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新时代的精神高地——浅谈王家新的诗学建构.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新时代的精神高地——浅谈王家新的诗学建构.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新时代的精神高地——浅谈王家新的诗学建构.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新时代的精神高地——浅谈王家新的诗学建构.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新时代的精神高地——浅谈王家新的诗学建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时代的精神高地 浅谈王家新的诗学建构 文艺学专业 研究生:范潇兮指导教i j i l i :刘朝谦 摘要:王家新是继朦胧诗之后9 0 年代诗坛里程碑式的人物,也是这一时 期诗学的领军人物,一个用灵魂来歌唱用生命来写作的诗人,可以说他是诗坛 精神高地的奠基者,他用自己独特的王氏话语给精神贫乏的中国诗坛带来了理 想之火。本文试图从王家新诗歌、散文和随笔中找寻他真正涉猎的关于写作和 文学史意义的问题,着重分析他走出的诗歌美学标准和建立的一系列诗学理论 体系。 全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王家新诗歌、诗学创作内容和发展变化阶 段,在9 0 年代诗坛转型期,他的诗歌怎样出现发展和变化,以及追求知识分子 话语权的原因,最终提出他的诗歌理论:回归生命的真实,重建诗歌的精神, 形成独特的中国话语。第二部分为王家新创造的诗学美学标准,从对自我的存 在和生命的选择、对话孤独的灵魂、生命的苦难意识以及追求生命的终极价值 四方面详细论述。第三部分为王家新构建的新型诗学理论体系,着重分析个人 写作、中国话语场、跨文体写作、互文写作和反讽的塑造。第四部分就王家新 知识分子诗歌精神的皈依和重建的探讨:通过与于坚诗学的比较,总结出王家 新构建的一整套全新诗学理论体系以及他重新倡导的诗歌精神建设。同时反思 王家新诗学在当下文化环境中是否经得住考验等一系列问题,感叹诗歌在当下 不能走出自己的生存悖论,进入不了大众的国度。王家新以独特的诗歌策略和 知识分子话语重新建构了他的诗学王国,不愧为中国诗坛新时代的精神高地。 关键词:王家新独特话语回归生命重建诗歌精神中国话语场个人写 作反讽互文写作诗学理论体系 a b s t r a c t w a n gj i ax i ni st h a tt h en i n e t i e sp o e t i cc i r c l e sm i l e s t o n ei sd y a d i cf o l l o w i n g m i s t yp o e t r yt h ep e r s o n a g e ,i s a l s ot h a t t h i se x p e c t st h ep o e t i c sc o l l a ra r m y p e r s o n a g ef o ras h o r tw h i l e ,o n eu s e ss o u lt oc o m e t os i n gi np r a i s eo ft h ep o e tw h o u s e sl i f et oc o m et ow r i t i n g ,c a nc r i t i c i z eh i sf o u n d e rw h oi sp o e t i cc i r c l e ss p i r i t h i g hl a n d h eu s e ss e l fm r s u n i q u ek i n g u t t e r a n c et og i v es p i r i tp o o rc h i n e s ep o e t i c c i r c l e st oh a v eb r o u g h ta b o u tf i r eo fi d e a l t h em a i nb o d yo fab o o ki sh i tb yt r y i n g t oc o m p l yw i t hw a n gj i ax i np o e t r ya n ds o n g ,p r o s ea n di n f o r m a le s s a yl o o k i n gf o r t h ep r o b l e mt h a th ed a b b l e si nr e a l l ya b o u tw r i t i n ga n dh i s t o r y o fl i t e r a t u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i se m p h a s i z e sa s e r i e so fp o e t i c st h e o r ys y s t e ma n a l y s i n gt h ep o e t r y a n ds o n ga e s t h e t i c ss t a n d a r da n db u i l d i n g - u pt h a th es t e p so f f f u l lt e x ti sa l l o t t e df o rf o u rm a j o rp a r t p a r tic h a n g e sas t a g ei no r d e rw a n g j i a x i np o e t r ya n ds o n g ,p o e t i c sc r e a t i o nc o n t e n tc o m p o s ei nr e p l y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h e n i n e t i e sp o e t i cc i r c l e st r a n s f o r n l s ,h o w , h i sp o e t r ya n ds o n ga p p e a r st od e v e l o pa n d c h a n g e s a sw e l la sr u n n i n ga f t e rt h ec a u s et h a ti n t e l l e c t u a lu t t e r a n c ew e i g h su p ,t h e p o e t r ya n ds o n gb r i n g i n gf o r w a r dh i mu l t i m a t e l yr e a s o n s w i t h :r e t u r nl i f et r u e n e s s , t h es p i r i tr e b u i l d i n gp o e t r ya n ds o n g s ,u t t e r a n c ef o r m i n gu n i q u ec h i n a p o e t i c s a e s t h e t i c ss t a n d a r dt h a tp a r ti ii sw a n gj i ax i nc r e a t e s ,f o u ra s p e c tc o m m e n t st h a t d e t a i l e d l yf r o mt h el o n e l ys o u lc h o o s i n g ,h a v i n gad i a l o g u e ,t h el i f e s u f f e r i n g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t h ep a r o x y s mv a l u er u n n i n ga f t e rl i f e t oo n e s e l fe x i s t e n c ea n d l i f e p a r ti i ii st h en e wm o d e lp o e t i c st h e o r ys y s t e mt h a tw a n gj i ax i ns t r u c t u r e s , e m p h a s i z e sa n a l y t i c a li n d i v i d u a lw r i t i n g ,c h i n e s eu t t e r a n c es t r i d i n go v e rs t y l eo f w r i t i n gw r i t i n g ,e a c ho t h e rl a n g u a g ew r i t i n ga n do p p o s i n gm o l d i n gc h a n t i n g p a r t i vm o v e st o w a r d sv i g o r o u sw a n gj i ax i ni n t e l l e c t u a lp o e t r ya n ds o n gc e r e m o n yo f p r o c l a i m i n gs b ab u d d h i s t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d i s c u s s i o n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b yt h e 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y uj i a np o e t i c s ,t h es u m m a r yp u t su po n e b r a n d n e wp a c k a g e p o e t i c st h e o r ys y s t e mt h a tw a n gj i ax i ns t r u c t u r e sa n dt h ep o e t r ya n ds o n gs p i r i t t h a th ep r o p o s e sa g a i nb u i l d s w h e t h e rw a i t i n gf o ras e r i e so fp r o b l e m a sar e s u l to f f i r m l yh a v i n ga no r d e a li n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i nt h ei n s t a n t l yt or e t h i n kt h ew a n g 2 j i ax i np o e t i c sp r o f o u n d l ya tt h es a m et i m e ,m a s s e s sc o u n t r yh a v i n gs i g h e dw i t h f e e l i n ga b o u tp o e t r ya n ds o n gs u r v i v a lp a r a d o xb e i n ga b l et on o ts t e ps e l fo f fi n i n s t a n t l y ,e n t e r i n gw i t h o u te n d w a n gj i ax i nh a sc o n s t r u c t e dh i sp o e t i c sk i n g d o m a g a i nw i t hd i s t i n c t i v ep o e t r ya n ds o n gt a c t i c sa n di n t e l l e c t u a lu t t e r a n c e ,h a s d e s e r v e dt ob ec a l l e dc h i n e s ep o e t i cc i r c l e sn e we r as p i r i th i g hl a n d k e y w o r d s :w a n gj i ax i n ,u n i q u eu t t e r a n c e ,r e t u r nl i f e ,r e b u i l dt h ep o e t r y a n ds o n gs p i r i t ,c h i n e s eu t t e r a n c e ,p e r s o n a lw r i t i n g ,c h a n to nt h ec o n t r a r y ,e a c h o t h e ra r et a t t o o e dw i t hw r i t i n g ,p o e t i c st h e o r ys y s t e m 3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型塑遂耋! 至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 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 索;2 ) 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 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话断歹 签字日期:汐年歹月9 日 导师签名: 签字同期:曰 喜乡 ,矿 月 饬歹 , -llji-_14j,年 a 9 绪论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可谓是中国诗歌最辉煌和波涛汹 涌的年代,一批又一批的诗人用自己的灵魂谱写和歌颂着这一段历程。可是, 诗歌作为小众的产物,它总是不能阻挡时间流逝的步伐。在这一段辉煌流变之 后,中国诗歌也掉进了整个文学艺术的桎梏,慢慢地走向边缘化,承受着它的 销声匿迹和黯淡。我们总是不能掌控时代的变化,八十年代市场经济大潮和商 品化的卷入,文坛乃至诗坛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中国诗歌和中国诗 人面对现实的困惑,只能在困境的边缘下重新审视和反思自己。于是王家新走 了出来,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作为这个时期诗坛精神式的人物,他所呐喊的 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精神和内涵。他的一系列诗学建构犹如一把劈向时 空的利剑,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罩保持着他的高度和力量。 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诗坛里,王家新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经历了诗歌 的转型,逐渐在争议中慢慢成长。从朦胧诗歌的八十年代到转型期的九十年代, 来自社会以及文化自身的转变迫使中国诗歌感到巨大的压力,诗人们感到焦虑 和迷茫。然而就诗歌自身魅力而言,它所散发的独特风味乃至纯洁的精神都鞭 策着诗人们不断向前。王家新在这样一个现实经济的洪流压抑下,仍然坚持着 诗学的追寻,孤独探索着至高精神,他宛如大海之中的一叶帆船,然而他始终 牢牢的抓住船舵,划出了一条用他自己的诗歌诠释的生命和精神的航线。王家 新跨越了朦胧诗歌中代言者的身份,重新建构了写作、文学、自身和历史语境 关怀在一种新时期之下的发展关系。他在自己的诗学体系下总结出一套“个人 写作方式”,他用这样的方式对转型期的中国诗坛深深地发出了疑问,到底我们 诗人该怎么做? 在王家新众多的理论中流露出了,为什么应该进行诗歌写作? 因为这是一种可以与时代并肩媲美的艺术方式,它承担了人类理想的精神高地。 程光炜曾经说王家新的诗歌是“当代中国诗坛的启示录,它象征了诗歌领域的 一种内在的精神觉醒。 他把自身内心的尊严放在了首位,加之强大的精神动 力使他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和生存的差异,他就是一个全心全意用生命来创作 的诗人,他的脑子里总是装满了对生命存在、对生活美好以及对人自身处境的 思考,然而在他的肩膀上也少不了对民族和历史命运的承担。王家新是一个深 沉的诗人,是一个悲凉的诗人,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将深沉和悲凉化为一种动力, 厚积而薄发。 程光炜:岁月的遗照序,见程光炜诗歌时评,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2 。 l 可以说王家新不愧为时代精神领袖式的诗人,他的经历代表着顾城“黑夜 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的一代人不停在诗歌这条道路上 跋涉着。在他一首首用生命而唱的诗歌中让我们回到了诗歌本质的要求,他在 诗歌理 论与实践方面大胆的尝试着,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走出了一条王 家新式的诗歌美学标准。本文试图从整体上由王家新诗歌和诗歌理论入手,对 比阐述同时期的其他诗歌理论,详细论述王家新诗论所涉及的美学标准和诗学 理论体系,并指出他的独到之处,同时探求王家新诗歌理论的价值和意义,上 升为对王家新诗论的追问。希望能尽我所力将王家新诗学理论谈得客观详尽。 2 一、喧哗与孤独:王家新诗学的生成背景 王家新对诗歌下了定义,他认为诗歌是照亮盲人眼睛的一面明镜。眼睛是 心灵的窗户,而诗歌是照亮眼睛的一面镜子,它同样也能照亮我们的内心,是 心灵的语言和心灵的感伤激荡起人们的共鸣。他是一个纯粹用心灵写作的诗人, 心灵外在的显露成就了他的写作方式,他站在自身存在和生命领悟的高度重新 审视,由现实生命的魅力越向文化艺术,这个社会文化到底需求什么,或许不 仅仅是来自自身的体验,更多的应当具备承担民族和生命的勇气。在八九十年 代所有的文学作品罩,我们不难发现它们不知道灵魂究竟为何物? 王家新在这 样缺乏理论的时代提出诗歌的写作:回归自身生活体验,把握生命灵魂,在孤 独中完成。在经济大于一切的年代,知识分子被边缘的年代,一切都消解的年 代,王家新用自己诗歌理论话语保存了诗歌的地位,展示了知识分子应有的道 义。 1 、2 0 世纪9 0 年代诗坛的转变 九十年代的新生诗歌在经历朦胧诗歌的狂潮后出现了新的转变。面对着诗 歌的萧瑟和边缘化,诗歌应该如何写作如何发展成为了摆在诗人们面前的一道 难题。来自社会以及自身内外两方面的压力,诗人们积极面向世界做出调整。 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在叙事性方面,张曙光首先做出了实践,在八十年代中 期就已经开始了探索,随后一大批诗人例如肖开愚、孙文波、臧棣等诗人的积 极配合,叙事这一特征已经在诗歌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点。而另外一方面, 诗歌的戏剧化在九十年代也很明显,比如陈东东说到的喜剧感和历史的场景化, 翟永明加深了对悲剧意识的解说以及对角色意识的加厚,臧棣对生活场景的关 注和对反讽的进一步深入化。而这一时期最让人兴致高涨的就是王家新提出的 关于知识分子个人化的写作。可以说,这提出的种种已经表明九十年代的诗人 们开始了新新方式的创作,摆脱了代言人,或者依靠情感创作的桎梏,形成了 一条属于自己在这个时代的写作之路。 时间转瞬到九十年代,对于中国诗歌而言,它处在一个阴暗的角落,可是 诗人们没有放弃,仍在写作,但他们明白已经失去了欣赏者。商品经济化,人 们越来越倾向于物质利益,对于精神生活方面,尤其是诗歌的欣赏大幅度减少。 于是来自诗歌孤独化与社会世俗化之间的纷争,愈加促成了诗歌成为小众的产 物。骄傲的诗人们意识到越是时代庸俗,就越应该在诗歌中寻找出面对社会和 3 道德的勇气。然而现在总归是现实,失去了大部分的读者,诗人们也缺乏创作 的耐心,在诗人们的世界里支撑精神体系的是来自西方的理论和高深的文化, 而对身边的日常生活的漠不关心拉大了他们与读者的关系。当他们猛然醒悟之 后,却又陷入了另外一种迷惘之中,为了迎合大众的欣赏,完全不顾文化视野, 这是可行的吗? 也许这种诗歌能够朗朗上口,能够直达普通人的内心,从身边 小事和日常生活写起去触摸和感受世界,他们会为自己的肤浅感到困惑,因为 在这样的诗歌旱找不到诗人的灵魂和精神。而纯粹的一味高深下去,又面临着 失去读者的可能,所以在九十年代末,出现了两种诗歌的对立之争,那就是闹 得沸沸扬扬的“知识写作 与“民间写作 之争,这次争论是在朦胧诗之后最 大规模的关于中国诗歌发展道路的论争,它们的激烈程度不可罕见。然而事情 之后仔细思考,或者当时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两种派别的诗歌分歧真的有那 么大吗? 为了中国诗歌的发展,为了中国诗歌的继续下去,诗人们有义务捍卫 诗坛的王国。可是纵观中国诗歌的发展并不是两大争论可以解决的,也并非一 派知识分子写作或者一派民间写作可以挽救的,诗歌能否停在大众的视野里, 能否打动人们的心灵,关键的并不在于它站在哪种立场,而在于它内部所指向 的精神高度。 可以说王家新就是一位有着精神高度的诗人,在他的思想里一直留存着对 中国诗歌未来走向的思考。知道王家新的人都会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诗歌精神 的奠基者,程光炜先生曾在诗歌时评里说道王家新是“以个人的痛苦去品尝民 族乃至人类的痛苦,然后,又从民族和人类的整体上去向上回到对个人勇气、 责任和良心的质问”。王家新的创作脱离了以前诗人们不切实际的高扬赞歌, 而是立足于将自己的情感扎根在诗歌之中,在这样一个沉重的年代里,他知道 用沉痛的话语疗伤个人的经历,用自己孤傲的眼光凝视着民族和历史沧桑的巨 变,转化在自己灵魂的创作中。他是这个时代的孤独者,孜孜不倦地在自我的 精神王国里追寻,大众世俗的声音被他抛到了脑后,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在这个诗歌被大众所遗弃的年代里,只有用自己的声音为诗歌的存在而呐喊。 王家新带来了诗歌的春天,带来了诗歌独立的尊严,在他的引领下诗歌走向了 一段新的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文坛乃至诗坛都受到了强烈的 程光炜:序岁月的遗照,见程光炜诗歌时评,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 0 0 2 ,第4 7 页。 4 冲击。小说和诗歌已经失去了昔日的霸主地位,取而代之的便是通俗文学和纪 实文学;看书也不再是大众消遣和娱乐的方式,网络和电视电影的发展已经势 不可挡,可以说商业利益取代了一切。在这样一个商品化的时代,诗歌就如同 讽刺品一般显得如此的嘲讽。诗人们为了迎合利益,大量世俗直接的语言充斥 在诗歌里,使得诗歌失去了他应有的深度,诗歌没有了诗意,没有精神,一切 都只是一具散发着霉味的躯壳。 但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被世俗化,王家新在诗歌已不被大众承认的时代里 仍然保持着他高昂的精神,接受着时代给予他的考验,时刻关注着社会,把握 着人类的精神家园。然而在王家新的内心世界里,他目睹着诗歌萧条给他带来 的伤痛,他是一个诗人,是一个高尚的知识分子诗人。在这个时代里,他深深 的被刺痛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诗人就真的悲哀了吗? 知识分子的诗歌就真的 从此落寞了吗? 他不仅一遍又一遍的责问自己。我们可以从他最具有代表性的 帕斯捷尔纳克和瓦雷金诺叙事曲里感受到诗人的内心独白。“这就是你, 从一次次劫难里你找到我检验我,使我的生命骤然疼痛”、“蜡烛在燃烧我们 怎能写作? 当语言无法分担事物的沉重,当我们永远也说不清”这一切将诗 人在这个时代的境遇表现得淋漓尽致,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洪子诚先生在评述 王家新时说到:“他是一个用生命而写作的人。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罩,人们 应该怎样面对生活,面对生命,尤其是对命运的承担和对民族的思考。在众多 的诗人里,王家新做到了。王家新的所有诗论罩,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个 按照内心写作的诗人,他的所有创作都是从内心出发,最纯洁地表达着自己内 心的想法。但是他又不同于以往的任何诗人,他将批判点立足在时代和历史之 巅”,他的创作填补了这个时代的精神创伤,是这个时代靓丽的精神风景线。 王家新在9 0 年代诗歌世界里确实有他的存在之处,他的出现证明了诗歌仍 旧是一个时代不可替换的产物,诗歌的魅力不可更改。于是从诗歌活跃的八十 年代到诗歌寂寞的九十年代,从机械的模仿生活,写下一篇篇洋溢着热情的理 想诗歌到淹没于现实生活,在利益的大潮里挣扎,孤独地对抗着世俗,仍旧活 在诗歌纯洁的王国里,王家新在变化,时代在磨练着他的品质,在拷问着他的 灵魂,但他的骨髓里仍然流淌着一股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对精神的历练和追求。 洪子诚、刘臀翰:中国当代新诗史( 修订版) ,北京:北京大学f h 版社,2 0 0 5 ,第2 5 5 页。 洪子诚、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 修订版) ,北京:北京大学f 版社,2 0 0 5 ,第1 2 6 页。 5 2 、王家新在新时代的话语 王家新在新时代的话语是:追求知识分子话语权,重新建构诗歌理论的精 神高地。我们可以说王家新用自己的话语,对当下文学的偏激和浮躁进行着一 种挑战,承担起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勇气和独立的精神。他用他的诗论向世俗挑 战,证明出何为真正的诗人? 一个真正的诗人是远离繁华的世俗,站在时代的 高处用心思考。而什么又是所谓的诗人的精神呢? 这便是一种不为浮华和喧嚣 所左右,以进行“一种专注的、能够深入文学与生活的内部黑暗的写作 。 来自诗人内心的共鸣产生了诗歌的写作。诺瓦利斯说,“诗是对感情、对整 个内心世界的表现,因为诗的语言就是那种内在力量的外在表露。从而,诗的 语言成为沟通个体的内心世界与一个超个体的整体世界的媒介。在语言的国度 里,诗歌总是思考着人类生命和生存的哲学。”圆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朦胧诗 掀起了一段辉煌,一群又一群的青年人呼唤对生命最本真的回归,高扬启蒙主 义的旗帜,在那个时候,诗歌成了最流行的元素。然而,这股诗歌的精神并没 有延续到八十年代末,来自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转型,以及诗歌本身的压力, 使得一批批的诗人感到迷茫和焦虑。许多诗人退出了诗歌的写作,诗歌正在慢 慢失去原本的霸主话语权。诗人王家新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写出了种种时代 变迁给他带来的冲击,仍然关注着人类的精神状况。现实的寂寞处境、精神求 索的艰辛和经济社会里作为诗人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一系列的折磨在拷问着王 家新的灵魂,但是他始终坚信着诗歌永恒的魅力和对人鞭挞的精神力量可以战 胜这一切。所以在那样的时代里,王家新仍然作为一个为诗歌而生的诗人,屹 立在诗歌的王国中岿然不动。 王家新摆脱了时代的桎梏,创作的心境也变得平和起来。“纯诗写作 已 经成为了他的理念,于是王家新创造了“人与世界的相遇”这一理想化的诗 歌理念。然而纯诗的写作和时代已经造成了一种脱离,潜心于纯文本的诗歌写 作,而不与时代和语境发生联系的话,那么诗歌就断裂了。王家新意识到一旦 诗歌和我们生存的环境发生摩擦的时候,他必须完成一种诗学意义上的转向。 他用自己的存在来承担起人类命运和时代生活的压力,通过诗歌这一形式展示 了生命的真相,让诗歌成为既能承担我们当下时代的命运,又保持着一种高贵 王家新: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后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 9 9 7 年9 月第一版。 刘小枫:诗话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1 1 月。 王家新: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f ;版社,1 9 9 7 年1 1 月第一版。 上家新;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东方出版中心,1 9 9 7 年9 月第一版 6 的时代精神艺术的存在。朦胧诗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这样一个转型的社会里, 诗人们应该怎样,诗歌又应该怎样? 王家新深深追寻着这些问题,他把目光转 向了遥远的欧洲,企图从那里寻找到真实的自己,真实的诗歌世界。面对精神 和文化的双重流亡和苦闷,他也触及到了所有现代人遭遇的精神流亡和无家可 归的感觉。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没有诗歌昂扬斗志的时代,诗人落寞被无 尽的伤感包围中,诗人独自承担着,以一种无比包容的姿态,在他们之间寻找 着一种平衡。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和多元文化语境的冲击下,在物欲横 流的现实世界的压迫中,诗人始终坚守着一种信念,一种对诗歌精神的守望, 承担着诗歌独特的精神。 在这个独特的年代里,诗人们究竟该何为? 王家新有着自己的话语权。他 坚持着知识分子话语的写作,以知识分子对现实负责的态度,从诗歌出发,对 文化、时代、精神作出了自己的探索。他希望在“对当下语境的卷入中,依然 保持诗歌对现实的纠正和转化的力量,保持诗歌本身的精神准则,艺术难度和 包容性的力量。 比如王家新诗歌词语的运用是很讲究的,看似一个很平常朴 素的词,却有着其妙的暗示和隐喻的力量,充分展示着一个灵魂在我们这个时 代真实的写照,一种坚韧的生命意志的标志和一段关于诗人信仰和灵魂的拷问。 他认为诗歌是一种很严肃的认真的写作,这和他的气质有关,他主张诗歌的写 作应该成为一种与时代相称的艺术。在这样一个唯美和艺术成为时尚的年代里, 王家新要以知识分子的姿态对诗歌负责,引领诗歌的独特话语权。 读罢王家新的诗歌,总是给人一种强烈的厚重感,直逼人心的沉重。这是 一个轻飘飘的时代,是一个失去了重量的时代。王家新用自己的肩膀独自承担 来自社会、时代和历史的压力。诗歌的写作是王家新承担压力的最好表达方式, 他自己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把我们同时代联系起来,但又从根本上区别开来 的方式。 所以对王家新来说,诗歌的写作不仅仅是能写出几首好的作品的问 题,而是能够承担对人生、时代和文明的追问,承担起对灵魂的终极关怀的问 题。王家新把这种追问和关怀,把一种少见的思想性和洞察力带入了当代诗歌, 提升并拓展了诗歌对时代精神的话语,使得诗歌在一个更大的文化范围内有了 自己话语权和领土。可以说王家新用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为转型期的诗歌带来了 一丝活跃的气氛,他独特的方式和对诗歌深深的眷恋让诗歌仍然屹立在麦田里 王家新:从一场蒙蒙细雨开始,淮北:淮北煤炭师院学报1 9 9 4 年第4 期。 王家新:回答p q 十个问题( 节选) 见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一l :海东方f 版社,1 9 9 7 年。 7 岿然不动。 3 、王家新独特诗论的定格 9 0 年代之后王家新通过诗歌的写作以及理论的不断总结,完善了他对于诗 歌理论的最终定位,那就是:回归生命的真实,重建诗歌的精神,形成独特的 中国话语。他对黑暗的体验不再仅仅指向历史的空间,更多的是指向了诗人自 己的内心世界;对时代的苦难不再是发出撕裂般的嚎叫,更多的是以一种包容 的姿态默默的承担,达到对自己真实存在的揭示,回归自己最本真的生命本体, 在诗歌的国度里寻找真正的精神乐园。 他在一篇诗学论文中写道:“文学的存在会一而再地要求再生、对应和改写, 以成就它自身。一部文学史,无非就是文学自身的这种不断重写,变通与 自我调节,而一个诗人如果脱离了文学的这种重写或者说被写,他就不 对文学构成意义。”从新时期开端的朦胧诗,从承受民族苦难的英雄,到按 耐不住生存焦虑而充任个人英雄。他们中间也有人改变着,如北岛就曾从庄严 走到反讽,但这种转变更像是形式化的,而非真正的心灵转变。当我们谈及王 家新的转变时,他所改变的j 下是弥补了西方文学里曾经被我们所抛弃的关于内 在精神的抒写。正如帕斯捷尔纳克里所写的:“这就是你,从一次次劫难里 你找到我检验我,使我的生命骤然疼痛从雪到雪那些死亡中的闪耀,和 我的自己的土地。 他把一切苦难变成了音乐,他对人心黑暗的持续的追问,他 的不做作的清晰的敞开的自我,无一不显示那种精神在新时代的重写和复活。 这一切对困惑中的人们,对苦难中的诗人们,对于拒绝做当面英雄而独自承担 虚无感、无价值感的人们也是需要的。王家新是一个追寻着诗歌精神的人,独 自承担苦难,向着超越自身灵魂的高峰攀登,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真实存在,自 己在这个时代作为诗人的真实存在告诉这自己该怎么做。“在这个时代,如果我 至死不能和某种东西守在一起,我就会漂浮起来。漂在大街上,或一首诗歌另 一首之间。”他在诗歌的国度里寻找到了自己真实的存在,但是他真正的精神 家园找到了吗? 他疯狂的追寻着,将目光转向了欧洲,企图从那里寻找真实的存在,以拯 救“连真实的,能够触及到良知的痛苦也没有了,连说不与唱挽歌的能力 干家新:i 口i 答叫十个问题( 节选) 见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上海东方出版社,1 9 9 7 年。 王家新:对隐秘的热情上家新著,北岳文艺出版社,1 9 9 7 年1 1 月第一版。 8 和资格都没有了的中国文坛。可以说,这是王家新的形而上的自我的精神 放逐,是一次追寻自身存在行的渴望与冲动。他置身于现代大都市感到的更多 却是流亡,灵魂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在你上路的时候没有祝愿,这就是流 亡”( 词语) 孤独的灵魂造就了精神上的流亡和痛苦漂泊。“当你了望,似乎 在一片虚无之外仍是虚无。于是你知道了你的限度。”在欧罗巴的秋天里, 作者在一盏烛火下捧着亲人的来信,泪光闪烁在一行行的母语之中这些句 句让人揪心的诗句,凝聚着一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的痛彻心扉思念故乡的 怀乡之情。这些就是王家新旅居欧洲的历程。任何的离乡和迁徙,涉及到的最 根本就是人生的痛楚和无望。正是这一切造就了王家新的孤独,他在那里所写 下的一切都透露着难以掩饰的怀乡之情。但是王家新的诗歌中不仅仅是表达一 种思乡的情结,透过他的诗歌我们看到了在更为广阔的历史语境中,汉语文化 的流亡和失落。于是他在声音里说道:“个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你所 发出的声音一种曾造就了孔子、庄子、李白和杜甫的声音,汉语的声音! 正是这种声音高于一切。他只能和他的母语相依为命,既领受他的圣神洗 礼,也分担他的一切:光荣、耻辱和贫穷。”省文化的抑制和母语的流亡使王家 新陷入了更深的孤独中,汉语作为一种历史性的诗性语言固然伟大重要,但作 为世界范围交流的语言,它几乎不可能。正是由于这种语言交流和文化上的隔 膜,致使中国文学无形中被排挤在某种中心之外。为了丰富和拯救母语,王家 新不断地发出一种纯正而深厚的汉语的声音,种曾造就了五千年文化的声音。 他的诗在理性层面上进一步揭示了不仅是旅居海外,而且是所有现代人遭 遇的“精神流亡和无家可归”的残酷现实。王家新通过对自己这代人精神与文 化的双重流亡与苦闷的揭示,进一步揭示出现代人存在的本质状态,优秀诗人 的生命体验。无论是漂泊在外的诗人,还是守居在家的诗人,都表明了现代社 会已经渐渐恶化了诗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根基,诗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 异乡人在自己家里一样。当诗人定居在自己自身生命内核时,漂泊才是可能和 有效的;或者当诗人漂泊的历程不再是一种盲目的放逐时,定居才具有重建灵 魂家园的积极性。 王家新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无论是人与世界的相遇,还是追逐远逝的 踪迹;无论是对灵魂漂泊的感叹,还是为这个正在逝去的时代所唱的挽歌。他 王家新:对隐秘的热情见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王家新著,东方m 版中心,1 9 9 7 年9 月第一版。 王家新:声音见对隐秘的热情王家新著,北岳文艺f f 版社,1 9 9 7 年1 1 月第一版。 9 把诗歌当做自己生命的最后归家,以诗歌写作的方式犀利的澄明了生存和生命 的真相,携带着这一代人所丢失的精神向上爬。可以说王家新正是透过诗歌整 体包容的力量,寻求到了自身的存在合理性。没有诗歌,王家新感受不了自己 的存在;在漂泊和回归中王家新体会到了诗歌赋予他真正的精神内涵。 1 0 二、理想与现实:王家新诗学的美学标准 在王家新的诗学理论世界里,充满着理想与现实的双重性,“诗歌写作是 一种把我们同时代联系起来但又从根本上区别开来的方式。但即使不做这样的 限定,诗歌也依然在做它自身的双向运动”。的确,诗歌由现实出发,交织着 理想,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白。王家新是一位用心灵书写诗歌的人,发自内心 的感触让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震撼,迫使我们不断去追寻、去追逐。他的诗歌、 他的理论都从自身出发,从身边的小事、自己的感受乃至生命的体验提笔,折 射出一个时代所需要的知识分子道义和责任。王家新不忘对自身进行关照,进 而上升到社会历史和民族,用审美的眼光诠释着,将知识分子的现实处境和理 想人格相结合。8 0 年代末中国文学缺少灵魂的抒写,几乎在所有的作品里都看 不到灵魂的痛苦。而王家新之所以在9 0 年代初与读者们打成了共识,是因为他 的诗歌和理论在讲述自身的同时都在思考着灵魂。他对自我存在和生命的思考、 与孤独灵魂的对话、追求生命里的苦难意识和对生命终极价值的追问等一系列 问题组成了他诗学体系罩的美学标准。就好比他自己说的“与峰顶相比,我更 倾心于斜坡:他提供一种回头俯瞰的角度,同时又让人感到来自更高处的召唤。 在这样一个一切都趋向于消解的时代,批判知识分子备受冷落的时代,王家 新用自己的诗歌以及倡导的诗学理论构筑起了一道世纪的风景线,用他知识分 子精神所担当话语的诗,在这个飘摇的年代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1 、生存空间的悼念、歌颂者:对存在和生命的现实态度 王家新曾经说过:“正是人与世界的相遇,才造就了美好的诗歌。 海德 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把时间提升到一个非同小可的地位。时间性是人的 生存、人的在世界之中先验结构,是人的生存的种种状态的地平线。“时间性使 存在、实际状态与沉沦之统一成为可能,并即如此原始地建立烦的结构之全局, 烦之诸环节不是靠任何积累拼凑起来的,正如时间性自己本身不是由将来、曾 在与现在随着时间之流才组成的一样时间性的这些可能方式使亲在的 方式之形形色色成为可能,尤其是使本真的与非本真的存在之基本可能性成为 可能。对于王家新来说,他写作源于外物对心底的刺激或是心里有很多想说 千家新:谁在我们中间,见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王家新著,东方 版中心,1 9 9 7 年第一版。 干家新:【口j 答p q 十个问题( 节选) 见夜莺侄它自己的时代l 海: :海东方出版社,1 9 9 7 年。 f 家新:人与世界的相遇,见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f f j 版中心,1 9 9 7 年9 月。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问,三联书店,1 9 8 7 年1 2 月 出来的话,来自他血液里某种沸腾的感觉迫使他提笔。诗人们喜欢观察,喜欢 体悟,正是这样的感觉才使得他们体会到了自身的存在、自己生命的真正价值 和意义。正如他在蝎子里所写的: 翻遍满山的石头 不见一只蝎子:这是小时候 哪一年、哪一天的事? 如今我回到这座山上 早年的松树已经粗大,就在 岩石的裂缝和红褐色中 一只鞋子翘起了尾巴 向我走来 与蝎子对视 顷刻问我成为它足下的石沙 这样一首诗歌就在不经意间生成了,真的比想象还突然。就像王家新所认 为的“世界其实一直就在你我的身上存在着,它就这样生长了这么多年,直到 突然被你意识到了,并由语言显现出来。”哪这就是诗人的存在,只有从诗人的 作品里才能读到王家新对存在的深深体悟,从他的生命里读出了存在的价值。 另外首泼墨山水更是将自我存在和对生命的思考发挥的淋漓尽致。“把墨 泼于宣纸上,并开始你的梦游吧”,透过画家的视觉将自身与生命,现实与理想 合二为一,达到了销然于外物的程度,就好比虚空的灵魂游荡在天际一般。这 正如如海德格尔的“物既客亦主,我既主亦客。渗开的墨幻化成河谷、树影和 山等等景色,都是来自灵魂的呼应,都是生命的重现。“而当所有的墨云在梦中 汇合,从你的笔下,竟融出了淙淙的水声 这是生命的潮汐在涌荡,是富有灵 气的宇宙万物在舞动。画家犹如诗人,在静观中看见了生命的全景。“在天地间 呈现出一片颤动的心灵”,作者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穿过困惑的境界而达到了 重生。诗人将自我的存在与内在的精神交融,产生的超越现实生活的艺术,是 对生存和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这种相遇唤起了你内在的精神性和感知 力,使你产生了与某种存在的呼应,从而超越现实生活而进入诗中。 圆 干家新:与蝎子对视见夜莺吞i 它自己的时代上海:卜海东方出版社1 9 9 7 年 王家新:人与世界的相遇见夜莺在邑自己的时代王家新著,东方出版中心,1 9 9 7 年第一版。 1 2 王家新在旅居欧洲期间,数次到小酒馆听音乐,他说过“倾听音乐需要的 是一种心境,倾听音乐的方式需要的是灵性的沟通,生命也如同倾听音乐一般, 需要一种境界,需要对理想的实现和对生存意义理解之后的淡然”。于是在酒 馆里他写下了诗作,脑海里回荡着小酒馆那醇厚的音乐。作为一个诗人,王家 新必须担起责任,必须真正的严肃起来,承担起生存和死亡。冯至是王家新诗 歌的引路人,就像冯至说的文艺和他自己存在的姻缘一样,在那个没有书的年 代,在那个没有一切的时代,王家新的小木箱罩始终有冯至诗文选陪伴着。 冯至对里尔克生命的倾注一样,王家新对诗歌也开始了全心的生命倾注,理想 被提升、未来的道路被照亮了,诗歌是如此的妙不可言,它可以将生命化成一 种动力。王家新不断的拷问着自己,希望透过拷问而达到对现实更深刻的介入, 真正的把握生存和生命的领域。 在王家新的回答中,他一直深信他所回答的不是那些已经逝去的伟大 诗人的诗歌,而是从个人良知和体验出发的那些属于生存与生命本身的问题。 曾记得王家新说过,是帕斯捷尔纳克的同瓦格医生唤醒了他的写作意识, 帕斯捷尔纳克作为前苏联的著名作家,他像挥之不去的影子跟随着王家新的诗 歌创作,在精神的伟大苍穹上留下印记。两个灵魂之间的生死对话,超越了时 空的距离,也是王家新用一生穿越的风雪世界,带着一身雪的寒气,披着一抹 战栗的触动,轻抚着墓碑上的尘埃。在王家新看来,帕斯捷尔纳克是“终于按 一个人的内心写作了,却不能按一个人的内心生活”,罾王家新一边理解他的生 命,一边思考着自我的存在方式,在诗歌的共鸣中得到历练,“使我的生命骤然 疼痛”,这种阵痛是灵魂碰撞的火花。王家新在冷冷的欧洲旅居罩记录下了自己 内心最纯粹最善良的烛光,在孤独中寻求一丝慰藉,用一种帕斯捷尔纳克的忧 郁去理解黑暗上空的深层意义。他的灵魂是痛苦还是幸福,需要他用一生来述 说。 王家新就是这样一个对现实充满了疑惑,却又不断去寻求答案的人。他自 信的吟唱着对命运和个人不可征服的信念,他就是那样一个被命运征服,却又 永不停歇脚步追逐的人。就像谢冕在纪念序里说的“王家新总是在不停的 攀登,一座又一座山峰,他永不停歇,迫使自己向着更高的山顶进发。或许当 他回头俯视那一片片甩在身后的山峦时,我们在他眼睛旱看见了一望无际的 手家新:英格兰酒吧见对隐秘的热情王家新著,北岳文艺 n 版社,1 9 9 7 年1 1 月 王家新: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1 9 9 7 年1 1 月第一版。 1 3 海。”他就是在不断的将自我的生存和生命紧密结合的人。具体到写作就必 须与世界相遇了,那么就意味着一个诗人对当下生存以及对他自己的时代所作 出的回应,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起初唯美的写作形式与他生活喧嚣的时代对 抗着,缺乏真正的承担精神。但当时代发生变化的时候,诗人意识到支配自身 的东西不再灵验的时候就必须反省,必须置身于当下的环境中。当所有的诗人 在这一动荡的时代罩呼唤不适应,愤世嫉俗的时候,王家新用一种自己全新的 方式写作出与这个时代相呼应的话语,达到对自我存在的关照,寻找到了生命 与生存的契合点。 2 、理想境界的追求、守望者:孤独境遇里与灵魂的对话 从古至今的诗人,只要是踏上诗歌这条道路就注定是孤独的。这情绪在寻 找思,一种真正能反思人的历史困境的思。诗人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