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数字入句论.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数字入句论.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数字入句论.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数字入句论.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数字入句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 ,i : 7 7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邀趣鱼 日期:办,矿上;汐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 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啦 矗匦t ,;口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指导教师签名:豸久 易 日 电话: 邮编: 1 j o f 、 摘要 数字,是人类语言最基本的、也是产生最早的内容。它是在原始计数活动之中,为 了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 果。数字的主要功能是用来表示数目或作为计算数量的文字符号,无论是世界其他语言 还是汉语,数字的这种数量表达一般都是精确的表达,表示事物的确切数目和次序是其 最基本的功能。如:“一本书、二进制、三轮车、四季、五行、六弦琴、七色板、八卦、 九宫格、十方、二十四史”等中的数字都表示事物或事物组成部分的确切数目;“第一 次、初四、二把手、三支队、五院、六哥、二甲 等分别用带有序数标志的“第、初、 甲 和省略标志的方式表示事物的排列次序。 然而,表达确数不是数字在语言运用中的唯一功能。由于我们不可能总是用非常精 确的数量词去描写或表达每一个事物和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用带有一定模糊性的数量词 去概括说明。因此,汉字数字在运用过程中,除了具有精确表达的功能之外,还具有突 出的模糊意义表达功能,同时因民族文化心理、数字崇拜、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还赋 予了数字不同的感情色彩,以及在语言运用中由于表达效果的需要使数字产生了各种修 辞功能等。 本文所作的研究,是在前贤对数字研究的基础上,以数字运用到句子中为研究的前 提条件,以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百、万”为基本研 究对象,以数字在句中的多项表达意义为研究目的,从数字表示概数、虚数、和数、差 数、倍数和分数,以及数字表达具有褒贬义的色彩和修辞功能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数 字在句中不同形式下表达不同的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思路为文章的独特创新之处, 也是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数字;数字形式;数字意义;数字色彩;数字修辞 , a b s t r a c t n u m b e r , a st h em o s tb a s i ca n dt h ee a r l i e s tg e n e r a t e dc o n t e n t ,w a sc r e a t e dw i t ht h eh e i p o fs y m b o l si nt h ea c t i v i t yo ft h eo r i g i n a lc o u n t sf o rt h en e e do fa d a p t i n gt ot h e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 i ti st h er e s u l t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h u m a nm i n dt oac e r t a i ns t a g e t h ep r i m a r yf u n c t i o n o fn u m b e ri st od e n o t en u m b e r so rc a l c u l a t ea sal e t t e rs y m b 0 1 n u m b e re x p r e s s i o ni su s u a l l y a c c u r a t en o to n l yi nc h i n e s eb u ta l s oi na n yo t h e rl a n g u a g e s t oi n d i c a t et h ee x a c tn u m b e r a n do r d e ri si t sm o s tb a s i cf u n c t i o n f o re x a m p l e ,t h en u m b e r si nt h ep h r a s e ss u c ha sab o o k , t h eb i n a r ys y s t e m ,t h et r i c y c l e , t h ef o u rs e a s o n s ,f i v el i n e s ,t h eg u i t a r , s e v e nc o l o r p l a t e s , t h e e i g h td i a g r a m s , t h es e c t i o np a p e r , t e ns i d e sa n dt w e n t y - f o u rd y n a s t i ch i s t o r i e si n d i c a t et h e e x a c tn u m b e ro ft h et h i n g so rt h e i rc o m p o n e n tp a r t s a n di nt h e f i r s tt i m e , t h ef o u r t hd a yo f e v e r ym o n t h ,t h es e c o n df i d d l e , t h et h i r dd e t a c h m e n t , f i f t hh o s p i t a l , t h es i x t he l d e rb r o t h e r , b a n d - 2g r a d ea ,e t c , n u m b e r sa r eu s e dt oa r r a n g et h eo r d e ra so r d i n a lo ro m i t t i n gm a r k h o w e v e r , t h ee x a c tq u a n t i t ye x p r e s s i o ni sn o tt h eo n l yf u n c t i o no ff i g u r e w ec a nn o t a l w a y sd e s c r i b et h i n g so rp h e n o m e n aw i t hp r e c i s eq u a n t i f i e r s ,s oi tr e q u i r e su st oo u t l i n ew i t h a m b i g u o u sq u a n t i f i e r s t h e r e f o r e ,e x c e p tt h ep r e c i s ee x p r e s s i o no fc h i n e s ef i g u r e ,f u z z y e x p r e s s i o ni s a l s oi t sp r o m i n e n tf u n c t i o n m e a n w h i l e ,c h i n e s ef i g u r ei sg i v e nd i f f e r e n t e m o t i o n a lo v e r t o n e sb e c a u s eo fc u l t u r a lp s y c h o l o g y , d i g i t a lw o r s h i p ,r e l i g i o u sb e l i e f sa n d o t h e rf a c t o r s a n di tp r o d u c e sv a r i o u sr h e t o r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d u et ot h en e e do fd i f f e r e n t e x p r e s s i v ee f f e c t s t h eb a s i co b j e c to ft h i ss t u d yi so n e ,t w o ,t h r e e ,f o u r , f i v e ,s i x ,s e v e n ,e i g h t ,n i n e ,t e n , h u n d r e d ,t h o u s a n da n dm i l l i o na n dt h ep u r p o s eo fi ti st h em u l t i p l ee x p r e s s i o n so fn u m b e r si n s e n t e n c e s 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p r e v i o u ss t u d i e s ,t h i ss t u d yw i l lt a k en u m b e r sa p p l i e dt ot h e s e n t e n c e sa st h ep r e m i s ea n dd i s c u s st h em e a n i n g so fn u m b e ri nd i f f e r e n tf o r m sf r o m m u l t i a n g l e s ,s u c ha sa p p r o x i m a t en u m b e r , i m a g i n a r yn u m b e r , s u m m a t i o n ,m a r g i n ,m u l t i p l e a n df r a c t i o n ,a sw e l la sc o m m e n d a t o r ya n dd e r o g a t o r yc o l o r sa n dr h e t o r i c a lf u n c t i o n s ot h e u n i q u ei d e ao ft h i sp a p e ri sa l s ot h em e a n i n ga n dt h ev a l u eo ft h i ss t u d y k e yw o r d s :d i g i t a l ;i nd i g i t a lf o r m ;d i g i t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d i g i t a lc o l o r ;d i g i t a lr h e t o r i c i i 、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i i 1 绪论l 1 1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1 1 2 研究现状2 1 3 研究内容2 2 数字入句表示概数意义的研究4 2 1 概数的定义4 2 2 概数的表现方式4 2 2 1 用整数表示概数4 2 2 2 用相邻数字组合表示概数5 2 2 3 用不相邻数字组合表示概数5 2 2 4 数字重叠连续排列表示概数6 2 2 5 数字与其他词连用表示概数7 2 2 6 用“两、几、数、屡、若干等专用词表示概数8 3 数字入旬表示虚数意义的研究9 3 1 虚数的定义及其表达义9 3 2 数字入句表达“多”之义的探究9 3 2 1 数字单用表“多”义9 3 2 2 数字组合表“多”义1 0 3 2 3 数字表“多义原因分析1 2 3 3 数字入句表“少”之义的探究1 3 3 3 1 数字单用表“少 义1 3 3 3 2 数字组合表“少 义1 4 3 3 3 数字表“少 义原因分析1 5 4 数字入句表示和数、差数、倍数和分数意义的分析1 6 4 1 数字入句表示和数、差数的形式及意义1 6 4 2 数字入句表示倍数的形式及意义1 7 4 3 数字入句表示分数的形式及意义1 8 5 数字入句生成的感情色彩之讨论2 2 5 1 数字入旬表示褒扬意义2 2 5 2 数字入句表示贬斥意义2 4 5 3 数字入旬表示中性色彩2 7 6 数字入旬的多种修辞功能之讨论2 9 6 1 修辞的定义及种类2 9 6 2 数字入句的五种主要修辞方式3 0 6 2 1 夸张3 0 6 2 2 比喻3 0 i i i 6 2 3 对比3 1 6 2 4 借代3 2 6 2 5 谐音3 2 6 3 数字入句的其他几种修辞方式3 3 余论3 4 参考文献3 5 后记3 8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3 9 i v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1 绪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结晶。一部人类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首先是一部 数的文化史。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一种特殊的文化语言,其产生和发展经历 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当代西方学者包括数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更深刻地认识到“数不仅 属于自然科学范畴,还存在于人文科学视野之中,它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融合性,可以 折射出民族文化中包括哲学、宗教、伦理、政治、军事、文学、民俗等雅俗世态的来龙 去脉和千姿百态,并在不同民族文化的横向比较中,窥测到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 共同和不同轨迹。研究表明,在人类传统文化中,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不只是简单 的数值符号或数学概念,它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是各种宇宙观、哲学观、宗教观、 价值观、审美观等的反应和象征。中国的数文化就特别神奇、发达和丰富,并且影响深 远。 关于数的产生,美国近代数学家托比亚斯丹齐克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由某种“原 始数觉 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这种“数觉”才能使原始人经过漫长的摸索终于发明了 “屈指可数的计数方法,从而摆脱了“多”与“少 的模糊概念。在此之后,出现了 借助于身体、绳子、小石头、竹棍等利用实物进行计数的方法,在那个历史时刻的人类 思维里,数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意象被感知的,一直到单独用于计数的数的名称出现时, 人类才真正获得了数的抽象的概念。正如恩格斯所说:“为了计数,不但要有可以计数 的对象,而且还要有一种在考察对象时撇开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而仅仅顾到数目的能 力。 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之后,人类才真正地向文明跨近了一步。 关于文字里的数字的产生,经研究探讨证明,可能性最大的是数字字形是从手指衍 生而来的。在此基础之上,数字逐渐发展成为汉语里一个不可或缺的词类数词,是 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词类之一。数字的出现和使用,不仅大大地增加了语言的词汇量, 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力,同时在其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无论是在 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进程中,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数字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字是 用来表示实际数目的大小的,但还可以加上别的词或者以成语、熟语等形式来表达序数、 分数、倍数、概数等含义及进一步引申出来的象征义。如数字它除了表示事物的数量或 顺序外,还广泛用于成语或词组之中作为夸张或比喻的修辞手段使语言生动简练,达到 言简意赅的效果。与此同时,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和审美观念等文化 差异的影响,数字被赋予各种神秘的褒贬吉凶和象征意义,从而世界各民族都形成了各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独特的数字禁忌文化。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数的认识越来越 深刻,对数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如: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集成电路、数字控制计算机、 数理语言学等。如今,数字正被人们全面化地使用于学习、工作、生产和生活之中,可 谓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化时代 。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在其新著以思维的 速度运作企业:利用数字神经系统中强调:“只有那些驾驭数字世界的人才能获得竞 争优势。”可见,这简单而又不简单的数字在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因此,数字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数字进行多维度的研究 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2 研究现状 从关于数字的研究文献来看,总体上可以分为汉字数字的本体研究和中西数字对比 研究。下面具体介绍对数字研究的角度、深度和现状。 数字从其产生的渊源看,其基本功能是表数目意义,但在其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 产生了丰富的非数目的表达义,并在语言、哲学、宗教、诗歌、神话等诸多方面都具有 一定的神秘色彩。因此,学者们对数字的本体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汉语数词词类的研究,数词成语研究,数字缩略语研究,数字隐语研究,数字 行话的构成及特征分析,数字谐音的演变,数字与辞格的关系,数字的修辞功能,数词 虚化的讨论,数词的模糊性,数字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中国数文化的研究,中国数术 探秘,数字与宗教文化的关系,数字寓意与生活禁忌,中国古代数字神秘崇拜文化的初 探,中国上古时代的数字观念及其对礼仪习俗的影响,数字与人物、事件、事理、团体 组织、学说、观点、流派、著作、建筑等关系,数字时代语言的数字化等。可见,关于 数字本身的研究已经涉猎到与数字相关的生活中各个方面,彰显了数字意义的丰富性。 汉语数字与方言数字、少数民族数字进行对比的研究,引发了对各自数词系统的深 刻思考,并对数字的翻译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漳州话的称数法、汉维语数字 熟语及其翻译、从海南黄流话的“一、二、三看现代汉语数词系统等。而关于 中西数字的对比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的方面:中西文化中数字的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 的比较和中西数字翻译、习语差异的研究。如目前关于中西数字的翻译和习语差异研究 主要表现为汉英、中法、中日、中俄、汉韩数字词汇意义的对比研究,数字翻译方法和 原则的研究和数字习语对比差异研究等。 1 3 研究内容 本文所作的研究,是在前贤对数字研究的基础上,以数字运用到句子中为研究的前 提条件,以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百、万 为基本研 究对象,以数字在句中的多项表达意义为研究目的,从数字表示概数、虚数、和数、差 数、分数和倍数,以及数字表达具有褒贬义的色彩和修辞功能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数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字在句中不同形式下表达不同的意义。 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数字入句表示概数意义的研究 2 1 概数的定义 概数,顾名思义就是大概的数目,属于语义范畴,是用数词表示的数目的一种。具 体来说,凡用数字表示不确定数量的叫“约数”,它含有“大概”、“约略 的意思, 即概数也就是约数,用来表示大概、大约的数目,约数与实际数目相差不远,有可靠性 和参考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无法用确切数字加以描述的数或量,而其数量又显得 不那么重要,我们只需大概知道数量的大小时,为了沟通的方便,一般都会用模糊的范 围加以限定,这时便会使用数字及与其他词组合来表达概数的意义。 2 2 概数的表现方式 根据参考中国数文化( 吴慧颖) n 1 、近代汉语数词表示法( 田有成、曾鹿平) 乜1 、 现代汉语数词研究( 周彩莲) d 1 等文献关于汉语中概数表示法的研究说明,我将概数 的表示方法综合概括为以下六大类,且数字本身表示概数意义表现为前四类,下文将作 具体的解析。 2 2 1 用整数表示概数 ( 1 ) 我是凭着一卷诗韵学说话,倒可以有举一反三的效验。( 吴趼人二十年 目睹之怪现状第3 4 回) ( 2 ) 福军。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乱烧一通,迟早要犯大错误呀! ( 路遥平凡的世 界第三卷第六章) ( 3 ) 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 ( 4 ) 什么哀愁,什么夜色,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鲁迅三闲集怎么写) ( 5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 论语为政 ( 6 ) 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 石钟山记) ( 7 )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 司马光赤壁之战) ( 8 )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司马光赤壁之战) 上例中,“反三、三把火、三丈、九霄、三百、百人、十万、八十万”皆不是表示 确切的数值:“反三”表示类推出许多事情或道理,“三把火”指两三件事情或举措,“三 丈”用火焰的高度来形容火气之大,“九霄”形容在极远处消失的无影无踪,“三百”是 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诗经实际数目三百零五篇的概数,“百人”、“十力”、“八十万”并非整整一百人、 十万士兵和八十万水军,也是其大概数目。可见,当所描述的事物或数量是一个模糊概 念时,可用整数来表示其大概的数值或程度。 2 2 2 用相邻数字组合表示概数 2 2 2 1 相邻数字连续递增排列型 简单的数值表达如“一二个人、二三本书、三四支铅笔、四五斤肉、五六匹马、六 七朵花、七八点钟等,皆表示与实际数目相差不多的大概数量。而相邻位数词“千、百、 万递增排列使用的情况较多的是“千万 ,如“千万条金鱼、千万吨货物 等,强调 数量之多。当进入句子之后,其表达的数值意义亦是如此,如: ( 9 ) 若平齐之后,小息甲养众,不过一二年间,必玺书征军。( 宋书武帝纪上) ( 1 0 ) 高祖以身范物,先以威禁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二三日间,风俗顿改。( 宋 书武帝纪上) ( 1 1 ) 兄弟四五人,皆为恃中郎。( 宋书乐志三) ( 1 2 ) 尝言五六月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宋书陶潜传) ( 1 3 )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欧阳修醉翁 亭记) ( 1 4 ) 晋惠帝永康元年,襄阳郡上言得鸣石,撞之声闻七八里。( 宋书五行志二) ( 1 5 ) 毕,又化成黄龙,长八九丈,出水游戏,炫耀日光。( 宋书乐志一) 2 2 2 2 相邻数字连续递减排列型 ( 1 6 )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宋沈约梦溪笔谈活扳) 相邻数字连续递减排列似乎仅有“三二一例,相邻位数词“千、百、万”递减排 列使用情况较多的是“千百”,如: ( 1 7 ) 中国有千百个旅游景点,欢迎世界人民来游览观光。 由上述例子可以观察到,数字连续递减排列与递增排列在数目意义的表达上有异曲 同工之妙,所表达概数都与实际数值较为接近,即“三二”就是“二三”,强调少,“千 百”就是“百千,强调多。 2 2 3 用不相邻数字组合表示概数 2 2 3 1 不相邻数字连续递增排列型 ( 1 8 ) 乃四面进攻,冲车所冲,辄三五丈崩落。( 宋书萧思话传) ( 1 9 ) 民人一日取,转得三五十斛。( 宋书五行志五) ( 2 0 ) 善骑马,解音律,游行或三五百里,世祖恣其所之。( 宋书武三王传) ( 2 1 ) 可赐钱百万,米千斛。( 宋书王弘传)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2 ) 期限严峻,民间买绢,一匹至二四t ,绵一两亦三四百,贫者卖妻儿,甚者 或自缢死。( 宋书沈怀文传) ( 2 3 ) 是时,王如自号大将军、司雍二州牧,众四五万,攻略郡县,以为己邑。( 宋 书五行志三) 2 2 3 2 不相邻数字间隔递增排列型 用不相邻数字问隔递增排列表示概数意义的形式常见于数字成语中,如:“一日千 里、三言两语、三头六臂、三年五载、四面八方、五湖四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七 头八脑、千军万马、千呼万唤、 等,多用数字与表示两个同类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 同组成部分的词语结合起来共同表示概数的意义。如所举例子中“言 与“语”、“年” 与“载”、“湖 与“海”、“颜”与“色 、“头 与“脑”、“军与“马”、“呼 与“唤” 皆为同义或近义,及“头与“臂 为身体的组成部分等,与数字组合成一体表示相对 应的概数。 2 2 3 3 不相邻数字间隔递减排列型 不相邻数字间隔递减排列表示概数意义的方式与不相邻数字间隔递增排列表示概 数意义的形式大同小异,如: ( 2 4 ) 一言半语恩情,三番两次丁宁。( 张可久天净沙春情曲) ( 2 5 ) 吴教授到北京出差了,十天半月才能回来。 ( 2 6 ) 广汉孝顺老人的好名声,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在口耳相传。 ( 2 7 )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施耐庵水浒全传 第一百七回) ( 2 8 ) 海洋罩的生物千奇百怪,非常迷人。 还有许多以“千”字和“万字打头的成语,如“千锤百炼、千奇百怪、千篇一律、 千疮百孔、万紫千红、万水千山、万古千秋 等等,也是用数字与两个同类的事物或同 一事物的不同组成部分结合起来共同表示概数的意义。 2 2 3 4 三个不相邻数字错综排列型 ( 2 9 ) 他们结婚已有十七八年,依然如新婚般相亲相爱。 ( 3 0 ) 文钱百亿万,采帛若烟云。( 宋书乐志四) ( 3 1 ) 农村老百姓拼死拼活苦干一年,顶多能赚个万) l j k 千的来养家糊口。 与两个数字连用所表示数值相比,三个不相邻数字错综排列所表示的数目多为数额 差度大小不一的数值,模糊数量的数额跨度较大。如上例中“十七八年 指“十七年” 或“十八年”,有一年之长的时间跨度;“百亿万则是几百亿个力,其模糊的数值跨度 竟有九百个亿万之多;而“万儿八于”仅为“一两千”的差度,但与“三五个人、四十 五六岁 所表示的数值差度相比,却大了许多倍。 2 2 4 数字重叠连续排列表示概数 数字重叠连续排列表示概数意义的形式例子比较少,如递增重叠型有“三三五五 、 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七七八八 、“千千万万”,递减重叠型的有“三三两两”、“万万千干”,都表示与数字 本身大小差不多的概数意义。四个词都是表示模糊的数量,却分别表示概数的三种不同 的模糊程度。如“三三两两”和“三三五五”意在表达三两一群或三五一伙,强调模糊 数量“少”;“七七八八”是指大概、差不多的意思,也有零零碎碎、各种各样的含义, 强调“多之义;而“千千万万即表示千个千、万个万、千个千万等无穷大的数目, 强调“极多”之义。 2 2 5 数字与其他词连用表示概数 其一,在基数词前加“大约、大概、约莫、几、盖、可、数、将、且、垂、近、接 近、少于、低于、最多 等表示概数。 ( 3 2 )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 花源记) ( 3 3 ) 族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 徐珂清稗类抄。冯婉贞) ( 3 4 ) 城内有虏一幢,马步可五百。( 宋书索虏传) ( 3 5 ) 周之末世,上去唐、虞几千年。( 宋书乐志一) ( 3 6 ) 这样,他底生活却很优渥地维持着了,大概有十数年。( 柔石人鬼和他底 妻的故事) ( 3 7 ) 背兜后,站一个姑娘,约莫十七八岁光景。( 艾芜红艳艳的罂粟花) ( 3 8 )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上举例中,凡用“大约、大概、约莫、几、盖、可、数与数字结合表示的概数 意义与数字本身的代表值不相上下,而用“将、且、垂、近、接近、少于、低于、最多 等词与数字结合则其表示的概数意义均比数字本身代表的数值要小,举例如下所示: ( 3 9 ) 天府虚散,垂三十年。( 宋书后废帝纪) ( 4 0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列子愚公移山) ( 4 1 ) 时岁旱民饥,竣上言禁饧一月,息米近万斛。( 宋书颜竣传) ( 4 2 ) 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不超过五岁。 ( 4 3 ) 下一次春季运动会最多有五百人参加。 其二,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有余、多、来、把、左右、上下”等表示概数。 ( 4 4 )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 刘向列女传赵将括 母) ( 4 5 ) 从弟子女十人所。( 司马迁史记西门豹治邺) ( 4 6 ) 自去践行量度,二十许载。( 宋书二凶传) ( 4 7 ) 孝武帝大明元年十二月庚寅,大雪,平地二尺余。( 宋书五行志四) ( 4 8 ) 常议损益,久证冀州口数,百万有余。( 宋书谢灵运传) ( 4 9 ) 贼即破江、豫二镇,战士十余万,舟车百里不绝。( 宋书武帝纪上) 7 东北9 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以上举例中,所用“所、许、余、有余、多 与数字结合都表示比句中数字本身代 表的数值要大或多,而“来、把、左右、上下 与数字结合则表示的概数意义与数字本 身的大小所差无几,举例如下所示: ( 5 0 ) 教室里已经来了三十来个学生了,还差十多个人就到齐了。 ( 5 1 ) 则尧冬今至,日在须女十度左右也。( 宋书历志中) ( 5 2 ) 六十以上,及扶养孤幼,单丁大艰,悉仰遣之。( 宋书武帝纪中) ( 5 3 )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 5 4 ) 这头牛得有百把公斤。 2 2 6 用“两、几、数、屡、若干”等专用词表示概数 ( 5 5 ) 咱们到商场去买两件新衣服吧。 ( 5 6 ) 过几天领导将到新建的小学视察教学情况。 ( 5 7 ) 教室里放着数盆鲜花,空气变得格外的清新。 ( 5 8 ) 小强屡次犯错误,老师家长都没办法教育他了。 ( 5 9 ) 若干年后,国家将更加繁荣和富强。 “两、几、数、屡、若干 等专用词可以不与数字结合表示数目,单独使用就有表 示概数意义的功能,表达的数目是一个模糊的量,需要依据语境来理解所概括数值的大 小。 根据汉语中概数表示方法有以上六种之多,可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实际的需要 还是比较善于用模糊思维的,因而,数字表示概数意义的模糊量表达功能在交际中起着 不可忽视的作用。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数字入句表示虚数意义的研究 3 1 虚数的定义及其表达义 虚数,即虚假不实的数字,在汉语中虚数是指用来不表明具体数量的数字。当数字 运用到句子中之后,它这种表达虚数意义的功能表现得更为突出。据统计分析,日常生 活中多为数字“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各自单用或相互之间 组合应用来表达虚数意义。 数字在句子中排除其表示基数和序数意义之外,所表达的虚数意义主要是用来突出 所描述数量的“多 或“少”,与真实数值有一定的差度,具有鲜明的夸张色彩,能够 起到精确数字所不具有的表达效果。本文不再单独详细讨论数字表达虚数意义的表现方 式,而将重点解析数字进入句子之后,是如何表达“多 之义与“少 之义,进而探讨 表达“多与“少”之义的原因所在。 3 2 数字入句表达“多之义的探究 3 2 1 数字单用表“多 义 数字单用表示虚指“多”之义,主要集中表现在数字“三、八、九、十、百、千、 万”的使用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俗语词典及数里乾坤4 1 、中 国数文化、数字里的中国文化“著作中关于数字的探讨,我将数字单用表“多 之 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概括并总结如下所示: “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三个义项之一即是:表示多数或多次,当其运用到 实际表达中时,在诸多成语、俗语和诗文中出现了数字“三 表示数目多、大或程度高、 深的意义。如: 成语:三顾茅庐、货比三家、韦编三绝、垂涎三尺、日上三竿、孟母三迁、三缄其 口、火冒三丈、三思而后行、狡兔三窟、三起三落、三人成虎、人三为众、兽三为群等。 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一问三不知、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三 过其门而不入;三折肱为良医、三月不知肉味等。 诗文:( 6 0 )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 ( 6 1 ) 举所配玉殃以示之者三( 史记项羽本纪) ( 6 2 )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3 )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短歌行) 当数字“三”嵌入成语、俗语或句子中使用时,便不再是表示数值“三”的确切值, 而是转化为虚数的概念,引申出“多”的虚指意义来,分别表示“次数多、长度长、时 间长、个数多、人数多”等,“三 虚指“多”之义可以表达出“三 字面数值意义之 外的丰富含义来,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了适合语境的语言意义。 关于数字“八”单独使用表“多之义的例子有如下一些: 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方呼应、八下里、八成儿、八辈子、八辈儿祖宗、八宝箱、 八面光、丈八蛇矛、八竿子打不着、一分钱掰成八瓣花、才高八斗、一方有难,八方支 援等。 ( 6 4 )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八 的虚指意义除了有“三 表示的“多 之义外,还增加了表示概率大、方向 及来源多、样数种类多、组成成分多、知识渊博、路程远等含义。 数字“九”单用则表示距离远、力气大、次数多等含义,如:九霄云外、九牛二虎 之力等。在句中表示“多”之义如: ( 6 5 ) 愿加九思,不远迷复焉。( 抱朴子论仙) ( 6 6 )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 “十 由表示“多的虚指意义,进而引申为“全、极”的意思。如:十分高兴、 十足真金、十全十美,其中“十分、十足”都是表示高程度“非常、极其”的含义。而 表示“多 的虚指义举例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十面埋伏等。在句中表现为: ( 6 7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贾岛剑客) ( 6 8 )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与十以内数字相比较而言,“百”、“千 、“万 单用表示“多”的虚指意义表现的 尤为突出,其本身已经表示较大的数值,当运用到实际表达中时,则表示“更多”、“极 多”之义。如:百货商店、百感交集、流芳百世、海纳百川、百年大计、百花齐放、百 思不解、百战不殆、百无聊赖、百废俱兴、千里迢迢,千载难逢,万贯家产,万马奔腾、 万事大吉、万里无云、万念俱灰、万死不辞等。 ( 6 9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乐府诗集木兰诗) ( 7 0 )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虞初新志秋卢涛自序) ( 7 1 )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乐府诗集木兰诗) ( 7 2 ) 车马纷纷白昼同,万家灯火暖春风。( 王安石上元戏呈贡父) ( 7 3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暗究可哀。( 龚自珍己亥杂诗过镇江) 3 2 2 数字组合表“多 义 数字组合表示虚指“多”之义的使用率远远大于数字单用表“多”的情况。据考察 分析,数字“”与“三”、“一”与“十”、“三与“五 、“七 与“八 、“三 与 l o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千”、“百”与“千 、“百”与“万 、“于 与“力”等结合表示虚指“多之义的机 率相对较多,此外,还使用“三、六、九、十二 的倍数表示虚指“多,而且“多” 所引申的含义更加丰富。如:一日三秋、两面三刀、接二连三、举一反三、三天两头、 三催四请、三番五次、三令五声、五大三粗、三山五岳、隔三差五、三日一小宴,五日 一大宴、三回六转、六街三市、三宫六院、三头六臂、三亲六故、三魂七魄、三征七辞、 三灾八难、三公九卿、三湾九转、十围五攻、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花八门、五色斑 斓、五谷丰登、六亲不认、七情六欲、七迸七出、七大姑八大姨、七折八扣、九曲八弯、 女大十八变、初生牛犊十八跌、打入十八层地狱、十八扯、八百罗汉等。 数词“一”也常与“十、千、万对比使用,以少衬多,突出“十、千、万 表示 “多 的虚指意义。如:千虑一得、千篇一律、万众一心、万无一失、万死一生等。 ( 7 4 ) 好子勿用多,一个抵十个。 ( 7 5 ) 朋友千个好,冤家一个多。 ( 7 6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7 7 ) 吃了僧道一粒米,千载万代还不起。 不同数字之间相互搭配使用表示虚指意义“多 在诗文中也多有可见: ( 7 8 ) 何如七十战,自首未封侯。( 陈子昂感遇) ( 7 9 )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诗豳风东山) ( 8 0 ) 武王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 尚书牧誓序) ( 8 1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 8 2 ) 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骆宾王帝京篇) 。 ( 8 3 ) 太公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 东方朔答客难) ( 8 4 )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柳宗元别舍弟宗) ( 8 5 ) 百二禁兵辞象阁,三千宫女下龙舟。( 许浑汴河亭) ( 8 6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 8 7 ) 陛下三万岁,慈母亦复然。( 宋书乐志) ( 8 8 )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8 9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 “百”、“千”、“万”相互组合:递增组合成“百千”、“百力”、“千万”、“千百万”; 递减组合成“万千、“千百 ;重叠组合成“万万 、“千千万 、“万万千 、“千千万 万 、“万万千千 、“千万千万”等,递增与递减组合在表示虚指“多 之义上功效是一 样的,分别举例如下所示: ( 9 0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辞) ( 9 1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9 2 ) 千万颗红心向着北京,千万张笑脸迎着北京。(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 ( 9 3 )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 9 4 ) 他觉得四面八方有干百条毒眼光射到他身上。( 茅盾子夜十四) ( 9 5 )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 1 1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9 6 ) ( 西门庆有) 万万贯钱财,开着个生药铺在县前。( 水浒传第二四回) ( 9 7 ) 百千万众擒群虎。( 陈毅莱芜大捷) ( 9 8 )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 民! ( 闻一多最后一次的演讲) ( 9 9 )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天上星星千千万,人间英雄万万千( 周恩来为 刘志丹陵题诗) 3 2 3 数字表“多一义原因分析 十以内的数字为何只有“三虚指表“多 之义尤显突出呢? 要深究其原因还应该 从数字“三”本身的产生说起。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世间万物的认识从数量上看多为“一 和“二”,单独出现的即为“一”,如天上一个月亮、一个太阳、一个脑袋、一张嘴、一 个鼻子,成对存在的便是“二 ,如手、脚、眼、耳、鼻孔就是以“就伴 的形式“形 影不离”出现的,但是现实当中的事物绝非只有“一和“二 的区别,如一片树林、 一群羊以及满天的星星等事物是数不胜数的,此时原始人们便无法表达其精确数目,因 而用数字“三 来概括大于“二 的事物的数目。有事实是可以证明这种说法的,如人 类学家发现澳洲及当今世界上某些原始部落,其对“三及以上的数目就统称为“多 , 可见“三是远古人类表达数目的极限数字,故有虚指“多 的模糊数量意义。此外, 中国先哲在老子中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故“三有囊括宇宙之“多” 的含义。古人也常用“三 来概括称说万物世界的“天、“地 、“人 ,由此“三逐 步引申出表示“多 的意义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独由“三”字表示“多”逐渐不能适应生活的需要。于是, 在人们思维不断进步的条件下,“三 的倍数如“九 、“十二 、“十八、“三十六 、“七 十二”、“一百八”甚至“千”、“万 便应运而生了,它们自身比“三 更适合表示较大、 较多的数量。“三”本已是表示“多”之义,自然其不同的倍数会更进一步详细描述“多 的不同程度。 我国古代术数学里有“天九地八”的说法,“八 是十个天地数中最大的地数,大 地足何等的广袤无垠,深藏力物,数字“八 作为其代表,故而有“极多”之寓意与大 地相照应。周易系辞上也指出“十有八变而卦”,也就是说变化之多的意思,因此 在语言中就用“八 来表示繁多之义。此外,张德鑫在数里乾坤中解析到,十以内 数字唯有“八”能进行三次切分,既然能多次切分,自然就有多变性,从而引申出“多 的虚指意义。 周易系辞传上称“九 是十以内最大的阳数,是阳之极,物之广,数之终的 集合者。内经素问三部九侯论中也说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宋 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提到“数穷于九,九者穷也。至十则又为一矣。清代汪中 于述学释三九中说“凡一二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 1 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此占语之虚数也。”可见,数字“九”有极的意思,是 一个极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