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超声.ppt_第1页
血管超声.ppt_第2页
血管超声.ppt_第3页
血管超声.ppt_第4页
血管超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管超声课件(下),.,二、早期颈动脉硬化病变的检测CDFI对CCA远端、球部及ICA近端IMT的检测可以作为颈动脉硬化早期病变的评价标准。正常颈动脉内膜的厚度为0.1-0.5MM,它包括等回声内膜与低回声的中膜的叠加厚度。IMT1.0MM作为颈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当中层平滑肌回声增强与内膜融合时,IMT将增加。动脉硬化的特征,是与其他非硬化性IMT增厚(炎症IMT均匀性增厚)鉴别的关键。早期发现颈动脉IMT异常,可动态观察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三、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测分析动脉硬化斑块的结构、形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以及临床症状的出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动脉硬化的斑块是由致密的纤维帽与平滑肌细胞连接,核心部分为脂质和坏死的碎片。斑块内的细胞成分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T淋巴细胞。斑块细胞的类型和组织结构的连接,决定了斑块的大小和进展性及稳定性、与临床症状发生的相关性。CDFI对于斑块的检测不能以简单的“软斑”和“硬斑”分类,这是不客观的,并且,对于斑块的限定与IMT的增厚应该严格区分,不能混为一谈。当IMT增厚1.5MM且凸现血管腔内,则应判断为斑块的形成。同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斑块的声学特征、稳定性等,进行综合评价。,1、形态学特征CDFI对斑块的形态学检测可分为:规则型不规则型溃疡型规则型斑块以扁平型多见,表面纤维帽完整,斑块相对稳定。不规则型、溃疡型斑块表面纤维帽不完整,多数是不稳定的,特别是溃疡型斑块表面易行成新鲜的血栓,是导致颅动脉栓塞的重要栓子来源,2、斑块声学特征根据斑块对声波的吸收、反射、散射等形成的声学特性变化,分为:均质回声型:内部回声相对均匀一致。均质型又分为等回声:回声密度与血管壁及周围组织一致。低回声:回声密度低与血管壁结构但高于腔内血液。强回声:回声密度高与血管壁且斑块后方有声影。不均质回声型:内部回声超过23%不均匀。通常均质型、扁平型斑块相对稳定,而溃疡型或低回声、不规则型斑块具有不稳定性,斑块表面易于形成新的血栓、斑块内出血。斑块内出血可导致短时间内斑块体积增大,血管内径迅速缩小,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严重的脑缺血发作。,四、颈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检测CDFI的检测,不应该单纯检查出颈动脉硬化斑块,更重要的在于准确评估狭窄的程度,特别是70%的血管狭窄,以及狭窄局部斑块的形态及回声特征,为CEA手术或介入性检查好治疗提高可靠的信息。狭窄程度分级,2003年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就颈动脉狭窄的超声检查和诊断标准的统一性达成共识,提出所有颈动脉检查应选择二维灰阶显像、彩色血流显像和多普勒频谱分析三种方式。将颈动脉的狭窄的诊断分类为四个等级:1、正常或狭窄50%2、狭窄50-69%3、狭窄70%到接近闭塞4、完全闭塞,并制定参数标准:狭窄50%:PSV125cm/s、EDV40cm/s、PSVICA/PSVCCA2.0狭窄50-69%:125cm/sPSV230cm/s、40cm/sEDV100cm/s、2.0PSVICA/PSVCCA4.0狭窄70%到接近闭塞:PSV230cm/s、EDV100cm/s、PSVICA/PSVCCA4.0完全闭塞:没有血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超声科推荐,对诊断颈动脉70%狭窄判断标准为:PSV170cm/s、EDV100cm/s、颈动脉狭窄段与狭窄远段的峰值流速比值4:1(PSVICA1/PSVICA24:1)颈动脉狭窄段与狭窄远段的峰值流速比值4:1较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的峰值流速比值4:1准确率更高,并与TCD检测结合,诊断结果与脑血管造影比较,诊断准确率达98.7%。,男68岁高血压病图1右颈总动脉狭窄狭窄率59%(面积法),图2右颈总动脉狭窄狭窄率51%(内径法),图3右颈总动脉狭窄狭窄局部血流速度96.4cm/s(无明显加快),图4与上为同一病人左颈总动脉狭窄狭窄率67%(面积法),图5与上为同一病人左颈外动脉狭窄(短轴切面),LICA,LECA,图6左颈外动脉狭窄(二维长轴切面),LECA,图7左颈外动脉狭窄(CDFI长轴切面)分叉明确,鉴别诊断:与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颈动脉者鉴别: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生在青年女性,为自身免疫性疾病,见于链球菌、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等感染,或长期应用雌激素,激发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动脉型抗原、发生抗体炎性反应,使动脉管壁广泛而不规则增厚、纤维化、内膜面粗糙、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活动期常有发热和血沉增快。有头部缺血、眼部缺血、椎基底动脉缺血表现。常多支血管受累,累及颈动脉,多发在颈总动脉的近端、中段。多发性大动脉炎分型头臂型(上肢血管病变)腹主动脉型肾动脉型混合型,超声表现:二维超声:管壁局限性或普遍性增厚,管壁呈向心性增厚,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管壁回声可不均匀,一般无钙化斑块形成,常有多支血管受累。病变时间长者,血管壁明显增厚,血管的内、外径均变细。狭窄较均匀规则,管腔闭塞常由狭窄逐渐变细,过渡到完全闭塞。可有狭窄后局部血管扩张。,CDFI和PW:彩色血流粗细不均,明暗不一,也可呈断续状。闭塞部位无血流。可见侧枝血管。可累及多条血管。狭窄处取样可测得高速血流,狭窄远端血流为低速、低阻、收缩期血流加速时间明显延长的单相血流。,椎动脉闭塞性疾病,椎动脉闭塞性疾病大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炎所致,也见于颈椎病。好发部位为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甚至晕倒。椎动脉彩色双功仪超声检查作为诊断起始段疾病的指标。,椎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颅外段VA发生粥样硬化改变与颈动脉频率相当,尽管在临床上其关联性还不很清楚。VA起始部是最易好发部位,尽管VA全程均可发生狭窄。通过VA远端“小慢波”波形可检测出狭窄,或直接探查起始部检测其局部血流速度超过100cm/s。VA闭塞不易诊断,其与椎动脉发育不全、不发育或切开后引起的改变较难鉴别。当检测出椎管内可见VA回声而无血流信号则支持闭塞,特别其内可见钙化斑时可兹鉴别。远端VA闭塞可表现为自身阻力增高波形(无延迟出现的部分短小波形)。若需要,则可以测量管腔内径对侧椎动脉代偿性改变,内径增宽流速加快,流量增加。,“小慢波”一般认为是狭窄后形成的狭窄远端动脉灌注不足导致血流加速时间延长,峰值流速下降。,男56岁高血压头晕图1左椎动脉起始部斑块、狭窄,图2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血流频谱PSV154cm/s,左椎动脉C5-C6处测的频谱流速不低,但加速时间延长,呈慢波PSV68cm/s,左椎动脉C4-C5处测流速明显减低,呈典型小慢波PSV33.6cm/s,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VSSS归入上肢动脉疾病概念: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开口前狭窄或无名动脉狭窄,并可引起同侧椎动脉逆流和健侧椎动脉流速代偿性加快。,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症VSSSVSSS通常是由于动脉硬化或大动脉炎,使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经Willis动脉环,再经同侧椎动脉“虹吸”引流,使部分脑血流逆行灌入患侧上肢,从而引起脑局部缺血。也就是说,近端SCA的内径减小,引起脑血管循环(供体)和SCA(受体)者之间的压力梯度,SCA近段至VA起始部的血流动力学会显著异常,引起同侧VA的出现特征性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症。临床可无明显症状表现,有症状者主要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患侧上肢缺血两大类。三分之二的病人锁骨上窝可听到血管杂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共济失调。一过性或反复发作和患侧临床上肢,特别是患侧上肢用力时容易出现。患侧上肢缺血临床表现:患侧上肢运动不灵活、麻木、乏力、发冷。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较健侧低20mmHg。,束臂试验了解和应用束臂试验,可以更好理解VSSS。在整个试验中,一直连续观察椎动脉频谱变化。束臂试验:用止血带完全阻断肱动脉血供,或以血压计加压充气至收缩压以上,并同时嘱咐患者患肢反复用力握拳屈肘,持续3-5分钟,然后松开止血带或迅速放气减压。上肢动脉血流压力突然下降,若同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存在狭窄此时锁骨下动脉血流压力足够低,以至于低于同侧椎动脉的血流压力,从而引起椎动脉血液部分或全部逆流。,正常椎动脉血流,足侧流向头侧,不会逆流。即使进行束臂试验,也无逆流。部分性盗血:仅表现椎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处开始逆流。完全性盗血:表现为收缩期及舒张期均出现逆流。有的患者在自然状态下,椎动脉无逆流或仅有部分逆流,而行束臂试验则出现逆流或变为完全性逆流。表现为逆流持续时间延长及逆流速度加快。有的锁骨下动脉显著狭窄,仍无盗血现象,可能与来自其他侧枝循环的代偿有关。,VSSS时VA的特征性表现:依据SCA起始段病变严重程度的不同,VA血流倒灌引起的VA波形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SCA起始部直径45%的狭窄VA内血流频谱可表现为:其整个收缩期呈持续前向血流,收缩中期存在一个急剧的减速间隙,由第一个较尖锐的及下一个较圆钝的收缩峰组成。一般认为是由于狭管效应,于心脏射血期在主动脉开口处造成负压所致。,2、SCA直径狭窄率在55%左右时可在收缩期双峰之间引起更深的裂隙,裂隙的最低点大约在同一水平,终止于舒张期。,3、双向血流频谱波形:约80%狭窄或者更大,可引起VA在每个心动周期初期是前向血流,后期则为反向血流。,4、完全反向血流频谱波形(图五)分支VA前SCA高度狭窄或闭塞可能引起同侧VA血流完全倒转。,这些在患者安静时VA血流频谱波形的改变,是高度提示锁骨下动脉存在粥样硬化病变的征兆,且提示VA波形类型和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双向或完全反向VA血流存在,提示SCA起始部或头臂干存在高度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为100%,且VA血流波形改变越敏锐对诊断SCA病变的存在越敏感。尽管如此,仍有人研究:VA血流波形单向性改变与SCA狭窄程度之间相关性不高,一作者还记录到在仅25%的SCA狭窄时,也记录到了“Bunny”波形存在。有必要指出,轻至中度SCA狭窄在运动后可产生一个压力阶差,运动可能增加已经不正常的VA血流波形的阶段。并且,VA反向血流常与同侧的内乳动脉血流反流并存。关于通过VA波形改变预测近段病变的应用价值的负面特异性信息非常少,大概是由于正常VA血流波形的病人都缺乏动脉造影信息的缘故。,典型病例,右侧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部分型)图1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后壁斑块并局部狭窄,图2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频谱,图3CDFI右侧椎动脉与右侧颈总动脉血流方向反向,图4右侧椎动脉频谱呈部分型窃血,锁骨下动脉盗血(VSSS)是指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对侧椎动脉血流经过基底动脉返流至患侧椎动脉,重新组成患侧锁骨下动脉远侧段的供血。患侧上臂血压低于健侧20mmHg以上,锁骨上窝可闻杂音;本病男性较多,左侧多发。彩超诊断主要依据:1、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2、一侧椎动脉血流部分或完全反向;3、患侧上肢尺桡动脉血流频谱改变,血流速较对侧减低,反向波消失。引起椎动脉逆流的疾病还有: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离断,上肢动静脉漏VSSS的椎动脉部分逆流出现在收缩期,椎动脉循环阻力明显增高时,可出现双侧椎动脉舒张早期的少量反流,但流速低,持续时间短。应注意鉴别。,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此病是一组症候群,发病原因为多种因素。1、血管位置与形态的2、椎动脉粥样硬化3、颈椎病4、血液动力学危象:椎动脉无异常,但当急剧血压下降或心排血量锐减,可产生暂时性脑供血不足5、两侧椎动脉管径极度不对称。:VA不发育或发育不全可引起显著的供应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减少,V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