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山西电视事业走过了及其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无论在事业 建设、电视节目,还是在电视剧上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回顾历史,既有过前 期克服资金少、技术低,在探索中求发展的过程,又有过中期新闻节目文艺节目、 电视剧等引领全国电视行业,充当排头兵的辉煌历史,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面 对竞争格局的变化,积极应对挑战在创新中寻求发展,成绩瞩目也存在问题。摆在 我们面前尚待解决的问题是过去山西电视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未来发展策 略有哪些,如何实践发展策略等,但是目前,就笔者收集到的关于山西卫视发展研 究方面的资料来看,大多为一些各个不同时期(年度)山西电视台的领导、记者、 编辑的回忆录、体会、感想,还没有一篇专著(论文)对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电视事 业所取得的成绩、 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对山西电视事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的 建议,这也就成了笔者完成这篇论文的初衷。 本文将以整个电视传媒产业为背景,综合国内电视传媒发展为方向,以山西电 视事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资料分析法、抽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山西 电视事业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特点的总结、成绩的罗列、原因的分析得出了以往值得 借鉴的可贵经验以及带给我们的启迪,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出省级卫视面对三重竞 争,一是中央电视台的频道细化以及其它省级卫视的争夺,二是网络媒体的冲击, 三是境外媒体分割,得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从树立媒体新形 象、 找准定位、 推出名牌栏目和明星主持人、 注重节目编排、 加强合作五方面入手, 着重是找准定位,走三晋文化特色的结论。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山西电视事业发展历程概述, 以时间为纵轴, 划分为三个分期,即探索发展期(1978 年1986 年)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鼎盛发 展期(1987 年1997 年) ,以新闻节目、文艺节目、专题节目的现场直播为标志; 深化发展期(1998 年2008 年)以节目上星为标志,简明扼要的反映山西电视事 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貌并分析其特点、不足之处、成绩展示及原因分析,第二部 分:未来发展策略,着重的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第三部分:如何打造三晋文化 特色。研究内容涉及事业建设情况、节目发展、管理体制、经验总结、未来发展策 略、打造三晋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电视事业;发展策略;三晋文化特色 iii abstract three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shanxi tv career traversed an extraordinary path of development and in terms of career development,television programs, or both in the tv serie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history, both had to overcome initial costs are low, low technology an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there are some medium-term theatrical news, tv series and other leading national television industry, as pacesetter in the glorious history, especially in the new century , in the face of changing competition, and actively respond to challenges in innovation for development, attention is also problematic results. before us remains the issue of what the past success of shanxi tvs experience, wha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how to impleme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but at present, the author collected on the shanxi tv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formation to , most of them for a number of different periods shanxi tv stations leadership, journalists, editors of the memoirs, experience, feelings, not a monograph o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shanxi tv industry achievements, weaknesse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tv industry in shanxi and the feasibility of future development proposals, which will become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author to finish this paper. this will be the background of the television media industry, a comprehensive domestic tv media development for the direction development of the tv industry in shanxi study, use data analysis method, sample survey, example analysis, through three different pairs of shanxi television lishishiqi features summary, results list, because the analysis obtained in the past to be learned from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give us inspiration, and on this basis, the analysis of the provincial-level tv to face the triple competition, one small channel cctv and other provincial tv channels of the competition, and second, the impact of online media, foreign media division three is obtained in order to remain invincible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we must establish a new image of the media, right place introduction of brand-name part and star presenters, focusing on programming, five-pronged approach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the focus is right place, take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lusions sanji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part i: development of shanxi tv industry iv overview, with time as the vertical ax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namely, to explore development period (1978 -1986), the symbol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peak development period (1987 -1997) years), with news programs, cultural programs, special programs, live broadcast for the signs; deepening the development period (1998 -2008 years) to show the star as the signs and concisely reflect the cause of reform in shanxi tv opening up three decades of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shortcomings, and cause analysis results show, part ii: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emphasis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part iii: how to build sanjin culture. research concerning the business building, program development, management system, lessons learned,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create sanjin cultural features, and many other elements. keywords:television; evelopment strategy; sanji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引言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成绩,尤其是电视事业,在事业建设、节目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 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掀开波澜壮阔的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史,就不得不说山西电视事业的发展,作为 一个内陆省份,广大山西电视人排除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信息闭塞、新闻资源相 对贫乏的现实情况,创造了无数的辉煌。纵观山西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即有过改 革开放初期举步维艰的积极探索,又有过中期引领全国电视行业,充当排头兵的辉 煌历史,还有新时期的在创新中寻求发展的历程。山西电视事业作为中国电视事业 50 年的缩影,既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山西本土特色,是对中国广电事业发展 模式的补充和丰富,那么,在当今电视媒体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未来山西电视 事业的发展之路又是什么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始收集相关资料,目前收集到的资料的情况是:数量可 观但是比较零散,并且缺乏深入的研究探讨,多为一些各个不同时期(年度)山西 电视台的领导、记者、编辑的回忆录、体会、感想,还没有一篇论文(一部)专著 对山西电视三十年整体面貌进行概述、特点总结以及对关于未来发展策略的阐述, 又鉴于各地市的电视事业发展的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山西电视台作为省级电视台它 的发展又足以能够反映出整个山西电视事业的发展的概况, 所以本文就以山西电视 台的发展为个案,通过对它的发展的概述来反映整个山西电视事业的发展,并在此 基础上,参考其它省级卫视的经验,分析出山西电视未来的发展策略。 笔者有幸采访到了多位山西电视台的老领导、老编辑、老记者,经过和他们的 多次促膝交谈, 收集到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 本文将采用资料分析法、 抽样调查法、 个案分析法对山西电视事业发展进行系统的史料梳理、经验总结、策略分析,简明 扼要地总结山西电视事业每一阶段的特点、 存在的弊端、 成功的经验以及原因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电视事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策略, 旨在为未来山西电视事 业的发展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山西电视事业发展历程概述, 以时间为纵轴, 划分为三个分期,即探索发展期(1978 年1986 年) ,以改革开放为标志;鼎盛发 展期(1987 年1997 年) ,以新闻节目、文艺节目、专题节目的现场直播为标志; 深化发展期(1998 年2008 年)以节目上星为标志,简明扼要的反映山西电视事 业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风貌并分析其特点、不足之处、成绩展示及原因分析,第二部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电视事业发展研究 2 分:未来发展策略,着重的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即从树立品牌意识,找准自己 的定位、增强公益性,塑造媒体形象、打造名牌栏目和明星主持人、在节目编排上 下功夫、加强合作寻求共赢五方面着手,找准定位、树立形象,应对挑战,走特色 化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如何打造三晋文化特色, 将从三晋特色文化的定义及分类、 为什么要体现三晋文化特色、如何体现三晋文化特色、在体现特色中把握的原则来 分别阐述。研究内容涉及事业建设情况、节目发展、管理体制、经验总结、未来发 展策略、打造三晋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 山西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3 第一章 山西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1.1 山西电视事业探索发展期(19781986) 1.1.1 历史背景及新闻政策 1978 年 12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大会确定了“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改革开放作为各 项事业的引擎, 引领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壮大, 广播电视事业也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 从此得以摆脱“左”的错误路线的困厄和窒息走上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改革开 放的大氛围为电视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随着改革的 逐步深入,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的同时, 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更新的追求,闲暇时间看电视成立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 分。 然而, 经历了文革十年的浩劫之后, 当时的中国传媒产业一片萧条, 百业待兴, 传媒产业在这种情形下急需整顿,面对这样一种形势,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伴随 着 1983 年 10 月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的召开, 中国的传媒产业进 入了全面复苏的时代。这次大会在事业建设和技术建设上提出了要求,确定了“四 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建设方针,这个闻名全国的“四级办” 政策(1983 年 37 号文件) ,使中国从此结束了之前的“两级办”电视的局面,即 只有中央电视台和各省级电视台的局面。在“四级办”政策出台前,各地方政府缺 少自己的宣传渠道,政令的传播只能依靠当地的报纸进行,传播渠道比较单一,而 四级办政策明确了各地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台、电视台,使地市县有了电视媒介这种 自己的“喉舌”和宣传手段, “四级办”政策的出台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主管部 门的积极性,市县两级政府开始争先恐后的投资于广播电视事业,使得广播电视事 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次改革,大大调动了各级政府和广电机构新办广播电 视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广播电视的生产力,全面推进了广播电视的发展,全面扩 展了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和总体规模,成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一剂催发剂, “四级 办政策”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中央和省级电视台的节目能够有效传递到小城镇及广 大农村地区。四级办电视的重大意义在于:使得中国的电视事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 和发展速度迅猛发展起来,在今天看来,它的意义非凡,这一政策的出台更为今后 电视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2 山西电视事业所呈现出的特点 首先,形成了事业建设方兴未艾的局面。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四级办”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电视事业发展研究 4 政策的有利引导下,三晋大地和全国一样出现了办电视的热潮。山西全省的电视事 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不仅山西电视台的各项硬件设施发展快速,而且各地市电视台 的发展也非常迅猛,全省广播电视网络已经初具规模。 一方面山西电视台基础设施开始了大跨越的发展。 作为全国建台较早的省级电 视台之一在前身 1960 年建立的太原电视台的基础上于 1978 年 8 月 1 日正式更名为 山西电视台;于 1979 年 10 月 26 日,脱离原来的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直接由山西省 广播事业局领导,在建台初期仅有一个电视编辑部的基础上,设置了 5 部 1 室。在 此基础上,于 1981 年 10 月,山西电视台正式迁入了新修建的山西广播电视中心大 楼,从根本上改变了山西电视台的制作和播出条件,使得山西电视台整体的硬件面 貌大为改观,1981 年 9 月,位于太原市迎泽大街 318 号的山西广播电视中心大楼 电视技术区彩电中心落成。再次,添置了一大批先进设备,如:制作开关、 bvp-300p 彩色摄像机、nec 彩色摄像头、90 回路的调光、灯光设备及三讯道彩色 电视转播车等设备, 使山西电视台实现了电视装备、 功能、 传输手段的初步现代化。 另一方面全省各地市电视台的数量、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差转台的数量、发射总 功率、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投资额等几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截止到 1987 年, 全省地市电视台由 1978 年的一座增加到 22 座,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差转台由 1978 年的 13 座增加到 652 座, ,电视覆盖率增加到 72,广播电视投资额由 1978 年的 1.2 亿元增加到 2.7 亿元,发射总功率由 1978 年的 40.02 千瓦增加到 1987 年 的 140.73 千瓦,1其中左云县是全国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县级电视台。 从以上数据资料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省级到地市的现代化电 视网在我省已经初步形成, 这些硬件设施的扩建或增加为我省的电视宣传提供了可 靠的硬件设施保证, 为各类节目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 从城市到农村, 从平川到山庄,电视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电视成为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最强大的现代化的宣传工具, 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 成为党、 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其次,电视节目从总体上来看,还处在一个积极的探索期。其中文艺节目还处在一 个萌芽状态,从 1979 年 10 月,山西电视台文艺部成立开始至 1987 年,先后开办 了文化生活、艺苑漫步、艺海拾贝、戏曲集锦、新电影歌曲、 影视歌声、文艺舞台、文化宫、体育节目等栏目,从这些栏目的 1谢洪涛.我省广播电视十年改革的回顾与思考.广播电视业务第 2 期,第 5 页 第一章 山西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5 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内容涉及综艺节目、戏曲节目、体育节目,但大多数为转录中 央电视台的文艺、体育节目,缺乏自制节目。 专题节目相对于文艺节目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突破, 并且在电视节目中占有相当 大的比例, 虽然有了自己的自制节目, 但内容却大多是涉及一些科普知识性的节目, 缺乏理性、深度分析性的电视节目。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正 在经受着新、旧浪潮的冲击,对知识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增加,这批教育性强、知识 面广的科技文化节目,寓教于乐,在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满足了一定观 众对知识极度渴求的要求,适合当时的受众需求,但是还是略显单一。具体来说这 类专题节目从内容上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宣传山西。山西电视台出于宣传山西, 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的考虑,编排制作出了大量的反映山西深厚历史、灿烂文化的 节目。创办于 1980 年元旦的文化生活,主要介绍五千年山西文明史、古代建 筑和民间艺术,宣传山西文艺创作、名家新秀以及欣赏辅导,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 欣赏水平;山西风貌,主要宣传全省各条战线上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如火如荼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并且有重点的介绍我省的秀丽山河、风土人情和名胜 古迹,以激发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二是传 播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社会教育,是新闻事业除了报道新闻和 舆论监督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当时改革开放初期知识热潮席卷中华大 地, 年轻人抨弃知识无用论, 踊跃的学知识学文化的大背景下, 山西电视审时度势, 着眼于观众的需求,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创办了一批科普节目,例如于 1978 年 11 月创办的科普窗口,每两周一次,每次十五分钟,主要面对广大电视观众进行 科普知识和技术教育, 同时介绍在科普领域里取得重大成果的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 和经验,为促进本省科技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深受观众的喜爱。三是宣传社会 新风尚。 专题报道是一个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并为中心工作服务的政策性比 较强的节目,这个节目主要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宣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宣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进人物、先进集 体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同时也有选择性的报道一些具有普遍教育意义反面典型,以 褒扬先进,鞭挞后人。 相对于文艺节目及专题节目,新闻节目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后期取得 在央视供片量三连冠奠定了基础。从新闻内容上看,既有新、快、短的动态新闻, 又有记录片似的典型报道, 也有批评新闻、 社会新闻和新闻评论。 其次从形式上看, 以山西新闻为例,针对以往新闻缺乏新闻价值、播音员没有亲切感、采访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电视事业发展研究 6 与制作不活泼的问题,山西新闻一改原有的面貌,在全国较早的采用了主持人 和记者现场采访报道的形式,变呆板、单调的报道状况为活泼生动的形式,还开办 了时效性很强的口播新闻,改变了一段时期以来只编播胶片新闻的单一状况,从而 发挥了电视新闻的快速、面广、方便、直观、生动的优势,全方位的扩宽了新闻报 道领域,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视性,这一报道形式的采用,使山西新闻真正的 成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同时随着节目质量的不断提高,涌现出一 大批在全国获得大奖的上乘佳作。 第三,电视剧的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到经验逐步丰富,质量节节攀升。改革开 放初期的山西电视台也和全国的各省市电视台一样,在各项节目的发展中,一直处 于电视业改革萌动层面、又最早伺机而变的是电视剧产业。上世纪 80 年代当电视 机开始在国内普及,加之各地市级电视台的纷纷设立,几乎所有电视台都开始陷于 “粮荒”中。当时国家给电视制作单位设立了一个“丰收奖” ,以此来鼓励电视剧 的生产,当时规定,一年只要拍满 15 集电视剧就能拿到这个奖项,由此可见“粮 荒”程度。针对这一状况,为了丰富荧屏,山西电视台的电视剧拍摄制作人员克服 了资金少、设备差、经验不足等许多困难,为解决“粮荒”问题,首先在增加电视 剧数量上下足功夫。 山西电视台当时没有专门生产电视剧的部室,拍摄电视剧这项任务就交给了文 艺部去完成,文艺部拍摄电视剧经验无从谈起,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只能摸着石头 过河,一边拍摄,一边总结经验。先从数量上抓起,文艺部在台领导的支持下,开 始着手拍摄电视剧。 从 1980 年 1 月 25 日, 山西电视台第一部电视剧 祝你们幸福 的拍摄开始,到 1983 年 8 月先后拍摄了牛庄风波(2 集)、破晓(2 集)、 彩礼(2 集)(与广东电视台合拍)、野花、朱晓彬、生活的试题、 栾弗、女足球队员、幸福回旋曲、瑞云、爱人和戏曲电视剧 凤凰飞进光棍堂、血泪铭、新羊工、胡兰就义、走西口以及 音乐电视剧水母娘娘等,总共有 25 部 40 集。 “粮荒”这种状况也成了电视业制播分离的催化剂。很快,各电视台都从最初 文艺机构中分离出电视制作机构,民营和外资也渐渐进入电视制行业,最终改变了 有台无节目的局面。随着 1983 年 9 月 27 日,山西电视台电视剧部的正式成立,从 组织机构上为山西电视台电视剧生产逐步走上专业化和正规化创造了条件, 他们总 结了文艺部在电视剧生产起步阶段的经验,从剧本的创作抓起,先后制作拍摄了大 量优秀的电视剧。 第一章 山西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7 从 1983 年 9 月到 1987 年 8 月,先后拍摄了红梅绽雪、山里人、生 活的脚步、太阳从这里升起、无字的歌、新星、上党战役等在 观众中反响不错的电视剧 33 部 88 集。 另一方面在电视剧数量飞速发展的同时,山西电视人不断总结经验,电视剧质 量也在节节攀升,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部电视剧在全国获奖、在全国电视观 众中反响强烈。其中牛庄风波、破晓、彩礼(与广东电视台合拍)3 部电视剧, 在中央广播电视局举办的全国电视剧评比中, 获 “丰收奖” 二等奖; 太 阳从这里升起曾获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上党战役获得 1983 年度 “飞天奖”二等奖;新星获“飞天奖”一等奖,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收视率创全国最高,亿万观众莫不拍手称妙的局面。 另外,山西电视剧部在大量自制电视剧的同时,还组织了外国译制片的生产, 同样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一部电视剧译制片为 13 集日本电视连续剧 阿苏姑娘 , 比较有影响的译制片是 52 集日本科幻电视连续剧恐龙特级克塞号 ,该剧及教育 性、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于一体,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和城市电视台争相播放, 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尤其是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山西电视台因此获当年全 国繁荣荧屏一等奖。 1.1.3 存在的弊端及原因分析 纵观山西电视事业初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一:缺乏名牌栏目和明星主持人。电视台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归根结底是 靠电视节目的质量取胜,没有好的,受观众喜欢的名牌栏目是难以立足的,而明星 主持人又和名牌栏目相辅相成,这两者缺一不可,然而。纵观山西电视事业初期的 发展,却没有有影响的电视栏目和明星主持人。 第二:较同时期的其它兄弟省市电视剧在质量上还存在欠缺。纵观山西电视事 业初期的电视剧发展,在数量上相当可观,但在质量上却少有在全国影响广泛的上 乘之作。 第三:电视节目总体上内容单一。纵观新闻节目、文艺节目、专题节目,和同 一时期的其他媒体比较,除了专题节目在内容上较广泛,并且内容较能适应了当时 的时代需求外,其他节目略显单一。 试分析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有以下几点,一是资金缺乏;二是技术落后; 三是人员专业知识比较欠缺。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电视事业发展研究 8 1.1.4 成功的经验 纵观山西电视事业(19781986)的发展,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成绩 也是有目共睹的。 试想成功的经验, 笔者认为, 这跟山西电视始终注重人才的培养, 把队伍建设放在了首位, 并采取了一定的举措来提高广大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分 不开的。 无论哪项事业,人才都是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人才是核心,对于快速发展的电 视事业来说更是如此。以山西新闻为例,当时的山西新闻部里的采编人员人数 虽多,但是绝大部分是“半路出家”,(除了三四人曾拍摄过新闻纪录电影算是本 行外,其余有的是从拍照片转行过来的,有的是从行政部门调来的,还有的是来自 工厂的工人) , 在文化程度上, 大部分属于中等文化程度 (几乎没有大专或本科生) 这样一种状况,但是却要承担起一个省级新闻单位的宣传报道任务,在面对多次向 上级和大中专院校要人无果的情况下,鉴于实际情况,山西电视台的领导没有坐以 待毙,而是采取了“蓄水养鱼”以解燃煤之困的办法,那就是举办多期培训班,来 提高广大新闻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1980 年春在太原首次举办了由中央电视台和 地方台合办的全国性的电视采编培训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之后还曾经连续举办 了几次培训班,收效也都很显著。山西电视台在全国首办培训班的事例带给我们的 启示一是山西电视台对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才的重视程度, 二是山西电视台领 导在面对人才匮乏的状况时没有等、靠,而是积极地创造机会去解决问题,这可能 也是山西新闻后期之所以能够实现在中央电视台供给量三连冠这和前期就开始做 出的准备和积蓄的力量有很大的原因吧! 1.2 山西电视事业鼎盛发展期(19881997) 经过了改革开放前期的酝酿、蓄势待发,山西电视在资金技术、人才锻炼、规 范管理等方面积蓄了一定的力量,这个时期的新闻、专题、文艺节目都有较大的发 展, 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影响广泛的名牌栏目, 在全国首次实现新闻节目现场直播、 第一个创办电视征婚节目、第一个开办农民节目等诸多第一,出现了全国电视学山 西盛况空前的局面, 奠定了山西电视在全国的地位。 以 1988 年名牌节目 电视桥 、 五彩缤纷、山西新闻的直播为标志,山西电视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 时期。 1.2.1 历史背景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忙了一天, 晚上回家看电视已成 “家常便饭” 。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钟大年提到, “到 第一章 山西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9 1998 年,电视基本普及到了镇一级的地方,几乎每家都有电视机了。 2与此同时, 受众心理有了明显的变化,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对电视节目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 是增加了对节目的参与感,更喜欢以自己的思考、分析,来补充电视节目的内容。 许多业内人士意识到提高节目制作能力与水平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山西电视台 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一方面继续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审时度势制作出一大 批高质量、高水平,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闻乐见、在全国反响强烈的节目、无论新 闻节目还是文艺节目、专题节目都站在了当时全国各电视界的前列,许多方面开创 了亚洲第一、全国第一,可谓开历史之先河,在当时的全国电视界可谓名声显赫。 1.2.2 山西电视事业所呈现出的特点 首先,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硬件设施建设。进入九十年代,山西电视 台又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设备。特技机房增加了一套三维动画特技制作系统;100 平 米的拥有独立的控制室、编辑室、配音室的新闻制作楼投入使用,并启用了先进的 录像编辑系统,使新闻制作播出水品实现了一条龙;在原有三讯道电视转播车的基 础上,增加了一辆无讯道的彩色电视转播车;在原有中、小演播室的基础上,建起 了 800 平方米的大演播室,并安装了制作开关、摄像机、三讯道彩色电视设备及 240 回路调光、灯光设备等一批先进的设备。 其次,新闻报道突破了单一的报道模式,突出了新闻舆论监督的功能。以山 西新闻为例,主要狠抓深度报道。若说新闻资源,山西是贫乏的,地处内地,全 国性活动不多,经济发展也比不上沿海开放城市和南方经济发达城市,要想在中央 电视台上新闻是不容易的,但新闻部没有被恶劣的客观环境束缚住手脚,而是认真 分析了本省优势,找准了深入报道这个突破口,采取你有我有,你有我深的报道模 式。以黄河新闻为例,观众们过去在主流媒体的新闻节目上一贯看到的是以会 议新闻为主的报道体裁形式, 而黄河新闻却开创了采用了以报道民生新闻的新闻报 道模式,(民生新闻:“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 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 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 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 3)。使电视机前的观众耳目一 新。传统的电视新闻以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作用体现的不充分,按观众的话说 2 周舒.从奢侈品到必需品.第一财经日报 ,第 26 行 3百度网.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电视事业发展研究 10 就是“报喜不报忧”,而黄河新闻则不同,它以舆论监督为己任,敢于曝光, 敢于揭短又不过火,不超度,积极稳妥地介入社会生活,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 众之间的联系,架起了一座桥梁。比如黄河新闻里有很多报道劳动用工问题、 打假除黑事件的新闻,有力地发挥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第三,节目形式新颖。其中电视桥出现了一档颇有新意的小栏目电视红 娘 ,该栏目播出后,立刻使观众的眼前一亮,不仅立即引起全省观众的注意,在 全国也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央电视台当时还专门派人到山西学习。该节目突破了以 往中国人对婚姻感情生活表达比较含蓄的方式,让找对象这一个人的私事,大张旗 鼓的走进荧屏,使电视媒体成为与广大观众之间沟通感情、交流信息、加强联系的 纽带,服务了观众。当时的光明日报 、 文汇报等都报道了山西电视台开办征 婚节目的消息。由于该节目的小栏目或传递信息、或提供服务、或提供娱乐,便编 排灵活,受到了省内外专家、学者的赞同,被人们称为“连心桥” “贴心桥” ,得到 了全国专家的肯定。另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职工家庭音乐会以及农民家庭 音乐会 。这两档节目一改过去电视节目的主角是专业的文艺工作者的形式,让普 通的工人、农民走上舞台,展示自己,这种新颖的形式让台下数以千计的普通电视 观众欣喜不已, 广大观众看到了很多自己身边的人也跻身于省级电视台这个既广阔 又高雅的大舞台,电视提供的这种观众参与的自娱自乐的形式是独一无二的。 农 民家庭音乐会和职工家庭音乐会让普通的工人、农民登上了舞台,这不得不 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 无论是艺术、 道德伦理、 价值观念, 还是大众传播媒介,其内在的生命力都来自社会大众的接受,从而影响大众的思想 感情方式,一旦与社会脱节,艺术就成了梦话,大众传播媒介也只是噪音。4职 工家庭音乐会 、 农民家庭音乐会的巨大成功,让广大受众意识到,除了电视这 种最现代化传播媒介, 还没有什么其它的传播媒体能够实现这种自娱式的众多观众 的直接参与,这种节目形式所以激起的反响之热烈是可以想象的,据统计连续一周 的家庭音乐会期间和后来不断受到的观众来信,有近 10 万封之多,可见观众对电 视直接参与这种形式的欢迎程度。 第四,节目内容趋于丰富。电视节目内容上在原有服务性节目以及文艺节目较 多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村题材的节目以及电视文艺片。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 国农业生产的空前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农民生活的极大改善, 广大农民 4王家贤.歌停舞罢话农家评山西省第二届农民演唱会.荧屏探微第 127 页 第一章 山西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11 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也都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农民们比过去更加迫切地渴求 文化知识,寻求致富之路,与此同时,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 势,在总人口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广大农民朋友需要电视节目,所以电视传媒必须对 此投以更多的关注、关怀这片热土为农民兄弟多办实事,电视工作者应该把反映农 业、农村、农民生活的节目送到他们面前,然而,当时纵观我国整个电视系统,在 反映农业、农村、农民题材和为农民服务的电视节目(三农节目)始终是电视宣传 报道的薄弱环节,认识到这一点,在台领导的直接策划和具体领导下,山西电视适 时增加了一档关于农村题材的电视节目黄土地。随着电视的迅猛发展,人民生 活的逐步提高,广大受众对文艺节目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时期,应运而生的电视 音乐片成为了电视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枝绚丽奇葩。 山西是民歌的海洋, 戏曲的故乡, 舞蹈的发源地,山西电视在这一时期与山西歌舞剧院等文艺团体合作,录制了大量 且反响强烈的电视音乐片。山西的文艺工作者怀着对家乡的热爱、对艺术的执着、 对黄土地的满怀深情,山西的电视艺术工作者立足本土,深刻挖掘,创作出了黄 土风情、太阳之子、好大的风、黄河一方土在全国频频获奖的电视 艺术片。纵观这些电视文艺片,不难看出这几部电视文艺片在题材上基本都取自于 山西这块热土特有的生活源泉, 山西是民间文艺的海洋, 是民间文艺的发祥地之一, 山西的民歌民舞在全国享有盛誉,誉之瑰宝、誉之璞玉都不为过。山西的电视文艺 作品在山西这块热土上散发着浓郁的黄土地气息、“山药派味道”。这些电视艺术 片不光是为山西的观众所接受,在全国也广受欢迎,甚至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浓烈的 “黄土热”,山西电视文艺片创造的佳绩正是对“真正民族的东西也正是最为世界 所接受的东西。 第五,结构多样。以专题节目电视桥为例,确定了以主持人为主体,以 现场直播方式为尝试性的、内容相对集中的板块栏目结构形式。所设栏目从内容上 分门别类,属于杂志型栏目。节目由日志介绍 、 天气预报 、 市场信息 、 电 视征婚 、 观众信箱 、 晚间快语 、 热点话题 、 广角镜 、 七彩家庭 、 生活 大全 、 风物小志 、 群星金星 、 特别来宾等小栏目组成。其中以小栏目晚 间快语为重点,几乎期期必有,是和观众见面最多的一个小栏目,且安排在第一 个出场,常常充当着“打响第纷为例,则采取以综艺晚会节目直播为形式,以行 业晚会、专题晚会、大奖赛、知识竞赛晚会三种类型为主的结构形式。 第六,电视剧创作依托山西特有的文化特色。山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三晋 大地上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俊杰之士,山西名胜古迹众多,享誉中外,丰富的历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电视事业发展研究 12 史资源,成为山西电视剧艺术工作者们宝贵的资源。从 1989 年组织拍摄的 32 集电 视剧杨家将 ,开创了我省历史电视剧的先河开始,先后又陆续拍摄了血染国 宝 、 玄中寺传奇 、 巧会康熙 、 珍珠衫传奇等多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其中 1994 年拍摄的晋昌源票号的成功更是标志着山西台拍摄历史剧题材电视剧走 向了成功,这些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不但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激情,还具有很 高的观赏性。与此同时,山西又是革命老区,山西辉煌的革命史也为艺术创作提供 了丰富的资源,在成功的拍摄了上党战役之后,又相继拍摄了大敌当前 、 晋中大捷 、 百团大战 、 红军东征等多部革命题材的电视剧,这些作品站在 历史的高度,塑造了一批不同的革命历史人物和爱国将领的光辉形象,艺术的再现 了辉煌的革命历史,使观众收到良好的革命历史教育。山西不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 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还是是民主革命的根据地,更是今日中国的能源 重化工基地,山西的电视剧艺术工作者始终把镜头对准普通群众、对准时代主调、 对准改革开放,创作出了以生活原型中的先进人物和英雄群体为基础的、具有纪实 风格的作品,成为电视剧创作的重要特色而倍受青睐,以纪实为特征的现实主义风 格电视剧是这一时期山西电视台电视剧的风格, 这类电视剧首先取材于现实生活的 题材,表现了生活中可敬、可亲的普通人物的生活,镜头直接对准现实生活,其中 1989 年拍摄的有这样一个民警 ,如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通的大同民警 崇高而短暂的一生,这部电视剧没有多少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全剧只是对一个人 平凡生活的叙述说起来有这样一个民警这部电视剧有些像纪实的报告文学,全 剧的大部分镜头是在大同市的马路上拍摄的, 路过的行人在不经意间就做了群众演 员,全剧没有搭建设置场景,演员的表演也很本色, 一个医生的故事是一部以 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改编的电视剧,真实的表现了一位人民心中的好医 生。 一个医生的故事采用写实的手法、纪实的风格,取景于街头。 第七,有了初始化的观众定位意识。黄河电视台最先做出了准确的观众定位, 其定位就是城市观众,把镜头对准城市老百姓,主打都市特色, 黄河新闻不仅 配合省委、 省政府中心工作抓大的报导, 更把镜头对准老百姓, 以老百姓身边一炮” 的任务。而文艺节目以五彩缤的事抓起,反映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情。在黄河新 闻中,观众们常常可以看到黄河新闻的记者们深入到街头、菜场、建设工地中, 现场报道跟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这样的风格使自己的新闻更贴近生活、 贴近观众、贴近实际,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赢得了广大观众 的喜爱。 第一章 山西电视事业发展历程 13 1.2.3 成绩展示及原因分析 纵观(19881997)山西电视事业的发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列举下来有如 下几点: 第一,新闻节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山西新闻取得了 1989 年中央电 视台采用量 716 条,1990 年 825 条,1991 年 845 条,5夺得全国省市在中央电视台 用片量连续三年第一的好成绩,从而实现了三连冠,并且很多单条新闻频获全国新 闻类大奖。 第二,许多方面开创了历史之先河。 1冲破传统观念的影响,开创亚洲第一个电视征婚服务性节目电视征婚。1988 年 7 月山西电视台在全国第一家推出了电视专题谈话栏目电视桥,其中小栏目 电视征婚首创亚洲电视征婚节目形态,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比 1991 年北 京电视台开办的今晚我们相识,1998 年湖南卫视创办的的玫瑰之约、非 常男女,2010 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要早很多年,至今这一节目形式仍然受 到很多电视台的青睐和电视观众的喜爱, 如今全国各地的电视征婚节目大有越办越 多、越办越精彩之势。 2第一个创办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纪实性、述评性的栏目,1995 年诞生的 农村节目黄土地 ,比其他省市的同类节目例如辽宁电视台 2000 年创办的黑土 地云南电视台的红土地四川电视台的金土地要早许多,在全国开创了“农 村文化形态” ,在全国掀起了“用电视表现农村文化”的新形态这在我国电视新闻 史上可谓创下了第一。 3.首开国内电视栏目现场直播先河。1988 年 7 月。山西电视的节目改革方案 出台,这实际上是从节目内容到节目形式的现代化更新,改革之后一个很重要的特 点是节目开始直播, 现场直播实际上是从新闻的实时性扩展到对所有电视节目的要 求,因为这恰恰是点是这种现代化传播媒介具备的功能,无论是报纸还是电影都不 可企及的,如果能够理解公众对新闻想尽早知道,恨不得就在新闻事件现场耳闻目 睹的这种需要,那么,理解电视直播节目的产生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山西电视在全 国诸多电视台中率先对新闻、 专题、 文艺节目全面推行直播的初衷。 节目直播之后, 观众大增“天涯共此时”的感觉。特别是电视新中央电视台长杨伟光带领二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N120205008A 一种用于光伏一体化玻璃釉料的均匀混合搅拌装置
-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复习讲义)-202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山东专用)原卷版
- 天津和平区某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 诗词赏析15首(原卷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
- 人生之舟(第四单元)-2025-2026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素养通关训练(解析版)
- 老师不做课件的原因
- 配眼镜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外墙外保温系统用建筑密封胶》编制说明
- 2025年度绿色建材砂石料采购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度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承诺书
- 项目部刻章申请书
- 版挖掘机租赁合同
- 语言学概论全套教学课件
- JJF 1265-2022生物计量术语及定义
- GB/T 8118-2010电弧焊机通用技术条件
- GB/T 17421.7-2016机床检验通则第7部分:回转轴线的几何精度
- 电工技能测试
- 药事管理学全套课件
- 数字色彩课件
- 社区心理学课件
- 质量整改通知单(样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