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球的自转知识要点归纳.doc_第1页
第四章地球的自转知识要点归纳.doc_第2页
第四章地球的自转知识要点归纳.doc_第3页
第四章地球的自转知识要点归纳.doc_第4页
第四章地球的自转知识要点归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七年级下科学七年级下 第第 4 4 章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不断运动的地球复习提纲 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 1 天(约 24 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晨昏线( (圈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公转时地轴的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的公转周期:365.2422 天(一年) 2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夹角大,太 阳高度大;夹角小,太阳高度小。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 900):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太阳直射点。 (太阳高度随着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分日(3 月 21 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 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 月 22 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 月 23 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 月 22 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 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极昼现象:极昼现象:极地地区某些时候太阳整日不落,称之为极昼。 极夜现象:极夜现象:极地地区某些时候太阳整日不出,称之为极夜。 5.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热带:在南北纬 23.5之间, ,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温带:在南北纬 23.5与南北纬 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 象,四季分明。 寒带寒带:在南北纬 66.5到 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 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2地壳变动地壳变动: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 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说明发生了海陆变迁)、火山 和地震。 褶皱:褶皱:地壳受力挤压而发生的弯曲变化。 断层:断层:岩层受力断裂,断块位置发生错动。 3火山和地震: (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SO2) 、熔岩流、火山灰 (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地震成因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4)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距、等震线。 (5)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6)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 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六大板块组成, 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 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习题部分: 一、选择题 1.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从我国的 “清明节” 到“国际劳动节”,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 )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3. 假如在夏至日正午 12:00,小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欣在杭州武林广场同时测 量一根一米长竹杆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C ) A、两地杆影一样长 B、杭州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杭州的短 D、不一定 4.小明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A )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5.韦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其构想的最初来源是那两个大陆海岸线的良好契合?( A ) A、南美洲和非洲 B、北美洲和欧洲 C、澳洲和印度 D、亚洲和美洲。 6.大陆漂移说中的大陆是漂移在:(D )之上。 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软流层 7.根据板块运动学说,大西洋的形成是在大陆漂移: (B) A、之前 B、之后 C、是开天辟地就有的 D、无法判断 8.关于地球自转的正确说法是( D ) A、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现象 C、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D、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9.晨昏线上各地的太阳高度 ( B ) A、总是等于 900 B、总是等于 00 C、只是春分、秋分时等于 900 D、只有夏至日或冬至日等于 900 10.下列地点中,阳光能照射到水井底部的是 ( C ) A、上海 B、北京 C、海口 D、杭州 11.日本火山和地震较多的原因是日本位于的碰撞处。 ( A )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12.科学家发现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化石,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 A、表明有人把上述化石放入喜马拉雅山之中 B、证明了地壳变动的事实 C、表明了喜马拉雅山地区曾是海洋 D、说明曾在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出现过鱼、海 螺、海藻等生物 13.如图,当地球公转到 C 处时,下列地理现象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A、北半球是夏季 B、正是南极考察最佳季节 C、北半球昼夜等长 D、南半球昼长夜短 14.在观察当地阳光照射下物影长度的变化的实验中,不需要直接测量的量为( B ) A、标杆的高度 B、太阳高度 C、杆影的长度 D、杆影的方向 15.发生地震时,采取下列哪种措施是不妥当的 ( D ) A、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地方 B、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 C、躲到桌子底下 D、跑进高楼大厦中躲起来 16.全球昼夜平分的日期是: ( A ) A.春分日和秋分日 B.冬至日和夏至日 C.春分日和冬至日 D.夏至日和春分日 17.太阳能够垂直照射的最北界线: ( C ) A.南回归线 B.北极圈 C.北回归线 D.南极圈 18地球上许多地区存在四季变化现象,其中最明显的地区是 ( B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回归线附近 D寒带地区 19.下列纬度带上有可能出现极昼的是: ( D ) A.00 B.23026/ N C.63.50S D.67.50N 20.划分五带的主要依据是 ( D ) A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C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二、填空、读图题: 21.下图是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示意图。通过观察,请回答: 六大板块示意图 A B D C (1)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是 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 。 (2)通过上面提供的材料(图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_ 地震带和火山活动带重叠 。 (3)你正在家里做作业时,假若突然发生地震,你将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_ 躲到卫生间或床下_. 22.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 奇妙的现象。北京市某校李红同学发现:阳光照射下家里的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 置都随时间发生变化。于是他就提出了下列问题,请帮助分析回答: (1)一天中,使窗户影子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北京市 无 (填:有或无)阳光直射机会。 (3)为了使底层住户的窗台全年都有阳光照射到,我国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 依据 _冬至_日的楼影来计算。 23.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上午杆影指向 西北 方,正午杆影在 北 方, 下午杆影指向 东北 方,一年中正午杆影最短的那一天是 正午 。 24.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地震火山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地震火山带。 25.想一想:今天的白天时间长还是晚上的时间长? 原因是太阳直射点在 (填“北半球”或“南半球” ) 26.读右面的半球图填空或绘图: (1)此图是南北半球中的南半球图, 最外一圈表示 赤道 ; (2)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当图中 A 点为太阳直射点时,这一天 是 12 月 22 日 (填“月、日” )前后, 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最小 (填“最大”或“最小” ) ; (4)这一天,B 地的昼长为一年中最 长 (填“短”或“长” ) ,我国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昼短夜长 。 27.从北极的上空看到图中 A、 B、 C、 D 四地中, 处在晨线上的是 C ,过 6 小时以后处于深 夜的是 A 。如果图中 D 处是中国,则 B 处最有 可 能的是下列哪个国家 4 。 (选择 1、日本 2、英国 3、巴西 4、美国) A B 西径 00 东径 28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出现 极昼 现象,南极圈以南出现 极夜 现象。 29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 张裂 形成,而喜马拉雅山脉则由两大板块 碰撞 形成。 30.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