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昊越春秋动词研究 内容摘要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指导教师:李茂康 研究方向: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 研究生:王春玲( 9 8 0 8 8 ) 吴越蹇熬) 一书可看作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该书动词较为丰富,清代纪昀 说它“词颇丰蔚”,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特色。本文首先归纳整理出该书动词, 然后从多个角度研究、探讨汉语翅在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一东汉发展 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f 吴越春秋共有8 9 1 个动词,从音节多少看,仍以单音节为主,但复音动词已有了 较大发展。占全书动词的2 5 。根据动词所表示的内容不同,本文将吴越春秋的动词大 致分为十五类,并逐一进行举例分析。然后,具体从词性构成和语义构成的角度对复音动 词进行描写和分析,由此发现吴越春秋复合动词比先秦更为复杂。词性构成特点是: 绝大多数复合动词都有动词性语素,例外者极少。语义构成特点是:支配式动词的语素关 系最复杂,其次是联合式和偏正式动词,再次是补充式动词,表述式动词语素之间的关系 最单一。吴越春秋动词的句法功能也进一步复杂化,动词充当状语、定语、宾语的数量 日趋增多。 从动词词义看,只有一个义项的单音动词约占全部单音动词的一半以上。多义动词中, 以二、三、四个义项的动词最多。使用本义的单音动词超过全部单音动词的一半,这说明 吴越春秋的单音动词大多保存其古义,是对前代词义的继承。 吴越春秋的同义动词和反义动词较之左传更为丰富,同义词比反义词更多, 使用频率也较高。 :“未兴师,会鲁使子贡聘于吴” 4 盟古代诸侯为释疑取信而对神立缔约的一种仪礼,多杀牲歃血,共8 例卷四) ;“即 割予期心以与随君盟而去。” ( 七) 征伐动词:攻、伐、击、戕、侵、杀、射、弑、帅、袭、斩、诛、戮等。如: 伐讨伐、攻打,共1 1 9 例。卷五 :“十一年,夫差北伐齐。” 杀杀戮,共8 2 例。卷三:“谓日:越王杀吾父兄,为之奈何? ” 戮义同“杀”,共1 4 例。卷四 :“愿王戮臣妻子,焚之吴市,飞扬其灰。” ( 八) 占卜、祭祀方面的动词:祭、占、卜、血食等。如: 占与“卜”同义,指用龟甲、蓍草占卜,预测吉凶,共6 例。卷七:“范蠡、文种忧 而占之日:吴王见擒也。” 祭祭奠,以仪式追悼死者,共9 例。卷六:“启使使以岁时春秋而祭禹于越,立宗庙 于南山之上。” ( 九) 感知、心理动词 1 、感知动词:视、见、睹、望、闻、听、顾、观、窥、览等。如: 闻( 1 ) 听见、听说,共1 5 2 例。卷三:“闻一女子之声而折道,宁有说乎? ”( 2 ) 嗅,共1 例。卷七:“越王日:下臣尝事师闻粪者,顺谷味、逆时气者死。” 听( 1 ) 用耳朵接受声音,共4 例。卷五:“目不视美色,耳不听雅音,既已三年矣。” ( 2 ) 听从、听取,共3 1 例。卷四:“今且安静,楚敢不听命? ” 顾回头看,共1 7 例。卷四:“庆忌顾而挥之。” 2 、心理活动动词;爱、哀、惭、惮、忿、骇、恨、欢、悔、惊、惧、恋、怒、畏、悦、 憎、愠、怨等。如: 怒 愤怒、生气,共2 4 例。卷五:“越王复嗔目怒日:死者,入之所恶。” 爱 ( 1 ) 爱惜,共6 例。 :“遭夏氏世衰,失宫,奔戎狄之间。” ( 十二) 支配动词:操、藏、持、盗、害、毁、收、弃、解、救、释、守、择、筑等。 这类动词表示对物、人具有某种支配作用,一般属于及物动词。如: 害( 1 ) 杀害,共8 例。卷三:“子胥知公子光欲害王僚。”( 2 ) 损害、妨害,共6 例。 卷三:“恐子胥前亲于王而害其谋。” 筑修造、建造,共7 例。卷八:“欲筑城立郭。” r 这类动词数量最多,使用频率高,生命力较强,不少词在现代汉语中仍可单用。如:藏、 害、收、救等。 ( - i - 三) 表示使令、祈求的动词:使、命、令、请、求、遣。 这类动词数量少,但使用频率很高。如: 使( 1 ) 派遣,共l o l 例。卷三:“王僚使公子光伐楚,以报前来诛庆封也。”( 2 ) 让、 叫,共3 6 例。卷四:“使知其禁。”( 3 ) 任用、使用,共9 例。卷四:“始任贤使能,施恩 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 请( 1 ) 请求,共3 7 例。卷四:“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 2 ) 请让,共1 6 例。卷五: “君按兵无伐,请为君南见吴王。”( 3 ) 邀请,共4 例。卷三:“具酒而请王僚。” ( 十四) 表示可能、意愿的动词:可、能、欲、愿、肯、敢、得、许等。如: 欲想、想要,共1 1 9 例。卷z l “今欲授国于札,臣诚耕于野。” 能可能,共9 0 例。卷二:“奚能成天子之业乎? ” ( 十五) 表示存在变化的动词:有、变、存、灭、失、逝、死等。如: 变改变、变化,和原来不同,共1 9 例。卷十:“范蠡既去,越王愀然变色。” 灭除尽、使不存在,共4 0 例。卷七:“不灭沥血之仇,不绝怀毒之怨。” 从以上对吴越春秋动词的数量统计和分类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吴越春秋单音动词仍占据绝对优势,且相互同义的词较多,有的同义单音动词 可单用,也可连用,构成同义复词,表现出向复音词发展的趋势。其次,从复音动词的构成看, 单纯词极少,只有3 个。合成词中联合式动词的数量高居榜首,支配式动词已超过偏正式,位 居第二。再次,动词丰富,涉及面广,涉及到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征伐、祭祀、政事等方面。 由于吴越春秋主要记载吴、越两国争霸的历史,所以有关征伐方面的动词在本书中数量不 : 少。 ” 注释: 1 吴越春秋篇目简称对应情况: 吴越春秋吴太伯传第一( 卷一)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 卷- - )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 ( 卷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第七) ( 卷七) 6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第二( 卷二) 吴越春秋闽闾内传第四( 卷四)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第六( 卷六) 吴越春秋勾战归国外传第八) ( 卷八) 炅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 ( 卷九) 吴越春秋勾战伐吴外传第十 ( 卷十) 2 】张觉吴越春秋全译 第1 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 9 9 3 年9 月。 3 正文中的( ) 表示删字; 表示增字除用以表示增删字外,凡误字之改正,例如a 字改正为 b 字,亦以( a ) b 方式表示。下文与此同。 7 第二章吴越春秋动词结构及语法特点 第一节吴越春秋复音动词的结构特点 吴越春秋复音动词十分丰富,从构词上看,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合成词全是复合 词。复合词按结构方式可分为联合式、偏正式、支配式、表述式、补充式。 一、单纯复音词 吴越春秋中单纯复音词只有3 个,都是双音节的,占复音动词总数的1 3 。根据复 音词音节之间的语音关系,可以分为双声、叠韵二种情况。 1 、双声动词 双声指两个字声母相同,这类动词有2 个。 犹豫迟疑不决。卷七:“中腹犹豫,岂孤之志哉? ” 蒲服伏地膝行。卷五:“会晋今反叛如斯,吾是以蒲服就君。” 2 、叠韵动词 叠韵指两个字的韵部相同。这类动词只有1 个。 徘徊往返回旋、来回走动。卷五:“不知黄雀缘茂林,徘徊枝荫。” 二、复合词 吴越春秋中有复合动词2 2 0 个,占复音动词总数的9 8 7 。下面就复合词构成特点进 行分析。 1 、联合式 吴越春秋联合式复音动词有1 3 0 个,占复合动词总数的5 9 1 。其构成特点,我们从 词性、语义两方面予以分析。 ( i )从词性看构成 a 、动+ 动动 这类动词构词语素的词性与构成该词的词性一致,即由两个动词语素复合成新的动词,这 是联合式复音动词最主要的构词方式,共1 2 8 个。如: 爱惜卷九:“今穷归恕,吾岂爱惜财宝、夺其所愿? ” 分散卷五:“吴国困,不战,士卒分散,城门不守,遂屠吴” 其它还有:分离、沉埋、稽留、进退、洒扫、断绝、杀戮等。 b 、名+ 名动 这类动词共2 个。如: 左右 向左或向右进。卷四:“告以军法,随鼓进退,左右、回旋,使知其禁。” 8 纪纲纪,本义是丝头;纲,本义是提网的大绳,都是名词。复合后有统管之义,动词 卷八:“惟三圣纪纲维持。” 同先秦相比较,吴越春秋联合式复合动词的词性构成与先秦基本一致,即构词语素的 词性与构成该词的词性一致,例外者极少。 ( 2 ) 从语义看构成 从两个语素意义之间的关系看,可分为意义相同联合、意义相关联合、意义相反联合三种。 a 、同义联合 同义指两个语素的基本义相同,其附属意义存在一定的差别。 言语“言”、“语”都有说话、交谈义,析言之有别。卷六:“十有余岁,有人生而言 语。其语日:鸟禽呼噍喋噍喋。” 诽谤说文:“诽,谤也。”“诽”、“谤”都指对人的批评、指责。卷四:“群臣诽谤 日:君以一马之故,三年自囚。” 谄谀说文:“谄,谀也。”“谀,谄也。”“谄”、“谀”都有奉承的意思。卷五:“政 败道坏,谄谀无极! ” b 、相关联合 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虽不同义,但有部分义素相同。复合词的意义相对于语素义而言, 有的产生新的意义,有的表达更加概括的意义。 沉埋“沉”,指东西没于水中。“埋”,指把东西放在坑里用土盖上。这两个语素复合后, 借指死,是死的委婉说法。卷三:“吾如得返,是天佑之;其遂沉埋,亦吾所喜。” 牧养“牧”,侧重放牧,而不是圈养,没有养育义。“养”,有养育、饲养义。“牧养”, 泛指养马。卷七:“去就其宫室,执牧养之事如故。” 洒扫“洒”,指把水均匀地散布在地面上。“扫”,指用扫帚除去污秽。“洒扫”复合后 泛指清除秽物。卷七:“夫斫判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 c 、相反联合 由两个相反或相对的语素构成的复合动词,这类词在整个联合式动词中所占的比例最小。 来往“来”,由彼及此,由远及近,与“往”相对。“来往”指来去往返。卷五 :“子 胥因随流扬波,依潮来往” 呼吸卷九:“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 从吴越春秋联合式复合动词的语义构成上看,同义联合动词数量最多,其次是相关联 合动词,相反联合动词数量最少。再从语素义和词义关系看。联合式复合动词的词义是由两个 语素义相互融合、相互制约而产生的,具有表义单纯、明确的优点,是单音多义词不具备的, 这正符合汉语词汇发展的客观要求。 2 、偏正式 吴越春秋中偏正式复音动词有2 2 个,占复合动词的l 吣,其构成方式,我们仍从词 性、语义方面加以讨论、分析。 9 ( 1 )词性构成 a 、名+ 动动这类动词最少,只有2 个。 血盟歃血为盟。卷十:“勾践乃使使号令齐、楚、秦、晋皆辅周室,血盟而去。” 血食指享受祭祀。古代多杀牲取血,用以祭祀,不血食指不能享受祭祀,即国家灭亡 的委婉说法。卷十:“昔吴不道,残我宗庙,夷我社稷,以为平原,使不血食。” b 、动十动动这类词是偏正式动词中最多的一类,共1 4 个词。 谗杀卷四:“群臣皆怨,威言费无忌谗杀伍奢、自州犁。” 徊集迂回而至。卷六:“复返归岳,乘四载以行川,始于霍山,徊集五岳。” 怨歌卷七:“越王闻夫人怨歌,心中内恸。” c 、形+ 动动共6 个。如: 太息卷七:“越王仰天太息,举杯垂涕,默无所言。” 假寐 不脱衣服小睡。卷五:“忽昼假寐于姑胥之台而得梦,及寤而起,其心恬然怅焉。” 阴谋卷十:“越王阴谋,范蠡议欲去。” 从数量上看,左传偏正式复合动词有1 4 个“1 ,左传总字数比吴越春秋多出近 1 4 万,与之相比,吴越春秋的偏正式复合动词显然有了较大增长。 ( 2 ) 语义构成 这类动词是由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后一个语素而构成的。按偏语素的意义类型,可分 为下列几种情形: a 、表行为方式 谋杀卷三:“大夫华氏谋杀元公,国人与华氏,因作大乱。” 血盟 卷十;“勾践乃使使号令齐、楚、秦、晋皆辅周室,血盟而去。” b 、表动作情态 趋进 小步疾行而前,表示敬意的一种动作。卷五:“太宰醯趋进日:贺大王喜,灾 已灭矣。” 趋出 小步疾行退出,以示恭敬。卷七:“伍予胥趋出,到舍上,不御坐。” c 、表行为动作的程度 太息 卷七:“越王仰天太息,举杯垂泣,默无所言。” 深察 卷八:“大夫种日:前车已覆,后车必戒。原王深察。, 从语义构成方面看,东汉前期论衡偏正式复合动词的偏语素有表动作情态”、“行为 方式”两类,在吴越春秋中增加了表“行为动作的程度”一类。不过,这类动词数量较少, 在南朝世说新语和唐代变文中表“行为动作的程度”的偏正式复合动词则有了较大的增加。 3 、支配式 吴越春秋中支配式复音动词有4 8 个,占复合动词的2 1 8 。 ( i )词性构成 从语素的词性角度分析,“动+ 名动”的构成方式最多,其次是“动+ 动动”。 1 0 a 、动+ 名动共3 7 个。如: 喷目睁大眼睛,瞪着眼睛。卷五;“大夫种日:君被五胜之衣,带步光之剑,仗屈 卢之矛,嗔目大言以执之。” 稽首磕头行礼。卷五:“使王孙骆稽首请成,如越之来也。” 抵罪因犯罪而受到相应的处罚。卷七:“不裁功力,污辱王之军士,抵罪边境。” b 、动+ 动动共1 1 个。如: 取笑卷五:“臣故袷体濡履,几为大王取笑。” 进谏向君主或尊长直言规劝。卷三:“于是伍举进谏日:有一大鸟,集楚国之庭, 三年不飞,亦不鸣,此何鸟也? ” ( 2 ) 语义构成 从宾语素的意义类型看,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a 、表受事,即宾语素是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如: 即位卷三:“王即位三年,不听国政,沉湎于酒,淫于声色。” 衔枚古代行军时把小木片横衔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卷十:“衔枚不鼓攻吴,吴 师大败。” 报仇卷四:“予胥日:自霸王以来,未有人臣报仇如此者也。” b 、表施事,即宾语素是动作行为的施动者。如: 垂涕卷七:“越王仰天太息,举杯垂涕,默无所言。” 沥血刺破皮肤使滴血以发誓,表势不两立。卷七:“不灭沥血之仇,不绝怀毒之怨。” c 、表处所。如: 冲天卷三:“此鸟不飞,飞则冲天;不鸣,鸣则惊人。” 伏地卷五:“公孙圣伏地而泣,有顷而起。” d 、表目的。如: 请成请和、求和。卷五:“请成七反,越王不听。” 从宾语素表示的意义类型来看,表受事的最多,有3 4 个,占支配式复合动词的7 0 8 : 其次是表施事,1 0 个,占支配式双音动词的2 0 8 ;表处所的有3 个,占6 3 ;表目的1 个, 占2 1 。 4 、表述式 吴越春秋表述式复音动词有1 4 个,占复合动词的6 “绝大多数是由人称代词“自” + 动复合而成的动词。 ( 1 )词性构成 a 、名+ 动动只有1 个词。 心动 产生想做某事的念头。卷三:“楚发兵绝吴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心动。, b 、代+ 动动共有1 3 个词。如: 自杀卷五:“吴王仍未肯自杀。” 自立卷六:“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禹祀断绝。” ( 2 )语义构成 表示主语的语素都是动作行为的施动者。 程湘清先生认为:表述式双音词在先秦刚刚出现,数量极少。”。1 左传表述式动词只 有5 个嘲。到了吴越春秋,表述式动词在数量上则有了较大的增加,共有1 4 个,主要是由 “代+ 动动”这种构词方式产生的动词。 5 、补充式 吴越春秋补充式复音动词有6 个,占复合动词的2 7 。 ( 1 )词性构成 这类动词都是由“动+ 动动”的方式复合而成的。 送出卷十:“王乃出,大夫送出垣,反阈外宫之门,填之以土。” 制服卷九:“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服。” ( 2 )语义构成 从补语素的意义类型分析,主要有表结果、表趋向两种类型。 a 、表结果。如:击破、制服、救活、战胜。 b 、表趋向。如:送出。 从汉语的历史发展看,“典型的补充式动词先秦尚未出现,只有少数动补结构可看作这种 构词方式的萌芽。川”到了东汉,这种构词方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熟,表现在数量上增多, 结构形式稳定。例如,东汉前期论衡的补充式复音词就全是动词。吴越春秋补充式复 音动词在语义构成上和论衡大体一致,但吴越春秋中的补充式动词在结构方式上不如 论衡复杂,只有“动+ 动动”一种结构方式。 综合上述分析,从词性构成和语义构成角度看,吴越春秋复合动词比先秦更为复杂多 样。词性构成的特点是:绝大多数复合动词都有动词性语素,只有“名+ 名动”这种类型 的动词较为特殊,但数量很少,只有2 个。语义构成特点是:支配式动词的语素义之间关系最 复杂,宾语素的意义类型有四种。其次是联合式和偏正式动词,语素义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再 次是补充式动词,补语素的意义类型有“表结果”、“表趋向”两种表述式动词语素义之间的 关系最单一,表示主语的语素都是动作行为的施动者。 其次,从复合词结构的结合程度看,吴越春秋复合动词的结构仍不很紧密。其构词成 分多可以作为单音词独立运用,在该书中可拆可分,有的复合动词还可以颠倒语序,同时并存 于文中,这正反映了汉语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演变的趋势。 注释: 1 毛远明左传词汇研究) 第1 2 8 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1 2 月 2 2 程湘清先秦汉语研究第1 0 9 页, 3 毛远明左传词汇研究 第1 3 6 页, 4 】同 2 。 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2 年。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1 2 月 第二节吴越春秋动词句法功能特点及 动词谓语前后结构成分分析 一、吴越春秋动词句法功能特点 甲骨文中动词一般作谓语,“1 到了周代,动词主要仍作谓语,但动词作定语的用例大量增 加,在一定条件下,有时也可以作状语、主语、宾语。但动词作定语、主语、状语的频率低, 只能算作动词的临时职务啪。随着语言日益丰富和发展,动词的语法功能更趋复杂化。虽然吴 越春秋大多数动词仍在句中作谓语,但作定语、状语、主语、宾语等不再是偶然现象,其数 量较多。如: 1 、作定语 卷八:“临事而伐,故无前剽过之兵,后无伏袭之患。” 卷七:“去就其宫室,执牧养之事如故。” 卷- - :“昔前王未薨之时,尝晨昧不安。” 以上动词,只表示对中心语的修饰、限制关系,不表示领属关系。 2 、作状语 卷三:“胥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 卷九 :“子胥谏日:王勿受也。” 卷四 :“群臣诽谤日:君以一马之故,三年自囚” 卷五 ;“颤喜受越之赂,爱信越殊甚” 3 、作主语 卷四 :“故为兵者,诛伐不行, 卷七 ;“存亡系于人” 卷六 :“大小有差,进退有行, 兵道不明。 盛一衰,莓枣有常” 4 、作宾语 卷十)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惟贤人乎? ” 卷七 :“愿得入备扫除,出给趋走,臣之愿也” 卷七) ;“贪攀不退,二师相当,破敌攻众,威凌百邦;臣之事也” 卷十 :“蠡虽不才,明知进退。” 动词作宾语多表示受事。 以上动词作主语、定语、状语、宾语时,词义未起任何变化,词性未交,不是临时活用。 这从另一方面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频繁,语言的日趋丰富,作为句子中心、核心、 重心的动词句法功能也日趋复杂。 二、动词谓语前后结构成分分析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怎样研究动词? 可以就动词本身研究动词,但更重要的是研究句子 里边的动词和有关成分。”啪由于动词谓语前主语成分较为单一,仅对吴越春秋动词谓语 前的状语和谓语后的补语、宾语加以分析。 l 、动词谓语前的状语类型 吴越春秋中的动词生动多样,且相当丰富,除了介宾短语外,还有大量的副词、名词、 数量词、动词、形容词等作状语。如: ( 1 ) 副词作状语 吴越春秋副词作状语最多,且使用率相当高,表义功能复杂,有表否定,如未、不、 勿、莫等;有表程度,如颇、甚、实、太、极等;有表范围的咸、皆、尽、俱、独等;还有的 表示情态、时态等。 卷三:“太子还郑,事未成。” 卷五:“不意颇伤齐师。” 卷十:“吴师累败,遂栖吴王于姑胥之山。” 卷五:“四夷已服,朝诸侯也。” ( 2 ) 名词作状语 a 、普通名词作状语。数量不多,其作用是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或特征,有“像样” 之义,还有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凭据、处所等。如: 卷十:“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 卷四:“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日:臣,楚国之亡虏也。” 卷五:“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b 、方位词作状语。吴越春秋中方位词可单独作状语,而且还常与名词结合组成表处所 的短语。如: 卷八:“上承皇天,气吐宇内;下处后土,禀受无外。” 卷三:“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 卷三:“江中有渔父乘船从下方溯水而上。” c 、时间名词作状语。这类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具体时间或持续多久等。如: 卷三:“胥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 卷九:“春种八谷,夏长而养,秋成而聚,冬蓄而藏。” 卷四:“女少,思齐,日夜号泣,因乃为病。” ( 3 ) 数词作状语。多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如: 4 卷四:“今臣与之争锋,十存一亡。” 卷四:“乃一旦与吴王论兵,七谏孙子。” 卷五:“三呼三应” ( 4 ) 动词及其短语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等。如: 卷四:“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日:臣,楚国之亡虏也。” 卷四:“一老妪行哭而来。” 卷九:“乃举手而趋,蹈席而前进日:谬哉! ” ( 5 ) 形容词作状语。如: 卷九:“越王深念远思侵辱于吴,蒙天祉福,得越国” 卷八:“大王宜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而厚事于吴。” ( 6 ) 介宾结构作状语。如: 卷三:“其前名日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 卷九:“即以粟赏赐群匝,及于万民。” 卷三:“公子光为我具酒来请。” ( 7 ) 主谓结构作状语,但数量少。如: 卷五:“鸡鸣而定阵,去晋军一里。” ( 8 ) 形容词或动词加“然”为词尾作状语。如: 卷四:“二队寂然无敢顾者。” 卷十:“越王默然不应,大夫亦罢。” 卷十:“越王喟然叹日:越性脆而愚。” 史记有形容词( 或动词、副词) 加“焉”、“乎”为词尾作状语的用例,到吴越春秋) 中则已完全消失。 2 、动词谓语后的补语类型 ( 1 ) 介宾结构作补语。这种补语的数量最多,由“于”、“以”组成的介宾结构为主,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原因、对象和动作行为的工具或方法等。 卷五:“吴败齐师于艾陵之上,还师临晋。” 卷a l “子胥力于战伐,死于谏议。” 卷四:“吾尝饥于此,乞食于一女子。” 卷六:“承以文玉,覆以磐石。” 卷十:“王因反闺其门,填之以土。” 以“乎”组成介宾结构作补语的只有i 例。 卷五:“重宝、车骑、羽毛尽乎晋。” ( 2 ) 数量词作补语。如: 卷四:“昭公自服一枚,子常欲之,昭公不与。” 卷五:“臣闻兴十万之众奉师千里。” 卷六:“禹服三年,形体枯槁。” ( 3 ) 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补语,数量上仅次于介宾结构作补语。如: 卷三:“乞食溧阳。” 卷一:“人民皆耕田其中。” 卷一:“奔戎狄之间,其孙公刘。” 3 、动词谓语后的宾语类型 ( 1 ) 名词或名词短语作宾语 作宾语的多是名词或名词短语,以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等。如: 卷七:“愿大王以圣人之心,哀穷孤之士。” 卷三:“执而囚之,复遣追捕子胥” 卷十:“潜伏其私卒六千人,衔枚不鼓攻吴,吴师大败。” ( 2 ) 代词作宾语 作宾语的代词多是“之”。如: 卷十:“自越灭吴,中国皆畏之。” 卷十:“国人悲之。来迎裒公,与之俱归。” 卷三“尽灭之。遂自立。” ( 3 ) 主谓结构作宾语,这类数量较多,作动词谓语的多是感知动词。如: 卷五:“吴王复坐于殿上,望见二人相对,北向人杀南向人。” 卷四 卷四 卷四 卷七 “孙子顾视诸女连笑不止。” “吴王闻三帅将至,治鱼为绘。” “知孙子可以折冲销敌。” “寡人闻贞妇不嫁破亡之家。” ( 4 ) 动词或动宾结构作宾语。如: 卷三 :“僚素贪侍力,知进之利,不睹退让。” 卷四) :“成公常思报楚,君臣未尝绝口。” 卷三 :。平王内惭囚系忠臣,外愧诸侯之耻” 三、吴越春秋的两种特殊动词谓语旬 l 、连谓句 连谓句即连动式作谓语“连动式指同一主语的两个动词( 或动词短语) 连用、在时间上有 先后的结构形式。”“1 连谓句的运用,可以使语义表达得更为明确、清楚,这也是汉语发展的 一大特点。如: 卷八 ;“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卷二:“即举兵伐楚,取二邑而去” 卷- - - l “枣勇士荐之公子光,欲以自媚,乃得勇士专诸。” 卷四:“窃马而献予常” 1 6 卷九:“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 卷七:“王召而见之 2 、兼语句 “兼语式就是一个动宾结构套上一个主谓结构。动词的宾语兼作主谓结构的主语,因此把 它叫做兼语。”如: 卷五 ;“王乃遣王孙骆往请公孙圣” 卷三:“二年,王僚使公子光伐楚。以报前来诛庆封也。” 卷三:“令三百人皆被甲兜鍪,操剑盾而立。” 卷五;“乃命王孙骆告劳于周。” 卷三:“反遇奢为国相,封二子为侯。” 卷四:“立夫差为太子。” 与左传兼语句所用的第一个动词相比,吴越春秋 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如“遣、召、 拜、举、封”等在左传的兼语句中还未出现,这说明了兼语句在吴越春秋,中有了较大 的发展。 从上面分析可以得出:与先秦相比,吴越春秋中动词的句法功能进一步复杂化,动词 充当定语、状语、主语、宾语的数量日趋增多,动词谓语前后成分进一步丰富多样。 注释: 1 】郭锡良远古汉语的词类系统,载薪火编,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 9 9 6 年 2 郭锈良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 ,载中国语文) ,2 0 0 0 年第3 期 3 】吕叔湘句型和动词学术讨论会,载中国语文,1 9 8 6 年第2 期 4 程湘清两汉汉语研究) 第4 8 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 5 程湘清两汉汉语研究 第5 2 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 ” 第三章吴越春秋动词词义研究 词义是同语音形式相联系的客观事物、现象以及各种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 因此,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事物不断出现,旧事物不断消亡,词义也就必然不断地演变和 发展。同时,词义的发展还要受语言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所以,研究吴越春秋动词词义, 有助于我们探索东汉时代动词词义演变发展的一些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州市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聘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福建漳州市东山县哨所女哨员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15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彩灯客服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4月福建泉州市华侨大学招标与采购管理中心招聘工程技术系列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福建福州市罗源县卫健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编内卫技人员4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中考数学名校试题及答案
- 2025四川省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税务会计岗招聘1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第二批高校毕业生录用人选的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贵州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医疗保障局公益性岗位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初中诚实守信说课课件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Ⅰ卷(含解析)
- 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常规
- 敬老院财务管理培训
- 胰源性糖尿病的护理
- 医学知识 鼻腔鼻窦内翻性RU头状瘤(SNIP)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学习课件
- 《证券基础知识》课件
- 九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卷 北师大版
- DL∕T 2541-2022 架空输电线路货运索道
- (完整版)排球理论课教案
- 新闻文体的翻译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