,中国人不仅不认为 这一知识系统落后于世界,反而常常以此作为傲视群夷的资本。力1 而西学, 则与中学相对,即张之洞所谓的“新学一,指从西方传播而来的思想文化,在中 国近代史上,谣学特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 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古已有之。自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中国在对外的 文化交流中基本处于主导之势,因而,无论是中学西渐还是西学东渐,中西之间 的文化交流更像一场平等的对话,中学和西学平分秋色,各有所长,它们之间也 并未分出高低优劣。明末清初的西学主要是由传教士带来的,这些传教士在宣扬 基督教义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虽然这些科学技术只 是传教的副产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晚清,直至被鸦片战争的炮响所打破。晚 清到近代,西学以强势叩开中国紧闭的国门,迫使沉迷于天朝上国美梦的文人士 大夫睁开迷蒙的双眼看世界。从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到洋务派的“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再到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西政一,西学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 由器物层面的“西艺到制度层面的“西政 的发展阶段,文人士大夫对待西学 的态度也经历了由“抵御”到“自觉”再到“融合 的发展阶段。西学,不仅为 中国带来了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等自然科学,也带来了哲学、 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西学,不仅拓宽了国 人的视域,使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也改变了国人思维方式,使他们更注重 抽象思维和科学思维。 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撼动了中学“重道轻艺 、“重义轻利 的传统。儒家尚道,孔子曾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 又说“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候出。 3 儒家的道,指人们应 该遵守的伦理秩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就是指宇宙及人间所存的“义理 。 传统文人视“道 为根本,而“艺 则是雕虫小技。随着西学更深入地传播,人 们开始打破这一成见,逐渐了解到西方科技并非“奇技淫巧”,而是保证国家富 1 熊月之: ,中华书局1 9 8 3 年 3 同上第1 7 1 页论语- 季氏 1 0 强、民族独立的必要手段。从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嗤之以鼻到对其信任依赖,体现 了西学对“重道轻艺”的中学传统观念的冲击。传统文人亦视“义 为本,目“利” 为末,孔子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以利。一1 孟子也曾说:“王何必日利? 亦 有仁义而已矣! 2 随着西学的传播,人们已经不以“好利 、“求富”为耻,反之 以为荣,这亦体现了西学对“重义轻利 的中学观念的冲击。 其次它撼动了中学旧的知识体系。传统文人的教科书是“四书五经 ,他们 的知识体系也局限于经、史、子、集的范围内,学习的内容是义理、考据、词章, 而学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通过科举而走上仕途。自从西风吹入以来,人们通过翻 译西方著作,创办近代报刊,建立近代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活动,促进了西学的 传播,由此国人的知识结构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诸如西方的数学、天文、地 理、生理、心理等一些科学常识和政治、历史、宗教、文学等社会常识也渐渐纳 入国人的认知体系,构成了人们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新思想和旧观念的交替更迭以及中学和西学的碰撞磨合直接推动了晚清思 想文化界的变革,从而变革了中国的文化,启蒙了国人的思想。 第二节洪炳文的思想心态 由于时代、地域、个人等诸多原因,洪炳文的人生轨迹与传统文人不尽相 同,其思想心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洪炳文不仅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而且长于 得风气之先的东南沿海,就其思想心态而言,他徘徊于传统和现代中,游离于中 学和西学问。具体而言,洪炳文的思想心态是比较矛盾的:在他身上,既有传统 文人士大夫复古的责任,例如他制礼作乐,考礼器,定音律;又有进步人士变革 的要求,例如他醉心西学,信奉进化论、倡导天赋民权、提倡实用主义等等。在 他身上,既有宣教救世的理想,又有隐逸出世的渴望。 一、传统文化浸淫下的心态 与众多受过正统文化熏陶的文人一样,传统文化是洪炳文一生无法冲破的藩 1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第7 3 页论语里仁 。 2 同上第2 0 1 页 第6 0 1 页 4 同上 1 2 风化之效。 隐逸出世的渴求。儒道互补,构成了千百年来中国 文人独特的心态。冯友兰先生指出中国的哲学是“既入世而又出世 1 的。儒家 的入世和道家的出世,一积极进取,一消极退避,体现了中国文人在复杂社会环 境中的生存抉择。当入世无门,救世无望的环境下,道家的隐逸出世思想往往成 了中国文人最好的镇痛剂,他们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之下,放眼自然,寄怀山水, 远离尘嚣,心灵上的创伤遂得到抚慰。作为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学者,洪炳 文亦时常在道家隐逸出世的思想心态中求取心灵的宁静。这些思想在他的诗词文 章以至于戏曲中,都有体现。例如在诗白鸟篇中,表现了其对“处则家室累, 出则名利牵。世途百赠弋,尘网损余年 2 的厌恶;在妙智禅寺法幢大师像 中,表现其对“乱世大隐在空门,撇却功名了生死 3 的称许:在题吴江陶莘 农 中多次表现对陶渊明隐士生活的羡慕。再如在小说 ,洪炳文集 第4 0 2 页。 3 同上第4 2 9 页。 4 许桑。许壬等撰洪楝园先生七秩双庆征诗文启,洪炳文集第6 3 8 页。 二、近代西学思想渗透下的心态 晚清近代,西学汹涌而来,从开明士大夫的倡导,到维新变法的提倡,直至 辛亥革命的推动。西学的浪潮一波大过一波,西学的层次也一层高过一层。在这 种时代情势之下,一些比较开明的文人主动向西方探求新知,寻求御侮之道。而 另一些比较顽固的文人却固执己见,对西学采取抵触的态度,然而无论他们情不 情愿,西学的传播已是大势所趋,非区区螳臂所能抵挡。很显然,洪炳文属于前 一类文人。对于西学,他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学习,洪氏自幼便对西学表现 出浓厚兴趣,他在 第6 4 9 页。 3 洪炳文: ,洪炳文集 第2 2 9 页。 1 4 似乎人的存亡是由天来选择的。然而,真正选择存亡的是人本身,如若人可以自 强不息,则可胜天回天,如若自甘堕落,则只能等待被天排挤和淘汰。洪氏对进 化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并把这种思想渗透于其剧作当中,以期唤醒国人涤旧革新, 不做时代的弃儿,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是实用论。西学和中学的一个重要差异就是西学更讲求实用。不得不 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一些空洞无用的成分,内容空泛,形制千篇一律的八 股文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在科举废除以前,这种被称为“时文”、“制艺的 文章是文人的必修课。相对于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新传入的西学显得更为灵活和 实用,特别是其中的科学部分,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洪炳文对于实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院高风险评估
- 电子产品装配实训报告
- 信息技术科普讲解
- 贸易对居民消费的营养影响分析
- 安全用电教育训练
- 美学教育课程介绍
- 2025版红斑狼疮常见症状及护理要点
- 酒店携程合作协议书
- 2025-2026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地理上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湘教版六级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
- 南丹县车河镇拉么综合选矿厂马鞍山分厂铅锌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
- 工程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红色艺术欣赏诗词《七绝 赠父诗》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物业管理公司新员工入职工作规范(九)
- 超声软指标咨询
- YY/T 1822-2022牙科学口镜
- RB/T 107-2013能源管理体系公共建筑管理组织认证要求
- GB/T 8713-1988液压和气动缸筒用精密内径无缝钢管
- FZ/T 10014-2011纺织上浆用聚丙烯酸类浆料试验方法pH值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