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探析.doc_第1页
中医治疗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探析.doc_第2页
中医治疗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探析.doc_第3页
中医治疗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探析.doc_第4页
中医治疗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探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治疗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探析 林晓卫 通化市中医院,吉林通化134001 摘要目的探析中医治疗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xx年7月xx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直肠炎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与对照组(81.40%)相比明显较高,腹泻、粘液便、肛门坠胀积分改善明显,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直肠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调节全身免疫,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直肠炎;参苓白术散;康复新液;临床疗效 R574.63A1674-0742(xx)01(a)0173-02 作者简介林晓卫(1962.7-),男,黑龙江鸡西人,本科,中医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脾胃病。 直肠炎属于一种炎症性肠病(IBD),便意频繁、粘液血便、腹痛、肛门坠胀为典型表现,因其病变位置相对特殊,症状无特异性,而且很少有患者会因以上轻微症状进行肠镜检查,因而容易被人忽视。西医认为,直肠炎的治疗多以免疫抑制剂、柳氮磺砒啶与皮质激素为主,但是此类治疗效果难以巩固,副作用大,容易复发。大量研究提出,中医治疗直肠炎能够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修复直肠粘膜,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1。为探究中医治疗直肠炎的临床效果,该院对xx年7月xx年9月间收治的89例直肠炎患者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直肠炎患者89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平均年龄(41.3210.61)岁,平均病程(1.841.05)年;对照组43例,男2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9111.73)岁,平均病程(1.591.44)年。病情程度:37例轻度,29例中度,23例重度。症状体征:下腹胀痛、粘液便或血便、肛部坠胀、全身乏力。 1.2病例选择标准 (1)诊断标准:西医:根据中华医学会公布的直肠炎诊断标准选择病例;中医:参照卫生部下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选择病例。(2)排除标准:内分泌、心肺、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异常;合并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感染性直肠炎者;存在肠梗阻、肠穿孔、结直肠癌、直肠息肉、局部狭窄等严重并发症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药物过敏与过敏体质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应用国药准字Z15020805,康复新液治疗,餐后口服,50mL/次,2次/d,持续治疗21d2。 1.3.2观察组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基本方剂如下:茯苓30g,薏苡仁30g,炒白术30g,炒山药30g,地榆炭20g,败酱草20g,杭芍15g、白扁豆15g,桔梗12g,炙甘草12g,黄柏10g,人参6g。对于腹胀尤甚的患者加枳壳15g;对于腹痛腹泻的患者加罂粟壳3g,诃子肉15g;对于便血量多,颜色鲜红的患者加白及10g与仙鹤草30g;对于形寒肢冷的患者加炮姜6g与肉桂6g。以水煎服,1剂/次。煎服方法:方剂加2000mL水,煎至300mL,然后滤出,加1000mL水,再次煎至300mL,混匀两次药液,早晚餐后的30min内温服,持续治疗21d3。 1.4疗效标准 治愈:舌脉完全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肛镜检查提示粘膜正常;显效:舌脉改善明显,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正常,肛镜检查提示直肠粘膜存在轻度炎症;有效:舌脉有所恢复,症状有所好转,大便镜检提示偶有巨噬细胞、白细胞与红细胞,肛镜检查提示直肠粘膜存在充血水肿;无效:症状体征、化验检查与镜检提示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1.5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2结果 2.1各项积分对比 经过治疗,观察组腹泻、粘液便、肛门坠胀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两组各项积分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镜表现积分差异较小,考虑与肠镜改变不明显有关,见表1。 2.2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与对照组(81.40%)相比明显较高,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直肠炎作为一种肠道炎症,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感染因素、饮食因素、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与病理因素有关。直肠炎一般出现于直肠的粘膜层,病理表现为溃疡糜烂,各类人群均可发生,无地域性差别。临床表现为便意频数、下腹坠胀疼痛、血便,病情程度不一。直肠炎是西医病名,该病在祖国医学中无明确病名,但是古代医家记载的“肠风”、“久痢”、“泄泻”等症,即便下脓血、腹胀腹痛、里急后重,均有类似该病的症状表现4。中医认为,直肠炎是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淤血所致,基本病机为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内经、素问、医说中均有关于该病病机的论述,总结起来即: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与血瘀肠络。中医治疗讲究对应病因病机,结合辨病和辩证,区分标本缓急。对于急性期直肠炎,治疗应以理气健脾与清热利湿为主;对于慢性期直肠炎,治疗以疏肝理气与健脾补肾为主,辅之以活血化瘀与清热利湿5。参苓白术散早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中就有记载,基本方剂组成为:薏苡仁、白扁豆、莲子肉、桔梗、白茯苓、山药、甘草、缩砂仁、人参与白术。将以上药物研成细末,枣汤调下。该方主要依据四君子汤,在其基础上配伍莲子、薏苡仁、山药、桔梗、白扁豆与砂仁而成,一般用于脾虚夹湿病症的治疗6。本研究中,结合现代病理与临床经验,在传统药方基础上,坚持健脾益气与清热祛湿为基本原则,针对患者病情辩证加减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基本方剂中,白术、人参与茯苓为君药,主要起到益气健脾祛湿的作用;山药配伍人参能够发挥健脾益气的功效;薏苡仁、白扁豆与茯苓、白术配伍可以达到健脾渗湿的目的;败酱草、黄柏与地榆炭属于臣药,具有清热止血的效果,佐以砂仁,二者共同发挥行气化滞与醒脾和胃的作用;桔梗既可以宣肺理气,又能够载药上行;白芍主要起到缓急止痛的功效;炙甘草能够调和百药,健脾和中的效果明显。诸药合用,清热止血、渗湿浊、补中气、行气滞,脾胃健运与受纳功能恢复,诸证自除7。该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腹泻、粘液便、肛门坠胀积分与对照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