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工程物的价值问题探析.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工程物的价值问题探析.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工程物的价值问题探析.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工程物的价值问题探析.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工程物的价值问题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伦理学专业论文)工程物的价值问题探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 要 摘 要 工程既是与科学、 技术、 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的活动, 也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行为方式。 价值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维度,价值学也是哲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所以,工程物价值问题是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工程哲学和价值学研究的重要 对象。本论文以价值哲学的基本思想为指导,按照工程哲学和价值学的基本思路,对工 程物的价值问题,特别是工程物为什么具有价值、工程物价值的分类和评价、工程物价 值与人的需要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当然,这个探讨只是初步的,对工程物价 值的评价、工程物的内在价值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限于作者水平的不足,特别是 工程物价值方面的研究资料缺乏, 作者对工程物价值问题的部分讨论是借助了技术价值 问题的研究范式,虽然这不一定是非常适合的范式,但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依然力求对工 程物的独立研究。今后作者还需要对有关问题(如工程物价值的产生和存在问题,工程 物价值的评价问题,工程物价值的特性问题等等)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借鉴国内外已经 形成和正在形成的工程物价值问题的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工 程物价值对人的自由、精神等方面的影响,工程物价值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等问题) , 为我国工程哲学和价值学学科建设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关键词:工程物 价值 价值理性 工程师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abstract engineering both with the scientific, technical, social are closely related activities, is also the basic behavior patterns of human development. the value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human social life, and axiology is also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hilosophy subject system. therefore, the study about value problem of engineering productions is an important area of philosophy, and its an important target in the study of engineering philosophy and axiology.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idea of axiology as a guid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sic ideas of the engineering philosophy and axiology, writer has a preliminary study about the value of the engineering productions, especially about the reason why the engineering productions are valuable, the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valu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eds of human and the value of them.of course, this is only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the research also has not gone far enough about the appraisal of engineering productions and their intrinsic value. because of the limited level of the author, in particular the lack of research data about the value of engineering productions, research paradigm in part of the value of the discussion about technical value is referenced by the part of discussion about the value issue of engineering productions in this paper, although this may not be very suitable for the paradigm, but the author have still striven for independent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in the future, author also need conduct more in-depth discussion about some other issues, such as the problem of emergence and existence of the value of engineering productions, the evaluation of them, the features of them and so on. learn at formed and forming research results about the value projects of engineering productions at home and abroad, combine with chinas actual, and continuously expand field of research(the influence of the value of engineering productions to human freedom, spiritual and other implications, the influence to social and cultural and some other problems), make the du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works for the subjects construction in chinas engineering philosophy and axiology. key words: engineering productions;value;value rational;engineer 独创性声明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 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 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前言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工程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现代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进行现代工程建 设的过程。工程活动不只是技术层面的操作活动,而且是经济、文化、环境等综合作用 的社会活动。工程活动是进行直接物质创造的活动,工程活动的本质是集成技术要素和 其他要素,实现优化的价值目标,其“结果”是直接的物质财富。这种物质财富以一种 特定的“工程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工程产品是工程活动的产物,我们把它简称 为工程物。 工程活动就是从人类生存的现实出发,自觉依循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变革现存世 界、创造价值,并通过价值评价进而实现价值的过程。 因此,作为工程活动产品的工 程物,它不但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的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许多方面的利益。随着 现代工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工程物也带来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为人类社会创 造了巨大财富。 然而,人们在对工程物万分感激的同时,也发现了工程物的巨大缺陷:从无数巨额 人力物力铸成的工程物的倒塌、提前报废带来的巨大损失到每年成千上万人生命的丧 失。这些鲜活的事实为我们敲起了警钟。因此,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对于工程物的认知 态度?工程物的善恶取决于外部因素还是它本身就具有的价值呢?因此, 有必要探究工 程物的价值问题,以更好地指导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工程实践。 1.2 国内外学者对工程物价值问题的考察国内外学者对工程物价值问题的考察 1.2.1 国外对工程物价值问题的考察国外对工程物价值问题的考察 20 世纪 90 年代,卡特克里夫和哥德曼出版非学术科学和工程的批判观察 ,他们 说: “该书分为 5 个部分:历史背景(讨论工程方法和工程定义问题) 、认识论问题、价 值问题、 政策问题和工程教育研究。 ” 该书不仅宣告了工程哲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成立, 而且重点研究了工程的价值问题。从而为工程物的价值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 张秀华工程价值及其评价j哲学动态,2006(12) 余道游工程哲学的兴起及当前发展j哲学动态,2005(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北美著名技术哲学家米切姆(carl mitcham)把工程哲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核心,是 研究工程哲学的代表人物。他指出: “由于工程有内在的哲学特性,哲学可以作为意义 更加重大的工程自我理解的工具而发挥作用。 ” “为什么说哲学对工程是重要的?最终和 最深刻的原因在于:工程就是哲学,通过哲学工程将更加成为工程自身。 ” 米切姆重点 研究了工程活动的哲学性,为工程物价值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3 年,美国学者布西阿勒里(l.l.bucciarelli)在欧洲出版了工程哲学 一书。 除此之外,齐美尔、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等著名哲学家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 对技术的价值问题进行了研究。马尔库塞在其爱欲与文明和单向度的人等著作 中,对技术的负价值进行了 考察,并指出技术对于政治、经济、教育和个人生活、内 心世界等各个领域的负面影响。德国著名哲学家 e卡普、法国著名哲学家 j埃吕尔 对技术的正价值进行了研究,并反驳了马尔库塞的观点。工程与技术具有密切关系,并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的。以上对技术价值的讨论也对其具有借鉴意义。虽然,不一 定是十分准确,但其思路和见解对于开展工程物的价值问题研究,肯定有非常重要的借 鉴意义。 1.2.2 国内对工程物价值问题的考察国内对工程物价值问题的考察 在我国,钱学森最早关注到工程物的哲学性问题。他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工程特别是 系统工程问题的重要论文,并引导人人们对工程进行哲学、价值学的思考和研究。工程 哲学的开创人物、中科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于 1992 年向北京国际科学哲学会议提交 会议论文简论工程实在论 ;次年,他正式发表了我造物故我在简论工程实在 论一文,2002 年,正式出版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 ,书中提出了科学、 技术、工程的三元论观点,并分析了工程活动中的认识论和价值论等问题。特别是多处 对价值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李伯聪教授分析了经济学意义的价值概念和哲学意义的价值 概念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对比分析了价值主观论和价值客观论。他指出:从工程哲学的 角度来看,价值范畴不但有“人物关系”的方面和内容,而且它还概括和包含了“人 与人的关系” 主体间或主体际的方面和内容。 李伯聪特别地用了近 1/5 的篇幅 单独作为一章讨论了工程活动的“用物和生活阶段” 。他特别的指出:虽然在许多情况 下,人们在使用“工程”这个术语时会对它作狭义的理解,即把它等同于生产过程,其 carl mitchamthe importance of philosphy to engineeringjtecnos, 1998(17) louislbuccirell.engineering philosophy mdelft university press,2003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310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实“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的过程是由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用物阶段这三个阶段组 成的;于是,消费、用物、生活阶段就成了工程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本章就是对工程活 动的第三个阶段即用物和生活阶段的一些哲学问题的分析和论述。 ” 2006 年, 西安交大王宏波教授和沈阳师范大学田鹏颖教授分别出版了 工程哲学与 社会工程和社会工程哲学引论 ,填补了国内专门研究和分析社会工程哲学问题的 著作的空白。两人都分别在各自著作中探讨了社会工程的价值问题,特别是田鹏颖教授 专门用一章来写“社会工程价值论” 。书中,田鹏颖教授分别从“社会工程与人的需要” 、 “社会工程与社会世界的改造” 、 “社会工程与社会关系的改造” 、 “社会工程与社会体制 改革”等四个角度对社会工程的价值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它认为社会工程价值的核心 问题是人如何设计、实施和创新社会工程的问题,人如何依赖社会、适应社会,并在多 大程度上改造社会世界以及社会工程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 “社会工程”作为 “工程”的一部分(后文将会论及) ,那么,王宏波和田鹏颖两位教授对社会工程的价 值问题的研究也理所当然地看成对部分工程物价值问题的研究, 对于本文的研究具有借 鉴和指导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张秀华于 2006 年 12 月在哲学动态上发表工程价值及其评价 , 她分析了价值与工程价值,工程价值的评价及其规范。她指出“工程价值是指工程活动 及其成果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关系。与一般的价值范畴相比,工程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 值,是在工程活动领域创造和实现的。 ”工程价值分为“功利价值或工具性价值和超功 利价值或人学价值” , “当代工程行动及工程的价值评价应遵守基本规范和原则为实现 性、时效性、审美性、创新性、可持续性等。 ” 既然,张秀华认为工程价值的阐述对象 是工程活动及其成果,即工程物。因此,笔者认为,张秀华所讨论的工程价值在一定意 义上是包含或者涉及工程物的价值。那么,她的观点可以表述为工程物的价值也就可以 分为“功利价值或工具性价值和超功利价值或人学价值” , “工程物价值的评价应遵守基 本规范和原则为实现性、时效性、审美性、创新性、可持续性等。 ”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297 田鹏颖社会工程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5 张秀华工程价值及其评价j哲学动态,2006(12)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1.3 探讨工程物价值问题的意义探讨工程物价值问题的意义 1.3.1 从工程哲学角度而言从工程哲学角度而言 工程哲学是一个新兴学科,国内外许多学者都非常关注于此的研究。虽然在李伯聪 教授等人的努力下, 其研究框架已基本建立, 但笔者认为这些研究仅限于工程哲学的 “总 论式” 、 “概论式” 、 “外围式”的研究,这就严重地限制了工程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本文对工程物价值问题的研究旨在扩大加深工程哲学研究,完善工程哲学研 究系统。从而真正树立科学、技术、工程的三元观,为进一步的工程哲学研究探路。本 文希望通过研究引起人们对工程物的价值问题的关注,从而提升对工程的哲学认识。 1.3.2 从工程伦理学角度而言从工程伦理学角度而言 工程伦理学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兴起后,经历了近 30 年的发展,工程伦理学的教学和研究逐渐走入建制化阶段。工程伦理学在我国已有近十 年的研究历史,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目前,国内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始终停留在从工程 学会的伦理准则出发,主要面向工程伦理教学,围绕工程师个人的责任和义务,研究工 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可能碰到的伦理难题和责任冲突, 解决工程伦理准则如何适用于具体 的现实环境,以使工程师的决定和行为符合伦理准则的要求等等。而有关工程活动与社 会的关系,思考关于工程产物的性质和结构、工程设计的性质和做一名工程师的含义等 更广泛的问题无法真正扩宽扩深, 从而获得如生命理伦理等其他应用伦理学科相同的发 展状况,究其原因,其中定有关于“工程”本身的哲学意义上的研究不深,没有深厚的 知识积累谈何创新? 1.3.3 从价值论角度而言从价值论角度而言 工程物价值论是把一般的价值论所确立的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规则延伸到或 应用于人和社会世界生活的各个领域, 确立不同具体领域的具体价值原则和价值行为准 则,并构建不同领域的具体价值体系,以便从不同的角度、领域和层次为人们提供改造 社会世界的指导规范。并且以之作为理想的价值体系模式去审视、批判和重构人类生活 现实,使之趋向理想价值体系模式,使之趋向于人性的完美、社会的正义。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1.3.4 从社会实践角度而言从社会实践角度而言 工程物的价值问题是一种发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问题。 作为研究和解决工程问题 的工程哲学及工程物价值观必须从实际的工程问题出发,并最终推动工程问题的解决。 也就是说,工程哲学问题研究本身最终必须是实际的和可操作性的。而作为理论基础研 究的工程物价值论更应成为工程哲学问题研究的一种先行性准备工作。 就如同黑格尔哲 学研究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准备性工作一样,马克思说以往哲学在于解释世界,黑格尔哲 学就是这种解释世界的哲学典型,然而这是绝对必要的。 田鹏颖社会工程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2 工程物及其价值的定义 2 工程物及其价值的定义 2.1 工程的含义及本质工程的含义及本质 2.1.1 “工程”的含义“工程”的含义 工程(engineering)这个词 18 世纪在欧洲出现时,本来专指作战兵器的制造和执 行服务于军事目的的工作。后来这一涵义引申为:把服务于特定目的的各项工作的总体 称为工程,如建筑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水电工程、电子工程等。到了 18 世纪 下半叶,英国出现了最早的民用工程,如修建运河、道路、灯塔、城市上下水系统等土 木工程。 在我国, 辞海 (1989 年版)中对“工程”的解释是, “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到 工农业生产部门中去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 ”如土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冶金工程、 机电工程、 生物工程等。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领域的学者把工程 (engineering) 定义为 “把 数学和科学技术知识应用于规划、研制、加工、试验和创制人工系统的活动和结果。有 时又指关于该种活动的专门学科” 。 1828 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章程最初正式把工程定 义为: “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人类造福的艺术” 。 1852 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章程又将 工程定义为: “把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应用于设计、制造或完成对人类有用的建设项目、 机器和材料的艺术” 。 美国工程哲学家布希莱利教授在工程哲学一书中谈到, “工程”就是指工程师 的工作,比如包括“设计、诊断,与产品开发相关的研究、制造、项目管理、销售工程 等。 ”美国著名学者文森蒂(w.vincenti)认为, “工程是指任何人把任何人工制品的设 计、建造以及运转组织起来的实践活动。 ” 我国工程哲学开创性人物、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认为: “工程是实际的 改造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 。在其的工程哲学引论一书中,工程被“一般性地界定 为对人类改造物质自然界的完整的、全部的实践活动和过程的总称” 。 中国工程院殷瑞钰院士认为,应当对工程作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工程是把人 类的一切活动都看作工程,包括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如:教育行业的 211 工程、文化 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06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行业的“五个一”工程、安居工程、希望工程、人才工程、下岗再就业工程等。狭义的 工程是指我们实际生活生产中,与建设活动密切联系,运用自然科学理论和现代技术原 理才能得以实现的活动,如:三峡工程、 “神五”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他主张当前 工程哲学中所探讨的工程,主要面向狭义的工程。 笔者非常同意殷瑞钰院士的看法,工程不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活动,其本身就是社会 性的,是经济、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社会性活动,对工程本身的研究就必然涉及到工程的 社会性研究。因此,本文也主要是从狭义上的工程出发的研究。 (除非在特殊的情况下, 笔者会说明是指广义上的工程。 ) 2.1.2 工程的本质工程的本质 芬克(ken funk)指出“我把技术定义为一个创造手段的理性过程,这一理性过程 是加工、处理、控制物资、能量,信息进而实现一定价值目的的过程” 。 芬克代表着典 型的“技术过程论”观点,认为技术是一种一定价值目的的实现过程。 笔者赞成芬克的看法, 同时也是基于这种对技术本质的理解的思路来探讨工程的本 质。工程是人类推进社会发展,提供自身生活水平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智慧的凝 聚和所追求“理想”的一种体现。因此,笔者认为:工程的本质体现在其作为“工程” 的诞生、发展及存在的整个过程之中,这包括,工程理念和一系列决策的构思、设计、 论证,工程的建设,工程的建成后的应用及存在。 从哲学角度上看,工程成果的核心标志往往是构筑一个新的存在物;从根本上说, 现代工程活动是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的集成系统,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活动。 因此, 工程活动由无到有,由潜在到现实的过程中的主体,在工程设计及建设等阶段中起着非 常重要的角色,他使工程成为为实现其价值目的和需要而诞生的“手段性工具” 。而工 程活动一旦完成,工程的产物便作为一个实体而存在,其自身便具有一定的独立力量和 “意识” (后文将详细叙述) 。然而,人类作为工程物的创造者,渴求掌握着工程,包括 对工程的使用,对工程的维护,甚至期望决定着工程的命运。 由此可见,工程主体(构思设计者,工程的建设者,工程的使用者)的价值观及价 值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程活动的价值取向。 funk ktechnology and christian “values” /funkk/technology/index.html#instrumental. 殷瑞钰哲学视野中的工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87)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2.1.3 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工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中科院研究生院李伯聪教授提出科学、技术、工程的“三元论” ,倡导以三元论的 思维去探讨科学、技术与工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工程是实际的改造世界和创造 世界的物质实践活动,工程知识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工程的约束条件、确定工程的目标、 设计工程的方案、做出明智的抉择、预见工程的后果。而科学是对未知世界的规律的探 索。技术是对可行的方法、技巧或“机器”的发明。 因此, 可见以工程知识和工程活动为对象的工程哲学与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出于同 一层次的哲学分支,工程与科学和技术是处于同一范畴的哲学范畴。 故笔者赞成李伯聪教授的观点,其实通过李伯聪的上述,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活动 时发现为核心的人类活动,技术活动时以发明为核心的人类活动,工程活动时以建造为 核心的人类活动。对于科学、技术、工程三者的关系,我们既要承认他们各有自身的特 色本性,不能混为一谈;同时,又必须高度重视三者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问题,不 能把三者截然割裂开来。 2.2 工程物的含义工程物的含义 2.2.1 中外学者对工程物的研究中外学者对工程物的研究 其实,从哲学角度出发,第一个对“工程物”问题进行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亚里 士多德认为,一切自然事物都有明显地在自身内有一个为运动和静止(有的是空间方面 的,有的是量的增减方面的,有的是性质变化方面的)的根源。而床、衣服或其它技术 制品范围内都没有这样一个内在的变化的冲动力。 没有一个人工产物本身内含有它自己 的根源。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提到“形式因” ,即“在所有这些对偶中,前一类为基 础质料(如部分) ,后一类为本质,或为整体,或为组合,或为形式” 。 在这里,亚里 士多德以床以及后文对房屋等物品为例进行论述,从现代的床的建造过程来看,亚里士 多德在这里的具有本质意义的形式、 整体、 组合, 可以理解为对工程物构成质料的探讨。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中还提到“目的因” ,即“还有一些事物是别的事物的目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45 田鹏颖社会工程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5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4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1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的或善这个意义的原因” 。 但就工程物而言,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也可以看作是指 工程物的存在意义,而工程物的存在意义取决于“工程者的目的” 。 虽然由于工程、技术等哲学概念自中世纪之后才产生,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只是对 自然万物构成原因的描述,但在对工程物的研究当中,四因说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工程物的构成中,相应的也有物质材料因素、结构因素、设计因素和功能因素等。 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从未使用过“技术哲学”一词,更不曾使用过“工程哲学” 这一术语。但无可否认的是,他的著作中包含许多深刻的技术哲学思想,因此,某些学 者(例如德国技术哲学家罗波尔)认为马克思是一位技术哲学家。而大连理工大学刘则 渊教授则把他归于工程学传统的技术哲学家。 马克思讲自己的“器官延长论”延伸至 工程实践领域。通过对劳动手段进化过程的研究,由对单一机器的分析过渡到机器系统 的考察。他说: “机器的应用表现为相互连接的机器系统的应用,表现为形成各个阶段 的各种机械过程的总体。 ” 在这里,马克思其实论述的是机械工程的构成方式及功能的 发挥。他的“器官延长论”与卡普的“器官投影说”一样,都表达了技术、工程的工具 本性,指明了工程物的工具性价值。 与许多技术哲学家一样,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技术哲学中也渗透着工程哲学思想, 更包含着工程“存在”的追问。他将技术分为古代技术和现代技术,并分别以风车和火 力发电站为例进行论述。而在此的火力发电站已经超出了技术的范畴,更确切的将,它 是一种现代工程模式,因此他的技术本质观中也包含着对现代工程本质的解读。正如莱 顿指出: “海德格尔,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他否认关于工程本质的任何工具主义的解 释。 ” 由于可见,海德格尔反对将工具性作为工程物的充分属性,认为工具性并非工程 物的本质。 李伯聪认为工程物是“半自在之物” 。所谓半自在之物就是半自在又半人为之物。 工程物的半自在性是说它要“服从”自然律和它不可避免地要表现出自然的因果性,从 这个方面看,它带有自在之物的性质。工程物的半为人性是说它是由于从属于人的目的 才被创造出来和得以“存在”的,如果不同于人的目的联系起来,工程物就不可能产生, 工程物的功能设置都是服务于人的一定的目的的,从这个方面看,它们又应该被视为为 人之物和属人之物。但是,人在制造或曰创造工程物的时候又是不能违反客观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1 张玲西方工程哲学思想的历史考察与分析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72 李文潮,刘则渊德国技术哲学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6676 edwin t. laytona historical definition of engineeringjresearch in technology studies,1991(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自然规律和自在之物的本性而胡思乱想、任意妄为的。对于工程物的物性来说,他们如 何被人使用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了。工程物是必须在被使用的过程中才能 “证实”和“实现”它们“半自在、半为人”的性质的。 可见,李伯聪在此讨论了工 程物的“半自在之物”属性,为后文笔者对工程物内在价值的讨论提供了重要参考。 2.2.2 “工程物”的含义“工程物”的含义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学会了“造物” 。当造物达到一定规模时,需要造物活动 者之间的协调和有组织地活动,就产生了工程。 “造物”是工程活动的核心。 “工程是一 种将自然的材料和特质,通过创造性思维和技术性的行为,形成具有独创性和有用性的 器具的活动” 。 既然工程“形成具有独创性和有用性的器具” ,这种器皿毫无疑问地是 工程活动的产物,那么,该如何用一个哲学名词来统称这些“产物”呢? 在技术哲学领域,有“人工物”一词。人工物是一个抽象概括人类劳动的产物,它 的名称很多,如人工物、人造物、器具、器件、物件、物品、产品、人工制品。英语里 对应的也有许多表示此类的词如:artifacts,technical artifacts,useful things,products, goods,manufactured objects 等。 既然,工程与科学、技术是并列的三元关系,那么,工程活动也应该拥有他的产物, 就像技术活动的“人工物” ,科学活动的“科研成果” 。 因此,通过前面对“工程”和“人工物”概念的考察,我们就用“工程物”的概念 来表示我们的研究对象,并将其界定为:通过工程实践活动而生成的存在物,是人工自 然的一部分。 工程物是指工程活动的产物, 是工程活动的物化结晶。 它是相对于自然物、 人工物而言的,是工程活动制造出来的,而非天然存在的。工程物的最根本属性是“人 造性” , “工程性” ,由此是一种“为人之物” 。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正如人们日常口语中很少有“人工物”一词, “工程 物”一词也基本是在书面用语甚至学术用语上才有所使用。为了尊重这一习惯,本文在 涉及日常口语化得引用中仍使用“工程”来代替“工程物” 。 2.2.3 工程物与人工物工程物与人工物 人工物是人类有目的活动的产物,是人的意识的对象化。人工物是通过人对自然界 的改造,以人的主观世界为尺度,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界而获得的物质客体形式,其中蕴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2338339 a.a.harms,etcenginnering in timemlondon:imperial college press,2004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含了作为主体的人的意志、目的,同时又以人工物的客观的物质性为前提根据。 人工物和工程物共同构成了人工自然, 它都是相对于天然自然而言, 并且具有宏观、 整体、集合等性质的特点的概念。为了作更细致的研究,我们可以把人工自然大致分为 以下三个层次: 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需求的,用于日常生活、交流的如衣食住行用的自然界人 工化的人工物层次。 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生产和公共使用的,如机械、设备、公共汽车、飞机、科研仪 器等的自然界人工化的工具层次。 满足人们克服自然环境限制,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土木工程,如都江堰,三峡 大坝、建筑、道路、工厂、城市等自然界人工化的工程层次。 这三个层次是不断推进而上的,第三层次的工程层次就是指工程物,第一层次的是 人工物,而中间的工具层次就包含有人工物和工程物两个方面的内容。 从以上三个层次的划分可见,处在第三层次上的工程物是不可以随便移动的、其受 众范围广泛的人工自然,它是工程活动的“制成品” 。而处在第一层次上人工物则是可 移动的、可交换的、可使用的、可消费的用品,是技术活动的“制成品” 。 人工物包括具体人工物与抽象人工物、人文人工物与技术人工物、有生命人工物与 无生命人工物等;而工程物的概念相对要狭窄些,它具体表现为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 的土木工程的产物,如都江堰、三峡大坝等,及化学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工程甚至社 会工程的产物。它们的相同点是,都可以由人工自然(或器具、器件、物件、物品、产 品、人工制品)或人工物集合来指称。因此,由于历史原因,在“工程物”概念没诞生 之前,传统意义上的“人工物”的外延式包括有“工程物” 。 2.3 工程物的价值问题工程物的价值问题 2.3.1 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 value(价值)一词来自拉丁语 valere。从词源学来讲,这个词的词根的意义十分模 糊,其意义遍及所有方面,从“是好的”到“具有体力或勇猛” 。它在 14 世纪进入英语, 可直到 19 世纪,该术语几乎只与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有关,意指物的价格,或凝结在 商品中的一般的人类劳动。总之,价值涉及所有人做出的有关个人和社会的各种类型的 王德伟试论人工物的基本概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规范判断。在有关道德哲学的书中,其意义通常被理解为“值得个人或社会向往的行为 或目标的特定方式之信念” 。 韩东屏教授指出:在我们的认知体系中,存在着两个大不相同的概念系统,这就是 哲学上常被人提到的“实存的世界”与“价值的世界” 。正如在实存的世界中,有个无 法定义的最高概念是“存在” ,它是一切事物的高度抽象;在价值的世界中,有个无法 定义的最高概念便是价值,它是真,善、美、好、爱、快乐、幸福、公正、正义、功利、 有用、有效、效益和意义等无数较具体的价值辞的最一般性的总括。 目前,在价值的定义问题上有三大基本派别,即客观主义派、主观主义派和关系主 义派。 客观主义派在我国学者中占主流地位,他们认为价值是一种客观的实体或属性。比 如李德顺认为“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 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 。 袁贵仁认为: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 。李剑锋认为“价 值就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那些功能和属性” 。 司马云杰认为“价值就是客观事 物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属性” 。 主观主义派在国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期许多著名哲学学者都是持这种观点。 他们都认为价值是一种人自身的性质或主体的状况,价值是主观的情感、欲望、兴趣等 决定的。比如德国著名哲学家文德尔班就认为: “价值绝不能作为对象本身的特性,它 是相对于估价的心灵而言的” 。 罗素、李凯尔特、培里等学者也曾都持类似的观点。 关系主义派在我国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比如李连科就认为: “价值是客体与主体需 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 。 杜齐才也指出: “价值是表示客体(一切客观事物)与主体 (人)的需要关系,是表示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关系。 ” 孙伟平提出:所 谓价值,就是在人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 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主体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 李醒民价值的定义及其特性j哲学动态,2006(1) 韩东屏价值是人及其蕴含j哲学研究,1993(11) 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713 袁贵仁价值与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3) 李剑锋价值:客体主体化后的功能或属性,价值和价值观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63 司马云杰文化价值论m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01 文德尔班哲学概论,现代西方哲学m刘放桐,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3124 王玉木 梁 价值哲学新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42146 李连科哲学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62 李连科价值与价值观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相接近的关系。 以上三种派别对价值分析,我们可以总结为: “客观主义派”的理解把“价值”仅 仅简单地理解为使用价值或经济价值,而非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而“主观主义派”则将 价值等同于属性,对价值主体的需要的属性。这两种理解又在不同角度上存在着问题。 相对而言,笔者认为,关系主义学派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价值不过就是一种主客体构 成的关系或其关系的生成。如果按照这种理解,工程物的价值则完全由工程主体的需要 来决定,从而将工程理解为一个被利用的机械的手段,否定了其作为独立的价值之物的 可能性。 2.3.2 什么是工程物的价值什么是工程物的价值 工程在完成工程建设活动后,其价值评价就并非由其是否符合工程主体(特别是工 程的决策者)的目的或意愿来决定了。而是要看工程物能否完全作为价值实体对工程主 体及社会产生价值影响(或好的影响或坏的影响) 。因此,不管工程完成后,工程物是 否真的按照当初决策者的目的而存在或发挥作用。它都已经实现了其价值,完成了价值 生产与转化。 笔者认为工程物价值要包括: 一、 从工程对人具有的有用性商品性价值 (经济价值) 和非商品性价值。这是工程的外在价值。二、从工程自身的角度,工程的自在性表示了 其内在价值。工程物的价值是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体。 具体说来,借鉴余谋昌先生对自然价值概念的意义的分析思路,笔者认为,工程物 的价值体现在: (1)工程物价值的科学层面的含义 从“关系”的角度定义价值,主要是从工程物与工程主体的关系的角度,表示工程 物对人这一主体的功利:商品性价值和非商品性价值。这是关于主体客体(利益或 需求)关系的概念。它反映一定的主体(人或者社会)对工程物的利益关系。也就是说 工程物满足主体的需求,符合主体的利益。 这时工程物价值有正的和负的两方面的意义:当表示工程物对某一主体(人或人的 社会性团体)的利益的肯定时,是它的正价值;当表示工程物对某一主体(人或人的社 会性团体)的利益的否定时,是它的负价值。这是工程物以他物为尺度的、作为客体或 他物的工具的价值。 孙伟平价值定义略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4)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这也是工程物的外在价值。这时,工程物是价值的载体,工程物价值也主要是由工 程物的属性决定的。 对人而言, 它是由功用意义的, 即具有商品性价值和非商品性价值。 (2)工程物价值的伦理学层面的含义 这是表示主客关系的主体性概念。 在这里, 工程物可以是一种独立的实在之物, 表示它是“主体” ,是具有价值的。 它的价值,表示工程物自身存在的意义;表示工程物按照客观规律和工程主体意志 存在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它是“好”的,是“善”的。这是工程物以自身存在的主体 性为尺度,具有以自身为主体的价值。 这就是工程物的内在价值。当人对这种价值进行评价时,可以把它看作为工程物的 “道德价值” 。 (3)工程物价值的哲学层面的含义 这表示工程物价值的真、善、美统一的概念,即人对工程物价值的理论评价。 工程物价值作为工程物的客观属性,它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存在表示了它的“善” , 即它自身存在的意义,以及这种存在对他人他物的意义;这种“真”和“善”的统一就 是“美” 。工程物价值是这种真、善、美的统一,即外在价值与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