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2章-应用层PPT课件.ppt_第1页
计算机网络第2章-应用层PPT课件.ppt_第2页
计算机网络第2章-应用层PPT课件.ppt_第3页
计算机网络第2章-应用层PPT课件.ppt_第4页
计算机网络第2章-应用层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应用层,1,.,第2章应用层,2,.,2.1网络应用模型,2.1.1客户/服务器模型客户/服务器模型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通常简称C/S模型。所谓的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服务器模型的典型应用有DNS,FTP,WWW,Email,Telnet,DHCP等,3,.,2.1网络应用模型,2.1.1客户/服务器模型,客户/服务器模型具有以下优点。信息存储管理比较集中规范。目前互联网上可以公开访问的信息基本都保存在服务器上,信息的储存管理功能比较透明,用户提出访问请求后,服务器就根据一定的规则应答访问请求。安全性较好。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各种系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漏洞,由于C/S模式采用集中管理,因此一台客户机出现安全问题,不会影响整个系统。,4,.,2.1网络应用模型,2.1.2P2P模型,P2P模型也称对等网络模型,是指两个主机在进行通信时不存在中心结点,结点之间是对等的,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即每一个结点可以进行对等的通信,各结点同时具有媒体内容(Content)的接收、存储、发送和集成及其对媒体元数据(Metadata)的搜索和被搜索功能等。,图2-2纯分散式P2P模型,图2-3混合式P2P模型,5,.,P2P模型具有以下优点。P2P模型工作完全不依赖于集中式服务和资源。系统由直接互连通信的对等体组成,信息传递更加高效及时。具有高扩展性。对等体越多,网络的性能越好,网络随着规模的增大而越发稳固,不存在瓶颈问题。资源利用率高。在P2P网络上,每一个对等体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也可以利用网络上其他对等体的信息资源,使闲散资源有机会得到利用。,2.1网络应用模型,2.1.2P2P模型,6,.,2.2标准客户/服务器应用举例,在Internet上,更便于人们记忆的这样的域名,而不是该服务器的实际IP地址6。而且即使单位决定更换数字地址,也不会给用户造成影响,因为其域名是不变的。,7,.,2.2.1域名系统DNS,于是域名系统(DNS)应运而生,专门为大型网络提供域名的地址解析。DNS使用分布式服务器来解析与这些数字地址相关联的名称。,8,.,1.DNS概述,我们通常在配置网络设备时提供一个或者多个DNS服务器地址,DNS客户端可以使用该地址进行域名解析。Internet服务供应商(ISP)往往会为DNS服务器提供地址。当用户的应用程序请求通过域名连入远程设备时,DNS客户端将向某一域名服务器请求查询,获得域名解析后的数字地址。,9,.,1.DNS概述,用户可以使用操作系统中名为nslookup的实用程序显示可用来诊断域名系统(DNS)基础结构的信息,如手动查询域名服务器,来解析给定的主机名。该实用程序也可以用于检修域名解析的故障,以及验证域名服务器的当前状态。,在例2.1中,输入nslookup后,即显示为主机配置的默认DNS服务器。本例中,DNS服务器是,其地址是32。,10,.,域名系统采用分级系统创建域名数据库,从而提供域名解析服务。该层级模型的外观类似一棵倒置的树,枝叶在下,而树根在上。域是名字空间中一个可被管理的一个划分。一个域由若干子域构成,而子域还可继续划分为子域的子域。域名的层次结构是树型的,最大的域是根节点,根节点是没有标识的。在根节点下面是一级域名(也叫顶级域名)。,1.DNS概述,11,.,2.域名的层次结构,域名是一个分层结构,树根是无名的根域,顶极域名由通用域名和国家域名组成。,二级域名是顶极域名的下属机构,如COM.CN表示中国企业。,同样,三级域名是二级域名的下属机构,如ABC.COM.CN表示中国企业中名为ABC的公司。,这种域名结构的层数不受限制,但当某个域名仅表示一台终端时,它没有下属机构,成为叶域名,而从根域名到叶域名的完整组成成为完全合格的域名,这种完全合格的域名惟一标识某个终端。,12,.,不同的顶层域有不同的含义,分别代表着组织类型或起源国家/地区,如表2.1顶级域名实例。,2.域名的层次结构,13,.,顶级域名下层为二级域名,二级域名下层还有其他更低级的域名。例如。.com是顶级域名,.ncbuct是二级域名,.www是三级域名。国家级域名下注册的二级域名结构由各国自己确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负责管理我国的顶级域名,它将二级域名划分为类别域名(如com表示商业组织)与行政区域域名(如bj代表北京)两类。,2.域名的层次结构,14,.,域名只是一个逻辑概念,并不代表计算机所在的物理位置。变长的域名和使用有助记忆的字符串,是为了便于人们来使用。域名中的“点”和点分十进制IP地址中的“点”并无任何对应关系。当一个组织希望加入域名系统时,必须到指定的域名管理机构申请,并申请自某个顶级域名下,大多数公司登记在com域,大多数大学登记在edu域。各级域名字段由上一级域名管理机构管理,顶级域名则由因特网有关国际机构管理。这种方法可以使每个域名是唯一的。新域名申请批准后,企业可以创建这个域名下的子域,创建子域无需征得域名树的上级同意。,2.域名的层次结构,15,.,正向解析:根据计算机的域名查找相应的IP地址。逆向解析:也称为反向查询,由IP地址查找域名的过程。,正向解析查询的方法:递归查询和重复查询。,3.域名解析过程,16,.,正向域名解析,(1)递归型递归型查询,是指DNS客户端发出查询请求后,如果DNS服务器内没有所需的数据,则DNS服务器会代替客户端向其他的DNS服务器进行查询。在这种方式中,DNS服务器必须给DNS客户端做出回答。一般由DNS客户端提出的查询请求都是递归型的查询方式。(2)重复型(迭代)重复型查询多用于DNS服务器与DNS服务器之间的查询方式。它的工作过程是:当第1台DNS服务器向第2台DNS服务器提出查询请求后,如果在第2台DNS服务器内没有所需要的数据,则它会提供第3台DNS服务器的IP地址给第1台DNS服务器,让第1台DNS服务器直接向第3台DNS服务器进行查询。依此类推,直到找到所需的数据为止。如果到最后一台DNS服务器中还没有找到所需的数据时,则通知第1台DNS服务器查询失败。,3.域名解析过程,17,.,第五步:在3COM.COM域的域名服务器中,查到域名为WWW.3com.COM的服务器的地址。,第一步:终端首先在本地Cache和HostFile(相当于电话簿)中寻找域名对应的IP地址。,第二步:终端查询本地域名服务器(相当于南京114),在本地域名服务器中只查到根域名服务器(相当于国家信息台)的地址。,第三步:在根域名服务器中,只查到COM域的域名服务器(相当于浙江114)的地址。,第四步:在COM域的域名服务器中,只查到3COM.COM域的域名服务器(相当于杭州114)的地址。,3.域名解析过程,18,.,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TransferProtocol)是因特网上使用的最广泛的文件传输协议。FTP的主要作用就是让用户连接上一个远程计算机(这些计算机运行着FTP服务进程,并且存储着各种格式的文件,包括计算机软件、声音文件、图像文件、重要资料、电影等),查看远程计算机上有哪些文件,然后把文件从远程计算机上复制到本地计算机,或把本地计算机的文件传送到远程计算机去。前者称为“下载”,后者称为“上传”。,2.2.2ftp,19,.,FTP使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即由一台计算机作为FTP服务器提供文件传输服务,而由另一台计算机作为FTP客户端提出文件服务请求并得到授权的服务。一个FTP服务器进程可同时为多个客户进程提供服务。FTP的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1)一个主进程,负责接收新的请求;(2)另外由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1.ftp工作原理,20,.,主进程的工作步骤如下:(1)打开端口21,使客户进程能够连接上。(2)等待客户进程发出连接请求。(3)启动从属进程来处理客户进程发出的请求。从属进程对客户进程的请求处理完毕后即终止,但从属进程在运行期间根据需要还可能创建其他一些子进程。(4)回到等待状态,继续接收其它客户进程发来的请求。主进程与从属进程的处理是并发地进行。,1.ftp工作原理,21,.,FTP使用的两个TCP连接,控制进程,数据传送进程,用户界面,控制进程,数据传送进程,客户端,服务器端,因特网,控制连接,数据连接,1.ftp工作原理,22,.,在FTP的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两个连接: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首先客户机发出的传送请求通过控制连接发送给控制进程(21号端口)然后用“数据连接”(20号端口)传输文件;主进程,负责接受新的请求;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由于FTP使用了两个不同的端口号,所以数据连接与控制连接不会发生混乱。,1.ftp工作原理,23,.,使用两个独立的连接的主要好处是使协议更加简单和更容易实现。在传输文件时还可以利用控制连接(例如,客户发送请求终止传输)。,使用两个不同的端口号,1.ftp工作原理,24,.,FTP的客户端软件:如NetAnts、CuteFTP、WSFTP等InternetExplorer和NetscapeNavigator也提供FTP客户软件的功能。这些软件的共同特点是采用直观的图形界面,通常还实现了文件传输过程中的断点再续和多路传输功能。FTP的服务器端软件:Serv-UIIS服务自带Vsftpd(linux系统),25,.,万维网WWW(WorldWideWeb)并非某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万维网是一个大规模的、联机式的信息储藏所。万维网用链接的方法能非常方便地从因特网上的一个站点访问另一个站点,从而主动地按需获取丰富的信息。这种访问方式称为“链接”。,1.万维网概述,2.2.3万维网和http,26,.,WWW服务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客户机即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即Web服务器,它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为基础,为用户提供界面一致的信息浏览系统。WWW服务原理是用户在客户机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Web服务器根据客户机的请求内容将保存在服务器中的某个页面发回给客户机,浏览器接收到页面后对其进行解释,最终将图、文、声等并茂的画面呈现给用户。,1.万维网概述,WWW服务器,WWW浏览器,HTTP请求,HTTP应答,27,.,万维网提供分布式服务,万维网站点A,万维网站点C,万维网站点E,万维网站点D,万维网站点B,28,.,1.WWWWWW(WorldWideWeb,简称WWW,又称Web,中文名称为环球超媒体信息网)是网络应用的典范,它可让用户从Web服务器上得到文档资料,它所运行的模式叫做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2.网页(WebPages或WebDocuments)网页又称“Web页”,它是浏览WWW资源的基本单位。每个网页对应磁盘上一个单一的文件,其中可以包括文字、表格、图像、声音、视频等。,1.万维网概述,29,.,3.主页(HomePage)WWW是通过相关信息的指针链接起来的信息网络,由提供信息服务的Web服务器组成。在Web系统中,这些服务信息以超文本文档的形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上。在每个Web服务器上都有一个Homepage(主页),它把服务器上的信息分为几大类,通过主页上的链接来指向它们,其它超文本文档称作网页,通常也把它们称作页面或Web页。4.超文本(Hypertext)超文本文档不同于普通文档,超文本文档中也可以有大段的文字用来说明问题,除此之外他们最重要的特色是文档之间的链接。互相链接的文档可以在同一个主机上,也可以分布在网络上的不同主机上,超文本就因为有这些链接才具有更好的表达能力。,1.万维网概述,30,.,5.超媒体(Hypermedia)就信息的呈现形式而言,除文本信息以外,还有语音、图像和视频(或称动态图像)等,这些统称为多媒体。在多媒体的信息浏览中引入超文本的概念,就是超媒体。6.超级链接(Hyperlink)在超文本/超媒体页面中,通过指针可以转向其它的Web页,而新的Web页又指向另一些Web页的指针。这样一种没有顺序、没有层次结构,如同蜘蛛网般的链接关系就是超链接。,1.万维网概述,31,.,统一资源定位符URL,1.URL的格式统一资源定位符是对可以从因特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URL给资源的位置提供一种抽象的识别方法,并用这种方法给资源定位。URL相当于一个文件名在网络范围的扩展。因此URL是与因特网相连的机器上的任何可访问对象的一个指针。,32,.,URL的一般形式,由以冒号隔开的两大部分组成,并且在URL中的字符对大写或小写没有要求。URL的一般形式是:,:/:/,33,.,URL的一般形式(续),由以冒号隔开的两大部分组成,并且在URL中的字符对大写或小写没有要求。URL的一般形式是:,:/:/,34,.,URL的一般形式(续),由以冒号隔开的两大部分组成,并且在URL中的字符对大写或小写没有要求。URL的一般形式是:,:/:/,35,.,使用HTTP的URL,使用HTTP的URL的一般形式http:/:/,36,.,使用HTTP的URL,使用HTTP的URL的一般形式http:/:/,冒号和两个斜线是规定的格式,37,.,使用HTTP的URL,使用HTTP的URL的一般形式http:/:/,这里写主机的域名,38,.,使用HTTP的URL,使用HTTP的URL的一般形式http:/:/,HTTP的默认端口号是20,通常可省略,39,.,使用HTTP的URL,使用HTTP的URL的一般形式http:/:/,若再省略文件的项,则URL就指到因特网上的某个主页(homepage)。,40,.,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是用来在浏览器和WWW服务器之间传送超文本的协议。HTTP协议由两部分组成:从浏览器到服务器的请求集和从服务器到浏览器的应答集。HTTP协议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协议,为了保证WWW客户机与WWW服务器之间通信不会产生二义性,HTTP精确定义了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的格式。请求报文:从WWW客户向WWW服务器发送请求报文。响应报文:从WWW服务器到WWW客户的回答。HTTP会话过程包括四个步骤:连接、请求、应答、关闭。,2.超文本传输协议,41,.,HTTP会话过程,2.超文本传输协议,42,.,所谓标识语言就是格式化的语言,存在于WWW服务上的页,就是由HTML描述的。它使用一些约定的标记对WWW上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格式以及超链接进行描述。当用户浏览WWW服务器上的信息时,浏览器会自动解释这些标记的含义,并将其显示为用户在屏幕上所看到的网页。,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43,.,XML(ExtensibleMarketLanguage)是一种描述数据的标记语言,它不同于HTML,使用HTML是为了编网页,使用XML是为了描述数据。它使各种类型的数据有统一的标准的格式,使数据的语义容易理解。XML没有预定义的标记,使用时需要定义表达数据的标记。XML数据文档可以放在HTML文档内,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文件。当作为外部文件时需要使用xml后缀名存储。,XML简介,44,.,VRML是虚拟实境描述模型语言(VirtualRealityModelingLanguage)的简称。它是描述虚拟环境中场景的一种标准,利用它可以在Internet建立交互式的三维多媒体的境界,也就是说,它是用来描述三维物体及其行为的,可以构建虚拟境界(VirtualWorld)其基本特征包括分布式、三维、交互性、多媒体集成、境界逼真性等,被称为“第二代WEB”,简单地说,以VRML为基础的第二代WWW=多媒体虚拟现实Internet。,VRML简介,45,.,电子邮件(ElectronicMail,简称E-mail)是因特网上最受欢迎也是最为广泛的应用之一。E-mail有时也称为“电子信箱”。因此,电子邮件服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它用户进行联系的快速、简便、高效、廉价的现代化通信手段。,2.2.4E-MAIL,1.电子邮件概述,46,.,电子邮件由信封(envelope)和内容(content)两部分组成。电子邮件的传输程序根据邮件信封上的信息来传送邮件。用户在从自己的邮箱中读取邮件时才能见到邮件的内容。在邮件的信封上,最重要的就是收信人的地址。,1.电子邮件概述,47,.,TCP/IP体系的电子邮件系统规定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如下:收信人邮箱名邮箱所在主机的域名符号“”读作“at”,表示“在”的意思。例如,电子邮件地址xiexiren,电子邮件格式,48,.,电子邮件的最主要的组成构件,49,.,用户代理UA(UserAgent)就是用户与电子邮件系统的接口,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用户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用户代理使用户能够通过一个很友好的接口,它可以提供命令行方式、菜单方式或图形方式的界面来与电子邮件系统交互,目前主要是窗口界面,允许人们读取和发送电子邮件,如outlookexpress、hotmail、Foxmail以及基于Web界面的用户代理程序等。用户代理至少应当具有撰写、显示、处理三个基本功能。,1.用户代理,电子邮件,50,.,邮件服务器是电子邮件系统的核心构件,包括邮件发送服务器和邮件接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按照客户服务器模式工作。顾名思义,所谓邮件发送服务器是指为用户提供邮件发送功能的邮件服务器,即SMTP服务器。而邮件接收服务器是指为用户提供邮件接收功能的邮件服务器,即POP3服务器。,2.邮件服务器,电子邮件,51,.,邮件服务器按照客户服务器方式工作。邮件服务器需要使用两个不同的协议。SMTP协议用于发送邮件。邮局协议POP(PostOfficeProtocol)用于接收邮件。用户在发送邮件时,要使用邮件发送协议,常见的邮件发送协议有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和MIME协议。前者只能传输文本信息,而后者则可以传输包括文本、声音、图像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当用户代理向电子邮件发送服务器发送电子邮件时或邮件发送服务器向邮件接收服务器发送电子邮件时都要使用邮件发送协议。,3.邮件协议,电子邮件,52,.,发送方,邮件缓存,接收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发送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接收方,用户代理,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因特网,(1)发信人调用用户代理来编辑要发送的邮件。用户代理用SMTP把邮件传送给发送端邮件服务器。,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53,.,发送方,接收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SMTP,发送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接收方,用户代理,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SMTP,(发送邮件),(发送邮件),(TCP连接),因特网,(2)发送端邮件服务器将邮件放入邮件缓存队列中,等待发送。,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54,.,发送方,邮件缓存,接收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SMTP,发送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接收方,用户代理,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SMTP,(发送邮件),(发送邮件),(TCP连接),因特网,(3)运行在发送端邮件服务器的SMTP客户进程,发现在邮件缓存中有待发送的邮件,就向运行在接收端邮件服务器的SMTP服务器进程发起TCP连接的建立。,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55,.,发送方,邮件缓存,接收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SMTP,发送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接收方,用户代理,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SMTP,(发送邮件),(发送邮件),(TCP连接),因特网,(4)TCP连接建立后,SMTP客户进程开始向远程的SMTP服务器进程发送邮件。当所有的待发送邮件发完了,SMTP就关闭所建立的TCP连接。,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56,.,发送方,邮件缓存,接收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SMTP,发送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接收方,用户代理,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SMTP,(发送邮件),(发送邮件),(TCP连接),因特网,(5)运行在接收端邮件服务器中的SMTP服务器进程收到邮件后,将邮件放入收信人的用户邮箱中,等待收信人在方便时进行读取。,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57,.,发送方,邮件缓存,接收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SMTP,发送端邮件服务器,用户代理,接收方,用户代理,用户代理,邮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SMTP,(发送邮件),(发送邮件),(TCP连接),因特网,(6)收信人在打算收信时,调用用户代理,使用POP3(或IMAP)协议将自己的邮件从接收端邮件服务器的用户邮箱中取回(如果邮箱中有来信的话)。,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58,.,因特网,S服务器,SMTP,P服务器,发送E-mail的客户端,电子邮件发送和接收,发送E-mail的客户端,电子邮件,59,.,简单邮件传送协议(SMTP)是电子邮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协议,它负责将邮件从一个“邮局”传送给另一个“邮局”。SMTP不规定邮件的接收程序如何存储邮件,也不规定邮件发送程序多长时间发送一次邮件,它只规定发送程序和接收程序之间的命令和应答。,2.简单邮件传送协议,60,.,SMTP邮件传输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邮件的接收程序作为SMTP服务器在TCP的25端口守候,邮件的发送程序作为SMTP客户在发送前需要请求一系列SMTP服务器的连接。一旦连接成功,收发双方就可以传递命令、响应和邮件内容。,2.简单邮件传送协议,61,.,当邮件到来后,首先存储在邮件服务器的电子信箱中。如果用户希望查看和管理这些邮件,可以过POP3协议将邮件下载到用户所在的主机。POP3本身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其客户程序运行在接收邮件的用户计算机上,POP3服务器程序运行在其ISP的邮件服务器上。,1.邮局协议第三个版本(POP3),3.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62,.,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IAMP)现在较新的是版本4,即IAMP4,它同样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IAMP是一个联机协议。当用户计算机上的IAMP客户程序打开IAMP服务器的邮箱时,用户就可看到邮件的首部。若用户需要打开某个邮件,则该邮件才传到用户的计算机上。,2.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IAMP),3.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63,.,必须注意,不要将邮件读取协议POP或IMAP与邮件传送协议SMTP弄混。发信人的用户代理向源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以及源邮件服务器向目的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都是使用SMTP协议。而POP协议或IMAP协议则是用户从目的邮件服务器上读取邮件所使用的协议。,64,.,2.2.5Telnet,65,.,Telnet协议可以工作在任何主机或任何终端之间。Telnet是通过控制命令的远程传送来实现终端和主机的协调。使用网络虚拟终端NVT来定义如何从客户机将控制功能传送到服务器。当用户从本地计算机键入普通字符时,NVT会按照其原始含义来进行传送。当用户键入快捷键时,NVT将它转化成特殊的ASCII字符在网络上进行传送,并且在其到达远程主机以后转化为相应的控制命令。,Telnet协议,66,.,远程登录条件,Telnet工作原理,67,.,工作过程:1)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建立TCP连接2)将本地终端上输入的用户名和口令以及任何命令以NVT格式传送到远程主机。即发送一个IP数据包3)将远程主机输出的NVT格式的数据转化成本地主机所能接受的格式并送回本地终端4)最后,撤销连接,即撤销一个TCP连接。,Telnet工作原理,68,.,远程登录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远程主机有你自己的帐号,你可以用自己的帐号和口令访问远程主机。第二种形式是匿名登录,一般Internet上的主机都为公众提供一个公共帐号,不设口令。Telnet命令格式为:Telnet一般情况下,Telnet服务使用TCP端口号23作为默认值。,Telnet的使用方法,69,.,2.2.6DHCP,DHCP(Dynamichostconfigure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作用:动态配置IP地址的协议,整个配置过程自动实现,终端无需设置;所有配置信息统一管理,不仅能够分配IP地址,还可以配置其他信息(DNS服务器、缺省网关等)。,70,.,DHCP体系架构,DHCP采用客户端/服务器体系架构DHCPserver集中存放配置信息,响应客户端的请求与之交互并完成主机配置信息的分配。DHCPclient需要向服务器端发起请求来获取IP地址等信息完成网络参数的配置。,71,.,DHCP特点,IP分配过程自动实现,客户端无须配置所有配置信息由DHCPserver统一管理,不仅能够分配IP地址还可以配置其他大量信息(DNS服务器,缺省网关等)通过IP地址租期管理实现IP地址时分复用采用广播方式实现报文交互,72,.,DHCP协议应用的组网方式,DHCPSERVER和CLIENT处于同一子网中DHCPSERVER和CLIENT处于不同子网中,73,.,DHCPServer工作方式,DHCPSERVER的行为完全由DHCPCLIENT来驱动,只需根据收到的DHCPCLIENT的各种请求报文,响应不同的DHCP响应报文即可。DHCPSERVER还可实现地址池管理功能。,74,.,DHCPClient工作方式,主动向DHCPServer请求IP地址等配置信息。使用ipconfig/renew来发起获取IP地址的过程,使用ipconfig/release来释放IP地址,75,.,DHCPRelay,当DHCPClient和DHCPServer处于不同网段时,需要有DHCPRelay。DHCPRelay负责转发DHCPClient的数据包给DHCPServer。同时负责将DHCPServer的回应转发给DHCPClient。,76,.,DHCPServer与Client的标准交互过程(1)获取IP地址,喂,帮个忙吧,我想要IP地址,用这个IP地址吧,DHCP客户端,DHCP服务器,77,.,DHCPServer与Client的标准交互过程(2)获取IP地址,我就接受第一个offer了,通知一下大家,好的,我知道了,DHCP服务器,DHCP客户端,78,.,DHCPServer与Client的标准交互过程(3)IP地址续用,IP地址已经用了一半时间了,续租一下,好的,再给你定个时间,DHCPACK(单播),DHCP客户端,DHCP服务器,79,.,DHCPServer与Client的标准交互过程(4)IP地址续用,IP地址已经用了一半时间了,续租一下,DHCP客户端,DHCP服务器,没有响应啊,那先用着吧,时间已经过了27.5%了,再续租一次,收到了,再约定一个使用时间吧,80,.,DHCPServer与Client的标准交互过程(5)IP地址续用,IP地址已经用了一半时间了,续租一下,DHCP客户端,DHCP服务器,没有响应啊,那先用着吧,时间已经过了27.5%了,再续租一次,还是没有响应啊,那就用到过期吧,81,.,DHCPServer与Client的标准交互过程(6)释放IP地址,IP地址已经不需要了,还给你吧,好的,这个地址可以分给别人使用了,DHCP客户端,DHCP服务器,82,.,通过DHCPRelay获取IP地址的交互过程(1)获取IP地址,DHCP客户端,DHCPRelay,DHCP服务器,83,.,通过DHCPRelay获取IP地址的交互过程(2)IP地址续租,DHCP客户端,DHCPRelay,DHCP服务器,时间已经过了27.5%了,再续租一次,IP地址已经用了一半时间了,续租一下,可以继续使用IP地址了,84,.,1.概念P2P:即PeertoPeer,称为对等连接或对等网络,主要指由硬件形成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P2P让人们通过互联网直接交互,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间环节。2.从客户/服务器模型到P2PP2P是一个网络模型,它的基本概念就是任何的节点都可以作为服务器或者客户端。传统的C/S网络有预定义的客户和服务器节点。而P2P可提供一些额外的特性,这些特性是传统C/S模型无法实现的。,真正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2.3P2P应用举例,85,.,传统C/S结构与P2P结构,传统C/S结构,P2P结构,86,.,2019/12/9,.,87,3.P2P的特点基于P2P模型与C/S模型相比,其优势在于降低了对服务器的依赖和它的分散控制能力。一些P2P模型甚至不需要服务器,用户可以不经过服务器和其他用户进行连接。P2P系统它没有单一的失败点。P2P把服务器放到合适的位置,服务器作用被限制到最小。为了共享文件,用户不需要服务器帮助,可以直接进行。P2P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改变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在C/S模型中许多下载信息时,服务器就成了瓶颈;P2P模型与之相反,在网络用户之间传送太多的请求会使网络繁忙,使网络本身的负载增加。,4.P2P发展P2P并不是新概念,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互联网协议TCP/IP并没有客户机和服务器概念,所有设备都是平等的通讯,后来的发展主要采用了TCP/IP之上的C/S结构。20世纪90年代,C/S网络模型极为流行,原因是它打破了世界上一些数据提供者的垄断,鼓励资源共享。1999年Napster对C/S体系提出了挑战,是基于P2P的应用,延伸了共享的意义,超出了C/S创建者的想象。通过MP3文件的共享系统,Napster使得网络在深度和广度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并获得更大的可伸缩性。之后有相继推出新的P2P模型。,88,.,5.P2P网络模型P2P网络模型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集中式P2P:Napster(2)完全分布式非结构化P2P:Gnutella(Flooding)(3)完全分布式结构化P2P:Chord,Pastry,CAN(4)混合式P2P:Skype,89,.,P2P最早的应用-Napster,90,.,Napster的发展历程,1998年,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的一年级新生、18岁的ShawnFanning为了能够解决他的室友的一个问题如何在网上找到音乐而编写的一个简单的程序,这个程序能够搜索音乐文件并提供检索,把所有的音乐文件地址存放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中,这样使用者就能够方便地过滤上百的地址而找到自己需要的MP3文件。到了1999年,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叫做Napster的程序成为了人们争相转告的“杀手程序”它令无数散布在互联网上的音乐爱好者美梦成真,无数人在一夜之内开始使用Napster。在最高峰时Napster网络有8000万的注册用户,这是一个让其他所有网络望尘莫及的数字。这大概可以作为P2P软件成功进入人们生活的一个标志。,91,.,NapsterP2P网络,Peer,92,.,Gnut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