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成像的基础知识.ppt_第1页
放射成像的基础知识.ppt_第2页
放射成像的基础知识.ppt_第3页
放射成像的基础知识.ppt_第4页
放射成像的基础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射影像培训系列之,放射影像的基础知识,放射影像的基础知识,1、X线的发展历程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3、X线成像的特点4、X线的质量和强度5、放射产品分类,X线的产生: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具有很高能量,肉眼看不见,但能穿透不同物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射线。因为当时对这个射线的性质还不了解,因此称之为X射线。为纪念发现者,后来也称为伦琴射线,现简称X线(X-ray)。,X线的发展历程,X线的发展历程,20世纪初,医用X线机诞生20世纪40年代,旋转阳极X线球管诞生20世纪70年代,中频技术出现,CT诞生20世纪80年代,X线电视系统用于临床检查,MR诞生,X线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光学、电子、物理技术对传统化学技术发起挑战,数字胃肠机,DSA及CR依次粉墨登场。90年代末,DR技术引发研发竞争,近几年CR、DR、HIS、RIS、PACS技术已逼近每一家医院。,X线的发展历程,1977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980年CR,荧光成像板1987年非晶硒成像板1990年线性CCD1995年非晶硅碘化铯闪烁体平板探测器的DR1997年硫氧化钆闪烁体平板探测器的DR2001年硫氧化钆闪烁体便携式平板探测器2001年数字透视和摄像的动态平板探测器,放射成像的基础知识,1、X线的发展历程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3、X线成像的特点4、X线的质量和强度5、放射产品分类,什么是x线,X线是电磁波,波长:0.000650nm;X线诊断常用波长:0.0080.031nm,x线是怎么产生的,x线是怎么产生的,电子高速碰撞原子的结果,x线是怎么产生的,电子动能约99%转化为热能约1%转化为电磁波辐射能,x线是怎么产生的,X线产生的基本原理,X线产生的三个条件:要有一个电子源,能根据需要,随时提供足够数量的电子高速电子流。两个方面,其一是高压电场,使电子获得动能;其二是有高真空环境,使电子在运动中不受气体分子的阻挡和电离放电而降低能量,同时也能保护灯丝不致因氧化而被烧毁。要有一个能经受高速电子撞击而产生线的靶,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装置构成:主要包括X线管、高压发生器和控制台一般说,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被物质阻挡即可产生X线。具体说,X线是在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电子流撞击钨(或钼)靶时而产生的。,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管:为一高真空的二极管,杯状的阴极内装着灯丝;阳极由呈斜面的钨靶和附属散热装置组成。,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高压发生器:为提供X线管灯丝电源和高电压而设置。一般前者仅需12V以下,为一降压变压器;后者需40150kV(常用为4590kV)为一升压变压器。,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控制台:主要为调节电压、电流和曝光时间而设置,包括电压表、电流表、时计、调节旋钮和开关等。现代数字X光机还包括曝光控制系统和图像采集工作站。,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与X线成像相关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X线的特性,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的特性,荧光作用临床透视的应用基础,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感光效应:涂有溴化银的胶片,经X线照射后,可以感光,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处理,感光的溴化银中的银离子(Ag+)被还原成金属银(Ag),并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此金属银的微粒,在胶片上呈黑色。而未感光的溴化银,在定影及冲洗过程中,从X线胶片上被洗掉,因而显出胶片片基的透明本色。依金属银沉淀的多少,便产生了黑和白的影像。所以,感光效应是X线胶片成像的基础。,X线的特性,X线的特性,电离作用利用电离效应原理可以检测x线剂量,它是放射防护学和放射治疗学的基础。,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可见光成像被摄物体发射或反射的光线通过镜头在焦平面上形成物像,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模拟成像,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管,数字显示器,X线产生,穿透并衰减,检测并A/D,数字成像,图像信号输出,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放射成像的基础知识,1、X线的发展历程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3、X线成像的特点4、X线的质量和强度5、放射产品分类,X线成像特点,X线成像特点,X线成像特点,不能反映病灶的三维空间位置,放射成像的基础知识,1、X线的发展历程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3、X线成像的特点4、X线的质量和强度5、放射产品分类,X线的质量和强度,X线的质X线穿透物体的能力,即光子能量的大小称为X线的质,又称硬度,光子的能量越大穿透能力越强,越不容易被物体吸收X线的质是通过管电压(kV千伏值)的大小来反映的,管电压越高,质越硬X线的量垂直于X线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子数称为X线的量,在X线诊断中,X线的量是由毫安秒(mAs)来表示,X线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于X线束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子数和能量的总和叫做X线的强度。主要由KV、mA和时间决定影响X线强度的主要因素管电压(KV):X线强度与kV的平方成正比。毫安秒(mAs):X线强度与mAs成正比。靶物质:靶的原子序数越高,产生X线的效率越高,X线的强度就越大。距离:X线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X线的质量和强度,放射成像的基础知识,1、X线的发展历程2、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3、X线成像的特点4、X线的质量和强度5、放射产品分类,放射产品分类,主要放射产品分类(按临床应用):1、普通诊断X线机普通摄影X线机、透视机、多功能X线机、手术用X线机、床边X线机、乳腺X线机、牙科X线机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3、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4、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普通摄影X线机:普通屏片X线机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数字X线摄影(DigitalRadiography,DR),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普通屏片X线机,立柱,平床,配电柜,球管,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CR(ComputedRadiography),IP板插槽,触摸屏、图像预览,KODAK260-small,KODAKCR-ITX560,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DR(DigitalRadiography),多功能U臂简易平床(MINDRAYDigiEye560T),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DR(DigitalRadiography),悬吊球管立柱简易平床(GEDefinuim6000),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DR(DigitalRadiography),双立柱(PHILIPSDiagnostVR),DR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单板-悬吊(PhilipsDiagnostTH),DR(DigitalRadiography),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DR(DigitalRadiography),双板DR(KodakDirectViewDR7500),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透视X线机,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多功能X线机,HitachiTU-51,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床边X线机,SHIVAXHX6-50手动,SHIVAXHX6-200电动,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床边X线机,KODAKCR-ITX560CR型,SIEMENSMOBILETTXPDigitalDR型,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手术用X光机(小C臂),ShimadzuWHA-200小C臂型,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乳腺X线机,使用钼靶(铑靶)X线机摄影软射线:管电压在40KV以下(多用30KV左右),58MAS常用焦点为:0.1/0.3mm摄影技术:侧斜位、侧位、正位,放射产品分类普通诊断X线机,乳腺X线机,PHILIPS普通乳腺机,SIEMENSNovationDRDR型,放射产品分类DSA,最早出现于1980年3月(北美放射学会1980年11月公布)基本结构:X线发生装置、图像检测系统(光栅、影像增强管、光学系统、电视摄像机)分类:CCD影像增强器、全数字平板探测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放射产品分类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PhilipsIntegrisCVCCD影像增强器,放射产品分类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HitachiSX-VA3000FPDR型,HitachiSX-VA2000FPDR型,放射产品分类CT,最早出现于1971年10月为此,英国科学家HounsfiedG.N获得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CT值的单位即以其名字命名:HU(亨氏单位),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放射产品分类CT,发展历程:第一阶段:从CT的产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扇形束CT第一代CT:Hounsfied实验机,线形束,探测器23个第二代CT:头颅专用CT,小扇形束,探测器几十个第三代CT:扇形束全身CT,旋转旋转扫描方式第四代CT:环形探测器CT,探测器数目5002000个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滑环技术”实现了螺旋扫描第三阶段:多排探测器实现了快速容积扫描,即多层扫描目前,已经有公司正在开发平板探测器(FPD)CT,一次旋转即可完成一个器官的扫描,真正实现容积扫描第五代CT:电子束CT(EBCT),又称超高速CT(UFCT)以上摘自余建明主编医学影像技术学,放射产品分类CT,基本构造:,(一)扫描系统:扫描机架、检查床、X线高压发生器、X线管、准直器、滤过器、探测器、模数转换器(二)计算机系统:主控计算机、陈列处理计算机(三)其它设备:磁盘机和相关存储媒介、操作台、其他附属设备,放射产品分类CT,扫描机架,检查床,控制台,计算机系统,放射产品分类MRI,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生物体内磁性核(多为氢核)在磁场中特性的表现而进行成像的技术。1946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1952年哈佛大学Purcell和斯坦福大学Bloch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80年应用到临床1989年安科公司生产国产第一台永磁MRI,放射产品分类MRI,磁共振成像特点:,多参数成像:T1、T2、质子密度N(H)、相位对比、弥散对比、磁化传递对比、流动静止对比、流速对比多方位成像:可获得人体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及任何方位断面的图像大视野成像:组织特异性成像:如水成像技术用于显示静态液;黑水技术可区分结合水和自由水等人体能量代谢研究:如通过波谱分析可研究组织器官的能量代谢情况无电离辐射:即无创检查无骨伪影干扰,放射产品分类MRI,磁共振成像的局限性:,成像速度慢:对钙化灶和骨皮质病灶不够灵敏:图像易受多种伪影影响:主要来自设备、运动和金属异物禁忌症较多:如心脏起搏器、假肢、人工髋、宫内节育环等定量诊断困难,放射产品分类MRI,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原理:,磁场对样体的磁化作用磁共振现象驰豫:纵向驰豫(T1驰豫),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态的63所经历的驰豫时间横向驰豫(T2驰豫),指横向磁化矢量衰减至其最大值的37所经历的驰豫时间MR信号的形成,放射产品分类MRI,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原理:,放射产品分类MRI,磁共振成像的分类:,永磁型:一般由多块永磁材料堆积(拼接)而成;场强一般不超过0.5T,磁场均匀性差;对磁体和机房的温度变化应控制在1之内优点:结构简单,造价低,不消耗能量,维护费用低,磁场发散少常导型:又称阻抗型,是利用线圈中的电流来产生磁场。缺点:功耗大,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