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专业论文)苯并噻唑基吡唑啉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pdf_第1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苯并噻唑基吡唑啉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pdf_第2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苯并噻唑基吡唑啉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pdf_第3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苯并噻唑基吡唑啉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pdf_第4页
(应用化学专业论文)苯并噻唑基吡唑啉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苯并噻唑基吡唑啉酮及其稀土配合物 的合成与荧光性能 摘要 稀土元素是一类特殊的无机离子,具有优良的光学、电学和磁学性质, 研究其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相关性质已成为配位化学领域的热点之 一。酰基吡唑啉酮是一类n 杂环卜二酮螯合剂,其活性的双酮配位基可以 同稀土离子形成大量的功能各异的配合物,尤其在发光方面所具有的良好的 稳定性、优异的发光单色性和较高的荧光强度,使得开发与研究该类新型配 合物在作为光转换剂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论文在课题组已有的工作基础上,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1 苯并噻唑 基3 甲基4 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 h l l ) 、1 苯并噻唑基3 苯基4 苯甲酰基 吡哗啉酮5 ( h l z ) 、1 苯并噻唑基3 甲基4 ( a 呋喃甲酰基) 吡唑啉酮 5 ( h l 3 ) 和1 苯并噻唑基3 苯基4 ( a 呋哺甲酰基) 吡唑啉酮5 ( h l 4 ) 4 种未 见报道的新型吡唑啉酮试剂,并以这4 种新型试剂为配体,以铕、铽、钐、 镝四种稀土元素为中心离子合成出相应的1 6 个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 析、化学方法、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x 射线衍射、核 磁共振氢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 对这2 0 个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荧光性能研究。 表征结果显示:新配体均具有良好的配位性能。在测试条件下,配体 h l l 和h l 2 主要以酮式结构存在,h l 3 和h l 4 均以酮式和烯醇式结构共存; 配位时酮式结构可能转化为烯醇式结构,按去质子的方式以羟基上的一个o 原子和羰基上及一分子h 2 0 上的两个o 原子与中心离子成键,配合物的配 位数为8 ;多数配合物均具有较好的荧光强度。配体h l l 能很好的敏化t b 3 + 离子发光,为较理想的荧光敏化剂,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关键词稀土;配合物;苯并噻唑基吡唑啉酮;荧光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s y n t h e s i sa n df l u o r e s c e n c ep r o p e r t yo fb e n z o t h i a - z o l e y l p y r a z o l o n ea n di t sr a r e e a r t hc o m p l e x e s a b s t r a c t r a r ee a r t he l e m e n t sa r eag r o u po fs p e c i a li n o r g a n i ci o n sw i t hg o o d l u m i n e s c e n t ,e l e c t r i ca n dm a g n e t i cp r o p e r t i e s t h es t u d yo fd e s i g n ,s y n t h e s i s a n dr e l a t i v ep r o p e r t i e so ft h e i rf u n c t i o n a lc o o r d i n a t i o nc o m p o u n d sh a sb e e no n e o f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h o tp o i n t si nt h ec o o r d i n a t i o nc h e m i s t r yf i e l d a c y l p y r a z o l o n ei sak i n do fn h e t e r o c y c l i c1 3 - d i k e t o n ec h e l a t i n ga g e n t ,ag r e a ta m o u n to f c o m p l e x e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f u n c t i o nc a nb es y n t h e s i z e db yt h ew a y o ft h eb o n d i n g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i t sd i k e t o n ec oo r d i n a t i o n a lg r o u p sa n dr a r ee a r t hi o n s t h e f u n c t i o ne s p e c i a l l yi t sg o o ds t a b i l i t y ,f i n el u m i n e s c e n tm o n o c h r o m a t i c i t ya n d s t r o n gf l u o r e s c e n c ei n t e n s i t yo f t h e s ec o m p l e x e si nt h ef i e l do fl u m i n e s c e n c eh a s m a d ee x p l o i t i n g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t h i st y p eo fn o v e lc o m p o u n d sh a v ep o t e n t i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v a l u ei nt h ea s p e c to fa c t i n ga st h el i g h tc o n v e r s i o na g e n t o nt h eb a s i so fp r e v i o u sw o r k so f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g r o u p ,f o u rn o v e l u n r e p o r t e da c y l p y r a z o l o n ea g e n t sa n dt h e i r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s i x t e e n r a r ee a r t h c o m p l e x e so fw h i c hc e n t r a li o n s w e r ee u r o p i u m ,t e r b i u m ,s a m a r i u ma n d d y s p r o s i u mh a v eb e e ns y n t h e s i z e di nn o n a q u e o u ss o l v e n t t h e s ef o u rl i g a n d s w e r e1 - b e n z o t h i a z o l e y l 3 - m e t h y l - 4 一b e n z o y l 一5 一p y r a z o l o n e ( h l l ) ,1 - b e n z o t h i a z o - l e y l 3 p h e n y l 4 - b e n z o y l 一5 一p y r a z o l o n e ( h l 2 ) ,1 - b e n z o t h i a - z o l - 3 - m e t h y l 一4 一( o r f u r - o y l ) p y r a z o l o n e 一5 一p y r a z o l o n e ( h l 3 ) a n d1 - b e n z o t h i a z o l e y l - 3 一p h e n y l 一4 - ( a f u r o y l ) - p y r a z o l o n e 一5 - p y r a z o l o n e ( h l 4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c o m p o s i t i o na n d 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e s et w e n t yc o m p o u n d sw e r e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m e a n so fe l e m e n t a la n a l y s i s , c h e m i c a lm e a n s ,m o l a rc o n d u c t a n c e ,t g ,u v ,i r ,m s ,x r d ,1 h n m r a n dh p l c m se ta 1 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 s ef o u rn o v e ll i g a n d sa l lh a v eg o o dc o o r d i n a t i o n a la b i l i t y u n d e rt h em e a s u r i n gc o n d i t i o n ,t h el i g a n dh l 1 a n dh l z e x i s t e dm a i n l yi nk e t o f o r ms t r u c t u r e ,b o t hh l a n dh l 珥c o e x i s t e di nk e t o f o r i l l i i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s t r u c t u r ea n de n o l f o r i l ls t r u c t u r e t h ek e t o f o r ms t r u c t u r em i g h tc h a n g ei n t ot h e e n o l f o r ms t r u c t u r ea f t e rc o o r d i n a t i o na n db o n d e dw i t hr a r ee a r t hc e n t r a li o n sb y o n eoa t o mo fe n o l i c h y d r o x y lg r o u pl o s i n go n ep r o t o na n dt w o0a t o m so f c a r b o n y lg r o u pa n do n eh 2 0 t h ec o o r d i n a t i o nn u m b e ro fc o m p l e x e si s e i g h t m o s tc o m p o u n d sa l lh a v es t r o n gf l u o r e s c e n c ei n t e n s i t y t h el i g a n dh l l i sab e t t e rf l u o r e s c e n c es e n s i t i z e rw h i c hc a ns e n s i t i z et b ”t ol u m i n e s c ew e l la n d h a st h ep o t e n t i a le x p l o i t i n gv a l u e k e y w o r d sr a r ee a r t h ,c o m p l e x ,b e n z o t h i a z o l e y l p y r a z o l o n e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i i i 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苯并噻唑基吡哗啉酮及其 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哈尔滨理工大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 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工作做出 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 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曼i 计吐 日期:瓣3月侈日 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苯并噻唑基吡唑啉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系本人在哈 尔滨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 的研究成果归哈尔滨理工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 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哈尔滨理工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提交论文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哈尔滨理工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 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学位论文属于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授权书。 不保密四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必1 狮亚 南老 日期:撕孑年5 月f ;日 日期:溯年歹月侈日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1 1 前言 第1 章绪论 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i q 边沿学科,它所研究的主要 对象为配位化合物( c o o r d i n a t i o nc o m p o u n d s ,简称配合物) ,配位化学的创 立是以2 6 岁的年轻学者w e m e r a 在1 8 9 3 年所发表的一篇著名的论文为标志,提 出了现在称之为“w e m e r 配位理论”的学说,奠定了配位化学早期的理论基础。 当代的配位化学沿着广度、深度和应用三个方向发展。在深度上表现为配位化 学的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及在此开创性成就的基础上,配位化学在 其合成、结构、性质和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在广度上表现为配 位化学处于无机化学研究的主流,不断向其它学科如物理学、材料学和生命科 学延伸并与之结合,与材料、能源、光电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等领域的交叉 融合相互渗透产生了新的生长点。在应用方面,结合生产实践,配合物的传统 应用继续得到发展,例如金属簇合物作为均相催化剂,在能源开发中c l 化学和 烯烃等小分子的活化,螯合物稳定性差异在湿法冶金和元素分析、分离中的应 用等。随着高新技术的日益发展,具有特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功能的所谓 功能配合物在国际上得到蓬勃的发展: 4 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氮杂环的b 二酮类螯合物,是一类很 好的稀土离子光敏化剂,而其衍生物配体可提供萃取过程结构信息,且此类配 体中存在多个配位活性中心如羰基氧原子、环内氮原子、4 取代基上配位原 子,具有多种配位方式,因此可与稀土离子形成单核、同双核和异双核配合 物,形成的稀土配合物具有一定的传递电子的作用、磁交换作用、载氧功能和 抗菌、抗病毒等生物活性。对于该类配体及配合物的研究与应用一直是各国科 学家的兴趣所在,探索并研究该类配体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对稀土配合物 功能材料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2 稀土配合物的发光原理 某些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现象早在二十世纪4 0 5 0 年代就己陆续的被观 察到了,6 0 7 0 年代初,随着激光的发现,人们为了寻找激光的工作物质,才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开始对稀土光致发光配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镧系离子的发光,具有重要用途源自于其独特的结构n 1 。镧系离子基态和 激发态为4 f 电子构型,由于4 蹴道被5 s 和5 p 轨道有效的屏蔽,引起y f - f 跃迁, 呈现尖锐的线状谱带,其激发态具有相当长的寿命。镧系配合物的非辐射跃迁 研究表明,不同基态之间的非辐射驰豫来自镧系离子的电子能态与环境中振子 之间的相互作用。非辐射过程的有效性取决于镧系离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 隙与相应振子的振动能量。配位环境对镧系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和寿命影响可归 纳为:与镧系离子配位的溶剂分子;寿命短的较低能量的激发态;配位原子和 配体结构。s m 3 + 、e u 3 + 、t b 3 + 、d y 3 + 均属于发光较强的镧系离子,它们的最低 激发态与基态之间f f i - 跃迁能量频率落在可见光区,f - f 跃迁能量适中,比较容 易找到适合的配体,使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稀土离子的跃迁能级匹配。 有机配体的电子跃迁类型,其中兀兀。跃迁指的是不饱和兀键上的兀电子跃 迁,这种跃迁在所有的有机化合物中吸光度最大,吸光系数均大于1 0 4 处于k 区,所以大多数光致发光的稀土配合物均属于该类。 关于分子中能量传递的机理,一直是光致发光配合物研究中的热点,尽管 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如下图所示的能量传递实现光转 化的过程,即配合物中,中心稀土离子发光过程大致为:配体先发生哥7 c 吸收, 经过a s o 单重态n s l 单重态的电子跃迁,在经过系间窜越到三重态t i ,接着又 将最低的激发三重态t l 向稀土离子振动能级进行能量转移,稀土离子基态受激 发跃迁到激发态,当电子由激发态能级回到基态时,发出该稀土离子的特征荧 光。总而言之,在高效发光镧系配合物中,配体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较 强,并能有效地把激发态能量转移给中心镧系离子的发射态,从而敏化镧系离 子的发光。这种配体敏化中心金属离子发光的效应,应称为a n t e n n a 效应。 a n t e n n a 效应,即光吸收能量转移发射过程( a e t e ) 。它主要取决于 配体吸收光的强度和配体金属键的能量转移效率。 根据s a t o 等人所得结果,有机配体与稀土中心离子之间的分子内能量迁移 效率是影响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能的重要因素,这种分子内的能量转递效率主要 取决于两种能量转递过程:一个是从有机配体的最低三重态能级向稀土中心离 子共振发射能级的分子内能量传递,遵循d e x t e r 共振交换作用理论,另一个是 逆传能过程,遵循热活化机制,配体的最低三重态能级与l n 3 + 的共振发射能级 之间的能级差减小,分子内能量转递速率常数和逆转递速率常数都将增大,因 此二者之间应存在一个最佳匹配值,能级差过大或过小都将降低稀土配合物的 发光性能。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同时根据d e x t e r 固体敏化发光理论解释即配体吸收光跃迁到激发单重 态,尔后窜越到三重态,再将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稀土离子从激发态回到基 态是发射出特征荧光。其跃迁几率有下式决定: p s a 2 ( 2 h ) j f s ( e ) a ( e ) d e ( 1 - 1 ) 式中p 。为能量配体的跃迁几率;f 。为能量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为能量受主 ( 稀土离子) 受激发态能级;e 为能量;z 2 为电子云的重叠项。 由此式可以看出,跃迁几率取决于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稀土离子受激发态 能级的差值。因而可得以下结论: 1 配体的三重态能级必须高于稀土离子的受激发态能级递,才可以发生 能量传。 2 配体的三重态能级远高于稀土离子时,也不进行能量有效的传递。 3 若两者差值太小时,配体三重态能级热失活化速率大于向稀土离子的 能量传递速率。 j l j l o 幸反键轨道 丌丰反键轨道 n 非键轨道 丌成键轨道 a 成键轨道 图1 1 有机配体分子电子跃迁示意图 f i g 1 一lt h es k e t c hm a po fe l e c t r o nt r a n s i t i o no fo r g a n i cl i g a n d 图1 - 2 由配体向中心离子能量传递示意图 f i g 。1 2t h es k e t c hm a po fe n e r g yo fl i g a n dt r a n s f e rt oc e n t e ri o n 哈尔滨理丁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1 34 酰基吡唑啉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研究概况 1 3 14 酰基吡唑啉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结构 4 酰基吡唑啉酮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其配体及配合物的合成,性质研 究与应用引起很大关注。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了该类化合物的配位性能乜1 ,对 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b 7 、机理,配合物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光谱行为等方面 研究。 1 3 1 14 一酰基吡唑啉酮的结构4 一酰基吡哗啉酮是由l ,3 二取代5 吡唑酮在4 位进行酰化反应制得,可按一般p 二酮的制备方法采用c l a s e i n 缩合,酰基化 试剂是相应的酯,但产率低;现在普遍采用j e n s e n 法哺,酰基化试剂为酰氯, 产率高,反应速度快。 4 酰基吡唑啉酮分为单,双酰代两类。单酰代化合物结构式为: 宵一r 1 0 图1 3 单酰代化合物的结构式 f i g 1 - 3t h es t r u c t u r a lf o r m u l ao fa c y l p a r y z o l o n e r :c h 3 ,即4 酰代1 苯基3 甲基5 吡唑酮,r l 代表c h 3 ,c 6 h 5 ,c 3 h 7 , c h 2 c l ,c 2 h 5 0 ,c s h l l ,c 7 h 1 5 ,c 2 h 5 ,c c h h l 3 ,c f 3 ,c 4 h 9 t 2 0 1 ,咱卜, 却 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较早,尤其是r 为c 6 h 5 ,即1 苯基3 甲基4 苯甲酰 基5 吡哗酮( h p m b p ) ,是公认的优良螯合萃取剂,曾引起人们广泛研究。 r :c 6 h 5 ,为4 酰代1 ,3 二苯基5 吡唑酮。 r :o h ,是4 酰代1 苯基3 羟基5 吡唑酮,r 可分别是c 6 h 5 ,c h 3 , c h 2 c h 3 ,c o o c 2 h 5 训。 双酰代化合物结构式为: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0 cj r 毫:v 一“3 图1 4 双酰代吡唑啉酮的结构式 f i g 1 - 4t h es t r u c t u r a lf o r m u l ao fb i a c y l p a r y z o l o n e 式中r ( c h 2 ) n ,n = 4 ,7 ,8 ,1 0 1 ,2 ,3 “引,l n 驯。 与一般的b 二酮相似,4 酰基吡唑啉酮存在酮式和烯醇式两种互变异构 体。由于吡唑啉酮的异构平衡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它不仅与吡唑啉酮本身的 性质有关,如晶胞堆积,自组装等,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溶液的极性、浓 度等。y a k a m a 耵和o l g an k a t a e v a n5 1 等人系统研究了4 酰基吡唑啉酮化合物 的晶体结构及光谱,认为吡唑啉酮存在三种异构体形式,如图1 5 所示: c c c i 一。 h n 卢o ;兰 由 r c c 一占一。 是 世 n o h l 1 = n u o h 彳 千 m c c i 一兰- - - - o c 义夕。 n 由 c h 图1 - 5 吡唑啉酮的三种异构体 f i g 1 - 5t h et h r e ek i n d si s o m e r so fp a r y z o l o n e h p m b p 的分子间氢键作用使得酮式稳定,而分子内氢键作用则使烯醇式稳 定。酮式是由亚氨基中的n 原子和羰基中的o 原子通过强的分子问氢键 f 广1 n h - o 作用形成的,即n h 构型。烯醇式实际上是o h 构型和c h 构型的 f ,一、i 混合物。o h 构型是由强烈的分子内氢键o h o 作用形成的。这是由于在 o = c - - c = c - - o h 共轭中电子离域增强造成的。c h 构型的分子中没有氢键作 用。如图1 6 所示: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i i i il i - 1 o c 。 n 1 i 一一c c 一c 0 :9 = 。冬夕 l i n t r a m o l e c u l a rb o n d i n t e r m o l e c u l a rb o n d 图l - 6 氢键作用 f i g 1 - 6t h ea c t i o no fh y d r o g e nb o n d 双酰代吡唑啉酮的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异构体的结构式可表示如下: 7171 虬一0 一一毫:一h 三虬一i 一- | 一刃_ 叫, 1 i i!f1 , 酮式烯醇式 图1 7 舣酰代吡唑啉酮的异构体 f i g 1 - 7t h ei s o m e ro fb i a c y l p a r y z o l o n e 互变异构体在4 酰基吡唑啉酮的红外光谱中可明显的反映出来,3 2 0 0 2 5 0 0 c m d 范围内中等强度的宽带n 引,为分子中o h o 氢键所产生,表明了互 变异构体的存在。而且,由于烯醇式分子中氢键的存在,c = c 伸缩振动峰向低 波数方向移动,且吸收峰的强度大大增强 。 取代基团r 、r ,的改变,会导致分子共轭程度发生变化,例如1 ,3 二苯 基4 乙酰基5 吡唑酮( h d p a p ) 与1 苯基3 甲基4 苯甲酰基5 吡唑酮 ( h p m b p ) 相比,前者等于是将后者3 位甲基c h 3 与4 位苯甲酰基中的c 6 h 5 位置对调,分子的共轭程度便得以提高。文献 1 7 i 贝l j 定了h d p a p 和h p m b p 乙 醇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尽管h d p a p 的浓度仅为h p m b p 的 1 2 ,但其吸光度与h p m b p 接近:( 室) h p m b p 的紫外吸收峰分别位于2 0 8 、 2 4 3 、2 8 3 n m ,而h d p a p 则分别位于2 0 6 、2 5 4 、3 1 0 n m 。这是由于h d p a p 分 子共轭程度比h p m b p 高,致使吸光度增大和后两个吸收峰红移。 又如,l ,3 二苯基4 苯甲酰基5 吡唑酮( h d p b p ) 与h d p a p 相比,前 者是将后者4 一位乙酰基中的c h 3 换为c 6 h 5 ,共轭程度加大。体现在红外光谱 中,羰基反对称伸缩振动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引。 从化合物的结构可见,单酰代类有2 个可能参加配位的氧原子,双酰代类 哈尔滨理_ t 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存在4 个可能参加配位的氧原子。后者较多的配位氧原子,可能形成数目更多 且更为稳定的螯合环,因此,它比单酰式化合物的螯合萃取能力更强。例如, 文献 2 4 】以及所合成的几种双酰代吡唑啉酮,在单酰代化合物优良萃取剂 h p m b p 萃取铀( v i ) 的最佳p h 值( p h = 3 1 ) 下,用分光光度法测试了新化 合物氯仿溶液对稀盐酸中痕量铀( v i ) 的液液萃取能力,发现它们对u 0 2 2 + 的 萃取能力均大于h p m b p 。 1 3 1 24 一酰基吡唑啉酮稀土配合物的结构对4 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的研 究,最初只是用于对金属特别是稀土离子的萃取。近十年来,人f f j $ 0 备了不少 4 酰基吡唑啉酮的固态稀土配合物,如:二元配合物,由混合配体形成的三元 配合物。4 酰基吡唑啉酮稀土配合物的单晶培养困难,难以用z 射线衍射测定 其单晶结构,目前大多是从红外光谱定性判断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同一种4 酰基吡唑啉酮的不同稀土离子配合物,其红外光谱均十分相似, 且空间构型相仿。配合物与自由配体相比,它们的红外光谱存在明显差别,生 成配合物后c = o ,c = c - - o h 的吸收峰都发生红移,说明配体中羰基氧参加配 位,且配体与稀土离子形成的螯合环中存在共轭效应。在形成配合物后,配体 烯醇式的羟基特征吸收峰消失,可以断定配体是以烯醇式配位于r e 3 + ,并与 c = o 一起形成六员环,如图1 8 所示: r c i c i nc n 图1 8 配合物的结构 f i g 1 - 8t h es t r u c t u r a lf o r m u l ao fc o m p l e x 与一般的b 二酮相比,4 酰基吡唑啉酮稀土配合物中配位键的共价成分减 弱,这是羰基氧原子的电子给予能力受到苯基和氮原子的共轭影响。从红外光 谱来看,配位后羰基吸收峰向低波数位移的降低值小于一般的b 二酮。例如, 与l 矿+ 配位后,乙酰丙酮降低1 2 5 c m d n 引,而h p m b p 则降低3 6 c m l , b p m p t d 降低约5 c m 。混配配合物中的另一种配体是否确实参与配位,可由 配位前后其红外光谱的明显变化来表征。如文献【3 2 】, 3 4 1 中所形成的三元配合 物,p h e n 的环振动吸收由配位前的7 3 7 e m o 红移至7 2 8 c m 1 左右,说明p h e n 参 与配位。形成配合物前后,苯环骨架振动峰和苯环面外振动峰均无明显变化, 说明稀土配合物的形成,对这些基团影响不大。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单酰代吡唑啉酮为二齿配体,其稀土配合物的配位方式较容易确定;对于 双酰代吡唑啉酮来说,它本身是四齿配体,它以两个羰基氧和两个烯醇氧与稀 土离子有以下两种配位方式( 以b p m p t d 为例) ,如图1 - 9 所示: hl h : 图i - 9 单、双酰代吡唑啉酮稀土配合物的结构 f i g 1 - 9t h es t r u c t u r a lf o r m u l ao fr a r ee a r t hc o m p l e xo fs i n g l ea n db i a c y l p y r a z o i o n e 1 3 24 酰基吡唑啉酮的合成进展 白银娟啪1 等对1 苯基3 甲基5 吡哗啉酮的微波无溶剂酰化反应进行了研 究,得到了8 个1 苯基3 甲基5 芳酰氧代吡唑及1 对甲苯基3 苯基4 苯甲酰氧 代吡唑。并提供了一种合成1 苯基3 甲基5 芳酰氧代吡唑的有效方法,具有比 常规加热方法反应速度快,产率高,操作简便,易于纯化等优点。结果表明辐 射功率为1 6 2 w 时,照射时间1 4 m i n 以上或3 2 4 w 照射时间4 1 2 m i n ,产率可达最 高。芳酰氯苯环上取代基对产率影响很大,当对位取代基是吸电基时,产率较 取代基为给电基时的高,临位有取代基时,由于位阻效应,产率较低。在无 c a ( o h ) 2 存在时,即使芳酰氯过量两倍以上仍得到5 位单一酰化产物,但在有 c a ( o h ) 2 存在时,加入等量或2 倍量的芳酰氯都得到4 ,5 位同时酰化的产物。 a - l c o a f ac 6 h 5 ;b2 - c i c 6 h 4 ;c2 - n 0 2 c 6 h 4 ;d4 一c i c 6 h 4 ; e4 - - n 0 2 c 6 h 4 ;f4 - - c h 3 0 c 6 h s ;g4 - c h 3 c 6 h 4 ;h3 。5 - 0 4 0 2 h c c , f 1 3 ( 1 - 2 ) 啦 ;一 名 r 心一 哈尔滨理丁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 李聚源幢等合成了1 苯基3 甲基4 二氯代乙酰基5 吡唑酮。该化合物的红 外光谱与p m h f p 的红外光谱极为相似。2 4 0 0 2 8 0 0 c m l 显示弱而宽的吸收带, 说明鳌合剂的羰基与吡唑环形成共轭体系,但其双键特征的减小显然不及 p m h f p 显著,这说明氯不如氟吸电子作用强,因为p m h f p 的碳基吸收出现在 1 6 0 0 、7 4 0 、7 6 0 是苯环碳氢键的振动吸收,7 2 0 估计与c c l 键的吸收有关。可 以认为鳌合剂的结构式为: g 6 h 5 图1 1 0 鳌合剂的结构 f i g 1 10t h es t r u c t u r a lf o r m u l ao fs e q u e s t r a t i o n 近年来,固相反应由于经济高效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忱谢1 。杜大明等在固 相条件下合成了l 一苯基3 甲基一4 苯基亚苯酰基吡唑酮一5 ,并通过x 衍射分析了 它的晶体结构。孔碧霞幢引,等以1 苯基3 甲基吡唑啉酮为原料,经过两步缩合反 应,制得1 苯基3 甲基- 4 ( p 苯甲酞基乙酞基) 吡唑啉酮5 ,反应如下: 妒刁二己o + n h 卢o i( 1 3 ) c e l l 5 吴立城等幢引用类似的方法合成了1 苯基3 甲基4 氯代苯氧乙酰基毗唑啉 酮5 。于群等担训合成了四种1 ,3 二苯基4 酰基吡唑啉酮5 鳌合剂,结构式如下 r a r c h 3 b ,r 一- c 6 h s c 。r = - c h 2 c 6 h s d ,r = - c h 2 c i 图1 1 l 二苯基酰基吡唑啉酮结构式 f i g 1 11t h es t r u c t u r a lf o r m u l ao fb i b e n y l a c y l p y r a z o l o n e 哈尔滨理丁大学下学硕十学位论文 四种化合物在3 4 5 0 3 2 0 0 c m 一,范围内出现宽的强度不等的缔合羟基峰,说 明各化合物程度不同地以酮式和烯醇式互变异构体形式存在。许多b 二酮的烯 醇式都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因而在3 2 0 0 2 5 0 0 c m _ 之间出现宽带,如1 苯基3 甲 基4 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在2 6 0 0c m 。1 附近出现宽带。化合物c 从3 2 0 0 2 5 0 0 c m d 范围的宽带相当明显,说明烯醇式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化合物a , b ,d 在上述范围 未明显观察到此吸收峰,这可能是由于空间位阻便很难形成分子内氢键。 3 甲基1 苯基5 吡唑啉酮及其衍生物,作为强的配位试剂广泛应用于稀土 配合物及稀土的分离与提纯为改善3 甲基1 苯基吡唑啉酮衍生物与稀土元素的 配位能力,人们己开发了多种桥连新型多齿配体 杨亚婷啪1 等用对苯二甲酰氯和3 甲基1 苯基吡唑啉酮5 反应合成了l ,4 双 ( 3 甲基1 一苯基吡唑啉酮5 ) 苯二酮。从红外光谱中可以看到,在3 4 5 0 c m 1 处有 烯醇轻基吸收,羟基峰的出现可说明产物中存在酮式与烯醇式的互变异构体。 c 6 h 5 + a k 坷a 蚴 h s o c l 2 h 0 2 ( c h 2 ) n c 0 2 h 一c i c o ( c h 2 ) n c o c i n a c h ( c 0 2 e t ) 2 ( 1 4 ) ( 1 5 ) ( e t 0 2 c ) 2 c h c o ( c h 2 ) n c o c h ( c 0 2 e t ) 2 p h n h n h 2p h n h n h c o ( c h 2 ) 。c o n h n h p h e t o h ( 1 6 ) 嘞j 2 即n 刚。n p hp h p hp h j o h a n n e s 用丁、戊、己二酰丙二酸二乙酯与苯肼反应合成了相应的双吡唑 啉酮羧酸酯,近年来,吡唑酮类化合物在金属离子的分析和分离工作中得到了 哈尔滨理工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广泛的应用1 。毕韵梅等用类似于j o h a n n e s 的方法,由己、辛、壬、癸二酰基 丙二酸二乙酯与苯肼在醋酸中反应,合成了丁、己、庚、辛多亚甲基双吡唑啉 酮羧酸酯( n = 4 ,6 ,7 ,8 ) ;当用乙醇代替醋酸时,则可得到相应的未关环产物一酰基 苯肼。同时报道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相应的双吡唑啉酮,方法如式( 1 6 ) : 1 3 34 酰基吡唑啉酮类配合物的种类 1 3 3 1 简单4 一酰基吡唑啉酮金属配合物这类配合物是由一种配体和一种中心 金属离子两种组分构成,又称为二元配合物。在以往的文献报道中,经常出现 c o ( p m t f p ) 2 2 c 2 h s o h :z n ( p m b p ) ( h 2 9 0 ) c i :e r ( p m a p ) 3 2 h 2 0 等,由于一般反 应溶液中的离子并不是裸离子,如e r ( p m a p ) 3 2 h 2 0 继续与p m a p 配位时,实 际上是取代水的配位,因此在低配位情况下,h 2 0 与p m a p 两种配体与金属 离子形成的三元配合物。这种溶剂分子参与配位的配合物也称为二元配合物, 或单一配体配合物。 单一4 酰基吡唑啉酮配体配合物,包括各种酰基取代配体与过渡金属,非 过渡金属和稀土元素形成的配合物。研究最多的配体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及其 衍生物。r o ya b 合成了h p m b p 与镧系元素的配合物l n ( p m p b ) 3 n h 2 0 ( n = 4 f o rl a s m ,a n dn = lf o re u y b ,;m o r a l e sr m 3 等合成了钍、铀、钕、钆、镓、 铁与h p m b p 的配合物;朱利明等曲3 1 合成了一系列z n 与h p m b p 的配合物: ( z n p m b p ) 2 h e o ,z n ( p m b p ) ( h 2 0 ) c 1 ,z n ( p m b p ) 2 e t o h :复旦大学的冯安春m 1 等研究了h p m b p 的萃取行为和萃和物:近年有n i ( i i ) 与h p m b p 配合物吸附 波研究与应用的报导;钪与h p m b p 配合物晶体结构研究的报导。双- 4 酰基吡 唑啉酮配合物也是单一配体配合物,可与金属离子生成双核配合物 l n 2 a 2 4 h 2 0 ,但结构复杂。 除h p m b p 外,陈伯涛首次在丙酮中培养出e n ( p m a p ) 3 2 h 2 0 的单晶,讨 论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b 引。黄春辉发表了c o ( p m t f p ) 2 - 2 c 2 h s o h 配合物的八 面体结构并讨论了该配合物的成键和萃取功性能。 1 3 3 2 含4 一酰基吡唑啉酮的混合配体配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组分配体 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所形成的配合物称为混合配体配合物。( 其中含两种不同 组分配体与一种金属配位的又称三元配合物) 。在单一配体的配合物中,若中 心离子的配位数未达到饱和,在有其它配体存在的情况下,容易生成更稳定的 配位饱和混配配合物,能满足这一要求的一般是具有高配位数的金属离子作中 心原子。此外,混配配合物的生成还受金属与简单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影响,空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十学位论文 间位阻和协同效应的影响。因此,混配配合物比单一配合物复杂得多。 含4 酰基吡唑啉酮的混配配合物对金属离子的萃取性能优于单4 酰基吡唑 啉酮配合物。由于被萃取的金属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萃取剂生成一种更为稳定 的配合物,或生成的配合物因具有疏水性而溶于有机相,则可大大提高萃取效 率,即协同萃取效应,从而提高萃取分配比,缩短达到萃取平衡所需的时间。 p h e n 和b i p y 是混配配合物中最常用的两个配体。r o ya 合成了镧系混配 配合物l n ( p m b p ) 3 ( p h e n b i p y ) 。p h e n 和b i p y 具有共轭冗轨道的配位体,在反 键兀轨道上存在空轨道。与金属离子配位时,这个空轨道可接受中心离子的电 子,形成反馈兀键。黄春辉等曾报道了n d ( p m t f p ) 3 ( d m s o ) 2 , n d ( p m t f p ) ( p h 3 p = o ) 2 混合配体配合物的合成和分子结构的研究。齐玉兰等合成 了r e ( p m b p ) 3 q n ) 混配配合物。李锦州合成了一系列的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 元素与h p m a f p 的混合配体配合物, 如f e ( p m o 【_ f p ) 2 ( o x ) 2 ; c e ( p m o t f p ) 4 ( , p h e n b i p y ) ;s n ( p m c t f p ) ( o x p h e n b i p y ) c 12 等。其它含4 酰基吡唑 啉酮的报道也较多聆7 | 。 除上述单核的配合物外,双核混配配合物也见报道。双核配合物的两个 金属中心原子间仅有配体桥联而无相互键连。杨汝栋先后合成了1 苯基3 甲 基5 氧代吡唑- 4 基甲酰甲酸( h p m f m p ) 及p h e n 与稀土的三元混配配合物 l n 2 ( p m f m p ) 3 - ( p h e n ) 2 n h 2 0 和4 酰代双吡唑啉酮b p m p p d 及p h e n 与稀土的三 元配合物。 1 44 一酰基吡唑啉酮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应用领域 我国的稀土资源极为丰富,其总储量居世界之首,而且矿物种类最多,稀 土组分最全,深入开展对稀土化合物的应用研究对于我国把稀土资源优势转化 为经济技术优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稀土元素的显著特点是大多数稀土离子 含有未充满的4 f 电子,且4 f 电子处于原子结构的内层,受到外层5 s ,5 p 对外 场的屏蔽,因此其配位场效应较小,体积较大,能形成高配位数的配合物,且 配合物的键型主要是离子型的,从稀土离子的酸碱性来考虑,稀土离子属于硬 酸类,它们与属于硬碱的配位原子如o ,f ,n 等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啪1 。4 酰基 毗唑啉酮是一类含氮杂环的d 二酮类螯合剂,含有多个强配位氧原子,可以与 稀土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由于其稳定的化学性质和优异的发光等性能,它 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 4 酰基吡唑啉酮是一类新型、高效、p 二酮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和萃取剂, 哈尔滨理t 大学t 学硕+ 学位论文 并且已为实践所证实。其中1 苯基3 甲基- 4 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 h p m b p ) 与金属离子的作用研究的最为广泛啪1 。在h p m b p 作为镧系元素的萃取过程, 人们证实了稀土元素的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