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结合自然山水的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陕南安康为例.pdf_第1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结合自然山水的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陕南安康为例.pdf_第2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结合自然山水的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陕南安康为例.pdf_第3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结合自然山水的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陕南安康为例.pdf_第4页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结合自然山水的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陕南安康为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论文)结合自然山水的总体城市设计研究——以陕南安康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透安建筑辩援大学矮学经论文 缝合自然山承豹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以陕南安康为例 专渡:城市矮刘与浚诗 硕士生:邢卓 导师:周庆华 摘要 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磺究城市空闻形态及景观,但必须从社会、经济、生态、文化、技 米等方面进行综合把握,搿生态瘸念静强纯愈来愈受翔入们的关注。 自然山水怒城市得天独厚的生态要素,珍贵的自然山水是不可冉濑的城市形象。本文针 对基裁在城市建设中出现款忽视自然稠入文生态环境,凌基建浍袭平原城市的援戈4 理念与方 法,麸丙导致嫩态环境的破坏、城市结构的混乱、城带媲方特色的消失等一系歹8 阀题,重点 探讨总体层面的城市设计中如何结合自然山水的问题。 文章姨生态学窝生态美学懿莲论黟 究入手,誊鉴甏内乡 提关理谂戆惫恕与方法。确立结 合自然山水的目标,探索一种适应自然山水生态环境,突出自然山水特色的总体城市设计的 邋宜原则与对策。通过在区域太环境下创建良好的景观生态格局、建立亲近宜人的绿色开放 窆闯季每絮、撵瘩撬觉空阕菇豢、鞣台逮域文诧增撩耋然l i 永戆意蕴内涵、淡及营逑城泰“由 水”美学意境等几方面的努力,基同塑造符合生态系统舰律的健康、和谐的,并具有良好审 奖价值的自然与人工楣融的城市环境。 最后,结合安潦总体城市设计顼嚣实跤,其 季= 磷究了如何保护琴g 翔自然出承,结合自然 山水形成富有特色的城市总体景观骨架的问题。 【关键词】:憨体城市设计自然由水缝合安康 【论文类型】:理论应用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t u d y o nt h eo v e r a l lu r b a n p l a n n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a t i o n r e f e r r i n g t on a t u r a l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 ac a s e s t u d yo f a n k a n gc i t y o fs o u t h e r ns h a a n x i s u b j e c t :u r b a np l a n n i n ga n dd e s i g n s t u d e n t :x i n g z h u o a d v i s o r :z h o uq i n g h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e m p h a s e so ft h eu r b a n d e s i g n i s r e s e a r c h i n g t h eu r b a n s p a c i a lm o r p h o l o g y a n d l a n d s c a p e ,b u tw e m u s tt h i n ko f s o c i e t y , e c o n o m y , e c o l o g y ,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t e c h n o l o g ys y n t h e t i c a l l y , a n d t h ea g g r a n d i z e m e n to f t h ee c o l o g y c o n c e p t i o n i sp a i dm o r ea n dm o r ea t t e n t i o n n a t u r a l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a r et h ea s c e n d a n te n t i r o n m e n te l e m e n t so fc i t i e s ,r a r en a t u r a l 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a r e t h ec i t y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t h a tc a n n o tb es h a p e da g a i n t oa s e r i e so f q u e s t i o n s i nt h ec i t i e sw h i c ho fn a t u r a l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s u c ha st h en a t u r ea n dc i v i l i z a t i o ne n t i r o n m e n t a r ei g n o r e dd u r i n gt h ep r o c e s so fu r b a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a n dt h ea c a d e m i ca n dm e t h o d so fp l a n n i n gi n t h ep l a i nc i t i e sa r ef o l l o w e db l i n d l y , w h i c hr e s u l ti nt h ee n t i r o n m e n t i sd e s t r o i e d , t h eu r b a ns 姗c n l r ei s c o n f u s i o n t h ea r o c h i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i s d i s a p p e a r a n c e , a n ds oo n , t h i sp a p e r i sf o c u so ns o l v i n gt h e p r o b l e mt h a th o w t oi n t e g r a t et h en a t u r a l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i nt h eu r b a nd e s i g na tt h es t a g eo f m a s t e r p l a n n i n g t h et h e s i ss t a r t e dw i t h s t u d y i n g t h e e c o l o g y a n de o c o - a e s t h e t i c s ,u s ef o rr e f e r e n c et h e c o r r e l a t i v ei d e a sa n dm e t h o d si nc h i n aa n df o r e i g nc o u n t r i e s ,t h e n e s t a b l i s ht h ea i m so f i n t e g r a t i n g n a t u r a l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t os e e kt h ef i t t i n gp r i n c i l e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o fm a s t e ru r b a n d e s i g n ,w h i c h a c c o m m o d a t et h en a t u r a lm o u t a i na n dr i v e re n t i m n m e n t , a n d s t a n do u t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n a t u r e t h r o u g hs e t t i n gu p t h e e c o l o g yp a t t e m o f l a n d s c a p e i nt h e r e g i o n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t h ea p p r o a c h a b l ea n da m e n i t yg r e e no p e ns p a c ef r a m e w o r k ,i m p r o v i n gt h e q u a l i t yo f v i s i o ns p a c e , m i x i n gt h er e g i o n a lc u l t u r et oe n r i c ht h em e a n i n go f t h en a t u r a lm o u t a l n a n d r i v e r , c o n s t r u c t i n ga e s t h e t i c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b u i l dt h eh e a l t h y a n dc o n c o r d a n tu r b a ne n t i r o n m e n t w i t l lf a v o r a b l et a s t ev a l u e w h i c ho b s e r v et h er u l eo f e c o s y s t e m ,a n di n t e g r a t et h en a t u r ea n dm a n u a l s e t t i n gw e l l f i n a l l y , w i t ht h ec a s eo fa n k a n g m a s t e ru r b a nd e s i g n ,t h ep a p e rs t u d yh o wt op r o t e c ta n d m a k eu s eo ft h em o u t a i na n dr i v e r , a n df o r m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m a s t e ru r b a nl a n d s c a p ef r a m e w o r k w i t hn a t u r ei nd e t a i l k e y w o r d s :o v e r a l lu r b a np l a n n i n ga n dd e s i g n a t i o n n a t u r a l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 r e f e r r i n gt o a n k a n g t y p eo f t h e s i s :t h e o r y i np r a c t i c e l l 声龋 本人郑重声明我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入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酶研究工作及取得戆研究成栗。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 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融经发表 ;绒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其他人在其它单位已 窜请学位或秀= 凄它霜途使震过瓣残暴。与我犀工作懿霹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所有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袭示了致谢。 孛请学位论文与疑料若有不实之处,本入承担切穗关 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嚣卓星期:抛表争 关于论文使焉授投的说麓 本人完全了孵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有关傺蟹、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郎:学校有权保鼠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 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静论文在论文解密藤应遵守既规定) 论文储签名督卓栅签名烈蚴隰妒;, 注:请将此页附在论文蔷戮。 强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课题研究背景 1 绪论 ,1 。1 生态意议豹觉醒 随着城市盼发展,人类通过各种技术的积累和创造发明,不断获敬生存条件的改善,逐 渐摆脱了自然环境中鸟兽的威胁和风吹日晒之苦,并开始享受各种便利的生活设施。但是, 正当人类为越寒越多的技7 跫逑步两歇喜的瓣候,却发现体随羞城市快速发震敢是生态强境的 污染。 工业革命后的1 0 0 多年融,西方开始了蘑新探索城滑理想的历程,从乌托邦到花园城、 生态城,从回姻自然到把自然弓l 入城市,遴行了各种努力和尝试。虽然没有最终解决城市阃 熬,僵终予获德了意识上静送步,其孛最藏要兹繇是生淼意识豹建立,久类试谈奢城市也是 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和其它嫩态因素的关系是共生而不是掠夺、征服。 生态意识的觉醒使得生态学飞速发展。鼹前,学术界普遍认为:生态学己成为解决所有 与生鑫瑷象蠢笑潺蘩懿其蠢簧薅意义懿秘擎方法,又类鹣生存凑依羧予生态学黪遗步,运露 生态学的方法掖进各学科的研究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麓要趋势。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也迫 切需要生态学的融入。 1 ,1 2 对渡审设计靛注重 城市设计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古代和近代已有不少这方面的理论与优秀的实践。产业革 命之后,现代城蠢媲划学科逐步形成,但晕嬲的城市栽划注重功能布鲻、交通组织、忽略了城 市静空闯、景蹒。与茂同时,建筑学辩餮j 爨单体设计,逐渐失却了整体环境设诗静艨蔼。城市 规划和建筑学的两极分化引越现代城市的种种环境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的理念被再 次提出。 褒饯城市设计疑琢先魄较届壤子兹簸形态、援觉芑零磅究豹范骧中褥到扩蓑,开始孳l 入 行为、心理、社会、生态等多学科理论,将目标提高到优化城市环境质量的高度。区别于传 统城市设计只淀蘑形体空间焚学,现代城市设计更注重人的精神要求,追求典雅的生活,同 瓣注重垮绫文凭与爱史遗产熬爨护。城露没诗在磅究对象莛蚕、设诗方法、豢导思憋等方嚣 也有了新的发展,不再局限予传统的空间荧学和视觉艺术,丽是以“人一社会一环境”为核心 的城市设计复仓评价标准为准绳,综合考虑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 团嚣,城零设计是国内娥剡器、建筑爨的热点硬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 o 刘宛:城市设计概念发展评选,城市规划2 0 0 0 】2 ( 1 6 2 2 ) l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 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 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其地位也月益提高。 1 1 。3 城市设计走向生态学 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目益关注,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的指导准 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雅典宪章所阐述的城市规划设计原理虽然仍部分有效,但已不再 被看作是指导城市建设仅有的思想基础。生态原则成为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 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2 1 问题的提出 安康是陕南地区一个自然条件非常优越的城市。南北高山夹峙,汉水由西向东横贯中部, 河谷盆地居中,自然景观丰富。但是,目前却存在着水土流失、自然灾害严重、环境污染等 诸多问题,资源的丰富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同时城市建设中又存在着城市 用地紧张,忽视自然环境等问题。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汉江经济走廊的开发建设、大量基础交通设旌的建成, 以及撤地设市,城市中心作用大大增强,安康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在城 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利用自然生态资源,防止人为破坏,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安康地区 亟待解决的问题。 安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2 3 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许多 城市具有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但是,目前城市建设中对自然山水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足够认 识,“破坏性建设”现象屡有发生,规划设计中出现了不少照搬平原城镇的片面作法,城市的 发展建设以牺牲良好的自然山水格局为代价。推山填湖,扩张城市用地,大建“标志性”城 市广场,以期塑造“山水园林城市”;在城市整体建设中,重视城市中心区建设,忽视景观生 态价值极高的城市边缘地区( 城乡交接带) 等等。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城市结构混乱、城市 地方特色消失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经济要振兴,文化要发展,资源要开发,生态要保护,环境要改善,生活质量要提高, 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实现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即总体城市设计中如何保护利用自然山水资源,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环境。 o 王建国: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规划师2 0 0 2 4 ( 15 - i s )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2 论文研究的目的 论文的研究建立在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思想之上,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经 验和方法,旨在探讨自然山水要素丰富的城市,在总体层面的城市设计中,如何结合自然山 水,创造与自然良好融合的城市环境。 强调对自然山水环境的保护利用,并非要割裂城市设计本身综合性的内涵,而是侧重于 强调“结合”。实际上是要倡导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体的城市设计观念,建立起城市 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城市设计目标。出发点并不着意于追求具体的山水形态或静止的山水城市 空间模式,而是侧重于将保护与利用自然环境的观念贯穿于普遍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中, 最终目的也就是为了建立高效、和谐、持续稳定发展的生态城市。 1 2 3 论文研究的意义 2 0 世纪的最后2 0 年,中国城市发展在“量”的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普遍存在 的城市开发和旧城改造热潮,导致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失去平衡;城市空间急剧膨胀,挖 山填河,无节制开发,建设性破坏原有城市的自然风貌和城市空间特色:一些城市新区既缺 少人性,又缺乏与自然环境相联系的生动气息。如何运用城市设计手段,协调好城市与自然 的关系,创造与自然环境共存共荣、生动和谐的城市空间环境是城市规划研究的重要课题。 论文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a 理论意义 ( 1 ) 生态思想融入城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课题的研究建立在生态学和生态美学的思想基 础之上,在保护利用自然山水的同时,注重良好景观效果的获得,这是生态思想融入城市设 计的进一步发展。 ( 2 ) 补充完善总体城市设计的方法。最近几年,针对城市重点地段或局部地段的城市设计 研究展开的比较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就整个城市或分区范围宏观的 总体城市设计而言,实践较少,方法各异。 目前,保护山水资源、创建山水园林城市己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共同目标 与现实任务,“保护”自然山水环境的意义勿庸赘述,而“如何保护,城市环境如何与之协调” 却大有文章。总体城市设计对于山水特色保护和再创的规划指导作用及其效应,起着决定性 作用。因而,探讨总体城市设计中自然山水的利用保护的原则与方法,对于实现与自然环境 和谐共生的目标,以及完善总体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都极具价值和意义。 b 实践意义 ( 1 ) 保护自然生态。安康位于我国黄河、长江两大巨流之间的秦巴山区之内。秦巴山区是 关陇、成渝、江汉平原和中原大地四个经济核心区之间最大的绿色宝库和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旦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将会给这四大经济区造成巨大影响。在城市设计中注重自然 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对保护好秦巴山区这块绿色宝库,对2 1 世纪中国中西部经济的腾飞有 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 2 ) 解决实际问题,并具代表性。安康北依秦岭,南抵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属 于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国。这类城市在国内的数量不少,如张家界、兰州、宝鸡、自贡、万山等, 因此,课题的研究既有典型性,又具代表性。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河谷型城市的实际问 题。而且对于其他类型的山水型城市,乃至平原城市,结合自然进行总体城市设计,都有一 定的借鉴意义。 1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 1 国外 在理论方面,许多学者和专家的著作为生态观融入城市设计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1 9 6 2 年卡逊的寂静的春天( s i l i e n ts p r i n g ) 敲响了人们的警钟。1 9 6 9 年,被誉为生态规划之父 的麦克哈格出版( i l m c h a r g ) 的设计结合自然( d e s i g nw i t hn a t u r e ) 总结了他的哲学思想和 生态规划理论,奠定了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他的“设计结合自然”思想在城市社区设 计与自然环境的综合方面,以及在科学的生态规划方法( e c o l o g i c a lp l a n n i n g a n dd e s i g n m e h e o d ) 方面,为城市设计建立了一个新的基准。1 9 7 8 年,西蒙兹的大地景观( e a a h s c a p e ) 全面阐述了生态要素分析方法、环境保护、生活环境质量提高,乃至于生态美学( e c o a e s t h e t i c ) 的内涵,从而把景观研究推向了“研究人类生存空间与视觉总体的高度”。1 9 8 4 年,荷夫的 城市形态和自然过程( c i t yf o r m a n dn a t u r a lp r o c e s s ) 重点论述了城市的自然演进过程与 城市设计的关系问题,书中所表达的态度和观点、解决问题的提议和分析的案例,对于设计 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作用。1 9 9 0 年,d g o r d o n 的绿色城市( g r e e nc i t y ) 探讨了城市空间 的生态化途径,畅想了绿色城市的美好景象。这些都对城市设计专业领域中的生态意识觉醒、 城市设计价值取向和概念的转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实践方面,美国华盛顿中心区城市设计,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规划设计,以及著名 的维也纳森林和德国的莱因一鲁尔地区等城市空间组织都是人工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佳例。 1 3 2 国内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国内学术界对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多角度和 多层次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系列与城市设计相关的重要学术活动以及国内近年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著、译著及对国外相关的代表性观点的引介,对城市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发 。河谷型城市:城市集中在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和谷地、濒临河流,城市的主体在河谷中形成和发育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城市学与山水城市、城市建筑、城市设计、城市生态 与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和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等 为代表的论著,从城市建设科学的层面,系统探讨和论述了人类和自然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 自然生态要素在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中的先决性和重要作用、彼此之间的互动性、以及依据 生态原理的规划设计方法和原则。 1 9 9 0 年钱学森先生提出“山水城市”概念,之后各种有关建设“山水城市”的研讨会广 泛召开,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形成热潮,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不少成果。 1 9 9 2 年在海口组织了国际城市设计竞赛和一系列以热带滨海城市规划设计为对象的学术 研讨活动。系统探讨与热带滨海环境和气候相适应的城市设计问题,其内容大部分都与城市 建设生态理念及其具体的城市设计原则有关。 连续三届召开的“中国人居环境建设学术讨论会”上,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界人士纷纷 为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献计献策。交流各自的学术成果和见解,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 入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1 9 9 7 年王建国教授明确提出绿色城市设计 的理念,强调生态理念与城市设计的融合。认 为应通过把握和运用以往城市建设所忽视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 先的准则,力图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理想城 镇建筑环境。绿色城市设计更加注重城市建设内在的质量而非外显的数量,追求的是一种由 生态美学观驾驭的绿色城市。这一理念的提出是生态观念与城市设计融合的重要发展。 此外,国内不少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也从多角度对城市设计中保护利用自然要素的方 式方法,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课题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实践方面,重庆、广州、武汉、昆明、自贡、苏州、遵义、长春、烟台、肇庆、合川、 宣州、益阳等诸多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山水( 园林) 城市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步骤,是针对各 地具体情况,对保护利用自然山水原则方法的进一步探索。三亚、深圳、温州、海口、北海, 以及我校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宝鸡、咸阳、安康等市的总体城市设计,均比较突出地 强调了融入生态理念的重要性。尤其是安康总体城市设计,充分体现了与自然生态要素的结 合。这些案例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建筑学报,1 9 9 7 ,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总体城市设计 2 总体城市设计与自然山水 2 1 1 城市设计的含义 城市设计的内容很广,含义也有多种说法。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城市设计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形态所做的各种 合理处理和艺术安排。”。在解释条目时作者强调在物质空间环境设计的同时,还应该创造 合理的社会环境。 中国大百科全书(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 卷第7 2 页定义:“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 型环境所进行的设计”。“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 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 市功能、审美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也称为综合环境设计”。 都市问题事典( 日) 5 3 2 页的解释是:“城市设计是当建筑进一步城市化,城市空间 更加丰富多样化时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它从历史的角度对城市、地区、建筑三个 层次范围论述了城市设计是如何为人类空间创造一个有序的物质合社会环境。 市镇设计( t o w n d e s i g n ) ( 英,弗吉伯特 著) 指出:“城市是由街道、 交通和公共工程等设施,以及劳动、居民、游憩和集会等活动系统所组成,把这些内容按功 能和美学原则组织在一起就是城市设计的本质。”。 论城市之的产生、成长与衰败( 芬兰,沙里宁 著) 对城市设计含义 归纳为:“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而城市规划是二维空间,两者都是为居民仓u 造一个良好的有 秩序的生活环境”。他强调城市设计是三维空间的环境设计,指出人是城市的主人,物质上的 安排都是为人服务的。 美国学者凯文林奇从社会、文化结构、行为活动和空间形态环境结合出发,提出: “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罾( at h e o r yo fg o o d c i t yf o r m ,1 9 8 1 年版) 。 拉普普特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认为城市设计应是空间、时间、含义和交往的组织。 建筑理论家亚历山大则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强调城市设计旨在“有机整体规律”的 整体性( 城市设计新理论,1 9 8 7 年版) 。 综上所述,城市设计的含义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来自煊:中外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国外城市规刘,1 9 9 0 3 。卢济威、郑正:城市设计及其发展,建筑学报,1 9 9 7 4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空间设计。 2 城市设计要考虑艺术处理与美学原则。 3 城市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有秩序的生活环境,必须考虑市民社会生活 和精神文明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生态思想的融入,生态原则成为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城市形体环 境的空间设计应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之上,注重保护利用自然生态要素。 2 1 2 城市设计的研究范畴 城市设计是一种主要通过控制公共空间的形成,促进城市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 的社会实践。借助于好的城市设计实践,可以解决城市空间布局问题,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 帮助城市向着更加宜人的方向发展。然而,面对城市这个集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 同时又体现人类美学思想和自然生态的复杂实体,城市设计只是城市健康运转过程中的众多 手段之一,既不能忽视城市设计对于城市能够发挥的作用,同时也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从城市设计兴起伊始,物质空间就是其关注的主要范畴,但就物质空间的尺度问题意见 不够统一。本论文认为城市设计在不同层次上涉及多种尺度的城市空间,由于所处理的城市 空闻尺度不同,城市设计在不同层次上所针对的任务和范围也存在区别。但无论空间尺度大 小,它们都是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而城市设计就是塑造城市空间的活动。因此城市设计处 理的是各种尺度上的城市空间,必须建立一种整体上的城市空间概念。在具体实践中,尽管 宏观和微观尺度差别很大,但是可以通过城市设计专业的系统化使之在两种尺度上统一起来。 城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使用者提高环境的功能和美学质量,必须把功用寓于艺术中, 因此,城市环境中的视觉质量和城市空间的组织都是城市设计的关注重点,两方面都代表了 建设者和使用者对环境的需求。城市设计不是整容化妆只做表面工作,虽然好的城市设计确 实会使城市更优美,但根本原因是维护了城市的健康。仅有漂亮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 须要有完善的城市空间组织,并通过不断的调整手段保障城市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感观所 能感到的生活环境,不仅包含物质形式的美学要求,而且涉及精神上的需要。 关于城市设计的涉猎范围仅是公共空间还是包括私有空间,也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论 文认为城市设计以公共空间的塑造为主,对公共领域和私有空间给予不同程度的控制,对公 共领域以控制为主,对私有空间以引导为辅。 2 13 总体城市设计的内容和任务 我国现行城市规划体系中城市设计没有法律地位和效力,城市设计并不是城市规划的某 。刘宛:城市设计的范畴及要素,城市规划汇刊,2 0 0 3 1 7 嚣焱建篱辩技大学矮学位论文 ( 3 ) 积极创造个整体连贯肖序、具有发展活力的城市空间景观体系。 2 。2 翻然出水 22 1 城市设计所涉及的自然生态要素 城蛮设计的对象包含了人类生活豹诸多要索, 会要索。城市莰诗中经常涉及静蠢然生态要素鬻: 市建没用地) 、城市绿地等。 既包含自然要素,又包含了人文要素鞠社 避形蟪裁、魄质、气谈、承系、土圭氇( 城 a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地灏的形状和特征,它是城市逸址、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所要 重点考虑豹因素,势壹搂或阑接蘧彰璃着箕德象态要素蒋经貔形成。辕枣穗委蔬是藏露发展 的依托,又给予城市一定的制约,从高山、晟陵、冈埠、靛地,到平原,江河湖泊,丰寓多 样的自然地形地貌,构成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特征,形成了不同的城市风貌,如豳2 2 ( a - b 。 图2 2 ( a ) 苏州水巷图2 + 2 ( b ) 重庆山城 资料来源:杨柳,山水城市与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霞庆建筑大学学撤1 9 9 8 ,3 b 她矮是攒逮豹自然变秘它豹、露构成。城市粒发育生长是焱定地域空闼攫的 扩展城市用地的裔然形态、蛾貔状况、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焉遣的工稔魄质、承文、水文 地质等自然因素都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具体袭现形式。同时,丰富多样的地质构造机理, 也可澎成富有特色的大地景观。因此,地质墩应是城市设计应考虑的因索之一。 c 气候蒋定囊鏊域酶气候黉豢是穗对不交豹因素( 粥雨爨、鬻先、瀑滋凌、风囱等) 。它 t p 城市地貌:指城市所在地区的各种地貌实体,是叠加在其它大地貌单无上的一种局部性的特殊地貌环境。 在这个人工叠加的玩貌俸内,冀毛寅天地貌摹无( 如走地,丘陵,乎麓等) 琏薤齄点,也舂凡羹施女。影响 后的人工地貌环境特点( 如建筑、道路、桥梁、登坎护坡等) 。它怒自然地貌与人置地貌的复兮体。 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布局、人的生活方式乃至建筑材料的供给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城 市设计应认真分析研究这种相互关系,遵循建设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因势利导、 趋利避害,并由此去塑造城市整体空问特色。著名建筑师r i 欧金斯认为,作为自然环境的基 本要素,气候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气候越是特殊就越是需要规划设计来反映它。 可以说,特定地域气候的要素是该地域范围内城镇规划和建筑环境设计的最主要决定因素之 一。 一旦我们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恰当的处理了气候要素的影响和作用,就能赋予城市空间结 构和布局形态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进而塑造出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城市环境特色。 d 水系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生态资源。选择水量充足稳定、水质优良的 水源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对,城市内的水体也是城市形象和景观的重要成分。 复杂的地形是水体落差大、流速快、瀑布多、蜿蜒曲折,随季节涨落的水系独具壮观、秀丽 的动态美。 e 土地城市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将是 必然的趋势。城市发展用地不仅是为城市将来豹扩展预留空闻,同时也是为应付自然环境的 变化准备一条退路。因此,是否留有足够的城市发展用地成为个左右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f 城市绿地系统城市中的绿地已经日益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它在调节城市 气候、净化空气、防止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可维持 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其次,对局部气候有十分明显的影响,改善城市小气候;再次,可 减轻城市污染。此外,绿地还有减弱城市噪声和放射性污染、防风厨沙、涵养水源、抗震防 灾、美化城市以及提供休息娱乐等多方面的功能。缺乏绿色的城市就缺乏生机,缺乏绿色就 不能营造出宜人的生存空间,充实和连续的绿地系统是成为健康城市生态系统的必要条件。 2 2 2 自然山水的概念与含义 自然的地貌有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山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较 大高度和坡度的隆起地貌,高度在海拔5 0 0 米以上 。它以较小的峰顶面积区别于高原,又以 较大的高度区别予丘陵。山很少单独耸立,多数成群成片分布,形成山地。山的规模大小不 同,按高度可分为高山、中山和低山。按山的形成原因可分为褶皱由、断块山、褶皱一断块山、 火山、侵蚀山等。至于山的外貌形态的细节,则常受山体所在地区外力作用的影响,因而具 有特殊的地貌特征,如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自然界中地震求的存在形式多耪多撑,江河、湖泊、海洋、城 j 等,本文所指的水主要 。f 苏】b p 克罗基鸟斯著,钱治国、王进益、常连费、钟继光译,王凡校:城市与地形,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1 9 8 2 1 1 。上海市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地理名词解说,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7 8 9 t 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指河流。它是经常性或暂时性沿线形伸展的槽状凹地向低处流动的水流。组成河流必须有 两个要素:一是流动的水,二是容水的槽,两者缺一不可。我国对河流的称谓较多,较大的 河流有称江、河、水的,如长江、黄河、汉水等。浙、闽、台地区河流较短小,水流较急, 称为溪的较多,如台湾的浊水溪,福建的沙溪、建溪等。西南地区的河流还有称为川的,如 四川省的大金川、小金川和云南省的螳螂川i 等。 山属于地形地貌范畴,它决定着城市用地的基本形态。水本无形,它因地形的不同而呈 各种形态,同时,它还是地形形成的动力因素之一,如冲积平原的形成。 在地貌学中,地形形态按规模大小相对地划分成几个等级:小型地形、中型地形、大型 地形和特大地形。小型地形主要影响城市建筑物的布置,中型地形主要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 ( 决定整个城市及其个别地区) ,大型地形主要影响区域规划的布局,特大地形影响发展大区 和全国居民分布体系的最大的地形形态( 山区、平原) 。本文研究的是中型地形,它是面积在 1 万公顷以内,长l o 一1 5 公里的独立大片地形或较小一些的地形的综合体。 2 2 3 山、水、城的格局关系 山与城,水与城之间存在多种格局关系。 山在城外:即“山环城”,这类型的城市一般为绵延的山脉所环绕,其建设用地比较完 整、平坦,城市自身的空间构成具有平原城市的某些特征。 山在城间:即“城包山”,这类的城市被若干山岭浅丘所分割,用地较为零散,坡度比 较平缓,山与城互为图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共生的 空间格局。 山城一体:由于城市用地坡度较大,城市的建设基本上与山地的坡度融为一体,从城市 所反映的整体形态上看,山与城融为一体“山即是城,城即是山”。 水抱城:这种格局关系的特点是水在城外,一般为面积较大的海面、湖泊、或流经城市 外围的江河等,其岸线轮廓形成城市的边缘,使城市的空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水含于城;即面积不大的自然水体,以点状形态分布于城市间,如小湖泊、池塘、泉眼 等,增加了城市景观的异质性,给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亲近自然的机会。 水穿城:江河以线形状态流经城市,城市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大,往往呈现跨水域发展的 形态特征。 从山、水、城三者的组合关系来看,可以形成“山环城,水抱城”、“山环城,水穿城”、 “山环城,水含于城”、“城包山,水拖城”、“城包山,水穿城”、“城包山,水含于城”、“山 。 苏 b p 克罗基鸟斯著,钱治国。王进益、常连责、钟继光泽,王凡校:城市与地影,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杜,1 9 8 2 1 1 1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城,水抱城”、“山是城,水穿城”、“山是城,水含于城”这九种类型,又有着“山环水抱、 用地平坦”和“山环水抱、因山为城”的差别。 2 24 自然山水与城市布局结构的类型及特征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城市布局形式( p a t t e r no fc i t yl a y o u t ) 是指城市建成 区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城市布局形式是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形成的或为自然发展的结果,或为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这两者往往是交替起着作用。 山水资源丰富的城市,其建设用地往往被山川、江河、冲沟、丘谷等所分割,地形复杂 多变、高差较大,城市的布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地形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像在平原地 区那样采取集中紧凑连片的布局形式,而常常是“因天时,就地利”,采取有机松散、分片集 中的布局结构,不论这种结构的产生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克罗基乌斯曾总结出山地城市的 如下布局结构类型 ( 如图2 3 ) : 燮繁渗? 黛愿 紧凄壤申型敏射型缦爱搜爱缀群登 图2 3 自然山水与城市布局结构类型 资料来源: 苏 b p 克罗基乌斯著城市与地形p 8 8 , 钱治国、王进益、常连贵、钟继光译。王凡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8 2 1 1 根据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地形特点,城市平面布局结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a 集中紧凑式布局结构建于圆状、点状地形或坡度较小的带形地形之上,形状特征一 般为圆形、扇形及其变异体椭圆形、准矩形等。这种结构形态多见于一般小城镇或城市发展 的初期。这类城市的形成发展多带有自发性。 b 带状布局结构在山地丘陵,由于受高山、峡谷和江河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城市多沿 江河的一侧或两侧沿岸或沿谷地的狭长地带伸展,形成带状的布局结构。这种布局结构特征 主要是结合自然地形向长向发展,并有一条主要的交通干线为主轴,贯穿全城,城市平面结 构与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 c 组团式布局结构由于山地、丘陵、江河、河谷等自然地形的影响,城市不能集中连 。赵钢:城市化进程中山地城市生长空间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 0 0 1 。 苏 b p 克罗基乌斯著,钱治国、王进益、常连责、钟继光译,王凡校:城市与地形,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 9 8 2 1 1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片的建设,而是结合地形条件分成几块,使城市呈组团式的分布。其特征是各组团的形态、 环境差异较大,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交错融合,有利于创造丰富多变的环境空间和景观。 d 串联式布局结构城市受自然地形影响,后由于山地丘陵蜿蜒起伏,或由于河道弯曲 回转,形成了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若干城镇连续分布的城镇群,城镇与城镇之间有较大 的问隔距离,并由交通干线( 公路、铁路) 或河流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所谓“长藤结瓜” 或“糖葫芦”式的布局形态。这种分散布局的结构形态,是组团式的种衍生,只不过城镇 组团之间更多的是农田、森林、山体、河流等未加修饰的乡村自然地域景观,布局构架比组 团式更松散。其特征是能够灵活地适应地形的变化而使城市的结构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城镇 继续发展也不易连成一片;城镇处于自然环境的包围之中,有良好的环境和生态条件,城镇 与其周围乡村的关系十分密切。 e 复合型布局结构上述四种布局结构基本上是在尊重 地形及自然环境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形态模式。但每一种布局 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科 技的进步,城市空问不断扩大,适宜建设的用地也因地形的 改变而大大拓展,城市“超越”了初期的用地地形状况,在 更高一级的新的用地地形状况下发展,从而往往引起城市布 局结构类型的变化,使得集中紧凑型向带状演化,或向组团 式演变,带状向串联式、带状组团式演变,组团式向网格 带形结构演变( 图2 4 ) ,并可能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布局结 构共存的复合型结构形态。 图2 4 网格带形结构 资料来源: 苏 b p 克罗基乌斯 著,钱治国、王进益、常连贵、 钟继光译,城市与地形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9 8 2 1 1 2 2 5 自然山水与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的空间形态基本上讲,是城市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意象的综合体。它构成了城市特定 的空间、场所以及居民所能接触的城市实体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城市的风貌和特色。城市的 街道、建筑形态特色、城市天际线都因地形的起伏变化而不同于平原城市。 起伏错落的地形为城市提供了变化丰富的视线组织,形成了广度、深度和层次各有不同 的近景、远景与全景。按其封闭程度,视觉空间可分为:全向、多向、双向( 通廊式) 、单向 。网格一带形结构是前苏联克罗基乌斯提出的山地城市的一种最高级的布局形式。他认为这种结构能够保证 城市人工环境与城市内外部自然环境的良好联系,能够既保留了紧凑的规划结构和分散的规划结构的基本 优点,也避免了它们的缺点。根据紧凑、分散和网格一带形结构模数所做的计算证明,如果分散结构的分散 程度是紧凑结构的2 - 3 倍,那么,网格一带形结构的分散程度则仅为紧凑程度的1 3 5 1 7 5 倍。同时网格一 带形结构- 与* l - 部自然环境的相互联系的指标,实际上与分散结构没有什么差别,但却是紧凑结构的1 9 - 2 2 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半圆剧场式) 与内向( 体育场式) 等物种基 本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各自不同的空间视觉特 征及景观效果( 图2 5 ) 。 2 3 总体城市设计与自然山水的结合 结合的含义 所谓“结合”即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之 上,对自然山水不仅注重保护,而且强调运用 城市设计手段,使城市环境与自然山水相适应, 两者协调共生。 蹬2 s 视觉空间的基本类型 1 一全向型( 环景) ;2 - 多向型( 全景) ;3 - 双向 型( 通廊) ;4 - 单向型( 半圆剧场) ;5 - 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