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研究.pdf_第1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研究.pdf_第2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研究.pdf_第3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研究.pdf_第4页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论文)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艺考热”下,由不同的学习动因考入高校从事艺术类专业学习的毕业生的择业心理 是千差万别的。以往研究发现,在择业期间,一定程度的焦虑可以激发毕业生择业的动机, 增强毕业生主动参与就业竞争的积极性,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就业,但过度的焦虑则会破坏毕 业生的心理平衡,危害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在择业时产生退缩、逃避、畏惧,甚至失眠、精 神抑郁等行为和心理病症,会使毕业生失去应有的判断能力和自制能力,直接影响择业的过 程和结果。 通过文献整理与分析,在借鉴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结果。研 究者根据问卷编制的原则及要求编制 访谈法分别与高校教师、辅导老师、人学生展开半开放式的个另l j 访谈。访谈内 容是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编制的依据 ( 2 ) 问卷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两个问卷: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问卷编制在参考前人已有研究、结合开放式 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基础上完成,旨在调查分析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原 因。 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 s t a i - y ) 。该量表由c h a r l e s 编制、叶仁敏编译并修订,分为状 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个分量表,各2 0 个题目。旨往分析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期间的焦虑 状况。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夯法最终得到以- 卜研究结论: 通过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理论与实证探讨分析,得出结论如一f : ( 1 )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闯卷由5 个因子组成:个性因素、就业前景、 社会支持、自信心、就业压力。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具有 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测量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较为理想的:l :具。 ( 2 )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总体水平都略低于非艺术类毕业生,艺术类毕业生和 非艺术类毕业生的状态焦虑水平略高于全国常模,差异均不显著;而二者的特质焦虑水平均 显著高于全国常模。 ( 3 ) 不同性别的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存在差异。女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 以及个性因素、就业前景、社会支持、自信心、就业压力这些影响因子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 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 d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5 2 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预测因素分析【d 】苏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5 i v 其中在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它方面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 4 ) 不同家庭状况( 此家庭状况包括来源地、父母职业) 的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择业 焦虑存在一定差异。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中来自农村、父母职业为农民家庭的毕业生焦虑状况 较为显著,他们和来自城市。父母职业为工人个体工商业者、机关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其 他职业的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前景、自信心、就业压力方面的差异均达到显著差异。 ( 5 )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中参加考研的毕业生和未参加考研的毕业生在择业焦虑上存在 差异。参加考研的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个性因素、社会支持、自信心、 就业压力方面的平均分均高于未参加考研的毕业生,在就业前景上的平均分相等。其中仅在 个性因素方面的差异达到显著。 ( 6 ) 不同择业阶段的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焦虑状况存在差异。从总体上来看,高校艺 术类毕业生在择业初期( 1 1 月份) 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低于择业后期( 6 月份) ,但两个阶 段的差异并朱达到显著,在5 个影响因子上看,仅在个性因素这一影响因子上差异达到显著, 表现为择业前期的均分低于择业后期。 ( 7 ) 在影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5 个因子中,个性因素对预测高校艺术类毕业 生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均具有一定的效度。就业压力,就业前景对预测高校艺术类毕业生 的状态焦虑也具有一定的效度:而自信心、社会支持对预测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特质焦虑具 有一定的效度 ( 8 ) 对择业焦虑的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访谈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 焦虑表现为多种心理问题,受到个性因素、就业前景、社会支持、自信心、就业压力等因素 的影响。但其择业焦虑问题只是一个个体发展状态中的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学校、学生本 人等方面的调整得到解决。 研究是没有j :境的,研究者始终认为,本研究只是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一个 初步探讨。它将是研究者今后研究的基点。同时,也希望本研究能给当前的教育管理提供一 些启示 蒋芸 2 0 0 8 年3 月于黄瓜园 v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一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意。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作者签名:圣隆茎 3 i l0 日期:少生:业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 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 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 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 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1 1 择业焦虑概念的研究 1 1 1 焦虑的概念 1 研究综述 克尔凯歌尔( k i e r k e g a a r d ,s ) 、弗洛伊德( f r e u d ,s ) 、霍妮( h o r n e y ,k ) 、沙利文 ( s u l l i v a n ,l i s ) 、罗洛梅( r o l l o ,m a y ) 、雅各布森( j a c o b s o n ,e d i t h ) 、戈尔德斯坦 ( k u r t g o l d s t e i n ) 等人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焦虑理论,综合考察 各种不同的解释,我们对焦虑的本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 ( 1 ) 焦虑是一种强烈的苦恼和受挫的个人的感觉和体验。焦虑是对自己生活、工作中的 模糊的而不是某个具体的特定的事件或对象感到不安,这一点有别于恐惧与害怕,恐惧总是 指向特定的、已知的对象。 ( 2 ) 焦虑是一种紧张的期待反应,具有动机的意义。恐惧是对已面临的危险的一种紧张 反应,而焦虑是对还没有发生的危险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反应,只要危 险事件继续存在,焦虑便不会消失,个体就需积极活动去改变( 即降低或避免) 这种状态。因 此,焦虑就成为个体行为的驱动源之一。 ( 3 ) 焦虑体验是通过对自尊与能力的矛盾的认知评价获取的。个体预料到模糊的、不确 定的内外刺激对其自尊产生威胁,而又自感没有能力来应付便构成焦虑情绪体验。判断内外 刺激是否威胁到自尊,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对付威胁则是由个体自我认知评价来确定的。 ( 4 ) 处于焦虑状态的人有外在的行为变化和内部的生理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因个体的 个性特点而异。比如不断地抽烟、踱步、说话颤抖、脾气暴躁等等。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包 括自主神经的、生化的、心电的和脑电的各种变化。个体体验到这些变化从而强化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焦虑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对内外刺激的认知评价,预料到内外模糊的危险刺 激对自我和自尊产生威胁,而又自感没有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 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变化。焦虑包括四个基本因素,即刺激、自尊、认知评价和能力1 。 5 0 年代中后期,泰勒和斯彭斯( t a y l o r & s p e n c e ) 提出,以一般性焦虑为特征的驱力理论, 认为个体的焦虑水平处于中等强度时其学习的效果是最理想的,焦虑水平过高或过低对学习 效率都有不利影响2 。 莫厄尔( m o w r e r ,0 ,h ) 认为,适度的焦虑有助于维持人格的完整,促进人格的高水准统一, 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成为一种负性情绪,破坏个体的心理平衡,危害个体的心理健康。可见, 1 张松,张德山。焦虑的本质与矫正许昌师专学报 j 。1 9 9 8 ( 1 ) :1 2 2 2 k t 斯托曼情绪心理学 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7 焦虑是一把“双刃剑”,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1 。 斯皮尔伯格( s p i e l b e r g e r ) 把焦虑分为特质焦虑和状态焦息认为特质焦虑是相对持久的 人格特征中焦虑倾向上稳定的个人差异,状态焦虑则是指焦虑的暂时波动状态,是由特定的 情境引起的2 。 1 1 2 择业焦虑概念的界定 王本贤认为,择业焦虑,顾名思义,是指毕业生在落实工作单位之前,表现出来的焦躁不 安。从心理上看,主要表现为怕字当头,向往就业,关心分配,可是一谈到分配就惶惶然,有大难 将至之感,心情烦躁,意志消沉,忧心忡忡:从生理上看,轻者长吁短叹,重者神情紧张,血压升 高,整天闷闷不乐,疲劳不堪:在行动上表现为择业时小心有余,果断不足,茶不思,饭不香,无 所适从,常被恶梦所困扰。择业焦虑在职业未最终确定之前表现尤为明显3 。 张玉柱认为,择业焦虑是个体( 尤其是初次就业的大学生) 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产生的一 ,种紧张、不安、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改变。择业焦虑是一种状 态性焦虑,随着择业、就业问题的凸显而逐步升高,随着该问题的解决,择业焦虑即会解除。 因此可将择业焦虑作为一般性焦虑进行测量和研究4 。 张晓琴认为,择业焦虑是指就业情境引起的,对择业的过程和结果表现出米的担心、不 安、恐惧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以及由此引起的相应的认知、生理和行为上的相应的变化5 。 潘鸣、陆亦佳认为,大学生择业焦虑是大学生在面对毕业求职问题时,对可能出现的无 法实现原初就业目标的就业失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体验6 。 在对以上择业焦虑概念探讨的基础上,研究者将择业焦虑的概念定义为:个体( 尤其是 初次就业的大学生) 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对择业的过程和结果表现出来的一种紧张、不安、 强烈、持久的情绪体验,并由此引起的相应的认知、生理和行为上的相应的变化。 1 2 择业焦虑的表现与后果的研究 1 2 1 择业焦虑的表现与后果 ( 1 ) 焦虑的生理变化与外部表现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即生理变化、情绪表现、行 为反应。7 第一方面,生理变化。焦虑时,由于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占优势,有机体会产生一些相应 1 k t 斯托曼情绪心理学 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7 2 k t 斯托曼情绪心理学 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 9 8 7 3 王奉贤大学生择业焦虑心理与调适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报2 0 0 1 ( 2 ) :9 0 9 1 4 张玉柱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其心理教育实验研究 d 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5 5 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预测因素分析 d 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文2 0 0 5 6 潘鸣,陆亦佳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综述 j 内江科技2 0 0 6 ( 1 ) :1 6 7 张松,张德山焦虑的本质与矫正许昌师专学报 j 1 9 9 8 ( 1 ) :1 2 2 2 的生理变化。血液循环系统表现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引起呼吸急促:消化系统表现出 胃肠蠕动减慢、唾液与胃液分泌减少,个体变得唇焦口干,甚至吞咽困难:内分泌系统方面, 甲状腺分泌增加大量的肾上腺素注入到血管,从而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变得更加活跃。个体 也随之获得了更大的力量以对付危险的情境。 第二方面,情绪表现。当一个人处于焦虑状态时,首先感到的是挥不走的恐惧、忧虑。 这类人常常是烦乱不安、心事重重,无法放松自己,并情不自禁地感到须保卫自己,同时又 感到自己是那么的无能、无助。这种焦虑有时还会增加,甚至会变为恐怖感或惊慌感。被焦 虑控制的人感到自己无法忍受它,并且相信自己将会因此而崩溃。这种令人不快的情绪体验 达到顶峰后又会慢慢地减弱,所以有时又会让人感到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去害怕担心,甚至为 自己的行为感到可笑。有过焦虑体验的人,可能会多一层焦虑,害怕自己再次焦虑。 第三方面,行为反应。焦虑时,个体的肌肉系统处于一种紧张的反应状态,以便随时可 以采取行动去对付危险。但由于不知威胁来自何处,何时会来,所以焦虑时他只能做些无目 的、无效的动作,如坐立不安、辗转反侧、举止僵硬、说话变调、发颤、甚至会全身发抖, 等等。以此来释放焦虑产生的能量。焦虑感强的人对外面的刺激特别敏感,甚至连一点点声 音刺激,也会引起惊跳反应。每一个新的刺激都会引起他的注意,但他又将注意力集中在另 一个刺激上。因为焦虑感强的人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状。 ( 2 ) 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种种表现 艺术类毕业生专业性相对较强,选择面比较狭窄。这几年许多工科类和综合类院校盲目 追求大而全的办学特色,也为“艺考热”加了一把火,往往形成进门难出门也难的局面。特 别是当面对近年来相对热门的工科专业,看着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他们轰轰烈烈的签约、就业, 不断奔赴心仪的城市,拿着一份相对不菲的薪金,我们的艺术类毕业生的心里难免唏嘘。突 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 对前程的焦虑与对自身的反恩 艺术类毕业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个性,自视很高。他们尤其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 业的并且具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职位。当这种希望撞到现实这堵高墙时,心理就会伤得很重, 很容易走向极端,否定现实,甚至怀疑自己能否爬过这个坎,于是焦急之心占据心头,难以 排解。 浮躁与郁闷 心理学研究证明适度的压力也是动力,但当这种压力过猛,超出入的承受范围时往往会 产生严重的挫伤,使人无所事事,难以自拔而忧心忡忡,情绪低落难以控制,久而久之便郁 积于胸难以释然,心理和行为上往往表现为郁闷和浮躁。 自卑与自责 艺术类专业有一些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由于艺术类学习投入的高成本和艺术本身的高品 位,艺术类专业中有许多不乏家庭经济实力和社会实力的学生,在当今就业体系和用人制度 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他们的处境要相对优越得多。对比是不可避免的,所谓相形见绌的自卑 心理就渐渐地在一些艺术类毕业生的心里占据了上风,以致打倒了往日的自信。 秦菊英高校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分析c j 美与时代2 0 0 6 ( 4 ) :3 2 - 3 3 3 冷漠与孤傲 孤傲与冷漠心理的表现者多为成绩比较优异的同学。他们通常对选择一个理想的工作比 较有信心,一旦这种信心受挫,就会自鸣不平,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其他同学的舆论压力。加 之自己多年的努力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很容易产生怨恨与冷漠的心情。似乎这个世界辜负 了他,而他则报以冷漠与孤傲。艺术类毕业生与其他不同专业的同学一样承受着就业所带来 的种种心理压力,诸如攀比心理、依赖心理、从众心理和挫折、惶恐等心理。同时由于艺术 类毕业生求学过程中的高投入、就业面狭窄等,让他们中的许多人的心理压力更加沉重。 ( 3 ) 从焦虑的表现来看,过度或长时间的焦虑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其消极 后果主要有两个方面1 : 焦虑可促使症状的形成。精神病学家、生理卫生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之所以如此重视 焦虑的研究,一方面因焦虑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另一方面,焦虑又是许多心理症状 和一些生理症状的直接原因。一般而言,许多不适应行为的最初型态就是强烈的焦虑反应或 恐惧反应。如果此时个体能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法,那么这种反应就会得到减轻甚至 消失。如果找不到一种合理的对付方法,那么这种反应就会随时间的流失变换其表达方式, 逐渐变为看来似乎与焦虑毫无关系的心理症状。焦虑状态变为症状是个体为消除或减轻焦虑 而习得了一定的行为,这些行为因不断受到强化被吲定下来,最终成为症状。因此,帮助个 体消除焦虑症状是克服焦虑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过度的焦虑对人的行为、智力、人格等造成不良的影响。由于焦虑,人们变得退缩、 过度顺从、暴怒、恐惧。过度的焦虑,也会影响学业成就以至其智力测验的结果较低。高度 焦虑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如高度敏感、自卑、自我评价过低、依赖心重、做事犹豫 不决、恐惧、害怕等等,对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焦虑虽然被大部分精神分析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共同认为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但许多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并非所有的焦虑都是消极的。据研究,适度的焦虑能提高工作、 学习的效率。焦虑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星倒u 型曲线,即中等强度的焦虑可取得最佳的学习 效率。 , 耶克斯和多德森( y e r k e s & d o d s o n ) 对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做了更为详尽的研究。他们 认为,学习效率与焦虑水平的曲线关系随学习任务的复杂性而变化。具体说,学习困难的代 数问题,较低的焦虑水平,学习效率最佳;学习初等算术运算,中等强度的焦虑,学习效率 可达最高峰2 。 莫厄尔( m o w r e r ,0 h ) 在研究了焦虑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后提出了如下观点:适度的焦虑有 助于维持人格的完整,促进人格的高度统一3 。 。张松。张德山焦虑的本质与矫正 j 许吕师专学报1 9 9 8 ( 1 ) :1 2 2 2 陈录生等新编心理学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5 3 k t 斯托曼情绪心理学 m 沈阳:辽宁人民f i ;版社,1 9 8 7 4 1 3 其他相关国内外研究 1 3 1 对大学生焦虑的研究 在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较少将他们作为一个特殊团体去实施检查、 评价和分析。斯皮尔伯格等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虽从特质、状态、考试等方面进行,但 主要是从量表常模的制定等方面进行的。而c h e e k 和s t a h l 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则主要是 了解焦虑对行为的影响1 。国内近年来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研究以小型的、混合性的调查研究 较为多见,一方面集中在焦虑状况的考察,另一方面则集中在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相关研 究。 已有的研究有很多根据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的外界因素不同,把大学生的焦虑分为考试 焦虑、人际交往焦虑、社交焦虑、就业焦虑、性焦虑、学习焦虑和健康焦虑等。其中又以对 考试焦虑和社交焦虑的研究最多。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提出了特质与情境焦虑的理论, 认为特质焦虑反映个性特征,而状态焦虑则为特殊情境下的暂时性焦虑。据此,很多人就从 这一角度进行研究。唐宏等人对6 0 0 名大学生进行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问卷和大学生焦虑影 响因素1 阊卷调查,发现在特质焦虑水平上有性别差异,状态焦虑水平上有年级和专业差异, 社会因素对状态焦虑有影响,个人因素对特质焦虑有影响2 。 对大学生焦虑的差异性研究集中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和城乡差异上。巩英 春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表现为焦虑状态,男生的焦虑均值高于女生的均值 3 。冯建新等人的研究也得到了同样的证实4 。但是,如果将上述研究发现作为学生焦虑在性别 方面的定论,无疑是不恰当的。事实上,也有许多研究并不支持焦虑存在性别差异的观点, 尤其是从年龄发展的角度来看更是如此。如刘贤臣等人发现,焦虑水平在不同性别间无显著 差异。由此可见,关于大学生焦虑的性别差异仍有争议,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 于不同研究所用工具不同所致,也可能是研究手段不同,或是与被试的年龄和来源有关。 已有研究对于大学生焦虑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与焦虑有关 的心理素质方面。有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与学生焦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家庭的经济 条件也是影响大学生焦虑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贫困大学生面对的各种压力要比其他学生 大,于是产生焦虑的频率要比其他学生高5 。对来自学校、社会方面的原因则认为主要包括学 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竞争的加剧、社会支持等。对导致大学生焦虑的个体因素的影 响主要涉及个体身体的健康状况,个体的应对方式、个体的个性特征等。美国心理学家卡特 尔曾以稳定性、怀疑性、敢为性、忧虑性、自律性、紧张性等六项个性因素来推断个体的焦 虑性水平。但张文兰的研究结果显示。高焦虑和低焦虑被试除了在以上六项个性因素上存在 显著性差异外,还在恃强性、兴奋性两项个性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个体的焦虑水平的高 c h e e k 埘s t a h ls s ,s h y n e s sa n dv e r b a lc r e a t i v i t y j j o u r n a lo fr e s e a r c hi np e r s o n a li t y ,1 9 8 6 ,2 0 2 唐宏等大学生焦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 赣南医学院学报2 0 0 2 ( 3 ) :2 2 3 巩英春,高文杰大学生焦虑性的分析与对策 j 2 0 0 2 ( 2 ) 冯建新,戴雅玲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原因调查 j 西北大学学报2 0 0 2 ( 3 ) 5 何兴杰,王洪辉论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情绪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4 ( 1 ) 5 低与八项个性因素关系密切1 。 1 3 2 对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进入1 9 世纪9 0 年代以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也在逐年增大,择业过程中的焦虑也随之增大。我国对大学毕业生的择 业焦虑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 1 ) 一些研究者通过问卷测量和调查发现毕业生在择业期间的焦虑水平有显著升高的趋 势,择业、就业问题是毕业生焦虑的主要原因。 姜桂兰、丛兆举采用z u n g 氏焦虑量表( s a s ) 对6 9 3 名农业院校1 9 9 5 届毕业生的焦虑状况 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应届毕业生中高焦虑水平的人数占6 0 3 2 ,显著高于非毕业生,男生 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女生,且毕业分配是影响毕业生焦虑的首要因素2 。 孟发军、王红瑞采用z u n g 氏焦虑自评量表( s h s ) ,用四级记分制,在一周内用不记名方式对 1 0 5 名西北某学院的大四毕业生进行择业前焦虑水平的测评。结果表明:毕业生的焦虑水平高 于全国正常人常模,均为0 0 1 水平上的显著性差异;男女毕业生焦虑水平大四女生略高于大四 男生;通过临界点的对照,发现焦虑得分达到临界值的达到1 2 ,女生的焦虑比率高于男生。 这说明大学生择业前焦虑情绪相当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3 。 王红艳、曾成义认为,大学生焦虑情绪的主要特点是:新生和毕业生焦虑情绪明显程度较 二、三年级大学生严重。对于毕业生,有些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形象不尽人意、所学专业就业 面较窄等,认为很难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而出现焦虑情绪4 。 黄爱玲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7 0 8 名福建省六所高校的毕业生择业心理等进行测 查。心理测验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状态一焦虑”情绪相关,就业前大学生焦虑情 绪的阳性检出率非常明显高于一般男女常模。呈焦虑心理状态。其中女性检出率达2 0 7 ,男 性1 4 5 s 。 安雅然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 s t a i y ) 对6 8 8 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研究表明,毕业 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在校大学生和一般人群,有6 7 的毕业生为就业担忧6 。 翟德春,李慧英,刘学年,刘晓云,朱巧玲采用zung 氏焦虑白评量表( sas ) ,对辽宁 省医学院的2 0 0 名本科毕业生进行择业期间焦虑水平的测评,对其中焦虑得分达到l 临界值者进 行性格类型测评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评估。结果表明:毕业生的焦虑测评高于全国正常人常 模,具有显著差异:男毕业生焦虑水平略高于女生:4 5 9 的学生焦虑得分达到或超过临界值, 其中性格内向者及社会支持水平低者约占得分达到临界值者的8 00 0 。结论:毕业生择业前抑 张文兰大学生的特质焦虑及其个性特征的研究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 9 9 9 ( 1 3 ) 2 姜桂兰,丛兆举农业院校应届毕业生焦虑状况初探 j 中国学校卫生1 9 9 7 ( 2 ) 3 孟发军王红瑞西北某学院毕业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水平的调查 j 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0 2 ( 5 ) :3 4 6 3 4 7 4 王红艳,曾成义大学生焦虑情绪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社科版) 2 0 0 2 ( 1 ) :5 7 5 9 5 黄爱玲大学生择业心理与职业价值观教育 j 思想教育研究2 0 0 3 ( 1 2 ) :3 6 - 3 8 6 安雅然大学毕业生焦虑心理的调查与分析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 0 0 3 ( 3 ) 6 郁焦虑水平较高,应从综合因素方面给予学生在择业期间的心理辅导1 。 ( 2 ) 对大学生压力及压力源的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就业心理压力,择业 问题是毕业生的主要压力源。 王富荣、茅默通过对1 8 0 名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就 业、学习和生活三个方面,其中就业压力占6 2 ,学习压力占3 0 ,生活压力占8 2 。 李虹、梅锦荣关于大学生校园压力的研究也表明,就业是当前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校园压 力源3 。 张淑熙、尹海兰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问卷对大学生的压力感进行了研究,证 明有8 5 9 6 的大学生感到就业和前途压力,列在学校压力、人际交往、生活烦忧、情感烦忧等因 素的第二位4 。 ( & ) 一些研究者对当前毕业生焦虑的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毕业生焦虑在性别、专业、 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冯建新,戴雅玲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和焦虑原因自我评定问卷对1 9 8 名在校大学 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别、专业、年级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不同影响,文科 大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四年级学生的状态焦虑最高,其次是 一、二、三年级,特质焦虑的年级差异不显著;男生的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女生,而特质焦虑 差异不显著:专业和年级对状态焦虑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专业和性别在特质焦虑上均存在 交互作用。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是自我控制、主观体验与客观评价的同一性、自尊、价值 观冲突、理性思维与非理性思维、自主性与保守、自我同一性等七个方面,不同的专业、性 别、年级,焦虑影响因素上也存在一定差异5 。 王浩、苗丹民、高立采用c d s p i e l b e r g e r 编制的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对3 0 0 名随机抽样 的西安财经学院2 0 0 5 届不同性别毕业班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焦虑状况进行研究。在择业前、 择业中、择业后的7 个月间分三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班学生的状态焦虑在择业前、 择业中与择业后呈波动性变化”在择业前状态焦虑较为严重。状态焦虑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择业前男性高于女性。而特质焦虑在整个择业期间不发生明显变化,也与性别关系不大6 。 张玉柱等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 s t a i y ) 对择业期间的4 2 6 名高师毕业生进行调查, 发现高师毕业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毕业生和全国大学生常模;女生的状态焦虑显著 高于男生:专科毕业生的状态焦虑显著高于本科毕业生;来自农牧民家庭的毕业生状态焦虑 显著高于来自干部家庭的毕业生;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与状态焦虑有显著的负相关,对 就业前景越不乐观,状态焦虑水平越高;性别、学历、父母职业、择业态度和择业期望是影 1 翟德春,李慧英,刘学年,刘晓云,朱巧玲医学生毕业前择业的情绪状态及其对策 j 中国健康教育 2 0 0 4 ( 1 1 ) :1 0 4 9 - 1 0 5 0 2 王富荣。茅默理工科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研究 j 应用心理学2 0 0 1 ( 1 ) 3 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 j 应用心理学2 0 0 2 ( i ) 张淑熙,尹海兰大学生心理压力问卷的编制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 0 0 3 ( 5 ) 5 冯建新,戴雅玲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原因调查 j 西北大学学报2 0 0 2 ( 3 ) 。王浩,苗丹民,高立不同性别及不同择业时期毕业班大学生的焦虑状态特征 j 中国临床复2 0 0 5 ( 1 6 ) : 4 8 4 9 7 响毕业生焦虑的主要冈素1 。 王红瑞认为,择业焦虑由以下原因引起:市场就业形势、大学生自我认知评价能力、恋 爱困扰、家庭背景2 。 张弛、刘鹂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5 2 2 名大学生择业期间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测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探讨影响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的因素。结果表明:择 业情境导致大学生焦虑水平普遍升高,部分学生呈过度焦虑状态。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受 自身条件、个人理想、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期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自身条件、个 人理想为首要因素。结论:择业期间大学生产生焦虑的根本原因在于职业理想与实现可能的矛 盾冲突3 。 已有的研究表明,择业期间毕业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非毕业生和大学生常模,且择业 与就业问题是造成当前毕业生焦虑的重要因素。有少数研究者在进行普通高校大学生择业焦 虑研究的时候提出了影响人学生择业焦虑的因素。对于择业焦虑的具体原因,即“为什么” 的问题揭示不够透彻和具体,相关文献较少,缺乏详细、科学、系统的调查数据的支持。也 没有提出相关的对策。 1 张玉柱等高师毕业生的状态一特质焦虑及相关因素调查 j 中国i 艋床心理学杂志2 0 0 5 ( 1 ) 2 王红瑞高校毕业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0 0 2 ( 3 ) :3 5 3 6 3 张弛,刘鹂择业期间大学生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 0 0 2 ( 1 1 ) :7 7 9 7 8 1 8 2 1 研究目的 2 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 ( 一)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现实状况调查 ( 二)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探索 ( 三) 期望通过本研究为高校开展艺术类毕业生的择业指导和心理教育提供具体的参 考和明确的方向,对大学生能有所帮助。 2 2 研究假设 ( 一) 高校艺术类与非艺术类毕业生的择业焦虑特质水平存在差异; ( 二)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择业焦虑特点存在性别、家庭状况、择业阶段等差异; ( 三)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受到诸如个性因素、就业前景、社会支持、自信心、 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9 3 1 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考虑到城市文化影响因素,根据随机抽样原 则,分别从常州工学院、扬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 科大学六所高校的毕业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作为被试。共有9 0 0 名学生参加本研究,获 得有效问卷8 2 4 份。其中男生4 0 3 人,女生4 2 1 人:本科生7 0 7 人,专科生1 1 7 人。被试具体分布 如下: 表l 有效被试分布表 项目类别人数项目 类别人数 罔尿乙不午阮 2 1 0 艺术 2 9 4 南京理工大学 1 1 6 专 理科 1 0 5 学 南京林业人学 3 0 业文科 1 2 4 校 南京医科大学 8 3 类 工科 1 3 4 常州工学院3 3 1 别 农林 8 4 扬州大学5 4医学 8 3 总计824总计824 性男403学本科 7 0 7 别女421历专科 1 1 7 总计824总计824 3 2 研究工具 ( 1 )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 此问卷为研究者本人自编,共包括3 0 个项目,采用l i c k e t 5 点式量表进行评定,即1 、完 全不符合:2 、基本不符合:3 、有些符合:4 、基本符合:5 、完全符合。量表共分为5 个维度:l 是个性因素方面:2 是就业前景方面;3 是社会支持方面;4 是自信心方面;5 是就业压力方面。 总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 9 2 7 8 ,各分量表的克伦巴赫系数分别为:0 8 4 5 2 、0 8 4 5 7 、0 6 6 7 1 、 0 7 6 6 0 、0 6 8 6 2 。该问卷的信度较为理想,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及内容效度。 ( 2 )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l o 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 s t a i y ) 。该量表由c h a r l e s 编制、叶f 敏编译并修订,分为状 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两个分量表,各2 0 个题目。分为完全没有、有些、中等程度、非常明显四 个等级,分别记卜4 分。其中各有1 0 个题目为反向记分。每个分量表最低分为2 0 分,最高分 为8 0 分。 3 3 研究程序 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试 时间在2 0 - 门o 分钟之间,测试结束后当场收回,然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3 4 数据处理 采用s p s s l l 5 f o rw i n d o w s 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分析( 比如t 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 析等) 。 4 1 问卷的编制过程 4 研究过程 本研究需要运用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来完成。研究者在参考张玉柱 在2 0 0 6 年硕士学位论文中编制的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开 放式问卷以及与高校辅导员、大学生的访谈结果修订编制此次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 调查问卷。 4 1 1 预测问卷的编制 4 1 1 1 项目编制 本研究首先采用开放式问卷和访谈法搜集了大学毕业生当前应对择业的表现及可能原 因,该开放式问卷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罗列出影响自己择业的各种因素。然后,在测试前与 部分被试进行访谈。共有3 0 人参加了开放式调查,有1 1 人接受了访谈。最后,研究者将调查 结果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参考了相关文献中具体罗列的项目,编制为5 4 个项目的问卷原始稿。 为了确认问卷的目标内容是否准确以及文字表述是否恰当,研究者将问卷原始稿送呈1 位心理学教师、3 位心理学研究生、2 位大学老师评阅,最后形成问卷初稿,由5 4 道题目组成, 采用l i c k e t 5 点式量表进行评定,要求被试在1 5 之间做出选择。 4 1 1 2 预测 在常州工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理: 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医科火学五所高校 共选取大学毕业生被试3 0 0 名施测,剔除无效问卷,最后获得有效问卷2 5 2 份。预测数据采用 s p s s l l 0 进行统计处理,数据结果表明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k m o 值为 0 8 9 6 ,b a r t l e t t 检验差异极其显著,但因子负荷不太理想,题目存在交义现象。针对这一 结果,研究者对初测问卷进行了修订。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剔除无效问卷:1 将项目选择9 5 以上为同一答 案的问卷剔除;2 问卷中有2 题以上( 含2 题) 没有做答的予以剔除。 4 1 2 问卷的再测 经过修订,研究者对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进行了再测。根据专业的 需要,研究者从常州:i 二学院、扬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 京医科大学六所高校选取大学毕业生被试9 0 0 名。剔除无效回答,获得有效问卷8 2 4 份。有效 1 2 被试的分布如表1 所示。收集数据经s p s s l l o 分析处理,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由3 0 个项目组成,问卷采用李克特5 点记分。 4 2 问卷的编制结果 4 2 1 项目分析 以下是项目分析的过程:第一步,将各个被试对量表中所有填题项的得分累加,求出各 被试在量表上的总分:第二步,将量表总分降序排序:第三步,找出前2 7 的被试( 高分组) 的 得分,和后2 7 的被试( 低分组) 的得分:第四步,将高分组的被试新增一个变量,将其赋值为 l ,低分组新增一个变量,将其赋值为2 :第五步,对各项目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7 检验( 表2 ) 。 结果表明:高分组与低分组在所有项目的得分都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说明高校毕业生择 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 表2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的项目分析结果 题项决断值备注题项决断值备注 l1 3 4 7 5 事事1 6 2 0 0 6 8 * * 21 6 6 0 0 幸 1 71 5 9 4 5 * * 31 0 8 6 0 1 81 9 6 0 9 * * 41 7 0 5 6 幸幸毒1 92 1 2 1 9 * 51 9 1 1 4 宰幸 2 01 9 1 4 7 * 61 9 5 5 8 事 2 l1 8 3 0 1 * 71 7 7 8 l 宰奎 2 22 0 8 2 2 * * 81 5 7 2 9 2 32 1 2 1 2 * 91 7 6 7 3 幸 2 41 3 0 7 0 * * 1 01 9 9 4 7 毒 2 51 5 2 1 0 * 1 l1 7 8 4 3 幸事 2 61 8 8 4 8 * * 1 21 7 0 2 8 2 71 8 。0 3 6 * * 1 31 9 0 3 8 幸事 2 81 6 8 8 2 * * 1 41 2 8 9 3 幸 2 91 4 0 5 5 * * 1 51 7 4 4 0 3 01 5 6 2 4 * * ( 注:掌表乃p o 0 5 ,料表示p o o l ,料枣表示p o 0 0 5 ,料料表n p o 0 0 1 ,本章以下同) 4 2 2 因素分析的适用性 在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之前,首先要检验样本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判定的指标 1 3 通常有两个,即k m o 值和b a r t l e t t 球形检验的x 2 值。根据学者k a i s e r ( 1 9 7 4 ) 的观点,如果 k m o 值小于0 5 时,不宜进行因素分析。x 2 值达显著性水平即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因此本研 究首先对3 0 个项目因素分析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b a r t l e t t 检验值为9 2 6 4 2 9 0 ,自由度为 4 3 5 ,差异极其显著,说明变量之间有公享因素的可能。k m o 值为0 9 4 3 ,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明可以进行因素分析。 表3因素分析的适用性 因素 特征根值方差贡献率解释率 4 2 3 量表的结构 对于构想模型应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本研究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 生成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5 个,累积方筹贡献率为5 1 5 9 1 。经正交旋转,获得最终的因素分 析结果,各因子载荷见下表5 所示。 1 4 表5 旋转后的因素负荷 项目 因素1因素2因素3因素4 因素5 a 2 6 a 2 3 a 2 7 a 2 9 a 2 5 a 2 8 a 3 0 a 2 4 a 2 0 a 2 2 a 2 l a 1 5 a 1 4 a 1 3 a 1 6 a 1 7 a 1 8 a 5 a 2 a l a 4 a 3 a 1 1 a 9 a l o a 1 2 a 1 9 a 8 a 6 6 4 2 6 1 5 6 0 9 5 8 4 5 8 2 5 7 6 5 5 6 5 3 2 5 2 6 4 9 6 4 7 5 8 0 2 7 7 6 5 3 8 5 3 5 5 3 2 4 9 6 3 9 6 7 5 3 7 4 9 5 7 1 4 3 3 5 8 1 5 6 4 5 4 7 5 1 6 4 6 2 6 4 2 ,5 9 3 4 6 8 4 2 4 因子命名及解释 根据旋转后所得的负荷矩阵以及编制问卷的构想效度,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后,研究 者确定提取出5 个因子。 因子l 上负荷较高的项目有:题项2 0 、题项2 2 、题项2 3 、题项2 4 、题项2 5 、题项2 6 、题 项2 7 、题项2 8 、题项2 9 、题项3 0 ,共1 0 题,研究者将其命名为个性因素方面。 因子2 上负荷较高的项目有:题项5 、题项1 3 、题项1 4 、题项1 5 、题项1 6 、题项1 7 、题项 1 8 、题项2 l ,共8 题,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就业前景方面。 因子3 上负荷较高的项目有:题项1 、题项2 、题项3 、题项4 ,共4 题:研究者将其命名为 社会支持方面。 1 5 因子4 上负荷较高的项目有: 者将其命名为自信心方面。 因子5 上负荷较高的项目有: 力方面。 题项9 、题项1 0 、题项1 1 、题项1 2 、题项1 9 ,共5 题:研究 题项6 、题项7 、题项8 ,共3 题;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就业压 4 3 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4 3 1 信度检验 ( 1 ) 同质性信度:本量表采用多重记分法,所以采用c r o n b a c h sa 系数的一致性。所得 内部一致性系数在o 6 6 7 l 川8 4 5 7 之间。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9 2 7 8 。这说明该问卷的 内部致性信度较为理想。 表6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信度指标 4 3 2 效度检验 ( 1 ) 结构效度 根据项目分析理论,因素载荷值越大,说明该项目与公因素的关系越密切,所以首先剔 除因子负荷小于0 4 的项目。其次,对因子矩阵进行分析,项目在不同因子上有十分接近的 负荷,表明对不同因子的区分度很小,应该予以剔除。在保证项目在某一特定公因素上载荷 值大的前提下,若项目的公共性也比较大,则说明该项目对特定公因素的贡献大,而对其他 公因素的贡献小。因此,根据各项目因素载荷和公共性的大小就可以推断出各项目的区分度 的好坏。本研究采用极大方差正交旋转的因素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 特征值大于1 的因子5 个,累积贡献率达到5 1 5 9 1 ,说明该问卷包含内容较为集中,能够测 量出调查者意欲测量的内容。 ( 2 ) 内容效度 本研究采用的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及原因调查问卷的编制严格按照一般量表编制过 程进行。即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搜索相关研究文献中提及的有关择业期间焦虑的 表现及原因的资料,结合对部分被调查毕业生的访谈与观察,尽可能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