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中学补丁练学案3语言题4大题型答案ppt课件_第1页
射洪中学补丁练学案3语言题4大题型答案ppt课件_第2页
射洪中学补丁练学案3语言题4大题型答案ppt课件_第3页
射洪中学补丁练学案3语言题4大题型答案ppt课件_第4页
射洪中学补丁练学案3语言题4大题型答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唐李嘉祐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注江阴:唐朝江阴县,诗人时任江阴令。黄霸:汉代大臣,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治为当时第一。陶潜:东晋诗人,为彭泽令时,“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1)第二联两句中的“惨”和“寒”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2)本诗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1,1“惨”,凄惨、惨淡,或者暗淡,表现出了诗人看到花后的一种心理感受,暗寓人民的悲惨境遇;“寒”,寒冷,凄苦,寓情于景,表现出诗人听到鸟叫声后的一种心理感受。两个视听结合传神地表现了当地的荒凉以及战乱带给人们的破坏。(解释出两个字的含义给2分,赏析3分,共5分),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6分)拟古(其三)陶渊明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注遘(u):遇。匪:非。简要分析“草木纵横舒”一句中“舒”的妙处。,3,首联“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前句是直接看到的,后句说不忍看,却偏还要看,江村的残破避无可避,直击人心。颔联是本诗的精华所在,可见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前句是视觉的感受,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但在诗人看来,人民的悲惨境遇却通过花色反映了出来,赋予的花色别样的意味。后句是听觉的感受,虽然写的是声音,却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一个寒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颈联和尾联隐约地表达了乱后初定,诗人意图收拾残局,重新经营民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彷徨。不过李嘉祐并没有机会重整江阴了,因为当年春天,他就升官去当台州刺史了。,4,2“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3分)形象地写出春回大地,大自然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3分)赏析:艺术特点首先是极为风趣又极具风骨。诗人与燕子之对话,十分风趣、幽默。在这份风趣、幽默之中,却蕴藏着一种极严肃的人生态度,极坚卓的品节。再次,是语言平淡自然而有奇趣精采。诗人用“时”、“始”、“舒”、“新”等语,表达春天一到大自然就发生的那种种最新变化,是多么锐敏、精当。,5,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甬江夜泊清阮元注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注阮元(17641849):时任浙江巡抚,政绩颇多,尤其是平定海盗。简要赏析颔联中的“连”与“接”。,6,赏析:首联描写夜泊时的环境和背景。首句紧扣题目,点明时间在晚上。潇潇,写风雨急骤,强调了环境的凄清,写出诗人复杂心情,渲染了战斗紧张气氛。第二句表面写广袤的江上波浪汹涌,实际上是运用象征手法来写战争。颔联接上联由景及人,以景写情,写出了诗人在凄冷的海上的感受。特别是“连”字运用想象,把战船与海两个意象连接在一起,拓宽诗歌的意境,渲染了冷寂、凄清氛围;“短”写出时间之久,暗写诗人久坐难眠。“寒”说明已是深夜,点明了诗人感受到环境寒冷,“接”突出诗人心绪沉郁。颔联由诗人身感寒冷,引出下文“衣轻欲试貂”。,7,颈联第一句写夜深环境的冷寂,害怕听到战斗的号角声,表现诗人渴望和平心情。因为战争就有伤亡,这与下文对士兵的体恤是一致的。后一句,写诗人身感应寒冷难耐,“欲”实际是运用夸张手法突出寒冷,战斗的艰苦恶劣环境。尾联直抒胸臆,是诗眼,诗人由己及人,想到了近正在孤岛戍守的军士比本人更感寒冷和寥寂,表达了诗人体恤士兵、关怀海防的情怀。本诗用词准确,含蓄蕴藉,情景交融,诗意激切,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向往。3“连”字丰富了想象,拓宽了背景,增添了寒气,渲染了冷寂、凄清氛围;(2分)“接”字写出寒宵之长,可看出诗人难以入眠。(2分)这两个字突出了环境之冷和心绪之沉郁。(2分),8,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4分)清平乐唐韦庄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前人对“小窗风触鸣琴”一句备加赞赏,请赏析其妙处。,9,41【答案】有女子梦醒后感慨只有斜月陪伴的孤独与凄凉;回顾当初与远行不归者痴结同心的后悔;想起无数次凝望关山而不见归人,自己只能在寂寞的苦盼中老去青春的惆怅;萦绕着千百回凭栏深思后对生活前景的迷茫。2、本句与“半床斜月”相互映衬,哀景中见哀情,情景交融。(1分)女子在独守空床的“梦觉”之后已凄凉满怀,此刻又有凄冷的夜风透过小窗触响琴弦的清旷之声在空寂的室内回荡,这里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在如此清婉哀绝之境中,(2分)她的深哀浓愁被表现得既深沉绵长。(2分)(点出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寄情于景”“融情入景”均可给2分,答“以乐景衬哀情”“渲染”及其他手法均不给分;阐述妙处时能答出与“既深沉又空灵”近似之意的也可给1分),10,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栀子花诗明沈周注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11,补充题: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5分)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思考本答案的由来),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5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2分)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以动写静,虚实相生。(2分)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流露了诗人的陶醉之情。(2分),12,6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双调大德歌夏关汉卿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简析本曲的语言特色。,13,6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3分)“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等语通俗自然,较口语化。“偏”“羞”等字精练传神,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3分)补充题:本曲刻画了一位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赏析:这支小令,相思之情写得大胆泼辣。一个“俏”字传神至极,把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绿杨”,骨子里却怨恨爱人不知早归,不珍惜爱情。一个“偏”字,把少妇爱极而怨深的感情反映得淋漓尽致。“困坐”“数对”两句表现为万般慵懒、无所事事,大有摆不脱、丢不开之苦。,14,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11分)双调折桂令九日注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注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1)诗有“诗眼”,词有“词眼”,曲有“曲眼”。这首曲子的“曲眼”是什么?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5分),15,前三句:“秋”“归雁”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次三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这里用的是以乐景写哀的反衬之法,更凸见诗人此时的孤寂心境。七八句:倒装加对偶的;深沉感慨:西风吹着满头白发,突然省悟到,人终有衰老之时,花亦有凋败之日,面对已凋谢的黄花,连蜂蝶都要发愁,何况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末三句:以景结情,写出眼前的凄凉景象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16,7(1)曲眼:“思”。(2分)一个“思”字贯串全曲,作者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添今日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3分)(2)最后三句反映出作者漂泊无依的情怀,以及倦客之心、思乡之情。(3分)采用了化用典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3分),17,8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注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1)此诗描绘了一幅农忙时节的风俗图画,其中第三句“笠是兜鍪蓑是甲”看似“游离诗外”,实则堪称“神来之笔”,请作简要赏析。(5分)(2)这首诗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尾联进行赏析。(6分),18,这是杨万里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它生动地表现了农村插秧劳作的情景。诗的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忙景象:全家老少齐上阵,一家其乐融融的干农活,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下,有抛有接有拔有插,忙个不停。三、四句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而“雨从头上湿到胛”又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急迫与艰辛。总之,前四句诗人以朴素通俗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紧张插秧劳动的图画。,19,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诗中的“只不答”,不是对农妇的呼唤一声不吭,而是说没有答应她“歇半霎”的请求,更妙的是农夫还用别的话岔开:“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莳”指栽种,“匝”指完毕,这是说,秧苗刚种下,尚未挺拔,况且也没有种完,我怎么能歇得下?然后话题一转嘱咐妻子要管好小鹅小鸭,免得它们到田里糟蹋庄稼。真是时时尽力,事事操心,农家吃苦耐劳的品格,全部凝聚在这朴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