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moodle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moodle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moodle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moodle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moodle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基于moodle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m.d. thesis 基于基于 moodle 平台的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 -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 research on network learning behavior of working teachers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moodle as “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 course for an example 肖肖 刚刚 xiao gang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二一二二一二年年五五月月 目目 录录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 i 摘摘 要要 . ii abstract . iii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绪论绪论 . 1 一、研究背景 . 1 (一)信息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 1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 . 1 (三)教师教育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 1 (四)网络成为教师学习的新途径 . 2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 2 (一)国外研究综述 . 2 (二)国内研究综述 . 3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7 (一)研究的目的 . 7 (二)研究的意义 . 7 四、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8 (一)研究对象 . 8 (二)研究方法 . 8 五、研究内容及思路 . 10 (一)研究内容 . 10 (二)研究思路 . 10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2 一、学习共同体理论 . 12 (一)学习共同体的本质与内涵 . 12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 12 二、行为科学理论 . 13 (一)行为科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 . 13 (二)行为科学对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启示 . 13 三、行为理论 . 15 (一)行为理论的概念 . 15 (二)行为理论对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启示 . 15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6 (一)建构主义基本观点 . 16 (二)建构主义对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的启示 . 16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类别分析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类别分析 . 18 一、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 . 18 (一)学习行为的概念 . 18 (二)网络学习行为的概念 . 18 (三)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 . 19 二、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的类别 . 20 (一)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系统要素分析 . 20 (二)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划分 . 21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案例分析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案例分析 . 25 一、 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简介 . 25 (一)moodle 平台功能简介 . 25 (二) 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功能简介 . 27 (三) 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简介 . 27 二、moodle 网络课程平台数据分析 . 29 (一)作业提交情况 . 29 (二)在职教师参与讨论区的发帖情况 . 30 三、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内容编码分析 . 31 (一)明确研究目标 . 31 (二)设计内容分析框架 . 32 (三)内容抽样 . 33 (四)内容编码 . 33 (五)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编码数据统计与描述 . 35 四、行为主体分析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访谈分析 . 38 (一)访谈问题的设计 . 38 (二)访谈数据分析 . 38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 42 (一)研究结论 . 42 (二)开展网络课程学习的建议 . 43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研究总结研究总结 . 45 一、研究内容的总结 . 45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 46 三、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研究 . 4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v 附附 录录 . vii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viii 致谢致谢 . ix i 独创性声明 ii 摘摘 要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深入而广泛的应用,教师 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的教师已有的知识、教学观念、学习方式、教学手段已不能 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唯有通过不断学习特别 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才能使其专业技能有所发展, 才能赶上教育信息化的步 伐。目前,在国培计划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各大师范院校针对教师特别是 中小学教师也相继设计开发了大量的网络环境下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希望通 过这些网络课程的学习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于 2010 年至 2011 年面向 西部农村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设计开发了教学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化教学理 论、教师教研能力、实践教学四大类包括教学资源整合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 实验研究等在内的共计 50 多门网络课程,希望通过开设这些网络课程,能够让 农村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得到提高和发展。目前,设计、开发 的网络课程已经投入使用,那么自投入使用以来,在职教师们网络学习到底是什 么一种状况,网络学习行为有什么特点,学习效果到底如何,在学习网络课程的 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本 论文采用了文献法、内容分析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 本文首先,在分析文献、总结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 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其次,梳理了相关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第三,在梳理相关理论及其对本研究指导作用的基础上,根据网络学习行为 相关研究分析了网络学习行为的概念、内涵、特征并总结、归纳了在职教师网络 学习行为的具体类别,为以后内容分析框架的设计奠定基础。 第四,以 moodle 平台记录的参与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网络课程学习的 在职教师的学习行为数据为例,采用观察法、内容分析法研究在职教师在网络课 程学习过程中的网络学习行为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上述教师在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以参与该课程 学习的在职教师为调查、 访谈对象总结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 策略。 【关键词】 在职教师;网络学习;网络学习行为;案例分析 iii abstract recently, with the profound and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it in education, the existing knowledge, teaching ideas, ways of study and so on of teachers, especially the ones in rural remote area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and only if they study constantly, especially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can their professional skill be developed and catch up with the step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now, while the “national training plan” is well under way, all the normal colleges are developing lots of quality courses and web based curriculums one after another based on network environment targeted to teachers, especially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in this occasion, 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s of nwnu designs and develops more than 50 web based curriculums targeted to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of remote areas, which include four major categories (the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 instruction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ility, practice teaching) and covers contents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tegration technology, instructional design,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so on, 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kills of teachers in remote areas. and now these web based curriculums are put into use. then what are the conditions of the web based learning of mid-career teachers, their characters of network learning behavior, study effects, problems and the related reasons and so on? targeted to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studies with literature review, content analysis, the investigation, the interview method, etc first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s the background, objective, contents, methods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based on analyzing literatures and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similar subjects at home and abroad. secondly,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ated theories and elaborates the directive functions of them. thir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network learning behavior and summarizes the concrete classes of it according to related research,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iv fourthly, with the example of learning behaviors data of mid-career teachers who have studied the “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corded by the moodle platfor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network learning behaviors of them and existing problems with observation and content analysis. at last, targeted to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asons of them and proposes related strategies with the mid-career teachers who have joined the study as objects of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key word:working teacher;the network learning behavior;case analysis 基于 moodle 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 1 第一部分 绪论 本部分在分析文献, 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研究的时 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进行了阐述,阐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 要内容以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一、研究背景 (一)信息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一)信息化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保证,是尊师重教得重要体现,是迈向现代 化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各国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各种人才的竞争主要 靠教育、靠教师。教师质量是教育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而教师的专业素质又是当 代教师质量高低的集中表现1。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对教师的角色和工作带来了 新的挑战和机遇, 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在信息化社会中,教师要适应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即从知 识的权威、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师转变。然而,要转变 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来更新自己的知识。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二)我国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教育部组织实施了 许多信息化教育的项目与工程。如“校校通”工程、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西部 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 “百亿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通过 这些项目与工程, 在农村中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 人力和财力。 近年来, 我国各地的教育教学网络、 设施和资源建设已有相当规模。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接入了互联网,接通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网络。然而,在教育 信息化的进程中,基础设施是保证,应用是目的。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实际实施者 教师要满足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习是关键特别 是对现代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 信息化教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 网络是教师学习的方式之一。 (三)教师教育(三)教师教育已已受到受到世界世界各国的重视各国的重视 早在 1986 年,美国人就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的重要性。在美国卡内基教育 和经济论坛上有人在题为国家为 21 世纪的教师做准备的专题报告中认为美 国要在 21 世纪取得成功必须靠高质量的教育,而要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建立一支 与任务相适应的专业队伍即受过良好教育的师资队伍是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也 基于 moodle 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 2 在其报告中指出教育进步取决于两个要素一是教育教学人员的资历和才能, 二是 教师个人的人格、教学方法和技术素质。我国也早就认识到“振兴民族的希望在 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我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 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上,做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全民教育质量”的专题报 告中指出“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质量,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是教育变革的执行者,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 先后组织实施 “英特尔未来教师培训项目”“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及“国培计划”等重大项目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 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教育特别是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已经受到国家的高 度重视。 (四)网络成为(四)网络成为教师学习的新途径教师学习的新途径 “为了贯彻落实 教育部 2003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提出的 实 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在职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2003 年教育部师范司在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总体规划下, 选择全国部分地区 开展远程教师非学历培训的试点工作3。我国在职教师教育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 阶段。2010 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 “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政策,在同年教育部组织实施了“国培计划”对我国 在职教师实施远程培训来提高在职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别是 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各高校建设了一大批校级、 省级、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精品网络课程建设为社会、教师提供了丰富并且开 放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网络已经成为在职教师获取知识、技能的一种新途径。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 与当前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基础研究相对滞后的情形相比较, 国外一些学者尝 试着通过工具软件跟踪和分析网络学习者的操作行为。 例如: 维也纳大学的 karin anna hummel 就通过一种基于 web 的在线学习平台, 分析数据库访问记录和 web 服务器日志文件,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行为。jiajiunn lo 等尝试着通过分析学习 者的浏览行为,进而来确定学习者的学习风格。wani lee 等借助网络学习者 的学习需求、学习行为记录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研究,探讨了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评 价方式。上述研究成果从量化的角度分析了操作层次的学习行为特点,为智能化 系统的开发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对于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很有帮助。但是,尚未见 基于 moodle 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 3 到实用的产品问世4。 (二)国内研究综述(二)国内研究综述 1.文献收集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教师通过 网络进行学习已经非常普遍。 为了了解该领域中已有研究情况并找出当前该领域 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为论文来源数据库,以核心 词“网络学习行为”为检索项并以主题方式进行检索,文献分布情况如表 1-1 所 示: 表 1-1 以网络学习行为为关键词文献统计 类型 期刊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总数 篇数 60 37 1 98 比例 61% 38% 1% 100% 2.文献内容概貌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关于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取向:一是将在校 大学生或者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 经过归纳总结主要 包括以下方面: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影响网络学习者学习行为 因素的研究、网络学习行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模 型研究、 网络学习行为评价研究; 二是以学习者主体教师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目前关于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很少, 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对在职教师网上学 习行为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下面以综述的形式阐述不同取 向的各个方面具体研究情况。 (1)以学习者主体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现 状的调查研究、影响网络学习者学习行为因素的研究、网络学习行为监控系统的 设计与实现研究、 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模型研究、 网络学习行为评价研究等方面。 在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方面, 不少研究者主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 的网络学习特点展开调查,探讨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大 学生网络学习的因素。相关研究有: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与研究5、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调查与研究6、 在校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及现状研究7、 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8、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与人格特征之间关系的 研究9等等,此类研究重点关注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态度、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的 因素、网络学习资源形式、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通过调查、访谈、发放问卷等 基于 moodle 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 4 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现状及水平,总结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 因素,为网络学习的有效应用出谋献策。 在网络学习行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方面, 曹梅从理论上探讨了网络 学习监控的策略,并将学习评价作为网络学习监控的首选,但对具体的监控评价 机制涉及不深;陈云虹建立了“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点击数、学习交互和学习效 果四维度的信息监控指标体系”10;邵艳丽在基于电子学档的在线学习行为 监控一文中将“在线学习行为分为知识获取行为、知识加工运用行为、讨论交 流行为、参加测试与接受评价行为等” 11。熊邦忠提出了“网络学习监控的初步 构想,面向学习成长的行为监控思想:即通过对学习个性空间的信息监测,反映 出学习个体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为达到某个目标, 所收集和学习相关的资源以及相 关的交互信息,经过对这些信息有组织的加工呈现,折射出个体的学习进展过程 或成长经历,进而做出相关行为调控的指示”12。 在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模型研究方面, 许多研究者主要以建立学习者特征模 型的方式来分析研究网络学习者的内在特征。 比如陈丽、 张伟远和郝丹构建了 “学 习者学习风格特征的三维模型”13,该模型包括生理、经验、心理三个维度。 彭文辉、杨宗凯等在探讨网络学习行为的意义与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 学习行为的一个多维度和多层次的模型, 反映网络学习行为在行为类型多样性和 行为级别层次性上的特点; 最后给出了一个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学习平台结 构, 其中对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分析, 构成了对学习者的行为评价和学习智能化、 个性化调整的基础”14。 周岩在借鉴理性行为理论(tra)与技术接纳模型(tam)的基础上,构 建了具有“9 个潜在变量的因果关系模型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模型 (mabnlb) 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对 7 所高校 1126 项有效数据的校验处理,证明该模型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整体 拟合度较好”15。 此外, 有许多学者都开始关注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网络学习者的网络学 习行为的分析。如张聪品等“从网络学习行为的搜集与监控的方面入手,设计出 了一种远程教学中对象行为分析系统, 此系统可以记录远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 所有行为,以此为依据进行统计和分析”16。 高毅等人也基于开放的 e-learning 平台,构建了一个学习行为分析和监控系 统,建立可视化的分析模型。通过对学习历史资料的处理,分析学生学习状态, 基于 moodle 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 5 发现学习模式,并且提供友好的可视化接口,帮助教师分析学生学习模式、有效 调整教学计划17。 韩玲在网络学习者学习行为的片段化规律的分析方面进行了尝试, 使用数理 统计的研究方法, 提出了一种针对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进行了量化 分析的研究思路18,主要侧重于对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 行为的分析,并从中得出学习行为与操作的关系。 在网络学习行为评价研究方面,多数研究者通常采用内容分析法,以网络课 程平台中的文本信息作为分析类目和分析单元来评价参与网络课程平台的学习 者的学习行为。 胡勇、王陆从促进学生参与、发展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角度入手,提出了 一种让学生对自己的网上学习进行评价的方法。由学生的分析部分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者按不同的单元时间自己所发帖子数与长度进行简单统计分 析,并分析其与其他学习者在网上学习交互情况。第二部分,分析帖子中所持的 主张和依据。第三部分,学习者以自己坛中所发表的帖子为依据,分析自己对群 体知识建构做出的贡献,并对自己网上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19。陈向东、 赵怡等人在对多个相关的在线交流评价研究进行综合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能够 直观、 快捷地对异步交流参与者的知识建构做出评价的框架。该框架有共享与比 较、发现与探索、协商与建构和社会性信息四个维度,11 个类目。最后“通过 三个案例的应用,说明该框架能适用于许多场合的在线交流评价”20,尤其是 在有教师参与的、交流者同质、讨论较规范的交流社区,具有较高的信度。 (2) 以学习者教师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目前关于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很少(仅 4 篇)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 特定地区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 究。郭绍青教授在西部小学教师网络学习行为个案调查与分析一文中以西宁 区城西小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 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搭建并开发 的 moodle 平台上的网络课程为依托,采用网上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在网络 课程平台上进行学习的西宁市西城区部分小学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西部小学教师对网络学习大多比较支持,他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学 习, 真正感受到网络平台给他们自己带来的便利和优势,认为网络平台上的各种 资源给他们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 各种前沿的教学方法为他们的教学起到 了很好的参考作用。但是西部小学教师的对平台上的各项活动如讨论、聊天室、 基于 moodle 平台的在职教师网络学习行为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网络课程为例 6 wiki 的参与度相对较差。其影响因素除了教师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教龄、 上网经历、不适应)外还有外部环境因素:一是与基础设施相关的即上网条件的 限制;二是与学习相关的因素即同伴水平和态度的影响”21。 梁斌等人在学习者特征因素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一文中从广州市中 小学继续教育网站中收集了从 2004 年至 2007 年, 学习 3 门网络课程的 7 期学员 总人数为 1358 人的数据并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研究了在职教师的性别、学习者 的学科背景、学习者所处的环境等主要特征是否对课程学习、在线讨论、完成作 业等三种典型的网络学习行为具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对网络学习行为的 影响不明显; 教师的学科背景对网络学习行为有显著影响;学习者所处的环境对 网络学习行为有显著影响”22。 黄伟以海盐地区教师的博客群为例,从教师参与度、交往程度、学习深度等 维度着手,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海盐地区教师在博客群上的网络学习行为做了调查 研究。研究发现“教师博客内容和交流话题主要围绕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教师基 于博客群的网络学习已向主题学习、深度学习方向发展,但还处于起始阶段,存 在学习自觉性不够、交流的积极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