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书法字体的演变.doc_第1页
追溯书法字体的演变.doc_第2页
追溯书法字体的演变.doc_第3页
追溯书法字体的演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寻墨迹育才实验学校 李 君每次看到学书法的,大笔一挥,写出各种优美的书法作品时,总是对那些有着结构美、形态美的书法字体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那时候有着一份好奇:字还可以那样写,是不是我自己学习一下这些字体就能把字写好。多么好玩的好奇心。在学生时代也曾经有过书法练习的经历,但始终没有整理过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借着我们大讲堂安排,重新去满足这份由来已久的好奇心。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是一部别有风味的中国文化史。这里面有传说的神秘,有君王的意志,有文人的情怀,有艺人的奇想,还有无数人民的大智慧。沿着这条汉字铺就的古道,来品味那历史的意蕴。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它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这么几种: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仓颉jie造字的传说“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在野外的泥地上看到了鸟的足迹,它们有直有斜有交叉,富有变化,线条均匀而优美。于是他模仿鸟的足迹创造了字的笔画。这是造字的开始。后来,他又根据龟纹、虫蛇、黍(sh)稷(j)、山川、草木等形状或动态,创造了文字。在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和说文解字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就这样,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中国汉字诞生。二、甲骨文就目前的资料和研究结果,基本认定,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大家来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字?是的,有些老师立马就看出来了,这是十二生肖中的对应文字。甲骨文作为书法字体的一种,具备相当的艺术鉴赏性。但从学习书法的角度考虑,甲骨文属于死去的古文字,目前已经被识别的甲骨文文字只有约2500多字。因为甲骨文是古文字的一种,不能随意的嫁接拼凑,对书法创作的限制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说,甲骨文只能是锦上添花的字体,而不能当做书法学习的主体。三、金文金文的产生时间,大致在甲骨文之后。甲骨文跟随殷商的灭亡而消失,金文则作为姬周时期的主要文字,历经鼎盛,一直延续到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可以说是上接甲骨,下启秦篆。金文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笔。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又因为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关系,相对更粗狂,书写相对古朴,端正且雄厚。金文本身也是古文字的一种,目前能够识别且已经识别的约有1800多字。同甲骨文一样,也是无法被重新创作的书法字体之一,也存在局限性。三、篆书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其中“大篆”是秦统一前的六国地方文字,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针对不同的书写材料,大篆又有金文,籀文的区别。金文刚才说了,是写在青铜器上的钟鼎文,而籀文的代表是保存至今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这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2013年1月1日创刊号评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 “小篆”则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汉字书写形式。代表作品有峄山刻石等,除了李斯以外,唐朝的李阳冰、清代的邓石如也都是小篆大家。像秦朝的虎符上也刻有小篆文字。之前 “大篆”的特点是古象形文字,繁复,粗犷。“小篆”的特点是匀称齐整,更便于书写。小篆由于比甲骨文以及金文存世字数多,书法临习创作时有一定发挥空间,所以篆书的临习余地要远远大于前两者。四、隶书隶书分为古隶和汉隶,“古隶”横不平竖不直,还保留有篆书风貌。而汉隶,也就是目前所说的隶书, 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书的改革还有一个小故事。秦朝时有个人叫程邈,起初他在一个县里做个小官,专门负责办理有关文件的抄写。后来,因为犯了罪,被秦始皇关在云阳县(在今天陕西省)一个监狱里。 在监狱里,整天没有事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抄写文件时,秦朝的文字小篆体字比较繁杂难写,就萌生了一种改变小篆体字写法的念头。在监狱里想了几年,出狱后,他又搜集研究了几年,程邈在篆书的基础上,把篆书简化演变,把原来篆书比较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形,在字的结构上,把原来的像画画一样象形结构变成笔画形式,这样一来,汉字就比原来更好书写了。 程邈研究成功后,就把自己历经10年搜集研究成功的3000个隶书字写成一个奏本,并送给秦始皇,秦始皇看了以后,对程邈十分赞赏,就任命他为御史。当时,各种上报给皇帝的公文很多,篆体字又很难写,所以使用隶书的人就多了起来。因为这种字体常被地位低微的小官员使用,写起来又很方便,所以称作隶书。隶书的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这个是曹全碑,全称“汉郃h阳令曹全碑”,保存在西安碑林。它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五、楷书汉代流行隶书,汉代的钟繇在书法上又做了一个突破,创造了楷书。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是钟繇搜集了民间的写法,研究了章草的快速笔法,在隶书端庄优美的字形基础上,统一了隶书所有的横;用竖直工整的撇、捺,代替了曲圆、拖展的隶书撇、捺;加强了钩势,一种新的字体诞生。由于它形体方正,横平竖直,规规矩矩,所以被叫做“楷书”(当时叫“楷隶”)。他将楷书彻底与其他书体独立开来,钟繇也就理所应当的被成为了“楷书之祖”。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王羲之父子,张昶chang、虞世南、颜真卿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虞世南,余姚人。这份破邪论序是他的小楷作品,用笔圆润,外柔内刚,蕴藏锋芒。柳公权和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老师曾经临摹过他的书法作品,以骨力劲健见长。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方严正大,化瘦硬为丰腴雄浑,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端庄雄伟。欧阳询的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线条粗壮。第一眼看上去,可能觉得没有颜体和柳体的柔和,但他却会给人一种稳如泰山的气势。赵孟頫的书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字字留美动人。六、行书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一些书法家都进行过行书作品的创作,最有名的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兰亭序至今不知道身处何处,传说随唐太宗殉葬。唐太宗生前还命 冯承素 摹本,由于他的摹本上有唐代“神龙”小印,所以将其定名为神龙本兰亭序,以区别于其他的唐摹本。此本墨色最活,跃然纸上,摹写精细,其笔法、墨气、神韵,都得以体现,基本上可窥见王羲之原作风貌。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被视为珍品。冯承素 摹的兰亭序纸本,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七、草书: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介绍这位“草圣”给大家,他创造了“狂草”,这个古诗四贴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最后,给大家再猜几个字。有的老师已经猜出来了。再来几个。对,这就是我们学校校名的不同字体。有些遗憾的是实验两字的甲骨文还没有被发现。像第一个字育,甲骨文(人,指女人)(即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表示妇女生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并在“子”的头部加三点,表示妇女生产时的羊水。篆文将金文的“女”写成“每”,将写成。篆文异体字(头朝下出生的婴儿)(肉,长肉),表示生子并喂养,使孩子长大。 才,甲骨文是房柱与房梁的象形,像树杈,即远古简易建筑中的房柱,像房柱上架着的横木,即横梁。造字本义: 立柱架梁,开始建屋。有的甲骨文与金文中的树杈模糊成实心点。有的金文将实心点写成一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实,金文(宀,家)(伫物柜)(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造字本义:家境富裕,柜中藏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佥,既验,篆文(马)(即“检”,核查),造字本义:检查、测试马匹。隶书将篆文“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學,甲骨文(算筹)(六,即“庐”,表示房屋),表示练算习字的房屋。有的甲骨文在算筹两边加(爪,手),突出“手把手”教练的含义。金文在房屋下面加“子”,表明教的对象。造字本义:教孩子算数、习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