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基于最小方差的交通信息预测技术研究.pdf_第1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基于最小方差的交通信息预测技术研究.pdf_第2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基于最小方差的交通信息预测技术研究.pdf_第3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基于最小方差的交通信息预测技术研究.pdf_第4页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基于最小方差的交通信息预测技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i i 页 a b s tr a c t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mp l e m e n t t e c h n i q u e o f i t s h a s a v e r y f a s t s p e e d , b u t t h e s p e e d o f i t s s t h e o r y i s r e l a t i v e l y s l o w a n d i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s b e e n t h e b o t t l e n e c k i n t h e w h o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t s . t h i s p a p e r r e s e a r c h e s t h e t r a f f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f o r e c a s t t e c h n i q u e i n t h e t f g s ( t r a f f i c f l o w g u i d e s y s t e m) t h a t i s t h e c o r e s t u d y f i e l d o f i t s . f o l l o w i n g w o r k s a r e c a r r i e d o u t ma i n l y : i . c o mp a r e t h e a u t o - c o l l e c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t r a f f i c f l o w; s e l e c t r i n g l o o p v e h i c l e i n s p e c t o r a n d a n a l y z e i t . 2 . s t u d y t h e t r a f f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f o r e c a s t mo d e l o f k a l ma n f i l t e r a r i t h me t i c . r a i s e t h e e n s u r i n g me a s u r e b a s e d - p r o b a b i l i t y s t a t i s t i c s o f i n i t i a l v a l u e t o a d v a n c e f o r e c a s t i n g p r e c i s i o n o f k a l m a n f i l t e r . 3 . s t u d y t h e t r a f f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f o r e c a s t mo d e l o f b p a r i t h me t i c . t h e s i s c o n s i d e r s t h a t b p a r i t h me t i c t h e o r y c a n b e a p p l i e d i n t r a f f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f o r e c a s t f i e l d . 4 . v a l i d a t e t h e t w o a l g o r i t h m s b y c o m p u t e r s i m u l a t i o n b a s e d a n a l y z i n g a n d s t u d y i n g p r e v i o u s . p r o d u c e t h e t r a f f i c d a t a t h a t h a v e g e n e r a l me a n i n g b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f e a t u r e o f t r a f f i c f l o w . f o r e c a s t t r a f f i c i n f o r m a t i o n b y k a l m a n f i l t e r a r i t h m e t i c a n d b p a r i t h m e t i c a n d a n a l y z e t h e d a t a t o v a l i d a t e t w o a r i t h me t i c b a s e - mi n i m a l v a r i a n c e h a v i n g g r e a t p o t e n t i a l . k e y w o r d s mi n i ma l v a r i a n c e ka l ma n f i l t e r a r i t h me t i c b p a r i t h me t i c c o mp u t e r s i mu l a t i o n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 1 章绪论 第1 页 1 . 1城市交通发展主要问题分析 1 . 1 . 1城市交通问题的严重性 目前,全国设市城市达 6 4 0个 ( 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3 2 个,5 01 0 0 万人口的城市 4 3 个)。据专家分析,在未来城市化过 程中,以大城市人口为主体的格局将会持续下去。到 2 0 1 0 年,5 0 万 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接近 1 0 0个,人 口绝对数增加到 1 . 5 亿。其中, 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将增加到 4 0多个,人口绝对数 1 亿左右。 由于人口激增导致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 交通量也在急剧增加。交通供需的不平衡导致了交通拥挤,甚至是 交通阻塞.交通拥挤的直接危害是使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 带来时间损失;低速行驶增加耗油量,导致燃料费用的增加和汽车 尾气排污量的增加。同时,交通拥挤也使事故增多,而交通事故的 发生又使交通阻塞加剧,形成恶性循环。交通拥挤的加剧,不仅造 成巨额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而且在严重时会造成城市交通功能 的瘫痪 。城市交通 问题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问题 。 1 . 1 . 2造成大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原因 1 .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 十年才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 2 . 8 平方米上升到 6 . 6 平方米。 尽管增幅较快,但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的增长速度。因此在道路建 设不断上升的情况下,造成交通拥挤严重的直接原因还是道路面积 严 重 不足 。 2 .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大城市机动车的数量逐年增长, 而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 度低 、干道 间距大 、支路短缺 、功 能混乱 ,低速的交通系统 ,从而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形成交通 需求不断增长而交通供给相对下 降的局面。这将难 以适应 现代汽车交通发展的需要,阻碍汽车化在城市的实现。 3 .公共交通未发挥其作用 8 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 ( 含无轨电车)相继 萎缩 ,从运 营效益到经营管理 ,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 ,出现 了全 面的衰 退 。其原因是 “ 优先发展 公共交通 ”的方针没有真正落 实到 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公共交通的萎缩导致 自行车 的极度膨胀 ,反过来又影响城市交通拥挤的波及范围。 4 .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 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由于设施明显不足和管理疏漏,造 成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同时交通事故又导致了交通拥挤和阻塞的 加剧 。 5 .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 求和供给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当前出现城市交通 问题 的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缺 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 ,交通治 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1 . 1 . 3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思路 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交通供求不平衡所致。目前, 交通界已普遍达成共识,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 . 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的角度,避免城市人口,城市功能的 过度集中,从而造成交通总需求超过城市交通容量极限。 . 从交通结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形 成以公共交通为骨干的大运量、快速度的综合运输体系,合理地利 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和交通设施。 .借助科学化、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手段使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发 挥最大作用 。 长期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 解决交通供求不平衡 的矛盾首先应该 从宏观上制定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战略;其次从微观上使交通管理 更科学,更细致,使人、车、路实现智能化。本文的重点则是从第 三个层次上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进行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1 . 2交通信息预测技术研究背景 1 . 2 . 1智能运输系统概述 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意识到利用这些技术将车 辆、道路和使用者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解决交通 堵塞问题,而且 对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环境保护和能源的节约都有显著的效果。 人们充分利用系统的观点对运输系统重新审视,从而产生智能运输 系统 。 智能运输系统 ( i n t e l l i g e n t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s y s t e m - i t s )是 在较完善的道路设施基础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技术、 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的集成运 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 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 使汽车与道路的功能智能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以及 高速公路交通拥挤,改善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空气污染 等的最佳途径,也是国际交通运输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 在 i t s的发展中,美国、日本、欧洲的研究最为先进。他们研 究 i t s的目标、实施技术和工作内容都大致相同。尽管各国由于国 j清及其基础产业的不同,对 i t s的理解和发展重点有所不同,但是 美国、日本、欧洲都把 “ 实时交通信息系统”的研究放在重要位置。 从世界各国 i t s的研究内容分类,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 i t s 的基础理论研究:i t s 基础理论也可以说是交通流诱导系 统和控制系统理论研究。这些基础理论研究是 i t s主要研究内容中 的核心问题e i t s 之所以没有在大范围内应用于交通领域,一个很重 要的原因就是交通基础理论的研究滞后于实施技术的发展。因此交 通基础理论 的重大突破将会给交通领域带来一个新 的发展契机 。 i t s 实施技术研究: 由于电子技术、 信息技术、 数据通信技术、 计算机处理技术 的发展 ,i t s实施技术 已经取得较为理想的进展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1 . 2. 2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概述 城市交通流诱导 系统定义 交通流诱导系统 ( t f g s , t r a f f i c f l o w g u i d a n c e s y s t e m )也称为 交通路线引导系统 ( t r g s , t r a f f i c r o u t e g u i d a n c e s y s t e m ) 或车辆导 航系统( v n s , v e h i c l e n a v i g a t i o n s y s t e m ) 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 g p s , g l o b a l p o s i t i o n i n g s y s t e m ) , 电子交通地图( e l e c t r o n i c m a p o f t r a f f i c n e t w o r k ), 计算 机和先进的 通信技术, 使 得车 载计算机能 够自 动显 示车辆位置,交通网络图和道路交通状况,为驾驶员找到从当前位 置到目的地的最优行驶路线,并协助出行者方便地进入陌生的地方。 使用这种系统能够有效的防止交通阻塞,减少车辆在途时间,并最 终实现交通流量在路网上的最优分配。 2 .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组成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的开发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 家如美国、德国、日本均将其列为国家研究计划,投入了大量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比较成功的有美国的t r a v t e k 系统,德国的 a l i - s c o u t 系统和日本的导航系统。 本文认为适应车辆诱导的城市交通系统应由城市道路系统、控 制系统、人一机系统和环境系统所组成。确切的说,是由城市道路 路段、车流转换的平面和立体交叉、车流运行的控制系统、以小汽 车为主的车流、驾驶员及其他附属设施共同组成的一个动态大系统。 系统 组成 图如下所示 道路系统 附 属 设 施 立 体 交 叉 平 面 交 叉 图 1 -1城市交通系统组成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由城市交通系统组成和诱导实施过程可分析出,城市交通流诱 导系统按 实现 的功能不同可 以分为 4个子系统,如下图: 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 交通流信息 采 集 和 处 理 车 辆 定位 交通 信 息 服 务 图 1 -2按功能分类的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组成 这 4个子系统中,交通流信息采集与处理子系统最为基础 。它 对交通流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将其传输给交通信息服务子系统 和行车路线优化子系统,完成交通流诱导的系统功能。因此交通流 信息采集与处理子系统的性能好坏是关系整个交通流诱导系统功能 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它的关键问题也是交通流诱导系统,乃至整个 智能运输系统的关键问题,即诱导依据和诱导方法问题。 3 . 诱导系统的核心理论一一动态分配 目前,交通流诱导系统的诱导原则是 w a r d r o p ( 1 9 5 2 )提出的 w a r d r o p 第一、二原理,即用户最优和系统最优。这种诱导原则的基 本假设就是驾驶员对路径信息非常了解。因此实时的,准确的交通 信息是实现诱导功能最有用的因素。在交通领域,利用动态分配理 论得到的诱导信息进行交通流诱导被认为是在交通控制层次上解决 如何提高城市道路网利用效率,减少交通阻塞的最佳方案。 动态交通分配理论经历了2 0多年的发展, 由于其理论的复杂性、 计算的难度和对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了交通运输学、 运筹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各学科专家的广泛关注,并针对 城市交通动态网络建立了基于各种方案的网络模型以试图解决智能 运输系统的瓶颈问题。 尽管动态分配理论展现给人们的前景十分光明, 但是其固有的缺 陷也局限着它的发展.首先,大规模的城市交通网络使得动态分配 理论建立的模型维数过大,而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算法基本都属于 指数型算法,不能稳定而快速地把模型解出来。其次,动态分配理 论模型要求在每一时段都要得到较为精确 的 od 交通流量 ( 交通 负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6 页 荷),这对于实际的交通道路网络来说目前实现的难度较大。这就 使得动态交通分配理论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交通 运输学者不得不寻找精确度次于动态交通分配,而现有的技术水平 可以实现的交通流诱导技术。在这方面,应用本文所研究的交通信 息预测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价值。 1 . 3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概率统计中,对一种估计方法的优劣主要从无偏性、最小方差 性、相合性三方面来评定,而这三方面又以最小方差性为主要考察 目标。本论文即从时间序列和人工智能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基于最 小方差的交通信息预测技术,利用预测信息作为交通流诱导的基本 信息 。 由交通信息产生的时间性,本文选用了时间序列中基于最小方 差的卡尔曼滤波方法,利用它简单的递推公式对交通信息进行实时 在线分析。同时针对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影响 交通信息的因素相当多,本文选用了人工智能中基于最小方差的 b p 神经网络算法, 利用 b p网对非线性复杂系统的良好认知性对交通信 息进行实时预测。 无论是交通系统还是其它复杂大系统中,取得研究所需的实测 数据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由于研究的需要,常 常要求数据多次演绎不同的交通情况,使得研究具有普遍的适用价 值。因此,本文在交通流理论、卡尔曼滤波理论、b p神经网络理论 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出不同交通流量下的交通数据,运用卡 尔曼滤波算法和 b p算法对它进行预测产生预测数据模拟图, 验证这 两种算法在交通信息预测 中应用 的可能性和普遍适用性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第 2章城市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2 . 1交通信息自动采集技术比较 交通流诱导系统实时地采集交通数据,并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处 理发布合适的交通信息,从而引导交通流量的合理分布,达到道路 网络的高效率利用 。所 以交通信 息采集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就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交通诱导系统正常工作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一般来说,城市交通流诱导信息包括道路状况信息、气象信息、交 通状况信息。其中,道路状况信息更新周期长,因此从某种意义上 来说是固定的;气象信息一般由气象部门提供,因此交通状况信息 的采集是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中的重要方面。交通状况信息主要包 括交通流量、占有率、车速、行程时间、交通事件和拥挤程度等信 息。在进行交通流诱导和交通控制时,交通特性信息的采集是最基 础的部分,也是最烦琐的部分。交通流量、占有率、平均车速、行 程时间可通过检测器自动采集:交通事件与交通拥挤可通过电视监 视系统和执勤人员提供。 由于在交通流诱导系统中,交通流流量信息应该是实时的、在 线的,所以交通流流量信息采集技术通常采用 自动的采集方法来满 足需要。交通特性参数的自动采集技术中最常用的是感应式环形线 圈检测器、脉冲超声波式检测器、磁感应检测器,其次还有雷达检 测器、光电检测器、摩擦电检测器、红外线检测器等。另外,现在 还出现了视频图象处理技术。下表对各种交通信息自动采集技术的 优缺点进行分析。从交通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出发,同时兼 顾性价比,本文选用环形线圈作为城市交通流诱导的底层基础硬件 设施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表 2 - 1交通信息 自动采集技术比较表 序 号采 集技术 稳 定 性准确性 经济性 一 般 经 济 经 济 经 济 经 济 不经济 不经济 不经济 不经 济 好-差-差巡锻 好-差-差-好一差一差一好-好 环形线圈检测器 压力检测器 有源磁感应器 无源磁感应器 超声波检测器 光辐射检测器 雷达检测器 视频图象处理技术 2 . 2环形线圈检测器简介 目前, 交通控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环形线圈检测器。 这种检测 器检测功能全面,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灵敏度高。 环形线圈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如下:金属环形线圈具有一定的电 感,其电感的大小取决于它的周长、宽度、截面积的有效半径、圈 数及周围介质的情况。当交变电流通过线圈时,环形线圈的电场及 磁场在其周围建立起来。环形线圈被称为电感元件,同电容组成振 荡器的谐振电路,这样振荡器的频率与环形线圈电感量变化的平方 根成反比;当车辆进入到环形线圈的检测区域时,线圈的电感量发 生变化,因而使振荡器的频率发生变化,检测器电路便产生一个信 号传递给交通控制装置。由于运行 的车辆具有大量 的磁通量 ,因此 , 检测信号的强度决定于环形线圈对车辆信息的传导和车辆材料的可 渗透性。当一辆普通的客车通过一个车道的矩形线圈时,电感量的 变化是 4 %,抗干扰性的提高和车辆被成功检测,都是靠检测信号的 幅度所取得的。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辆车经过环形线圈上方时, 检测器中的微型 计算机 ( 或逻辑部件)都要进行计数并测量其宽度。而此时,交通 流率与交通流量有时是混淆的,二者的区别是:流量指在单位时间 ( 1 h )里通过道路某一横断面的交通实体数,而交通流率是在特定 时间里通过道路某一横断面的交通量换算成 以小时为单位 的交通实 体数。 通常一般交通面控系统每 5 / 1 5 m i n提供一次交通量数据, 所以 实际上下面所提及的交通流量是交通流率。在本文中,交通流率特 指每 5分钟到达的车辆数。表 2 -2说明了单个环形检测器测量主要 交通参数的计算公式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9 页 表 2 -2单个环形线圈测出主要参数计算表 交通变量 交通 流 量 算式 述 q=ni t ( 流率)式中: q为流量 ( 流率),n为在时间间隔t 内检测器测 到的通过车辆数_ 车道 占有率 ( 密 度 ) 车道 占有 率 : b=1 0 0 - - y_ t ; 1, _ i 式中: t 为时间间隔, n为在t 内 检测到的通过车辆数, t ; 为相应车辆导致的检测器闭环时间,这是车道时间占用率 的近似公式 交通密度:k= q i u , ; k= b i 几 式中: u , 为行程平均车速, l 。 为平均车长与有效检测器长 度之和,这里l , 为公里量纲下的值 车速 地点车速:v = l q i ( t , - t o ) 式中:t , - t 。 是单个检测器的闭环时间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 0 页 第 3章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交通信息预测 3 . 1影响交通信息真实性的主要因素 根据上一章对环形线圈的分析可知,环形线圈测量的交通信息 与它的尺寸标准、定位标准和对车辆灵敏度有关。由环形线圈所测 出的交通数据含有较多的随机误差和方法误差。 随机误差来源于: . 某些车辆在检测器处未按规定行驶于车道中间, “ 骑线 ”行 驶的结果是相邻二车道检测器同时被激发或者都未激发,在临近路 段出入 口处,交织行驶多,这种误差尤为明显。 . 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 ( 包括温度、噪声、湿度等)引起线圈 阻抗的变化而产生的影响 ,易使检测器产生误检 。 . 环形线圈应在一 4 0到+ 7 0 度的温度范围工作,应具有一定的抵 制电磁干扰的能力。如果环境条件恶劣,则线圈不能稳定工作。 . 钢筋混凝土对检测器也有影响。环形线圈被埋在钢筋混凝土 的上面,这样当车辆通过时,使振荡信号的振幅增大而不是正常减 少,就会引起不正常的检测. . 相邻环形线圈的影响。两个相邻的环形线圈有一些互感祸合, 那么有 时就会产生一辆车通过一个环形线圈引起 的频率变化 却使另 一个线圈有了检测结果。这种错误容易发生在两个线圈检测器工作 频率 比较接近的情况下 。 . 线圈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决定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的决定因 素,许多实验证明优质线圈的灵敏度比低质线圈高得多。 . 馈线长度对检测器灵敏度的影响。馈线电缆对总电感量的影 响是很大的,当环形线圈的灵敏度 自然下降时,馈线电缆对总电感 量的影响极为显著,因此要尽量缩短馈线电缆的长度。 方法误差主要来源于: . 平均有效车辆长度数值不精确所带来的误差。 . 车辆数 目多少的影响。当一个检测器周期内过往车辆较少时, 这种误 差相对 比较大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 1 页 因此要对交通状态进行估计,而这种状态估计问题不仅仅存在 于交通领域,更是自动控制理论及系统中一个共同存在的基本问题。 归纳起来有两点:系统的某些状态变量不能直接观测,只能间接 地加以估计 ( 或称为重构),所依据的信息是系统的观测数据; 实际的观测数据总含有噪声,模型也不可能没有误差。因此,拿输 出量观测值作为状态变量 ( 如果有对应关系的话)是不够准确的, 应当采用某些滤波处理,减少噪声带来的误差。本章利用交通流量 观测值作为系统的反馈信 息,由此来确定交通信息的预测 。 3 . 2卡尔曼滤波理论及算法分析 3 . 2 . 1 卡尔曼滤波概述 在寻求合适的交通信息预测处理方法时, 要考虑这种滤波处理方 法对于动态交通流诱导系统交通信息预测的适应程度。针对交通系 统的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采用计算机仿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计 算机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求解交通状态方程来得到状态变量值,其 所需的信息是状态变量的初值及输入变量的时间序列。但是,正如 前面分析的一样,计算机仿真所需要的检测信息中不可避免的包含 了随机误差,而传统的仿真运算无法克服随机误差的影响,甚至连 状态初值都难以准确地确定。因此,在实时的交通流诱导系统中, 单一的仿真运算无法实现在线的交通信息预测。如果把实测的系统 输出量与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校正,得出交通信 息。这样在仿真与校正的反复递推过程中,得出新的交通信息预测。 它既是对前一个状态的延续,又是对其发展趋势的一个预测,这种 时间序列预测思想也符合交通状态的变化过程。因此,在这一节中 研究基于时间序列的实时在线估计方法。 在交通领域,最小二乘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动态最小二乘递推 公式对城市交通流诱导系统中的交通信息也可以进行在线预测,这 在高速公路中己经有所应用。最小二乘预测方法追求的是系统模型 输出与实测输出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或者说测量值的预测结果 与实际测量值之间误差平方和最小。预测结果可能是无偏的 ( 当测 量 噪声 为零均值 时 ),但 预 测误差 的二 阶统计特 性 得不 到保证 。假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2 页 如误差x = x - x 不是密集的分布在均值零的附近,而是散布较远,则 这样的预测是不够理想的。当然,最小二乘预测有其突出的优点, 即不需要掌握随机量的任何统计特性且计算较为简单。 本章将研究一种性能更佳的预测方法一一卡尔曼滤波预测方 法,也可称为动态最小方差预测.这种预测的性能指标是针对预测x 本身的误差,其不仅追求x 均值为零 ( 无偏),而且追求x 密集地分 布在零的附近,反映 x 在均值零附近 散布程度的统计特征 ,即x的方 差。 这种预测需要测量误差的一、 二阶统计特性 ( 均值和协方差阵) 。 它是最小二乘的一个特例,在公式推导和公式形式上都有很大的类 似之处 。 3 . 2 . 2卡尔曼滤波预测方法 3 . 2 . 2 . 1问题的提出 假设动态系统为下列离散系统: y ( t ) = a ( t ) x闭 + v 仕 )( 3 -1 ) x ( t + 1 ) = b ( t + 1 i t ) x ( t ) + w ( t ) ( 3 一2 ) 其中:x ( 约e r 一状态向量; a ( 约一确定性的观测矩阵; y ( 约 一实际观测值所构成的向量; b ( t + 1 i t ) 一一步状态转移矩阵; v ( t ) 一观测噪声; w ( r ) 一系统动态噪声; 假设系统动态噪声w ( r ) 和测量噪声v ( 约是互不相关的、 零均值的 噪声序列 ,即对所有的 : 、1 ,有 : e v ( t ) = 0 ,e v ( t ) v t ( 1 ) = r ( t ) 8 , ( 3 一 3) e w ( t ) = 0 ,e w ( t ) w t ( 1 ) = q ( t ) 8 , , ( 3 - 4 ) 其中, r ( t ) 和q ( t ) 是对称正定的; s * 是s 函数, 当: = 1 时, s , = 1 ; 当: # l 时,8 , = 0 。 又设系统的初始状态x 。 的一、二阶统计特性为: e x , = x o ,e ( x , x , ) ( x o风) t = p . ( 3 - 5)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3 页 其中,协方差阵p o 对称正定。如果设初始状态初值与噪声互不 相关 ,对 所有 的 丁 有 : e x 严t ( r ) = 0 ,e x , v t ( r ) = 0( 3 -6 ) 在本节中, 主要研究上述系统的k a l m a n 滤波算法。由卡尔曼滤 波特 点可 以看 出有 以下 的结论: 估计是线性的, 即分 ( 幼 为测量信号y ( 1 ) , , y ( r ) 的线性函数。 z ( k ) 是x 的无偏估计,即: e x( 约=e x ( r ) ,或e x ( r ) = 0 ( 3 - 7 ) .x ( k ) 是x 的最小方差估计。 设误差x ( r ) = x ( r ) - x ( 幼 的协方差矩 阵为 p ( r ) = e x ( z ) x t ( r )= e x( r ) 一 x( r ) x ( r ) 一 x( -r ) t( 3 - 8 ) 则最小方差性能指标可表示为: j= t r p 。) - m i n( 3 一9 ) . 进行实时预测的时候,采用递推算法。在这里,本章认为被 估计系统与所设定的滤波估计器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3 . 2 . 2 . 2卡尔曼滤波的递推方程 为了实现在线预测,下面对递推算法进行分析。假定已经获得 了测量信号序列 y ( l ) , y ( 2 ) 二 , y ( r ) ) ,要确定状态x ( r + 1 ) 的线性无偏最 小方差滤波估计x ( r + 1 ) , 。 算法的第一步是先根据前: 次测量信号序 列 y ( l ) , y ( 2 ) , . ., y ( r ) 求出 对x ( r + 1 ) 的一步预测估计x ( r + 1 j r ) ;第二步 是获取新的测量信号y ( : 十 1 ) , 用新信号对前面第一步作出的预测估计 戈 ( r + i i r ) 进行修正,求出戈 ( r + 1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一步预测估计 获得了测量信号 y ( l ) , y ( 2 ) 二, y ( t ) 后,假定己经求得状态x ( z ) 的 最优估计戈 ( 约. 在新测量信号y ( r + 1 ) 尚未获取之前, 根据已 有的测量 信息对状态x ( z + 1 ) 作出估计。由于w ( 幼为白噪声序列,从直观上, 用下式作为x ( z + 1 ) 的一个预测估计: x( t + i i t ) = b ( z + i l t ) x( z ) ( 3 - 1 0) 当戈 ( 灼 是状态x ( 约 的最优估计时,戈 ( t + i i t ) 就作为状态x ( t + l ) 的最 优预测估计 。 ( 3 - 1 0 ) 的直观意义很容易理解 :一步预测估计 x ( t + i i t ) 就是根据前一个周期的滤波估计x ( z ) 按状态方程( 3 -2 ) 作 外推 。 于是x ( t + i ) 的预测估计误差为: x( t + i 约= x ( t + i ) 一 x( z + i ! 动 = b ( z + 1 z ) x ( z ) 一 x ( z ) + w ( z ) =b 行+ l r ) x 仕 ) + w仕 )( 3 - 1 1 ) 对测量信号y ( z + 1 )的预测估计为: y ( t + l i : ) = a ( t + 1 ) x ( z + i i : ) ( 3 - 1 2) 此预测 估计 的误差 为 : y ( t + 1 i z ) = a ( z + l ) x ( z + 1 z ) + v ( z + 1 ) ( 3 一 1 3 ) 利用y ( : 十 1 ) 对一步预测估计进行修正 由于一步预测估计x ( t + i i z ) 有误差,因此在获得新的测量信号 y ( t + 1 ) 后, 可以得到对测量信号预测估计的误差信号欣 z + 1 i z ) , 称为 反馈信息。设反馈增益矩阵为k ( z + 1 ) ,那么修正后的估计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5 页 x( z + 1 ) =x ( z + 1 i : ) + k ( z + l ) y ( r + 1 i : ) ( 3 - 1 4) x ( z + 1 i r ) + k ( z + 1 ) y ( z + 1 ) 一 i(,- + 1 l : ) = x ( r + l i r ) + k ( r + l ) y ( r + l ) 一 a ( z + 1 ) 分 ( ,c + 1 i : ) 在这里,只要确定增益矩阵 k ( r + 1 ) ,就可以确定未知向量 x( z + 1 ) 。根据测量向量y ( r + 1 ) 对状态向量进行预测,即x ( r+ 1 ) 为 x ( r + l ) 关于y ( : 十 1 ) 的条件数学期望: x( r + 1 ) =e x ( .r + 1 ) 1 y ( r + 1 ) 可以证明,线性、无偏、最小方差估计x ( z + 1 ) 符合下式: x( r + 1 ) = x( r + l r ) + e x ( r + 1 ) yt ( r + 1 i r ) e y ( r + 1 l r ) y t ( r + 1 : ) 一 , 所 以 : k ( z + 1 ) = e x ( r + 1 ) y t ( z + 1 i z ) e y ( z + 1 l z ) y t ( t + 1 ) : ) 一 , ( 3 -1 5 ) 将式 ( 3 -1 3 )代入 ( 3 -1 5 ),由于x ( z + 1 ) =x( z + i l r ) + x( z + i i : ) , 而分 ( r + i i z ) 与戈 ( z + 1 1 r ) 是正交的,即二者协方差矩阵为零,定义预 测估 计误差 的协 方差矩 阵为: p ( z + 1 : 卜e x ( r + 1 z ) x t ( z + 1 i z ) =e x( r + 1 ) 一 x( r+ 1 z ) x ( z + 1 ) - x ( z + l z ) t ( 3 -1 6 ) 则 : 质( : + 1 ) y t ( z + 1 i : ) = p ( z + 1 i z ) a t ( z + 1 ) ( 3 - 1 7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1 6 页 e y ( r + 1 i z ) y t ( r + 1 i : ) = a ( r + 1 ) p ( r + 1 l r ) a t ( t + 1 ) + r ( z + 1 ) ( 3 - 1 8) k ( r + 1 ) = p ( t + 1 r ) a ( z + 1 ) a ( z + 1 ) p ( t + 1 i r ) a t ( t + 1 ) + r ( r + 1 ) 一 , ( 3 - 1 9) 由式 ( 3 -1 9 )可知,在确定k ( r + l ) 之前需预先确定由式 ( 3 -1 6 ) 所定义的预测估计误差的协方差阵。将式 ( 3 -1 1 )代入 ( 3 -1 6 ) 得 : p ( z + 1 ! t ) = b ( r + i i r ) p ( r ) b ( r + i i r ) + q ( r )( 3 -2 0 ) 其中p ( r ) 为前一步滤波估计戈 ( 约 的误差协方差阵。从式 ( 3 -2 0 )可 以看 出,预测估计误差 的协方差 阵 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前一步滤波 估计误差的协方差阵的传递b ( : 十 1 i r ) p ( 约 b ( r + 1 1 z ) ,二是系统噪声引 起的误差增量q ( t ) 为了便于 ( 3 -2 0 )的计算,还需确定p ( r + i i t ) 和p ( t + 1 ) 的递推 关系。首先,由式 ( 3 -1 3 )和 ( 3 -1 4 )得到: x( r + 1 ) = x( t + l ) 一 x( z + i r ) 一 k ( z + l ) y ( t + i t ) = x( t + i t ) 一 k ( r + 1 ) y ( z + 1 z ) = x ( t + 1 i : ) 一 k ( r + 1) a ( r + 1 ) x ( r + i 1 ,r ) + v ( z + 1 ) = i 一 k ( z + l ) a ( z + 1 ) x ( z + i i : ) 一 k ( t + 1 ) v ( r + 1 )( 3 -2 1 ) 将式 ( 3 -2 1 )代入p ( t + 1 ) 定义式 p ( s + 1 ) = e x ( z + 1 ) 一 x( t + 1 ) x( z + 1 ) 一 x( t +i ) t = i 一 k ( z + 1 ) a ( z + 1 ) p ( z + i i z ) i 一 k ( z + 1 ) a ( z + 1 ) t + k ( z + 1 ) r ( z + i ) k t ( z + 1 ) ( 3 - 2 2) 为了进一步简化式 ( 3 -2 2 ),由式 ( 3 -1 9 )得: k ( z + 1 ) a ( z + 1 ) p ( z + 1 z ) a t ( z + 1 ) + r ( z + 1 ) = p ( z + i i z ) a t ( z + 1 ) 从而有 : i 一 k ( z + 1 ) a ( z + 1 ) p ( z + 1 i z ) a t ( z + 1 ) = k ( z + 1 ) r ( z + 1 ) ( 3 一2 3 ) 将式 ( 3 -2 3 )左端代替式 ( 3 -2 2 )右端的k ( z + 1 ) r ( z + 1 ) ,得: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7 页 p ( r + 1 ) = i 一 k ( t + 1 ) a ( z + 1 ) p ( r + 1 i t a i 一 k ( r + 1 ) a ( r + 1 ) t + i 一 k ( r + 1 ) a ( r + 1 ) p ( r + 1 r ) a t ( t + 1 ) k t ( z + 1 ) = i 一 k ( z + 1 ) a ( z + 1 ) p ( z + 1 t ) 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卡尔曼滤波的递推方程式为: ( 3 - 2 4) x( z + 1 ) 一 x ( r + 1 i : ) + k ( r ) y ( r + 1 ) 一 a ( z + 1 ) x ( z + 1 i : ) x( t + l : ) = b ( z + 1 i r ) x( t ) k ( z + 1 ) = p ( z + 1 1 r ) a t ( r + 1 ) a ( r + 1 ) p ( t + 1 i z ) a t ( r + l ) + r ( r + l ) 一 , p ( t + 1 ( : ) = b ( r i z - 1 ) p ( r ) b t ( z i r - 1 ) + q ( z ) p ( t + 1 ) = i 一 k ( z + 1 ) a ( z + 1 ) p ( z + 1 z ) 3 . 3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交通信息预测 3 . 3 . 1应用于交通信息预测的卡尔曼滤波模型 卡 尔曼滤波采用 了较灵活的递推状态空间模型 ,只需对状态变 量做出不同的假设,就可以用它来描述和处理不同的问题,这一点 体现了它的广泛性和有效性。而且卡尔曼滤波算法具有线性、无偏 性、最小均方差性和增益矩阵在计算中的自动改变等特性,使得滤 波始终在最新状态下进行,所以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交通信息预测方 法具有在线预测的有效性,其优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 可以处理非平稳随机过程、时变系统及有限记忆的情况 . 得出的方程组易于计算机求解 . 递推滤波的计算量、存储量大大降低,便于实时应用 文献 【 1 7 进行卡尔曼滤波交通信息预测技术研究的时候出现循 环使用未知量的错误,将利用卡尔曼滤波对观测数据进行预测和卡 尔曼滤波状态估计相混淆了。本文借助于文献 1 7 的向量定义,对 卡尔曼滤波交通信息预测进行模型重构,并对文献【 1 7 未进行研究 的初值确定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 设q l ( z + 1 ) 为: 时刻后一个时间段的路段l 上的交通流量, 它与路 段两端各入口和出口的交通流量有关。设v ( 约是: 时刻前一个时段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e 页 各出入口的交通流量向量。本模型考虑三个时段各出入 口的交通流 量 ( 即: , z - 1 , z - 2 时段的交通流量)对路段l 上的交通流量的影响。 交通流量预测公式为: q l ( z + 1 ) = h , v ( r ) + h , v ( ,r 一 1 ) + h 2 v ( z 一 2 ) + w ( r )( 3 -2 5 ) 式 中: h , 为参数矩阵; h , = c i ( t ) , c z ( t ) , - b c ( z ) j ,。 是状态向量; v ( r ) = v , ( z ) , v 2 ( z ) ,一 、 v ( t a t 为交通流量向量, q l ( z + i ) 为预测的交通 流量,n 为路段上入口和出口处所考虑的检测器的总数,本文只考虑 一个检测器所检测的交通数据, 故n=1. w ( 约为观测噪声, 假定为零 均值的白色噪声,它的协方差矩阵为r ( z ) a 为了方便应用卡尔曼滤波理论,状态变量特作以下变换: a ( z ) = vt ( z ) , v, ( z一1 ) , v t ( :一2 ) x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