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doc_第1页
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doc_第2页
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doc_第3页
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doc_第4页
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国审水稻品种简介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1品种名称:荣优9号选育单位: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荣丰AR9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6天,比对照金优402长0.2天。株高89.5厘米,穗长18.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6万穗,每穗总粒数113.2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7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稃尖紫色,穗顶间有短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中感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1%,长宽比3.1,垩白粒率30%,垩白度6.3%,胶稠度4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3.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0%(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38.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9%,增产点比率9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2%。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2千克,抛秧每亩大田用种量23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适宜抛秧或小苗带土移栽,一般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栽插规格13.3厘米20厘米或16.7厘米1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补穗肥,耙田时每亩施25%水稻专用肥40千克,移栽后56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尿素1520千克,每亩施氯化钾510千克作为孕穗肥。水分管理做到干湿相间促分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25万苗时及时晒田,孕穗时以湿为主,后期干湿交替壮籽,切忌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2品种名称:中2优280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中2A中恢280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6天,比对照金优402长1.2天。株高95.3厘米,穗长20.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1万穗,每穗总粒数144.1粒,结实率74.7%,千粒重27.4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3%,长宽比3.0,垩白粒率19%,垩白度4.0%,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6%。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0.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4%(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30.3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6.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0.5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8%,增产点比率7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0.9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9%。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2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适宜秧龄移栽,栽插密度17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每亩施用纯氮量1012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水浆管理上前中期做到浅水勤灌,干湿交替,适时搁田,后期采用湿润灌溉,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南、江西中北部、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3品种名称:两优6号选育单位: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HD9802S早恢6号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2.7天,比对照金优402短1.7天。株高94.6厘米,穗长19.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9.7万穗,每穗总粒数127.2粒,结实率88.4%,千粒重25.1克。株型紧凑,群体整齐,长势繁茂,主茎总叶片数1314叶,稃尖无色,无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感白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2%,长宽比3.2,垩白粒率19%,垩白度3.9%,胶稠度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5.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4%(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27.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1.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1%,增产点比率8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5.8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2%。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采用塑料薄膜保温,施足底肥,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内移栽,插足基本苗,密度合理,栽插规格13.3厘米20厘米或13.3厘米23.3厘米,每亩栽插2.2万2.5万穴,每穴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本田每亩总用肥量以810千克纯氮为基准,氮、磷、钾配比施用,适当增施钾肥和锌肥,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酌施孕穗保花肥。水分管理上做到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后期有水孕穗,湿润灌浆,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4品种名称:欣荣优5号选育单位: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欣荣A先恢5号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6.2天,比对照金优402长1.8天。株高93.0厘米,穗长18.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1万穗,每穗总粒数113.0粒,结实率84.6%,千粒重28.1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稃尖紫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7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8.9%,长宽比2.9,垩白粒率44%,垩白度8.4%,胶稠度4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2%。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8.6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0%(不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23.5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6.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9%,增产点比率63.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5.6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3%。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2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合理密植,栽插规格20厘米16.7厘米,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每亩栽插1.8万2万穴。3.肥水管理:大田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0千克,配合施用磷、钾肥。水分管理上做到浅水移栽,寸水活苗,薄水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湿交替,勿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5品种名称:陵两优104选育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品种来源:湘陵750S华104省级审定情况:2011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6.2天,比对照金优402短0.9天。株高86.4厘米,穗长20.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8万穗,每穗总粒数113.7粒,结实率86.3%,千粒重27.4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稃尖无色,无芒。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3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抗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3%,长宽比2.9,垩白粒率66%,垩白度12.0%,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2.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0.7%(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471.3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1.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2.0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11.1%,增产点比率96.7%。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3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7%。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22.5千克,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一般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水育秧5叶期移栽。栽插密度以16.5厘米20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3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需肥水平中等偏上,采用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后期严控氮素的施肥方法,中等肥力田每亩施25%水稻专用复混肥4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每亩追施尿素7.5千克,幼穗分化初期每亩施氯化钾7.5千克,后期看苗适当补施穗肥。水分管理做到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及时落水晒田,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以润为主,干干湿湿,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6品种名称:F优498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江育F32A蜀恢498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5.2天,比对照优838短2.7天。株高111.9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0万穗,每穗总粒数189.0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8.9克。株型适中,叶鞘、叶缘、颖尖紫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耐热性较弱。感稻瘟病和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2%,长宽比2.8,垩白粒率21%,垩白度4.9%,胶稠度80.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7%(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608.4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7.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1.3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9%,增产点比率9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6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5%。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540天,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5万穴左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配方施肥,重底肥,早追肥,后期看苗补施穗粒肥,每亩施纯氮1012千克,氮、磷、钾合理搭配,底肥占70%,追肥占30%。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忌断水过早。4. 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7品种名称:冈优900选育单位:成都天府农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冈46A天恢900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2天,比对照优838短0.6天。株高114.0厘米,穗长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0万穗,每穗总粒数185.2粒,结实率79.8%,千粒重27.2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长势繁茂,叶色浓绿,剑叶宽长,叶姿披垂。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耐热性弱。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5%,长宽比2.2,垩白粒率54%,垩白度13.3%,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2%。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5.7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03%(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92.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3.9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1%,增产点比率83.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1.4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5%。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5天左右,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2万穴。3.肥水管理: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以4:4:2为宜。水分管理宜采用浅水栽插、寸水返青、薄水分蘖、保水抽穗、后期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蓟马、稻飞虱、螟虫、稻苞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川南稻区除外)、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8品种名称:天优华占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天丰A华占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2.9天,比对照优838短4.9天。植株较矮,茎秆偏软,抗倒性一般。株高99.0厘米,穗长22.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9万穗,每穗总粒数177.8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5.4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剑叶挺直,颖尖紫色,谷粒有短顶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耐热性较弱。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5%,长宽比2.9,垩白粒率9%,垩白度1.7%,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1.0天,比对照优838短2.9天。株高109.6厘米,穗长23.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3万穗,每穗总粒数174.5粒,结实率82.7%,千粒重24.9克。植株较矮,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剑叶挺直,颖尖紫色,谷粒有短顶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6%,长宽比3.0,垩白粒率34.7%,垩白度9.0%,胶稠度6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3.6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2.0%(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90.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8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2.8%,增产点比率70.0%。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4.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0%。 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2.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8.1%(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79.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6.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0.7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7.4%,增产点比率92.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2.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6.5%。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每亩秧田播种量6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采取宽行窄株为宜,栽插株行距以13.3厘米30厘米或16.7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适宜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生产上应注意水肥控制,防止倒伏。配方施肥,多施有机肥,适当配施磷、钾肥;整田时每亩施复合肥2025千克,碳铵2030千克作底肥;移栽后早施追肥,每亩尿素58千克与氯化钾58千克混合施用;穗粒肥依苗情适施或不施,以防倒伏。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当每亩总苗数达到16万苗时应排水晒田;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时,每亩最高苗数控制在20万苗左右;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时,每亩最高苗数控制在22万苗左右;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齐穗后应间歇灌溉,湿润管理,成熟收获前56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072号,该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0)还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09品种名称:内5优39选育单位: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品种来源:内香5A内恢2539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7.5天,比对照优838短1.2天。株高112.2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3万穗,每穗总粒数168.6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9.2克。株型紧凑,叶片较宽,叶鞘、叶缘、颖尖、茎节紫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耐热性弱。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0%,长宽比2.9,垩白粒率13.5%,垩白度1.9%,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8.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1%(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72.8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2.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5.5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9%,增产点比率72.4%。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2.0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7.4%。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多蘖壮秧,可采用湿润地膜育秧或旱育秧。2.移栽:适龄移栽,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3万1.5万穴、9万10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忌偏施氮肥。超高产栽培适当增施磷、钾肥,多施有机肥。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0品种名称:川谷优204选育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川谷A蜀恢204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8.5天,比对照优838长0.7天。株高113.3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3万穗,每穗总粒数188.1粒,结实率79.9%,千粒重27.6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2.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9.0%,长宽比2.8,垩白粒率45%,垩白度8.4%,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9%。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2%,(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79.8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0.0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5%,增产点比率76.7%。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2.0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6%。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540天,合理密植,每亩栽插基本苗数8万10万苗。3.肥水管理:施肥管理应做到增前稳后、平衡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施肥比例为底肥50、蘖肥30、穗肥15、粒肥5%。水分管理应坚持浅水移栽活棵、薄水发根促蘖、够苗轻晒控蘖、浅水孕穗扬花、干湿交替壮籽、排水落干促熟,注意后期勿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纹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1品种名称:闽丰优3301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闽丰1A闽恢3301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7.3天,比对照优838长2.7天。株高124.5厘米,穗长24.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5万穗,每穗总粒数165.9粒,结实率76.8%,千粒重29.9克。株型紧凑,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抽穗期耐热性9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1%,长宽比2.9,垩白粒率46%,垩白度12.0%,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2%。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4.0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7%(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78.8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1.4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1%,增产点比率85.7%。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6.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6%。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251.5千克,适时播种,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适时移栽,株行距以20厘米23厘米为宜,每亩栽插1.6万穴左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适当控氮,每亩施纯氮10千克,早施分蘖肥,中后期注意增施磷钾肥。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薄水勤灌促分蘖,够苗晒田,后期干干湿湿防早衰。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2品种名称:天两优616选育单位: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天源6SR016省级审定情况:2008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1.4天,比对照优838短2.5天。株高123.8厘米,穗长24.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2万穗,每穗总粒数165.3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7.2克。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2%,长宽比2.9,垩白粒率25.3%,垩白度4.6%,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1.0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6.1%(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60.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6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6%,增产点比率84.9%。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4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1.0%。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21.5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左右,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每亩栽插1.5万1.7万穴、7万8万基本苗为宜。3.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肥,氮磷钾合理配施;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2千克左右,氮、磷、钾比例1:0.5:0.75;施用方法以前促、中控、后补为宜。水分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及时晒田,后期湿润灌溉,不宜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3品种名称:泸优9803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品种来源:泸98A泸恢H10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4天,与对照优838相同。株高126.7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71.9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9.2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节间、颖尖黄色,柱头白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7级。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6%,长宽比2.9,垩白粒率60%,垩白度12.0%,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4.7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5%(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87.8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6.3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0%,增产点比率78.6%。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8.5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7%。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叶龄4.55.5叶适时移栽,一般栽插规格26.7厘米1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每亩基本苗数6万苗以上。3.肥水管理:重施底肥,早施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一般每亩施810千克纯氮、20千克过磷酸鈣、10千克钾肥作底肥,移栽后7天施3千克纯氮作追肥。水分管理注意后期不宜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4品种名称:优371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32A恢37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5.7天,比对照优838长1.1天。株高123.1厘米,穗长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每穗总粒数151.6粒,结实率87.3%,千粒重28.6克。株型适中,主茎总叶片数17叶左右,稃尖紫色,无芒或短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7%,长宽比2.5,垩白粒率34%,垩白度7.3%,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7%。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6.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4.0%(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94.6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6.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5.4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0%,增产点比率82.1%。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6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7.7%。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千克,适时播种,地膜覆盖湿润育秧或旱育秧,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左右,适时移栽,每亩栽插1.5万1.8万穴,每穴栽插12粒种子苗,高肥田和低海拔地区相对稀植,瘦瘠田和高海拔地区相对密植。3.肥水管理: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214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8千克,磷肥全作基肥,氮肥70%作基肥、30%作追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及时追肥。水分管理注意后期不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飞虱、一代和二代螟虫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5品种名称:Y两优9918选育单位:湖南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品种来源:Y58SR928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0.8天,比对照优838短3.0天。株高122.7厘米,穗长27.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1万穗,每穗总粒数175.7粒,结实率85.5%,千粒重27.5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叶片内卷挺直,稃尖无色,少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4%,长宽比2.9,垩白粒率34%,垩白度7.7%,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4%。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8.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8.5%(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94.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10.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1.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9.7%,增产点比率96.4%。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9.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10.1%。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0.751千克,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不超过25天,栽插规格20厘米30厘米或20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移栽后35天每亩施尿素10千克促分蘖;巧施穗肥,幼穗分化前每亩追施钾肥10千克、尿素4千克。水分管理做到有水齐穗,湿润壮籽,后期切忌断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褐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6品种名称:汕优06选育单位: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珍汕97AZF06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2.6天,比对照优838短1.6天。株型适中,株高117.1厘米,穗长22.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2万穗,每穗总粒数163.3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7.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6%,长宽比2.2,垩白粒率80%,垩白度19.8%,胶稠度5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4%。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3.8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7%(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76.1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5.0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8%,增产点比率64.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7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3.3%。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控制在35天以内,合理密植,栽插规格16.7厘米26厘米或13.3厘米30厘米,中上等肥力田块每亩栽插1.6万1.8万穴,6万6.7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一般基肥和分蘖肥占80%以上,掌握前促、中控、后补的原则。水分管理上做到前期浅灌勤灌,中后期干干湿湿,不宜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7品种名称:优508选育单位:宿州市种子公司品种来源:-32A宿恢2058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6.2天,比对照优838长2.0天。株高123.5厘米,穗长22.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7万穗,每穗总粒数184.6粒,结实率84.8%,千粒重26.7克。株型适中,群体整齐,稃尖紫色,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6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8%,长宽比2.1,垩白粒率53%,垩白度13.7%,胶稠度5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5%。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2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2.9%(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595.4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7.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3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5.1%,增产点比率89.3%。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5.4千克,比对照优838增产6.4%。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适时播种,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30天内适时移栽,栽插规格13.3厘米23.3厘米或13.3厘米26.7厘米,每穴栽插12粒种子苗。3.肥水管理:大田每亩施纯氮15千克,其中70%作基肥,返青时施15%作追肥,15%作穗肥,缺钾田块适当补施钾肥。浅水湿润促分蘖,及时搁田,做到早够早搁田,分次搁田,轻搁为主;收获前57天断水,切忌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褐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8品种名称:淦两优602选育单位: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安湘S淦恢3号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5.1天,比对照金优207长3.9天。株高106.7厘米,穗长23.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8万穗,每穗总粒数161.6粒,结实率76.5%,千粒重24.8克。株型适中,叶色浓绿,两段灌浆明显。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中等。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5%,长宽比3.0,垩白粒率19%,垩白度4.2%,胶稠度4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3%。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6.1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3.8%(极显著);2009年续试,平均亩产489.5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7.8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2%,增产点比率84.7%。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1.6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9.6%。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1.5千克,适时播种,稀播培育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合理密植,一般栽插规格16.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每亩栽插8万10万基本苗。3.肥水管理:以有机肥和基肥为主,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酌施孕穗保花肥。水分管理上做到前期浅水勤灌促分蘖,中期轻搁控苗,后期干湿交替灌溉,防止脱水过早。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曲病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19品种名称:两优6206选育单位: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丰6SR206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9天,比对照金优207长0.5天。株高108.5厘米,穗长23.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8万穗,每穗总粒数163.9粒,结实率81.3%,千粒重23.7克。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稃尖无色,无芒,熟期转色好。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1%,长宽比3.1,垩白粒率24%,垩白度4.9%,胶稠度6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5.5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2.4%(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21.7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9.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8.6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0.9%,增产点比率95.8%。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4.8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10.3%。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采取旱育秧或湿润育秧,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2.移栽:秧龄2530天,合理密植,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规格16.7厘米20厘米,每亩栽插足2万穴,肥力偏低田块适当增加密度。3.肥水管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氮肥施用应掌握前重、中控、后补的原则。水分管理采取浅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蘖、深水抽穗、后期干干湿湿的方式。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浙江以及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审定编号:国审稻2011020品种名称:H优518选育单位: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H28A51084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2.9天,比对照金优207短0.5天。株高96.2厘米,穗长22.3厘米,穗顶部分籽粒有芒,每亩有效穗数24.1万穗,每穗总粒数113.6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5.8克。株型适中,叶片挺直,稃尖无色。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中等。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2%,长宽比3.5,垩白粒率25%,垩白度5.0%,胶稠度5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6.8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8.3%(极显著);2010年续试,平均亩产502.4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9.6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8%,增产点比率78.4%。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6.4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2.2%。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每亩大田用种量1.5千克,适时播种,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