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新闻学专业论文)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大掌新闻与传播掌院硕士学位说慧 中文摘要 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以1 8 9 7 年到1 9 4 9 年间商务印书馆的古籍出版 为对象,通过对近代社会环境的变迁,商务成立背景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 分析,综合运用编辑出版学、历史学、文献学、版本目录学、图书分类学的有关 方法和理论,以商务领导人和其主持出版的古籍丛书为线索,对商务印书馆古籍 出版进行了梳理、研究。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最富盛名的出版企业,它的古籍出版同样能够成为其 他出版企业的竞相模仿对象。探究2 0 世纪2 0 年代古籍出版高峰产生的原因,可 以看出江南地区的文化气候,近代学制的改革,“整理国故运动”和“新图书馆运 动一等对商务古籍出版的影响。而以张元济和王云五为代表的商务领导,因其不 同学术背景和出版理念,给我们呈现了风格大不相同的古籍丛书。张元济主持下 的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古籍丛书成为古籍出版的经典,对中国文 化的流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王云五主持下的学生国学丛书则开创了古籍出 版的新方法,成为现代古籍出版的典范。总的来说张元济以“为古人续命为出 发点,更注重版本的选择;王云五则是更注重古籍的普及,所以采用了新的出版 方式。这些都会后来古籍出版提供了参考。 伴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教育水平提高,现代社会拥有了和以 前不能相比的阅读人口。但古籍出版却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现实问题,如受众阅读 兴趣降低,目标读者日益减少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政府大力支持外, 充分挖掘、分析商务古籍出版的成功之处还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诃: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 商务印书馆古蒋出版研究 a b s tr a c t ”t h ec o m m e r c i a lp r e s sa n c i e n tp u b l i s hr e s e a r c h ”t ob e t w e e n18 9 7a n d19 4 9 t a r g e t sp u b l i s h e di nt h ec o m m e r c i a lp r e s sb o o k s ,b yc h a n g i n g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f m o d e r ns o c i e t y , b u s i n e s sb a c k g r o u n dt o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i ca n d 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a l y s i s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u s eo fe d i t i n ga n dp u b l i s h i n g ,h i s t o r y , p h i l o l o g y , v e r s i o nb i b l i o g r a p h y , b o o k st a x o n o m i cm e t h o d sa n dt h e o r i e sr e l a t e d , b u s i n e s s l e a d e r sa n da n c i e n tb o o k sp u b l i s h e du n d e ri t sa u s p i c e sf o rt h ec l u e s ,a n c i e n t b o o k sp u b l i s h e do nt h ec o m m e r c i a lp r e s sh a sc o m b e dt h er e s e a r c h c o m m e r c i a lp r e s si st h em o s tf a m o u sm o d e r nc h i n e s ep u b l i s h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 ,i t s a n c i e n tb o o k st ob ep u b l i s h e di no t h e rp u b l i s h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 so ft h ec o m p e t i n gm o d e l s e x p l o r ea n c i e n tb o o k sp u b l i s h e di nt h e2 0 t hc e n t u r y sp e a ko f2 0c a u s e s ,w ec a l ls e e t h a tt h ec u l t u r a lc l i m a t ei ns o u t h e r nc h i n a , t h em o d e m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r e f o r m , ”m o v e m e n t ”a n dt h e ”n e wl i b r a r ym o v e m e n t ”a n do t h e ra n c i e n tb o o k sp u b l i s h e do n t h eb u s i n e s si m p a c t a n dt oe c o n o m i ca n dw a n gy u n - w uz h a n gy u a n , r e p r e s e n t e db y b u s i n e s sl e a d e r s ,b e c a u s eo f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ta c a d e m i cb a c k g r o u n d sa n dp u b l i s h i n gi d e a s , p r e s e n t su sw i t hav e r yd i f f e r e n ts t y l eo fa n c i e n tb o o k s z h a n gy u a n - j iu n d e rt h e a u s p i c e so ft h e ”f o u rs e r i e s ”,”b a in a b e nt w e n t y - f o u rh i s t o r i e s ”a n do t h e ra n c i e n t b o o k sb e c o m ec l a s s i c sac l a s s i cp u b l i s h i n g ,t h es p r e a do f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h a da t r e m e n d o u si m p a c t z h a n gh a sg e n e r a l l y ”a st h ea n c i e n t sc o n t i n u e dl i f e 锻as t a r t i n g p o i n t , m o r ef o c u s e dv e r s i o no ft h eo p t i o n ;w a n gy u n - w ui sm o r ee m p h a s i so nt h e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b o o k s ,i ta d o p t e dan e wp u b l i s h i n g t h e s ew i l lt h e np r o v i d ea r e f e r e n c ef o ra n c i e n tb o o k sp u b l i s h e d w i t ht h ec o n t i n u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c i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 p e o p l ea 陀b e t t e r e d u c a t e d , h a v eam o d e ms o c i e t yc a nn o tb ec o m p a r e da sb e f o r et h er e a d i n gp o p u l a t i o n 河龠大掌新闻与r 1 p 董播掌院硕士学啦论文 h o w e v e r ) t h e yh a v et of a c eas e r i e so fa n c i e n tb o o k sp u b l i s h e di nt h er e a l i t y , a s a u d i e n c ei n t e r e s ti nr e a d i n gd e c r e a s e da n dt a r g e ta u d i e n c e sd w i n d l i n g t os o l v et h e s e p r o b l e m s , i na d d i t i o nt oc o u n t r y , s t r o n gg o v e r n m e n ts u p p o r t , t h ef u l le x c a v a t i o no f a n c i e n tb o o k sp u b l i s h e di nt h es u c c e s s o rt h eb u s i n e s sh a sas t r o n g p r a c t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k e yw o r d s :c o m m e r c i a lp r e s s ;a n c i e n tb o o k s ;p u b l i s h i n g i i i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丈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酌学位或证书而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酌任何贡献均已在论史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牢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釜名: 2 ,0年 ,月 目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子硕士学住。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奎圃。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乖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甄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酌学住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住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釜名: 2 0年月 日 学住论文指导教师鍪名: 2 0年月 日 河龠大掌索“目与传舅 掌院硕士掌位议譬屯 ( 一) 选题缘起 引言 2 0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出版业,经过了出版人不懈的努力,在国家积贫积弱之 时,涌现了像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出版企业。 商务印书馆正是这些代表中的佼佼者。1 8 9 7 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标志 着近代中国出版史和文化史的一个新里程碑,从此商务印书馆走进了中国近代史, 并且起着文化传播与承继的历史作用,在传播新知识、培养新国民和促使新社会 的诞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百年来,商务印书馆在近代中国历史所起的作用及其巨大而重要。正因如此, 近数十年间,有关“商务史的论著也不断涌现。在这些论述当中,有以馆史形 式出现的商务印书馆九十年,也有围绕“商务人”而写的各种传记和评论,如 叶宋曼瑛的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和事业、蒋复璁的王云五与近 代中国。以商务印书馆为题的论文更多。在这些著作和论述当中,有从宏观的角 度去论述商务的成功,有以“商务人”为对象进行微观研究。并且多以商务对西 方文化的引进和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为主要的论述对象。从而忽视了对商务印书 馆的一个重要贡献对古代典籍的整理和出版的研究。 ( 二) 选题意义 研究商务印书馆的古籍出版有着以下几点方面的意义: 1 保护、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代中国国力衰弱,中华民族数千 年来传统文化处于日渐式微的边缘。张元济、王云五等出版家在传统文化受到巨 大冲击之际,在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召下,整理和出版古籍,“为传统文化续命 。 2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光彩夺目的优秀传统思想 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 文化。整理和出版古籍,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和去粗存精、汰劣存优, 对于继承民族文明,探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 重要意义。做好古籍的整理和出版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前提。 现代社会是古代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把古籍的整 理和出版又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做到这些就要“做好文 化典籍整理工作。同时“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 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这为新时期 古籍出版指明了方向。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为现代化注入力量,是古籍出版 的现实意义。 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务印书馆的古籍出版对出版产业的转型具有指导意 义。市场经济当中的出版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是物质文化生产和精神文化生产 的统一。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是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运作的,古籍出版在选题 开发、资金筹措、市场营销等等方面有许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可使 当代当代古籍出版藉以参考。 ( 三) 研究综述 不论是在出版史、编辑史还是在近代史的研究中,对商务的研究已经逐步加 强,相关的著作不断出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史料类,从商务史料 菟集角度入手,通过回忆和资料的重现还原商务的历史。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商 务印书馆出版的,史料性质的商务印书馆九十年、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 务印书馆一百年、商务印书馆馆史资料、商务百年大事记,以及台湾商务印 书馆编著的商务印书馆1 0 0 周年在台5 0 周年等。前四种是资料集或“商务 人 的回忆录,后两种是有关商务的大事年表。这些著作从馆史角度,编集馆史 资料和人物的各种回忆片段;其中几种更是为配合商务百年庆典而出版的。以上 种种有关的著作都可视为研究商务的基础性材料。馆史类如王云五编撰的商务 2 葶蕾龠大掌新l i a 皇专播掣谭也硕士掣啦论文 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上中下三册。此书以编年史形式撰写,罗列自创馆到1 9 4 9 年间,商务的重要事件和数据资料,文中夹杂王氏个人的回忆和评说。由于王云 五长期在商务担任要职,对商务的资料及数据了如指掌,故商务印书馆与新教 育年谱一直是研究和了解商务的重要资料。不过也由于王云五的特殊身份和背 景,书中部分内容和数据不够客观。 有关张元济的日记、书信、传记类书籍也已出版了多种。2 0 世纪8 0 年代以 来,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张元济的遗著张元济书札、张元济日记、张元 济傅增湘论书尺犊和张元济诗文等;王绍曾、叶宋曼瑛、汪家熔、吴方等 撰写的张元济的传记、专著也相继问世;浙江省海盐县于1 9 8 5 年建立了张元济图 书馆;商务印书馆于1 9 8 7 年和1 9 9 2 年两次在张元济图书馆举办了研究张元济生 平和思想的学术讨论会;海内外刊物上也有过不少研究、评介张元济的文章。这 类著作以人物研究为主,着眼于评价,而对传主古籍整理出版方向的系统研究较 为零乱,未形成专题和体系。 第二类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商务这个企业的发迹历程。其中 较为重要的,有汪家熔编著的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 汪家熔运用大量的一手资料,考察1 9 4 9 年以前商务的发展史,范围包括早期经营 者的关系、内部组织及经营情况、图书发行状况、管理策略和实施运作情况等。 由于汪家熔曾长期就职于北京商务印书馆,专门负责收集馆史资料,因工作便利, 熟悉商务历史,这种身份对于研究商务自然十分有利。他的研究对于现时了解商 务的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汪家熔之外,法国学者戴仁( j e a np i e r r ed r e g e ) 的研究也是不可忽 视的。在汪家熔著作问世之前2 0 年,戴仁已对商务的发展经营进行过仔细的研究。 受到法国史学界书籍史和出版史研究的影响,在“引言 部分,戴仁就明确指出: “如果说现代的书籍已经完全是一种文艺社会学的物象,那么研究书籍的具 体生产者一出版家的作用,就还是值得大干场。一他认为“出版社有两幅面目, 理想的一面和商业的一面,一家出版社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者的调和程 3 商务印书馆古蒋出版研究 度。全书将1 9 4 9 年之前的商务分为三个阶段,即1 8 9 7 年至1 9 1 9 年、1 9 1 9 年到 1 9 3 2 年1 月2 8 日、1 9 1 9 年到1 9 3 2 年1 月2 8 日到1 9 4 9 年,探讨它的发展以及内 部组织,统计它的出书量,试图分析商务对时代的影响。戴仁以新的视角去观察 出版社和它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是受制于资料的缺失,尚不能完全反 应商务印书馆的全貌。之后国内有关商务馆史的研究不断增加,反映出这个课题 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其中较为重要的著述有吴相从印刷作坊到出版重镇、 杨扬商务印书馆:民国出版业的兴衰、久宣商务印书馆求新应变的轨迹 等。 第三类是有关商务人物的研究,多集中于两位重要人物张元济和王云五身上。 叶宋曼瑛的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是国外学者全面研究张 元济生平及事业的第一本著作。叶氏以张元济的生平、活动及思想行动为经,以 商务的发展为纬,丰富地展示了张元济从翰林到新型出版家,从传统知识分子到 现代学者的一生。叶宋曼瑛认为,张元济是现代中国重要转折时期的代表人物, 了解他的一生将有助认识这个时代。他如王绍曾近代出版家张元济、吴方仁 智的山水张元济、柳和城张元济传、张荣华张元济评传、周武( - - 十 世纪文化名人与上海一张元济书卷人生和李西宁人淡如菊张元济等 专著,都是这方面研究的重要著作。 。 除了以上各种专著和论文外,还有张元济、王云五后人或门生编著的年谱, 也是十分重要的成果。主要作品包括张淑年编著的张元济年谱、我的父亲张 元济、张人凤编著的张菊生先生年谱;王云五学生王寿南编著的王云五先 生年谱初稿,胡志亮的王云五传等。上述各种因有大量的一手资料,是后世 研究张元济和王云五的必读著作。 第四类属于专题研究,包括汪家熔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考略、刘曾兆清末 民初的商务印书馆以编译所为中心研究( 1 9 0 2 - 1 9 3 2 ) 、黄良吉东方杂志指 刊行及其影响研究。汪家熔、刘曾兆分别仔细考察商务的核心部门编译所的 人事、组织、运作情况和变化,并分析了编译所对当时文化、教育生产的作用以 4 河南大掌新胄l 与传爿f 掌啊臼炙士尊叶疋论文 及影响。 上述这些资料和研究成果都为本文的写作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思路和资料。 本文主要研究张元济、王云五任职期间的出版思想和出版物为线索,以期借助这 方面历史材料的梳理,对我国近代的出版和文化现象作出分析,亦对当代的出版 现象作一深入思考。 商务印书馆古蒋出版研究 一、商务印书馆与近代中国之学术风尚 ( 一) 商务印书馆的成立 商务印书馆于1 8 9 7 年2 月1 1 日在上海成立。它被公认为近代中国“最重要 和最具规模的新式出版机构”,也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出版企业。商务印书 馆创馆至今,已经跨越了百年的历史,文化、教育界人士对于这家备受关注的出 版企业评价甚高。认为商务印书馆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端。正如 茅盾在茅盾贺词贺张元济九十寿辰中所说的: 从戊戌以后,菊生先生致力于文化事业,创办商务印书馆;在中国于是始有近代化 的出版事业商务印书馆在介绍西洋的科学、文学,在保存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和其他 学术著作方面,都有过重大的贡献1 1 】 商务印书馆致力于教科书和教育出版,开创了中国引进西方思想文明的先 河;致力于古籍的整理和出版,创造了中国文化史、出版史上的多个“第一 作 为近代出版企业的先行者,商务一直扮演着引领中国出版业的角色。它是近代出 版企业中最早采用股份制,成立董事局经营的一家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于1 9 0 1 年成立有限公司,至今还保存了部分股东和股息资料。【2 】它的分馆、印刷所和发 行所遍布各个重要城市和海外地区,出版物在海内外皆可见,对华侨的教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从商务印书馆的多个“第一一中可以看到,对于中国出版业的影 响更是无人能够企及的。曾在商务长期任职的叶圣陶在回忆文章中说,“商务为我 国的出版企业也作出了楷模,引进了国外的印刷技术,培养了一大批编辑、出版、 发行的从业人员。中华书局是我国近代第二家大出版企业,它的规模跟商务 差不多,编辑、印刷、发行的骨干,大都是商务出来的:后来成立的世界书局、 大东书局、开明书店,情况也大体如此。一【3 】到了2 0 世纪3 0 年代,商务印书馆的 发展达到了顶峰,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1 9 3 5 至1 9 3 7 三年中,分别出版图书8 8 0 6 河南大掌新闻专门专冀 掌诃e 硕士爿印立能叼 种、8 6 5 种和9 2 0 种1 4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商务自己所宣称的日出一书的标准。它 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出版社,更是当时世界的三大出版社之一。据不完全统计, 商务印书馆从1 9 0 2 年到1 9 5 0 年6 月共出书1 5 11 6 种,2 8 0 5 8 册。嘲 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风池这四名印刷厂干活的工人所 创立。他们共同集资3 7 5 0 元,建立了一个印刷作坊。1 8 9 7 年2 月1 1 日在上海江 西路南首德昌里末弄3 号开业,起初的规模十分有限“仅置备三号摇架三部,脚 踏架三部,自来墨手扳架三部,手揿架一部,其余略办中西文铅字器具,资金皆 已用尽。一1 6 】;人员除了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外就是十多位雇 佣的工人,开始只能接印一些与商务信息有关的传单、账册、票据之类的印刷物, 故而取名“商务印书馆 ( t h ec o m m e r c i a lp r e s s ) 。在当时中国的大型出版机构如 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墨海书馆、美华书馆、广学会等,而其中又以广学会规模和 影响最大。与这些大出版机构相比,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对于整个中国出版业而言 微不足道。但在此后不到二十年时间里,民营的商务,藉着自身的体制和机制活 力,迅速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出版企业,也成为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开端。 ( 二) 社会变革及其学术风尚对商务古籍出版的影响 1 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 自太平天国以来,中国内部的政治运动迭起,直接影响了近代出版业的发展。 到晚清末期,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多次对外战败,使中国的官僚阶层和知识分 子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除了要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奋起自强外,思想文化领域也要 进行改变,才能挽救国运。 商务印书馆创办于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的浪潮中,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过程 同步。上海是近代中国开放最早的大都市和重要的商埠,也是西学东渐的重要据 点。 以传教士利玛窦进入中国为标志,西学之风渐起,四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中西文 7 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 化的碰撞中以自己独特的身份参与竞争,整个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 会各个层面也在东西方的融合与对抗中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中华文明在历经千 年不衰之后,也在外力的推动下启动迈向现代化的步伐。中华民族历经挑战与磨 难,从大国富邦俯瞰西洋,到国力日衰受人欺侮再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经历 了艰难而漫长的蜕变过程。而在此过程中,作为中华文明继承与发扬重要手段的 古籍整理与出版,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交流与碰撞中逐渐明确了自己的 使命。 到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打开锁闭的国门,列强在各地建立通商口岸和租 界,中西文化得以在此交汇。商务印书馆成立于晚清末期的上海,上海也因其地 缘优势率先接受西方文明的洗礼。作为最早开放的口岸,居住在租界中的民众, 较直接地接触到新的西方科技事物、西方式的政治法律体制、资本主义式的经济 以及西式的媒体,也因此许多近代以来的新知识分子,都曾因在上海生活而受到 西学的影响。西方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想、生活方式、文化现象逐渐形成了通过 上海为重心以不同的方式向全国辐射的局面,出现了大量西式学校、新式出版机 构、翻译机构、报刊杂志社。 当时各个阶层的有识之士、各种学术背景的知识分子云集于上海,这些人求新 求变,以各种方式加入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中外兼通是一个加入西学大潮的门槛, 学习外文则成为必要的手段。王云五在文章中提到:“上海读英文者众多n 1 ,但 是缺乏面对大众的英文教材,商务印书馆则抓住这个时机,认为出版英文教科书 大有可为“( i n d i a nr e a d e r s ) ) ) 书并无中文注释,读者与教者多感不便。发起诸 人灵机一动,认为如能附入中文注释,即便教学,营业定佳 。盯1 商务随即约请一 位英汉皆通的牧师代为译注,以华英初阶一册试探市场的反应,初版印刷了 2 0 0 0 册,由夏瑞芳向各个学校推销,不久即全部售罄。“最初一二年获利颇厚,因 上述之英文读本,附有汉文注释,为当时创举,极受英文教师与学生之欢迎,销 路甚广 啪。这成为商务经营出版事业的开端。 8 河南大掌新鹿l 点订量爿 掌仞臼负士尊铒迎论文 2 学制改革 鸦片战争之后,士人阶层对西方先进文化、科技有了渐变性的认识,从“师夷 长技以制夷 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转变使国人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 和内容提出了质疑。1 9 0 1 年,清政府实行教育新政,废除科举,下令全国所有书 院改为各级学堂。自上而下求新求变的学制改革开始。伴随着学制改革,教科书 的改革随之而来。南洋公学于1 8 9 7 年编辑出版蒙学课本,这部教材虽比以前 的蒙学读物有很大进步,但是内容多是直接取自西方,不能完全符合学生的要求。 面对这样的市场机遇,商务印书馆于1 9 0 2 年组织编写最新教科书,这是商务 印书馆自成立后第一次有计划的出版的教科书,在编辑方式、编辑内容与此前的 教科书有全面的进步,适应了时代潮流,所以大受好评。民国以前,商务印书馆 是国内惟一一家有计划推出成套中小学教科书的出版机构。1 9 0 6 年,清政府学部 第一次审定初等小学教科书暂用书目中,1 0 2 种教科书中,商务印书馆独占5 4 种。 商务印书馆一直把出版优秀的教科书作为推动国民进步主要手段。1 9 1 2 年, 商务印书馆在新编共和国教科书说明一文中写到:“国之盛衰,以教育之优劣 为枢机。无良教育,何以得良民? 无良教科书,何以得良教育? 商务最早的成功经验是契合了当时社会对知识的需求,推出了批高质量的的 词典和教科书,包括华英字典、华英初阶、国学文编、亚洲读本等, 这些都为商务印书馆带来的丰厚的收益。古籍出版与普通图书和教科书相比存在 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的图书出版活动。古籍出版的周期一般较长,能否 按时出版以及古籍的读者都有很多的不确定性,风险很大。由于古籍出版的特点, 所以一个古籍出版机构必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才能认真地从事古籍的 整理和出版,从而真正地为文化的传承起到正面作用。因此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 出版成功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出版活动。 商务印书馆进入中国近现代史的视野当中,不仅因其取得的众多“第一 ,而 且在2 0 世纪初的新旧文化更替过程中,商务印书馆根据其自身定位,自觉地担负 起向整整一代人进行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启蒙教育的任务。 9 商务印书馆古蒋出版研究 蔡元培对商务印书馆编纂的教科书评价甚高:商务印书馆“尤所聚精会神以从 事者,实惟小学教科书。其事在我国为至新,虽积学能文之士,非其所习,则未 易中程式,往往一课之题,数人各试为之,而则择其较善者,以经数人之检阅集 订正,审为无憾焉,而后写定,其预拟而为目,综合而成编,审慎周详,无不如 是。一嘲 商务印书馆大力翻译西学,先后编印了汉译世界名著丛书、汉译文学名著 丛书、严复译的社会学名著,林纾翻译的欧美小说等一系列经典西学名著,使国 人一步步认识了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虽然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大量饮誉中外的译 作,但是真正让其成为独占国内西学传播领导者地位的并不在于数量,而是在于 其出版的影响力。根据陈原先生对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一百种译作的统计, 百种译作中有4 2 本重要的译作由商务印书馆初版或印成单行本;如果把最初的3 0 本( 商务印书馆成立以前) 除外,列举的7 0 本书中有4 2 5 本由商务印书馆印行。 可见商务印书馆在我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 商务印书馆编纂的中国近代第一部古代汉语语文辞书辞源开始于1 9 0 8 年, 于1 9 1 5 年正式出版。发行时读者排队争购,初版印2 0 万部,当月再版1 0 万部。 辞源在辞书编纂上至少在3 个方面具有开创性。首先收录了大量近现代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词汇。其次规定了这些复音词以第一字列于该单字后, 便于检索。第三,单字义项严格以单音词所含意义为限,即严格以词为单位释义。 第二、三两个原则至今为所有汉语和汉外词典所遵循。 在张元济领导之下的商务印书馆并未忘记对古代典籍的继承和保护。张元济曾 对顾廷龙说:“能于文化消沉之际,得网罗仅存之本,为古人续命,这是多么幸运 啊! 嘲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工具书和译著出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显然这些图 书的出版为以后的商务古籍出版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3 江南的学术源流和晚清的考据学派 江南地区自唐代中后叶以来,已逐步成为中国学术事业的重心。宋元明很多重 i o 河南大掌新闻毒n 专期 掌霸硕士掌位论文 要的学术、文化和思想运动均由江南首开先河。江南地区学术文化得以如此蓬勃, 与其地利和经济息息相关。江南地处中国大运河南端,有长江的入海口,长期的 物流聚集,形成了江南地区的区域贸易系统,使之发展成为全国的谷物、食盐和 纺织品贸易中心。发达的地缘条件,在大量聚集财富的同时,更使得江南逐步发 展为学术文化的交流网络。在商贾资助和支持下,不同形式的学派、书院、藏书 楼、学术活动遍布江南地区,招徕与汇聚了大批文人学者。这些文人透过个人关 系、乡谊关系、师承关系,又形成了一定格局的学术流派。由商人后代和文人学 者组成的一种新社会群体,以从事学术研究和整理文献谋生,形成了考据学派。 除了考据学派聚集于江南之外,江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使该地区涌现了 大量的藏书家和藏书楼。在明朝著名的藏书家与藏书楼有范钦与他的天一阁、祁 承邺与澹生堂、黄宗羲与继钞堂、赵琦美与脉望馆等。在明清两代江南地区又出 现了大量的藏书楼,如钱谦益与他的绛云楼、毛晋与汲古阁、黄虞稷与千顷堂等。 他们一方面继承明朝藏书楼的遗书,并加以扩充;至清末四大藏书家中,都集中 于江南地区,江苏常熟的瞿氏“铁琴铜剑楼 、浙江钱塘丁氏的“八千卷楼 和归 安陆心源的“萌宋楼 。 这些藏书楼为后来的古籍出版提供了丰富的底本,以四部丛刊为例,除以 涵芬楼收藏的古籍为底本外,还向江南图书馆、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乌程张氏 适园、江安傅氏双鉴楼、江阴谬氏艺风堂、乌程蒋氏密韵楼等藏书楼借印。 4 “整理国故运动 在经过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五四运动 之后,“新思潮”“新文化 已 蔚为风潮。然而1 9 1 9 年1 2 月,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的胡适在新思潮的 意义中提出“整理国故一,将其放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的浪潮中加以阐释,他提 出“研究问题,输出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十六字整理国故方针。胡适 认为“古代的学术思想向来没有条理,没有头绪,没有系统。在应该以什么样的 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问题,胡适对简单的盲从和反对均持有疑义,“我们对 商务印书馆古箸出版研究 于旧有的学术思想有三种态度。第一,反对盲从:第二,反对调和:第三,主张 整理国故。一这三项中,“积极的只有一个主张,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 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 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n 们由此可 以看出,胡适宣扬“整理国故 的本意,是要通过“整理国故 分清传统文化中 的精粹与糟粕,去粗存精,在此基础上再造新的文明,并将整理国故看作是新文 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和步骤。至于如何整理国故,胡适还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步 就是进行“条理系统的整理 ;第二步是“要寻出每种学术思想怎样发生,发生之 后有什么影响效果 ;第三步是“要用科学的方法,作精确的考证,把古人的意义 弄得明白清楚 :第四步是“综合前三步的研究,各家都还他一个本来真面目,各 家都还他一个真价值。川删 整理出版古籍,是整理国故的基础和研究来源,也是商务人对中华文化传承的 一种坚持与保护。1 9 2 7 年张元济在致傅增湘信中坦言:“吾辈生当斯世,他事无可 为,惟保持吾国数千年之文明,不至因时势而失坠,此为应尽之责。能使古书多 流传一部,即于保持上多一份效力。一n 1 1 “事关国脉,士与有责 n 羽。 在整理国故运动兴起后,赞同与反对的声音共存。对于这一运动,商务印书馆 应该说是极力赞同的。即便是在反对声浪高涨,“运动发起人之一的胡适都逐渐 认为整理国故不合时宜时,商务却没有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其古籍整理出版一 如既往地进行。 整理出版古籍是商务经营的重要业务之一。商务的古籍出版主要经历了两个大 的阶段。在张元济和王云五主持商务的不同时期,二人在古籍出版方面的思路和 方法上有很大不同。张元济注重整理影印善本古籍,对文化传承和学术研究方面 都有极大的帮助。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影印的古籍,相较于古籍珍本廉价,但是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大规模出版的古籍丛书,价格仍十分昂贵。王云五则在古籍的 整理和普及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 1 2 河南大学新崩i 点订量播掌锣0 吸奁掌位魂喝屯 二、“为古人续命 的张元济与商务的古籍出版 ( 一) 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概况 李一氓在论古籍与古籍整理一文中明确了古籍的概念:“汉人视秦、周著 作为古籍,他们对此做过很好的工作。以此类推,我们今天要视清、明、元、 唐、隋、晋、魏、汉、秦、周著作为古籍,加以整理是自明的道理。我们不是清 人,不能把古籍限在明代以上。 基于上述论证,曹之先生在中国古籍版本学 一书中,给出的概念是:“1 9 1 1 年以前抄写、出版的图书。 n 3 1 根据上述定义我国 古籍总数应不少于1 5 万种。 在新中国成立前,商务印书馆共计出版了5 3 种古籍丛书,子目8 9 9 2 种( 不含 说郛1 0 0 卷,续藏经7 4 0 0 册) 。商务印书馆在1 9 0 0 年出版了通鉴辑览、 通鉴知易录、五经各旨等五部古籍,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后,于1 9 1 4 年 开始大规模古籍出版。其中以涵芬楼和商务编辑人员名义辑印的丛书有1 2 种,包 括四部丛刊初编、四部丛刊续编、四部丛刊三编、续古逸丛书、百衲 本二十四史、影印元明善本丛书、道藏举要、十通、戊戌六君子遗集、 旧小说、宋人小说、孤本元明杂剧、涵芬楼秘笈( 其中影印为2 8 种, 排印2 3 种) 。以涵芬楼名义影印的丛书有1 6 种,如汉魏丛书、唐六名家集、 唐人八家诗、唐人四集、元人十种诗、学海类编、学津讨原、别下 斋丛书、涉闻梓旧、佚存丛书、二十四史、顾氏文房小说、元曲选、 宋诗钞初集、道藏、续道藏、续藏经,还有排印的旧本丛书和近人所辑 丛书,说郛、宋诗抄补、沈氏三先生文集、百家词、杨升庵夫妇散曲、 章氏遗书、御纂医宗金鉴、痛史、评选诸子精华录;另外还有影印四 库全书珍本初集和选印宛委别藏,国学基本丛书、丛书集成。 从上述丛书的性质来看,有囊括了经史子集的综合性丛书,也有取自著名校勘 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 学家的精校原刻。回顾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的特点,最有代表性的是四部丛刊、 百衲本二十四史和丛书集成。四部丛刊的特点是版本选择以宋元旧椠 为主,内容以常见为主;百衲本二十四史以珍本善本为底本,努力纠正武英殿 聚珍版 - - 十四史的错误,还原正史的本来面目;丛书集成以其比肩四库 全书的规模而被称为近代三大古籍丛书之一。 1 9 1 6 年起商务印书馆整理出版涵芬楼秘笈,这是商务大规模有计划出版古 籍的开始,从1 9 1 6 年至1 9 2 1 年,每年出版两集,共十集。其影印为2 8 种,排印 2 3 种。下表为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的统计。 ( 表1 商务出版古籍丛书目录统计) 书名类魏刊刻时间州裂册数( 卷数) 痛史史1 9 1 1 1 9 172 1 明季稗史续编史1 9 1 2 6 御纂医宗金鉴子 1 9 1 21 5 唐人四集集 1 9 1 44 唐六名家集集1 9 1 46 唐人八家诗集1 9 1 4 8 五唐人集集 1 9 1 45 十三经经1 9 1 41 3 日小说集1 9 3 53 9 2 涵芬楼秘笈丛j 持1 9 1 6 1 9 2 l5 l 影印殿本二十四史史 1 9 1 62 4 元曲选集 1 9 1 81 0 0 续古逸丛书丛书1 9 1 9 1 9 3 84 7 学海类编四百三十三种丛书 1 9 2 04 3 3 ( 8 1 5 ) 四部丛刊 丛书1 9 2 0 1 9 2 23 2 32 9 7 9 ( 8 5 4 8 ) 学津讨原丛书1 9 2 21 7 2( 1 0 4 6 ) 别下斋丛书丛书1 9 2 3 2 9 ( 9 1 ) 道藏附续道藏子 1 9 2 3 1 9 2 61 4 7 6 正统道藏医书十种子 1 9 2 31 0 佚存丛书 丛:传1 9 2 41 7 涉闻梓旧 丛书1 9 2 42 5 ( 1 1 4 ) 汉魏丛书 丛书1 9 2 53 8( 2 5 0 ) 顾氏文房小说 集1 9 2 54 0( 5 8 ) 学生国学丛书 丛书1 9 2 5 1 9 4 0 9 3 1 4 海南大掌新廖i 皇几譬爿 掌舸士掌位沦文 果报类编 集 1 9 2 64 元人十种诗集1 9 2 61 0 宋人小说集1 9 2 62 9 道藏举要子1 9 2 6 年后 1 7 6 说郛一百卷集1 9 2 7 ( 1 0 0 ) 论画辑要子1 9 2 88 奢摩他室曲丛集1 9 2 83 5 百衲本二十四史 史 1 9 3 0 19 3 62 4 8 2 0 国学基本丛书第一集丛书1 9 2 9 1 9 3l1 0 0 国学基本丛书第二集丛书1 9 3 4 1 9 3 73 0 0 四部丛刊续编 丛书1 9 3 48 1 5 0 0 ( 1 4 3 8 ) 四部丛刊三编丛书1 9 3 5 1 9 3 67 3 5 0 0 ( 1 7 9 1 ) 十通史1 9 3 5 1 9 3 71 0 四库全书珍本初集丛书1 9 3 52 3 81 9 6 0 ( 4 3 1 3 ) 影印四库全书四种 丛书1 9 3 54 选印委苑别藏丛书1 9 3 54 01 5 0 ( 4 1 7 ) 丛书集成丛书1 9 3 5 19 3 73 4 6 73 4 6 7 ( 2 0 0 0 0 ) 国学基本丛书简编 丛书 1 9 3 5 1 9 4 75 0 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丛书1 9 3 7 1 9 4 06 2 03 2 0 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丛书第一集丛书1 9 3 71 27 0 ( 9 7 ) 子汇二十四种 子 1 9 3 72 4 两京遗编十二种丛书1 9 3 71 2 古今逸史五十五种史1 9 3 75 5 评注诸子菁华录子1 9 3 9 1 8 百家词 集 1 9 4 08 7 孤本元明杂剧集1 9 4 l1 4 4 3 2 广东丛书丛书1 9 4 61 9 续藏经子不详( 7 1 4 0 ) 五种遗规子不详 5 全相平话四种集 不详 4 净土津梁十三种子不详1 3 宋诗钞初集集1 9 1 48 4 ( 9 5 ) 宋诗钞补集1 9 1 48 4 ( 8 4 )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集1 9 1 6 5 4 1 5 商务印书馆古籍出版研究 ( 二) 张元济与古籍出版 1 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 张元济,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生于1 8 6 7 年,1 9 5 9 年8 月1 4 日在 上海逝世。张元济曾短暂任职于清政府,戊戌变法后在李鸿章的介绍下,接受盛 宣怀之聘,担任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及公学总理,这是他投身文化事业的开 始。1 9 0 2 年由夏瑞芳引进商务印书馆,先后担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 长。张元济生于清末,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而成的学贯中西的大家。同时也是 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出版家,他一生致力于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事业。他曾先后创办 通艺学堂图书馆、涵芬楼、东方图书馆、合众图书馆等图书馆,是我国近代图书 馆事业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张元济在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出版活动中,将“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 作为 自己的出版核心理念外,还积极引进、学习西方先进的学术文化二由于受到家庭 的影响,张元济对古籍整理出版尤为重视。在大力为国人传播西学同时,认为中 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文化不能就此完全抛弃,并坚持要“一以国民精神为 主,故学成之辈无不知爱其国,卫其种 1 4 o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张元济进行了大 量抢救中国珍本秘籍的影印工作。他还“曾辗转向国内有名图书馆及各地藏书家 借原书影印,甚且亲自去日本向帝室图书寮内阁文库、静嘉堂等处商借,摄影印 制,以补不足。”n 朝 在他主持下出版的古籍丛书有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四部丛刊初编、 缩本四部丛刊初编、四部丛刊续编、四部丛刊三编、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影印四库全书四种、选印宛委别藏四十种、丛书集成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