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三国志裴注》量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三国志裴注》量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三国志裴注》量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三国志裴注》量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三国志裴注》量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三国志裴注》量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词汇发展迅速,呈现了与其它时期不同的面貌。在继承 上古词汇的基础上,出现了很多新词新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可资利用的口 语材料,有翻译的佛经、笔记小说、医农、科技著作、民歌、史书等等,而裴注 正是一部含有口语成分较多的史书注释,这些著作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语言的实 际运用情况。丰富的量词是汉语的特征之一,虽然量词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 中就已经出现,到了魏晋时期,量词有了较大的发展,后代许多量词在这个时期 都展现了其基本用法。但对量词的研究起步却相对较晚。对三国志裴注量词 的研究显得更为欠缺。本文以三国志裴注中的量词为研究对象,对著作中全 部量词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中揭示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量词的概貌,希冀对量 词发展的一些整体规律有所发现,以期填补这方面的缺失。 关键词:三国志裴注:量词;语料库:穷尽式研究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w e i ,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v o c a b u l a r y , p r e s e n t sa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w i t h t h eo t h e rp e r i o d s i ns u c c e s s i o nb a s e do nt h ea n c i e n tw o r d s ,t h e r eh a v eb e e nm a n yn e w w o r d sa n dm e a n i n g s d u r i n gt h i sp e r i o dt h e r eh a sa l s os p o k e nal o to fa v a i l a b l em a t e r i a l , at r a n s l a t i o no fb u d d h i s ts c r i p t u r e s ,s k e t c h e s ,m e d i c i n ea n da g r i c u l t u r e ,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w o r k s ,f o l ks o n g s ,h i s t o r y , e t e ,a n dp e ii s a l li n j e c t i o no r a lc o m p o s i t i o n c o n t a i n i n gm o r eh i s t o r i c a ln o t e ,t h e s ew o r k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 sr e f l e c t i n gt h e a c t u a lu s eo fl a n g u a g es i t u a t i o na tt h a tt i m e r i c hq u a n t i f i e r si so n e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c h i n e s e ,a l t h o u g ht h eq u a n t i f i e ra se a r l ya s3 0 0 0y e a r sa g o ,o r a c l eh a se m e r g e do nt o t h ew e ia n dj i nd y n a s t i e s , q u a n t i f i e r sh a sm a d es i g n i f i c a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n y g e n e r a t i o n sh a v eq u a n t i f i e r si nt h i sp e r i o ds h o w st h eb a s i cu s a g e h o w e v e r , t h er e s e a r c h o nc l a s s i f i e ri sr e l a t i v e l yl a t es t a r t t h e ”t h r e ek i n g d o m sp e iz h u ”t h em o r et h el a c ko f r e s e a r c hq u a n t i f i e r s i nt h i sp a p e r , ”a n n o t a t i o n so ft h e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t h ec l a s s i f i e r s f o rt h es t u d yo ft h ew r i t i n g so fa l lq u a n t i f i e ra n a l y s i sa n ds t u d y , t r y i n gt or e v e a lw e i f r o m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f i e ro v e r v i e w , i nt h eh o p e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m eo ft h eg e n e r a l l a w so fq u a n t i f i e r sh a sb e e nf o u n dt of i l lt h ed e f i c i e n c i e s k e y w o r d s :a n n o t a t i o n so ft h e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q u a n t i f i e r s ;c o r p u s ;e x h a u s t i v es t u d y i i 独创性声明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墨蕉江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 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击扣装 j 签字日期:2 0 l p 年月t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墨蕉婆太堂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墨蕉堑太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瓿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a 耘来导师签名:芩,坡 签字日期:2 口i 。年多月r 日 签字日期:汐f o 年6 月j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本文主要探讨了三国志裴注中量词的使用情况,使用的方法是借助三 国志裴注熟语料库进行穷尽式的研究。量词是汉藏语系所特有的,但是我国的 语法是在西方语法研究的框架下形成和发展的,这导致量词早期没有受到足够的 重视,在汉语l l 大词类中是最后被定名、划分的词类,量词的研究对于汉语语法 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量词在先秦时期萌芽产生,在两汉时期成长茁壮,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 步发展成熟。而三国志裴注就是成书于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分析它的量词 特点对于汉语量词研究的作用有着承先启后的重要意义。裴注的口语性很强, 有大量量词的运用,对此书进行穷尽式的考察,试图从中找到某些关于量词的使 用与发展方面的规律,以期丰富汉语语法史中相关方面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 本文根据量词与其他词类的搭配情况把量词分成了两大类:名量词和动量词。名 量词又分为个体量词、集体量词、度量衡量词和容器量词。根据个体量词修饰对 象的不同,细化为十类:一、称量人;二、称量动物;三、称量植物:四、称量 诗文乐曲;五、称量衣物;六、称量书、纸、笔;七、称量层级种类;八、称量 建筑处所;九、称量车船;十、称量其他事物。集体量词分为定量和不定量两类。 度量衡量词分为量长度、量面积、量容量、量重量、量币制、量刻度、时间量词 七类。动量词则分为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两部分进行论述。总体来说,三国 志裴注中共出现个体量词3 6 个,集体量词1 7 个,度量衡量词3 7 个,容器量词 2 个,动量词5 个,本文对这9 7 个量词作了穷尽式的分析研究,力求全面定量地 展现本书各类量词使用情况。 第一节裴松之及三国志裴注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 即今山西闻喜县) 人,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史学 家。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由于精通经史典籍,曾任太中大夫、国子博士、零陵内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史等职务。元嘉六年( 即公元4 2 9 年) ,奉宋文帝之命为三国志作注,声名鹊 起,世号“裴注 。“裴注的注释形式大约可以分为四个大类。第一类,文字注 释。包括字义、字音、名物、典故、校勘等。第二类,考订讹误。“裴注”将原文 中的错误记载悉为订正。第三类,评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评论形式有裴松之 本人的观点,也转引前人的评论。第四类,补充史实。凡属三国志原文过于 简略或史实不清之处,裴松之便广征博引,增补史实,以期揭示还原事实真相。 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裴注的语料价值。学界公认裴注是一部含有口语 成分较多的史书注释,其内容从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语言的实际运用情 况,可以称得上是汉末魏晋语言的大型语料库,是我们研究汉末魏晋时期语言的 重要资料,在汉语史上具有十分高的语料价值。但是现今关于裴注语料的研 究大多局限于旬读和词语的解释,而对于书中的词类,特别是颇具特色的量词却 无人做过系统的研究。从量词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知道,魏晋时期量词发展日臻 成熟,因此,选择裴注的量词作为研究对象就显得尤为必要。探究这个时期 量词发展情况,从中描写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量词的概貌,希冀对量词发展的一 些整体规律有所发现,以填补这方面的缺失。 第二节三国志裴注的语料选择 南宋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时搜集了地理书、正史、论赞、论著、家传、 别传、杂传、文集、子书、史评、族谱、表等各种类型的史料,采用“臣松之 这种著书体例表达个人的思想观点。其优点就是比较完整地保存了当时的口语, 为我们研究当时语言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但是,由于裴注所引用的各类 文献年代跨度太大,从先秦一直到晋末都有涉及,这是我们的研究过程中的障碍。 南京师范大学的何亚南先生在 和裴注句法专题研究一书中对裴注 所引用的文献作了清晰细致的鉴别和梳理,为我们研究裴注的语料提供了很 大的帮助。当然,即使如此仍有许多文献的撰文者或者时代不明,所幸这类文献 大都是记述魏晋时候的人或事,成书年代一般是在三国至晋末之间,所以对我们 的论文研究应该没有太大的影响。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量词的界定及产生发展 表示事物或者动作数量的单位词称作量词,又称作单位词。其发展过程可以 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 1 ) 萌芽时期:甲骨文时期。 甲骨刻辞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字,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量词,所以甲骨 文时期被认为是量词的萌芽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量词无论是从种类还是数量上 来说都很少,被学界所公认的仅仅十个左右,例如天然量词“丙、容量量词“卤 “升一、货币量词“朋等等。金文中量词就有了明显增多的趋势,黄载君统计的 结果是大约四十多个,但是动量词在此阶段没有出现。 ( 2 ) 发展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是量词从萌芽到成熟的过渡阶段。李佐丰的统计结果显示,仅仅在 左传中就发现了度量衡量词十五个、时间量词八个、集合量词八个、个体量 词五个。量词到了汉代出现了显著的发展,仅天然量词就多达五十多个了,而且 在使用上已经显现初步分工。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少量动量词如“匝一、“周”、“行 等。 ( 3 ) 成熟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一时期之所以被称为成熟时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从数量上看, 量词中最具有活力性的个体量词和集体量词显著增多,大批的新兴量词在这个时 期出现。第二,从种类上看,量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动量词也已经普 遍被使用了。第三,从用法上看,一直沿用至今的“数+ 量+ 名”这一语序在这 个时期已经初步确立了。 ( 4 ) 完善时期:南北朝时期之后。 汉语量词发展到了南北朝时期之后就进入了调整补充完善阶段,这一阶段没 有时间下限,发展至今。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四节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一种:描写法。此课题是围绕一部专书进行研究,为了能够把裴注中 量词的使用情况尽量细致全面的调查清楚,我们首选描写法。描写法能够基于穷 尽式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对调查对象进行详尽地分类描写,以本课题为例,裴注 量词的出现频率、分布情况以及结构类型等等都能够明了的展现出来,让我们能 够对裴注量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二种:比较法。专书研究的目的绝对不仅仅只是针对一部专著的调查研究, 而是将研究出的结果放置于汉语史整个的框架结构中进行观察对比研究,然后总 结归纳出其中的共性与特性,这些规律性就能为我们研究汉语史提供很大的帮助。 比较法包括共时比较法和历时比较法。 共时比较法就是选取与裴注同一历史时期著作,例如三国志等,将 其中的语料进行比较,以期发现这一时期语言的相同之处和裴注语言的不同 之处。 历史比较法就是在从古到今这条历史的线索上选取不同时期的文献进行比 较,例如周易、论语、史记等,从而确定裴注的语法史价值和地位。 第三种:语义分析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分析量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 找到量词的内在本质结构关系。 第四种:其他方法的运用。例如数学中的统计方法,适当的运用,对一些语 法现象作定量分析。再如表格法,把各种数据列表,清晰明确。 第二章 , 闰 舞骅 硎 - i l 蒜 , 攀 | 一 n龇 一i 时 皿 l i 硎黼 汁 瀹 遍 斟n引 嘞 口 r 广 垛 j生。靼龄番肄吣泮亥擗脚茴赡掣遗潞器溶丑潜肄。鎏游舐浮斫赙 17 脚鱼缸油室器酬冷买。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下面将吕氏春秋量词的几种结构类型列表统计如下,与裴注量词结 构类型进行对比。 吕氏春秋量词结构类型统计表 类型使用次数占名量词百分比 数+ 量 3 7 58 2 6 0 数+ 量+ 之+ 名 5 01 1 0 1 名+ 数+ 量 1 32 8 6 量词单用 61 3 2 数+ 量+ 名 40 8 8 并列连用 40 8 8 量+ 数 20 4 4 总计 4 5 41 0 0 从统计表格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裴注与吕氏春秋相比较,量词的 结构类型明显增多,而且使用次数明显大大增多,说明南北朝时期的量词发展日 臻成熟。 第四节三国志裴注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 因为量词基本上都是与数词结合共同充当句子成分,所以在此直接分析数量 结构的语法功能。 一、定语 修饰名词充当定语是数量结构最基本的句法功能。在裴注中数量结构在 “量词+ 名词”“数词+ 量词+ 名词”“数词+ 量词+ 之+ 名词”“量词+ 数词( 余) + 名词 这几种格式中作定语。例如: 第二章三国志裴注量词使用情况分析 ( 1 ) 若不见亮,使人剜心著地,正与数斤肉相似,何足有所明,故终不自解 说。( 5 0 6 - 1 3 ) ( 2 ) 然吾州里有千颈木奴,不寅汝衣食,崴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 1 1 5 6 - 9 ) ; ( 3 ) 成醵五六斛酒,獭得十馀顽貉。( 2 2 8 - 5 ) ( 4 ) 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真良,舆夫淫昏之黛,共受鎏炭。( 9 5 6 ) ( 5 ) 有市之绑三,黢属千匹,千户之都二,亦何足言舆! ( 1 0 3 9 - 6 ) ( 6 ) 一手持十匹绢,乃取德绢迪缜焉辇。0 8 7 - 2 ) 二、主语宾语 这一类型的数量词组大都是省略了中心词,由量词替代了中心词语的功能, 如果把中心词语补充出来,数量词组仍然是作定语,属于第一种类型,如例( 3 ) 承上省略了“之制,例( 7 ) 省略了“酒。 ( 1 ) 大臣大将,燕所貌信,人人爱恐,各不自保。 ( 2 ) 咸熙中,晋文王始建五等,命秀典属制度,封魔川侯。( 6 7 3 - 6 ) ( 3 ) 害日:“百姓不规,五品不遥。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 3 9 8 - 3 ) ( 4 ) 君父各有篙疾,有蕖一丸,可救一人,常救君邪,父邪? ( 3 5 3 - 1 7 ) ( 5 ) 是畴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总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8 9 4 ) ( 6 ) 良田百顷,不在一歆,但有速志,不在省解也。( 1 0 6 3 - 8 ) ( 7 ) 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 其圣。( 3 7 2 - 7 ) ( 8 ) 吾比夫子也,猫黄鹅之舆壤盎,终日行不雕咫尺,自以魇速,不亦悲哉! 三、谓语 三国志裴注中数量结构充当谓语的用例较多,比如“数词+ 量词 、“名 词+ 数词+ 量词 等结构都能作谓语。例如: ( 1 ) 王生一日千里,王佐之才也。( 1 8 2 - 8 ) ( 2 ) 有朗石焉,始兄於建安,形成於黄初,文倦於太和,周圉七寻,中高一仞。 ( 1 0 6 - 1 1 ) ( 3 ) 给廪,日五升。( 3 6 5 1 2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乃作翻卓,令童兄蒋乞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於常。( 8 0 7 - 8 ) ( 5 ) 余畴年五葳,上以世方攫乱,教余挈射。( 8 9 - 7 ) 四、状语 三国志裴注中一般由度量衡量词构成的数量结构充当量词状语,有单个 量词和量词叠用两种形式。例如: ( 1 ) 弟子本亦避役,竞热能留孥,冬柬春去,崴崴如是。( 4 2 1 - 1 ) ( 2 ) 靡捐莆旱,窠辱儒士,日延小傻郭傻袁信等於建始芙蓉殿前裸袒游裁。 ( 1 2 9 1 4 ) ( 3 ) 若到景升季玉父子,崴葳赦宥,何益於治! ( 9 0 3 - 2 ) ( 4 ) 主将殷勤,千里延颈,宜崇古贤桑梓之羲。( 4 5 7 - 4 ) ( 5 ) 定又使褚将各上好犬,皆千里速求,一犬至直敦千匹。 ( 6 ) 又循圉而南,步步呵寅守圉将士,随轻重行其蜀。( 4 8 5 - 9 ) ( 7 ) 六崴而知射,又教余骑属,八葳而能骑射矣。( 1 8 2 8 ) ( 8 ) 给廪,日五升。( 3 6 5 - 1 2 ) 五、补语 三国志裴注中的补语是由动量词和度量衡量词构成的数量结构充当的, 补充说明谓语。例如: ( 1 ) 高一尺六寸五分。( 9 2 8 1 0 ) ( 2 ) 去北军二里余。( 1 2 6 3 6 ) ( 3 ) 有一玉长一尺许。( 1 1 6 2 5 ) ( 4 ) 孔长一寸五分。( 9 2 8 1 1 ) ( 5 ) 臣虽愚,暗于天命,以心审之,败不过二十稔也。( 1 4 0 8 - 4 ) ( 6 ) 朕用垂拱负廒二十有馀载。( 5 7 - 8 ) 下面将裴注中名量词的四个小类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列表统计如下: 第二章 三国志裴注量词使用情况分析 裴注中名量词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 类别 名量词( 9 4 ) 成分 集体量词( 1 7 )个体量词( 3 6 )度量衡量词( 3 7 )容器量词( 2 ) 定语 2 01 6 84 1 62 主、宾语 1 0 71 2 95 0 6 l 谓语 11 91 0 状语 151 6 补语 281 3 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裴注量词概貌描写 下面就裴注中各类的名量词进行分析,以期解释清楚书中每个量词的来 源及其运用发展规律。 第一节三国志裴注中的名量词 名量词称量的对象是名词或者名词性事物,分为集体量词、个体量词、度量 衡量词和容器量词。 ( 一) 集体量词 集体量词是称量对象是成群、成组的人或事物,可数名词前可以用个体量词, 也可以用集体量词,但两种情况所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例如:“一个人 “一 队人”。不可数名词前不可以使用个体量词,只可以用集体量词或者临时借用的量 词。 1 、不定量集体量词:行家户门群部束室 行,共1 1 例。 广雅:“行,陈也。作为量词由“行列 义而来的。裴注中能够成行 的物体都可以可以用“行计量。 ( 1 ) 婿日:“新娇所乏唯容士有百行,君有其畿? 杵曰:“皆借。”娇日: “士有百行,以德魇首,君好色不好德,何鹚皆借? ( 2 ) 法之一行,雕燕部司之盛,蠢罂妄毁,可得而盍。 ( 3 ) 夫士雕百行,操檠莴殊,至於忠孝羲钸,百行之冠冕也。 “行作为量词作用就是表示成行的物体,发展到后来也始终没有超出这个 范围,所以它的词汇意义始终很明显。 家,共3 5 例。 说文:“居也。 段注为:“此篆本义乃豕之居也,引申假借以为人之居, 字义之传移。 “家 作为量词是由名词转化而来的。在南北朝仍通行,后来也 第三章裴注量词概貌描写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mi_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直如此,因为集体组织“家”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 裴注中“家 用于表示人的集体、学派。 ( 1 ) 四百菖家,基隆桨魔,易以立功,故能成翼戴之勤,立一匡之绩。( 4 1 - 11 ) ( 2 ) 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缝傅渚子百家之害。( 5 7 - 2 ) ( 3 ) 部曲折万蓠馀家屯此。( 1 3 0 7 - 1 ) ( 4 ) 省三史渚家兵害。( 1 2 7 5 - 1 ) ( 5 ) 拔西瓢千家。( 9 2 2 - 9 ) ( 6 ) 家家肝腊之针。( 2 0 4 - 1 5 ) 户,共3 5 例。 说文:“半门日户。“户作为量词很早就出现了,如: ( 1 ) 九二,不克讼,鲸而逋其邑入三百户,无眚。( 易讼) 这也是由名词转化而来的。裴注中“户都是用来称量户口数量。 ( 2 ) 有市之绑三,黢局千匹,千户之都二,亦何足言舆! ( 1 0 3 9 - 6 ) ( 3 ) 晋户有三百七十七蓠。( 6 3 7 - 2 ) ( 4 ) 今上遗隔夏柘苦三繇户二莴,但食武平莴户,且以分损耪菇,少溅孤之责 也。( 3 4 - 3 ) ( 5 ) 今君捷有四州,民户百蓠,以疆则燕舆比大,谕德剐燕舆比高。( 2 1 0 - 7 ) ( 6 ) 户不满五百。( 4 9 1 7 ) ( 7 ) 食邑各五千户。( 3 4 4 ) ( 8 ) 增邑莴户。( 1 2 3 - 2 ) ( 9 ) 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 2 6 2 ) 裴注中“家出现了6 次重叠,“户 却没有重叠的用例。其实,“户 作为量词与“家同源,但是“户 多指“门户 ,重在指明单位,具有公事性; “家 指“家族 ,重在指明集体。但是在南北朝,这种区别已经逐渐不那么严格 了,例如:时幽冀吏人奔乌桓者十万余户。( 后汉书乌桓传) 这里“户”和“家 就没什么区别了。随着发展两个词的使用情况又逐渐出现了不平衡,到了现代无 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中我们都较少使用“户 ,而“家 的用法就相对灵活得多了。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注: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结果:“户”共计出现7 2 0 1 6 次,“家”共计 出现7 6 1 2 9 6 次。) 门,共1 6 例。 “门 作为量词显然是从名词引申过来的,最早来源于佛经中的“法门一 词,这也是南北朝所新兴的量词。裴注中作为表示种类的量词,富于形象性。 例如: ( 1 ) 此乃武帝千朗蓠户所以大典,蚩燕所後增之耜邪? ( 6 3 7 - 5 ) ( 2 ) 臣同舜有寅于四朗之勃。( 7 3 - 1 0 ) ( 3 ) 所急防者四朗而已。( 1 1 6 5 - 9 ) ( 4 ) 一朗三方焉冠盖,天下粲之。( 1 2 3 5 - 4 ) ( 5 ) 於今日卿等同户倒矣。( 2 9 1 - 5 ) 南北朝时期作为量词的“门 并不多见,但到了现代汉语却得到了特别的发 展。这是因为生产、文化等日益发展,分门别类的时候就特别需要这个词。一般 说来汉语词汇中受到来源于佛经的很多,但是量词受到的影响却较小,“门 是个 例外。 群,共4 例。 说文:“辈也。 段注为:“羊为群,犬为独,引申为凡类聚之称。又说 文句读:“群,通词也,不主为羊。”“群 的本义专指“羊群”,但作为量词却早 已经泛化了,是在南北朝时期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只能适用于“人或者一般 的“动物。裴注中用于表示多数的集体量词。 ( 1 ) 幕府奉漠威墓,折衡宇宙,畏戟百莴,胡骑千荤,奢中黄育獾之材,骋良弓 劲弩之势,。( 1 9 8 1 1 ) ( 2 ) 文帝叹日:“魏虽有武骑千荤,无所用也。 ( 1 2 9 9 - 5 ) ( 3 ) 一犬吠形,荤犬吠聱,惺於荤吠,遂至回骢。( 6 4 9 3 ) ( 4 ) 若夫西京罢踢汾除之大祭,千有五百之荤。( 4 0 9 1 ) 裴注中其他用例,像“群书、“群英”、“群贼”等中的“群不是量词。 部,共1 8 例。 第三章裴注量词概貌描写 7 1 1 iii - “部伍部落指有很强组织性的集体,“部作为量词是由“部伍”、“部 落”义引申而来的。因为“部落”“部伍是有组织的集体,因此引申为量词后所 称量的对象也是有组织的集体。裴注中“部作为集体量词时,用于称量部落、 军队,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例如: ( 1 ) 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典兵,遣敷部徒事守之,不得勤摇。( 6 - 4 ) ( 2 ) 统三十六部,号车骑将军。( 3 2 7 6 ) ( 3 ) 敷百千落自成一部。( 8 3 2 4 ) “部作为个体量词时,用于称量书籍,沿用至今。例如: 一 ( 4 ) 象j 踅延康元年始撰集,敷葳成,藏於秘府,合四十馀部,有敦十篇,通合八 百馀蓠字。( 6 6 4 - 4 ) 裴注中还出现了一个计量药方的用例: ( 5 ) 撰檠方一部。( 5 0 8 - 1 1 ) 另外,到了唐代“部又发展出称量配套乐器的用法;现代汉语中的车辆、 机器、胡须等有时也用“部”来计量。 束,共8 例。 说文:“束,缚也。”后来由此意逐渐发展,成为量词,表示“一束之多 之意。“束 作为量词的历史很久远,在金文中都有记载,如金文舀鼎“矢五束, 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量词之一。早期时,“束用作集合量词是有确定数目的,到后 来就不再刻意明确数目,只表示一种估量。裴注中的“束 用于计量柴草,例 如: ( 1 ) 登密去城十里治罩管虞所,令多取柴薪,雨束一聚。( 2 3 0 - 1 3 ) ( 2 ) 吴主身晦弑之,横荻敷千束,使光坐其上,又以数千束荻裹之,因猛凰而燔 之。( 1 4 2 7 5 ) 从古到今,“束作量词都用于计量具体的成捆的事物,但是现代汉语中,“束 又用来计量一些抽象的东西,如光线等,这是取其“成束的形状 之意。 室,共4 例。 说文:“实也。 ,裴注中用于表示房屋。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寅良,舆夫淫昏之煮,共受望炭。( 9 5 - 6 ) ( 2 ) 此则魏初唯立觏扇,祀四室而已。( 9 7 2 ) ( 3 ) 雎览一室而庶徵于四海。( 6 8 8 - 4 ) 2 、定量集体量词:驷军双袭队旅师骑具 驷,共4 例。 说文:“驷,一乘也。 段注:“车轭驾乎马上日乘,马必四,故四马为乘。 所以“一乘即“四匹 。上古时期,“驷”作为量词就已经出现了,例如: ( 1 ) 齐景公有马千驷。论语季氏 ( 2 ) 系马千驷,弗视也。孟子万章上 裴注中“驷用于计量马匹的数量。 ( 3 ) 文马百驷。( 3 2 2 - 8 ) 裴注中“驷 也用于羊马并列的情况,例如: ( 4 ) 是用锡君大辂戎辂玄牡二驷。( 11 3 9 1 ) 军,共5 4 例。 说文:“环围也,四千人为军。 段注:“当作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裴 注中用于人的集体。 ( 1 ) 遗之雎燕所损,猫焉放盗,不如靳以令三罩,示属人臣有二心者。( 1 3 2 1 2 ) ( 2 ) 督王粹牵秀等褚罩二十莴,士立毫著南征赋以美其事。( 1 3 6 1 一1 ) 双,共1 例。 裴注中“双 作为量词只出现一次。 ( 1 ) 取鲤惫五寸一叟,合其一煮菜,俱投沸膏中。( 8 0 5 1 6 ) 文中出现的像“双戟 “双珠 “双禽”等词中的“双 都不是量词,而是数 词。“双在说文中的解释为:“只,鸟一枚也,从又持隹;持一隹日只,二 隹日双。 段注解释为:“见佳部只下方言飞鸟日双,鹰日乘。 可见其本义为两只 鸟。在上古时期,“双”和“只 一样,都属于“综合称量法的。后来发展成表 双数的量词,见于说文“双字徐笺:“引申为凡物两两相对之称。后来发展 到先秦至隋唐年间,“双 不仅可以计量向来成双的东西,还可以称量临时搭配成 第三章裴注量词概貌描写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m mmi i z _ _ 一- -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对儿的事物,例如: ( 2 ) 臣请献白璧一筻,黄金千镒,以为马食。( 战国策卷三十苏秦为燕说 齐) ( 3 ) 一夜天生神木一堡,大二十围,长五十寻。(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九) 发展到唐五代,人体成双的部件也可以用“双 来计量了,例如: ( 4 ) 若也单明自己,未明目前,此人只具一双眼,所以是非忻歌贯系,不得 脱折自由。( 祖堂集卷第九) 到了元代,出现了称量入的数目的方法,例如: ( 5 ) 闪的俺一双子母每无归向。( 全元杂剧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贺 新郎) ( 6 ) 看我一双父母同胞情分,省教他人耻笑。( 全元杂剧贾仲明萧淑兰 情寄菩萨蛮第四折) 在现代汉语里,“双 已经固定的计量成对的事物,临时搭配成对的事物不再 用“双”计量了。称量“人的用法也早被“对”取代了。 袭,共2 例。 说文:“袭,重衣也。 说文系传解释为:“衣一袭,谓单复称具也。 段注为:“凡古云一袭者,皆一袭之假借。 可见,“袭 的本义是“重衣,也就 是上下件相配成套的衣服。裴注中“袭 已经从名词转化为量词用于称量成套 的衣服。 ( 1 ) 晋隔秋载韶日:“朕甚悼之,赐朝服一具,衣一囊,钱十五莴。一( 1 0 3 3 - 2 ) ( 2 ) 槎焉作布衣一裴,皆摩絮著之,强令悌释服。( 1 2 2 8 - 1 5 ) 但是这个量词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量词“套一,不过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偶尔能看到“一袭长裙这样的说法。 师,共4 例。 说文:“二千五百人为师。 ( 1 ) 吴之三师承命鼋赴,何投寄之燕所而虑於必亡邪? ( 1 0 3 2 1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馘颢神旗蚤定洪桨,奢六师之势,收河洛之地,焉空代宗。( 2 5 5 2 ) ( 3 ) 隆公以偏师三莴。( 1 1 8 2 - 1 ) 骑,共2 0 例。 “一骑 即“一人一马”,刘士儒先生把这种量词本身附带了名词部分的意 义的现象称为“综合称量法 。裴注中用例为: ( 1 ) 破之,还至马邑故城,比能帅三万骑围豫。( 3 4 4 - 7 ) ( 2 ) 徒敷骑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舆寅客共劫太祖,取属及物, 太祖手刃擎毅敦人。( 4 7 9 ) 具,共7 例。 说文:“具,共置也,从廿贝省,古以贝为货。”可见,“具 作为量词是 由“备具”义引申出来的。量词“具 在裴注中用于称量成套的、能够配成 一副的事物。 ( 1 ) 今琨远至,其假世子印绶,赐服一具,钱十万,随才叙用。( 5 8 9 - 2 ) ( 2 ) 太祖常得名瑶敷具,命后自逶一具。( 1 5 7 4 ) ( 3 ) 帝求米五斛牛骨五具以赐左右。( 1 8 4 - 1 ) ( 4 ) 贡貂皮千枚,鹛鞋皮十具。( 1 1 4 0 - 3 ) 一些单个不成套的东西也可以用“具”计量。发展到唐代,“具”的常见用法 仍然是计量配备成套之物;到了宋代时,能够用“具”计量的物品种类就大大减 少了;在明清小说中,只有“枷锁 “棺材 “尸骨等少数事物能用“具”计算; 在现代汉语中,“具 则只能称量棺材是尸体了。 队,共1 例。 说文:“从高队也。”段注:“左传日以成一队,社注百人为队。 ( 1 ) 于是分为二队,夜夹攻军。( 7 6 6 - i ) 旅,共1 例。 说文:“军之五百人。 段注:“大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 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引申为凡众之称。 。 ( i ) 羽楫万计,龙跃顺流,锐骑千旅。( 1 1 8 0 3 ) 第三章裴注量词概貌描写 i i ii_ii_i i ( 二) 、个体量词 个体名量词是指称量个体事物的单位词,其称量对象是可以分别数出来的具 体可感的,这类词的特点就是能与个体名词( 即可数的具体名词) 相搭配,用来 表示事物自成一体单个的量。例如“人”是个体名词,能够“一个一个 地数,“个 就是与之搭配的个体名量词。个体名量词的作用在于陪伴名物,指明其范畴意义。 1 、量人 口,共1 2 例。 说文:“人所以食言也。 ,量词“口 是从名词“口”转化而来的,在先 秦时期就作为量词用于表示人数。裴注中“口 不仅用于计人:共1 0 例。 ( 1 ) 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 3 1 0 3 ) ( 2 ) 男女口九十四莴,带甲将士十菖二千,吏四蓠人,米四十馀莴斛,金银各二 千斤,绵绮缣绢各二十莴匹,馀物稻此。( 9 0 l 一7 ) ( 3 ) 我北海揉寅硕也,图朗百口,又有百葳老母在堂。( 5 5 2 7 ) ( 4 ) 同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 ( 9 4 6 7 ) ( 5 ) 浩孔翼,卿乃以翠家百口保我,我喾何言邪? ( 1 1 2 8 - 8 ) ( 6 ) 男女口二百三十莴,米毂二百八十莴斛,舟船五千馀艘,後宫五千馀人。 ( 11 7 7 8 ) ( 7 ) 其赴水溺者一万余口。( 1 1 0 8 1 6 ) 还用于计量动物:共1 例。 ( 8 ) 獾生口十蓠,羊一百一十一篱口,牛八蓠。( 7 9 5 ) 还可以用于带“刃儿 或者“i :i j i , 的器物的计算:共1 例。 ( 9 ) 郎赐绢千疋,刀百口。( 1 2 9 4 3 ) “口计量人数的时候,除了统计人口的情况外,多数都是一些遭遇不幸或 者地位非常地下的人,如被俘虏,被杀戮,被坑杀,被劫掠,被驱逐等情况。 人,共4 7 2 例。 “人在裴注中用于表示人数。但是对于“人是否能够算作量词向来 争议颇多。理由主要有三:第一,汉语史上的量词多是以局部量整体,即用事物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的部分转而称量整体事物,如“口”“根“头 等等。而“人”确实以事物本身 来称量该事物,可以成为原身量词,这在汉语史中很是少见。第二,“人 至今也 没有产生“数+ 量+ 名”这样的量词的典型结构。第三,历来我们就不缺乏称量 名词“人的量词,例如“个 “员 “位 “名”“介等等。鉴于以上几点很多 人就不愿意认可“人 的量词身份。我们根据“人在裴注中的不同用法可 以看出在这一时期,相较于其他量词,它已经发展较为成熟了,量词性质也较为 显著。 ( 1 ) 千鲧人,皆取鼻。( 2 2 - 3 ) ( 2 ) 太祖手刽毅敦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管;其不叛者五百馀人。( 8 1 ) ( 3 ) 兄弟三人俱得蹙疾,不知何故? ( 8 1 3 - 5 ) ( 4 ) 御史大夫不领中丞,置畏史一人。( 3 0 - 5 ) ( 5 ) 收集劲勇得敷千人,欲舆眼邈合。( 3 0 - 1 9 ) ( 6 ) 太祖将步骑千馀人,行视戮地,卒抵贼管,戟不利,死者敷百人,引遇。 ( 1 0 _ 3 ) ( 7 ) 於是兵皆出取套,在者不能干人,屯管不固。( 1 2 - 5 ) ( 8 ) 八莴人奔散,非八千人所能缚。( 2 0 - 8 ) ( 9 ) 此人待我厚,今徒其言,人必以我属薄,所不忍也。( 8 7 7 - 8 ) ( 1 0 ) 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8 9 - 4 ) ( 1 1 ) 公叔文子舆君俱升,狷何人哉! ( 3 4 8 - 9 ) 介,共4 例。 上古时期“介 并不是量词,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作为量词的用例。具 体说来量词“介 的本义是“微小 ,是个形容词,常常用于修饰名词,如“一介 草民等,这样的结构后来逐渐固定下来,“介”就充当了量词这样一个角色,所 以人们就不知不觉地赋予了它量词的功能,用来计量人,而且因含有渺小卑贱的 意义。 ( 1 ) 不烦一介之使。( 3 9 6 7 ) ( 2 ) 乃俾一介行人。( 11 8 0 9 ) 第三章裴注量词概貌描写 _ - i i ii 2 、量动物 头,共1 7 例。 说文:“首也,“头 作为量词是从名词“头 也就是“脑袋 引申来的, 来源和“口 相同,是以部分来称量整体。虽然“头”的使用频率高于“口 ,但 没有“口的适用范围广。“头”的用法始终还是以计量“有头之物”为主。在裴 注中,“头”用于计量虎、狼、狐、雉、猪、牛、白鹤、鹿、犬和橘树。按照称 量对象分类举例如下: 称量兽类: ( 1 ) 臣下计无虑其中有虎大小六百顼,狼有五百颈,狐万顼。( 6 8 9 - 2 ) ( 2 ) 才力绝人,手射穗岛,躬禽猛默,曹于南皮一日射雉獾六十三顼。( 5 4 - 6 ) ( 3 ) 使大虎一颈三日食一鹿,一虎一崴百二十鹿,是焉六百颈虎一崴食七蓠二 千颈鹿也。( 6 8 9 - 3 ) 称量禽类: ( 4 ) 今赐牛一顼。由是遂兄貌敬。( 1 5 8 - 5 ) ( 5 ) 成酿五六斛酒,狨得十馀颈貉。( 2 2 8 - 5 ) ( 6 ) 若不如孤言,富以牛千顼,餍君作主人了睐。( 1 2 4 0 - 1 ) ( 7 ) 省得稻糠黄色犬一颈,好属二疋。8 0 3 - 4 称量鸟类: ( 8 ) 寅不兄有鬼,但兄一颈白鹅立墓上。( 1 4 2 7 - 9 ) 称量植物类: ( 9 ) 然吾州里有干顽木奴。( 11 5 6 9 ) 匹,共4 9 例。 说文:“四丈也。在甲骨文中我们就发现了量词“匹 的用例,并且至今 仍然使用,可见其历史的久远,但是其词源却无定论,有人说起源于“匹配、匹 偶 义,有人赞同起源于“布匹关系义。裴注中“匹用于计量马、骑或者 布的数量。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称量马: ( 1 ) 大金马一匹在中。( 1 0 6 - 7 ) ( 2 ) 到侑支黛四蓠人,局二三千匹。( 7 9 8 ) ( 3 ) 公舆绍相持,繇属司辣,送属二千馀匹以给覃。( 2 0 - 9 ) ( 4 ) 毅属敷千匹以属糙,鏊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3 0 - 1 ) 称量骑: ( 6 ) 纪及世捂监云公畴有骑六百馀匹,繇属扇安在哉? ( 2 0 - 9 ) ( 7 ) 瓒部迸骑二千馀匹卒至。( 1 9 3 - 1 6 ) 称量布、绢、帛、缯、觫等: ( 8 ) 窟璧帛玄缥绢五蓠匹之鄹纳聘。( 4 2 - 5 ) ( 9 ) 一手持十匹绢,乃取德绢逵绩属辇。( 1 8 7 - 2 ) ( 1 0 ) 赐褚侯王将相已下大将粟莴斛,帛千匹,金银各有差等。( 5 8 - 5 ) ( 1 1 ) 王赐邃帛千匹,毂蓠斛。( 5 8 - 5 ) ( 1 2 ) 以猪膏鎏布十馀匹,用缠其身,然後烧之,先徒足起。( 1 7 8 - 3 ) ( 1 3 ) 擘缩如羊赐,用布一匹。( 5 1 3 - 3 ) ( 1 4 ) 韶寅鹰属百馀匹,御府大司晨出雅缯二莴匹。( 1 8 3 2 ) ( 1 5 ) 锦绮撩绢各二十万匹。( 9 0 1 8 ) ( 1 6 ) 仰面祝之,若引一匹觫以登天。( 11 7 8 3 ) 称量其他事物,例如: ( 1 7 ) 汝南禺具资敦千匹,遣人韵豫,豫一不受。( 7 2 9 2 ) ( 1 8 ) 又舆人共贾生口,各雇八匹。( 7 4 8 6 ) ( 1 9 ) 定又使褚将各上好犬,皆千里速求,一犬至直敷千匹。( 11 7 0 4 ) 足,共2 例。 裴注中也用于表示羊、牛等,例如: ( 1 ) 赞一足被创,遂屈不伸。( 1 4 4 5 一1 ) ( 2 ) 木牛者,方腹曲颈,一脚四足,颈入领中,舌著於腹。( 9 2 8 - 3 ) 疋,共3 例。 第三章裴注量词概貌描写 与“匹”通用,用于表示马或者布匹等。 ( 1 ) 停腹中十馀日,告蹄隐胖,夤赐绢一疋,扇道路糙。( 7 4 3 2 ) ( 2 ) 常得稻稼黄色犬一颈,好属二疋。( 8 0 3 - 4 ) 3 、量植物 条,共2 例。 说文:“傺,小枝也。本义是“树枝”,转作量词不仅可以计量树枝,但 凡条状物都可成量,这是取于“僚”的形状;又由于古代的文字是记写在条状的 竹简上,因此竹简上的法令条文也可以用“绦 计量,裴注中“傺”就是这种 用法。 ( 1 ) 其十五僚,文多不戟。( 1 1 2 7 7 ) ( 2 ) 豫作答教十馀傺,敕朗下,教出以次答。( 5 6 1 - 2 ) 株,共1 例。 说文:“株,木根也。”说文系传:“入土日根,在土上者日株。 很明显 “株”作为量词是用部分来称量整体,而且用于称量带根的植物。发展到了后代 也有计量“石头的用例。裴注中只有一例: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