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科考试试卷.doc_第1页
入科考试试卷.doc_第2页
入科考试试卷.doc_第3页
入科考试试卷.doc_第4页
入科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试卷(一)时间 姓名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D.战国至秦汉时期 E.春秋战国时期 2五行是指木火土金和 ( ) A.肝 B.风 C.水 D.气 E.寒3. 中医学中的“五脏”是指心肾脾肺和 ( )A.胃 B.肝 C.三焦 D.大肠 E.胆 4.以下属于阴中之阳的是( )A.心 B.脾 C.肝 D.肾 E.肺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 )A.胆 B.胃 C.三焦 D.脾 E.脑 6.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7.“罢极之本”是指( )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8. 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9. 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10. 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二、多项选择题(1120题,每题2分,共20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12. 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13. 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14.息中哪几项属阳:( )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15 气为血之帅是指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16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A主动 B收引 C凝滞 D重浊 E为阴邪,易伤阳气17 过劳包括:( )A 劳力过度 B 劳神过度 C 房劳过度D 安逸过度 E 饮酒过度 18. 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 )A.肝 B.胃 C脾 D肺 E心19.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2O. 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年龄不同 B.性别差异 C.体质强弱 D.生活习惯不同 E.肤色不同 三、填空题(2130题,每空0.5分,共10分) 2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22. 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 )与( )。23.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与 ( )两个方面。 24. 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 )和( )水谷。 25. 血运失常包括( )与( )两个方面。 26. 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因人制宜、( )与( )。27. 起于胞中的经脉有冲脉、( )与( )28.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 )与( )。 29. 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 )与( )三个方面。 30. 预防包括( )与( )两个方面。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3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3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3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3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并见。( )35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36一脏一腑相表里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 )37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38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39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4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五、名词术语解释(每题5分,计10分)41. 阴阳 42. 藏象 六、简答题(3334题,每题10分,计20分)43.何谓五行的相生相克?其规律如何? 44.何谓“四海”?分别指哪四个海? 七、论述题(计10分) 45.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20中医学试卷(二)时间 姓名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3.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5. 中药“四气”是指( ) A.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B.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C.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D.中药的辛、甘、酸、苦四种药味 E.中药的辛、辣、香、涩四种药味6.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 )A.风邪 B.火邪 C.暑邪 D.燥邪 E.以上都不是7. 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脏腑虚损,以增强机体功能的方法是 DA.汗法 B.下法 C.和法 D.补法 E.清法8. 辩证论治中“论治”的依据主要是 ( )A.疾病性质 B.疾病原因 C.疾病部位 D.辩证的结果 E.邪正之间的关系9. 阴阳的属性是 ( )A.不变的 B.相对的 C.量变的 D.质变的 E.绝对的10. 八纲是指表、里、寒、热、虚、实及包括下列哪项的八个辩证纲领 ( )A.脏腑 B.邪正 C.阴阳 D.气血 E.生克二、多项选择题(1120题,每题2分,共20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12. 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13. 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14.息中哪几项属阳:( )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15 气为血之帅是指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16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A主动 B收引 C凝滞 D重浊 E为阴邪,易伤阳气17 过劳包括:( )A 劳力过度 B 劳神过度 C 房劳过度D 安逸过度 E 饮酒过度 18. 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 )A.肝 B.胃 C脾 D肺 E心19.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2O. 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年龄不同 B.性别差异 C.体质强弱 D.生活习惯不同 E.肤色不同 三、填空题(2130题,每空0.5分,共10分) 2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22. 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 )与( )。23.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与 ( )两个方面。 24. 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 )和( )水谷。 25. 血运失常包括( )与( )两个方面。 26. 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因人制宜、( )与( )。27. 起于胞中的经脉有冲脉、( )与( )28.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 )与( )。 29. 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 )与( )三个方面。 30. 预防包括( )与( )两个方面。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3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3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3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3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并见。( )35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36一脏一腑相表里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 )37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38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39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4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五、名词术语解释(每题2分,计10分)41. 经络 42. 体质六、简答题(每题10分,计20分)43.简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44.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七、论述题(每题10分,计10分) 45.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中医学试卷(三)时间 姓名 得分一、单项选择题(110题,每题2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五脏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 )A.鼻 B.耳 C.口 D.舌 E.目2.“罢极之本”是指( ) A.肝 B.肾 C.脾 D.胆 E.心 3. 气机的含义为:( )A气的运动 B气的运动形式 C气的运动变化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4. 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小肠 B胃 C大肠 D脾 E胆5. 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脑 B髓 C脉 D胆 E命门6.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7.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A.泛指机体的生理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8.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9.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 )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湿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0. 中药“四气”是指( ) A.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 B.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 C.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D.中药的辛、甘、酸、苦四种药味 E.中药的辛、辣、香、涩四种药味二、多项选择题(11-20题,每题2分,共20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1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12. 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 ( )A脾 B大肠 C小肠 D胃 E肝13. 分别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 ( )A冲脉 B任脉 C带脉 D督脉 E肾经14.息中哪几项属阳:( )A.语声高亢 B呼吸微弱 C语音低怯 D呼吸气粗 E呼吸有力15 气为血之帅是指 (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16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 )A主动 B收引 C凝滞 D重浊 E为阴邪,易伤阳气17 过劳包括:( )A 劳力过度 B 劳神过度 C 房劳过度D 安逸过度 E 饮酒过度 18. 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 )A.肝 B.胃 C脾 D肺 E心19.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20. 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A.年龄不同 B.性别差异 C.体质强弱 D.生活习惯不同 E.肤色不同 三、填空题(2130题,每空0.5分,共10分) 2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22. 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 )与( )。23.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与 ( )两个方面。 24. 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 )和( )水谷。 25. 血运失常包括( )与( )两个方面。 26. 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因人制宜、( )与( )。27. 起于胞中的经脉有冲脉、( )与( )28.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 )与( )。 29. 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 )与( )三个方面。 30. 预防包括( )与( )两个方面。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3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 )3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3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3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并见。( )35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36一脏一腑相表里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 )37血液归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 )38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39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4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五、名词术语解释(每题5分,计10分)41. 体质 42. 内生“五邪” 六、简答题(每题10分,计20分)43.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44.简述精的概念内涵。 七、论述题(每题10分,计10分) 45.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试卷一答案1、 (1-10)2、 (21-30)一、单项选择题:1D 2.C 3.B 4.C 5.C 6.B 7.A 8.A 9.B 10.E 11.E 12.E 13.B 14.B 15.C 16.D 17.D 18.D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21.CDE 22.AD 23.BD 24.ADE 25.ABC 26.BCE 27.ABC 28.ABD 29.ACE 30. ABCD三、填空题:31.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32. 虚则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33. 主疏泄 主藏血 34. 受盛 传化 35. 血瘀 出血 36.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37. 督脉 任脉 38.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39. 饮食偏嗜 饮食不洁 40.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四、判断题41X 42X 43 44 45X 46X 47X 48 49 50X五、名词术语解释51.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1分)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分)。52.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1分)。 53.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1分)、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1分)。 54.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1分)在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分)。 55.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1分),由于病生于内,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1分)。 六、简答题56.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分);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1分)。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1分); 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1分)。57. 中医认为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脑部髓海为元神之府;胸部为气海,宗气所聚之处;胃为水谷之海,是气血生化之源;冲脉为十二经之海,乃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又称“血海”。58. 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袭人易阻滞气机,损伤脾阳(1分)。湿性重浊。湿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秽浊不清等特征(1分)。湿性黏滞。湿邪致病具有症状上黏腻不爽,病程上缠绵难愈的特征(1分)。湿性趋下,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