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法新用间接嘣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论文题目:古i 盂新用间接函珐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提要 欧洲油画传入中国近百年来,画家一直接触的是单一的直接画 法。因为作为油画传媒的中国早期留学生,学习的就是直接画法。 文革前,由于西方对中国的封锁,加之我们自己在政治、生活文化 上的自我封闭使我们很难全面了解传统油画材料和技法。2 0 世纪8 0 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西交流迅速扩大,使中国画家研究 西方油画传统材料成为可能。 欧洲油画的发展已有6 0 0 年左右的历史。最初的间接画法似乎 渐渐被人淡忘。对西方画家来说是过时的东西,对中国画家来说却 是新鲜的东西。直接画法是怎样从间接画法发展演变过来的,间接 画法是怎样的技法,在当今还有没有实际意义? 这些是中国画家, 特别是油画家函待研究的新课题。 近些年来,研究传统油画材料和技法的人越来越多,这无疑会 推动中国油画向着更高层次发展。目前油颟界,有不少画家用间接 画泫创作油画,有的视觉效果颇佳,引起社会关注。我在读研期问 受教于刘孔喜教授,他对欧洲传统油画材料和技法做过全面系统的 研究,是国内运用传统绘画材料,尤其是坦培拉技法的著名专家。 本文是我三年来学习间接画法的一些心得体会,公诸于世,以求教 于我的老师和同学及社会同仁。 关鳝刃,间接画法 规律媒介剂传统现代 吉法新用问接蕊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an e wa p p r o a c hf o rt r a d i t i o n a lt e c h n i q u e -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i n d i r e c t l yd r a w i n gt e c h n i q u ei nm o d e mo i l p a i n t i n g s d u r i n gt h ep a s tc e n t u r i e s ,e u r o p e a no i lp a i n t i n g sh a v e b e e ni m p o r t e dt oc h i n aa t t h eb e g i n n i n g ,a l i ap r i m at e c h n i q u ew a st h ef i r s ts i m p l ea p p r o a c hk n o w nb y p a i n t e r s b e i n gt h em e d i ao ft h eo i lp a i n t i n g s ,t h ee a r l yc h i n e s ef o r e i g ns t u d e n t s l e a r n e dt 1 1 ea l l ap r i m at e c h n i q u e b e f o r et h ec u l t u r er e v o l u t i o n ,s i n c et h e b l o c k a d et oc h i n al i f t e db yt h ew e s t e mc o u n t i e s ,i tw a sv e r yh a r dt o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u n d e r s t a n d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o i lp a i n t i n g sm a t e r i a l sa n dm e t h o d s s i n c et h er e f o r ma n d o p e n i n g - u p i nt h e8 0 so ft w e n t y - c e n t u r y , t h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c h i n aa n d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a r em o r ea n dm o r e 、v i d e l v , w h i c hm a k ei tp o s s i b l et h a tt h ec h i n e s ep a i n t e r sc o u l ds t u d y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 m a t e r i a l so f t h ew e s t e r no i lp a i n t i n g s t h eh i s t o r yo fe u r o p e a no i lp a i n t i n g sh a sb e e na b e t a t6 0 0y e a r s i ts e e m st h a t p e o p l ea r ef o r g e t t i n gt h ee a r l i e s ti n d i r e c t l yd r a w i n gt e c h n i q u e h o w e v e r , t h e t h i n g s ,w h i c hw e r eo u to fd a t et ow e s t e r np a i n t e r s w e r es t i l ln e w t oc h i n e s e p a i n t e r s t 1 1 ea l l ap r i m at e c h n i q u ew a sd e v e l o p e df r o mi n d i r e c t l yd r a w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1 n d i r e c t l yd r a w i n gt e c h n i q u ec o n s i s t so ft h et e m p e r am i x e dt e c h n i q u e , g r a c i o a n de t c i st h i st e c h n i q u eu s e f u ln o w a d a y s ? t h i si san e wr e s e a r c ht o p i c f o rc h i n e s ep m n t e r s ,e s p e c i a l l y , o i lp a i n t e r s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e r ea r em o r ea n dm o r ep e o p l ed o i n gr e s e a r c ho nm a t e r i a l s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o ft r a d i t i o n a lo i lp a i n t i n g st h e r ei sn od o u b tt h a tt h e s er e s e a r c h e sw i l l i m p r o v ec h i n e s eo i lp a i n t i n g s s of a r , i nt h ef i e l do fo i lp a i n t i n g s 1 0 t so fp a i n t e r s a t ea p p l y i n gi n d i r e c t l yd r a w i n gt e c h n i q u eo no i lp a i n t i n g s s o m eo ft h e m g e n e r a t e dg r e a tv i s u a li m p a c t ,w h i c ha r ev e r yi m p r e s s i v e a sa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1 w a ss u p e r v i s e db yp r o f e s s o rk o n g x il i u h ed i das e r i e so fr e s e a r c ho nm a t e r i a l s a n dt e c h n i q u e so fe u r o p e a nt r a d i t i o n a lo i lp a i n t i n g s p r o f e s s o rl i ui sa l s ot h e e x p e r ti nt h eu t i l i z a f i o n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p a i n t i n gm a t e d a l sj nc h i n a , e s p e c i a l l yi nt h e f i e l do f t e m p e r at e c h n i q u e t h i st h e s i si sm y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s t u d yo ni n d i r e c t l y d r a w i n gt e c h n i q u ed u r i n gt h ep a s tt h r e ey e a r s 1w o u l dl i k et om a k e i tp u b l i ca n d s h a r ew i 也m yp r o f e s s o r s c l a s s m a t e sa n do t h e r s k e yw o r d s :i n d i r e c t l yd r a w i n gt e c h n i q u e m e d i al r a d i t i o n a i r e g u l a r m o d e r n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古法薪甬闻接画法在现代油画中的赢用。 引言 近些年来,美术界逐渐重视对油画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不少画家为了张扬 个性,尝试使用不同的油画材料和技法。艺术家以自己的审美趣味来选择合适 本人的油画材料和方法,为的是便于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显示自己 的艺术风格。 中国近百年来引进欧洲油画,画家们开始接触的是单一的直接画法,并不 了解其他欧洲油画传统技法,结果路越走越窄。上个世纪8 0 年代,中国改革开 放以来,西方传统油画材料技法从多种渠道被引入中国,开拓了艺术家的视野, 拓宽了艺术家创作的平台,丰富了油画语言。 中国当代艺术家广泛吸取西方传统油画材料和技法,不仅仅是多掌握了几 种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认识到西方浦面有自己的科学体系和发展规律。 我们要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必须首先学习西方油画已经取得的成果,又要根 据中国民族传统习惯,研究新材料、新方法,形成中国式的油画。 本文基于自己的学习实践和对油画的理解,在回顾油画传统的基础上,重 点论述间接画法的特点,存当今油画创作上的使用,以及它的发展前景。 一材料丰富油画艺术语言的手段 我们用艺术语言表现艺术精神。艺术语言足由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两方面 构成的。以“艺术的方式进入”是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将个人对社会化的问题 或艺术家个人情感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呈现的过程即“画”的过程。艺 术家的操作方式决定着艺术的形式、风格,也直接影响了艺术语言特征的形成。 “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方法、手段和结果的东西,而不是方法、 手段与目的的东西。物质材料的特殊性,决定着艺术的本质。” 中冈现在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绘画理念各不相同。艺术多元化的结果最 。感受诱惑顾承峰著重庆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6 4 页 。格林伯格美崮当代形式主义倡导者 4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终会导致画种界限的模糊,事实也表明了有很多的画家作品呈现出的西画“中 国昧”;中国画“西洋昧”。存艺术家探寻自己艺术之路的过程当中,对画面本 身的关注很自然的被置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观画者来说,只呈现 画面的内容不能满足自己对作品自身的挖掘,人们对物质本身的关注使得艺术 家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加强了对画面材料与制手法的研究,使作品的趣味性变 得充实且耐人寻味,增强,艺术感染力。 “材料是艺术的载体,是艺术赖以存在的方式,是观者可以去看、去感知 的对象,更是艺术家借以表达情感的物质基础。材料也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新 的材料和驾驭新材料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会导致艺术观念的变革,而新的艺术观 念又推动对更新材料的工具的探索和运用。”。 无论何种绘画材料,传统的或新研发的都是作为表达艺术精神的手段。当 今社会人们在精神上高度渴求个性化,审美趣味也必然随之发生着变化。不同 性质的材料诉说着不同的表达意图,因此产生画家个性化的材料使用,就像建 筑从木质到大理石到水泥混凝土给人的不同感受一样。与以前相比,现在物质 生活的丰富呈几何数增长。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注重品质,崇尚与自然接轨, 模式化与粗制滥造没有立足之地。传统几乎与严谨、精致、含蓄、沉稳、和谐、 保守等词划等号。从传统绘画中找寻新的发展源泉是对绘画材质研究、传达艺 术审美的最好方法。“没有对材料的基本理解,我们就是材料的奴隶,或者说跟 古代大师及其优良传统比起来就像一些冒险者。正是这些优良传统,现代艺术 家才能站立在早一代艺术家肩上。” 传统的回归成了必经之路,我们踏上了追溯具有完备绘画体系的西方艺术 的古法之路,以探寻我国现代油画的发展新路。 绘画的基本元素:材料,造型,色彩。材料作为载体被重视不过十几年,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西方的绘画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其绘画体系的形成具有特定的发展条件, 从而形成了一个发展完备的绘画材料链。 在西方艺术群星中,后辈在前人的探索中总结经验,不断的完善发展绘画 的材料工具,反之新材料的诞生促进技法的变化创新,使艺术家们对艺术科学 。英国格林伯格2 0 世纪当代形式主义倡导者 。瑞典画家勃克林转引自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马克斯多奈尔重庆出版社1 9 9 3 年版 5 古法薪用间接面法在现代油画中的也用 永无止境的理想追求得以实现。1 5 世纪至1 8 世纪是西方传统绘画技法和材料 发展的黄金时期,随之形成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流派、艺术风格成为我们的巨大 财富和宝库。 科学技术与工业进程的发展,促进新材料了的诞生,拓宽了油画材料的选 择面。随着艺术观念的变化,不同画种的材料混合使用。不少画家以多种材料 的综合运用作为表现手段进行创作,对画种的界定渐渐趋向淡化。万变小离其 宗,复杂多变的艺术表现媒介一材料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东方绘画,所用的绘画材料不外乎颜料、媒介结合剂 和基底材料三大类。在这三类材料巾对绘画技法影响较大的是调和颜色所决定 的媒介结合剂。媒介剂决定了绘画的种类。 从古到今西方绘画中出现的画种主要有:古代胶彩画( 以水、动植物胶、 干酪素胶、鸡蛋等作为媒介的绘画) ,干壁画( 画在石灰底上的画) ,湿壁画( 趁 湿画在石灰底上的画) ,蜡彩画( 以加热蜂蜡使之熔化后作为媒介剂所画的画) , 坦培拉绘画( 以油水相溶的乳液作为媒介剂的绘画) ,由坦培拉为底层与油彩釉 染结合的混合技法( 间接画法) ,及直至三百多年前才发展成形的油画直接画法。 东方绘画主要是中国画和日本画。另外还有水粉、水彩及近现代工业化产物新 材料丙烯、乙烯。这些均为各种颜色的原料与不同媒介荆结合制成。根据这些 媒介剂和颜色调和后的性质可分为水性、乳剂性、油性材料三大类型。再由三 大类型材料及相应的绘画工具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使用方法和表现技法。以水彩 为主的水性材料绘画,以传统材料坦培拉和现代材料丙烯为代表的乳剂性材料, 以及油画为主的油性材料。另外色粉笔、蜡笔、油画棒等是由以上衍生出的固 体材料。三大材料性质不同,特点明确。尤其是油性材料干燥慢,涂层厚度变 化多样,这些变化形成了油画材料技法丰f 富庞大的体系。 美术家实用手册姚尔畅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对欧洲古典绘画技法研究与教学思考刘孔喜 美术家实用手册姚尔畅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2 0 0 0 年版第2 页 原载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 9 9 9 年第二期 2 0 0 0 年版第3 页 6 古法新用闻接画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疆t i n 材料特性画种媒介剂基底材料技法特点 水快干,干后 胶彩画 性 可再溶于水, 水粉水彩 植物胶 纸绢、帛、 表现技法自由流 材中国画石灰底 畅,可产生轻快 料 碹厚涂透明的效果 曰本画 快干,千后鸡蛋坦培拉鸡蛋石膏底、自垩 底( 板上裱不溶于水, 酪蛋白坦 酪蛋白胶 布) 布乳不宜厚涂 培拉 介于水性材料和 剂 性油性材料之间, 材蜡彩画蜂蜡墙壁、木板 可同时具有两种 料 快千,干后 优点 不溶于水, 聚丙烯酸乳 可厚涂丙烯乙烯 液和聚乙烯布上 ( 现代) 树脂乳液 色域和明度范围 干性植物油 极广,有从透明 油慢干,千后 到不透明几种效 性 不溶于水,油画 木板、板上 材裱布、布上 果,使层次丰富, 料 可厚涂树脂可塑性强,干湿 色差变化小,材 质较坚固 7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蹴中的应用 = 追溯古法 西方绘画复杂的体系中占据时间最久,发展最完备的画种是坦培拉和在其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油画。传统油画材料技法仅指现代油画的前身坦培拉画法和 油画间接画法。 在古代西方,绘画作坊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经过严格而循序渐进的研习 过程,逐步掌握搭脚手架、煮胶熬油、绷布、刷涂料、放大草稿、制作工具、 研磨颜料、配置媒介剂等有关绘画过程中所有的技术和程序。学成之后才能出 师得到行会的认可立业谋生。这种严谨的学习方式也使得艺术家在学习阶段熟 练的掌握了这些能力,在以后的创作阶段能自由的将其转化为自己艺术表达的 推动力。 1 阐接蓟法鹃前身坦培拉画法 之所以要提到坦培拉画法是因为在间接画法的早期阶段,画家以坦培拉、 油彩两种材料混合使用来作画,因此又被称为混和技法。 古代欧洲的坦培拉绘画包括了广泛的形式,其犬同点是使用水乳交融的乳 液为绘画媒介荆。乳剂性材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传统材料,性质是半 油半水。乳剂材料可用水稀释,干燥速度快,类似水性材料,可做不透明厚涂, 干后不溶于水,可满足细画和大面积铺画。最主要的一种是用鸡蛋黄或全蛋制 作乳液用于媒介剂,画在以木板为支撑的光滑的石膏粉底上。它被称作蛋彩或 鸡蛋坦培拉 。鸡蛋坦培拉画法在早期的间接画法当中被作为底层使用,因为它 能提供以一种立即干燥的坚固基底,能画出精细的笔 触,又能马上在上面覆盖。1 5 世纪中期法国画家加尔 东哀悼基督( 局部) ( 右图) 就是这种画法。 以坦培拉乳液这种媒介剂来作画十分自由,它同时 只有水性材料和油性材料的一些特点。水多则透明流畅, 水少则具有一定覆盖性。古代画家在使用坦培拉材料时, 将油份少且水多的颜色画在最初几层;越往后颜色中的 油份越来越多水逐渐减少。色层相互衬托,反复施色后 蝴j ;_ f 扣技法特征 。对欧洲古典绘画技法研究与教学思考刘孔喜著原载于首都师范人学学报1 9 9 9 年第二期 。美术家实用手册姚尔畅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1 5 页 8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菡中的应用 光泽越来越好。这种根据色层的先后,控制油份由少到多的技法就是油画技法一 一最早的“肥盖瘦”技法。与其它材g l , g 合使用也是担培挣材料的一大特点。在 间接画法中它可与油画材料交替使用而不影响色层的衔接,油色覆盖时坦培拉色 层不会溶解。 古代西方有记载以来甩坦培拉作为创作主要方法的大师有( 按时间顺序) : 奇马布埃( 1 2 4 0 1 3 0 2 ) 、乔托( 1 2 6 6 1 3 3 7 ) 、马尔蒂尼( 1 2 8 4 1 3 4 4 ) 、达地 ( 1 3 1 2 1 3 4 7 ) 、安吉利柯( 1 3 8 7 1 4 5 5 ) 、菲利波利比( 1 4 0 6 1 4 6 9 ) 、曼特尼亚 ( 1 4 3 1 1 5 0 6 ) 、波提切利( 1 4 4 5 1 5 1 0 ) 、波拉约洛( 活跃于1 4 6 0 ) 、吉兰达约 ( 1 4 4 9 1 4 9 4 ) 等。o 现代坦培拉延续了古代坦培拉的媒介剂的制作,即继续用鸡蛋这种经济、 方便的媒介剂。有部分画家在技法上仍将笔触精巧微妙作为自己表现手法。 而另一些画家利用部分坦培拉绘画的材料和现代工具做出一些不同效果的肌 理,再与颜色结合形成特殊表现手法,制作出一些直接画法所无法达到的偶然 效果。例如:做出有凹凸变化的肌理;用刷子洒溅色点;借助版画印刷手段滚 印;用海绵擦蘸印色;用刀划刻底板等。 此后一些画家将坦培拉技法与油画结合创作出 别具风貌的作品( 左图) ,这种技法就是西方传统技 法中的间接画法古典透明罩染技法。这种画法涉 及的材料除了坦培拉外还有重要的浊性材料。 威蛳趣蝴剧j 油彩滟俞技法 间接画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一种技法。它包含 着对媒介剂的使用,对绘画材料的运用,绘画技法,审美特点等一系列因素。 间接画法与直接画法相对存在。 从传统意义上总结间接画法的特征有三个层面:( 1 ) 从媒介上看,对于多遍 完成的间接画法,不同媒介不同方式的运用使得绘画表现力的个性化成为可能。 。欧洲传统绘画技法演进三白圈 潘世勋著广西美术出版社1 9 9 2 年版 o 坦培拉绘画技法刘孔喜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7 页 图注:威顿妇人像( 局部) 约1 4 3 5 年属弗拉芒面派 9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它还包含新材料的使用、在作画前对于底层的制作等,因此间接画法是一种有 牛命力的有发展性的绘画方式,对它的界定也很宽泛。( 2 ) 从技术上看,间接画 泫意味着所有非一次性的技术手段。( 3 ) 审美特点的个性化也是间接画法的魅力 所在。 间接画法在绘画过程中运岗的多种手段和罩染的技术,带来的丰富效果 和视觉上含蓄有迷幻效果的特点使得这种技法一直受画家的青睐。 传统的间接戚法所用的油性材料是在传统蛋彩和酪 蛋白等乳剂性绘画材料演变发展而来的。之所以被叫做 日j 接画法是因为在做画过程中彤与色是两个分离的过 程,先做单色素描底层再以透明颜色薄薄罩染,这也是 这种技法的得名出处。以此区别于现代油画的直接画法 每一笔同时包含了形、色、肌理等各个因素。 由于坦培拉在制作时干燥过快,操作程序较为繁杂, 鲁丰斯透明罩染技法 本身又难以抵御潮湿,易损坏等缺陷,因此画家们纷纷 寻找更为理想的颜料结合剂和制作方法。某些天然树脂及油性材料长期一直被 用于坦培拉的上光保护,各种油脂自然成了实验的主要材料。在坦培拉系统历 经千余年后,以坦培拉为素描底层,表层多层透明颜色 罩染的古典透明画法形成了,这就是早期的间接画法。 由凡埃克的未完的画圣巴巴拉( 右图) 可看出 间接画法是在一个完整的素描稿上罩上单纯的固有色, 大的形不会变。素描稿严谨准确,层层透明色颜色艳丽 丰富,画面色层相互透叠,闪烁出珐琅般晶莹剔透的效 果。除了在画面光泽上要比坦培拉匦法要亮许多,在颜 色上由于色层的掩映给人感觉含蓄而深沉、深邃而厚重。 凡璃克f 丰完墟) ( ) 3 传统阚接画法古典透龋罩染技法 古典透明罩染技法指的是传统的间接画法。这种技法产生特别的光泽主要 ”油画间接画法郭润文车健全若安徽美术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1 0 页 。美术家实用手册姚尔畅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1 1 7 页 图注:鲁本斯玛丽德美第奇像1 6 2 2 年佛兰德斯画派代表画家 凡埃克圣巴巴拉像1 4 3 7 年板上混合技法弗拉芒派创始人之一为油性媒介剂的使用做出决定性 贡献 l o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在于它所用的媒介剂树脂与干性油。树脂是一种固体的或高黏度胶状体的 半透明或半透明物质分为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人造树脂三类。古代画家丰要 使用天然树脂( 从树木上渗出的液态分泌物经挥发后剩余的硬化物质) 。干性 油指在自然干燥时间在七天以内,结膜柔软弹性好,干后不能溶化 的植物油。在古代大师的绘画中,调色使用的媒介剂是一种由天然树脂加干性 油调制的油性媒介剂。这种油性媒介剂质地稠厚、散发着蜜色的光泽。古代画 家常用的有亚麻油、核桃油、达玛树脂、玛蒂树脂等。 这时的绘画作品造型准确严谨、色彩透明和谐、明暗层次丰富变化和材料 与技法运用的精致纯熟,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自此以后绘画在表现视觉 真实感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油画的材料和技法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阶段。随着这种技法的成熟,单色素描底层不局限于坦培拉材料,逐渐向油性 材料过渡。直到三百年前直接画法的产生,间接画法一直作为欧洲绘画技法的 主流。 在欧洲绘画史上出现的大师如:凡埃克( 1 3 9 07 1 4 4 1 ) 、贝利尼 ( 1 4 3 0 - 1 5 1 0 ) 、达芬奇( 1 4 5 2 - 1 5 1 9 ) 、丢勒( 1 4 7 1 - 1 5 2 8 ) 提香( 1 4 7 7 1 5 7 6 ) 一 荷尔拜因( 1 4 7 7 1 5 4 3 ) 、拉菲尔( 1 4 8 3 1 5 2 0 ) 、丁托列托( 1 5 1 8 1 5 9 4 ) 、卡拉 瓦乔( 1 5 7 3 - 1 6 1 0 7 ) 、鲁本斯( 1 5 7 7 1 6 4 0 ) 、伦勃朗( 1 6 0 7 1 6 6 9 ) 、维米尔 ( 1 6 3 2 - 1 6 7 5 ) 等约在1 8 世纪前的画家都主要以这种方法作画。 欧洲大师根据地域的不同形成风格各异的画风画派,古典透明罩染技法发展 了几百年也形成了以间接画法为基础略有不同的变化:一大类是画家在光滑平 整具吸收性的画布或画板上作画,先单线勾勒轮廓,根据画面色调用褐色或其 它颜色做精准的单色素描,其中单色以黑 白、或赭石土红色系居多。以白色的增减 来调整明暗调子,完成的素描底层总比最 后效果要灰一度,再施以釉染,达到最后 画面所需的明度。另一类间接画法是在一 个中性色调的底色中以提白亮面的手法将 伦 l :i l 期作晶x 光阿竹斯 。美术家实用手册姚尔畅著 。美术家实用手册姚尔畅著 。美术家实用手册姚尔畅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7 4 页、 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6 3 页 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4 页 1 1 古法新用间接咧法在现代油域中的应用 明暗区分,暗面保留底色,整体染一遍透明色,再提自亮面,中间过渡晕开, 再以颜色整体晕染,反复下去。按这个方法透明颜色冷暖交叠,亮面厚暗面薄 中间色揉匀。此外,随着艺术家对媒介实践的深入,对于油画材料性能的把握, 有一些古代画家在运削间接画法时就不局限于单色起稿,而是以几种颜色来画 色稿,从开始时就有一些冷暖变化,但底层同样浅于最后完成效果。等一层干 透接着冉透明罩染画下一遍,但仍遵循前两种画法的基本原则冷暖交番, 随着层层设色,颜色、素描关系达到饱和。图例( 1 1 页图) 为古代间接画法作 品的x 光透视图,可看出色层变化顺序。 我们可以从这件达芬奇未完成的作品分析出他的作画 步骤:基底以石膏和胶为涂料,吸收性较白垩底子降低, 草稿用黑色勾出简略轮廓,线条轻快,平涂棕红底色,再 用深棕的半透明色分出大体明暗,笔触扩大,先不画细节。 然后再以不透明的鸡蛋坦培拉颜色提出亮面,深入刻画, 亮面厚,暗面薄而透明。单色素描稿完成后再以薄的透明 色一层层罩染。( 左图) 站芽奇来完成卅鼎蝴 伦伯朗作画用笔触直接塑造形体,颜色厚时可以明显 的看出笔触制造的某种物体的形,而薄的地方则像珐琅般 薄而透明。( 右上图) 薄厚间过渡的自然而轻松。色层干后 进行薄色罩染,造成一种深颜色凹下去形成的色垢,高起 的部分形成偶然生动的团块、纹理。逐渐渗透的暗部和浓 - qm :k c 。 】tj _ f j a * 重的背景形成无限的空间;背景与人物的边缘线若隐 若现;暗面虚虚实实的衣料闪烁着忽明忽暗的光泽; 色层薄厚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视觉效果。 现代画家使 用直接画法能画出同样的肌理,但产生的效果是完全 不一样的( 右下图) 。赢接画法的肌理、色彩、造型是 弗洛伊怂直接砥法( 厚涂) 。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马克斯多奈尔重庆出版社1 9 9 3 年版第九章第二节第三节 。油画间接丽法郭润文、车健全著安徽美术出版 斗:2 0 0 2 年版第6 页 图注:达芬奇文艺复兴三杰之一发明晕涂法 伦伯朗戴金盔的男子约1 6 ;5 0 年荷兰画派的巨匠 弗洛伊德红沙发上的裸女( 局部) 1 9 8 9 1 9 9 1 年现代新具象主义代表画家 1 2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面中的应用 一体的。透明罩染相反,肌理被隐藏在统一的色调下,色彩像透过晶莹剔透的 玻璃,造型存完全独立的状态下完成。因此只有间接画法才能产牛出伦伯朗作 品表现的具有永恒的荚感。 无论是画面光洁平整的作品,还是画面笔触肌理丰富的作品,都依据了油 画材料干燥速度的不同,将其以含油量多少按先后顺序使用,即我们常说的“肥 盖瘦”、“瘦盖肥”。现代厕家利用这个规律加以发展,借用现代材料做出4 i 同画 面效果,但仍有坚持使用传统技法或古法新用( 现代材料与古典技法混合使用) 的人。坚持传统技法的画家在使用材料上有了改进,根据自己需要调制亮度光 泽不同配方的媒介剂,底层将油画与坦培拉结合使用。有些画家则在自己的创 作当中借鉴古典罩染技法,而绘画材料完全是新材料。甚至将其他画种的技法 也借鉴来。画种分类界限的模糊化是现代绘画的特征之一。 4 ,传统两接画法的审美趋向 古典透明罩染技法作为欧洲传统绘画全盛时期的主要技法,体现了古典美 学思想。虽然古典主义的真正发展是在1 7 世纪,但是古典艺术的审美趋向是在 希腊时期开始形成的。 古典透明罩染的“古典”主要指一种形式与方法, 更多的指的是技法的概念。古典主义的“古典”更多的 指的是艺术观念的产物,即一种审美趋向。油画自它 诞生之日起,就与古典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一直是 按照古典艺术的模式发展的。古典文化是建立在人本主 义和现实主义基础之上的。“人是一切事物的权衡”;强 调模仿自然。 文艺复兴就是希腊、古罗马文艺在批判的基础上加布馘诺( 1 5 0 7 - 1 5 7 2 ) 木】阪油彩以 继承的体现。在艺术观念上一直遵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论:艺术的每一 次进步都是为了“再现”服务。这一切促进文艺复兴时期透视与人体解剖研究 的完备,为古典主义绘画遵循的重要原则真实性的再现而服务。 。世纪末的回声古典风艺术余丁著吉林美术出版杜1 9 9 9 年版第4 页 。世纪末的回声古典风艺术余丁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3 页 。西方美学史上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6 7 页 1 3 古法新用伺接硒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古典艺术的审美原则概括为真、善、美,真的内容通过美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时期的绘画丰要表现有三个特征:( 1 ) 重理性原贝| j 。把人的珲性提到第一能, 给理性规律以绝对意义。( 2 ) 重形式原则。注重艺术修饰,题材上分类严格。( 3 ) 重类型原则。重视画唾的永恒性,不受时间的限制。这些原则在文艺复兴开始 至1 7 世纪形成,在透明罩染技法的发展脉络中作为观念支持;反过来透明罩染 这种技法也为古典主义的形成做r 技术的支持。 透明罩染含蓄丰富的表现手法与古典艺术的审美特质吻合:( 1 ) 古典艺术注 重理性原则。透明罩染技法本身是一种严谨而系统的科学,从绘画步骤到媒介 剂的调制与搭配每处都显示了这门技法需投入极大理性思考。( 2 ) 重形式原则, 古典艺术注重艺术修饰。古典艺术对作品面貌上讲究形式的古朴、工整。透明 罩染技法将形与色分离,使素描阶段严谨,色彩阶段单纯。可以使画面的每个 阶段达到最大限度的充分。( 3 ) 重类型原则。最典型的特点是古典艺术注重画面 的永恒性。如玻璃釉染般的特殊效果符合古典艺术博大精深的形式特点,这种 含蓄深邃的效果,不是直接画法可达到的,不受时间约束。经得起上百年的考 验,具有永恒的材质美。这种技法在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作品当中被沿袭下来。 文艺复兴之后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都是由早期的古典艺术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虽然在绘画语言上都有了很大改变,但绘画样式手法还是继承 延续了传统技法。 三追寻新用 1 ,现代闻接洒法 虽然间接画法在1 9 世纪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被直接画法代替,但是传统材 料技法的优点还是不可取代的:重视绘画材料的特性,颜料的科学使用,基底、 色层的牢固,以及特殊的质感。随着画家们渐渐意识到忽视画面制作带来的不 良恶果( 变色、龟裂、脱落) ,很多画家开始重视传统材料运用。无论是新古典 主义、新具象主义、还是抽象主义的画家们都从不同角度借鉴了传统的绘画语 言,进行新的综合运用。因此我将现代问接画法与传统问接画法做了时间上的 。世纪末的回声一古典风艺术余丁著吉林美术出版社 1 9 9 9 年版第6 页 1 4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界定:以1 8 世纪中后期直接画法的产生和广泛运用为界限。 直接画法产牛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间接画法几乎失传。1 8 世纪至1 9 世纪的许多画家没有放弃对间接域法的探索与追寻。如达维特、德拉克罗瓦、戈 雅、卢梭、米勒、透纳、马奈、德加,琼斯、克利姆特都曾借鉴了传统技法。 现代间接画法在古典透明罩染的基础上衍生很多分支。 形式多种多样归根结底可分为三类: ( 1 ) 延续古典透明罩染技法,借鉴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 例如:1 9 世纪末期的艾内、琼斯( 拉菲尔前派代表画家) ,2 0 世纪的阿尼戈尼( 意大利当代画家1 9 1 0 - 1 9 8 8 ) 、伊维尔( 法国 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教授一8 0 年代后期应邀将间接画法传入中国) 。 ( 2 ) 利用传统材料技法, 阿尼戈尼透明 噩垫柱涟 在写实基础上表现现代审美 意识。例如;现代画家克里姆特( 蛋彩) 、巴尔蒂斯( 酪 蛋白) 。 ( 3 ) 运用抽象语言,借助传统技法与现代媒介结合的 手段,创作出具个性化的绘画样式。现代画家劳森伯格、 巴尔蒂新酷蛋自与油彩 基佛、赵无极。 2 现代阐接茴法s 传统闻揍画法的区聚 现代间接画法来源于传统,也区别于传统。传统间 接画法对材料和媒介的把握成为我们利用规律发展创 劳森伯格 拼贴油彩 新的依据。古代绘画的风格样式也被一些画家承袭下来,成为现代间接画法的 样式之一。 从间接画法三个特征的演变可以解答“古法”究竟“新用”在何处。 ( 1 ) 从媒介的发展上看;传统间接画法使用的是天然植物或矿物质颜料,以半 浊半水的坦培拉或天然树脂和植物油为媒介剂进行调和,在小板或画布上作画。 到了近现代,化工合成颜料减轻了画家研磨颜料的沉重负担,颜色的种类更加丰 富。调和颜料的媒介剂经过科学手段处理更加纯净,减弱媒介剂中的杂质给画面 带来的不良影响。工业合成媒介剂的出现也促使了新材料丙烯、乙烯的诞生。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 2 ) 从技术上看:伴随着科技带来材料上的进步,画家们对绘画媒介不同方 式的运用使得绘画表现力和个性化更强了。间接画法意味着所有非一次性的技 术手段。在现代油画中,很多画家在画面上的制作或者用壤充物的拼贴达到一 种直接画法没法实现的效粜。例如:有控制的画睡龟裂、做画前的底层肌理、 利用两种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混合使用,产生特殊变化等。总之,现代油画在 间接画法的使用主要表现在绘画制作手段的进步,但在纯粹的绘画技法上,我 们仍需追随大师的足迹。 ( 3 ) 从审美特点上看:古代大师的作品无论在何时看到都会令人惊叹,自j 接 画法的材质美和古典艺术静穆单纯的特点使这种艺术形式经受住时间的销蚀, 过了几百年仍为很多画家折服并沿袭。现代间接画法主要有三种形式:运用 古代技法,沿袭传统样式,传达现代审美意识;运用抽象语言借助传统技法 材料或运用新材料借助古典表现技法;运用新材料、并在古代技法上有所创 新,作为古代间接画法的扩充。时代在进步,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必须反映当代 精神。现代阎接画法只能在继承技法与样式、表现画家体现当代社会审美需求 的基础上寻求发展,才能有立足之地。 另外,现代间接画法的使用不局限于某种风格的作品,作为一种绘画的手 段可根据需要使用,同时也不固定同一张画的风貌是否统一,即各种手段或材 料可在一张画面混合使用。而传统间接画法存在的时间上受油画流派发展的局 限,一直是由具象绘画呈现出的,画砸由间接画法统一。 中国的油画体系建立在欧洲3 0 0 年来形成的“直接画法”体系之上发展到 现在只有1 0 0 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艺术实践者追随着西方艺术的发 展样式,模仿借鉴者他们的形式、风格、艺术观念。上世纪9 0 年代开始,艺术 家在畅通的文化交流渠道和不断的深入实践中,开始在一种比较平静理智的态 度下边学习边探索挖掘自己的艺术语言。 中国画家对于西方传统油画材料的引入具备一定的基础。首先从油画学院 体系最早引入中国起,做出决定性贡献的老一辈艺术家师从的就是推崇古典艺 1 6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画中的应用 术的西方艺术家。李铁大、徐悲鸿等先驱们为古典主义油画传入中国做出了卓 有成效的铺垫。虽然由于政治的因素,现实丰义绘画成为辛流,使得古典丰义 在2 0 世纪前半叶在中国难成气候。但是客观上中国油厕家对古典艺术大师的推 崇形成了中国油画古典凼素的积淀,一旦遇到时机这种积淀就会发展成为一种 艺术潮流;其次各大美术院校严谨的教育体系也为古典绘画创造了良好的发展 空间。 八十年代中后期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宾 卡斯、伊维尔等人将西方传统材料技法的使用传 入巾国后,越来越多的人系统的研究古代西方绘画 材料的发展过程,并开始运用于实践当中。8 8 年 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世界历代名画家技法 剖析;9 3 年德国的马克斯多奈尔的欧洲绘画渊堡勤 坦培拉与油彩 大师技法和材料被翻译;中央美院的潘世勋编著了欧洲传统绘画技法演进 三百图一书用图片分析甄方大师作品:姚尔畅2 0 0 0 年著书从材料的物理性质 上系统的介绍了绘画材料的使用和制作方法;首都师范大学刘孔喜详细的介绍 了西方持续时间最长的古老的坦培拉绘画技法;j 、州美院郭润文比较深入系统 研究间接画法;中央美院近两年开办了材料技法研修班,运用传统材料进行专题 研究,将材料的运用注入现代意识。 对于推崇已久的传统间接画法,中国画家是在2 0 世纪9 0 年代初开始接触的。到了近几年,从全国性的 大型画展中我们发现不知不觉中画家们的作品越来越 注重对绘画材料的使用了。区别于近百年的直接画法, 作画方式不是一次完成,所以从广义的概念上讲很多变 化都属间接茴法。 在中国,作品借鉴传统样式的画家屡见不鲜,且有 相当一批画家群。如:杨飞云、王沂东、石冲、冷军, 中央美院杨飞云布面油画 其中不乏借鉴透明罩染技法的画家。这些目前活跃于中国画坛的成熟艺术家为 间接画法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但中国画家对间接画法的使用不局限于古典风 格,对于西方绘画体系中各种艺术风格兼收并蓄。 吉法新用问接画法在现代油唾中的应用 近些年另外还有一些画家在间接画法与自己的作品间找到契合点。这些画 家大致可分为三类:技法和审美都较传统的;在材料的使用和技法上有创新的; 利用现代材料借助古典技法或用传统材料表达现代精神的。 首都师范大学的刘孔喜教授、广州美院的郭润文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的 张利足各自领域较有影响的画家代表。他们不仅学习古典大师的技法材料,也 借鉴古代大帅的审美风格。这些画家的作品崇尚古典 精神追求理性和维美,取材于现实,追求永恒与宁静 的审美情趣。 我的导师刘孔喜沿用传统坦培拉材料创作。他 的作品显示了坦培拉绘画色彩淡雅、清新的特点,以 细密的笔触造型。刘老师在向古代大师学习的过程中 摸索到他个人的表现技巧,在承袋传统绘画静穆、单 纯的审美外,也表现出他个人艺术素养与时代精神。 刘孔喜扳上坦培拉 郭润文的画面语言形式可追溯到文艺复兴盛 期。他作品的最大特征采用象征、隐喻、幻想的手法 对现实进行描述,给人在时光记忆中的历史感和肃穆 冷峻的气氛。技法遵循古典透明罩染的方法步骤严 谨,层层设色,精心制作笔触。 郫婀文n 接硐沾 张利的绘画样式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伦伯朗的风 格。以民族化的人物形象作为画面主体,强调东方人 特定的形象与意识。张利作品以少数民族少女胸像居 多,他对间接画法运用得很到位:人物头部先做出肌 理,在描绘人物的衣服时用非常薄的颜色一笔带过, 留下笔痕,造成松散、虚实掩映的效粜,与首饰佩戴 物厚厚的质感形成很强的对比。画首饰时用较干的颜 张利透明罩雅技沽 色形成有形的笔触,冉用透明色层层罩染,抹去凸出点的油画色,凹处形成 色垢。张利作品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画面中的饰物被抽象化了,不做细细描 绘。这种抽象的形式打破画面的整体性,深化画面感染力,体现一种现代审 。油画间接画法郭润文、车健全著安徽美术出版社2 0 0 2 年版 第3 7 页 1 8 古法新用间接画法在现代油画中的j 泣用 美特点;同时这种被简化的饰品从具象的形体当中来,与透明罩染画法所体 现出的特点正好契台。 冷军多追完成两法 维拉里奥照相写实主义 冷军作为现在中国画坛上的一个有名 的哂家,作品一直成为展览中人们所关注 的对象。他的作品让观者即使离画面很近 也觉得是真实的可触摸的实物。比起史接 近于直接画法的照相写实主义( 见左图) 他的作品更让人感觉极接近真实。这在于 他对对象反反复复的描写以及技法的细致 缜密,也于他对使用材料的讲究。 为追求 画面的平滑及其真实,他从做底子时就很讲 究,作画时颜色极其薄而艳丽。据说他将染 料作为绘画颜色,以达到油画色难以达到的 鲜艳程度及渗透力。冷军的绘画在重复中一 次次的消除笔触,从一个局部逐渐向外推 移。整个画面都在一个大的色调掌控当中, 每个细节又相对独立表现着局部的真实。他的作品用冰冷的机械零件为画面主 体,乱真的描绘给人客观真实的冰冷感。他的绘画手法是间接匮法,不同于古 典传统技法,有他独到之处。对材料的使用上也有很大不同,但与古典方式又 有着密切的联系。要达到作品的乱真效果,靠一次性画法或摆笔触的直接匮法 是无法达到的。在绘画形式难以突破的今天,冷军的艺术 圭 量 成就是使他备受关注的必然结果。 耍 蒙 还有一些画家追随冷军乱真的风格,但技法却迥然不坦 踅 同。( 见右图) 他们将坦培拉油彩的混合技法重薪引入自 薹 嚣 己的创作中。在开始大面积用坦培拉颜色铺色时,利用色 点的溅洒、遮挡液等现代技法和材料,在墙面上做出一些 不规则的效果,更真实的再现出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明五金车间主管年终总结
-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
- 《诗经·岂曰无衣》课件
- 建筑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及成本控制措施(流程图)
- 《行香子》课件教学课件
- 物业礼仪工作汇报
- 公司火灾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福建省招标采购从业人员考试(招标采购专业实务初级)在线复习题库及答案(2025年)
- 转运中心调度负责人年终总结
- 流动红旗评选汇报
- 江苏省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参考指引2025年版
-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考试题(含答案)
- 文旅公司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公立医院行业发展监测及市场发展潜力预测报告
- 2025年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土耳其语三级笔译试卷
- 人工智能技术在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中的应用
- 2025内蒙古民族大学招聘管理助理、教学助理5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护士卷)
- 胃肠镜报告的解读
- 2025年金融办面试题库及答案
- 急性胆管炎的特征与处理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