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提 要 从 2 0 0 2年开始中国国内的钢铁市场需求强劲带动了一轮投资钢铁的热 潮我国众多钢铁企业业绩表现优异但同时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市场繁荣背后 的种种威胁和钢铁企业自身的差距与不足 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钢铁产量位 居世界第一工艺技术装备结构得到明显调整钢铁产品的品种质量有了明 显改进能源消耗大幅度下降 尽管成本低产量大但我国并不是钢铁工业的技术强国一些高附加值的 钢产品仍然需要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 专业化水平低 企业规模过小 投资分散 产品结构性失调是我国钢铁工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也是制约 行业发展的最大阻力钢铁企业如何制定竞争战略打造竞争力是众多国内钢铁 企业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例 用竞争战略的理论分析了市场的机遇与 威胁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并对公司的竞争战略做出分析提出了实现战略目标 的对策和建议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全球竞争下的钢铁产业分析分 析了世界和中国钢铁产业格局钢铁市场现状钢铁企业的发展方向第二部分 介绍了莱钢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对莱钢进行了 s w o t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 势环境的机遇与威胁第三部分分析了莱钢目前面对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战略 第四部分对莱钢如何打造竞争优势实现战略目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 abstract since 2002, chinese domestic iron and steel market has been facing a strong demand which in consequence stimulated another round of investment wave in steel industry. in spite of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s made by most of the steel companies, a calm attention to the threats and weakness faced with in that course is necessary. taking example for laiwu iron the second part introduces the growing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company, performs a s wot analysis to find the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the company faces and the competition strategy the company adopts; in the fourth part, i give my own opinion as to how to enhance the companys competency and realize its strategic objective. 1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多年来持续的强劲增长特别是建筑和基础设施投资的猛增 中国的钢铁需求自 1980 年以来增长了 4 倍多尤其从 2002 年开始钢铁市场需 求强劲钢材价格猛增带动了一轮投资钢铁的热潮国内的众多钢铁企业都取 得了优良的业绩中国目前处于重化工业时期世界制造中心地位使一些大 量消费钢材的资金密集型产品( 包括汽车造船电力设备重型机械精密机 械等行业) 制造能力向国内转移, 消费升级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房地产 行业得到长期快速发展而上述行业对钢材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 8 5 % 左右其 中房地产汽车行业的增长路径决定了钢材的增长路径因此未来十年房 地产汽车的消费仍将带动钢材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中国钢铁企业已具备相当的 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在 2 0 0 3 年世界按产钢量排名前 1 0 0 名钢铁公 司中中国有 2 0 家钢铁公司进入了产钢量前 1 0 0 名其中宝钢鞍钢分别列第 6 名和第 2 0 名本文所要研究的莱钢集团也跻身其中 从世界钢铁产业的局势来看钢铁产能过剩是不争的事实发达国家的钢铁 产能正逐步向我国转移我国已经加入了 wto钢铁关税水平正逐年下降各 种非关税壁垒也在渐渐消除中国的钢铁企业正一步步走进全球化的大市场中 这里有机会也有威胁同时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也大幅提升今年国内最 大的钢铁企业宝山钢铁公司同主要的铁矿石供应商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 淡水河谷公司及澳大利亚 hamersley铁矿公司达成 2005 年铁矿石价格协议与 去年相比各类铁矿原料将平均上涨 71.5%对进口矿石依赖度很高的中国众多 钢铁企业这无疑造成相当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化解这种压力保证企业的业绩和 长期稳定的发展是摆在众多钢铁企业面前的难题 尽管中国已是钢铁生产大国但许多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突出且还有进一 步加剧的趋势影响了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提高一是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组织的 过度分散和竞争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和产业组织的效率低下二是产品结构不 合理钢铁产品的板带比低长材产品比例偏高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四是 钢铁产能低水平过度膨胀 中央政府也在积极制定政策对钢铁产业的结构布局进行规划和调整我 2 国第一部钢铁产业政策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已经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这将 有利于我国钢铁行业平稳持续健康地发展 本文将主要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出发 结合国内一些 钢铁企业的经营现状 用竞争战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全面分析公司战略层面和 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给中国的钢铁企业一些启迪 根据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分析对比国内主要钢铁企业与世界钢铁企业 中国钢铁企业只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战略并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我们有理由 相信在未来十年中国钢铁行业大有可为 1 引 言 企业是现代经济的基本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从 根本上说取决于它能否将各种资源变成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击败竞争对手确立在行业中的地位企业战略作为企 业长远发展的全局性规划 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根据企业的宗旨和对企业内外部环 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目标和发展方向组织企业的人财物资源实现企业总 目标的谋划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对企业战略的设计抉择实施 评价的动态管理过程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战略开始进入管理领域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一 个范畴1965 年美国的管理学者安索夫编写了企业战略论一书他提出 只有那些认真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并且据此制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途径 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可以说二战后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是 导致战略管理产生的最主要原因1企业管理者逐步认识到 企业的良好发展不 仅依赖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 同时还必须在分析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的基础 上使得企业的经营政策适应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于是许多公司开始重视 公司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通过战略管理来实现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以应对日益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2 钢铁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重要基础产业1996 年中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 成为世界第一大产钢国中国钢铁工业在世界上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钢铁工业 是否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关系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总体运行良好但是在企业规模品种结构产品质 量等方面 同一些钢铁强国如美国 德国等国家相比 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同时 中国的钢铁企业面对着中国入世后的国际竞争中国的钢铁企业如何在在全 球化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并且壮大如何加速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综合 竞争力是国内众多钢铁企业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从国内一家钢铁企业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莱钢的发展 历史竞争战略及生产经营中的各个层面出发并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现状从全 1 (美)安索夫等 企业战略论北京经济学出版社1994 年 2 (美)丽莎弗里德曼等 活力企业一从混乱到战略从战略到实施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球资源战略与钢铁工业发展角度考虑 对莱钢及国内钢铁公司的竞争战略的制定 进行分析对实现竞争战略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方法与对策提出建议 一 全球竞争下的钢铁产业分析 一世界钢铁行业分析 1 世界钢铁市场分析 上世纪 90 年代初由于前苏联及东欧各国经济的瓦解导致世界钢铁产量 出现严重下滑1992 年全球钢产量下降到 7.14 亿吨1992 年以后世界钢产量 恢复增长1997 年达到 7.95 亿吨但是 1997 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并蔓延成世 界性的经济危机1998 年世界钢销量有所下降从 1999 年下半年开始世界钢 铁工业生机再现 2000 年延续了这种上升态势 世界粗钢产量达到创记录的 8.47 亿吨然后 2001 年世界钢铁工业的经营环境迅速恶化该年又成了全球钢铁业 艰苦挣扎的一年 近两年由于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呈现经济复苏态势由此带 动全球钢铁生产在 2004 年持续向好钢材生产及消费再创新高据国际钢协 iisi对全球 62 个主要产钢国家和地区钢产量统计显示至 2004 年 10 月全 球累计钢产量达到 8.54 亿吨 同比增长 8.9% 其中美国前 10 个月累计产钢 8205 万吨同比增长 7.5%欧盟 25 国产钢 1.61 亿吨同比增长 5.2%俄罗斯和乌 克兰产钢 5354 万吨和 3214 万吨增幅为 4.6%5.5%南美洲国家产钢 3824 万 吨同比增长 7.0%今后随着众多海外钢铁投资的涌入南美洲钢铁生产还具 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非洲和中东地区 10 月份钢产量增幅分别为 9.3%和 14.8% 而大洋洲产量同比则下降了 17.4亚洲 1-10 月份累计钢产量为 3.95 亿吨同比 增长 12.4% 是世界钢产量增幅最大的地区 而亚洲地区产量权重最大的是中国 2004 年前 10 个月中国累计产粗钢 2.19 亿吨同比增长 22%1中国钢产量的强 劲增长源自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钢铁产量将在相当长的时 期内位居世界前列下表为近 5 年来全球粗钢产量统计 1 杨婷 2004 年世界钢铁市场回顾及展望冶金管理2004 年第 12 期 3 表一近五年来全球粗钢产量统计 单位百万吨 国家及地区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欧盟 15 国 163.4 158.6 158.7 160.3 164.0 欧盟 25 国 186.6 180.6 181.2 184.0 188.8 其他欧洲国家 23.8 24.6 26.5 28.5 30.7 独联体 98.6 99.8 101.6 107.5 110.4 北美自由贸易区 135.1 119.9 123.9 122.8 127.6 南美洲 39.2 37.4 40.7 43.0 45.3 非洲 13.8 15.1 15.8 16.3 16.4 中东 10.8 11.7 12.4 13.4 13.6 中国 127.2 150.9 181.6 220.1 250.0 日本 106.4 102.9 107.8 110.5 111.1 其他亚洲地区 98.2 99.9 104.0 110.0 112.7 大洋洲 7.8 7.8 8.3 8.3 8.6 世界总计 847.5 850.6 903.8 964.4 1015.2 数据来源meps-steel outlook 2004 年以来世界钢材市场价格总体在高位区间运行由于 2004 年世界经 济的强劲复苏带动了全球钢材消费的快速增长全球钢材需求整体回升但由 于全球钢铁原燃料如焦炭废钢供应紧张制约了钢铁产能的释放造成国际市 场钢材供给偏紧价格持续攀升并连续数月创十年来新高 2004 年由于全球钢铁产量持续创纪录增长对钢铁原料的需求创下新高 世界各钢铁公司经历了钢铁工业史上最严重的钢铁生产用原料供应短缺局面 如 果按照国际钢协 iisi 统计 2004 年全球粗钢产量达 10.15 亿吨 这就意味着 2004 年全球钢铁业比 2003 年多消耗近 6000 万吨的铁矿石1500 万吨的焦炭和 2500 万吨的废钢在如此强烈的原料需求下2004 年世界钢铁原料市场价格呈现全 面上升的势头 随着全球钢铁产能的扩大钢铁生产原料需求 2005 年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 头 由于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废钢产出率已经高达 80%以上 产量继续增长的空间 有限而铁矿石产能未来虽有所增长但低于钢材需求的增长因而可以预见 在钢铁生产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的情况下 世界范围内的钢铁生产原料的供给将继 续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特别是炼焦煤市场仍将延续供给紧张的局面 4 2 世界钢铁企业分析 世界一些钢铁市场分析预测权威机构认为即使国际钢材进入需求旺盛期 由于世界钢材生产能力不断增加产能仍将严重过剩这是世界钢铁生产企业面 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市场竞争的策略来看与过去不同的是当需求初步显示 减弱信号时现在的钢厂不再削减产量维持价格许多先削减产量而又推迟降价 的企业实际上在以后甚至遭到更严重的价格损失 这是因为钢铁生产的固定成本 相当高削减生产产量的代价高昂 世界钢铁产业正在掀起重组和结构调整浪潮为了应对钢铁行业残酷的竞 争全球钢铁工业重组己成为各钢铁公司的首选措施主要钢铁企业以资产为纽 带组建大型跨国公司以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欧洲地区由上世纪80年代的22家钢铁企业联合兼并到目前的4家超大型钢 铁企业集团联合重组后的阿赛洛钢铁集团年产钢能力 4600 万吨相当于四 个半鞍钢固定营业额将接近 300 亿欧元日本第二三大钢铁公司日本钢管公 司(nkk)和川崎钢铁公司已联合重组为日本钢铁工程控股公司(jfe)年产钢近 3000 万吨超过中国宝钢新日铁和住友正在酝酿联合来几年内日本的钢 铁企业将只剩 2 家 印度米塔尔钢铁公司 2005 年 3 月 11 日宣布 该公司已经获准并购美国国际 钢铁集团1并购成功后米塔尔钢铁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成功并 购国际钢铁集团后米塔尔钢铁公司将成为全球钢铁出货量最大的企业远远超 过目前排名第一的欧洲阿赛洛钢铁集团 米塔尔钢铁公司还将成为钢铁市场占有 份额最大的公司 可以说全球钢铁企业并购大战已经拉开序幕 二中国国内的钢铁行业分析 1 钢铁行业的成就 我国是一个经济总量较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改革开放 25 年来经济每年 都快速增长但在十五期间政府仍将年经济增长 7%定为目标北京奥运 场馆建设南水北调等国家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城市升级与改造等基础设施投资 1 新华网 2005-03-13 5 均成为钢铁消费大户内需的强劲增长促使我国钢铁产量与质量逐步提升 1996 年我国钢铁产量首次突破 1 亿吨成为继美国前苏联和日本之后第 四个登上这一高峰的国家从 6000 万吨钢到 1 亿吨钢中国仅用了 7 年时间 发展速度略低于当年的日本(6 年)却高于前苏联(8 年)和美国(13 年)12004 年 全年国内钢铁产量达到 2.72 亿吨这不仅是一个量的概念而且也包含着技术 品种质量效益等多方面的提高 首先是工艺 技术装备结构得到明显调整 1978 年我国平炉钢产量占 35.5% 而顶吹氧气转炉钢只占 33.4%到 19%年前者降到 12%后者则上升到 70% 1978 年我国生产的连铸坯只有 112 万吨 连铸比为 3.5%而 2004 年上半年连铸 坯为 11959.57 万吨连铸比达到 95.87%其他如板带热轧机冷连轧机小型 连轧机的台套数生产能力和产量比例都有大幅度上升 其次钢铁产品的品种质量有了明显改进对建筑机械等行业使用的大 路货钢材完全可以保证质量供应对石油发电造船铁路汽车等行业所需 的高档次钢材自给率也有大幅度上升铁道用材可以自给有余并打入国际市 场;石油管的自给率从不足 10%提高到 50%以上从 19982003 年我国年进口 钢材量从 1241 万吨逐年上升到 3717 万吨增长 199.52004 年出现了历史性 转折 进口钢材6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比上年下降21.20出口钢材增长104.60 由上年净进口钢坯 441 万吨转为净出口钢坯 220 万吨结束了多年来我国钢 坯净进口的历史我国钢消费量的自给率由上年的 85.88上升到 95.17提 高 9.29 个百分点2 第三能源消耗大幅度下降1978 年我国吨钢综合能耗为 2.52 吨标准煤 钢铁工业占全国总能耗的 12.97%; 2003 年 吨钢综合能耗约降到 1.52 吨标准煤 钢铁工业总能耗占全国的比重降到 9.6%左右钢铁工业在 19902000 年的 10 年间钢产量翻了一番,而钢铁工业总能耗仅增加 34% 2 钢铁企业的差距与不足 尽管成本低产量大但我国并不是钢铁工业的技术强国一些高附加值的 钢产品仍然需要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 专业化水平低 企业规模过小 投资分散 1 冶金经济研究冶金部经研中心编 1996-1997 年 2 罗冰生 3 亿吨钢铁大国发展之困21 世纪经济报道2005-2-16 6 产品结构性失调是我国钢铁工业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之一 也是制约 行业发展的最大阻力 在钢铁工业 世界公认的合理的企业规模是年产 800 万吨 最小规模为 400 万吨而我国共有钢铁生产企业 1500 多家年平均钢产量只有 5.9 万吨100 万吨以上的只有 22 家到 2001 年年产 500 万吨以上的冶金企 业仅有鞍钢宝钢首钢和武钢 4 家而占全国钢铁企业总数 99%以上的都是一 些地方中小钢厂准确的说我国钢铁工业以世界 13 的企业数只生产出世 界 110 的钢产量由于企业规模过小技术改造能力十分有限不仅消耗高 浪费大 产品质量差 而且规模效益与国际竞争力都受到严重制约 从整体上看 我国钢铁工业至少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2530 年整个行业的自动化生产能力 均在 20%以下 从能耗上看我国吨钢综合能耗为 1.52 吨标准燃料高于美国 1 倍高于 日本 1.5 倍比世界先进水平高 15到 30耗新水量是世界先进水平的 2.7 倍风尘排放量则是 10 倍 在人均实物生产率上美国为 5 0 0 吨而我国只有 3 0 吨我国宝钢首钢 鞍钢三家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合计年产钢与意大利全国钢产量大体相当 但其销 售收入却不及他们的 1 / 6 从产品结构上讲大路货过剩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如冷轧钢板在日本 德国占钢材产量比重约为 3 0 % 4 0 % 而我国只有 5 % 左右日本出口多为高附加 值钢材进口却是普通钢材我国出口主要是低级产品而进口大多数是高附加 值产品由于内需的大量高端产品如薄板不锈钢板中板合金钢板电工 钢无缝钢管重轨等国内产量不足均需大量进口2 0 0 1年 1 1 1月我国 共进口钢材 1 5 7 0 万吨 同比增长 8 . 5 %而出口钢材仅为 4 3 2 万吨 同比下降 2 5 % 其中出口美国钢材 7 4 . 3万吨占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 1 5 . 6 % 长期以来我国 出口钢材均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我国钢铁工业企业 结构区域结构趋同不论是大钢厂还是小钢厂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雷同长线 产品都长短线产品都短极易造成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加入世贸后关税水 平进一步降低部分高附加值的钢材下调幅度较大这些产品的进口将给我国同 类产品企业带来压力特别是宝钢和武钢等以板材为主的大型企业 从资源上看我国一批主力矿山资源日渐枯竭2 / 3 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 7 老年期4 0 0 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濒临关闭2 0 0 5 年中国钢铁企业高炉炼铁产 能将达到 3 . 3 亿吨其中国内原矿可支撑生铁产量 9 2 6 0 万吨另外需要进口铁 矿石 3 . 4 2亿吨比目前增加 2亿吨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 9 0 % 的矿石需要 依赖进口2 0 0 4年底, 钢铁协会预计 2 0 0 5年需要进口矿石 2 . 4亿吨才能满足钢 铁产能扩张需要 二 莱钢竞争优势与劣势的理论分析 一莱钢历史发展的简介 1 莱钢发展历史 莱钢位于山东省中部的莱芜市钢城区 距泰山 70 公里 距山东省会济南 120 公里 莱钢始建于 1970 年 1 月此前莱芜境内曾有 3 个省属钢铁企业即莱芜 铁矿沂蒙生建钢铁厂新成铁工厂1969 年 10 月中共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决 定以上述 3 个钢铁企业为基础建设一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是年 11 月山东 省成立莱钢工程指挥部开始了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1970 年 3 月 27 日 莱钢第一座 620 立方米高炉破土动工1975 年 5 月 20 日第一座 620 立方米高 炉建成投产1 莱钢至今 35 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 3 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970 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 莱钢的建设者们建起了年产 30 万吨 铁50 万吨焦炭5 万吨电炉钢4.4 万吨轧材的初具规模的钢铁企业奠定了 莱钢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的轨道上来莱钢执行国家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 针进行了以扭亏增盈为重点的恢复性整顿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推行 以包保核为内容责权利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经过企业整顿强化管 理于 1983 年甩掉了 13 年的亏损帽子实现了历史性转折重点进行了 30 万 吨钢配套工程建设改变了莱钢有铁少钢的局面经济效益逐年提高企业 具备了积累发展的能力 第二阶段为上世纪末十年 莱钢抓住了利用外资改扩建和股份制改造两次大 1 资料来源 莱钢志 8 的发展机遇在省委省政府和原冶金部的大力支持下成为全国冶金行业首家 利用亚行贷款进行改扩建的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在八五 九 五期间引进外资 2.53 亿美元国内配套资金 20.9 亿元人民币对铁钢钢 材重点工序以及焦化 运输 动力 机械等辅助配套设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改造 彻底改变了缺钢少材的局面形成了年产 200 万吨钢150 万吨生铁200 万 吨钢材的综合生产能力1994 年钢产量突破 100 万吨大关1999 年又登上了 200 万吨的新台阶改扩建工程包括了 750m3 高炉105m2 烧结机原料场扩 建等 3 个单项工程及公共辅助设施二期工程包括石灰矿扩建工程转炉炼钢系 统工程的 2 号连铸机工程3 号转炉工程炉衬车间工程3 号石灰窑过程工程 铁水脱硫工程轧钢系统工程的中小型轧钢工程中型钢工程等转炉钢和电炉 钢两大生产系统的产品形成了机械加工用钢建筑用钢材带钢中小型钢以 h 型钢为主的中型钢材等 5 大系列100 多个品种400 多个号类1 1997 年莱钢顺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创立了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 钢股份600102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1999 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 准莱芜钢铁总厂改制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以其核心企业组建了莱钢集 团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为投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为利润中心子公司下属生产 单位为成本控制中心的新格局 初步建立了以资产为纽带的比较规范的现代企业 制度 第三阶段二十一世纪以来莱钢进入了跳跃式快速膨胀发展时期2002 年 莱钢实施以 2 号 750m3 高炉易地大修改造为主体的新一轮配套改造利用新技 术新工艺实现生产工艺的填平补齐最终形成工艺结构畅顺工序能力匹配 公辅潜力充分发挥的高效生产系统生产能力跃升到 500 万吨钢以上水平同 时瞄准钢结构领域广阔的发展前景适时制定了配套扩建大型 h 型钢计划 并在国家对钢铁行业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形势下得到了国家发改委批复目前 莱钢正在实施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体的十五发展规划建设大型 h 型钢生 产线到十五末莱钢将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最具市场 竞争力的 h 型钢生产基地 1 资料来源 莱钢年鉴 9 2 莱钢的现状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家重点扶持的 520 家企业之一钢铁主业 现有转炉钢和电炉钢两个生产系统具有年产 600 万吨以上综合生产能力主 要产品有 h 型钢热轧圆钢螺纹钢带钢特殊钢无缝管等 80 余种 400 多 个号类非钢产业主要产品有钢结构粉末冶金及制品碳纤维聚乙烯工程塑 料化工产品等产品质量在国内外享有较高信誉 莱钢先后被评为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竞争力百强企业 中国工业技术开发实 力百强企业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优秀企业; 国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山东省 管理示范企业 山东省 aaa 级信誉企业 是中国冶金行业首批通过的 iso9002 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和 ohsas1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 系国家认证企业 截至 2003 年底莱钢资产总额 164 亿元负债率 69.92%拥有包括莱钢股 份鲁银投资以及莱钢建设齐鲁证券等 22 个子公司9 个直属单位并控股 鲁银投资集团公司职工近 4 万人 2004 年全集团生产钢 658.31 万吨生铁 476.5 万吨钢材 689.2 万吨实现 销售收入 293 亿元实现利税 27.3 亿元出口创汇 2.91 亿美元莱钢已成为全 国规格品种最齐全最具有竞争力的 h 型钢生产基地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 最大的粉末冶金生产基地山东省特殊钢精品基地 二莱钢的 s w o t 分析 swot 是一种用 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 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 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清楚的确定公司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 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制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优势 1质量优势 莱钢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实施全流程品质控制产品精整包 装采用全自动辊底无氧化退火炉矫直机水除磷无损探伤无心车床和修磨 机等国内领先技术装备可以根据用户差异化需求进行后期加工和精整轴承 10 钢生产执行 gb/t18254-2002 标准氧含量平均达到 7.8ppm最低炉次达到 3.6ppmc 类夹杂物出现率为零网状碳化物带状碳化物级别为零并攻克了 d 类夹杂物影响轴承钢质量的世界性难题轴承钢齿轮钢已通过国家冶金产品 认证中心的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品牌信誉 目前莱钢产品销往全国 25 个省 市 自治区的 1400 多家用户 出口美国 日本韩国新加坡柬埔寨和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美国福特和中国一汽 东风等著名汽车制造商都是莱钢的核心战略用户 大亚湾核电站 浦东国际机场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国南极长城站都采用莱钢钢材在这些用户和项目中取 得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 3技术与装备 莱钢主体设备从德国意大利日本进口生产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 年来莱钢一直坚持扩建配套与技术改造相结合技术引进与消化创新相结合 全系统实施技术改造全流程优化工艺结构全方位开展技术攻关装备水平明 显提高工艺结构系统优化技术指标显著提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在全国重点 大中型企业57项可比指标排序中 有8项位居第一名转炉钢锭合格率99.99% 转炉钢铁料消耗1058.94kg/t 转炉炉衬寿命22777炉 电炉利用系数52.32t/mya.d 连铸比 100%生铁合格率 100%750m3 高炉入炉焦比 369.70kg/t750m3 高炉 平均风温 1120.5615 项进入前三名36 项进入前十名转炉炉龄达 37000 多炉,为世界最高纪录连铸机连浇炉数世界领先吨钢耗新水 3.75 立方米 位居世界第三1 近年来当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直接熔融还原炼铁技术以及俄罗斯的卡 鲁金式热风炉技术德国鲁奇的全干法除尘技术及设备法国斯坦因的数字化加 热炉技术及设备 德国西马克梅尔的大型型钢轧制技术及设备等世界先进技 术均相继落户莱钢大大提高了其核心竞争力 2004 年莱钢荣获 5 项国家冶金科学技术奖14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58 项山东省冶金科技进步奖多项技术专利或方法,被国内外许多企业应用连铸 机快速更换定径水口技术在全国推广 750m3 高炉系统技术被国内外许多企业采 1 莱钢公司网站 11 用已成为莱钢的技术品牌 4资金优势 钢铁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的特点有大投入才能有 大产出这一切都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要求企业要有良好的融资能力莱钢 凭借自身实力政府的支持和与银行的良好关系资金一直没有成为发展中的难 题 莱钢股份600102于 1997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 6 年来以优 异的业绩为基础不断给股东以回报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共募集资金 11 亿元 90 年代初莱钢股份抓住利用外资发展钢铁工业的机遇争取到全国冶金系统 首家利用亚行贷款进行改扩建的项目共利用外资 2.53 亿美元加上国内配套 资金共计投入 41.34 亿元人民币进行改扩建工程先后建成了 50 吨超高功率 电炉中小型轧机生产线中型型钢生产线3 台连铸机等 13 个重点项目2002 年 01 月莱钢股份已完成债转股工作债转股总额为 27790.9 万元 5政策支持 我国第一部钢铁产业政策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已经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 1 其核心内容包括政策目标产业技术政策产业规划政策布局调整政策 企业组织结构政策行业准入政策和贸易政策等钢铁产业政策核心内容包括政 策目标产业技术政策产业规划政策布局调整政策企业组织结构政策行 业准入政策贸易政策等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制定了能耗标准对新建项目将实行严格的能耗标 准其中每吨钢将消耗标准煤为 700 公斤以下每吨钢消耗水 6 吨以下环保标 准除要满足国家环保标准之外还要满足当地的环保标准在市场准入方面国 家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钢铁联合企业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停建停产加强土地 管理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规定此外未 按规定程序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贷款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经审批违 规或越权审批的项目不得批准用地不得审批其环境影响报告书不予免税 不予工商登记不发放生产许可证不得批准上市扩股配股不得供电 按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设想国家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适当扩大具有比较 1 中国证券报2005-04-21 12 优质的现有骨干企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 2010 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将有 较大幅度减少 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比例争取达到 50以上2020 年争取达到 70以上形成与资源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 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中小型钢铁企业投资对莱钢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提供了政策的保障 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坚持加强和改善宏 观调控时特别指出要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业界人士认 为差别化原则尤其适用于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2004 年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情况下莱 钢大型 h 型钢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为莱钢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使莱钢 抢在钢铁产能集中释放前初步实现了做大的目标奠定发展的基础 6区域市场优势 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机械制造加工基地的建设为莱钢齿轮钢轴承钢提供了 广阔的发展空间莱钢以市场需求为发展取向以新的产品引导市场需求与广 大特殊钢用户密切合作共同开掘市场潜力共同实现发展愿望莱钢将走专业 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在十一五期间使高档齿轮钢和轴承钢的销售量占据 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2 劣势 1产权制度 像莱钢一样的有一定规模的钢铁企业多是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产权虽然在法 律上经济上可以说有清晰的界定但在权力和责任上并不清晰或者说有些产 权在名义上是清晰的而在本质上是不清晰的有些国有钢铁企业的产权人只 要求明确这部分资产归我管辖而不关心这部分资产是否得到保值增值更不用 心考虑如何采取措施让这部分资产不贬值多增值严格地分析莱钢虽然改制 为公司制但离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制差距还很大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内部组织结构不规范集团内部的所有者权益模糊不清整个体制的运作不能体 现高效率莱钢许多大的决策并非完全由市场主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 意愿政府在公司运营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些年国内涌现了一批有实力 13 上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他们凭借清晰的产权灵活的经营机制严格的成本控 制在大型国企林立的中国钢铁业占有了一席之地2 0 0 4年我国民营企业生产 钢 8 0 1 3 . 5 万吨占全国钢产量的 2 9 . 3 7其中 1 4 家钢铁工业协会民营会员企 业生产钢 3 9 5 2 . 2 3 万吨占全部会员钢铁企业钢产量的 1 7 . 0 2产量比上年增 加 1 0 5 1 . 8 4万吨增长 3 6 . 2 7高于全国增长幅度 1 3个百分点高于会员企 业平均增幅 1 7个百分点 1 预计 5 年左右,民营资本经营的钢铁规模将占中国钢 铁总量的 30% 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外国资本势必成为钢铁市场的强劲对手 2资源限制 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利用精制烧结矿还原 生铁的方法得到推广并因此提高了高炉的生产效率自 1973 年开始世界上 每年要消耗将近 818 亿吨铁矿石平均每吨铁消耗铁矿石 117 吨由于烧结矿 成分的改变及进口铁矿石含铁量高1997 年全世界铁矿石的消耗量达 10167 亿 吨同时一些低品位难以开发的或开发成本高的矿区被相继搁置进口高品位 成本低的铁矿石已成为各钢铁工业国的主要着眼点 以致国际航运船舶的吨位越 来越大以便降低运输费用自 60 年代以来, 世界铁矿石贸易量增加了一倍多 世界上 25 个钢铁生产大国的钢铁生产量占世界总量的 95%其中很多国家是靠 进口铁矿石生产的如日本韩国等另一方面铁矿石富有的国家如印度除 满足本国的需要外 还有大量的铁矿石出口 虽然我国也有很大的铁矿石蕴藏量 但其品位低一般含铁量仅为 40 % 左右与巴西澳大利亚的 60%含铁量矿石 相比差距很大故其自给率仅为 60%因此中国也开始重视进口铁矿石, 并 从 70 年代末起使新建的钢铁厂尽量靠近沿海以便于进口铁矿石降低钢铁产 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钢铁产品的成本中原材料成本 占了 50以上的比重而铁矿石是钢铁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因此铁矿石价格 上涨将会使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上升 3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高附加值产品缺乏 目前莱钢的大多数产品热轧圆钢螺纹钢带钢等都属于技术含量低附加 1 吴溪淳坚持科学发展观 努力转变增长方式促进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2005 年理事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2005 年 1 月 29 日 14 值低效益低的产品即便是目前正在建设的项目也仅属于中档产品也都在 相互拼杀的范畴具有 100 万吨规模的特殊钢还在亏损的边缘上徘徊2004 年莱钢的吨钢利润仅为 241 元是宝钢的七分之一武钢的三分之一济钢的 二分之一比行业平均水平还低 180 多元这样的品种效益是无法同国内外大企 业抗衡的加之矿石煤炭电力运输价格短期内依然呈上升趋势钢铁产品 利润空间会更小 4技术装备不平衡 莱钢虽然已初具千万吨钢的规模即将跨入国内十大钢行列但工艺装备和 产品结构与国家第一梯队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仍带有小钢厂的痕迹许多生产工 艺还很不完善装备水平参差不齐既有 1880m3 的大高炉也有 120m3 的小高 炉既有大型化现代化的转炉也有工艺落后的小电炉曾引以为豪的 750m3 高炉也是新建项目中国家产业政策所不允许的 3 机会 1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带动钢铁市场 随着建筑和基础设施投资的猛增中国的钢铁需求自 1980 年以来增长了 4 倍多而日本西欧和美国的增长率仅为一位数2000 年中国消耗 1.3 亿多吨 钢材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到 2005 年中国的钢材年需求量将 增加 5000 万吨达到 1.82 亿多吨而预计净增生产能力不超过 2700 万吨这 意味着到 2005 年成品钢供应量将出现 4400 万吨的缺口其中主要为扁材这 一缺口只能靠进口或提高生产率来填补 从美国日本英国前苏联等国工业化的历程分析工业化过程需要大量 的钢铁产品作为支撑19012000 年美国的钢材消费总量为 71 亿吨日本为 38 亿吨前苏联为 56 亿吨而中国同期仅为 19 亿吨将韩国(19701980 年) 日本(19561970 年)的重化工时期与中国相比化工冶金能源采掘等重化 工行业的景气周期具有持续性粗钢表观消费量快速增长中国目前处于重化工 业时期世界制造中心 地位使一些大量消费钢材的资金密集型产品(包括汽 车造船电力设备重型机械精密机械等行业)制造能力向国内转移消费 升级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房地产行业得到长期快速发展 而上述行业对 钢材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 85%左右其中房地产汽车行业的增长路径决定 15 了钢材的增长路径因此未来十年房地产汽车的消费仍将带动钢材需求量 的快速增长 2国际钢铁业正向第三世界进行战略转移 从国际市场上看目前发达国家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急切寻找出路钢铁产 业中心有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的趋势特别是亚洲国家我国钢铁产业有 机会利用国外资金资源大力吸引外资加快企业股份制改制企业间资本流 通与合资合作促进钢铁产业的三资企业的发展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 管理方法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3我国加入 wto 有利于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 进入 wto 意味着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可以充分享受国民待遇引入国际市 场运行机制将对我国国际贸易产生积极影响 我国可以利用两种资源 两种市场, 依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遵循国际贸易规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 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我国矿产资源和炼钢辅料等原料的不足 另一方面又可进口 一些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目前国内又难以生产的高技术含量的钢材产品从而 形成较为合理的国际分工 4 威胁 1世界钢铁产业产能的严重过剩对我国钢材进出口压力较大 入世后钢材关税降低取消进口钢材数量限制取消钢材指定经营政策 后将增加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难度和进口压力对国内钢铁产业会造成一定的 冲击莱钢产品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产品成本偏高综合竞争力相比之下较弱 一些钢材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我国目前对钢铁工业实行的 控制总量 调整结构淘汰落后产业政策对于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具有战略意义 今后我国钢铁企业将融入国际市场面对世界性的供求失衡我国钢铁产品的 出口难度和进口压力都将迅速增加如果企业不主动限产淘汰落后设备就会 步入增产降价减收的怪圈同时从国际钢材的结构可看出,国际钢材市场 竞争的焦点集中于高附加值产品上从国内总体来讲我国钢材品种和质量存在 的问题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和特殊钢产品在国际上还缺乏竞争力如果我国钢铁 企业不尽快提高装备水平调整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在国内市场尚存 的空间就会丧失 16 2国内钢铁产业结构形成的压力 从中国钢铁产业的情况分析 莱钢在国内的优势不明显 在规模 产品结构 工艺装备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距离国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莱钢与宝钢 武钢 鞍钢相比规模不够大 与济钢等同等规模的企业相比 产品特色不够明显 附加值不高 3铁矿石资源紧张价格持续走高 前面提到 由于国内资源的限制 我国的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很大 莱钢的矿石进口量逐年扩大进口矿石的价格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成本2 月底 宝钢集团在其网站上公布信息 称其与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及澳大利亚 hamersley 铁矿公司经过谈判达成 2005 年铁矿石价格协议与去 年相比各类铁矿原料将平均上涨 71.5%1按照 2004 年的铁矿石进口量计算 价格上涨 71.5之后中国钢铁行业将新增成本 397 亿元相当于钢铁行业在 2004 年利润总额的 46 三 莱钢的发展方向及战略定位分析 一莱钢的竞争环境分析 1 市场需求分析 2003 年春季以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 钢铁产业凸现井喷式的增长主要体现为钢铁产量和消费量的大幅度增加钢材 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中国钢铁生产企业一扫过去几年的低迷销售收入和利 润普遍大幅度提高钢铁与石化能源等行业一样与经济周期联系很密切因 为社会需求的波动对投资的加速效应会很快传导到这些生产资本品的行业 从而 引起这些行业随经济周期而剧烈波动 gdp 增长率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而钢铁的消费量 可以代表钢铁行业的景气程度 为验证钢铁行业的需求周期性特点 以下将 1980 年以来中国 gdp 的增长率与钢材消费量的增长率进行了对比 1 宝钢集团公司网站 17 - 2 0 - 1 0 0 1 0 2 0 3 0 4 0 5 0 6 0 1 9 8 0 1 9 8 1 1 9 8 2 1 9 8 3 1 9 8 4 1 9 8 5 1 9 8 6 1 9 8 7 1 9 8 8 1 9 8 9 1 9 9 0 1 9 9 1 1 9 9 2 1 9 9 3 1 9 9 4 1 9 9 5 1 9 9 6 1 9 9 7 1 9 9 8 1 9 9 9 2 0 0 0 2 0 0 1 2 0 0 2 2 0 0 3 钢铁消费量增长率 0 2 4 6 8 1 0 1 2 1 4 1 6 g d p 增长率 钢材消费增长率% g d p 增长率% 可比价 图 1 1 9 8 0 2 0 0 3 年中国 g d p 增长率与钢材消费量增长率对比图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 50 年数字汇编, 中国统计年鉴 2003, 中国钢铁工业年鉴 2003 从图中确实可以看出钢铁行业与经济周期的联系19811984 年中国的 gdp 快速增长 钢铁消费量也快速上升 19861987 年及 19891991 年 gdp 增速相对减慢钢铁消费量增速也迅速下降甚至出现了负值19921993 年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钢铁消费量也迅猛增长并在 1993 年出现了考察期内的最快增速 1994 1995 年,gdp 维持稳定增速但钢铁消费量却出现减退是因为国 家在 1994 年采取紧缩政策治理宏观经济过热,基建热房地产热迅速降温使得 钢材消费量出现负增长 这是对 1992 1993 年过度增长的一种修正 然而 1997 年以来特别是 2001 年以来中国的 gdp 保持在 8 %左右的稳定速度增长钢材 消费量却出现了 20 %以上的增速,而且还呈上升趋势可以肯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名贵钟表鉴定师职业健康技术规程
- 公司锻压模具工岗位合规化技术规程
- 飞机管工产品服务标准掌握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煤电事业部、金山第三热电有限公司招聘3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餐饮服务质量保证合同
- 2025年新疆糖料甜菜种植合同协议范本
- Parsonsi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春季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石河子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兵团中医医院)校园招聘同工同酬52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OPC6-CoA-OPC6-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GB/T 15822.3-2024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第3部分:设备
- 工程结算协议书
- 2024-2030年中国痘痘贴行业营销动态及消费需求预测研究报告
- (高清版)AQ 1075-2009 煤矿低浓度瓦斯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通 用技术条件
-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学课件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18年(标准版)第6版
- 疑问句(课件)六年下册英语人教PEP版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介绍家乡恩施
- 房租的询价单
- 【宜家家居物流运作问题与优化建议探析11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