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技术初步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插图目录 图一甘肃天水师赵村f l o 平面、剖面图1 l 图二 夏县东下冯遗址第期f 5 5 4 平面、剖面图1 3 图二藁城台西遗址f 2 平面、剖面图1 4 图四 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平面图1 6 图五蕲春毛家嘴遗址木构建筑西组遗迹平面图1 7 图六朱开沟1 :2 0 0 4 平面、剖面图1 8 图七藁城台西遗址f 6 平面、剖面图1 9 图八辽宁义县向阳岭f 1 平面、剖面图2 0 图九 偃师商城宫城第八号宫殿基址平面示意图2 0 图十岐山风雏村西周甲组建筑基址平面图2 1 图一一甘肃天水师赵村第七期f l 平面、剖面图2 3 图一二偃师二里头遗址二号宫殿基址平面复原图2 5 图一三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主体殿堂基座剖面图3 2 图一四鲻山遗址木夯具图3 5 图一五夏商周时期石夯具图3 i 图一六秦都栎阳遗址石夯头3 8 图一七召陈上层f 5 草泥墙内木板痕迹3 9 图一八台西遗址f 2 北室内散乱的土坯4 2 图一九扶风云塘f 3 第3 号柱洞剖面图“ 图二。扶风召陈西周汉白玉菱形饰4 7 图二一凤翔出土金缸使用示意图4 7 图二二风翔马家庄一号建筑群出土瓦4 9 图二二扶风云塘西周f 1 散水5 2 图二四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东廊北部排水沟平、剖面图5 4 图二五台西晚期居址布局复原图6 0 图一二六成都十二桥木构建筑小型房屋复原图6 l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附表目录 附表一藁城台西遗址房屋统计表2 7 附表二殷墟房屋统计表2 8 附表二偃师二里头房屋统计表2 9 原刨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查煎日期:丝z :! 坚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印刷件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 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槛导师签名:论文作者签名:垒j 亟导师签名:e t 期:蛰:步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王国向帝国时代避渡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房 屋建筑技术既有对前代成果的继承,也有一些新的创造性的技术出现,在我国建 筑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学术界对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个建筑基址或一 个遗址的几座建筑从形制、布局和建筑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而对该时期房屋建 筑技术的系统研究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对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尤其是相互问 承继关系的讨论仍显薄弱。所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并借鉴建筑学的一些观点,充分利用考古发掘资料并结合古代文献, 对夏商周时期的房屋建筑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力图概括出其建筑技术发展演变的 阶段性特点,还原当时的建筑技术状况,以期有助于对房屋建筑的综合研究。 本文首先将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的发掘与研究以1 9 4 9 年和2 0 世纪7 0 年代 末为界划分为二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田野工作和研究成果作一介绍和简单评 价;然后将发现的为数众多的房屋建筑按照平面形状、建造方式、房屋结构、面 积大小进行分类,这也是为研究不同种类房屋的建筑技术作了铺垫;然后从夯筑 技术、墙体的营建、柱洞与柱础的演变、地面及墙面的处理、瓦的使用和排水设 施六个方面对夏商周时期的房屋建筑技术进行全方位的解析;最后按照时间顺序 分别对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建筑技术状况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总结了 夏商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总体特点。文章的结语部分,是对前面内容的概括和总结, 并指出了文章存在的不足以及迸一步的研究计划。 关键词: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技术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x i a ,s h a n ga n dz h o ud y n a s t i e si sa c y c l ep e r i o dt h a tc o m p l i e so u rc o u n t r y w i t ht h et r a n s i t i o no fk i n g d o mp e d o dt oe m p i r et i m e si nh i s t o r y t 1 1 eb u i l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o ft h i st i m eh a si n h e r i t e d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o ft h ep e r i o db e f o r ei t s o m e n e wc r e a t i v e n e s st e c h n o l o g i e sa l s oo c c u p yav e r yi m p o r t a n tp o s i t i o no f fb u i l d i n g p h y l o g e n y o f o u rc o u n t r y a tp r e s e n t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f o rx i a , s h a n ga n dz h o u d y n a s t i e si sc o m m e n t i n gs p e c i f i c a l l yt oo n eb a s el o c a t i o no fab u i l d i n go rs e v e r a l b u i l d i n g so far u i n e db a s el o c a t i o nf r o ms h a p es y s t e m , l a y o u tw i t hb u i l d i n ga n d m a i n l yt e c h n o l o g y i ti ss t i l lab l a n ks p a c et ot h es y s t e mr e s e a r c ho ft h eb u i l d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o ft h i sp e r i o d 1 1 1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e v e r a ld e v e l o p i n gs t a g ee s p e c i a l l y m u t u a l l yi n h e r i t a n c er e l a t i o ni s s t i l lt h i n n i n ga n dw e a k s ow i t h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 a r c h a e o l o g yt h e o r ya n dm e t h o d ,u s i n gs o m ev i e w p o i n to fa r c h i t e c t u r ef o rr e f e r e n c o a n df u l l yu t i l i z e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e x c a v a t i o nd a t aa n db et i e dw i t ht h ed o c u m e n to ft h e a n c i e n tt i m e s ,ig i v eas y s t e m a t i cr e s e a r c ht ot h eb u i l d i n gt e c h n i q u eo f x i a , s h a n ga n d z h o up e r i o d a n dia mt r y i n gt og i v ea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p e r i o d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m a i np u r p o s ei st or e p l a c e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t h et e c h n i q u eo ft h e b u i l d i n gi n t h a tp e r i o d t h i sa r t i c l ei sf i r s t l yp u tt h ed i s c o v e r i n ga n dr e s e a r c ho ft h eb u i l d i n go fx i a , s h a n ga n dz h o up e r i o di n t ot h r e es t a g e s t h e nig i v eas i m p l yi n t r o d u c e sa n d e s t i m a t e st ot h es t u d y i n go fe v e r ys t a g e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a tt h ef l a ts u r f a c ef o r m , s t r u c t u r e ,a r e as i z e , c o n s t r u c t i n gw a y , t h eb u i l d i n ga r ei np r o g r e s s ,t h i si sa l s ot ob e t os t u d yt h ed i f f e r e n tk i n db u i l d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h a sd o n eb e d d i n g ;a n dt h e n , f r o m t r e a t m e n t ,t i l es t i g m a t i s ma n dt h ef a c i l i t i e so f d r a i n e dw a t e rp o u n d i n ge v o l u t i o n ,t h e f l o o ra n dw a l ls u r f a c eb u i l d i n g , t h et e c h n o l o g y ,p o s th o l ea n dp o s tp l i n t ho f t h ew a l l b o d y , t h eb u i l d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t ox i a , s h a n ga n dz h o ud y n a s t i e si ns i xa s p e c t sc a r r i e s o u ta l l - d i r e c t i o na n a l y s i s ;a tl a s t , t h ea r t i c l eg i v e sa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b u i l d i n g c h a r a c t e ro f x i a s h a n g ,w e s t e r nz h o ua n dc h u n q i ud y n a s t i e s h at h ec o n c l u s i o np a r t o f t h ea r t i c l e ,ig i v ea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ep a p e ra n dp o i n t i n go u tt ot h ed e f i c i e n c yt h a t e x i s t i n gi nm t i c l ea sw e l la sg o i n gas t e pf u r t h e r k e y w o r d s :x i a ,s h a n ga n dz h o ud y n a s f i e s ;h o u s e :b u i l d i n gt e c h n o l o g y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发现与研究概况 一、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发掘与研究的历程 对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遗迹的考古发掘与科学研究,始自前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对殷墟的发掘。尽管从1 9 2 8 年l o 月起史语所考古组即开始发掘殷墟, 但由于发掘人员对商代建筑遗迹一无所知,加之发掘的最初目标是甲骨文,所以 直到1 9 3 1 年春季的第四次发掘才揭露出商代夯土基址。纵观7 0 余年来对夏商周 时期房屋建筑的发现与研究,我们可将其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 9 3 1 年春殷墟夯土建筑基址的发掘与确认开始,至4 0 年代末, 为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发现与研究的初始阶段。 白1 9 3 1 年3 月发掘乙一基址至1 9 3 7 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安阳 小屯共进行了9 次发掘,揭露出夯土建筑基址5 3 座,发掘者将其分为甲、乙、 丙三组,其中甲组1 5 座、乙组2 1 座、丙组1 7 座。在发掘的同时,前辈学者们 还及时将发掘所得与研究成果付诸文字、公开出版o 。同时,国内外的一些研究 组织和个人还对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周代都城遗址进行了勘查和初步的发掘:1 9 3 3 年,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在徐旭生的率领下赴陕西长安、凤翔、宝鸡等 地进行周秦遗址的调查圆;1 9 3 9 1 9 4 3 年,日本的关野雄、驹井和爱等先后对临 淄齐国故城,滕、薛二国故城和曲阜鲁国故城遗址进行了调查发掘 。 这一时期对夏商周房屋建筑遗迹的发掘主要集中在安阳殷墟,尽管只是田野 资料的初步积累与研究,但是发掘者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根据土质土色划分 地层、揭露发掘夯土基址的科学方法,奠定了中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在我国考 古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7 0 年代后期,为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遗 迹的田野资料继续积累和基础性研究阶段。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即派出两支考古发掘团分赴河南、 陕西,调查了郑州二里岗遗址和长安沣河两岸的客省庄、马王村、斗门镇一带的 。3 0 年代对安阳殷墟发掘与研究的资料,主要发表在安阳发掘报告 ( 1 - 4 期) 、田野考古报告 ( 第1 册) 、中国考古学报) ( 第2 - 4 册)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等刊物以及殷墟建筑遗存 ( 石璋如著,1 9 5 9 年版) 、安阳( 英文版) ( 李济著,1 9 7 7 年版;中文版1 9 9 0 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等著作中 o 徐炳昶等:陕西调查古迹报告,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4 卷6 期,1 9 3 3 年。 o 关野雄:齐都临淄。调查,考古学杂志 3 2 卷4 、6 、i i 号,1 9 4 2 年;关野雄:膝城占薛城仁, t ,考古学杂志) 3 3 卷6 号,1 9 4 3 年;驹井和爱:曲阜鲁城。遗迹) 。考古学研究) 第二册,1 9 5 1 年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遗址,为后来郑州商城宫殿区及丰镐遗址夯土建筑基址的发现与发掘奠定了基 础。 1 9 5 7 年冬季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经1 9 5 9 年夏徐旭生先生的调查后引起了学术 界的极大关注。同年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即组队在此进行试掘,清理出房 基l 座及其他丰富的遗迹遗物,此后又陆续发掘了规模宏大的一号宫殿基址和二 号宫殿基址及中小型房屋建筑基址二十余座,不但为我们研究二里头文化时期房 屋的建筑技术和平面布局提供了依据,也极大的推动了夏文化的探索罾。 1 9 5 8 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首次发现了 西周时期的大型木构建筑o 。 1 9 7 3 年夏到1 9 7 8 年,在郑州商城内东北部发现了商代二里岗期的夯土基址 数十座并发掘了三座大型房基,确认了郑州商城宫殿区的位置回。 1 9 7 3 年6 月至1 9 7 4 年底,河北省博物馆等单位在河北藁城台西遗址进行了 大规模的发掘,清理房基十四座,其中几座保存较好的房屋在山墙上甚至仍可见 到“风窗”,让我们对商代的房屋建筑有了更直观也更深入的认识 。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经1 9 7 4 和1 9 7 6 年两次发掘,揭露出了一号和二号宫殿 基址,并对三号宫殿基址进行了局部发掘 。 1 9 7 6 年,周原考古队在陕西歧山风雏村和扶风召陈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大型 夯土基址,两组建筑不但布局严谨,而且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瓦,为研究西周时期 的房屋建筑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o 。 在山东平阴朱家桥、山西夏县东下冯、陕西沣西张家坡等遗址也发现了房屋 建筑遗迹。 这一时期对东周都城遗址的全面勘查与发掘也随之展开,取得重要成就。在 2 0 余年间的田野考古工作中,东周时期主要诸侯国的都城大都被找到,经全面 勘查与发掘的东周都城遗址主要有洛阳东周王城、侯马晋都、风翔秦雍城、临淄 齐故城、曲阜鲁故城、临潼秦栎阳城等,工作的重点放在探求城郭的范围、城垣 。徐旭生:1 9 5 9 年夏豫西调查。夏墟”的初步报告 t 考古 1 9 5 9 年第l l 期。 o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1 9 5 9 年扣南假师一:咀头试掘简报 ,考古 1 9 6 1 年第2 期 o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发掘队:湖北蕲春毛家嘴西周木构建筑 ,考古 1 9 6 2 年第l 期 o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商代城内宫殿遗址区第一次发掘报告,文物 1 9 8 3 年第4 期 o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藁城台西商代遗址,文物出版社,1 9 8 5 年 o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1 9 6 3 1 9 9 4 年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 0 0 1 年 o 陕西周原考古队:陕西岐山风雏村西周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文物1 9 9 年第1 0 期;陕西周原考古队; 扶风召陈西周建筑群基址发搁简报) ,文物 1 9 8 1 年第3 期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营建和使用年代、城门及街道的位置、宫殿区、手工业区及墓地的分布等方面, 对宫殿区的房屋建筑及普通民居没有进行系统的发掘工作,因此对东周时期房屋 建筑的发现与研究都略显不足。 这一阶段对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发掘者对所发掘的房屋 建筑进行的基础性研究,而且基本上都是作为发掘简报的一部分公开刊行的。还 有少数学者已经开始尝试对夏商周时期的房屋建筑进行专门研究,如安志敏先生 对干栏式建筑的研究、杨鸿勋先生对二里头一号宫殿基址和盘龙城商代宫殿遗 址的复原研究。等。 虽然这一阶段的田野考古工作主要是寻找和确定夏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房 屋建筑的发现数量不多,研究也不够深入,但却为以后开展房址的研究工作奠定 了基础。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对夏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的发现和确定,无论是 在考古学史还是学术史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三阶段从7 0 年代末至今,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入了夏商周时期房屋 建筑遗迹的田野考古工作大规模开展和初具规模的专题研究以及刚刚起步的综 合性研究阶段。此阶段又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从7 0 年代末至8 0 年代,后段为 9 0 年代至今。 8 0 年代,一些已经确认的重要遗址继续展开系统的发掘工作并取得了新的 重要发现,如郑州商城内新发现的多座夯土基址,小屯东北地由三座大型基址构 成的凹字型宫殿建筑,以及成都十二桥商代木构建筑遗迹、河北藁城台西商代居 址、陕西清涧李家崖古城商代的大型房址和沣西客省庄、马王村一带的十余处西 周时期夯土基址、风翔马家庄建筑遗址群以及侯马呈王路和牛村古城晋国建筑遗 址群的发掘等等。 同时一批夏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和重要聚落相继被发现并作了大量卓有成 效的工作。1 9 8 3 年春偃师商城被发现,随即展开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重点清 理了第四号 、五号( 当时称为五号上层) 、六号( 当时称为五号下层) 宫殿建 。安志敏:r 干兰”式建筑的考古研究,考古学报1 9 6 3 年第2 期。 o 杨鸿勋;初论二里头宫事的复原问题。建筑考古学论文集第7 1 - 8 0 页,文物出版社,1 9 8 7 年;从 盘龙城商代宫殿遗址谈中国宫廷建筑发展的几个问题 。文物1 9 7 6 年第2 期。 o 中陶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1 9 8 3 年秋季扣j 南偃师商城发掘简报 考古) 1 9 8 4 年第 l o 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1 9 8 4 年春偃师尸乡沟商城宫殿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1 9 8 5 年 第4 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 - t 作队: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第五号宫殿基址发掘简报 ,考古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筑基址。偃师商城的发现是8 0 年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发掘的宫殿建筑也 因保存较好、工作细致而为商代房屋建筑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1 9 8 5 1 9 8 7 年在成都十二桥发掘了极富地方特色的商代木构建筑遗迹。 1 9 8 3 年开始在陕西清涧李家崖古城发现了商代的大型房址o 。1 9 8 5 1 9 8 6 年在山 西垣曲商城内发掘了6 座夯土基址圆。此外,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陕西西安老牛 坡、长武碾子坡,山东泗水尹家城等地也都发现了夏商周时期的房屋建筑遗迹。 8 0 年代对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的研究逐渐增多,也越来越深入。由于7 0 年 代末周原发现了两组西周时期的大型建筑,一些学者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杨 鸿勋先生考证了凤雏甲组建筑各部分的名称、整体布局和复原以及建筑技术等方 面的内容。;傅熹年先生分别对风雏甲组建筑和召陈西周建筑进行了研究,内容 涉及建筑构造特点的分析、整体的复原和建筑技术等方面 ;王恩田和尹盛平等 先生也对此撰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此外,一些重要房屋建筑的发掘者也开始了 深入研究,而且多数是在发掘报告之外专门写文论述,如刘士莪先生对西安老牛 坡2 号基址的研究等。1 9 8 7 年杨鸿勋先生将自己多年来对于房屋建筑的研究论 文结集出版,书中收录了多篇研究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基址的文章回,可以说代 表了8 0 年代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研究的最高水平。 进入9 0 年代,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的发现和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又取 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1 9 9 6 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对该时期的房屋建 筑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国外考古学新思想的引入也推动了对房屋建筑 的研究。 在一些新发现的大型遗址内发掘了一批重要的房屋建筑遗迹。1 9 9 0 年以来 在郑州小双桥遗址的数次发掘中发现了多处夯土建筑基址 。1 9 9 9 年发现的位于 1 9 8 8 年第2 期。 o njj l 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博物馆:成都十二桥商代建筑遗址第一期发掘简 报文物,1 9 8 7 年第1 2 期。 o 张映文、吕智荣:陕西清涧县李家崖古城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 1 9 8 8 年第1 期。 o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山西省考占研究所、垣曲县博物馆:垣曲商城( i 粥5 1 9 8 6 年度勘查报告) ) , 科学出版社,1 9 9 6 年。 o 杨鸿勋:西周岐邑建筑遗址初步考察 ,文物1 9 8 1 年第3 期。 o 傅熹年:陕西岐山风雏西周建筑遗址初拐 一周原西周建筑遗址研究之一 ,文物1 9 8 1 年第1 期;陕 西扶风召陈西周建筑遗址初探一周原西周建筑遗址研究之二) 文物) 1 9 8 1 年第3 期。 。乇恩田;岐山风雏村西周建筑群基址的有关问题) ,文物) 1 9 8 1 年第l 期;尹盛平:周原西周宫室制 度初探) 文物1 9 8 1 年第9 期。 o 刘十莪:关于西安老牛坡商代建筑夯士基址的讨论 考古学集刊 第1 5 集,文物出版社,2 0 0 4 年 o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 文物出版杜1 9 8 7 年。 o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小取桥遗址的调查与试掘 ,载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著郑州商城考古新发现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安阳洹河北岸的洹北商城内也分布着3 0 余处夯土基址。,2 0 0 1 - - 2 0 0 2 年发掘的 一号基址总面积近1 6 万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商代建筑。位于河 南焦作的府城商城内也发现了四处夯土基址。 此外,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安阳殷墟,陕西周原等遗址都发现了 夏商周时期的重要房屋建筑基址。2 0 0 1 年秋开始在二里头遗址相继发掘了数座 大型的夯土基址o 。1 9 9 6 年开始在偃师商城内又发掘了一号、二号、三号、七号、 八号等宫殿基址 。1 9 9 2 年在安阳小屯村东南新发现了几座夯土基址回。1 9 9 9 2 0 0 0 年在陕西扶风云塘、齐镇发掘了两组大型的西周建筑基址群。 这一时期对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遗迹的发掘不仅工作细致,也有意识的发掘 了一些建筑组群,为房屋建筑的研究提供了更加详实的资料。一些学者在研究该 时期房屋建筑的形制、布局和建筑技术等问题的同时,也注意了与同时期其他建 筑基址的比较研究,如杜金鹏先生对二里头一号、二号、四号宫殿基址,偃师商 城八号宫殿基址,盘龙城商代宫殿基址,洹北商城一号宫殿基址等的一系列研究 论文既有对个体建筑的深入分析,又进行了同时期、同地域间建筑基址的比较, 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近年来借鉴国外的区域系统调查方法,在洹河流域和偃师 二里头等地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钻探和重点发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聚落形态 的考察9 。 与研究( 1 9 8 5 1 9 9 2 ) ) 第2 4 2 - 2 7 1 页: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南开大学历 史系博物馆学专业: 1 9 9 5 年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1 9 9 6 年第3 期。 o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沤北商城的勘察与试掘,考古2 0 0 3 年第5 期。 o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河南安阳市洹北商城宫殿区1 号基址发掘简报,考古2 0 0 3 年第5 期。 o 杨贵金、张立东: 焦作市府城古城址调查报告 ,华夏考古1 9 9 4 年第l 期:袁广阔、秦小丽、杨贵 金:河南焦作市府城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 2 0 0 0 年第2 期;袁广闻、秦小雨;河南焦作府城遗址 发掘报告, 考古学报2 0 0 0 年第4 期。 o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宫城及宫殿区外围道路的勘察与发 掘,考古2 0 0 4 年第11 期;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4 号夯土基址发掘简报考古) 2 0 0 4 年第11 期 o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河南偃师商城宫城第八号宫搬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考古 2 0 0 6 年第6 期。 o 杜金鹏: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的发掘与研究综述一殷墟宫殿区建筑基址研究之一) ,载中国社会科学 院考古研究所编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庆祝佟柱臣先生八十五华诞学术文集) 第4 8 8 - - 5 1 1 页,文 物出版社,2 0 0 6 。 。周原考古队: 陕西扶风县云塘、齐镇西周建筑基址1 9 9 9 - - 2 0 0 0 年度发掘简报 ,考古 2 0 0 2 年第9 期 o 杜金鹏:二黾头遗址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考古学集刊第1 6 集,科学出版社,2 0 0 6 年;偃师 二里头一号宫殿基址再认识,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安金槐先生纪念文集第1 6 1 - 1 6 9 页大象 出版社,2 0 0 5 年;假师二里头遗址4 号宫殿基址研究,文物2 0 0 5 年第6 期;假师商城第八号宫殿建 筑基址初步研究考古2 0 0 6 年第6 期;盘龙城商代宫殿基址讨论 ,考古学报 2 0 0 5 年第2 期;洹 北商城号宫殿基址初步研究,文物2 0 0 4 年第5 期。 o 中嘲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陶明尼苏达大学科技考古实验窜中美洹河流域考古队:洹河流域区域考 古研究初步报告,考古1 9 9 8 年第l o 期;许宏、陈国粱、赵海涛: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 , 考古,2 0 0 4 年第1 1 期。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发现地点例举 自1 9 3 1 年安阳殷墟首次揭露出商代的夯土建筑基址至今,在7 0 余年的时间 里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数以千计的夏商周时期的房屋建筑,面积从数平方米 至万余平方米,包括地穴式、半地穴式、窑洞式、地面式、夯土高台式、干栏式 等各种类型,分布地点也遍布全国各地。现把主要的发现地点按时代顺序列举如 下: 夏代:河南偃师二里头、杞县牛角岗、渐川下王岗;山东长岛大口、牟平照 格庄、青州郝家庄、泗水尹家城、沂源姑子坪、菏泽安邱蝈堆;甘肃武威皇娘娘 台、永靖大何庄、天水师赵村、天水西山坪、武山傅家门;青海西宁沈那;山西 夏县东下冯、忻州游邀、太谷白燕;内蒙古赤峰药王庙;辽宁建平水泉、北票丰 下;天津蓟县张家园;河北大厂大坨头;福建霞浦黄瓜山等。 商代:河南郑州商城、偃师商城、焦作府城商城、郑州小双桥、洹北商城、 安阳殷墟:陕西西安老牛坡、清涧李家崖、长武碾子坡、武功郑家坡、武功岸底、 长安沣西;山东平阴朱家桥、泗水尹家城;湖北黄陂盘龙城;山西夏县东下冯、 垣曲商城;江西清江吴城;河北藁城台西、隆尧双碑;四川成都十二桥、广汉三 星堆;内蒙古朱开沟,凉城县杨厂沟,准格尔旗南壕、高家坪、寨子塔、官地, 清水河县白泥窑子,托克托县海生不浪;天津蓟县围坊;辽宁朝阳魏营子、义县 向阳岭、彰武平安堡、沈阳新民高台山;广东东莞村头、高要茅岗;香港吴家园 等。 西周:陕西长安客省庄、马王村,岐山风雏,扶风召陈、云塘、齐镇、壹家 堡,;湖北蕲春毛家嘴;甘肃临夏姬家川,永靖莲花台,合水九站,永昌三角城; 内蒙古龙头山、宁城南山根等。 春秋:陕西风翔马家庄、姚家岗;山西侯马牛村、平望、呈王古城等。 三、本文使用材料的说明与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文中所采用的材料以2 0 0 6 年1 2 月之前公开发表的资料为主。由于各地发掘 工作情况不一,部分报告对房屋建筑的记述不够详尽,有些仅略作提及,给本文 的材料使用和数据统计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以位置明确、结构清楚、数据准 确的房屋建筑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能够反映建筑技术状况的遗迹遗物也是不可 忽略的研究对象。而本文所用房屋建筑的年代范围,主要是夏、商、西周以至春 s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秋时期,有时为叙述其发展过程的需要,前后范围亦有所延伸。 考古学的基本理论是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房屋建筑及相关遗迹之间的年代 关系要依靠考古地层学的方法来确定;房屋建筑的不同型式和反映建筑信息的遗 物可以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划分:聚落考古学也是对房屋建筑进行研究必不可少的 理论。另外,建筑技术是建筑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也将努力借鉴和应用建筑 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夏商周时期的房屋建筑技术进行分析和论述。 目前学术界对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个建筑基址或一 个遗址的几座建筑从形制、布局和建筑技术等方面进行论述,而对该时期房屋建 筑技术的系统研究可以说是一个空白,对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尤其是相互问 承继关系的讨论仍显薄弱。所以,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考古发 掘资料并结合古代文献,对夏商周时期的房屋建筑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力图概括 出其建筑技术发展演变的阶段性特点,还原当时的建筑技术状况,以期有助于对 房屋建筑的综合研究。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的分类与意义 房屋是维持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也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 所。在多样性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人文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夏商周时期的房屋 建筑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居住形式也各具特色。华南地 区气候炎热,多雨而潮湿,适应这种环境,人们多建造高架于地面之上的“干栏” 式房屋。华北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且地下水位较深,加之黄土广阔深厚,具有 壁立而不塌陷的特性,适宜于挖穴造屋,所以穴居一直是这一地域房屋建筑的特 色。 一 房屋建筑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一般平民的住居多为小型房屋,建造 过程也比较简单。而聚落首领特别是夏商周王朝的统治阶层,其生活和居住的房 屋,不但面积较大,地基和墙壁也要经过逐层夯打,内外皆饰以华丽的装饰,成 为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夏商周时期的房屋建筑,一般可依据房屋的平面形状、建造方式、房屋结构、 面积大小等进行分类。 一、房屋平面形状分类 可分为圆形房屋、方形房屋。这两大类房屋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分布有所不 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居住特色和文化传统。 1 圆形房屋 包括平面呈圆形、椭圆形和近圆形的房屋。从房屋面积看,绝大多数为小型 房屋,有少量的中型房屋,大型房屋几乎没有。圆形房屋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 夏县东下冯遗址早商时期的圆形建筑基址群,排列整齐,总数大概有4 0 至 5 0 座之多,房屋的直径多在8 5 - - 9 5 米之间,建在高出当时地面0 3 一o 5 米 的夯土台基上。在陕西长武碾子坡、武功郑家坡遗址发现有近圆形和椭圆形的 晚商时期的地穴式房屋。甘肃武山傅家门遗址发现有齐家文化的椭圆形半地穴式 建筑。山东平阴朱家桥遗址有近圆形的商代地面式建筑。另外在长江流域、燕山 南北及华南地区都有圆形房屋的分布,如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圆形的商代木构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夏县东下冯) 第1 5 0 - - 1 5 3 页,文 物出版社,1 9 8 8 年 i o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筑遗迹、内蒙古赤峰药王庙遗址圆形的半地穴式房屋、广东东莞村头遗址的圆形 地面式房屋等。 2 方形房屋 包括平面呈方形、长方形和圆角方形的房屋。方形房屋从面积上来说大部分 属小型房屋,少量为中型和大型房屋。方形房屋的分布范围较广,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燕山南北、华南地区均有大量发现,可以说遍布全国各地。 在黄河上游的甘青地区,甘肃永靖大何庄、武威皇娘娘台、武山傅家门、青 海西宁沈那等遗址都发现有方形房屋建筑,特别是在甘肃天水师赵村遗址发现的 2 6 座齐家文化房址中,有2 2 座是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的( 图一) ,可见这是当 时该地区最流行的建筑形式。 q 。严晨米 图一甘肃天水师赵村f 1 0 平面、剖面图 ( 采自师赵村与西山坪第1 5 7 页图1 1 7 ) 黄河中游地区的河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山西夏 县东下冯、垣曲商城,河北藁城台西遗址,陕西丰镐遗址和周原遗址等地的房屋 建筑均是以方形房屋为主,而且大型的夯土高台式房屋建筑基本上都是方形的。 黄河下游在山东泗水尹家城、长岛大口、牟平照格庄、青州郝家庄等地发现 的岳石文化房屋多为方形或长方形的地面式建筑,以开间为单间的小型房屋为 主;山东平阴朱家桥商代的房屋建筑也是以方形地面式房屋居多。 o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师赵村与西山坪第1 5 1 一1 6 6 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9 9 年 1 1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无论是三星堆遗址还是成都十二桥遗址所发现的木构 建筑都是以方形房屋为主。长江中游的湖北黄陂盘龙城、江西清江吴城等遗址也 都有方形房屋,盘龙城两座大型的夯土高台式的长方形房屋面积达到了三、四百 平方米。在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发现了方形的干栏式建筑。 另外在内蒙古朱开沟、赤峰夏家店,辽宁建平水泉,福建霞浦黄瓜山,广东 东莞村头,香港吴家园等遗址都有方形房屋的发现。 二、房屋建造方式分类 可分为地穴式,半地穴式、窑洞式、地面式、夯土高台式和干栏式等类型。 1 地穴式 即由地面垂直下挖成竖向土坑,坑的深度一般大于成年人身高,多在1 5 米以上,利用坑壁作为房屋的一部分或全部四周墙壁,坑口利用树干、树枝、树 叶、茅草等物搭盖成屋顶。平面多为圆形,形状有筒状竖穴、袋状竖穴等;多为 小型房屋,在居住面中部或靠近一侧处有灶;出入一般靠独木梯或修斜坡、阶梯 等。 这是一种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房屋形式,至夏商周时期发现数量已 比较少,主要发现于关中地区,如在陕西扶风壹家堡、武功郑家坡和岸底等遗址 仍可见到地穴式房屋。另外在甘肃天水师赵村、山西太谷白燕等遗址也有发现。 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但是通风性、防潮性较差,不适宜多雨的 气候,且有居住面积小、出入不便等缺点,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淘汰。 2 半地穴式 建造方法同地穴式类似,惟深度在1 5 米以下,多在1 米左右。平面形状有 圆形和方形,多为小型房屋,少见中型者。有的在穴口四周筑有矮墙,以增加房 屋空间的高度;一般在房屋的一面开有斜坡门道,并筑有防止雨水流入的门栏; 灶或火塘一般位于房屋居住面中部或中轴线靠近门口处;居住面多经夯实、火烤 或敷设白灰面。 在江西樟树市吴城遗址发现的1 9 7 2 0 s w t 2 f 1 ,为半地穴式房址,平面作圆角 长方形,南北长约3 6 米,东西宽2 1 米,墙壁残高o 0 5 一o 7 米,门向东南, 有门道,室内设灶台,房基中央和周围墙壁中残存有七个柱洞,墙壁和地面都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过焙烧,表面呈青灰色。 半地穴式房屋分布范围较广,延续时间也很长,广泛见于黄河流域、燕山南 北等地,在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也有分布,如陕西长武碾子坡、沣西遗址,山西 忻州游邀、夏县东下冯,山东长岛大口,河南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郑州商城, 河北隆尧双碑,内蒙古朱开沟,天津蓟县张家园等遗址均可见到半地穴式房屋。 3 窑洞式 又称横穴式,是人们仿照天然洞穴建造的一种居住形式,一般是利用断崖或 先在斜坡上开挖一垂直断面,然后横向挖掘成与断崖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的洞 穴。平面呈圆形或方形,多为微型和小型房屋。 窑洞式房屋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黄土堆积较厚且直立性较强的地区。山西夏 图二夏县东下冯遗址第期f 5 5 4 平面、剖面图 1 灶2 砾石3 壁龛4 _ ,j 、坑5 柱洞6 门道 ( 采自夏县东下冯第5 6 页图五五) 县东下冯遗址第期的房子共 发现4 1 座,全部为窑洞式,其 建造过程是在已选择好的生土 断崖上向里掘进一个门道,再由 门道继续向里挖掏一个不大的 居室而成,门道略呈拱顶的长方 形,一般高约o 8 ,宽约o 7 , 进深约0 5 米。居室皆穹庐顶, 室内高度一般不超过2 米( 图 二) 。居室的大小、形状颇不一 致,面积多在4 7 平方米之间, 最大者1 3 平方米,最小者不足 3 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的有8 座,其余的为圆形、椭圆形或半 圆形。屋内墙壁上一般有若干个 壁龛,地面上有灶。有的窑洞式 房屋外部还有附属的储藏室o 。 o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樟树市博物馆编著t 吴城一1 9 7 3 2 0 0 2 年考古发掘报告 第4 7 页,科学出 版社,2 0 0 5 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夏县东下冯 第5 2 - - 5 8 页文物 出版社,1 9 8 8 年 1 3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窑洞式房屋一直是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和特 色。 4 地面式 是从地面上筑基、立柱、起墙、盖顶的一种土木结合的建筑形式。平面形状 有方形、圆形和不规则形,面积有大、中、小各种类型。小型者多从地面直接立 柱、筑墙、盖项;中、大型者有先在地面筑房基或挖墙基槽,然后再立柱、砌墙、 盖项。 地面式房屋的结构形式也比较灵活,有单间房、多间房和组合房。藁城台西 商代遗址f 2 国,是一座平面长方形、南北向的双间式地面建筑,长1 0 3 5 米,宽 3 8 米,房屋中间由一道厚0 4 5 米的隔墙将一房分为两室( 图三) 。 龟 露圆 荆 圈三藁城台西遗址f 2 平面、剖面图 i 鹏22 嘲33 1 t 7 64 h 1 0 45 巢状柱础6 奠基的。瓮棺”7 、8 水牛骨9 - - 1 2 奴隶头骨i 3 ,1 4 柱洞 ( 采自藁城台蹲商代遗址 第1 8 页圈九) 由于这座房子是建在早期文化层之上的,因此在建房的过程中,首先是平整 地基,挖去原来地面下5 0 厘米厚的灰土,然后填入较纯净的土夯打坚实。墙壁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藁城台西商代遗址 第1 7 一加页文物出版社1 9 8 5 年 1 4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筑法,视不同部位而有所不同,两室之间的隔墙,是用草泥直接垛成的,而四 周墙壁则是下半部夯筑,上半部用土坯垒砌。房子原来的高度,当在3 米以上。 地面式房屋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在山西垣曲商城、夏县东下冯,河南 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郑州商城,陕西长武碾子坡,山东泗水尹家城,内蒙古 朱开沟,辽宁建平水泉等遗址均有发现。在华南地区的江西樟树吴城、广东东莞 村头等遗址也可见到地面式房屋。 5 夯土高台式 建造方式在地面式房屋的基础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东兴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菏泽市省属公费师范毕业生专项招聘(42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吉林长春市直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17人(4号)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黑河逊克县乡村医生公开招聘1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金隅集团春季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镀锡板卷(马口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Heptanoyl-thio-PC-生命科学试剂-MCE
- Haploperoside-A-Scopolin-6-O-α-L-rhamnopyranoside-生命科学试剂-MCE
- 安全培训效果评估改进
- GSK189254A-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2012年版)
- 2022年内分泌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
-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基本信息采集表(2022修订版)
- 国家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数字推理)模拟试卷1(共253题)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大单元教学设计)
- (高清版)JTG 5211-2024 农村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人教精通版6年级上下册重点单词和句型默写
- 《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课件-项目二 客舱服务设备
- 大隐静脉消融术手术
- 三D打印公开课
- 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 (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