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流党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doc_第1页
关于一流党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doc_第2页
关于一流党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doc_第3页
关于一流党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doc_第4页
关于一流党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一流党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日期:2008-08-13 阅读次数: 498 【选择字号:大 中 小】1、党校特色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在党校的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是党校最具有整合性与影响力的核心工程,也是一流党校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将很难在党校事业发展有所创新,更谈不上建设一流的党校,换言之,一流的党校必须有一流教学科研,一流的教学科研必须依托一流的学科建设。虽然,每个级别党校所在区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必然要求各级别党校都有不同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资源,但通过系统扎实的学科建设促进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提升是必须明确的工作思路,凝炼学科方向、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重点、打造学科特色是值得肯定的发展战略。党校首先是一所学校,因此它具有院校办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党校又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党员干部培训、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因而在办学形式、培养目标、领导模式、运行机制、资金供给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外,学科建设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因此要采取资源整合和重点培育的战略做大做强特色学科,要立足党校特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树立今天的特色就是明天的优势,集中有限资源建设重点学科的理念,在部分有条件的学科形成突破,形成学科建设上的相对优势。根据党校学科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时代发展对党校成为教育培训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阵地的特点,党校系统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具有较明显的传统优势,因而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学科的建设,抓实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历史(含党的建设)等学科发展和建设;作为公务员培训主阵地,要突出公共管理、社会学等新兴学科建设,鼓励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形成学科方面的综合优势。所以,学科建设中都必须特别关注新兴学科的出现与交叉学科的形成,这往往蕴藏着形成特色与优势学科的巨大机遇。一般来说,这种综合优势确实需要较长时间的营造和沉淀,但一旦形成,就会辐射到大范围的学科点,带动多学科的协同发展,对学科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产生广泛长远的积极影响。2、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学科建设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已形成共识,转变科研发展方式,多出精品力作,特别是标志性的科研成果、高水平权威核心刊物、高等级课题立项和结项、高层次咨询和学术交流,高等级获奖等一系列精品成果是学科建设进程中最需要体现的。传统的观点认为大学是传递深奥的知识,分析批判现存的知识,探索新的知识领域的场所,大学对科研的重视是随着柏林大学的创建开始的,尤其是后来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政府和社会也对党校在科研方面的潜力寄予了越来越高的期望,政府和社会期望与科研成果的张力(冲突)也持续存在,科研供给方希望能够尽快取得实效,而科研人员则抱怨越来越苛刻的科研环境。甚至,党校的科研导向是否影响了它培养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能,这也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党校是合适专门发展科学研究的机构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党校的中心工作只能是教学,但站在党校持续发展和执政者之师的高度,没有扎实、高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品德,“打井”和“挖沟”的契合艺术,幽默、华美、极具穿透力的讲授天赋的教学必将是昙花一现。因此,我们可以也应该树立教学是今天,科研是明天,学科建设是后天的理念。那么党校的科研方向到底如何确定呢?基础研究和应用服务孰轻孰重?我们知道,认识来源于实践,因此科研活动的最终动力是社会实践的需要。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知识的发现和传播诞生出了较多的部门机构,必须承认的是相对于大学特别是那些著名大学来说,党校在纯理论研究处于不利地位的。这是因为大学在研究人员的数量规模、交流的范围、学科建设的历史等方面都大大领先于党校,因而纯理论、模型化的研究我们处在弱势。而相对于那些专门的对策研究机构(包括社科院、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等)来说,党校在应用对策也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党校的一个基本职能是培训党员干部,而不是从事直接面向实践需要的科研活动,因此,在对策研究方面它根本无法与那些专门的研究机构相抗衡,应用科学方面的研究也从来都不是党校科研的强项。然而,相对于高校而言,党校具有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传导的快捷性,培训对象的特殊性,调查研究的便捷性和学科重点的突显性,在这些方面具有高校无法相比的优势,因此党校的科研成果更加贴近实际和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而相对于党委、政府的专门对策研究部门而言党校又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研究队伍稳定、培训学员规范、交流研讨广泛的优势,科研成果彰显较强的系统性、前瞻性的理性思考的特点。也就是说,党校既要强调发展和发现科学的基础研究功能,树立“执政者之师”使命感,又要强化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的决策咨询功能,着力加强智库建设。进一步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一流党校学科建设的两翼,任何一种片面的做法,就如同折翼的翅膀,是无法推动一流党校发展的。3、学科建设与专业、教研部学校就技术功能来说由三部分组成,即知识发现,知识传播和知识服务。这三部分的载体是学科。因此从一定的角度可以说学校是由学科群组成的组织。学科也就成为构成学校的基本元素,它是集教研机构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条件建设为一体,教研人员通过学科和同行建立广泛的联系,是党校成为干部培训、理论研究和思想创新中心的重要保证。就全国党校而言面临的许多问题都具有“特殊的相似性”,其核心问题是党校内部权力和利益协调问题。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学员权力构成党校权力基本要素,理顺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是保证党校良性运行、构建和谐校园、建设一流党校的根本保证。党校行政权力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根基于党校的性质、地位和社会功能。在我国,党校肩负着重要的政治使命。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保证党和国家意识形态贯彻。党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作为社会组织机构的党校也和其他组织机构一样有着相同的内部行政管理事务,因而需要有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对党校进行管理,以实现党校的组织目标。所以,行政权力是以层级制度为依托,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维护学校系统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但就学校的本质而言,学术是学校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就党校而言是以党员干部、公务员培训为主线,将其他学术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的学术机构,是理论创新的机关组织。所以,学术、学科、学问等元素必将在党校运转中占据大量的空间。我们也较容易得出,学科是知识发现、知识传播和知识服务的载体,专业是特定的知识领域,它通过教学实施来集聚和体现;部(所)是组织专业人员为技术职能服务的机构,通过落实完成教学计划、科研规划、学科发展规划等来运行的,学科建设领导小组是配置、整合学术资源的决策机构,学科办公室是执行、贯彻、落实学科领导小组决策的秘书处。进而我们也可以得出学科不是科研,学科建设不仅仅是行政管理职能的简单结论。上述组织功能的论述和党校的基本职能使我们明确:党校中心工作只能是教学,而不是其他,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只能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虽然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党校学术地位的主要标志,学科建设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也呼吁在全校范围内达到共识,甚至可以作为龙头核心工程来带动其他,但学科建设是服务教学中心的理念是不能动摇的。4、学科建设的基本框架发展靠实力,实力靠建设。对于一流党校的建设目标,仅凭经验思考问题,仅凭经验制定战略,仅凭经验管理教学科研,将很难有效解决党校改革发展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虽然各大学和党校的学科建设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一般来说,学科建设大致分三种模式,即以学位点建设为中心模式,以项目研究为中心模式和以基地建设为中心模式。学科建设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科学研究、队伍建设、条件建设、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科学研究包括高发表、高出版、高获奖和高立项,通过丰富的科学研究成果加强学科的支撑作用,把学科建设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明确科研目标,落实科研计划,使学科建设不断丰富学科内涵,拓展学科方向,攀登学科前沿,增强服务能力,提高发展水平。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队伍建设包括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年龄结构和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通过创新党校学科建设特区制度,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学术骨干,努力形成优秀的学术团队。纵观大学和党校学科建设的实践证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一流党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学科建设应通过有效的机制与制度保障,培养和引进一批帅才、将才,造就一批支撑一流党校的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对省重点学科、校重点学科、研究生学位点、一般学科的导师队伍、课程、基地和大专教育专业、特色专业等各项建设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断提高队伍的质量和影响力。条件建设是学科建设的保障,学科建设要与加强图书资料、调研实习基地、办公设备、实验室、现代化信息环境、科学研究平台、社会服务基地等各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位授权点、研究会、学术中心等各类平台为重要依托,努力提高学科建设的实体化程度,不断提升学科教学、科研资源建设的优质化水平。学术交流是学科建设重要手段,学术交流包括举办和参加学校、省(市)、国家和国际学术会议,确定和组织主持、发言、点评的人选。要将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作为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学科建设要切实制定与落实各个学科加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计划。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术活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学科与国际、国内同类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