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会计盈利既具有数量特征又有质量特征。然而长久以来,人们仅 仅关注于盈利的大小,也就是盈利的数量特征,而很少去关心盈利的品质,也就是其质量特 征。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以来,会计盈利造假丑闻接连发生,有震惊美国朝野上下的安然 事件,还有世界通信、施乐、默多克等公司,以及中国的“红光实业” 、 “蓝田银广厦” 、 “东 方电子” 、 “蓝田股份”等事件,这些欺诈事件使得投资者以及信息使用者不得不开始意识到 盈利质量的重要性。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模 型,因此,构建一个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 本文首先对盈利质量进行了理论探讨, 并针对现有关于盈利质量评价研究的不足以及通 过对盈利质量评价的文献研究得出启发, 提出从盈利质量特征的角度出发, 建立能够包含盈 利质量全部内涵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来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在文章 的实证部分,由于盈利质量的真实性无法定量化,因而,本文主要从盈利的稳定持续性、成 长性、现金保障性、安全性以及盈利能力五项核心质量要素出发,选取了五个对盈利质量影 响较大并相互独立的财务指标,同时结合沪市制造业 50 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因子 分析法给各指标赋权,最终得到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eqi;接着,根据该综合评 价指标模型对沪市制造业 50 家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最后, 本文以 “盈 利对业绩增长能力以及未来业绩的预测能力” 为评价标准, 并结合 2006-2008 年沪市制造业 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并利用 spss 和 eviews6.0 统计软件对本文所构建的上市公司盈利质 量综合评价指标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 eqi 均显著影响盈利的业绩增长能力和 业绩预测能力, 呈显著正相关, 证明了本文所构建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模型在 一定程度上是科学有效的。 关键字关键字: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 abstract as a special commodity, accountant earnings have the quantative attribute and also the quality character. for long, people only pay attention in the earnings quantity, but care about earnings quality fewly. from the 1990s, the scandals of creating a false impression on accountant earnings occur one after another. such as the anran event that shocks the american, world correspondence, shilegongsi, modoc and so on, and also the “hong guang shi ye”,the “lan tian yin guang sha”, the “dong fang dian zi”, the “lan tian gu fen” and so on, in china.because of those, the investor as well as the information users start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the earnings quality. until now, there is still not a unified earnings quality rating system,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a earnings quality synthetic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earnings quality, this article first has carried on the theory discussion, in view of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g of earnings quality insufficiencily and get inspiring from the literature study of earnings qua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quality of earnings, establishing a earnings quality index to evaluate earningss quality of domestic listed company that contain the esrnings qualitys complete connotation. in the diagnosis part, to the truth, we cant quantitatively analyze it, so we embark on the core factors of the profit quality: the stability of earnings sustainability, growth, cash security, safety and profitability, meanwhile, combine with financial data of 50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eventually adopt factor analysis so as to get the earnings quality index(eqi); in this part we evaluate the earnings quality of 50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comprehensively; in the last part we use the concept of “the 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earnings predicting the future performance and keeping on the continuous growth” as the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earnings quality, with the annals data during 2006-2008, adopt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of spss and eviews 6.0 so as to test the validity of the earnings quality index that we built, finally draw the conclusion, the higher the eqi is, the better earnings predictive power and earnings increasing trend are, thu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valuation method are verified. key words: earnings quality, earnings quality index (eqi), factor analysis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图清单 图 1. 1 技术路线图.9 图 2. 1 fasb 表述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图.11 图 2. 2 iasc 表述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图.12 图 2. 3 吴水澎表述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图.13 图 2. 4 盈利质量分析与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分析关系图.16 表清单 表 3. 1 盈利质量真实性的识别信号及注意事项.25 表 3. 2 盈利质量指标选取表.31 表 3. 3 样本选取过程.34 表 3. 4 相关系数矩阵.34 表 3. 5 计算各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34 表 3. 6 初始载荷矩阵.35 表 3. 7 旋转后的载荷矩阵.35 表 3. 8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35 表 3. 9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排名.36 表 3. 10 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得分统计表.38 表 3. 11 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指标计算表.38 表 3. 12 指标描述性统计分析表.40 表 3. 13 回归分析表.41 表 3. 14 回归分析表.41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行为总是让人充满迷惑, 许多人都想要试图解开这其中的谜团, 但结 果却总是只能接近而无法达到, 为了解开这其中的迷惑, 我们必须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会影 响投资的行为以及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在 20 世纪 60 年代,ball 和 brown 曾在经验证据上 强调了会计盈利有用性的重要性。再后来,ou 和 penman 以及 lev 等又证明了投资者在决 策过程中除了会利用报告盈利数量外, 更加重视盈利质量信息。 由于证券市场中信息是不对 称的, 不考察上市的公司盈利质量而盲目地去追求表面的报告盈利数字来做决策是很有风险 的。由此,盈利质量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目前, 外部投资者判断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主要还是依赖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和现金 流量表中的信息。 这几个表中的项目众多, 再加上附注项目, 构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信息库。 我们发现,在财务报表中,每股收益是最引投资者注意的数据,并且,使用者进行分析判断 时, 都将信息含量较高的会计盈利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的首选。 具有较高信息含量的会计盈利 已经被广泛认可为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最直观的指标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 盈利质 量问题的研究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以来, 会计盈利造假丑闻接连发生, 有震惊美国朝野上下的安然 事件,还有世界通信、施乐、默多克等公司,以及中国的“红光实业” 、 “蓝田银广厦” 、 “东 方电子” 、 “蓝田股份”等事件,这些欺诈事件都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产生怀疑,同 时也使其他的一切利益相关者都对盈利质量表示了深切的担忧。 近几年来, 会计学和管理学领域的学者纷纷开展了关于盈利质量的研究, 主要包括如何 甄别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高低以及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方法这两方面的内容, 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仍处于探索阶段,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本文正是 基于此构建了一个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可以透过上市公司漂亮的财 务报表,利用会计信息间的制约勾稽关系,来甄别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无论是为广大的投 资者,还是政府部门,以及一切利益相关者作出正确的决策,都是非常重要的。 1.1.2 研究意义 在国外, 由于证券市场上的盈利管理和会计欺诈行为导致盈利质量日益低下, 盈利质量 越来越成为会计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也是实务界和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有鉴于此,随着我 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也不得不重视对盈利质量研究的研究。 (1)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对一个公司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那么它的质量, 也就是它 的决策有用性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决策及后果。 在许许多多的会计信息中, 会计盈利占据着 最重要的位置,它的正确性和公允性是保证投资者作出正确投资决策的前提。然而,现在的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 2 盈利管理越来越使财务数据丧失其应有的公允性,也使投资者的决策质量受到相当的影响。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透过表面的数字来分析公司内在的盈利质量就成为相当重要的任务。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其他的信息使用者,比如说,在炒股票的社会群众,他们需要通过 观察一个公司的盈利质量来判断预测未来的盈利能力, 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还有就是政 府部门考虑是否要将资金款项借贷给上市公司等等, 也都会十分关注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评 价。 (2)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的现实必要性 传统的盈利能力研究主要是注重盈利数量方面的分析, 仅仅在量的方面的分析, 无疑是 不够的,很有可能导致的就是作出决策的逆向选择和风险。并且,传统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 研究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项目以及他们的联系来评价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和未来 的发展趋势,以此为评价方式所设立的指标主要有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以及净利润等等, 这种评价方式应该说能够比较全面地反应一个公司的概况, 但是没有考量到没有充足现金流 保障的公司的盈利是不具备持续稳定性的,那么在安全性和成长性方面也将是无法保障的, 试想一下,都挂在应收账款下的一个企业的盈利是不可靠的。因而,建立一套系统的、可以 从不同方面反映和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模型是现实必要的。 (3)科学的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缺乏。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盈利质量评价的指标设定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不规范,也没有科学 论证,本文正是基于该不足,从盈利质量的特征要素出发,建立一个既能被实际操作,又从 理论上被科学论证了的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盈利质量的研究开始较早, 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 主要是从盈利质量的影响因素 以及评价方法这两方面来研究的。 (1)关于盈利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董事会成员构成和股权结构对盈利质量的影响 国外有些学者根据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董事会成员构成与会计造假之间的相关性, ramah 和 dorothy 根据研究发现, 外部独立董事较多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造假的可能性低于外部独 立董事较少的上市公司, 因此, 会计舞弊的多少与外部独立董事的多少成正相关关系; 此外, 与会计舞弊多少呈正相关的还有外部董事任期的长短、 持股比例的多少、 外部董事在上市公 司兼职的多少。 根据研究上市公司如果设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有效的防止会计 舞弊的发生。beasley 通过研究发现盈利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紧密相关,公司治理结构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盈利质量。 股权结构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质量, 国外集中在管理者持股与盈利质量关系的研究; 机构 投资者与盈利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 股权集中度与盈利质量关系的研究三个方面。 通过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可以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盈利质量就越低,企业所有制结构也可以影响企业的盈利质量。 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质量的影响 第一,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中盈利的信息含量和管理层持股比例的联 系。klassen(1997) 、stein(1989)和 jensen(1986)都支持资本市场的压力使得管理层持 股比例低的公司倾向于选择增加盈利的会计政策,从而降低了盈利的信息含量。warfield, wild and wild(1995)在对美国上市公司的盈利信息含量与管理层持股的实证研究中证实了 这一点, 他们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利对报酬率的解释力正相关, 但与操纵性应计项目的 大小负相关, 说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利质量正相关。 gillian、 patrcia、 kim and chen(2002) 以新加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 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利的信息含量并不是线性关系, 当 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时, (小于或等于 25%) ,盈利的信息含量与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高 于这一比例时,则呈负相关关系。gorm、jeffrey and thomas(2002)对丹麦上市公司进行研 究发现, 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利信息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 与操纵性应计项目存在不显著的 正相关关系。 第二,从外部大股东视角研究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及对盈利质量的影响。kaplan and minton(1994)以及kang and shivdasani(1995)等文献都支持外部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起着积 极的作用,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绩效要好于没有外部大股东的公司。berle and means(1932)、 williansom(1964)、jensen and meckling(1976) and morck et al.(1988)都认为随着管理层持 股比例增加,管理层与外部大股东的利益便会趋同,从而使欺骗资本市场的可能性下降,盈 利质量得以提高。dechow,sloan and sweeney(1996)发现受证监会指责进行盈利操纵的公 司,其董事会更容易受管理层的控制,而且外部大股东一般较少。rajgopal、venkatachalam and jiambalvo(1999)发现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增加操纵性应计项目的绝对值下降, 说明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盈利管理负相关, 这主要是由于机构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 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更加完备。gillian、patrcia、kim and chen(2002)也证实外部大股东的持 股比例与盈利的信息含量正相关, 当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 无论管理层持股比例是高 是低,盈利管理的可能性都比较小。fan and wong(2002)研究发现东亚国家的股权集中度较 低的公司的公司盈利信息含量更高。 董事会治理对盈利质量的影响 klein 研究指出董事会规模影响各委员会的任务分工以及董事的监控能力。jensen 主张 董事会规模与董事的督导以及长期战略的实施存在负相关关系, 这是因为大规模的董事往往 难以协调和组织。yermack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越大,公司绩效越差。但 klein 研究发现, 大规模的董事会有助于增加服务的范围, 有利于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人员配置, 大规模董事会分配给专业委员会每一位董事的任务相对更少,从而有更好的监督效果。 zahra 认为,有效的审计委员会能够帮助董事会监督管理业绩和实施监管责任;wild 对 审计委员会与财务报告收益关系的研究显示, 审计委员会的成立能导致财务报告有更多的信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 4 息,并能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有助于减少错误和违规现象的发生;sloan 通过研究发现,公 司董事中若执行董事占多数且没有审计委员会,则这些公司的财务信息的虚假的可能性较 大;neal 证明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虽 然董事会负有监督财务报告生成过程的责任, 但事实上这项任务一般交由审计委员会, 所以 审计委员会对报表的生成以及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menon 研究发现,成立审计委员会并不意味着董事会实际依赖审计委员会会提高其监管能 力和股东的管理控制;collier and gregory 认为,有关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证据并不充分。 jensen 认为董事持股将激励董事对管理层的监督, 管理层持股可以减轻经理层和股东之 间的利益冲突;wild 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盈利质量的信息含量就越高;vafeas 认为董事会的会议次数是董事会对经理层监督次数的替代变量, 公司危机过后董事会会议次 数会增加,业绩也会得以提升。 (2)关于盈利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盈利反应系数对盈利质量的影响 盈利反应系数被认为是盈利质量的市场评价指标,其数值越大,盈利能力越强。根据 collins 研究风险系数得知,股票的 系数越高,风险越大,盈利质量越低,reynolds 用经 验数据证明了盈利反应系数与债务违约风险负相关。kothari 研究发现市场认为成长性好的 公司的盈利反应系数就高。lipe 使用一阶自回归方程的残差的标准差作为预测能力的变量, 证明盈利的预测能力越强,盈利反应系数越大。lobo 使用分析师预测偏差的均值和标准差 作为预测能力的变量,证明较大的盈利事前的不确定性导致较小的盈利反应系数。 基于盈利信号识别盈利质量 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反映, 根据 sfas no.2 我们知道, 其能够帮 助信息使用者更为准确地预测某件事的结果。 而盈利信息的预测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盈利的 持续稳定性反映出来,盈利的稳定持续性越高,盈利的预测价值也就越好。choi(1995)认 为, 较高质量的盈利持久性所反映的盈利的预测价值是越高的, 而他所认为的盈利的持久性 就是当期的盈利能在未来一直持续甚至增长的可能性, 这种具备持久性的盈利是会影响到对 未来的期望以及盈利预测准确性的提高的。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会计 信息的有用性, 而具备持久性特征的盈利信息对预测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那么其当然是高质 量的盈利。lev 和 thiagarajan(1993)富有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套计量盈利质量的方法,是通 过对会计基本的 12 个信号的变动分析得出一个综合得分,并以此来衡量盈利的持久性,从 而判断盈利质量的高低。12 个基本信号如下: a.存货 b.应收账款 c.毛利 d.销售及管理费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e.坏账准备 f.资本性支出 g.研究开发费用 h.储备订单 i.实际税率 j.劳动力 k.后进先出法 l.审计意见类型 然后对各个信号进行构造,正(负)值代表分别表示未来盈利变化的坏(好)的消息, 如果是正的话,则给其赋值 1;若为负,赋值 0。因此,不难看出,得分越低的盈利持久性 就越好,盈利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公司的盈利会持续增长,那么 其储备订单相应也会跟着增长, 那么公司的盈利也会继续增长, 其所表示的盈利质量也就高; 而存货的增长幅度超越了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那么相应的盈利质量也是低的。 从这之后的学者常常会从这 12 个评价项目中选择几项来评价盈利质量。potter 和 rayburn通过季度报公布前公司是否会主动及时地进行临时披露检测来检测信息质量这个频 率的选择的调查,来检测披露报告频率和盈利质量之间的关系,检测结果是正相关关系。然 而,盈利的持久性仅仅只是盈利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方面,并不全面。 基于现金流的角度来评价盈利质量 klein 和 todd 认为能产生较多现金的盈利的盈利更有保证, 盈利质量也就越高。 因为他 们认为, 更为充足的现金保障相较于较少的现金更能够预测未来盈利的变化。 而他们以此为 标准所得出的结论同 erc 的标准是相一致的,也就是说盈利的变现系数较高的公司的 erc 也比较高,盈利质量也就比较高。green(1999)也认为盈利水平和现金流的产生能力是正 相关的, 其将经营的现金流产生能力和公司的盈利能力之间的时间序列相关系数作为考察盈 利质量的一种计量方式,相关系数的高(低)相对应于盈利质量的高(低) 。同样研究经营 现金流量产生能力和盈利质量之间关系的还有 agnes cheng、ali、freeman 和 tse 以及 liu 和 schaefer。 基于应计利润及现金流角度来评价盈利质量 sloan 将应计利润作为盈利质量的指示器。其对应计利润和现金流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 联性,并做了一个回归分析,分析出应计利润的系数相对较小,也就是说应计利润没有现金 流的持续性强,从而可以看出,如果应计利润比现金流量占会计收益的比重大,盈利质量相 对是比较低的。konan chan et al(2001)将应计利润设定为盈利质量的计量指标,然后研究 了股票回报与盈利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显著负相关。此外,还有很多的学者从盈利管 理的角度,将应计利润分离为操纵性和正常的应计利润,主要有琼斯(jones)模型、希利 (healy)模型以及行业模型等,通过测量操控性应计利润来判断盈利质量,操控性应计利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 6 润越多,盈利信息的真实性越受怀疑,盈利质量也就相应的越低。另外,2002 年 dechow 周浪波从盈利真实性、盈利现金 保障程度、盈利持续性、盈利稳定性以及盈利安全性这四个方面出发,评价了上市公司的盈 利质量; 黄中生和褚友祥从盈利的真实性、 盈利的现金保障程度及盈利的稳定增长能力这三 个质量属性出发构建了一个指标体系对盈利质量进行评价。 该方法是最近国内出现的一种新 型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属于多指标定量评价体系。 其他方法 陆璇等(2001)在其论文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基本信息对未来收益的预测能力中分别 采用 abarbanell 和 bushee(1997) 、ou 和 penman(1989a)所用的方法,对 a 股公司的年 报进行分析后得到结论: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对公司未来的盈利状况 进行预测。 刘立国和杜莹(2003)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法人股比例、执行董事比例、内部人控制、 监事会的规模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 而流通股比例与之负相关, 会计信息披露是盈利 宣告的一个外在框架,信息失真是影响盈利质量的一个维度。 1.2.3 文献述评 从文献的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关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成果丰硕, 从不同的方面挖掘了盈利质量的内涵并对盈利质量进行了评价, 但是不可避免的还是存在一 些不足: (1)缺乏全面性。在过去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从某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待盈利质量 的,然而影响盈利质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只是单一的因素,因此,盈利质量的内涵 也应该相应的是包含广泛的, 应该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盈利质量的内涵, 盈利质量应 是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出发,包含盈利的真实性、稳定持续性、成长性、现金保障性、安全 性以及盈利能力五方面的内容。 (2)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以往的研究中,大部分都只是根据盈利质量的某一类方 面来判断盈利质量,比如说通过盈利的真实性、现金保障性等单个角度来判断,没有形成一 个综合的评价盈利质量的指标模型, 因此, 市场上仍是缺乏一个适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综合方 法来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3)缺乏科学性。对盈利质量的量化分析还是很薄弱的,并且,我国的实证研究仅仅 是设计指标模型来评价盈利质量,基本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其有效性。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一,理论部分。本文首先对盈利质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 响盈利质量的内外部因素, 接着阐述了盈利的质量特征, 并对现行的一些盈利质量评价方法 做了分析。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提出了提高我国盈利质量的相关对策建议。 第二,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设计部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盈利 的稳定持续性,成长性,现金保障性,安全性及盈利能力这五个方面,设计了一个由 20 个 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然后从中选取了五个相对独立、解释力较强的指标,并根据因子分析 法构建了一个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模型。 第三,实证部分。以 2006-2008 年沪市制造业 50 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首先 根据前文所构建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模型评价了这 50 家上市公司的盈利质 量,然后对我们所构建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的科学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具体的技术路线图如下: 研究阶段 研究内容 研究结果 图 1. 1 技术路线图 1.3.2 创新之处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本文在设计盈利质量的评价指标时,将指标划分为稳定持续性、成长性、现金保 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及 相关启示 目标 提出问题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综述分析 启示 分析问题 建立上市公司盈利质 量指标评价体系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 方法 解决问题 运用其分析评价我国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 得出结论 结果 对策建议 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 10 障性、安全性及盈利能力指标,从五个方面对盈利质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能够更加综 合、客观地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第二, 本文主要评价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不仅构建了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综合 评价指标模型,还对本文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确保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有效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第二章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理论探讨 2.1 盈利质量的概念 2.1.1 会计信息质量 所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 是确立会计目标与实现会计目标之间的桥梁。 会计目标中很重要 的一项是决策有用性,在这个前提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特征。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明确了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信息, 给会计信息制定了一 个较为具体的质量标准,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两方面内容。 本文正 是以会计信息的质量内涵为基础构建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 (1)美国会计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表述 美国会计学会(aaa)在 1996 年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中提出了关于会计信息的评 估标准:相关性、可检验性、可定量性以及公正不偏不倚性。1970 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 会(apb)发布的适用于工商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准则的公告中,将会计信 息的质量特征并入到会计目标中,并更明确地提出了财务会计的七个质量目标,相关性、及 时性和可比性等。之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针对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提出了 相关性和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避免偏向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一贯性及可理解性等七项 要求。1980 年 5 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经过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专题研 究后发布了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第 2 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提出了一套以决 策有用性为核心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如图 2.1。 图 2. 1 fasb 表述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图 决策者及其特征 效益成本 可理解性 决策有用性 相关性 可靠性 预测价值 反馈价值 及时性 可比性 重要性 可验证性 中立性 真实性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 12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表述 1989 年 7 月,国际组织委员会发布的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也相似的表述 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描述基本 相同,都是以相关性和可靠性为基本特征,并以这二者为基础引出分解特征。不同的是,国 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将谨慎性原则纳入体系中,并且认为及时性同时制约着相关性 和可靠性。iasc 表述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图如图 2.2。 图 2. 2 iasc 表述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图 (3)我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表述 我国 2006 年 2 月 15 日颁布的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中明确规定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应包括包括:客观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以及 及时性。 吴水澎等学者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意见以及我国 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方面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应由约束条件、基础质量特征、 总体质量特征、关键质量特征及其构成内容等部分组成,如图 2.3。 信息使用者 信息的有用性 主要质量特征 可理解性 相关性 可比性 可靠性 预测作用 证实作用 重要性 如实反映 实质重于形式 谨慎性 中立性 完整性 及时性 效益成本及各质量特征之间的平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图 2. 3 吴水澎表述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图 2.1.2 盈利质量的定义 (1)盈利信息的演变 盈利或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表现形式, 也是经营者业绩的一个重要评价 指标。盈利是企业所披露的最重要的会计信息之一,投资者们在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时,通 常都会考虑上市公司的对外财务报告中公开披露的会计利润及其衍生指标, 如净资产收益率 等。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逐渐强调企业的盈利性和以利润为中心的过程, 中国的会计改 革也必然是一个赋予会计盈利越来越重要地位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 会计盈利的重要性在 中国的逐渐增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1985 年) ,在该阶段,虽然企业的产值仍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但是 利润表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企业利润留成、利税分流等改革的主要工具。 第二个阶段(1985-1993 年) ,在该阶段,会计盈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专门为“三资 企业”制定的会计制度上,资产计价和收入确认的原则开始向国际惯例靠拢。 第三个阶段(1993 年至今) ,在该阶段,会计盈利已经完全深入人心,并在一系列法规 制度中扮演关键角色。1993 年 7 月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突破了所 有制、部门和行业的界限,使包括会计盈利在内的会计信息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得到加强,相 关性被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所得税作为费用项目而不是列入利润分配范围。 会计盈利的重要性在我国逐渐增强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 立法和行政机构已经开始广泛 使用会计盈利指标,对公司从招股上市到摘牌下市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和监管。因此,会计信 息质量的首要任务就是强调盈利(利润)的质量水平。或者说,盈利质量是会计信息质量的 重要组成部分。 收益成本 可理解性 有用性 相关性 可比性 充分性 可靠性 及时性 完整性 重要性 可核性 中立性 实质重于形式 谨慎性 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评价研究 14 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和原则大多都与盈利质量是相适用的, 但是 由于盈利数据本身的特殊性, 评价和识别会计盈利质量与会计信息质量相联系的同时也有自 己的特点和规律。 (2)盈利质量的定义 “盈利质量” (又叫“盈余质量”或“收益质量” )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 20 世纪 30 年代, 其是由基本面分析法逐渐演变而来的,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麦克米兰公司的桑 顿l奥格费发表了一份叫做收益质量的投资咨询报告,在证券市场上颇具影响力, “盈利质量”这个概念开始被人们重视。 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期以来, 会计盈利造假丑闻接连发生, 有震惊美国朝野上下的安然 事件,还有世界通信、施乐、默多克等公司,以及中国的“红光实业” 、 “蓝田银广厦” 、 “东 方电子” 、 “蓝田股份”等事件,这些欺诈事件都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产生怀疑,同 时也使其他的一切利益相关者都对盈利质量表示了深切的担忧。 在这种背景下, 盈利质量再 次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 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未对盈利质 量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国外许多学者认为,盈利质量就是在谨慎、一致的原则下,一个持续 经营的公司在一个时间段内创造的稳定的现金流收入的能力。 国内很多学者从盈利质量的不同方面给出了盈利质量的定义,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 点: 强调盈利的真实性。该观点主要就是关注盈利质量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过去、 现在以及未来的经营状况。持该观点的学者有余新培,其给出的定义是: “收益质量是指报 表数据在被认定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损益表中的损益额能由报表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程 度或放心使用的程度。 ”该观点过分强调了盈利的真实性,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如盈利的稳 定持续性、 成长性等, 高质量的盈利并不仅仅是有真实的就够了, 因此, 该观点是不全面的。 强调盈利的现金保障性。 该观点强调高质量的盈利必须是能够带来现金流入的。 该观 点的典型代表有上海财经大学的储一昀和王安武,他们认为: “盈利质量是反映盈利的确认 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入相伴随。 ”该观 点仍是不全面的,因为影响盈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盈利是否能稳定发展等。 强调盈利的持续发展性。 持续发展性观点从盈利成长性的这个角度出发有其合理的一 面,然而不与盈利的真实性相结合,也是不全面的,因为没有真实性的增长是没有意义的, 比如说收入大部分都挂在应收账款上而没有现金收入,那么这样的盈利质量也不能算是高 的。 从现金保障性和持续发展能力两方面来论述盈利质量。该观点比较重视经常性业务, 认为其能够带来盈利并且该盈利比较稳定。持该观点的学者周晓苏认为: “所谓盈利质量, 从一个会计期间看,表现为账面会计利润的变现能力;从长远观点看,表现为各期利润持续 发展的稳定程度。 ” 艾健明将盈利质量定义为: “收益质量是指企业创造自由现金流量的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力和收益的稳定性。 ”该观点相较前面两种观点比较全面,但是它其中暗含了一个真实性的 假设,然而报表信息并非都是真实可靠的,所以该观点也是不全面的。 以上的观点都没有全面地揭示出盈利质量的含义,因为他们均属于从某一个角度的阐 述。一个高质量的盈利应当包含盈利的真实性、稳定持续性、成长性、现金保障性、安全性 以及盈利能力等多方面的内涵, 并且应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为出发点, 给出盈利质量 的定义为: “盈利对业绩增长能力以及未来业绩的预测能力” 。 2.2 盈利质量分析与财务分析、财务报告分析 2.2.1 盈利质量分析和财务报告分析 盈利质量分析是指以财务报告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 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 评价盈利质 量的优劣的分析方法, 是财务报告分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但是我国传统的财务报告分析 体系没有将盈利质量分析纳入其中。随着“银广厦”等事件的发生,我国迫切需要重构财务 报告分析体系, 显然新体系中应将盈利质量分析纳入其中。 国外会计学者在有关财务报告分 析体系的教材或著作中一般都论述了盈利质量分析, 如 palepu、 healy 和 bernard 在著作 经 营分析与评价使用财务报表中认为,财务报告分析包括四个关键步骤: (1)经营战略分析; (2)盈利质量分析; (3)财务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