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伦理学专业论文)竞争道德——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力.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存在基础, 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 如何通过 规范竞争行为来规范、 发展市场经济, 是现代经济伦理学中的紧迫课 题。 本文通过对中西竞争道德观念的 历史比较研究后, 阐明了竟争的道 德价值、 竞争的 道德界限 和竞争的 道德环境设置等问 题。认为, 竞争的 道德价值主要体现在: 主体精神得到弘扬、 人性潜能得到激活、 经济人 格得以升华和社会公平得以 达成; 而竞争的道德界限则在于: 自 利而不 损人的竞争动机, 多样而不失当的竞争手段, 差等而不分化的竞争后 果;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竞争的 有序, 离不开良 好的环境, 特别是良 好的竞争道德环境的 支持和影响。为此, 努力营造一 种伦理精神高扬、 道德控制适度、 竞争主体协作有序和进取不息的 道德环境, 是规范竞争 行为之所必需。 ab s t r a c t c o mp e t i t i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ma r k e t e c o n o my , i s t h e i mp e t u s f o r t h e a d v a n c e o f ma r k e t e c o n o my , t h e r e f o r e , r e g u l a t i n g c o mp e t i t i v e a c t i v i t i e s t o r e g u l a t e a n d i mp r o v e ma r k e t e c o n o my h as b e c o me a n u r g e n t t a s k i n e c o -e t h i c s , b y me a n s o f t h e c o mp a r i s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h is t o r y o f c o mp e t i - t i o n mo r a li t y c o n c e p t s i n c h i n a a n d we s t e r n c o u n t r i e s ,t h i s a r t i c l e c l a r i - f i e s s u c h p r o b l e ms a s mo r a li t y v a l u e ,mo r a li t y l i mi t a n d t h e s e t t i n g o f m o r a li t y e n v i r o n me n t i n c o m p e t i t i o n , i t h o l d s t h e b e li e f t h a t t h e mo r a l i t y v a l u e i s ma i n l y ma t e r i a l iz e d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h e ma i n s p i r i t s , t h e a c t i v a t i o n o f h u ma n i t y p o t e n t i a l , t h e s u b li ma t i o n o f e c o n o my p e r s o n a li t y a n d t h e a c h i e v e me n t o f s o c i a l e q u i t y , ho w e v e r , t h e mo r a l i t y l i mi t is r e p - r e s e n t e d i n t h e mo t i v e o f c o mp e t i t i o n wh i c h i s s e l f -r e g a r d b u t n o t d a m- a g i n g ; i n t h e c o mp e t i t i o n me a n s w h ic h h a s d i v e r s i t y b u t i s n o t u n f i t ; i n t h e c o mp e t i t i o n r e s u l t w h i c h i s q u i t e c o n f li c t i n g b u t n o t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n g 。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ma r k e t e c o n o my a n d t h e o r d e r o f e c o n o my c o mp e t i - t i o n r e l y o n g o o d e n v i r o n me n t , t h e y d e p e n d e s p e c i a ll y o n t h e s u p p o r t a n d g u a r a n t e e o f a g o o d c o mp e t i t i o n mo r a l i t y e n v i r o n me n t 。t h e r e f o r e , t h e a t t e mp t t o d e v e l o p a mo r a li t y e n v i r o n me n t w i t h a h 堪h -q u a li t y e t h - i c , a n a p p r o p r i a t e mo r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a n d a n o r d e r f o r t h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o f t h e e c o n o my b o d i e s i s a n e s s e n t i a l a p p r o a c h w h i c h w i n s u r e l y l e a d t o a r e g u l a r c o mp e t i t i v e p a t t e r n , (i) 竞 争 道 德 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动力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 也是道德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亦不例 外。 竞争作为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必然客观内在地存在于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并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然 也必然要讲竞争道德。所谓市场竞争就是多个相同或相对性质的经济 主体( 包括自 然人或法人) 及其系统彼此在一定范围的共同时间内面对 经济资源相对稀缺的 格局而各自 努力追求共同需要的角逐过程。而市 场竞争道德则是指积淀于经济主体内心深处的一种思想观念、 一种行 为动机, 是经济主 体在竞争实 践中 表现出 来的一种价值判断、 意志自 律 的高度理性自 觉, 是经济主体逐利行为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是经济利益与道德原则互动关系的一种本质概括与辩证把握, 是经济 主体在竞争过程中 应遵循的 行为规范、 价值导向 和理性制约力。 当中国 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后, 人们对竞争道德观念、 竞争道德行 为等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关的 概念, 逐步从陌生、 怀疑到接受、 理解。 这 些概念渗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使经济涣发了生机, 给社会注入了活 力; 与此同时, 也伴随着人们对经济竞争及竞争道德的不少模糊认识和 抵触情绪。 一方面人们在讴歌这些概念给经济建设以虎虎生气的同时, 也提出了 倡导竞争是否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的问题; 另一方面, 由于一 些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过程看作是“ 强经济” 的 现象, 把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单纯地理解为“ 大把赚钱, 快快发财” , 有的 甚至 置伦理道德和法律不顾, 以 牺牲他人和国家利益为代价, 获得个人的所 谓经济效益, 曲 解竞争, 从而发生许多不正当的竞争行为, 认为发展市 场经济可以不讲道德, 只要经济发展了就行了。 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着 竞争, 已 是不容置疑的共识。 但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竞争的 道德价值到底如何, 竞争的道德界限到底何在, 在市场经济的 发展过程 .i. 中 如何实现有道德的竞争, 这也就成为一个不容回 避的问 题了。 一、 竞争道德思想的历史考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 相应的观念 形态, 社会经济关系一旦发生变革, 必然引 起社会观念的变化。作为一 种历史的产物, 竞争道德表现出独特的时 代性、 历史性和民 族文化性, 不同文化圈的竞争道德面貌各异; 这种差异性植根于竞争道德赖以产 生和发展的结构因素, 即时空区域、 生产方式、 社会结构和价值导向。 中 外竞争道德观念的 历史演变 表明: 经济竞争行为是道德原则的实践源 泉和载体, 道德原则是经济竞争行为的价值导向 和目 标; 道德原则始终 不能 取代经济竞争行为, 但它 又一直作为经济竞争行为的 原始动力与 最终理想而与经济竞争行为同 存在、 共发展。 竞争行为需要道德原则的 启动和疏导, 道德原则则呼唤竞争行为的支撑与充实。 1 、 西方竞争道德观念的历史演变 在西方古代智者那里, 他们追求的是美德, 是最高的善, 是“ 世界的 和谐” , 是经济行为中的奉法精神; 他们推崇公正原则和诚信品德, 视智 慧、 勇敢、 节制、 公正为美德。 他们面临的环境是: 外有敌人侵略, 内 有利 益之争。 保卫祖国和勇敢争斗成为贵族阶级的专利品, 为思想家们所讴 歌和称赞, 视为善行, “ 互 相排斤的 东西结合在一 起,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 美的 和谐; 一切都是斗 争所产生的 。 , ; “ 赚钱并不是无用的 事, 但如果 用不公正的手段赚钱, 则是最大的恶事, ; “ 让自已 完全受财富的 支配 的 人 是永 不能 合乎 公正的 ” ; “ 不正当 的 获 利给 道德带来 损害 , 。 他们 中, 无论是快乐主义者、 幸福主义者, 还是禁欲主义者、 苦行主义者, 都 周 辅成 4 西 方 卿 同 上, 第 7 6 页 切 同 上第7 4 页 吩同上 第8 4 页 伦理学 名著 选辑 上 商务 印书 馆, 1 9 9 6 年版, 第工 1 页 中 如何实现有道德的竞争, 这也就成为一个不容回 避的问 题了。 一、 竞争道德思想的历史考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 相应的观念 形态, 社会经济关系一旦发生变革, 必然引 起社会观念的变化。作为一 种历史的产物, 竞争道德表现出独特的时 代性、 历史性和民 族文化性, 不同文化圈的竞争道德面貌各异; 这种差异性植根于竞争道德赖以产 生和发展的结构因素, 即时空区域、 生产方式、 社会结构和价值导向。 中 外竞争道德观念的 历史演变 表明: 经济竞争行为是道德原则的实践源 泉和载体, 道德原则是经济竞争行为的价值导向 和目 标; 道德原则始终 不能 取代经济竞争行为, 但它 又一直作为经济竞争行为的 原始动力与 最终理想而与经济竞争行为同 存在、 共发展。 竞争行为需要道德原则的 启动和疏导, 道德原则则呼唤竞争行为的支撑与充实。 1 、 西方竞争道德观念的历史演变 在西方古代智者那里, 他们追求的是美德, 是最高的善, 是“ 世界的 和谐” , 是经济行为中的奉法精神; 他们推崇公正原则和诚信品德, 视智 慧、 勇敢、 节制、 公正为美德。 他们面临的环境是: 外有敌人侵略, 内 有利 益之争。 保卫祖国和勇敢争斗成为贵族阶级的专利品, 为思想家们所讴 歌和称赞, 视为善行, “ 互 相排斤的 东西结合在一 起,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 美的 和谐; 一切都是斗 争所产生的 。 , ; “ 赚钱并不是无用的 事, 但如果 用不公正的手段赚钱, 则是最大的恶事, ; “ 让自已 完全受财富的 支配 的 人 是永 不能 合乎 公正的 ” ; “ 不正当 的 获 利给 道德带来 损害 , 。 他们 中, 无论是快乐主义者、 幸福主义者, 还是禁欲主义者、 苦行主义者, 都 周 辅成 4 西 方 卿 同 上, 第 7 6 页 切 同 上第7 4 页 吩同上 第8 4 页 伦理学 名著 选辑 上 商务 印书 馆, 1 9 9 6 年版, 第工 1 页 中 如何实现有道德的竞争, 这也就成为一个不容回 避的问 题了。 一、 竞争道德思想的历史考察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了 相应的观念 形态, 社会经济关系一旦发生变革, 必然引 起社会观念的变化。作为一 种历史的产物, 竞争道德表现出独特的时 代性、 历史性和民 族文化性, 不同文化圈的竞争道德面貌各异; 这种差异性植根于竞争道德赖以产 生和发展的结构因素, 即时空区域、 生产方式、 社会结构和价值导向。 中 外竞争道德观念的 历史演变 表明: 经济竞争行为是道德原则的实践源 泉和载体, 道德原则是经济竞争行为的价值导向 和目 标; 道德原则始终 不能 取代经济竞争行为, 但它 又一直作为经济竞争行为的 原始动力与 最终理想而与经济竞争行为同 存在、 共发展。 竞争行为需要道德原则的 启动和疏导, 道德原则则呼唤竞争行为的支撑与充实。 1 、 西方竞争道德观念的历史演变 在西方古代智者那里, 他们追求的是美德, 是最高的善, 是“ 世界的 和谐” , 是经济行为中的奉法精神; 他们推崇公正原则和诚信品德, 视智 慧、 勇敢、 节制、 公正为美德。 他们面临的环境是: 外有敌人侵略, 内 有利 益之争。 保卫祖国和勇敢争斗成为贵族阶级的专利品, 为思想家们所讴 歌和称赞, 视为善行, “ 互 相排斤的 东西结合在一 起,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 美的 和谐; 一切都是斗 争所产生的 。 , ; “ 赚钱并不是无用的 事, 但如果 用不公正的手段赚钱, 则是最大的恶事, ; “ 让自已 完全受财富的 支配 的 人 是永 不能 合乎 公正的 ” ; “ 不正当 的 获 利给 道德带来 损害 , 。 他们 中, 无论是快乐主义者、 幸福主义者, 还是禁欲主义者、 苦行主义者, 都 周 辅成 4 西 方 卿 同 上, 第 7 6 页 切 同 上第7 4 页 吩同上 第8 4 页 伦理学 名著 选辑 上 商务 印书 馆, 1 9 9 6 年版, 第工 1 页 力图 从经济、 政治、 文化等角度揭示出一 个道德上完善的 人应该具备什 么品质的问题, 什么样的品质是美德或恶德的问题, 把“ 节制” 视为美 德, 主张“ 中道” , “ 友爱” , “ 认识你自己 ” , 追求精神上的“ 圆满” 和心灵上 的 “ 和谐” , 使自己的感情与行为既不过度, 也不不及, 而始终保持适中。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消除彼此间隔阂和仇恨, 保证社会秩序和谐, 使城 邦团结一致而具有强大力量, 完善自 我成为人和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 力。并且, 在西方古代, 经济与政治、 政治与伦理也是结合在一起的; 古 代西方智者反对竞争, 更是反对不择手段的竞争; 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 都倡导仁慈心与互助精神, 主张博施, 认为这是人们对财物应有的态 度, 也是一种符合中 庸之道的财物使用方式。正如西塞罗提出的: 我们 应当 把依循自 然当 作行为的 指南, 应该通过诚挚 相助、 礼尚 往来促进普 遍行善, 用我们的 技能, 我们的勤奋, 我们的天赋来把人类社会更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 把人与人更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花起钱来最适宜的 态 度就是中 庸之道。这种观点 充分地代表了 古代西 方竞争道德思想。 中世纪的欧洲是落后的、 闭塞的、 野蛮的, 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 欧洲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中世纪只知 道一种意识形态, 即宗教和神学” 。 , 超自 然的上帝是道德的 来源、 美 德的 体现者、 善恶的唯一标准, 也是唯一的 道德裁制力量。 信仰上帝、 敬 爱上帝, 对上帝顺从, 与世无争, 忍受现世的苦难, 向往来世到天堂, 像 上帝一样永生永福, 是该时 代人们精神寄托和前进的动力。 从十世纪开始, 欧洲封建制度开始衰亡解体, 新的一种制度即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发展起来。文艺复兴和新教伦理为西方资本主义 的兴起提供了两方面的文化动因: 一方面, 它激励人们投身于劳动之 中, 忘我工作, 甚至号召人们拚命地赚钱、 获利、 发财; 另一方面, 它倡导 禁欲 节制行为, 反对挥霍浪费, 这有助于资本积累、 扩大再生产和 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 建立, 市场经济逐步成为资本主 义社会的主体经济形式, 与之适应, 产生了一种与“ 一切为了 神” 的神学 马 克思 恩 格 斯 选 集璨 4 卷。 第2 3 1 页 伦理学相对立的“ 一切为了人” 的人道主义伦理学, 以及随之出现的资 产阶级利已 主义伦理学。 新兴资产阶级一产生, 他们视个人快乐为人的 一切行为的动力, 要求取消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要求以平等的商品所 有者的资格在市场上自由竞争, 要求把劳动者从封建关系中解放出 来, 成为市场上的自由 雇佣的劳动者。现代意义上的竞争道德也就从此萌 芽。 十六世纪下叶资产阶级政权的 取得, 重商主义、 重农学派特别是资 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自由竞争的发展, 冲破了 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提高了 个人感和自由 度。“ 在这个自由竞 争的 社会里, 单个的 人表现为摆脱了自 然联系等等, 而在过去的 历史时 代, 自 然联系等等使他成为一定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 。一万面资本 主义的自由竞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每个资本家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 财产, 可以 不顾他人的死与活, 追逐个人利益成为人们行为的动力和目 的。但是, 另一方面, 商品生产, 社会分工以 及交通发达, 又使人与人的 关系成为真正普遍全面的联系。 商品生产者要实现自己的目的, 就必然 考虑到社会的利益, 即考虑到所生产的商品对他人有用, 得到社会的承 认。 同时, 由 于近代工业城市的形成对于公共秩序、 公共卫生、 公共福利 设施产生影响以 及人口的增加, 需求的丰富, 资源的有限等, 成为人人 关心的 事。 加上资产阶级上升为社会的统治阶级, 资产阶级国家要求维 护阶级的整体利益, 要求在自由竞争中 不能侵犯他人的私有财产。这 样, 他人、 社会和国 家就成为个人实现自己目的的外在强制力量。个人 利益与社会利益, 利己 与利他时时刻刻处于矛盾冲突之中。为此, 以 英 国的 霍布斯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 公开的 利己 主义, 认为“ 人 对人象狼一样” , 鼓励人们从追求天堂幸福的梦幻中清醒过来, 去追求 现实的物质利益, 去竞争、 去自由 地发财。他认为竞争是在人类天性中 争执的 主要原因之一, 也正是这种原因, 导致了 人类为利益而 侵略。曼 德威尔进一步发展了 霍布斯的 利已 主义, 提出 “ 私恶即公利” 的 观点, 认 马 克思 恩 格 斯 全 粼璨 4 6 卷, 上 册, 第1 8 页 为自 私对公共福利的贡献比 仁爱更大, 鼓励人民 放纵情欲, 他宣称人的 利已 行为是经济发展的 伦理动因, 只有让每个人自由 地追求个人利益, 才会促进社会的繁荣口 这正好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尔虞我诈、 互相掠夺 的竞争事实的反映。如果说新教伦理鼓吹的信仰自由 是经济自由主义 的 先声, 亚当. 斯密提出的“ 看不见的手” 的 论点则奠定了经济自由主义 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 基石。 所谓“ 看不见的手” 就是自由竞争, 就是强调 价值规律的作用, 认为哪里有价值规律的作用, 哪里就有竞争, 因为人 们出于盈利的愿望, 就会争取生产哪些市场上最需要、 最能盈利的商 品, 这也就必然形成商品生 产者之间的竞争。因此, 价值规律总是与竞 争联系在一起的, 它架构了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桥梁; 当人们在 利已 心的策动下努力追求自已的 利益时, 势必导致社会利益的 增长。 因 此, 应该让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经济自由, 利用自已的劳动、 资本、 才 干去自由 经营、 自 由竞争, 不可横加千涉。 亚当 . 斯密立足于经济自由 主 义, 批判了 传统的 “ 不言利” 的 道德观。 他认为把贫穷看成是对国 对民 有 利的 道德法宝的论调是极其愚蠢的; 再也没有比提倡节俭、 反对奢侈、 让人们保持低水平的生活更为有害的了。 让人们放任发挥自己的天性, 让人间的享在人们的利已 心和自由竞争的支配下自 然的进行调节, 是 使国富民德的关键。 他的这种观点后经李嘉图、 穆勒、 巴师夏、 李斯特等 人发展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继承发扬, 自由竞争思想也在资本主义社会 得到广泛传播。 经济自由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投影是个人利已主义, 是 进取、 敬业、 竞争精神的强化, 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新生事物的层出 不 穷、 全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竞争, 一方面迫使所 有人的全部精力极度紧张 起来, 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科学技术 的发展, “ 产业革命的实质就是以自由竞争来代替中世纪以 来加在生产 上面的 法 规, ; 另一 方面 是 利己 主义恶性膨胀。 正如恩 格斯所指出的, 在资本主义的竞争造成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价值关系涨落不定的情况 下, 不可能有墓于道德准则的交换, “ 每个人都必须力图抓紧良 机进行 法 保尔 . 芒 图 十 八 世纪 产 业 革 命 , 第4 0 4 页 买卖, 每个人都必然会成为投机家, 就是说, 都企图不劳而获, 损人利 己 , 乘人之危, 趁机发财, 。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 由 于竞争, 经济的 发展与私欲的膨胀是同步的。 自由竞争的思想在西方的十八、 十九世纪 一直占 统治地位。 进入二十世纪, 在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三十 年代的 世界经济危机以 后, 亚当 . 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竞争思 想被凯恩斯的宏观干预经济竞争的思想所代替; 但是, 竞争与道德的本 质关系并没有被改变。在现代西方, 出现了虚拟组织与灵捷竞争、 共生 共赢、 以 合作求竞争等思想观念和行为, 这进一步说明了 在经济济领 域, 你死我活的竞争并不是唯一的 形式, 不讲道德的竞争不能长久, 这 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表现,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z 、 中国竞争道德观念的转变历程 竞争道德观念在中国有一个转变历程, 即从反对竞争主张息争到 承认竞争倡导竞争, 由 “ 和为贵” 到开展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再到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转变历程; 即使到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 时期, 也有一个从部分经济领域的欠开放的欠道德的竞争走向 全面的 有道德的成熟的竞争的转变 过程。中国在鸦片战争以 前一直未进入资 本主义时期, 鸦片战争以 后的中国即近代中国的社会也不是资本主义 社会而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在中国的 历史上, 商品经济始终没有得 到很好的发展, 中国古代、 近代占主要地位的经济形式是自 然经济而不 是商品经济, 其经济关系也不是商品资本关系。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 上, 始终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传统, 即: 在中国封建制度产生和确立过程 中 逐渐形成起来的批判的、 改革的 和富 于理想的 优良 传统; 自 西汉后期 起占 居支配地位的维护大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 封建正统经济思想传 统: 辩护的、 保守的 和复古倒退的 传统。 在中国 长期占 统治地位的是 儒 家经济伦理思想, 是极力反对竞争主张息争的一种竞争道德思想。 儒家 马 克思 恩 格 斯 全 集 , 第1 卷, 第6 1 4 - 6 1 6 页 买卖, 每个人都必然会成为投机家, 就是说, 都企图不劳而获, 损人利 己 , 乘人之危, 趁机发财, 。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 由 于竞争, 经济的 发展与私欲的膨胀是同步的。 自由竞争的思想在西方的十八、 十九世纪 一直占 统治地位。 进入二十世纪, 在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二三十 年代的 世界经济危机以 后, 亚当 . 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竞争思 想被凯恩斯的宏观干预经济竞争的思想所代替; 但是, 竞争与道德的本 质关系并没有被改变。在现代西方, 出现了虚拟组织与灵捷竞争、 共生 共赢、 以 合作求竞争等思想观念和行为, 这进一步说明了 在经济济领 域, 你死我活的竞争并不是唯一的 形式, 不讲道德的竞争不能长久, 这 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 表现, 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z 、 中国竞争道德观念的转变历程 竞争道德观念在中国有一个转变历程, 即从反对竞争主张息争到 承认竞争倡导竞争, 由 “ 和为贵” 到开展社会主义的劳动竞赛再到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转变历程; 即使到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 时期, 也有一个从部分经济领域的欠开放的欠道德的竞争走向 全面的 有道德的成熟的竞争的转变 过程。中国在鸦片战争以 前一直未进入资 本主义时期, 鸦片战争以 后的中国即近代中国的社会也不是资本主义 社会而是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在中国的 历史上, 商品经济始终没有得 到很好的发展, 中国古代、 近代占主要地位的经济形式是自 然经济而不 是商品经济, 其经济关系也不是商品资本关系。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 上, 始终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传统, 即: 在中国封建制度产生和确立过程 中 逐渐形成起来的批判的、 改革的 和富 于理想的 优良 传统; 自 西汉后期 起占 居支配地位的维护大地主阶级既得利益的 封建正统经济思想传 统: 辩护的、 保守的 和复古倒退的 传统。 在中国 长期占 统治地位的是 儒 家经济伦理思想, 是极力反对竞争主张息争的一种竞争道德思想。 儒家 马 克思 恩 格 斯 全 集 , 第1 卷, 第6 1 4 - 6 1 6 页 认为: “ 人之所以 为人者, 让也” , 相反, “ 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 口 甚至儒家 还极端地鄙视竞争, 认为竞争是“ 狗it之勇” , 是“ 贾资之勇” 。 在儒家看 来, 要实现礼义名分制度下社会人伦经济关系的和谐, 关键在于“ 礼让, 不争” , “ 致让, 以去争也, , 提倡礼让, 辞让, 在经济上的主要作用在于 抑制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为经济利益而展开的竞争。这种“ 息争” 的 观念反映到分配领域, 表现为“ 不患寡而患不均” , 纵观中国 历史, 历次 农民 起义几乎每次都是以 “ 平均” 为口号。先秦儒家明确提出了 反对竞 争的 伦理准则, 力求把人们的经商逐利行为匡定在礼义之中。 孔子作为 儒家鼻祖提出了 “ 均产相安” 的主张; 素有“ 亚圣” 之称的孟子也提出 “ 仁 政必自 经界始, 经界不正, 井地不均, 谷禄不平, 是故暴君污吏, 必漫其 经界, 。 这里的 “ 正” 、 “ 经界” 、 “ 均” 、 “ 井地” 、 “ 平” 、 “ 谷禄” , 充分地表达 了孟子的“ 均平” 思想。儒家的这种“ 平均主义” 的分配观念是与“ 息争” 的竞争观念以 及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 同时, 儒家的 “ 息争” 思 想反映 到物质利益观上 表现为“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 它 不赞成 甚至完全否定人们的物质利益。孔子劝告君子面对财利时必须处处以 “ 义 ” 来约 束自己 , 要“ 见利思 义, , 决不可 “ 放于利而 行” 。 孟子说: “ 王 何必日 利?亦 有仁义而已 矣, 。 后 来董仲 舒又大 力宣 称“ 夫仁人者, 正 其谊不谋其利, 明 其道不计其功” 。 程朱理学也提出 “ 存天理, 灭人欲” 的禁欲主义思想。 此外, 墨家主张“ 尚同 ” 思想, 即要求在下位的人对在上位的人绝对 服从, “ 上之所是, 必皆 是之; 所非, 必皆非之, , “ 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 天” , 做到“ 兼相爱, 交相利” , 兼爱、 非攻。 道家主张“ 少私寡欲” 、 “ 知足” 、 “ 无为” 、 “ 无事” 和崇俭, 赞美“ 知作 而不知藏” 的生活, 主张统治者要“ 法自 然” , 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要 表 贫 轰 藻 同 上, 第1 0 2 页 a 8 4 裘 岔 36 77 w 页 , 岳 兑书社出 版, 第4 8 7 页 放任、 不干涉, 实 现 “ 同 与 禽兽 居, 族与 万 物并, 的 人兽不 分的 境界。 以管子为代表的东方法家主张务本去末, 歧视商品经济, “ 仓凛实 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 , 反对“ 野与市争民, 金与粟争贵, , 他们虽然提出了与 吕氏 春秋 所说的: “ 分地则速, 无所匿迟也” 相同 主张的 “ 均地分力” 、 “ 与之分货 , 的思想, 但他们向往着的是“ 百利不 得” 、 “ 市不成肆” , 一切需要都能够“ 家用足” 即完全自 给自 足的自 然 经济生活等等。 总之, “ 息争” 、 “ 非攻“ 、 “ 天为” 是春秋战国时 期各思想家的 基本竞 争道德观, 这种观念是重农、 抑末崇俭思想的 体现, 是自 然经济形式的 反映, 这种思想观念发展到汉朝已 成正统主流文化, 成为我国古代经济 伦理思想的主题思想, 同时, 贵义贱利、 重本抑末、 m奢崇俭也成了 支配 经济思想领域的神圣教条。 然而, 也正是从汉朝开始, 出现了 针对上述主流思想的反对派。其 中以司马迁为代表, 他提出了 “ 善者因之, 其次利道之, 其次教诲之, 其 次整齐之, 最下者与之争, 的 善因 论, 认为富 是有能力的 表现, 富是有 道德的 表现, 强调尊商、 重富 和个人本位, 主张“ 无财作力, 少有斗智, 既 饶争时 ” , 倡导积极进取发财致富。 他的 这种思想在整个中国 封建时 代的经济伦理思想中, 独树一帜。同时, 还存在着一种以 个人或家庭为 本位的 “ 治生之学” , 即论述怎样取得、 保有和增殖私人财产的学问。然 而, 它呈现出由 先进到保守的 发展趋向, 清代的治生之学突出 地表现了 维护自 然经济、 敌视商品经济的特点, 这也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 僵化趋向 在思想领域中的 体现。 在鸦片战争时 期及其以 后还先后出现 了“ 开眼看世界” 、 “ 振兴实业” 、 “ 振兴商务” 、 “ 棉铁主义” ( 张赛) 、 “ 与番 人并雄” ( 即主张在经济方面同西方列强进行经济竞争) 、 “ 初学商战于 外人, 继则与外人商战“ ( 郑观应) 、 “ 人我通、 中 外通,(谭嗣同) 、 “ 利权分 离” ( 张之洞) 等等主张, 但古代的息争、 非攻等主流思想发展到近代始 终占 居统治地位, 始终没有根本的改变。 新中国建立以后, 学习苏联经济模式, 实行计划经济, 人们对商品 经济抱有不正确观念, 认为社会主义只有竞赛, 没有竞争; 从而否 定商 品经济及其价值规律的存在, 否定竞争的存在, 视竞争如“ 洪水猛兽” ; 经济理论界不少人在相当 长一段时期内贬抑商品经济, 视竞争为“ 禁 区” , 片面地认为竞争完全是消极的东西。革命导师对社会主义经济形 式的认识也有一个深入和发展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曾 经设想, 在无产阶 级夺取政权以 后所建立的 社会, 并不存在商品生产, 不存在商品货币关 系和竞争。列宁在苏联十月革命后对商品生产的认识也是有变化发展 的, 一九二一年后实行新经济政策, 他就提出了 消费品的商品生产和交 换。 列宁曾 指出: “ 消灭竞争不过是消灭生产者争夺市场而引起的斗争, 而决不意味着消灭竞赛, 相反, 正是消灭了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 才可 能为组织人与人之间的 而不是兽与兽之间的竞 赛开 辟了 道路。 , 。 斯 大林长期不承认商品经济, 直到五十年代初出 版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 题 一书时, 才承认消费品是商品, 而生产资料只具有商品的“ 外壳” , 价 值规律只 起“ 影响” 作用, 但否 定竞争的 地位和作用, 强调社会主义的竞 赛。斯大林也指出: “ 资本主义竞争的 原则是: 一些人的失败和死亡, 另 一些人的胜利和统治。 社会主义竞赛的 原则是: 先进者给落后者以同志 的帮助, 从而达到普遍的 提高 ” 。毛泽东追求的是“ 一大二公” , 继而 又 纯高 度集中的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否定竞争。 这种否 定竞争的思想在中 国一直到八十年代才转变, 党的十二届三中 全会通过的 关于经济体制 改革的决定 首次明确地提出了 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竞争, 指出“ 只要 有商品生 产, 就必然有竞争” , 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竞争的 认识的一大 突破。 党的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主题的正式提出, 是我国社会 主义经济思想观念、 经济形式、 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一场革命。伴随着我 们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市场竞争更加展开, 竞争成为市场经 昌( a 霖 奎 )% 2 7 潜 老 1 8 9 )f. 2 的效果。它可以实现配套组装, 使消费者一次性购买 就能满足多种需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既讲竞 争, 又讲协作, 这是由 市场经济的内 在特质和社会主义的内 在特质所决 .3 8. 定的。市场竞争的 道德目 标不是导致主 体间 你死我活的 对抗与冲突加 剧的结局, 而应该是力图 将主体间的对抗与冲突控制在最小限 度内, 实 现经济发展的平衡、 有序和和谐, 也就是主 体间人际关系的 和睦融洽谐 调。这也就是竞争道德设置的目的所在。 4 、 进取不息: 注重效率优先的原则 竞争就是要不断地变革现状, 不断创新, 就是要研究新问题、 解决 新问 题, 其实 质就是不断进取, 这也是竞争道德的 本质所在。进取作为 人的 进步的 世界观、 人生 观、 价值观、 理想以 及较高的文化素养、 知识水 平和创造能力等在事业上的重要体现, 具有热情、 自 信、 充满活力等品 质特征, 反映 和概括了最本质、 最普遍的 道德关系。 在竞争道德起源和 发展演变过程中竞争始终内 在地包含在道德观念中, 一方面, 在人类与 自 然的关系中, 它 体现了 人类改造自 然的 精神状态, 另一方面, 在人与 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它反映了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 关系。 其中, 在市场经济时 代的竞争主体之间的关系中, 它 反映了 不同 经济主 体之间的 精神状态及道德关系; 进取作为一种奋 发向 上的精神, 体现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趋势, 这种趋势也就与市场经济竞争道德 的应然目 标具有一致性。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就体现了市场竞争的 道德精神。 第一、 进取不息就是要在市场竞争中争第 一。市场竞争中 遵循“ 第 一” 法则。在竞争中, 第一个进入消费者的心理和记忆, 这就意味着胜 利, 而第二进入就意味着失败。 据有人计算, 第一进入消费者心理品牌 的市场占 有率比第二进入品 牌多一倍以 上; 而第二位比第三位又多一 倍以 上。 因而竞争者就是要争第一。 争第一, 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 力, 又是竞争道德精神的一种体现, 更是社会发展主体精神的弘扬; 当 然, 市场经济中, 第一不是一个, 可以 有很多第一, 关键在于用什么思路 去争第一。 也许你并不是第一 个进入市场, 但可以 是第一个采用某种新 技术, 第一 个对产品进行了 改进, 第一 个采用了 新的 服务措施等等。 在 .3 s. 定的。市场竞争的 道德目 标不是导致主 体间 你死我活的 对抗与冲突加 剧的结局, 而应该是力图 将主体间的对抗与冲突控制在最小限 度内, 实 现经济发展的平衡、 有序和和谐, 也就是主 体间人际关系的 和睦融洽谐 调。这也就是竞争道德设置的目的所在。 4 、 进取不息: 注重效率优先的原则 竞争就是要不断地变革现状, 不断创新, 就是要研究新问题、 解决 新问 题, 其实 质就是不断进取, 这也是竞争道德的 本质所在。进取作为 人的 进步的 世界观、 人生 观、 价值观、 理想以 及较高的文化素养、 知识水 平和创造能力等在事业上的重要体现, 具有热情、 自 信、 充满活力等品 质特征, 反映 和概括了最本质、 最普遍的 道德关系。 在竞争道德起源和 发展演变过程中竞争始终内 在地包含在道德观念中, 一方面, 在人类与 自 然的关系中, 它 体现了 人类改造自 然的 精神状态, 另一方面, 在人与 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中, 它反映了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 关系。 其中, 在市场经济时 代的竞争主体之间的关系中, 它 反映了 不同 经济主 体之间的 精神状态及道德关系; 进取作为一种奋 发向 上的精神, 体现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趋势, 这种趋势也就与市场经济竞争道德 的应然目 标具有一致性。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就体现了市场竞争的 道德精神。 第一、 进取不息就是要在市场竞争中争第 一。市场竞争中 遵循“ 第 一” 法则。在竞争中, 第一个进入消费者的心理和记忆, 这就意味着胜 利, 而第二进入就意味着失败。 据有人计算, 第一进入消费者心理品牌 的市场占 有率比第二进入品 牌多一倍以 上; 而第二位比第三位又多一 倍以 上。 因而竞争者就是要争第一。 争第一, 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 力, 又是竞争道德精神的一种体现, 更是社会发展主体精神的弘扬; 当 然, 市场经济中, 第一不是一个, 可以 有很多第一, 关键在于用什么思路 去争第一。 也许你并不是第一 个进入市场, 但可以 是第一个采用某种新 技术, 第一 个对产品进行了 改进, 第一 个采用了 新的 服务措施等等。 在 .3 s. 阿里斯顿几家冰箱厂中 “ 美菱” 最成功, 因 为他们创造了第一个大冰室 冰箱, 其他厂生产的冰箱不能比这还大, 要在别的方面创先。因而“ 海 尔” 就生产了第一个抽屉式冰箱, 而“ 新飞” 则生产了第一台无氟冰箱。 凡能在某一方面争得第一, 就能显示出 特色, 给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 二、 进取不息就是要在市场竟争中实现创先。这就意味着, 首先 要不固 化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不同的环境、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 对象相 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来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某种 含义上讲, 商品的 不完美就是特色, 特色就是创先; 其次要在现实中追 求个性。现实的事物都是不完美的, 只有在想象中才是完善的。因而, 要实现创先就要创新, 就要有效, 就要有个性; 再次要把注意力的重点 放在未来而不是过去。实现创先总是与追求未来的勇气相联系的。 假 如总是在弥补过去的过失, 那么就会削弱创造的动机。 世界竞争在不断 变化, 1 9 世纪由于批量生产的出现, 谁在机器化生产上投资, 谁就能占 据优势; 本世纪5 0 年代和6 0 年代, 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性能, 成了 公司 竞争的焦点; 当今, 高质量产品 在世界各地到处可见并可生产, 高质量、 低成本生产不再成为有效的竞争手段。世界竞争的变化为竞争的道德 建设提供了 更宽广的空间 和前景, 开阔了 人的 视野, 人的自 然性和社会 性进一步被解放。这也就要求 社会中 任何一个主体更应重 视与人之间 的关系口 第 三、 进取不息 就是要在市场竞争中 具有冒 险精神。 市 场经济倡导 竞争, 是与经济主体的冒 险精神、 创造性 相联系的。 经济主体要想在市 场经济竞争中 有所作为并取胜就必须敢于担风险, 只有敢想、 敢干、 敢 冒险, 才能创新, 才能形成特色, 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也才能开 拓出一个新的世界。 锐意进取, 敢于创第一是竞争者的可贵品质。 这种 品质是与中 庸之道、 “ 知足常乐” 等等人生观是相对立的, 是与主张妥 协、 保守、 不求上进不 相容的。 市 场竞争本身也会给主体带来压力, 从而 推动 人们积极向 上, 树立进取精神, 而这本身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道德建设的要求。 .4 0 主要参考文献 1 . 罗国杰: 道德建设论) , 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 2 . 陈钧等: 经济伦理与社会变迁 , 武汉出 版社1 9 9 6 年版 3 , 曾 钊新、 李建华等: 德性的心灵奥秘 , 辽宁人民出 版社1 9 9 2 年 版 4 . ( 德) 彼得. 科斯洛夫斯基: 伦理经济学原理 ,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 9 9 7 年版 5 .德) 彼得. 科斯洛夫斯基: 经济秩序理论和伦理学 , 中国社会 科学出 版社1 9 9 7 年版 6 . ( 德) 彼得, 科斯洛夫斯基: 资本主义的 伦理学 , 中国社会科学 出 版社1 9 9 7 年版 7 . ( 美) 史蒂文. 戈德曼: 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 , 辽宁教育出 版 社1 9 9 8 年版 8 . ( 美) 史蒂文 . 戈德曼: 以 合作求竞争 , 辽宁教育出 版社1 9 9 8 年 版 9 . ( 英) d . 福克纳: 竞争战略 , 中信出 版社1 9 9 8 年版 1 0 . ( 美) l . 尼布尔: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 社会 , 贵州人民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1 1 . ( 英) c . 汉普登一特纳等: 国 家竞争力 , 海南出版社1 9 9 7 年 版 1 2 . 刘伟等: 冲突与和谐的集合 , 北京教育出 版社1 9 9 7 年版 1 3 . 赵靖: 中国 经济思想史述要 , 北京大学出 版社1 9 9 8 年版 1 4 . 王磊: 马克思恩格斯论道德 , 宝鸡师范学院出 版社1 9 8 4 年 版 1 5 . ( 美) 弗兰西斯. 福山: 信任 , 远方出 版社1 9 9 8 年版 1 6 . ( 美) 西摩. 马丁: 一致与冲突 , 上海人民出 版社1 9 9 5 年版 .4 1. 1 7 . ( 比) 罗伯特. 特里芬: 垄断竞争与一般均衡理论 , 商务印书 馆 1 9 9 5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4163-2025站用储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
- GB/T 19839-2025工业燃油燃气燃烧器通用技术条件
- 2025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副高级职称模拟试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2023年度医师定期考核练习题【预热题】附答案详解
- 特殊人群疫苗接种建议
- 中暑患者降温护理
- 2025年银行岗位考前冲刺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房产收购合同(标准版)
- 房地产 -居住报告豪华住宅开发的全球视角 The Residence Report The global perspective on luxury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2025 -2026
- 作文大赛获奖感言(31篇)
- 2025年4月自考00831英语语法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招商局集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政府融资帮扶协议书
- 2025公需课《新质生产力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考核试题库及答案
- 《提升思维高度:战略思维培养与应用》课件
- 教官聘用合同协议
- DB63T 1599-2025 高海拔高寒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设计规范
- 企业孵化贸易增量合同样本
- Module 9 great inventions Unit 3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
-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课件
- 钢材采购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