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专业论文)供水管网系统漏损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pdf_第1页
(市政工程专业论文)供水管网系统漏损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pdf_第2页
(市政工程专业论文)供水管网系统漏损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pdf_第3页
(市政工程专业论文)供水管网系统漏损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pdf_第4页
(市政工程专业论文)供水管网系统漏损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市政工程专业论文)供水管网系统漏损智能化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 i a s s i f i e di n d e x : u d c : t u 9 9 1 3 d i s s e r t a t i o nf o rl h em a s t e rd e g r e ei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h es t u d ya n d p r a c t i c eo n i n t e l l i g e n tco n t r o l t e c h n o l o g yf o rl e a k a g e i n v 脚e rs u p p l ys y s t e m c a n d i d a t e : s u p e r v i s o r : l iy a n j i n g p r o fl vm o u a c a d e m i c d e g r e ea p p l i e df o r :m a s t e ro fe n g i n e e n n g s p e c i a l 够: a m l i a t i o n m u n i c i p a le n g i n e e n g s c h o o lo fm u n i a n d e n v e n g d a t eo fo r a le x a m i n a t i o n :j u n e2 0 1o u n i v e r s i 哆: q i n g d a ot e c l l o l o g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硕士学位论文 供水管网系统漏损智能化控制技术 研究与应用 学位论文答辩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字: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l 第1 章绪论1 1 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1 1 1 1 管网漏损的形式1 1 1 2 管网漏损的原因2 1 2 管网漏损检测技术发展现状5 1 2 1 国外检漏技术现状一5 1 2 2 国内检漏技术现状6 1 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6 1 3 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6 1 3 2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7 第2 章管网漏损智能化控制可行性分析8 2 1 管网漏损智能化控制的研究现状8 2 2 1 国外研究现状8 2 2 2 国内研究现状9 2 2 智能化控制的优势与不足1o 2 2 1 智能化控制技术的优势lo 2 2 2 存在的问题1 1 第3 章基于漏失控制的管网模型构建1 2 3 1 马鞍山市供水管网现状调查1 2 3 1 1 马鞍山市供水概况1 2 3 1 2 马鞍山市供水管网的特点1 4 3 1 3 存在的问题1 4 3 2 马鞍山市管网压力变化规律研究1 5 3 2 1 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1 5 3 2 2 测压点优化程序的设计1 8 t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3 3 马鞍山市供水管网优化调度系统开发2 4 3 3 1 马鞍山市管网模型的建立2 4 3 3 ,2 管网在线优化调度系统的开发2 5 3 4 小结2 7 第4 章管网漏损预测模型研究2 8 4 1 数学方法分析2 8 4 1 1 灰色系统理论2 8 4 1 2 人工神经网络2 9 4 1 3 时间序列分析法2 9 4 2 漏损频率及时间预测模型的建立3 0 4 2 1 灰色预测模型的建立:3 0 4 2 2 管网漏损频率预测3 2 4 2 3 管道漏损时间预测3 4 4 3 漏失水量预测模型的建立3 5 4 3 1 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的建立一3 6 4 3 2g r b f 预测模型的建立4 0 4 4 ,j 、结4 6 第5 章管网漏损安全性评价模型研究4 8 5 1 管网漏损安全性评价基本内涵4 8 5 1 1 管网安全评价流程4 8 5 1 2 层次分析法( a h p ) 简介一4 9 5 2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 9 5 2 1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5 0 5 2 1 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过程5 0 5 3 管网漏损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6 1 5 3 1 模糊评价理论简介6 1 5 3 2 模糊评价模型的建立一6 1 5 3 3 综合评价及结论6 4 5 4 小结一6 5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6 章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改进与完善6 7 6 1 漏损控制模块功能简介6 7 6 2 数字化系统集成6 7 第7 章结论与展望j 7 1 7 1 结j 沧7 1 7 2 展望7 2 参考文献7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7 6 致谢7 7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是一个城市的命脉,随着管网漏损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 近些年来对于管网漏损控制课题的研究愈加深入,漏损控制开始从传统的检漏、 控制方法向智能化、数字化控制的方向发展。 针对目前国内外管网的漏损现状,总结分析管网漏损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影响 漏损的十大因素,认为要高效地控制漏损,必须结合传统的控制方法研究新的方 法;对当前国内外漏损检测技术、漏损控制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依据智 能化控制方法的一些优势和不足进行了项目可行性研究。 管网建模是进行管网漏损智能化控制的基础。依据管网微观水力模型建模理 论,介绍了管网建模的基本思路和流程,着重对管网建模中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 置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前期开发的马鞍山市供水管网在线优化调度系统功能 模块进行了简单介绍。 运用灰色模型编制的c + + 程序对马鞍山市1 2 年的管网漏损频率进行预测, 最大相对误差为5 1 8 ;对该市某管段的漏损发生时间进行预测,误差控制在可 接受的范围之内;分别运用时间序列的三次指数平滑模型和灰色神经网络模型 ( g r b f ) 预测2 0 0 3 2 0 0 4 年间管网的漏失水量,结果显示g r b f 模型的精度要高 于三次指数平滑模型,结论指出,在考虑多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进行漏失水量的预 测,其精度比单纯依靠漏失水量数据预测的精度有显著提高。 针对马鞍山市供水管网系统的特点,首先建立了该市管网漏失安全性的指标 评价体系,分为6 个准则层及2 4 个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 a h p ) 结合模糊 评价法对该市管网的漏失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市的管网属于“一 般安全的等级,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各种漏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 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最后介绍了数字化管理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并对需要 改进与完善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管网漏损;智能化控制技术;优化调度;漏损预测;灰色模型;g r b f 模型;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系统集成 a b s t r a c t c i t yw a t e rs u p p l ys y s t e mi st h el i f e b l o o d 。fa c i t y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w i t hp r o b l e l l l o ft h ep i p en 咖o r kl e a k a g eh a sb e c o m em o r ep r o 】【n i n e n t a i l dt h er e s e 锄出f o rm e 1 e a l ( a g ec o n 们lh a sb e e ne v e i lm 。r et h 。r o u 曲,l e a k a g ec o n 仃0 lb e g i n st o d e v e l 。p e 舶mt h e 仃a d i t i 。n a lc o n 仃0 1m e t h o d st 0 t h ed i r e c t i o no fi n t e l l i g e n t ,d i 百t a lc o n 仃0 1 m e t h o d s fo rt h ec u 嬲1 td o m e s t i ca n df o r e i 萨l e a l ( a g e s i t i l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s 姗l m 嘶z e s a i l da i l a l y z e st h ee x i s t i n gb a s i cf o n no f p i p en 咖o r kl e a l ( a g ea n dt h et o pt c i lf a c t o r s t h a tm a ya 虢c tl e a k a g e ,i no r d e rt oc o n t m ll e a k a g e e f r e c t i v e l y ,w em u s ts t l l d vn e w m e t h o d si n t e 扩a t e dw i t h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t r o lm e t 量l o d s t h ed o m e s t i c a 1 1 df o r e i 姐 p r o g r e s so f1 e a l ( a g ed e t e c t i o nt e c h 0 1 0 9 ya l l dt l l e o 巧r e s e a r c hi i l p r a n s e n td a y si s s 啪m a r i z e d ,6 n a l l ym a l ( eaf e a s i b l es 砌yf o rt l l ep r o j e c tb a s e do nt h ea d v a l l t a g e sa n d d i s a d v a l l t a g e so fi n t e l l 远e n tc o n 缸d 1m e t h o d s p 1 p en e 铆o r km o d e l i n gi st l l eb a s i co f 1 e a l ( a g ei n t c l l i g e l l tc o n 仃0 1 t l l eb a s i ci d e a s a l l d p r o c e s s e so fp i p en e 晰o r km o d e l i n ga r ei n 怕d u c e db a s e do n p i p en e 觚o r k m i c r o - h y d r a u l i cm o d e lm e o t h e 1 a y o u to p t i m i z a t i o nm e 1 0 do f p r e s s u r em o n i t o r i n g p o m t smt h ep l p en e t w o r km o d e l i n gp r o c e s si ss t u d i e df o c u s l y ,f i n a l l yt l l e f h n c t i o n m o d u l e so ft h em a a n s h a nw a t e r p i p en 咖o r ko n l i n e 叩t i m i z a t i o ns c h e d u l i n gs y s t e n l a r ei n t r o d l 】c f 捆 r r o g r a mo tg r a ym o d e lc o m p i l e do nc + + l a i l g u a g ei s u s e dt 0p r e d i c t 也e l e a l 【a g e6 e q u e l l c yo f 协em a 锄s h a np i p en e t w o r kw i m i n 12y e a r s ,t h em a x i m u m r e l a t l v e 黜ri s5 18 ;t op r e d i c tt h eo c c u 盯e n c et i m eo f l e a k a g eo nap i p es e l e c e t e d o tt h ec l t y ,t h e 锄r i si nt h e a c c 印t a b l e 啪g e ;r e s p e c t i v e l yu s i n gt h et 1 1 r e e e x p o n e n t l a ls m o o m i n gm o d e la n d 伊a yn e a 1n 咖o r k m o d e l ( g r b f ) t 0f o r e c a s tt h e t 1 1 ep l p en 咖o r kl e a k a g e b e t 、) l ,e 2 0 0 3 2 0 0 4 ,t 1 1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g r b fm o d e l i s m o r ea c c l l r a t e 1 a i l 缸e ee x p o n c l l t i a l s m o o t h i n gm o d e l c o n c l u d e dt h a tc o m p a r e d w l t t lt l l e a c c u r a c yo fl e a l ( a g ep 础i c t i o ns i m p l yr e l y i n go nd a t a s ,t h ea c c w a c v0 f l e a k a g ep 删“o nc o n s i d 舐n gm a l l yi n f l u t i a lf a c t o r si si m p r o v e ds i g i l i f i c a n t l v a b o v e a l l ,c o n 仃a 巧t ot h ec h a r a c t 舐s t i c so fm a a n s h a l lw a t e rs u p p l ys y s t e i l l ,t h e i i c i sp i p en 咖o r kl e a l ( a g es a f c t ye v a l u a t i o ns y s t e mi se s t a b l i s h c d ,w h i c h i sd i v i d e d i n t 06g u i d e l i n e1 a y e r sa n d2 4i n d i c a t o r l a y c r s t l l e na h p c o m b i n e dw i t h 觎z y “a l u a t i o ni su s e dt oc 锄了o u t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a f e t y “a l u a t i o no ft h el e 出a g e o n m ec i t y i sp i p en e 呐o r k ,t h er e s l l l t ss h o wt h a tt h ec i t y t sp i p en 咖o r k 1 so n ”g e n e r a i i y s a f e ”1 “e 1 ,a n da o c o r d i n gt ot h er e s u l t s ,v a r i o u sl e a k a g e c a u s e sa n d1 t s 皿p a c ta r e a 1 1 a 1 1 i ,z e dt ov 耐匆m a t t l l ee 、,a l u a t i o nm o d e l i sr e a s o n a b l e a tl a s t ,m e 劬c t i o n “e 础 m o d u l eo ft h ed i 百t a lm a n a g 锄e i l ts y s t 锄a i l dt h en e e d st oi m p r 0 v ea n d p e r t e c tt h e c o n t e n t so ft h es y s t e r i la r es u m m a r i z e d k e yw 。r d s :p i p en e 觚。r kl e 出a g e ; i i l t e l l i g e n t c 。n 仃0 1t ec _ i l n 。l 。g y ;o p t i m a l o p e r a t i o n ; l e a k a g ep r e d i c t i o n ; g r a ym o d e l ; g r b fm 。d e l ; a h p ; f u z z y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i i l t e 黟a t i o n i i i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i v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水是生命的源泉,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生存都与水资源密切相关。对 于一个城市来说,供水管网无疑是城市系统的“大动脉”,同时也是城市赖以生 存的设施基础,故又被称作城市系统的“生命线”。一个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是以 管网系统的有效工作为前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供水区域的逐渐扩大,管 网敷设的长度也随之增加,因城市管网普遍都存在老化、腐蚀、损坏等问题,其 漏损程度呈加重趋势。管网漏损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增加成本、造成灾害、 增加基础设施的维护成本,而且会造成停水、交通停滞,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 作受到干扰,造成社会经济利益的损失 】。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供水管网的漏水 量约为2 7 7 m 3 m k m ) ,平均漏失率约为9 7 9 。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漏水量远远 低于我国,如美国为1 o om 3 ( 1 1 虹) ,日本为1 2 5m 3 ( h k m ) 。在某些小城镇地区, 其供水管网的漏失率甚至超过2 0 ,大大超过国家城市管网漏失率的控制标准 ( d n l o o ) ,其中管径部n 1 0 0 0 的 管道长度为1 5 0 0 7 k m ;d n 9 0 庐管径旬n 6 0 0 的管道长度为4 1 0 9 k m ;d n 5 0 0 管 径如n 2 0 0 的管道长度为1 7 7 1 7 1 k m ;管径 占,则f 卜r + 1 , 转至第2 步;( 5 ) 以矿( 尼) 为最优解,则相应的目标函数为g 。 l 迭代次数f :o 0 计算以们,彳,g l 窜 按彳f ”确定碟 计算彳g 7 最优解为以,目标函数为g 7 图3 - 2 测点数给定时测压点优化布置流程 ( f 蟾3 2l a y o u to p 廿m i z i t i o p i - o c e s s ) 3 2 2 测压点优化程序的设计 依据上述给定测点数的优化布置理论及计算过程,运用c + + 语言编制了计 算机选点程序,经优化计算初步选定了1 5 个测压点,又根据实地勘测资料同技 术人员初步选定的测压点进行对比,剔除了不合理的选点,最终确定了1 2 个在 线测压点,测压点分布如图3 3 ( 代表测压点) 。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冬。r 。 o - 。 一j - 。j 图3 - 3 马鞍山市管网测压点分布图 伊i g 3 - 3 d i s t r i b u 饰no fo n l i i i ep 聆s 辄阳d e t e c t i n gp o i i i t so fm a 舳s h a n ) 1 9 ;l 、 一 一 压力l o g g e r 消火栓 消火栓的阀门 图3 - 4 压力i o g g e r 安装示意图 伊i g 3 - 4s k e c hm a po fp 心s s u ei o g g e ri i i s t a u a t i o n ) 表3 3 部分在线测压点压力值( m )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确定了测压点的最终分布后,要进行测压点的实测工作,对于本次压力测试 工作,测压点数目多、读数间隔时间短( 1 0 分钟) 、持续时间长,实测过程中采集 了大量的数据。如此庞大的数据,必须经过数据处理,才能反映各测压点的压力 变化规律、反应整个管网的压力变化情况。数据处理工作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 以时间为横坐标,1 0 分钟为单位,以压力为纵坐标,绘制曲线。这样每 个测压点可以得到3 0 个2 4 小时的压力变化曲线。 ( 2 ) 每个采样点3 0 天的压力变化曲线绘出后,将明显不合理的压力变化曲线 剔除。如:测压点附近发生事故,致使压力突变等。 压力测试数据处理后,得到每个测压点测试时间内每天、每小时的压力变化 曲线。以其中金汇小区的压力为例,其变化曲线见图3 5 至图3 8 。 图3 5 金汇小区每天的压力变化曲线 饵i g 3 - 5d a n yp r e s 辄nv a r i a t i o nc u n r eo fj i i i h u ic o m m u n i t y ) 2 1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 - 6 金汇小区7 月7 日的压力时变化曲线 伊蟾3 - 6 p 心s s u r ev a n a t i o nc u r v eo fj i l l h u ic o m m u n i 坶o n j u l y7 ) 图3 7 金汇小区7 月8 日的压力时变化曲线 伊蟾3 - 7p s s u v a r i a t i o nc u r v eo fj i n h u ic o m m u n i t yo nj u l y8 ) 2 2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 _ 8 金汇小区7 月9 日的压力时变化曲线 伊蟾3 - 8 p 弛s s u 腭v a r i a t ! i o nc u n ,eo fj i l l h u ic o m m u n i 锣。皿j u l y7 ) 图3 - 9 金汇小区7 月1 0 日的压力时变化曲线 ( f 蟾3 - 9 p r e s s u 他v a r i a t i o nc u n ,eo fj i n h u ic o m m u n i t yo nj u l y9 ) 测压点实测工作对管网建模有着重要意义: ( 1 ) 马鞍山市供水管网漏失严重、供水形式复杂、供水管网压力波动幅度大。 结合相应的分析原则,在马鞍山市区选择符合条件的压力测试点后,观测各点的 压力变化规律,以期掌握该地区供水管网实际运行工况; ( 2 ) 用实际所得的节点压力值与管网平差得到的节点压力值进行比较,调整 模型,使实测值和计算值之间的差值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波动,这样就可以使建 立的模型如实地反映马鞍山市供水管网的运行状态; ( 3 ) 了解管网内压力变化规律,是控制管网压力的基础,从而为控制管网漏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损打下基础。 综上可知,为了准确的掌握马鞍山市的供水现状,为了准确的模拟马鞍山的 供水状况,有效的控制管网漏失,研究供水管网的压力变化是十分具有意义的工 作,而压力测试是进行该研究的必要手段。 3 3 马鞍山市供水管网优化调度系统开发 3 3 1 马鞍山市管网模型的建立 接下来的工作是实现城市供水管网水力模型的构建。根据收集到的城市管网 现状资料,以及现场实测所得到的模型参数,联立连续性方程和能量方程。 图3 1 0 马鞍山市管网建模流程图 伊噜3 1 0m o d e l i n gp r o c e s so fm a a n s h a nw a t e rs u p p l yn e t w o r k ) ( 1 ) 基础资料的收集,包括供水系统的静态信息( 管段信息、节点信息、水 源信息、水泵信息、压力、流量监测点信息及地理信息) 和动态信息( 管网总供 水量、各水厂的供水量分配及供水压力、控制阀门的开启度、压力、流量监测点 信息、用户用水量信息及水源的运行调度信息) ; ( 2 ) 将收集到的给水管网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进行录入,包括管网图形和其 他相关图形的图形输入以及管网和其他相关属性信息的数据输入; ( 3 ) 建立模型,添加各类计算模块,包括管道摩阻计算,节点流量计算,漏 失量分配数学模型的计算、供水管网水力平差计算,应用这些专用模块建立管网 的基本方程组; 2 4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实测工作,包括管段摩阻系数,监测点水压,管段流量,大用户流量信 息、水泵特性曲线: ( 5 ) 求解管网基本方程组( 包含压差方程、节点流量平衡等方程) ,进行管网 运行工况仿真计算,求得各管段的流量、流速、水头损失、各节点压力以及各水 源的供水量、供水压等; ( 6 ) 模型校核,将模型模拟计算所得结果与实测监测数据相比较,求得误差。 如误差不符合规定要求,则修改模型,转至步骤( 1 ) ,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满足 要求为止。 3 3 2 管网在线优化调度系统的开发 课题组初期对两级优化调度模型进行开发和研究,是以前期建立的马鞍山供 水管网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这是建立基于漏损控制的供水管网数字化管理 系统的基础和前提工作。 ( 1 ) 利用水厂的s c a d a 系统在线监测各水厂的水压、水量值,捕捉其异常数 据并进行预处理修正,研究适合马鞍山市的用水量预测方法,建立了用水量预测 模型,针对该市时、日、月、年用水量进行预测,预测的用水量值作为管网优化 调度及漏失分析控制的重要模块。 ( 2 ) 分析研究变频泵的调速特性及调速机理,建立定速泵和变频泵并联运行 的两级优化调度模型。依据预测的用水量值,以构建完成的管网微观水力模型为 基础,运用遗传算法对马鞍山市优化调度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同时对管网实际运 行工况约束条件给予了充分考虑,最终建立优化调度模型,可实现供水系统离线 调度、在线调度、开机方案申请及关机方案申请等功能。 ( 3 ) 确定了四项方案评价指标:水量吻合度、压力吻合度、水泵运行效率及 直接电耗,采用这四项评价指标对得出的不同调度方案进行评估,进而对所采用 的优化调度方法的实用性及合理性进行了验证,以期在保证管网流量、压力需求 的前提下,对管网压力进行有效控制,减少漏损并降低电耗,保证供水系统安全 合理地运行。该优化调度系统计算结束后对其结果进行的评估,不但可以反映出 此调度方案是否满足供水系统的流量、压力、漏损控制的需求以及运行电耗状况, 为调度人员的决策管理提供支持,而且可以反映出所建立的调度模型是否准确、 合理,能否同实际管网系统有较好的吻合度。 霄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课题组最终运用v i s u a lc + + 6 0 编制了马鞍山供水系统在线调度运行优化 软件,实现了几大功能模块的系统整合。该软件的计算可以达到要求的精度,目 前工作情况良好。 i i 酬凰瞳【 苗同静扩硅筮助最辘 一 一 图3 1 1 马鞍山市供水优化调度系统主界面 ( f i g 3 一1 1m a i ni i i t e 】f a c eo fo p t i m a lo p e r a 伽ns y s t e mf o rm a a n s h 觚w a t e r 辄p p l yn e 锕o r k ) 戆褥豫i 警嚼瓣j 弼撅臻黔糖黪静嘲沥黪豫褥霹蹶”礴霹碴荔藏努驴彝 曲蒯竺黝麓掣苎螋竺龇唑蚪掣州“疃曼耐丝,2 脚“堂一k 柏椭# 血埘删毗蚺二州蚶胁融目碱蛳施喇嘛蜘蛐蚓躺僦蝴嘲日锄删础眦喇础槲撕咐凶出喇姑嘞枇喇鼬幽咖删妇盔 m m 黜 捌蝴蹴m 删妇嚣:拳, 懑计鼙 :醋打印; ,i 臻藐诼,l 。:。;菇闭 ; 藤一r 万= ;| p “o “”,“”甲。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m 目_ _ _ _ _ _ _ _ 一; l 水厂名称 水氛艉号to l23t5 ,678口1 0l i1 2 ,1 3 “1 5 协1 7t 81 9 2 l 趁 。 1 奎花山醵, 豢簟謦謦謦囊簟謦謦奄謦蠢簟 i 坌花山 罄z ,舔謦謦簟鬈謦謦簟簟謦簟簟簟謦籀簟赣簟謦 全花山 金花山 疆3 , 镰4 , 辕5 , 隧2 , 墟3 , 键4 , 镰5 , 壤6 , 毽1 , 瓿2 , 瓢3 , 罐蕊毯移彩皤罐魄镪唆锄罐馘鹾罐遴诼镦蟛滚镰 謦豢謦誊簟舔謦 图3 - 1 2 马鞍山供水优化调度系统离线调度计算界面 伊蟾3 1 2 i n t e r f a c eo fo 胁ec o m p u t i n go p t i m a lo p e r a t i o ns y s t e mf o rm a a n s h a nw a t e r s u p p l yn e t w o r k ) 2 6 謦魄簟簟诼罐簟魄旗謦谧镶謦簟锈罐铅簟謦诲簟罐簟謦謦避謦铭簟謦謦磐啦罐叠饿謦謦啦罐镦謦锚鹾皤簟黪謦够锈謦谵簟謦謦簟罐谨逾簟簟啦彩镒豢謦够蕾落謦謦謦罐渗謦够謦攀绺镶謦魄謦謦簟够落谚謦簟簟孥罐簟謦镶 謦簟谚鹾谧謦妨罐钮,谨落簟磁簟镓毪辔簟簟謦谶簟落謦姆謦澎罐謦簟铅够魄够 山石石石石石湖溯潮舢籁瓶黼瓶薪黼嬲黼 全童坌金奎全奎全仝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3 4 小结 ( 1 ) 管网的建模是进行在线调度、漏失控制的先决条件。管网模型分为:宏 观模型、微观模型、简化模型。因微观建模适应性好,可以直观地表达整个管网 的内部运行情况,其建模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管网平差及模型校正的过程。 ( 2 ) 压力监测点布设的目的是准确捕获管网的实时供水压力值,并将数据传 输至水厂。因管网拓扑结构复杂,工况存在“不确定性”,某些特殊的供水区域 和节点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因此选点工作宜采用经验选点与计算机选点相结合的 方法。 ( 3 ) 在线调度系统的开发为后期漏失控制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漏失点 定位、漏失预测、漏失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