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本文选择了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和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 为论析对象,从文化和性别角度对当时敏感的妇女问题进行探索与阐发。在飘 和我的安东妮亚中,作家颠覆了传统的女性文学形象,摆脱了伊甸园中那 个依附于亚当的夏娃的影子,成功地塑造了郝思嘉和安东妮亚两个令人过目难 忘的女性形象。在薇拉和玛格丽特的笔下,妇女不再是罪恶的根源,而是一种 美国文化与精神的象征,这意味着美国文化传统出现了转折。这两部小说中的 女性都是自强不息的生活强者,她们独立自主,追求自由而又具有百折不挠的 意志,极富人格魅力。作者以女性的声音从女性的角度对她们进行了讴歌。 本文借鉴文化批评和女性批评的相关理论,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文化 逻辑与性别书写的角度切入,解读和阐释作品中出现的“新型美国女性 形象, 探索女作家隐藏在当时男权制下对转换女性角色的颠覆性思想。但同时指出: 无论是女作者还是女主人公,她们依然没有走出男性文化传统的藩篱。论文突 破以往对女性作者笔下女性人物形象只作思想性格的一般分析的局限,力图达 到对人物所处文化与性别的历史语境作整体理解的高度。 关键词:郝思嘉;安东妮亚;男权制;美国精神;新型美国女性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c h o o s e sm a r g a r e tm i t c h e l l sg o n ew i t ht h e 册n da n dw i l l a c a t h e r sm ya n 幻n ma st h ea n a l y z i n go b j e c t ;i tm a k e s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nt h ep o i n to f v i e wo ft h ec u l t u r ea n ds e x u a ld i s t i n c t i o n i ng o n ew i t ht h ew i n da n dm ya n t o n i a , b o t ht h ew r i t e r sh a db r o k e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f e m i n i n el i t e r a r yf i g u r ea n df r e eh e r s e l f f r o mt h es h a d o wo fe v et h a ta t t a c h e dt oa d a mi nt h eg a r d e no fe d e n n l e yh a d s u c c e s s f u l l yp o r t r a y e ds c a r l e t ta n d a n t o n i aa st w ou n f o r g e t t a b l ef e m i n i n ei m a g e s i n w i l l aa n dm a r g a r e t sw r i t i n g ,w o m a ni sn ol o n g e rt h ee v i lr o o t ,b u tak i n do fs y m b o l a m e r i c a nc u l t u r ea n ds p i r i t ,t h i sm e a n st h et r a n s i t i o no fa m e r i c a nc u l t u r et r a d i t i o n i nt h e s et w on o v e l s t h eh e r o i n ea r et h e i rl i v e s m a s t e r sw h os t r i v e dc o n s t a n t l yf o r s e l f - i m p r o v e m e n t t h e ym a i n t a i n e di n d e p e n d e n c ea n dk e p tt h ei n i t i a t i v e ,f r e ea n d i n d o m i t a b l ew i l lw i t hr i c hp e r s o n a l i t yc h a r m t h ea u t h o rh a sc a r r i e do nt h ee u l o g y b yf e m i n i n es o u n df r o mf e m i n i n ea n g l et ot h e m t h et h e s i sd r a w sl e s s o n sf r o m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t h e o r i e sw h i c ht h ec u l t u r a l c r i t i c i s ma n dt h ef e m a l ec r i t i c i z e ,u s e st h em e t h o do ft e x ta n a l y s i s ,i tk e e p st ot h e p o i n tf r o mt h ec u l t u r a ll o g i ca n dt h es e xw r i t i n ga n g l e ,m a k e s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 t h a t p r e s e n t st h ei m a g eo f t h e n e wa m e r i c a nf e m a l e ”,a n de x p l o r e st h ew o m e n s s u b v e r s i v et h o u g h tt h a th i d eu n d e rt h ep a t r i a r c h ya tt h a tt i m e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 a l s op o i n t so u t :r e g a r d l e s so fb e i n gt h ea u t h o r e s so rt h eh e r o i n e ,t h e yh a v es t i l ln o t g o n eo u tt h ef e n c eo ft h em a s c u l i n ec u l t u r a lt r a d i t i o n t h e t h e s i sb r e a k t h r o u g h f o r m e r l yl i m i t a t i o no ft h eg e n e r a la n a l y s i st ot h ef e m i n i n ec h a r a c t e r s i m a g ei n f e m i n i n ea u t h o r s w r i t i n g i tt r i e sh a r dt oa c h i e v et om a k et h ew h o l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l o c a t i n gc u l t u r ea n dt h es e x u a lh i s t o r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y i 弛蚰 ( 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t e r a t u r e ) d i r e c t e db yp r o f l a i - q i a n y u k e yw o r d s :s c a r l e t t ;a n t o n i a ;p a t r i a r c h y ;a m e r i c a ns p i r i t ;t h en e wa m e r i c a n f e m a l e l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一瑚闸期:州年胗月矽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 嚣= 乎呵o = :簪彳 签字日期:w 叼年j 月习日 签字日期: 矽晦协月幻日 7 | 第1 章引言 第1 章引言 玛格丽特米切尔( m a r g a r e tm i t c h e l l ,1 9 0 0 一1 9 4 9 ) 是美国现代文学 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她以一部小说创造了世界 文学的神话,这部小说就是飘。自从1 9 3 6 年出版以来,飘就备受世人 瞩目,并且成了美国文学史上最畅销的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出版后第二年即获 得普利策奖金,1 9 3 9 年被拍为电影,成为好莱坞电影史上一部经典之作,经久 不衰。作为第一部从南方女性角度来叙述美国内战的小说,米切尔着重描写了 处在后方的妇女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作者曾经说过,假如这部小说有 一个主题的话,那么它的主题就是生存。米切尔相信女性凭借个人力量能在艰 难时世中生存下去,女性有战胜困难的巨大潜能,“没有男人帮助,女人照样什 么事都干得成。 她笔下的女主人公郝思嘉被塑造成一个兼具坚强毅力和勇敢 精神的女性,凛然面对严酷的现实,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薇拉凯瑟( w il l ac a t h e r ,1 8 7 3 1 9 4 7 ) 是2 0 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女 作家,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精神的女作家。她以饱 蘸深情的笔触和优美的抒情手法,从各个侧面描写1 9 世纪末美国中西部开拓者 顽强的创业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刚毅性格,歌颂他们的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因 此,她被著名评论家麦盖斯马尔誉为“物质文明过程中的精神美的捍卫者”。 在其代表作我的安东妮亚中,凯瑟讲述了一位波希米亚妇女在中西部的内 布拉斯加大草原艰苦奋斗几十年,虽遭际不幸却仍不失生活信心,最终建立起 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农场与和谐美满的大家庭这样一个动人故事,栩栩如生地描 绘了两代移民艰苦卓绝的拓荒生活。正像她幼年的邻居吉姆所说的:“很多妇女 保留了她所失去的一切,可是她们内心的光彩消逝了。安东妮亚则不管失去了 什么,她生命之火没有熄灭。 安东妮亚靠着坚韧的内在力量,凭着百折不挠 的勇气艰难地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 应该说,飘和我的安东妮亚两部作品都是描写女性的,而且都塑造了 有别于在她们以前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玛格丽特米切尔和薇拉凯瑟所 处的时期正值美国男权文化统治下的社会推崇“真正的女性”的传统道德标准 之时,其信条的中心点就是要把妇女禁锢于家庭之中,扮演社会所规定的女儿、 。(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译林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7 3 8 页 o ( 美) 凯瑟( w i l l ac a t h e r ) 著,周微林译,我的安东妮亚,1 9 9 8 年版,第2 l l 页 l 第l 章引言 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并以这种无形的枷锁,阻碍妇女的人性发展。女性,尤其 是中产阶级女性,被认为是软弱无能的,是应该依赖和倚仗男性的庇护的。所 以当时的男性作家中的绝大多数人在创作中都是倾向于以男性的文化标准塑造 自己的女性角色形象,在创作中赋予女性被动的、附庸的性角色地位。这种女 性形象自古以来,根深蒂固。早在十八世纪,卢梭的爱弥儿里就强调女性 “应当态度谦逊、举止谨慎,而且还略略含羞人们相信:女性不仅在身体上 弱于男性,而且思想上、理智上均处于劣势。女性在本质上是消极、被动、屈 服的。卢梭说“既然女性生来就处于隶属他人的地位,所以女孩子们也会懂得 她们是应当服从别人的 。卢梭毋庸置疑的语气证明,他的观点代表了当时社 会的共识。这种观点到十九世纪仍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女性在英美小说中仍然 常常以受害者或大家闺秀的软弱形象出现,她们完全依赖于男性,受控于男性, 而且往往成为男性摧残和奴役的牺牲品;男性在边疆和海洋驰骋,在商界和政 界发挥才干,妇女的天地则只有家庭,她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开发边疆、航海 捕鲸,以及竞争激励的商业活动。事实上,直到2 0 世纪7 0 年代,人们仍然认 为:只有男性作家从男性视角描绘人生经历的作品才具有普遍意义,而这种作 品的普遍性成为作品是否“优秀”的重要批评标准。 妇女问题是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重大文化议题之一,许多渴望建立男女 平等关系的女作家开始拿出手中的笔,试图发出女性的声音。玛格丽特米切 尔和薇拉凯瑟就是其中的两位先行者。她们对女性的命运给予很大的关注, 并将妇女问题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在颇具自传性的小说飘和我的安东妮 亚中,两位女作家背离了传统男性作品的创作模式和道德标准,刻画了两位 通过自立自强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新女性_ 郝思嘉和安东妮亚:她们对所面临 的问题提供的解决途径,不是临阵逃脱,而是勇敢面对,她们在充满社会偏见、 男性歧视和艰难困苦的生活面前表现出令人钦佩的勇气。 虽然由于受到男权制的影响,两位女作家还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对男权 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女性意识的迷失。但玛格丽特米切尔和薇拉凯瑟这两位 新女性妇女作家为动摇和解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书写妇女自己的 故事,创作妇女t l 己的文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她们颠覆了传统文学中渗透着 男性偏见的女性形象,大胆塑造了敢于向传统社会观念挑战的新女性。 o ( 法) 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 9 7 8 ,第5 2 2 页 o ( 法) 卢梭著,李半沤译,爱弥儿,商务印书馆,1 9 7 8 ,第5 4 7 页 2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美国虽是一个新兴国家,但其道德观念无疑深受曾长期统治他们的英国的 影响。尤其在美国南方的复杂社会中,人们依然有很强的种族、阶级观念,男 权仍是毫不动摇地占主导地位。从圣经开始,人们就接触了大量关于妇女 必须服从男人的故事和言论。长久以来,人们心中对于一个有地位的,值得尊 重的好女人有着诸多要求,她必须贞洁,温顺,贤淑可爱,恪守妇道,会操持 家务,生养孩子,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严厉谴责和惩罚。罗森伯格曾总结道: “1 9 世纪的美国社会只为女人提供了一种得到社会尊重和接受的角色贤妻 良母角色,一种要求她们不断自我牺牲、一心满足他人的角色。这样一来,不 论处于什么心理状态和知识层次的女人都不得不极力使自己符合这个规定的角 色。 的确,在飘和我的安东妮亚之前的美国文学作品中,作家们( 尤 其是男作家) 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神话,而且经久不衰。但随着时代的进步, 一些有思想的女性逐渐开始意识到了这种社会现象的不合理性,并通过各种方 式试图发出一些女性的声音。“女性意识与男权文化的冲突是2 0 世纪西方女性 文学的重要题材,许多女作家都描写了自立的女性与男权文化的冲突以及女性 的失败 。 在如此沉重的压制下,作为冲突的失败者,女性被迫沉默顺从,失 去了作为言说主体的话语权。作为在当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的群体,米切尔和 薇拉也据实描述了女性在求生存时的艰辛和痛苦。不同的是,这两位作家分别 塑造了两位敢于面对现实,坚强不屈的女性形象:经过了战争洗礼的郝思嘉, 以及在荒野中顽强生存下来的安东妮亚。她们是颠覆传统女性形象的“新型美 国女性 ,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精神 发出的耀眼光芒。 s m i t hr d i s o r d e r l yc o n d u c t ? h s i o no f g e n d e ri nv i c t o r i a na m e r i c a m n e wy o r k :o x f o r d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9 8 5 ,p 213 圆王晓英,简论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外国文学研究,2 0 0 3 年第l 期,第1 3 1 1 3 5 页 3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2 1 乱世佳人郝思嘉 毋庸置疑,飘是一部有关战争的小说,尽管米切尔没有把着眼点放在战 场上。但是,如果我们要理解郝思嘉这个人物,就一定不能抛开她所处的时代 背景美国南北战争。1 9 世纪中叶,美国北部自由劳动制度与南部奴隶制度 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1 8 6 1 年4 月,南北战争正式爆发。但是, 无论是从顺应社会时代的发展来讲,还是从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来说,南方都 注定了要战败的结局。南北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 争,共死亡6 0 万人,超过美国后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总和。但这 次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奠定了基础。 小说飘就是以这场残酷的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在后方家里的妇女 饱受战乱之苦的体验和感受,从战争伊始对战争怀有的崇敬心理、对战争全然 的支持,到因战争而带来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不得不屈服于失败的命运以及战 后支离破碎的生活。米切尔着力塑造了一个在生存困境中顽强拼搏的女性 郝思嘉。郝思嘉从小就生活在南方,是一个大种植园主的女儿,直到战争爆发, 她一直都是顺顺利利的。战前的郝思嘉只是热衷于舞会和引人注目的漂亮衣服, 迷恋骑马及穿梭于众多男子之间。她总能成为各种聚会的中心,以为自己可以 得到想得到的一切。郝思嘉对现实不闻不问,当汤家两兄弟谈论起战争时,她 就显出不耐烦的样子。尽管天真的郝思嘉认为战争与女人无关,但是她平稳的 生活之路终究是要被战争打乱的。 战争和灾难这两个词总是连在一起的。在美国南方,即使是并不支持南部 邦联的州,战争也与他们如影随形。战争几乎让所有家庭都残缺不全,失去儿 子、兄弟、父亲、情人抑或是丈夫。战争使“肥沃的良田变成荒野、马匹和牛 群被盗、房屋被烧毁、老人和小伙子们被拖去蹲监狱以及妇女和儿童被赶出来 挨冻受饿 ,南部邦联由于受封锁,外面的物资进不来,里面的棉花卖不出去, 物价上涨,食品供给严重不足。许多家庭的餐桌上已经见不到肉了,白面包也 成了奢侈品,更别说美丽舒适的服饰了。南方人民只能靠偷闯封锁线的投机商 不时地偷运进来的货物改善生活,同时还得承受他们哄抬起来的物价。“希礼写 。(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译林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0 3 页 4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信时说过,战争不是什么光荣的事,而是污秽和痛苦。 唧 应该说,战争带给后方的苦难和战争本身的苦难郝思嘉都经历了。物资匮 乏,物价飞涨,生活动荡不宁,她和其他留在后方的女性一样,义务参加了救 护队。恶臭的气味,萦绕不去的苍蝇,没完没了的伤病战士,血污,腐烂的肌 肉,一段一段被截去的肢体,一批一批呻吟着死去的战士这就是她的日常 生活。而且,在等待媚兰生孩子的过程中,她还亲身经历了战争。“震耳欲聋的 爆炸声一阵接一阵,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狱,满是噪音、火焰,连大地也在震动。 一团团火花迸向天空,再慢慢地、散漫地、穿过血红色的烟雾云团散落下来。 恐惧迅速流遍了她全身的血管,就像她刚才看到的火焰迅速蔓延开来一样,她 就像个小孩一样,害怕极了,只想把头埋在妈妈的腿上,闭上眼睛不看这情景。 在冒险逃回塔拉的路上,郝思嘉就没见过一个活人或是活着的动物。死人死 马还有死骡子,就躺在路边,尸体肿胀,苍蝇成堆。空气中充满了死亡的味道, 恐惧的郝思嘉恨透了这种战争的味道。 这场战争不仅夺走了很多男人的生命,也使后方的女性痛苦不堪:失去亲 人的痛楚,失去家庭的支柱,失去未来的希望。思嘉曾经追问:“我可没有发动 这场战争”,但为什么战争的苦难还是同样落到了无辜的人们头上? 女性既没有 权力决定要什么,也没有权力拒绝什么,她们只能以第二性的身份,接受这个 由男性主宰的社会给予她们的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现实。郝思嘉度过了粮食 匮乏的日子、完成了强迫自己去履行护理伤员那令人恶心的职责、克服了死亡 的恐惧以及捱过了几个月贫困难当的时间。她努力地在乱世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不像其她女性那样因为战争的到来而对人生感到绝望。从对郝思嘉在战争中的 不幸经历的细腻描写,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对女性在由男性引发的灾难中被动 地承担一切痛苦是深感同情和愤慨的,对郝思嘉在困难面前不畏艰险勇敢进取 的精神是极为赞赏的,在这些地方,作家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女性主义思想, 她对郝思嘉身上表现出来的主体性、自主性与创造性给予了热情的讴歌,立场 鲜明地维护了女性的生存自主权。 ( 美) 玛格h i ! 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译林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3 8 2 页 窜( 美) 玛格日面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译林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4 4 6 页 5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2 2 荒野征服者安东妮亚 美国是一个移民之国。这个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东部自然条件相 对优越的地区开发较早,早期移民已经捷足先登。而当美国国会于1 8 5 4 年通过 堪萨斯一内布拉加法案以后,那一带广袤的草原就开始对拓荒者开放,为了寻 求出路的新移民阔别故土,远涉重洋来到西部,成为艰苦的拓荒者。许多美国 人带着对新的机遇的憧憬和对成功的渴望加人开发西部的大军。在开发西部的 漫长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其他群体很少经历过的艰难险阻,成为荒野征服者, 安东妮亚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安东妮亚的母亲总是说:“美国大大 的国家,很多的钱,很多的土地给我的儿子,很多的丈夫给我的女儿。 但西 部荒野艰辛的生活,恶劣的气候和居住条件使得对美国充满幻想的早期移民们 不知所措,他们遭遇到各种各样无法摆脱的灾难。我的安东妮亚中吉姆描述 了他刚到内布拉斯加大草原时所见的情形:“什么也没有,只有土地我感到 仿佛人世已经被我们丢弃在后面,我们越过了人世的边缘,在人世之外了 在那样的苍天和那样的大地之间,我感到我已经被一笔勾销了。”所以在大草 原上土地才是主人,它一出场就对那些想要定居和开荒的人们极不友好,它似 乎想要彻底地击败那些与荒野作斗争的拓荒者。移民中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有 手工业者,有商人,甚至还有艺术家,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农业一无所知,根本 无法在荒野中生存下去。安东妮亚的父亲是一个仍然想保留欧洲文明传统的老 人,他努力保持洁净,热爱音乐。这些行为与荒野是完全格格不入的,最终他 在绝望中自杀而亡。在作家笔下,土地成为真正的生存的载体,成为赋予和创 造生命的母亲。只有征服了土地,人才能与自然和谐地相处。只有那些了解这 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的人才能在西部荒野中扎根,才能成为它的主人。因此, 在西部大草原上,人所追求的自然状态也就是人与土地融为一体,土地与人始 终如一的和谐一致。 凯瑟的代表作啊,拓荒者! 和我的安东妮亚都选择了女性作为主人 公,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她们的母性与土地有着共同之处。在西部荒凉的原 野中,土地是人唯一可以依赖的生存资本,是自然赋予人类的最美的礼物。安 东妮亚少年时代跟随父母从遥远的中欧波希米亚平原来到了陌生的内布拉斯加 。( 美) 凯瑟( w i l l ac a t h e r ) 著,周微林译,我的安东妮亚,1 9 9 8 年版,第5 9 页 。( 美) 凯瑟( w i u ac a t h e r ) 著,周微林译,我的安东妮亚,1 9 9 8 年版,第9 页 6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大草原,造物主赐给了她美丽的外貌,纯洁的天性,真诚的笑脸,她的这些美 好品质,使得她人见人爱。而且她有一种快乐的天性,尽管家中生活艰辛,她 总是轻松愉快。然而十年不见的暴风雪和父亲的自杀身亡,使得拮据的生活更 加艰难,安东妮亚不得不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她像男人一样,扶着犁, 吆喝着牲口,领口敞开,在地里干活,常常是汗流浃背,颈前和胸口糊满了灰 尘。尽管生活如此艰辛,然而她依旧充满着乐观与自信,她并不在乎别人的眼 光,她只希望自己能为家庭承担苦难。“嗨,我喜欢到外面来干活,不喜欢在屋 子里干! 她常常这样欢天喜地地唱着。“我才不在乎你奶奶说的在外面干活会 使我变得像男人一样,我就是喜欢像个男子汉。 假如小说仅仅停留在对安东 妮亚有些同情的描写上,那么它的作用只能是使人伤感的、低沉的,而不能激 起人们精神上的昂扬。作者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避免了这一点,她笔下的安东 妮亚并没有消极、悲哀、沉沦,相反她却在贫穷屈辱中振作起来,经过2 9 年的 困难生活,她依然充满着乐观精神,依然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凯瑟的笔下,安东妮亚等拓荒女与土地之间有着一种独特、甚至神秘的 关系,她们既征服土地,又依恋土地;既开拓土地,又开拓自己的生活,从土 地中吸取了力量和勇气。她们是大地的肉体化身,至此她们也就是自然力量的 歌者,她们已经和自然融为了一体。土地是她们成功的起点,也是她们最后的 归宿。安东妮亚说:“我在城市里总感到痛苦,我会寂寞得死去,我喜欢住在每 一堆谷物,每一棵树我都熟悉,每一寸土地都是亲切友好的地方。我要生活在 这里,死在这里。凯利长老说,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所作为,我知道我要做些 什么。 当2 0 年后,吉姆终于去拜访安东妮亚时,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高大 强壮、皮肤黝黑的女人。岁月虽在她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皱纹,但生命之火却 永不熄灭,于是吉姆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难怪她的儿子们站在那里又高又大, 腰杆笔挺,她就是生命的一个丰富的矿藏,犹如那古老原始的民族的创始者一 样。 安东妮亚最完整地体现了凯瑟心目中真正拓荒者的形象。她象土地一样纯 朴,也象土地一样永恒。在遭遇到生活的一连串打击之下,她没有消极、悲哀、 沉沦,相反地她却在贫穷屈辱中振作起来,经过2 0 年的苦难生活,她依然充 。( 美) 凯瑟( w i l l a c a t h e r ) 著,周微林译,我的安东妮亚,1 9 9 8 年版,第8 9 页 o ( 美) 凯瑟( w i l l a c a t h c r ) 著,周微林译,我的安东妮弧,1 9 9 8 年版,第2 0 3 页 国( 美) 凯瑟( w i l l ac a t h e r ) 著,周微林译,我的安东妮亚,1 9 9 8 年版,第2 2 2 页 7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满着乐观精神,依然孕育着旺盛的生命力。同不谙农事、生性懦弱、意志不坚 的库扎克结婚后,安东妮亚执着地带领家人经过1 0 年艰辛开垦,终于在内布 拉斯加荒原上建立起一个繁荣富有的农场。此外,由于安东妮亚的非凡母性特 质,她还拥有一个大家庭,光儿女就有十一个。安东妮亚的形象占据了这幅开 发西部历史画卷的中心,她那热情、期待的目光望着远方,健壮、丰满的身躯 充满了活力,标示着对未来的信心。凯瑟用明朗的色彩表明,西部的物质文明 就是靠这样的精神力量创建起来的。在开垦美国西部的过程中,安东妮亚是其 中的杰出女性代表之一,成为一名成功的荒野征服者1 2 3 “新型女性”体现的美国精神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的国家。美国也因其多种族、多民 族和多元文化的特点,被世人称为“大熔炉 、“大拼盘 ,尽管如此,美国社会 在短暂的时间里仍然形成了其特定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其一定民族性格的形 成和发展与美国西部的开发及西进运动密切相关。“在建设美国的历史中,近百 年的西进运动造就了美国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边疆传统在1 9 世纪末已逐 步凝聚成永恒的“美国精神,“西部 观念成为美国人承担本民族使命的一种 精神支柱。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逐步铸就了美国精神的形成。在西进运动 中,拓殖者逐渐形成了开拓进取、勇敢冒险的精神,一种务实乐观的生活态度、 以及大胆创新、崇尚个人奋斗的个人主义思想,一种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 精神。所有这些都塑造和强化了美利坚民族性格。西进运动“孕育出长期影响 美国社会和美国人性格的一系列因素。 虽然很难界定“美国精神”的全部含 义,但大多数人认为它主要包括积极乐观、相信未来;勤劳勇敢、百折不挠; 自由独立、敢于创新等方面。在十九世纪,这种美国精神都是表现在男人身上, 而与完全依附在男性身上的女性是不相干的。但我们看到在米切尔和凯瑟的笔 下,美国精神在郝思嘉和安东妮亚这两个处于美国南方转型时期的女性身上表 现得淋漓尽致,产生了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 。曹瑞臣,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美国民族主义的历史轨迹,世界民族2 0 0 4 年第3 期,第2 0 页 滕藤,大熔炉的强音:美国百年强国历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8 ,第6 7 页 8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犁美国女性 2 3 1 追求自由与独立 追求自由和独立是美国人民从新英格兰时期就开始孕育的民族性格之。 这一点不仅表现在美国男性身上,在郝思嘉和安东妮亚身上也显现无疑。郝思 嘉和安东妮亚身上表现出来的自由独立的人格、坚强的性格、现实的人生态度 以及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的精神都让我们啧啧称赞。她们在社会大动荡中的一 系列反常行为超越了社会对妇女的定位,表现了自我意识的张扬,这实际上就 是对男权社会道德模式的一种挑战,同时,也体现了妇女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 重和珍惜,体现了经济社会中人的价值和美国独立自由精神的真正内涵,发出 了耀眼的女性光芒,展现了女性的勇气和魄力。 女性得到自由和独立的前提在于经济的独立。南北战争如一股狂啸怒吼的 龙卷风,将郝思嘉的世界彻底改变。田园荒芜,母亲去世,父亲发疯,两个妹 妹病在床上,陶乐庄园的奴隶逃跑。面对这种困境,“思嘉再也不能像孩子样 躺下来,躲在她父亲的屋顶下,有妈妈的爱象一床鸭绒被一样紧裹着她,保护 着她。可现在的她再也没有别的路口可以使她走出已经到达的这条死路。没有 人可以卸下她的负担,放在自己肩上。她父亲老了,茫然不知所措;妹妹在生 病,媚兰又虚又弱,黑人们像孩子一样忠诚地看着她,依附着她的裙裾,知道 埃伦的女儿会像埃伦一贯所做的那样,成为她们的避难所。就这样,郝思嘉 成了一家之主,她驾着马车,满身尘土,奔走在荒野上。她开始干着挤奶、劈 柴、种菜等粗活,每天为了寻找食物而操心。孤独和身心的疲惫虽时时袭击着 她,她却从未有过退却的念头;面对重重困难和障碍,她坚信靠自己的毅力能 解决生平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切问题;她时刻告诫自己:没有回头路可走,必 须勇往直前。“她头抬得高高的,但那种意味着年轻、美丽和潜在的温柔的神情 却从她的脸上永远永远消失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死去的已经死去。过去那种 慵懒的豪华生活也已逝去,一去而不复返。思嘉把重重的篮子挎到手臂上,她 也已经下定决心,确定了自己的生活方向。 圆正在经历苦难的郝思嘉认识到, 在人生起落之中,要生存下去,而且还要生存得好,坚强和信心是不可缺少的 因素。她说“我有许多女人所没有的东西,我有这个十分坚定的心 。思嘉的行 为方式既源于她内心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性格,也取决于她相对独立的观念。思 o (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荚华译,飘,译林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4 9 7 页 。(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译林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5 0 8 页 9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嘉没有因环境的恶劣和女人只能是做男人的附庸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消沉、沦 落。迫于生存的压力,她违心地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商人弗兰克。按照亚 特兰大传统的思维,嫁给弗兰克后的郝思嘉应该安分守己,让开店的弗兰克养 活自己,自己在家里当个相夫教子的太太。当她发现弗兰克并不擅长经营时, 她闪过令人震惊的念头: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料理生意上的事,甚至比男人 料理得还好。好强的郝思嘉决定自己要像男人一样赚钱,属于她自己的钱,不 用向任何男人要钱,也不依赖任何男人。所以她借钱买下一家锯木厂,亲自经 营锯木厂,并且挤垮了同行中的男性竞争对手,成了木材行业里的佼佼者。这 个举动不仅表现出了郝思嘉的独立个性,也使她成功脱离了男性的经济控制。 郝思嘉明白:如果在经济上依赖男性的话,女性永远不可能做自己的主人! 郝思嘉追求自由和独立还体现在她对本阶层道德规范的蔑视,对现实清醒 的认识上。其实,从小郝思嘉就不是一个肯任意让人摆弄的乖娃娃,处处跟恪 守传统信条的母亲和嬷嬷作对,不把大家闺秀的生活准则放在眼里。当嬷嬷告 诫她:“男人需要的就是胆小得像耗子一般、胃口又像小鸟一样、一点儿见识也 没有的姑娘。如果一位先生怀疑哪位小姐见识比她多的话,他是不会想跟她结 婚的 郝思嘉不服气地说:“总有一天,我要做所有我想做的事,说我想要说的 话,就算别人不喜欢,我也不会在乎的。”这真有点“不自由勿宁死”的精神。 经过战争洗礼的思嘉清楚地看到:昔日的辉煌己随着南方的沦陷而失去,旧的 上等人的自尊心和价值观念并不能让她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充实富足。郝思嘉, 虽然也出身奴隶主家庭,但当那个旧世界崩溃的时候,她不为过去的时代痛哭, 能够跳出旧时代的圈子,勇敢地向前走。她说:“我决不回顾已往 ,“谁是能够 担着一担使人悲痛的记忆前进的呢? 本着这种“向前看 的思想,她很快适 应了“生存竞争”优胜劣汰 的社会。她学会了开工厂,做生意,学会了唯利 是图,不择手段。为了能赚取更多的钱,她毫不顾忌那种以为女人应该是无知、 无识、不能有自己意见的上流社会的传统观念:她自作主张买下锯木厂,拒不 交给丈夫而是抛头露面亲自经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她不顾非议和北方佬 做着买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又一次不顾众人的非议,排除种种阻碍雇犯 人到工厂来做工。这一系列行为已颇有些离经叛道的意味,但她自己非常坦然 地走着这条路,根本不理会别人异样的眼光和愤怒的指责。她以非凡的勇气面 。(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译林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9 8 页 1 0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对来自保守势力的种种侮辱、胁迫和打击,以她特有的机敏和果断,以一个接 个骇世惊俗的行动,不断地使自己适应新的时代和社会。 郝思嘉追求自由和独立还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上。郝思嘉一直是自己婚姻 的主宰,她大胆追求自己的所爱,没有哪位男性能控制得了她。她的爱情道路 可谓非常的坎坷,但她却从不放弃,执着地追求着她的所爱,不管结果怎样她 都无怨无悔,这也是她最值得人们欣赏的一面。她一生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嫁 过三个丈夫,虽然最终也没能得到她所爱的阿希礼,但这种在爱情中积极主动, 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忠于自我的情感的行为,使我们看到了新女性的光辉。 郝思嘉向我们展示了l e l 南方女性所没有的勇气和魄力,显示了追求自由和独立 的精神。 在郝思嘉的身上,女性自我独立意识已经被唤醒,并逐渐膨胀。她声称: “我相信女人用不着男人帮忙也能完成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除非生孩子。”郝思 嘉完成了从南方淑女向资产阶级妇女的转变,女性的生活空间从狭小的家庭生 活开始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拓展,向男权社会提出了挑战,争得女性更大的活 动空间,而这正是郝思嘉作为一个美国新型女性的体现。 凯瑟笔下的女主角安东妮亚热爱生活,追求自由与独立,走过了一条曲折 坎坷的生活道路。家庭困境迫使她过早地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十年不遇的暴 风雪和她父亲自杀身亡等天灾人祸同时降临,对安东妮亚的打击相当之大。而 作为家中的长女,她顽强地承受着生活的磨难与考验,与家人一起挑起了生活 的重担。安东妮亚打破了妇女只能围着锅台转的枷锁,迈出了家门,与男人们 一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甚至干得比男人还出色。她喜欢自己像个男子汉, 与男性站在同一地平线上参与生活,可以独立地承担生存的危机。安东妮亚学 习英语,帮助她的家庭生存了下来。她学习美国人操持家务的方式以适应未来 的家庭生活。她可以同时肩负着养家与持家的双重任务,并在自己的生活中起 着主导作用,靠自己的劳动拥有了财产,也拥有了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获得 了经济与精神的双重独立,从而不仅成为自己家庭的支柱,而且作为掌握了自 己命运的独立的个人而生活在家庭与社会当中。这样的安东妮亚根本不需要靠 男人,完全得到了经济上的独立。 安东妮亚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但是比物质上的富有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 独立和自由。安东妮亚最先在哈林家帮工,这是一个和睦、快乐、幸福的家庭。 女主人和孩子都喜欢她,她感到这个家“赛如天堂”,“她的思想也似乎从未离 l l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开过这个小小的王国”,然而,舞蹈班子的到来,打破了安东妮亚平静的生活。 她着魔般地迷上了跳舞,跳舞使她得以尽情地展示自己青春的光彩和潜藏着的 才华。她很快成为小伙子们注目的中心,姑娘们中的白雪公主。安东妮亚个人 的价值在范尼家得到承认,自由自在的天性在舞会充分释放。所有这些,对一 个十七八岁、体味过太多生活苦涩的姑娘来说,是多么宝贵,多么难得啊。当 雇主哈林先生要求安东妮亚的行为举止和其他妇女一样,并禁止她去跳舞时, 富有主见,不甘就范于人家摆布的安东妮亚情愿离开那个曾经给过她快乐的家, 也不愿意委曲求全地生活在斥责与冲突之中。“不再到帐篷去? 我一分钟也不想 这样! 我的亲阿爸都不能阻止我! 在我的工作之外,哈林先生不是我的老板。 我也不能抛弃我的朋友们。,那么,我就走好了,哈林太太,像我这样的 女孩,已经到了能快活就尽情快活的时候,可能明年不会有帐篷来。我想我也 要像那些姑娘们一样去放肆地玩一玩。 这就是她的独立宣言,一个个性鲜明、 追求自由的安东妮亚跃然纸上。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她后来被看起来是愚 蠢透顶的行为:不听别人劝阻,走进臭名昭著的卡特先生家帮工。其实这并非 是安东妮亚走投无路的鲁莽之举,更非贪图活轻、工资高的客观条件的诱惑, 而是由她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精神决定的。 2 3 2 勇于面对现实、坚韧不拔的精神 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家,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几乎每一个居住在美国的人, 不是本人是移民,就是移民的后裔。美国1 7 7 6 年建国以后,成千上万的人背井 离乡来到这片陌生的大陆。就是他们,创造了美国人这种勇于面对现实、坚忍 不拔的精神。向西部挺进的移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在这个大规模自由移 民的“西进运动 中,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迁往西部。美国西部的开发在某种 程度上是一场充满挑战的群众性冒险运动。正如特纳所说,“封锁去路的莽莽森 林,峭然耸立的层峦迭峰,杳无人烟,荒草丛生的草原,寸草不生,一望无垠 的荒原,还有干燥的沙漠,骠悍的蛮族,所有这些都是必须加以征服的。 圆面 对资金缺乏、自然灾害、孤独隔离的困境,他们没有气馁,坚韧不拔,闯过 了一道道的难关,在荒芜的大草原上建起了美丽的家园。开发西部的过程就是 与大自然,与险恶的生存环境进行斗争的过程,而正是在这一搏斗过程中塑造 o ( 美) 凯瑟( w i l l ac a t h e r ) 著,周微林译,我的安东妮亚,1 9 9 8 年版,第1 3 2 页 。( 美) 卡尔金斯著,王岱等译,美国扩张与发展史话,人民出版社,1 9 8 4 ,第l l 页 1 2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了美国人勇于面对现实、坚忍不拔的精神。无论是在郝思嘉还是安东妮亚的身 上我们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种“新型女性”身上那种坚忍不拔、顽强拼搏、 努力改变自己生存处境的精神。 战争中及战争后的郝思嘉处在极度贫困的境地,那种恶劣的环境培养了她 敢于正视现实,坚忍不拔的性格特征。由于战争,南方的经济瓦解了,它的 文明和道德风俗也随之土崩瓦解,失去了原先的约束作用。内战后,面对母亲 去世、父亲呆痴、妹妹生病、缺衣少食、黑人逃跑、没有经济来源的困境,郝 思嘉毫不畏惧,毫不退缩,迅速摒弃了贵族小姐的娇气,在严峻的生活面前成 长起来。她不再保持贵族小姐的风度,迅速地、不自觉地改变了自己,为的是 能在一个全新的世界中生存下去。她责无旁贷地充当了一家之主,脱尽昔日千 金小姐的娇柔,焕发出浑身的才干,率领所剩无几的一家主仆,重振家业! 为 了生活,为了挽救她的陶乐,她干着摘棉花、挤牛奶、劈柴、种菜等粗活,每 天为寻找食物而操心。为了保住陶乐这个家,她曾为扑灭大火而出生入死,为 保护家财而枪杀了前来劫掠的逃兵;为了捞到三百块地产税款,保住陶乐这片 土地,她勇敢地走进亚特兰大寻找出路,她先去探监哄骗瑞德,后又夺走了妹 妹的未婚夫;为了多赚钱,她开办了锯木厂,并为了锯木厂的生意,采用欺诈 手段,以次充好,她甚至雇用在押犯以便获得便宜的劳动力。这时的郝思嘉正 如她自己所说“已不是一个女人了 ,简直比一个强有力的男人还有气魄,有能 耐。在那个年代,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对男人的意见只能表示赞同,即使 女人很聪明,也要表现得像傻瓜。那个时代的南方男人欣赏的是小鸟依人般的 女人,女人抛头露面挣钱养家被认为是男人的耻辱,而郝思嘉竟然比大多数男 人还要能干、还要成功,因此,她的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地遭到南方上层社会的 排斥。然而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郝思嘉从不哀叹过去,总是奋力拼搏的个性 是值得称道的。 郝思嘉的一生都在追寻着一件东西:金钱。南北战争将郝思嘉的安乐生活 全部改变,让她觉得痛苦无比。但勇敢的郝思嘉无法用一种漠不关心的释然态 度去扫视那一片废墟的世界:“她不打算一辈子受穷,也不打算坐下来,耐心地 等待奇迹来助她一臂之力。她要冲向生活,在生活中得到她能得到的。当她 瞅准“金钱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时,立即义无反顾地投身城市金钱经济 ( 美) 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李美华译,飘,译林i i 版社,2 0 0 0 年版,第7 2 7 页 第2 章打破传统的新型美国女性 的生活中。她想尽办法借钱,买下锯木厂并疯狂扩张,同时又经营店铺;她身 带保镖四处奔波,即使挺着大肚子也不停下匆忙的脚步;她顶着巨大的压力租 用囚犯干活,尽管阿奇提醒她租用囚犯等于谋杀囚犯;她嫌丈夫甘扶澜无能, 一手操纵财权而让丈夫靠边,尽管知道这样丈夫会很痛苦。这时的郝思嘉办事 果断,没有半点女人的优柔娇气,她的脾气就像鞑靼人的怒气,像只野猫,完 全“失去了女性特征 。郝思嘉彻底摒弃女人的天职只能是做男人附庸的传统观 念,冒险混进男人的世界并与他们摩肩接踵地竞争,并凭借其胆大心细,能屈 能伸、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企业合同范本:是否可以要求所有员工签订全勤劳动合同
- 2025年智能交互一体机批量采购合同规范
- 2025安徽全日制劳动合同
- 2025汽车买卖合同书样本协议
- 娱乐项目联合开发合同
- 2025商业办公室装修合同
- 2024年美容院用工合同范例(三篇)
- Unit 6 Electricity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2012秋审查)沪教牛津版(深圳·广州)
- 殡葬设施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教学课件设计简介怎么写
- 军人压力调试课件
- 支气管哮喘临床课件
- 幕墙监测监控措施方案(3篇)
- 七夕餐厅营销活动方案策划
- 急诊课件胸痛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处工作计划:立德润心启新程行稳致远育未来
- 室内花卉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国有企业招聘面试经典题目
- 电磁频谱管控策略-洞察及研究
- ECM在组织修复中功能-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