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坍塌、倾覆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一、目的为了应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坍塌、倾覆等意外伤害事故以及并发的其他安全事故,能迅速做出安全应急反映,及时、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发生后的抢险救灾处置工作,最大限度的控制局面,消除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事故损失,编制本预案。二、 适用范围本预案为发生坍塌、倾覆事故后采取的应急响应、救援、恢复等措施的程序性文件,结合事故特征编制。本预案适用于本项目施工现场内在坍塌、倾覆事故发生时采取的应急准备与相应的指导性措施。三、 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建筑工程预防坍塌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四、火灾事故处置基本原则处理坍塌事故总的要求是:及时抢救受伤人员,疏散人群,避免二次坍塌,抢救被埋人员,减少经济损失。项目部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岗位责任制,事故发生时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报知领导,抢救伤员,隔离危险区。(2)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员,安全员要按照相应规范要求严格检查容易发生坍塌事故的部位,如:大型框架浇筑,大型脚手架、模板的拆除,深基坑开挖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将事件控制在萌芽阶段,及时消除易发生坍塌事故的各种因素。 (3)快速反应,相互配合。坍塌事件发生后,项目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给予配合和支持,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并确保信息收集、情况报告、指挥处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最短的时间抢救伤员,并做好疏散人群防止二次坍塌事件。(4)安全处理坍塌事故现场,防止二次坍塌事故,并举一反三加大坍塌隐患的检查、监督力度。五、组织机构及职责5.1 组织机构5.2 职责5.2.1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责成各架子队及各职能部门做好以下专项工作:(一) 编制和修改本预案;(二)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制定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根据分项工程施工特点,编制预防坍塌事故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三)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学习应急救援常识、紧急逃生知识。并做好演练工作的评价总结,在必要时对预案进行修订。5.2.2 应急领导小组消防应急职责(一)负责坍塌事故事发现场的应急指挥工作,向上级报告情况,听取指示并贯彻执行;(二)负责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发布启动预案命令和取消(终止)预案命令,负责坍塌事故应急工作的指挥与协调;(三)对应急行动中发生的不协调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防止二次坍塌及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四)根据坍塌事故情况,对危及到的周边单位和人员,及时指挥、组织疏散工作。5.2.3 现场应急救援组职责(一)收到事故报告后现场救援小组组长担任临时应急总指挥,立即停止施工,关闭机械,避免二次伤害,注意观察周边建筑物或设备稳定性,及时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二)紧急抽调现场应急机械设备及人员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尽量使用人工挖掘被困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要注意周边建筑物、边坡稳定性,预防二次坍塌。(三)在应急指挥部人员到达现场后,移交指挥权;简要汇报情况,提供应急救援建议,执行总指挥应急措施命令,协调应急救援相关现场工作5.2.4保卫组坍塌事故应急职责 划清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做好当事人及周围人员的问询记录,保持与当地公安部门的沟通。六、预防与预警6.1 危险源监控对施工现场的边坡、脚手架、模板、基坑工程稳定性,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情况采取定期检查、日常值班巡逻、作业过程专人监护;爆破施工时,应对周围山体进行稳定性排查。6.2 预防控制措施(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预防坍塌事故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实施。(二)基坑(槽)、边坡、基础桩、模板和临时建筑作业前,应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由项目总工程师审批签字,安质部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业。 (三)土方开挖前,应确认地下管线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土方开挖时,应对相邻建(构)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况进行观测。(四)编制深基坑(槽)、高切坡、桩基和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系统等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审查。(五)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排水方案。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六)基坑(槽)、边坡设置坑(槽)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设计支撑。拆除支撑时应按基坑(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相邻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七)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八)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或找坡作业。(九)模板及脚手架施工应使用合格的建筑材料,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十)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在组装后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能使用。(十一)雨期施工,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流措施。(十二)冬季解冻期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对基坑(槽)和基础桩支护进行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十三)各类工作平台材料和构造,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应有专项设计计算,并经审查批准。工作平台的建设与拆除,应有指导作业的方案,并在搭、拆前进行交底。七、事故报告事故报告及相关通讯方式程序同总预案规定。八、应急响应8.1 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程序同总预案。8.2 应急处置(一)当施工现场的监控人员发现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纹或发出异常声音时,应立即报告给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并立即下令停止作业,并组织施工人员快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二)当土方或建筑物发生坍塌后,造成人员被埋、被压的情况下,应急救援现场小组全员上岗,除应立即逐级报告给主管部门之外,应保护好现场,在确认不会再次发生同类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受伤人员。 (三)当少部分土方坍塌时,现场抢救组专业救护人员要用铁锹进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伤及被埋人员;当建筑物整体倒塌时,造成特大事故时,由市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协调作战,保证抢险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要采用吊车、挖掘机进行抢救,现场要有指挥并监护,防止机械伤及被埋或被压人员。 (四)被抢救出来的伤员,由医疗救护组进行抢救,用担架把伤员抬到救护车上,对伤势严重的人员要立即进行吸氧和输液,到医院后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救治伤员。 (五)当核实所有人员获救后,将受伤人员的位置进行拍照或录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等待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处理。 8.3 伤员救治模板支撑架等坍塌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1)止血包扎:压迫伤部以上动脉至骨骼。直接在伤口上放置厚敷料,绷带加压包扎以不出血和不影响肢体血循环为宜。当上述方法无效时可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h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1)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是: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一般伤口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做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以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靠近心脏位置)。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min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min。2)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2)骨折固定。 肢体骨折:可用夹板或木棍、竹竿等将断骨上、下方两个关节固定,也可利用伤员身体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以减少疼痛,防止伤势恶化。 开放性骨折,伴有大出血者,先止血,再固定,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然后迅速送医院救治。切勿将外露的断骨推回伤口内。 疑有颈椎损伤,应使伤员平卧后,用沙土袋(或其他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使颈部固定不动。必须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只能采用抬颏使气道通畅,不能再将头部后仰移动或转动头部,以免引起截瘫或死亡。 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二侧下肢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平稳,不能扭曲。(3)伤员搬运:一定要轻、平、稳、快。手脚要轻;担架平稳;走动要快;给抢救伤员争取宝贵时间。(4)心肺复苏: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通畅气道;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1)通畅气道: 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应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颏法。用一只手放在伤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严禁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更加重气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s。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嘴唇紧闭,防止漏气。 3)胸外按压: 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 a.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 b.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c.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绕,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 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按压姿势: a.使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肋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登,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 b.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5cm(儿童和瘦弱者酌减); c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操作频率: a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 b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专业视频采集卡考核试卷
- 葡萄酒教育与文化交流考核试卷
- 生物药品的药物发现与筛选技术优化考核试卷
- 稀土金属压延加工的数据分析与应用考核试卷
- 传染病处置规范
- 旅行社与景区共建特色旅游项目合作协议
- 心理咨询服务保密协议修订
- 民办教育机构委托管理及教学质量提升合作协议
- 影视拍摄场地使用与安全设施定期检查维护协议
- 澳洲天然美妆连锁店全球加盟合同
- 2025年新媒体传播与营销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管理指南(2025版)》解读
- 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一中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家具设计》课件
- 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笔试真题解析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及管理》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2024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答案)
- 大美劳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财经大学
- MOOC 光纤光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建筑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