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进入后工业社会后, 随着人们的消费意识加强并追求精神层次的需求, 出 现一种全面注重美观和情感因素的设计潮流。 这种设计潮流在体现了信息时代 背景下重新美化人类生活的努力的同时,也带动了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非物质设计中的产品不仅仅是真实呈现物, 也是包涵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的载体。我们所说的产品具有情感,并不意味着情感全来自于产品本身,还来 自于大众面对和使用产品时产生的感受与体验。 可以说,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主 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在产品本身; 二是产品所唤起的情感,体现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 论文主要就后工业社会为研究背景来进行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现代人追求的是一种能在精 神上给与安抚与享受、 能体现自身价值与地位并能丰富其生活的产品, 人们期 望能通过产品获得情感的体验。 在设计产品中, 如何实现人与人情感自由的交 流, 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设计在新的时代 背景下继续发展。 其次, 对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理论进行了分析, 包括非物质设计及其应 用范畴, 情感的本质与情感因素对人的影响。 同时也对设计与情感的关系进行 了探讨, 并通过产品自身的情感和使用者的情感两方面, 进行产品设计中的情 感化研究。 最后, 本论文从使用者与产品互动的角度建立情感化研究的框架, 并创新 性地引入了alessi公司评价开发概念产品的成功方程式。通过结合论文的研究 内容和目的对方程式的情感smi项细化分析, 针对某类产品进行两个阶段的情 感研究,并以此来证明所建研究框架的可行性(结果也符合预期的效果)。 综合以上分析得出的情感化研究框架,希望能在我今后的产品设计过程 中,进入到设计的实践环节中去,并得到丰富和完善。 关键词:关键词:非物质设计,情感,体验,alessi成功方程式,情感smi 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ii abstract with society advancing into the post-industrialized era, peoples consumption awareness is being enhanced and the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pursuit are more and more valued, bringing on its heel a unique design trend that considerately attends to aesthetic effects and peoples emotional factors. while embodying peoples efforts of re-prettifying their lif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odays information-based society, such a design trend also triggers the research on human emotion and sensibility in designing. the products of immaterial design are not only the representation of tangible matters, but also the carrier of profound thoughts and emotions. the notion of products being sensible means that such sensibility comes not only from the products per se, but also the sensible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of the people tasting and using the products. the emotion from the design of products can be represented in two aspects: the sensibility represented by the appearance and function of the products, in other words, the products per se; and the sensibility evoked by the process of utilizing the products. the thesis presented here focuses on the emotional research in immaterial design in todays post-industrialized world. the author begins by introduc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modern people pursue the products that offer them psychological and emotional solace, help them materialize their self-value and enrich their daily life. in other words, we are seeking sensible experience through products. to achieve unfettered interpersonal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in designing these products is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rts in real sense. and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profession of product design survive the new times. the author also contributes her efforts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emotion aspect in immaterial design pertinent to the literatures sustaining the thesis inclu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configuration, immaterial design and the fields of its application, emotion essence, the affection of emotion factors to ones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sign and emotion. the focus of this part is the emotional representation in immaterial design. concluding the thesis, the author has established 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emotion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users an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products and innovatively introduced to readers alessis success formula for the appraisal of its own products. she also has carried out emotion study on the target products along with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ormula in the hope of prov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foresaid research framework (the result does conform to authors anticipation).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research framework can be applied to the real design practice to contribute to an even completer and further enriched research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n the emotion of product design. key words: immaterial design, emotion, experience, alessi success formula, emotion smi 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vi 图表清单 图 1.1 magnetom espree-siemens设计 .2 图 1.2 论文研究架构 .5 图 2.1 物质设计与非物质设计 .6 图 2.2 非物质设计发展示意图 .8 图 2.3 现代设计发展史的四个里程碑 .8 图 2.4 热情的徽章hot badges-philips公司设计.9 图 2.5 “juicy salif”柠檬榨汁机-alessi设计.10 图 2.6 sar r/3软件的用户界面-frog design.11 图 2.7 i2软件的用户界面-frog design.11 图 2.8 任天堂wii游戏主机 .12 图 2.9 “天乐”网络家电新一代网络产品 .13 图 2.10 虚拟设计的实际应用 .14 图 3.1 occ情感模型系统.18 图 3.2 情感的两个层次 .19 图 3.3 行为水平的设计 .23 图 3.4 设计者模型、系统形象和使用者模型 .24 图 3.5 快乐的水壶-意大利alessi设计.26 图 3.6 casablanca餐柜设计-意大利memphis设计.26 图 3.7 alessi生活用品设计 .27 图 3.8 imac的色彩设计.28 图 3.9 imac透明机壳设计.29 图 3.10 斯堪的纳维亚设计 .30 图 3.11 产品情感引发图 .31 图 3.12 情感信息传递过程 .32 图 3.13 别克君威汽车内部空间设计 .33 图 4.1 利用情感项目进行评估的五个选项 .40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 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 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十九世纪的生产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物质世界, 并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各种 新奇感与便利感。进入二十世纪后,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 展促进了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丹尼尔.贝尔指出:“以信息为主要资 源、主要产品,由智能技术支配其他生产技术,靠知识信息传播联系并推动的全 球一体化的新型社会,已经在工业社会的母腹中初具雏形”。他将这一新型社会 称为“后工业社会”,也称“信息社会”1。在后工业社会中,信息变成了最重 要的资源,人与世界的关系正逐步转变为依靠各种数字化信息作为桥梁纽带,无 论是声音、 视像、 理念或行动, 全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处理实现传送、 复制和再造。 人们不再是纯粹获取某种特定形式的产品, 而是去消费某种服务来满足自己不同 层面的需求,如安全与健康的需求、交流与沟通的需求、信息与文化的需求等。 设计是一个复杂和多学科的活动。尤其是在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后,随着科技 变革、社会变革和文化变革的进行,设计已不再是那种单纯的物质产品的设计, 而是更注重于“非物”的设计1 2。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方设计学界就开 始探讨设计向后工业社会过渡和未来设计的走向问题, 提出了基于电子信息空间 的虚拟化设计、信息设计、网络界面设计等概念。美国西北大学艺术学系交叉学 科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设计、技术和后工业社会的未来”的学术研讨会及其他 一系列国际性学术会议,就这类新型设计的话题进行探讨。九十年代,电子空间 的虚拟化设计、信息设计、网络界面之类的设计成为了中心话题。这类设计都涉 及到了数字语言的程序化问题,都具有非物质性,因此“非物质设计”的话题凸 显出来。非物质设计的思考起点和终结点并非仅止于有形的“物”的创造,而是 更加重视无形的、“非物质”的创造扩展,是基于服务的设计2。 在后工业社会,人们的消费意识随着生活的日趋富裕而加强,其需求层次由 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的物质需求转化为能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 人们个个能向往 一种品味生活,更注重满足不同程度的情感愉悦和精神享受,更追求心灵上的满 足感和愉悦感。所以,产品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形态,而更应该是设计 师与使用者情感交流的信息载体3 4。所以,建立超越物质以外的产品形象,已 经责无旁贷地成为当今产品设计主要的创新方向之一。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 说: “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 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性的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3。”良好的产 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2 品形象赋予产品更具感性说服力的信息内容的同时, 也给予了消费者情感层面的 需求并延续产品的生命。 设计向越高层次发展就越注重人的情感需求方面, 包括产品本身的情感特征 和使用者的情感、心理反应。因此,产品除了满足使用者使用的物质功能以外, 产品的精神功能也越发突出。于是,情感因素已成为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 成为了建立在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桥梁。 西门子医疗器械通过自身产品与服务来实现与顾客的情感沟通, 满足顾客的 心理需求。产品的操作者医生、技师、护士在使用医疗产品时,对产品的功 能性, 人机界面的易操作性要求非常高, 产品的功能性良好, 人机界面易于使用, 才能有效地防止出错,并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接受产品治疗的顾客(病人)心 理比较敏感而脆弱,更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安全、卫生、体贴与关怀。而这种情感 的需求是通过产品的情感价值体现。图1.1是西门子第一个开放磁体mr系统 magnetom espree,它首次在真正的1.5t高场中提供了和ct一样的舒适性,满 足病人最大的舒适感:更大的头部空间、腿部空间和肘部空间;同时也满足了医 生在性能和图像质量上的需求。 图 1.1 m agnetom espree-siemens 设计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 在后工业社会中,人们希望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功能,在表达出更多人情、 个性的同时,也期望设计还可以包含更多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因此只有通过 对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的探讨, 研究如何将情感有机融合在高技术的产品 设计中去,增加感性的成份,使理性的科技产物变得更有人情味,才更能被使用 者接受,使设计更加艺术化。所以,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活动之前必须了解使用对 象情感层面的需求与喜好,这样所设计的产品才能达到使用者的情感需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因此,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1在信息社会及非物质设计的发展态势下,探讨了非物质性设计的设计表 达,非物质设计的概念以及非物质设计的应用范畴。 2从情感的本质、组成及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探讨情感产生的原因,并通 过人类自身的原因和情感的两面性来阐述情感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设计中的三种设计水平,讨论情感与设计的关系及情感化设计的内 涵。阐明非物质设计中情感化研究的重要性。 4在分析了产品情感特征和使用者情感的基础上,将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 分为产品给予使用者的情感激发和使用者在产品使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两部分, 引入alessi成功方程式,并将该方程式中的情感smi项进行扩展性研究,建立一 个从使用者与产品互动的角度出发的情感化研究框架, 用于评估情感化设计中的 产品。 5利用该情感化研究框架,选取某一类产品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形式对 样本进行了数据采集与分析,最终得到alessi成功方程式中情感smi项的评估数 据,评估结果与该类样本产品的市场反馈信息是吻合的,证明了该情感化研究框 架是可行的。 研究意义: 在情感化设计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建立情感化研究框架。选取实例样本在该 研究框架下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结果用于指导产品的情感化设计。 情感化研究框架可以运用到样品的评估上。通过对样品的情感化评估,依据 评估进一步修改完善样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情感的需求,促进产品与人 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该框架也可以运用到产品的评估上。通过对市面上的产品进行情感化评估, 可以让设计师得到更多的有关产品情感的反馈信息, 并为以后的改良性设计提供 了很好的参考性意见。 1.3 论文的篇章结构 本论文是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的情感化研究。通过alessi方程式对一 类产品的设计进行对比分析, 并试图从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方面着手来 进行非物质设计这一背景下的产品设计情感问题的探讨。 本论文接下来的各章节所讨论的内容为,第一阶段的理论分析,包括第1章 绪论、第2章非物质设计概述、第3章情感化设计;第二阶段的实验调查与分析, 包括第4章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与分析;第5章结论与展望。兹分述如下(如图 1.2)。 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4 第一章 绪论 对论文研究的背景、内容、结构和创新点进行介绍。 第二章 非物质设计概述 以对比的方式,通过对“非物质”的设计表达、非物质设计的概念其应用范 畴的分析来了解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设计。 第三章 情感化设计 从哲学、 心理学、 认知学等各方面来分析和归纳出情感的内涵及对人的影响。 通过情感与设计的系统分析,对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深化。 第四章 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与分析 依据第三章所讨论到的研究理论,引入alessi产品研究的成功方程式并将其 情感项目smi进行扩展分析。以某一模型为例,通过对使用人群进行心理、使用 方式等方面的材料收集和分析, 按照产品与使用者的两类情感即产品与使用者的 初次交流(外在情感)与产品与使用者的沟通(内在情感),进行非物质设计中 的情感化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对本论文之研究内容作一总结,并探讨未来设计的研究方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图 1.2 论文研究架构 1.4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本论文以非物质设计的情感理论为基础, 从产品与使用者之间的情感互动方 面进行研究。论文的创新在于以下几点: 1将设计中的情感分为产品的情感和使用者的情感两方面,以产品与使用 者的情感体验和互动为出发点,分析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 2在对非物质设计的情感研究过程中,按照情感的变化分为两类进行探讨: 产品与使用者的初次交流(外在情感)与产品与使用者的沟通(内在情感)。 3创新性地引入alessi成功方程式,并将该方程式的情感smi一项细化为感 受、回忆和想象力三类进行分析,作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4通过对产品的情感化研究建立一个基本研究框架,并利用实际产品验证 其可行性。 非物质设计 情感化设计分析 基础理论研究 产品设计中的情感交流 (产品情感、 使用者情感) alessi成功方程式 情感smi 评估方法研究 选择产品样本进行用户 人群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 数据整合分析 验证评估 第一阶段理论分析 第二阶段实验评估 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6 第二章 非物质设计概述 进入后工业社会后,随着社会形态和设计工具的变化,设计手段、方法、过 程也发生了重要的变革。从根本上说,设计已经由物质设计转变为非物质设计。 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过程的反映,也是设计本身发展的一 个进步的上升形式1。 设计的非物质化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便利,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 文化的需求2。相对于物质设计来说,非物质设计是一种无形的、非物的、服务 的、虚拟产品的设计,它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强调设计的人本思想和人文精神, 其主要研究方向可分为:情感化现代产品设计、界面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网 络产品开发研究、虚拟现实设计等。本章通过对非物质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 畴来探讨这一新型社会下的设计发展趋势。 2.1 非物质性的设计表达 工业社会或者我们说的现代社会可以称之为“以技术为中心的社会” (techno-pole),主要指一种建立在人类商业和技术两个方面的需要和满足基础上 的社会秩序。在工业社会中,设计是以满足人类“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为 核心的活动。“物质性”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本方面,产品的 所谓“艺术性”和“精神性”是附在产品的物质性上的3。物质性是一种明摆在 我们面前,但可以任我们去解释和表现的东西。如图2.1所示。 图 2.1 物质设计与非物质设计 “非物质性”是相对于“物质性”而言的。只有理解了物质性的概念,才能 现代社会 (物质社会) 未来社会 (非物质社会) 以技术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 物质欲望 消费主义服 务精神文化 非物质设计 物质设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真正了解非物质性的概念。 对于工业设计而言, “物质性”的基本意义是:物质性或者设计对物质性的 表达是社会工业化的结果,而工业化建立起来的社会是一个“基于物质产品生产 与制造的社会”,因此物质性和物质的“数”、“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概括 起来, 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都是在市场经济、 市场竞争、 消费主义、 企业管理和对物质利益的肯定这几个社会经济条件主导之下发展的。生产与消 费、有计划的废弃与对物质财富占有的欲望,成为设计的社会经济推动力。对物 质利益、物质欲望和消费主义的肯定无疑是工业化社会的“社会伦理标准”5。 而“非物质性”的基本意义是:非物质性或者设计对非物质性的表达是社会 后工业化或信息化的结果。信息社会是一个“基于提供服务和非物质产品的社 会”,信息社会是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充分信息化的社会5。因此,未来社会也 许可以称为“以知识为中心的社会”,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信息社 会。“非物质”不是物质,但“非物质”是基于物质的,只不过是脱离了物质的 层面。美国的微软(microsoft)公司称得上是一个非物质时代的标志,微软生产 的windows系列软件其物质的“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绝对价格低廉, 但微软的服务对象遍及全世界,其提供的“服务”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微软的 收益巨大。“服务”创造了效益。 2.2 非物质设计的基本概念 在后工业或者说信息社会中,社会生产、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 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从一个基于制造和生产物质产品的社会向一个基于服 务的经济性社会。这种转变,不仅扩大了设计的范围,使设计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大增强, 而且导致设计本质的变化。 以致西方有的学者将设计定义为一个 “伪造” 的领域,设计从“制造”的领域转变为一个“伪造”的领域,从一个讲究良好的 形式和功能的文化转向一个非物质的和多元再现的文化, 即进入一个以非物质的 虚拟设计、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新领域,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 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1。 如图2.2所示, 设计由物质设计发展到非物质 设计,其对应的设计形态也由造型设计一步步向交互、体验、认知发展。 在这个设计新领域里,电脑作为设计工具,虚拟的、数字化的设计成为与物 质设计相对立的另一类设计形态,即所谓的非物质设计。非物质设计的出现,丰 富了设计的存在形态,它不仅实现了自身,而且揭示了物质设计中早已存在的非 物质性。 “非物质设计”是相对于“物质设计”而言的。与“物质设计”的概念相对 而言,非物质设计更加强调“事”与“物”的统一设计,更加强调设计的人本思 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8 想和人文精神。“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 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 图 2.2 非物质设计发展示意图 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过程的反映,也是设计本身发展 的一个进步的上升形态(如图2.3)。可以说,非物质设计是现代设计历史发展 的第四个里程碑2。 图 2.3 现代设计发展史的四个里程碑 2.3 非物质设计的应用范畴 当前的设计趋势正从物的设计向非物的设计发展, 从产品的设计向服务的设 计发展,从实物产品的设计向虚拟产品的设计发展。在后工业社会中,人们不再 是纯粹获取某种物质产品,而是去消费某种服务来满足自己不同层面的需求,如 安全与健康的需求、交流与沟通的需求、信息与文化的需求等。因此消费产品的 非物质现象呈现出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从超薄到微型再到隐型。美国利用光刻技 术制造的齿轮、连杆组件的宽度不超过100微米。同时微型化技术带来设计观念 的变化, “形式追随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二是从三维设计到界面设计6。 伴随科技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使消费者与产品使用之间凭借的是遥控、网络信 息技术。消费者是利用自身与产品界面的对话来体验产品。在产品设计中的平面 19世纪下半 叶英国拉斯 金和莫里斯 首倡艺术与 工业结合 1 包豪斯的实 践和倡导艺 术与科学的 新统一 2 强调功能主 义设计 3 后现代设计 重要表征的 非物质设计 4 造型 form 交互 interaction 体验 experience 认知 cognition industrial design non-material design 物质 非物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化因素的强化,使它向非物质化状态渐近。 根据非物质设计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可将其应用领域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情感化现代产品设计、界面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网络产品开发研究、虚拟现 实设计等。 2.3.1 情感化现代产品设计 人与产品之间存在着人机交融关系,人是有情感的社会群体,因此产品不能 被视为单纯的物质形态。在后工业社会中,设计越来越追求一种抒情感知,大量 的非物质设计针对的是各种能引起情感反应的物品。 消费者是根据感性和意向来 选择商品,传统设计主要关注人的生理和安全等基本需求,而非物质社会产品设 计则更关注人的自尊及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更加体现以“人”为 核心的设计理念。 让产品成为情感依托是后工业社会中非物质设计追求的目标。 寻求一种更加 情感化的设计,让产品这一物质的形态具有思想性和情感化,是现代设计师们要 解决的主要任务。在情感化产品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生理和 心理差别, 让产品更加易于人们的情感交流, 同时还应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感因素, 进行无障碍设计, 将人的多种情感因素溶入产品之中, 达到人机情感交流的目的, 让人从心理情感上接受产品, 实现情感世界的产品设计7。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 为实现情感化产品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如高科技的通讯工具拉近了人与 人之间的距离并成为了人与人感情交流的媒介。 产品的良好亲和力实现人机间的 情感沟通,让人在人机互动中产生愉悦。 如图2.4所示飞利浦公司设计的热情的徽章(hot badges),通过徽章所提供的 信息功能,来打破人们之间的沉默,促进交流。人们可将择友要求(爱好、样貌 等信息)输入徽章,平时佩带在身上,当两者所佩戴的徽章中存储的信息相同或 相近时,一旦相遇便会同时发出提示。这种高情感的交流是借助网络技术的信息 传播与反馈来实现的, 它满足了人们在信息社会利用网络交流和认识朋友的一种 需求。 图 2.4 热情的徽章 hot badges-philips 公司设计 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10 图2.5是菲利普斯塔克著名作品“juicy salif”由alessi出品的柠檬榨汁 器。之所以将其列为情感化的产品,是因为该产品用理性主义观点是完全解释不 通的,但却极为畅销。事实上,该产品在实用性方面相当的蹩脚。但是意想不到 的是该产品却成为阿莱西公司最畅销的产品之一。“我们并不使用我们的juicy salif,它的作用不在于被使用。它可远观而不可把玩,是被当作艺术品来欣 赏的。它需要我们去分析,也会引起思考和争论。也许它的艺术价值远远大于它 的实用价值。” 图 2.5 “juicy salif”柠檬榨汁机-alessi 设计 2.3.2 界面设计 “人机界面”是指人机间相互施加影响的区域,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一切 领域都属于人机界面。界面设计类型可分为:功能性界面、情感性界面和环境性 界面。产品的人机界面是人与产品进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窗口”。人机界 面的研究已成为非物质社会产品设计的核心内容。 产品的人机界面承载大部分的 产品属性,在信息交互过程中完成对产品各层次功能的实现8。 人机界面设计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字类消费产品的发展而得到了极大 丰富。界面的本质就是信息交互作用的环境,研究界面信息的认知和设计,搭建 人机界面基本构架,充分重视界面设计的非物质因素,是人机界面设计成功的关 键6。 图2.6为世界著名的工业设计公司frog design(www.f)给sar r/3设计的用户界面。 sar r/3是一种给超大型公司使用的商用管理软件。 这种软 件一贯给人的感觉是机械的、 冷冰冰的、 无人性的。 其色调也一般都是灰色为主。 但frog design的设计,一反这些范式,在保证软件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 掘美感,将活泼柔和的色彩引入设计。最后设计出来的软件界面,一眼看上去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给用户一种舒服的感觉1。通过在视觉层次上的美化,在情感层次给用户一种安 抚,将有助于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frog design获得设计大奖的另一款作品i2的用户界面,也是体现了这种趋势 (图2.7)。可以说,对2000年以后的商用软件设计者们,可用性(usability)已 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必须保障的;而他们孜孜以求的更高层次的东西,就是 美观和情感层面的东西了。 图 2.6 sar r/3 软件的用户界面-frog design 图 2.7 i2 软件的用户界面-frog design 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12 2.3.3 多媒体艺术设计 多媒体(multimedia)就是要把多种媒体利用起来的集声音、视频、图像、 动画等各种信息媒体与一体的信息处理技术,它可以接受外部图像、声音、录像 机等各种其它媒体信息,经过计算机加工处理后,以图片、文字、声音等多方式 输出,实现输入输出方式的多元化8。 多媒体应用大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用于在公共展览馆或博物馆等需 要展示的场所,人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形象地了解展品。第二方面用于教 学领域。 学校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 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地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多媒体的辅助和参 与将使教学领域产生一场质的革命。第三方面是用于产品展示。以多媒体技术制 作的产品演示光盘为商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广告形式。第四方面是用于各种活 动。第五方面是用于网上多媒体,一个有声音、动态的页面比静态的只有文字和 图片的页面更能引起网民的注意,更具有吸引力。第六方面是用于游戏多媒体。 图2.8为任天堂新推出的wii游戏主机。“wii”该名称源于英文的we,发音 亦同,强调该主机老少闲宜、能让一家大小都乐在其中的概念。wii采用红外线 接收装置,手柄正面设计增加了扬声器,可以在玩家耳边发出效果音,再配合振 动机能,能更好的提升游戏中的临场感。而背部按钮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 原理。在wii控制器内藏的运动传感器(关系到上下、前后、左右的加速功能) 可以实现操作者凭空挥舞式的操作,如图中所示的wii游戏状态. 图 2.8 任天堂 wii 游戏主机 2.3.4 网络产品开发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人类进入网络时代,新的生活方式诞生了,新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因而影响 着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半透明时尚,金属质感的家电,卡通化的生活用品,家 电化的电脑产品, 多色彩的造型组合等, 唯有在这个时代才显得与人们如此贴切。 个性化的生活空间,宠物化的个人产品,颇具儿童化的时尚用品,返朴归真的亲 和性因素在今天乃至未来网络世代的产品设计中地位更明显和重要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人们开始有了充分利用周围信息提高生活质量, 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而产品的网络化使这种需求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如图2.9,联想针对老年人的上网问题和对电脑操作上的陌生感,开发了新 一代触摸屏网络电脑天乐。它是联想为满足中老年人上网需求,创新地结合 触摸屏技术、手写识别技术、嵌入技术,所开发的一款符合中老年人操作简单、 直观要求的高品质网络产品。在深入理解老年人对信息和网络需求的基础上,天 乐集贴身医生、贴身秘书于一身,提供健康顾问、网络导游、寻亲访友、生活伴 侣和休闲娱乐五大方面的功能服务。天乐拉近了老年人与网络科技的距离,如同 鸟儿面对森林、鱼儿面对海洋一样具有亲切感,同时体现了时代的特色和生活方 式。 图 2.9 “天乐”网络家电新一代网络产品 在网络家电产品方面,目前虽然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理想需求,但设计具 有统一接口的网络家电系列产品及建立家庭网络系统已成为人们对未来产品的 追求。实现家庭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控制,让人们更快捷方便的使用家电产品,更 舒适的享受生活将是非物质社会产品设计研究的重要方向。 2.3.5 虚拟现实设计 虚拟现实vr(virtual reality)又称虚拟环境、 人造现实或计算机控制空间, 它 是利用计算机和其他交互设备产生一个虚拟环境, 实现人机双向动态交互的接口 7。虚拟现实的兴起为基于计算机内部的虚拟产品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它 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机对话模式,它所创造的“人造环境”允许用户进入 一个模型领域并直接加以操作。 虚拟现实的一些具有三维分辨能力的外围设备为实现人机动态交互提供了 便利,它通过计算机视觉、特征抽取、感知生成、遥控技术和情感感受,加强人 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14 机交互作用,建立全方位视听虚拟世界。其关键的核心技术是立体、真实感的实 时的数据建模、控制、生成、存储和动作协调,基于自然方式的交互生成和处理 技术,各种感觉器官的刺激信息的采集、传输、控制、生成和配合。例如数据手 套(图2.10左)和数据外衣,可以将物体的自然运动转换为数字数据,使用户在 虚拟空间中获知和控制虚拟产品的运动;而头盔显示器就像是一顶帽子(图2.10 右),在它里面有两个监视器,在人的双眼前直接立体地显示视觉空间,观察者 的头部运动和由此引起的视角变化通过传感器传给计算机, 计算机相应地变化图 形, 就像人在给定的环境中环视所见到的那样。 这些人机之间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提高了人机之间的自然与和谐, 有效地消除了一度认为不可逾越的人机间的情感 隔阂。 图 2.10 虚拟设计的实际应用:数据手套(左)、头盔显示器(右) 虚拟设计是高科技设计的旗帜,通过“三维电脑图像”模拟真实并实现交互 设计。借助计算机和感应技术等,虚拟设计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活 动,使设计对象与人、环境更具现实感和客观性,把握人对产品的真实感受和需 要,以不断改进设计模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产品设计的完美性与合理 化。因此在非物质设计中,虚拟设计是进行产品设计研究的有效方法。 2.4 小结 非物质设计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统一的产品。从非物 质设计的应用范畴可以看出,无论是现代产品设计方面还是在虚拟现实设计方 面,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设计的发展,也可 以说,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的转变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仅是设计工具 的改变,也是设计手段和设计观念等一系列的改变。这种变化反映了设计价值和 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即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到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到 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合理需求、人性化需求)。在人与物、设计与制造、人 与环境以及人们对设计的认识上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非物质设计强调“事”与“物”的统一设计,强调设计的人本思想和人文精 神。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 “非物质”的产品,即在满足人们物质上需求的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时也能满足人们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和心理上的需求。在这个满足的过程中包含 了一系列必需的生理及心理活动:如信息沟通、资料传达和情感交流等,而最能 影响产品与人之间关系的就数情感交流活动了。 接下来的一章会从情感基本概念 及情感与人的关系入手,来探讨设计中的情感因素。 基于后工业社会非物质设计中的情感化研究 16 第三章 情感化设计 进入后工业社会,随着经济体系由以生产者为导向转为以消费者为导向,设 计也从对功能的强调转而更加凸显消费者的精神需求要求产品个性化、 多样 化、差异化,这意味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已经从产品的功能满足转变为对产品意 象的心理满足,注重风格差异和精神享受。产品感性层面上的意义从未像现在这 样备受关注,同时产品也越来越重视对话的功能即通过产品的设计,实现与 人类心灵和精神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如何将情感融入设计中去,并实现产品与使 用者的情感对话,是非物质设计中最重要的方面。 通过对情感本身的探讨与情感因素对人的影响两方面来研究非物质设计中 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3.1 情感 当人类接触到某样事物时,它的形态、材质、布局等特征会通过人脑形成有 关它本身的一个整体印象。这个印象不仅包括了事物本身的美观程度,还带有品 质、考虑、文化、象征等含义。人类接受到这些内容,利用大脑把这些模糊意味 很浓的含义按照每个人不同的方式转化为一种普遍具有的感受这就是我们 所谓的“情感”。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油田高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导游资格证模拟试题 导游英语听说能力提升
- 2025年高中物理波动光学知识冲刺试卷
- 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三中学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现代仓库管理培训课件
- 民法典宣传课件
- 2025年度企业员工试用期全面考核与绩效评估劳动合同
- 2025年度生态公园绿化项目油工施工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场项目投标失败后全面供应链优化与升级服务合同
- 2025年度跨境电商平台供应链管理服务合作协议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混合式步进电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小学生课件藏文版下载
- 委托协议承办会议协议书
- 养生馆转让协议书
- 外观检验考试试题及答案
- 《杜甫生平》课件
- 学校食堂保洁员的安全职责
- 《复合材料力学行为》课件
- 课题开题报告: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动态演化、形成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
- 2022环境健康监测及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