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学案.doc_第1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学案.doc_第2页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他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知识梳理】1、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人类一般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1、旧石器时代:以 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我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代表性的有 和 。2、新石器时代:以 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处产生私有制,社会贫富分化,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和部落联盟。(1)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一万多处,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2)代表: (彩绘陶器,粟)、大汶口文化、 (水稻、养蚕缫丝)、 (黑陶)、红山文化、良渚文化。3、经济:(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 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主要耕作方式是以集体耕作为主的 ,后出现松土工具耒耜。2、 从部落到国家1、部落: 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尧舜时期,各部落首领通过推举和考察的方式继承,这种方式被称为“ ”。2、国家:夏朝(最早的奴隶制国家)(1)“家天下”制度的确立:夏朝国君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禹的地位。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变为“ ”,世 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中央官制:王下有“三正”和“六事之人”。三正主管政事,六事之人经常在王左右,有戎事时候,可以代王统率军队。(3)地方官制:夏王统治下,任然存在许多部落。这些部落首领大多称“伯”。伯是一方之长,有相对的独立性。【巩固训练】1右面是某书中一个章的目录,该章最合适的标题是() A从“大同”到“小康”B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C中华帝国的初步建立D跨入信史时代的门槛2“一万年农业,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大一统”指的是()A中华文明B埃及文明C印度文明D希腊文明3“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禅让制形成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4基于材料得出恰当的结论,体现了历史学的求真意识。下列由材料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最严密的是() 材料 结论 A 礼记礼运中关于“家天下”的记载 可以证明夏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B 司母戊大方鼎 可以证明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 C 左传中关于楚王“问鼎中原”的记载 可以证明春秋时期礼乐彻底崩坏 D 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 可以证明杜牧眼中的秦王朝暴政 5“史前”系一历史名词,大体是指人类社会有明确的文献资料记载以前所经历的历史阶段。既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那对它的研究主要依托于()A神话传说B出土文物C口述史料D宗教典籍6有人把文明的演进,分为部落(聚落)、部落联盟和国家三个阶段。下列属于部落(聚落)时期的考古遗址是()A黄帝陵B姜寨遗址C殷墟遗址D二里头遗址7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A姜寨遗址B崧泽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8早期先民的集体记忆是研究远古社会的重要依据,通常被称为()A神话传说B考古遗存C实物资料D文字实录9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是()A象形文字的起源B出现在龟甲背上的刻画符号C字母文字的起源D目前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10下列资料中,最能印证中华文明起源是“漫天星斗,八方雄起”的是()A史记殷本纪B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D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11这张原始村落复原图中能反应出农耕时代特征的是() A种植植物,兼有饲养家畜B定居生活,形成农耕聚落C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化D过分开垦,造成农业危机12与考古学上“青铜时代”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史前时代B夏、商、西周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3长期以来,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传入的。推翻这种说法的最可靠证据是()A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B古代先民的口耳相传 C后世文献的详细记载D考古发现的出土遗存14我国早期农耕文明形成南稻北粟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气候B饮食习惯C历史传统D酋长喜好15在我们的历史书写中,有些仅仅是罗列史料,有些是对史料的解读,有些是史实的叙述,有些是对史事的评价。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骨铲和蚌镰等;发现了粟、黍之类颗粒;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以上属于对史料的解读的是()ABCD16报纸上一篇“拷问夏王朝”来自二里头的遗址的最新报告,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其焦点是“二里头遗址”是否为“夏都”,而证实夏王朝存在。你认为以下各项可以作为最佳证据的是()A二里头的地层年代根据碳14测定是传说中的夏商分界公元前1600年左右B二里头的地理方位正处于后世文献所说的伊河与洛河之间C出土最多的酷似公鸡的陶器与传说中的夏部落图腾相吻合D三座大型宫殿,规模之大、等级之高,公认是我国已知最早的都城遗址17“它的使用是与祭祀和战争分离不开的,它不是宫廷中的奢侈品、点缀品,而是政治权力斗争上的必要手段。”这举话评价的是()A铁器B青铜器C甲骨卜辞D黄金18、历史上,关于夏朝存在着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夏是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国家,但是根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原理来看,夏朝应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因为该时期()A自禹至桀袭14世,共传17君,历四五百年。 B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文物价值非常高。C大禹的父亲鲧,是传说中第一个筑城的人。 D广泛使用金属工具,文字发展成熟19史料因标准不同而有多种分类方法,如以是否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而分为间接史料和直接史料。按照这一方法,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B荷马史诗C甲骨卜辞D资治通鉴20某历史论文中先后呈现了如下材料:“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昭公六年);“鲧作城郭”(世本作篇)据此推断,所引材料有可能是为了说明()A阶级产生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诞生D世袭制确立21“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活动”是指()A采集渔猎B磨制石器C栽培谷物D养蚕种桑22“山西襄汾县的陶寺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墓随葬品有100200件不等;中墓随葬品有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