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部真菌病新.ppt_第1页
浅部真菌病新.ppt_第2页
浅部真菌病新.ppt_第3页
浅部真菌病新.ppt_第4页
浅部真菌病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菌性皮肤病,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教研室,概述,真菌性皮肤病是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粘膜、毛发及指甲的疾病。真菌是真核类微生物,属于真菌界,不分根、茎、叶,又无叶绿素,也不进行光合作用,有细胞壁和细胞核,其基本结构为菌丝及孢子,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可分为孢子及菌丝。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已知的真菌至少在150万种以上,但对人类致病的真菌不过200种,但条件致病菌近年来有增多趋势。,分类,浅部真菌: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等40余种。其中20余种能引起人和动物感染;我国已报告10余种,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堇色毛癣菌、断发癣菌等。深部真菌:念珠菌、孢子丝菌、各种着色真菌等,菌落图片,口腔白色念珠菌,第一节头癣,感染过程:真菌孢子易感头皮角质层繁殖毛囊口生成菌丝进入毛囊毛发,角质形成区折断或不折断毛发、菌鞘真菌特性;可溶解角质,并溶解角蛋白,第一节头癣,一、病因黄癣:许兰毛癣菌(又称黄癣菌)白癣:小孢子菌属(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少数铁锈色小孢子菌又称毛癣菌)。黑点癣: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脓癣:亲动物或亲土性真菌引起,犬小孢子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疣状毛癣菌等。,二、传染途径1.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癣的家畜(猫、狗等);2.不洁的理发器具;3.互戴帽子、共用枕巾、梳子等。三、临床表现:黄癣(秃疮或瘌痢头):主要见于儿童、成人和青少年也可发生。皮损特点:初起为红色斑点,头皮发炎潮红,并有薄片状鳞屑,此后形成以毛发为中心的碟形黄痂,称黄癣痂。剥去痂皮其下为红色稍凹陷的糜烂面。黄癣痂常伴有鼠臭味。,毛发特点:暗无光泽,但少折断。病久者,毛囊萎缩、毛发脱落形成大片永久性秃发。头皮中央可残留散在正常毛发,头皮四周发际区通常不累及。自觉症状: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度痒感。继发感染时伴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可侵犯平滑皮肤及指甲。预后:形成永久性脱发,愈后留有疤痕。,发内孢子及菌丝,黄痂癣,许兰毛癣菌镜下,白癣:多侵犯儿童,尤以学龄前儿童较多。皮损特点:早期呈灰白色鳞屑性斑片,圆形或椭圆形;以后在附近可出现一至数片较小的相同损害。脱屑斑一般无炎症反应。但亲动物性菌种常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甚至变为脓癣。,头发损害:距头皮24mm处折断,外围白色菌鞘,断发极易拔出。(高位断发)自觉症状:一般无,偶有轻度痒感。预后:青春期后可不医自愈。愈后不留疤痕。,犬小孢子特殊染色及培养基所见,黑点癣:比前两种少见,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皮损特点:与白癣类似,但损害小而数目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头发损害:由于毛根内充满成串孢子,病发往往露出头皮即折断,其残端留在毛囊口,呈黑点状。,预后:至青春期可以不治自愈,病久者,经治愈后常留有疤痕,引起局灶性脱发。(低位断发),脓癣:比较少见。典型的损害是化脓性毛囊炎。初起常为一群集性毛囊小脓疱,继而损害弧形隆起,变成一暗红色脓疱,边界清楚,质地柔软,表面毛囊孔呈蜂窝状,挤压可排出少量脓液。损害可单发也可多发。患区毛发易拔出。(于机体对真菌的过敏所致),自觉症状:轻度疼痛和压痛。附近淋巴结常肿大。预后:愈后常有疤痕形成,引起永久性脱发。,脓癣图片,脓癣图片,四、实验室检查:真菌检查:直接镜检黄癣:病发可见发内沿长轴排列的菌丝和关节孢子;黄癣痂内可见鹿角状菌丝;,白癣:发外小孢子围绕病发紧密排列;,黑点癣:发内稍大的小孢子呈链状排列。,培养:,许兰毛癣菌生物琼脂21天,铁锈色小孢子菌沙堡培养基30天,犬小孢子菌沙堡培养基平皿培养,紫色毛癣菌沙堡培养基20天,滤过紫外线(Wood灯)检查:在暗室中用Wood灯照头皮病区。黄癣:病发显示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显示亮绿色荧光;黑点癣:病发无荧光。五、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但应作真菌直接镜检和Wood灯检查以确诊,必要时作真菌培养。,鉴别诊断头皮脂溢性皮炎头皮银屑病头皮脓皮病六、治疗:五字治疗原则:脱、洗、擦、服、消。七、预防:消灭传染源:积极治疗患者,作好消毒隔离。对患癣宠物也应积极治疗。切断传播途径:对托儿所、幼儿园、小学、理发店等要加强卫生宣传和管理。,第二节体癣和股癣,一、病因:致病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及絮状表皮癣菌。偶见黄癣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二、传染途径及易感因素:直接接触患者或患癣家畜;间接接触污染的衣物;自身感染(先患有手、足、甲癣);长期用激素、糖尿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温暖气候及潮湿环境。,三、临床表现:好发部位:发生于腹股沟、会阴、肛门周围称股癣。而其它平滑皮肤上称为体癣。皮损特点:原发损害为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针头至绿豆大小,由中心逐渐向周围等距离扩展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边缘隆起,狭窄而不连贯,中央炎症减轻,伴脱屑或色素沉着。由于致病真菌不同及个体差异,皮损表现各有不同。如由亲人性红色毛癣菌引起的皮损常呈大片形,数目较少;亲动物性犬小孢子菌及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的皮损炎症较明显,常以水疱为主。,自觉症状:瘙痒。伴发症状:病久者常因搔抓而继发湿疹样变或继发细菌感染。四、诊断及鉴别诊断:典型皮损诊断不难,必要时作真菌直接镜检。鉴别:玫瑰糠疹、环形红斑、湿疹、神经性皮炎等。,五、防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癣病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浴盆、内衣、拖鞋等;避免与患有癣病的猫狗接触。如患手足癣或甲癣应同时治疗。以外用药治疗为主,可酌情选用35%水杨酸醑、复方苯甲酸搽剂、13克霉唑霜、酮康唑霜、3咪康唑霜及环利软膏等;对皮损广泛或单用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可同时内服伊曲康唑或特并奈芬。,第三节手癣和足癣,一、病因:致病菌: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常见的菌种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其中红色毛癣菌因其抵抗力强,不易控制,是我国手足癣的主要致病菌。传染途径:接触传染。在公共浴池洗澡,穿公共拖鞋,使用公共浴巾或穿患者的鞋、袜,戴患者的手套,或与患者握手等。,二、临床表现:足癣水疱型:最常见。,角化过度型:常见于足根、足跖及其侧缘。,浸渍糜烂型:本型易并发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丹毒等。,手癣,手癣角化过度型,手癣水疱型继发感染,浸渍糜烂型,三、诊断及鉴别诊断:与手足湿疹、掌跖脓疱病、汗疱疹等鉴别。真菌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四、治疗:(需按不同类型分别处理)1.鳞屑水疱型:13%益康唑、咪康唑、克霉唑或酮康唑、35%水杨酸癣药水、复方苯甲酸搽剂、复方雷锁辛搽剂等,每日23次;有时可用10%冰醋酸液浸泡。,2.浸渍糜烂型:一般选用比较温和或浓度较低的抗真菌外用制剂,如复方雷锁辛搽剂、或咪唑类霜剂,有时需加用干燥性粉剂,如足粉。3.角化过度型:一般选用抗真菌的软膏或霜剂,如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咪唑类霜剂等。不论用何种药物都应有耐心,坚持1、2个月。如伴有细菌感染或继发湿疹样变应作相应处理。,第四节甲真菌病,一、病因:健康的甲不易受感染。甲真菌病的趋向可能与遗传、糖尿病、局部动静脉循环和淋巴回流障碍、周围神经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长期潮湿环境作业及经常受外伤的指(趾)甲容易被真菌感染。病原菌: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皮肤癣菌最常见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二、临床表现:分四型,第四节甲真菌病,白色浅表型:,远端侧位甲下型:,局限性点状或不规则混浊小片损害;,真菌最初侵犯甲的远端侧缘,近端甲下型:,第四节甲真菌病,近端甲下型感染始于甲床表皮护膜,并沿近端甲根部下面和甲上皮发展,全甲营养不良型,是各种甲真菌病发展的最终结局,真菌侵犯整个甲板,甲结构完全丧失,甲母质和甲床呈乳头瘤样改变,其上复盖不规则的角化物。,三、诊断和鉴别诊断:指(趾)变形变色;甲鳞屑真菌镜检阳性;多次培养为同一种真菌或同几种真菌生长;甲病理或甲溶涂片查到真菌。鉴别的疾病:银屑病、扁平苔藓、湿疹或斑秃所致的甲病变。四、治疗:1.30冰醋酸或5碘酊外搽;2.拔甲;3.口服抗真菌药: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第五节花斑癣,花斑癣俗称汗斑,是马拉色糠秕孢子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浅表性真菌病。一、病因:致病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或正圆形糠秕孢子菌,是一种嗜脂酵母菌。此菌是一种正常皮肤的腐生菌,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温高潮、局部多汗、卫生条件差等,糠秕孢子菌寄生密度增加,由腐生酵母菌转化为菌丝型方可致病。,二、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胸背部,也可累及颈、面、腋、腹、肩、上臂等处。发病年龄:青壮年男性多见皮疹特点:初起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以后逐渐增至甲盖大小,边缘清楚。邻近损害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形,而周围又有新的斑疹出现,表现附有糠秕样鳞屑,呈灰色、褐色或黄棕色不等,有时多种颜色共存,状如花斑。时间久后呈浅色斑。皮肤无炎症反应。,自觉症状:偶有轻微痒感。病程:慢性,冬季消退,夏季复发。抑制酪氨酸酶的二羟酸,儿童花斑癣,三、实验室检查:,直接镜检:圆形孢子和菌丝,培养:乳酪色酵母样菌落和卵圆形芽孢,三、诊断:典型皮疹、真菌镜检可见弯曲或弧形菌丝和成簇圆形厚壁孢子。Wood灯照射皮损可见黄色荧光。四、治疗:以局部疗法为主,510%硫磺软膏;50丙二醇;40硫代硫酸钠4稀盐酸;3水杨酸醑;咪唑类霜等。对顽固者可适量口服伊曲康唑或酮康唑。治疗期间勤洗澡、勤换内衣、内衣应煮沸。,第六节马拉色菌毛囊炎,是马拉色菌所致的毛囊炎。曾称为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一、临床表现:本病男性多于女性,1640岁好发。皮损为毛囊性半球状红色丘疹,直径24mm,有光泽,周围可有红晕;好发于胸背部、颈、肩、上臂、腰腹部,散在对称分布,数十个至数百个,较密集但不融合,可间杂有小脓疱和黑头粉剌。,自觉瘙痒,可见抓痕血痂;皮肤较油腻,可伴有面部痤疮、花斑癣、多汗、表皮囊肿等;有瘢痕体质者可在毛囊炎的基础上发生瘢痕疙瘩;常在使用大剂量广谱抗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