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曾教授等商榷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历月历季的安.doc_第1页
跟曾教授等商榷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历月历季的安.doc_第2页
跟曾教授等商榷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历月历季的安.doc_第3页
跟曾教授等商榷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历月历季的安.doc_第4页
跟曾教授等商榷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历月历季的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跟曾教授等商榷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历月历季的安 跟曾教授等商榷二十四节气与阳历历月历季的安排 唐朝以前是按时间平均划分二十四节气“平气法”从唐高宗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傅仁均、崔善为的戊寅元历起改按黄道角度等分二十四节气“定气法”由于地球在冬至时比在夏至时距离太阳更近间距虽然同样是30度冬至所在的两个节气仅29天10小时许夏至所在两个节气达31天11小时左右定气法的二十四节气是夏历阳历成分的精髓是衡量阳历历月历季长度的标尺是优化阳历历月历季的法宝使其跟地球公转的实际位置相近而具有天文意义 曾教授初先说“西方没有二十四节气更不懂定气法故不应用它来衡量格里历”后来又承认:“24节气确实是衡量一个阳历历法的最重要的参照标准”这算跟笔者有了一些共同语言但接着又圈定如下前提:“第一承认24节气所确定的科学四季分割然后按此分割选定春首为年首这才能保证历季与自然季的同步第二按照24节气确定自然四季长度然后按简明方便原则适当确定历季使历季与自然季基本同步第三按选定的历季选定月的分割方案月的分割以均匀简便保证24节气能在满足相对精确要求条件下的近似化近似节气的分布规律的简明适用为原则不同的方案这时可以比较年月日框架的简明性再用24真节气的间距进行比较精确度并比较近似节气规律性的简明性这样才能得出最后的优劣比较结果决不是像周先生那样片面的只拿一根24节气的尺子来量历月、历季和近似节气而且您的尺子是改造了的把起点前面接上了三个节气变成西方的以冬至为尺子起点了这个尺子只适于量回归年长不适于来量四季因为冬季被截断了” 曾教授又说:“周先生把岁实(回归年)与四季划分二者搅在一起好象岁实测定以冬至作起点划分四季也必须以冬至为起点因此冬至作年首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实上几乎很少个王朝采用过冬至作年首因为人们不欢迎冬季作新年的开始” 然而事实出乎曾教授的主观愿望:(1)儒略历的研制者、埃及天文学家索西根尼原本计划以冬至日作为历法的年首但苟泥于当时的旧习以朔日为月首因而延后了10天(2)印第安人的印加历以冬至日作为历法的年首(3)商历(约公元前17世纪初起)的年首比夏历提前1个月(4)周历比夏历提前2个月(5)秦历比夏历提前3个月商朝到汉武帝恢复夏历月序的太初历(公元前104年)长达16个世纪都在冬季里过年(6)埃塞俄比亚等伊斯兰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以秋分(多在格里历9月23日)为年首(7)颜廷均的天相历以春分(多在格里历3月21日)为年首 曾教授只容许以立春为年首的方案一股脑儿排斥其他为年首的方案还歪曲笔者只用冬至作起点一把尺子去衡量以立春和其它为年首的阳历说明他们要么未认真阅读笔者的文稿要么戴着有色眼镜故意曲解笔者实际上是按照各历所选年首用其相应的节气长度作比较的请看看笔者原文这一节: 1节+1气的长度(以分号划季): 立春29d17h43,惊蛰30d04h46,清明30d17h17;立夏31d04h10,芒种31d10h24,小暑31d10h08;立秋31d03h22,白露30d16h06,寒露30d03h20;立冬29d16h40,大雪29d10h46小寒29d11h11 从立春起的1节+1气长度看来31天分布在的第三月(清明+谷雨)到第八月(白露+秋分)以第五月(芒种+夏至31d10h24min)最长以第11月(大雪+冬至29d10h46min)最短 1气+1节的长度(以分号划季): 冬至29d10h10,大寒29d13h47,雨水29d22h48;春分30d10h59,谷雨30d23h10,小满31d08h01;夏至31d11h08,大暑31d07h28,处暑30d22h08;秋分30d09h40,霜降29d21h33,小雪29d13h00 从冬至起的1节+1气长度看来31天分布在第五月(谷雨+立夏)到第九月(处暑+白露)以第七月(夏至+小暑31d11h08min)最长以第一月(冬至+小寒29d10h10min)最短 格里历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过短而冬至所在的12月和1月却安排连续两个大月仅有7、8月连续两个大月处在地球远日点附近较为合理其余大小月相间世界历、天历、新四季历、乌克兰、俄罗斯、日本等各式大小月相间的历法方案都属于“平气法”范畴跟地球公转的实际位置相差甚远;12月独大月历、天相历、埃塞俄比亚历等平年5天、闰年6天均安排在离夏至很远的地方也跟地球公转的实际位置相悖 曾教授的连大月历、独大月历、李元恒的正元历和笔者的永久历属于“定气法”范畴 曾教授的连大月历李元恒的正元历基本相近前者平年安排5个大月闰年安排6个大月后者每年安排6个大月将立春所在的平年1月安排为29天闰年30天(而不是安排在最短的11月大雪+冬至29d10h46min)连大月历的历季在9093天正元历的历季在8993天均机械地苟泥于天文历季历季之间长度差距较大不方便统计、计划和对比进度 曾教授的独大月历初先是以夏至所在的5月为35或36天的后来改到6月显然是个退步即使以5月为独大月仅有冬季、初春和秋末跟相应的节气长度接近在46月安排56个长达16天的节气实际上最长的夏至才15天17小时许故有些离谱 永久历各历月长度在30或31天各季度在9192天间相差仅1天辨证地对待二十四节气既使历月跟相应的节气长度大体符合达到相对精确近似节气分布规律而简明适用又兼顾各历月历季间的平衡方便均匀划分四季和半年有利于计算工资、利息、统计和对比进度 曾教授认为:“将白天和黑夜分作四段:“以太阳光最强点两侧各3小时合为一段(915时)称午段;以太阳光最弱点两侧各3小时合为一段(213时)称为夜段;这样就产生39时的一段称为晨段;也产生1521时的一段称为昏段并认为这种分法的科学性较强” 曾教授主张:以太阳光直射最南点冬至两侧各45度合为一段(黄经225度315度)暂称南段;以太阳光直射最北点夏至两侧各45度合为一段(黄经45度135度)暂称北段;同时就产生315度到45度的一段暂称东段;也产生135225度的一段暂称西段这四段都是占黄经90度的段显然对北半球的任一地点说南段给予的热量最少北段给予的热量最多东段和西段给予的热量居中相等但这两段并不相邻接没有特征区别也没有关系这样的四段划分方法相邻段按阳光给予热量多少有相互区分的显著特征因此这种分法的科学性较强” 虽然曾教授一方面承认“天文划分四季当然离不开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等基本点”也承认“这两段并不相邻接”但仍然硬着头皮说:“没有特征区别也没有关系”会没有关系呢! 曾教授认为“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只应该作为季度的中点若作为季度的起点就会支离破碎” 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如果作为季度的中点夏季与冬季的长度差距拉大;若作为季度的起点夏至前后的两个季度的长度平衡冬至前后的两个季度的长度接近达到天文季度与人文季度协调 既然一天的子时正(0点)、卯时正(6点)、午时正(12点)、酉时正(18点)可用日晷观测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